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攀緣植物景觀

攀緣植物景觀

發布時間: 2021-01-10 05:21:52

A. 庭院綠化設計的要點是什麼

城市庭院綠化設計要點(轉載)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庭院綠化設計的各個方面,基本設計程序;門前區設計;園中園設計;道路建築小區及雕塑設計;植物配植設計,提出了上述各方面的設計要點。 花園式庭院的出現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綠化美化環境的熱情,帶動了更多的單位庭院向花園式標准邁進,這種形勢,對園林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本設計程序詳細的現場勘察和資料搜集是設計方案成功的前提
需要勘察搜集的資料有:庭院平面地形圖、主要建築物立面圖、氣候地質資料、原有樹木、綠化設施情況、高壓電線走向、地下各種管理線位置、電源位置及水源供給情況,該地區適應樹種資料。還要向建設單位或庭院使用者詳細了解情況,徵求他們對園林風格的偏愛和想法,了解建設單位對該項綠化工程做出的資金預算限制。面對以上雜亂的資料,需要設計者確立一個設計指導思想或園林風格,對於面積不大的庭院,應以規則式布局為主,整個設計應新穎美觀、風格突出、造價在限制預算之下;對於地面有較大起伏的庭院,還要搞豎向設計。
總之,設計者要憑借自己擁有的科學知識和藝術素養、以往的經驗和對其他成功範例的靈活借鑒來完成自己的設計創作。完成的設計方案包括:庭院平面綠化規劃圖、規劃方案鳥瞰圖、建築小品和雕塑的大樣圖、以及工程預算。其中,鳥瞰圖的繪制是很有必要的,鳥瞰圖具有直觀、全面、真實、美觀的特點,使每位普通大眾都能看得懂,令你的設計方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競爭力。另外,還要注意興奮點設計中不要忽視與當地環境和諧統一。設計方案出台後,應再次徵集建設單位和庭院使用者的意見,對設計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改,然後才能進入施工階段。

二、門前區設計
門前區即庭院大門和透過大門目力所及范圍,門前區的外貌是人們對該庭院的第一印象,是對職工、學生或居民心理和精神上發揮積極作用的前奏,同時也是市容的組成部分。庭院大門如同照像機的取景框,景框內不應是乏味的道路、樹木或建築物山牆等,而應該是雕塑、噴水池、假山盆景或建築物正門等。門前區的外部綠化應與該街道的綠化風格相諧調,而內部綠化又要有自己的風格,門前區與主建築物的立體構圖應是具有豐富韻律感的,是經得起藝術推敲的,這樣才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
三、「園中園」設計
園中園應設置在庭院中較大的閑置空地上,園地周圍應有喬、灌木、林帶把園地與外界隔開,園內種植多種樹木、設置花壇、種植草坪,並適當修建休息亭廊,安置坐凳。庭院綠化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進行平面規劃時,設計人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做到規則布局,規則而不呆板;自然布局,自然而不繁雜,設計出不拘一格、千姿百態的「園中園」來。
四、道路、建築小品及雕塑的設計
在庭院綠化設計中應首先確保必要道路、交通面積,剩餘的地面才能考慮綠化。庭院內交通主幹道應以能上載重車為標准,園中小路等非上車路面可鋪設步道板、鑲鵝卵石等。在建築小品設計中,亭子的出現,是庭院的重點內容。亭子小而集中,具有獨立而完整的建築形象,適合園林布局的要求,在功能上解決外出過程中駐足休息、納涼避雨、縱目眺望的需要,它與山石、綠化相結合,形象更豐富。亭的造型與類型是多樣的,從繁到簡,施工方便。現代仿古建築,多以混凝土為柱以下部分,頂有木製外罩硫璃瓦,或全部用鋼筋混凝土製造。亭的設計處理兩個方面的問題,即位置的選擇和亭子本身的造型。
1.山上建亭
山上建亭不僅豐富了山的整體輪廓,使山色更有生氣,也為人們觀望山景提供了合宜的尺度。
2.臨水建亭
在水的動態作用下全景構成豐富多變的風景畫面,使整個建築富有濃厚的園林風格。
3.平地建亭,
在路側林蔭之間,有時為一片花圃、草坪、湖石所圍繞,或位於廳、堂、廊、室與建築之一側,有的自然風景區,在進入主要景區之前,在路邊或路中築亭,作為一種標志和點綴。古有「
園可無山,不可無石」,現在的景石,多為人塑造的石頭,石多以水為伴,稱水石,水石是庭園構成的要素之一。
庭園景觀和空間合宜的建築布局外,水石與景栽是空的重要因素。水在庭園中的作用,除澆花灌木,養魚護蓮等功能外,常常以水為題,因水得景,用以模擬自然景點,如疊山引泉,以溪流作山景,以水面為鏡,倒影作圖景;游魚戲水荷香飄池等,構成各種不同意境的水局,使人浮想聯翩,心曠而神怡。水局有人為挖設和自然運用兩種設置。
在庭院中布置燈具,有草坪燈、射燈、禮花燈、庭院燈等等,對建築物有霓虹燈、樓形燈裝飾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滿園春色。
設計者要力爭突破老的一套傳統模式,使那些亭廊、噴水池、花壇、花牆、桌凳等更加美觀耐用,使用的材料更加新穎經濟。做為一名園林規劃設計師應當具有設計雕塑的能力,園林規劃設計人員搞出的雕塑更能與綠化環境相諧調,更能體現出建築單位的職業特點,即使雕塑方案不能被最後確定,雕塑方案本身也能在你的整個綠化設計方案中,特別是鳥瞰圖設計中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雕塑多以純藝術的生活作品為主,道路、建築小品和雕塑的造價較高,設計者應根據總預算限制來做出決定。
五、植物配植設計
如果庭院是磚石圍牆,可在庭院內沿牆種植垂柳、榆樹或列植,叢植花灌木來遮擋牆面,這樣綠化會使庭院中人感覺周圍的綠色是無限的。如果圍牆是鐵柵欄,那麼沿牆的植物要稀疏一些,這樣可使牆內外的綠色環境相互溶合,避免割裂感。
綠籬在綠化園地起境界隔離保護、區劃范圍、美觀裝飾作用,但綠籬存在夏季修剪量大的特點,所以種植時要量力而行,在園地內道路兩旁不要植綠籬,那樣會使人產生道路狹窄,與周圍所有綠色環境隔離的感覺。
為了烘托主建築物,進行綠化時,可在建築物入口側和建築物兩端設較高大的常綠樹,沿建築物正立面種植草坪或以整形灌木等距列植,整形灌木高度應控制在窗檯之下。在寒冷地區庭院中要少量種植常綠樹,這樣做冬季也能見到綠色,但是庭院內切不可大量種植常綠樹,因為大量種植常綠樹的庭院冬季溫度較外界低,陽光照射不充足,寒氣襲人,而到了百花齊放的夏季庭院中又顯得單調。在寒冷地區草花生長期短,種植應處於次要地位,可少量擺放盆花,或在花壇中央部分種植花灌木,然後圍繞花灌木種植草花。草坪的管理工作量大,種植單位應具備較強的灌溉能力,一般少量種植可以考慮。

.

B. 種植攀援植物和濱水植物種植需要注意的哪四點

城市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的建設與保護(論文)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福州為了改善城市園林綠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最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在城市的濱水區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綠地。這些綠地來看各有特色,服務對象不同,已形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不盡相同。回顧這些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的現狀,頗有收益。

(1)為住宅小區居民服務的濱水供給綠地,往往緊。鄰城市住宅新村,綠地寬度小。如白馬河公園濱水綠地,寬度一般只有幾十米、二十幾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著河岸建設,地勢平坦。建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輔以一些景觀小品,景觀特色多小巧玲瓏;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馬河公園,面積5.82h㎡,緊鄰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晉安河公園,面積15.51h㎡,緊鄰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莊新村。這些新村與濱河公園,只隔著寬七八米馬路,使用起來非常便捷,其服務對象是新村居民。這類綠地面積83.7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24.5%。

(2)城市濱河道路綠地,一般都跟隨城市道路而延伸,綠地寬窄不一,或寬不足10m,或寬40~50mk,濱水綠地環境多是城市河邊荒地、雜居地。經改建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都是以植物造景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觀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倉前公園,面積1.5h㎡;1996~1997年建成江濱大道的公共綠地,沿路長26km,寬度8~15~20m不等,面積近28h㎡,作為街頭開放性道路公共綠地,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這類綠地面積60.3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17.7%。

(3)濱水區域大面積拆遷危舊房,建成公園綠地。近年福州城市經濟實力增強,對沿江幾萬平方米的違章搭蓋及破舊危房進行拆遷。新建成的濱水區域,如閩江公園,北岸線長5.5km,河岸綠地寬100~200m,面積47.5h㎡;南岸線長7km,河岸綠地寬150m左右,面積達6.5萬㎡,使福州濱水城市空間景觀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觀形象。

(4)利用濱水灘塗自然綠地,建成可供休閑娛樂的城市公共綠地。這類綠地的沿岸植物生長茁壯,綠化景觀良好,並能較好地保護自然生態景觀原貌。例如,現在正在建設的福州金山公園,位於福州金山新區南部,三環路一期東側,東鄰城市舊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規劃道路。公園建設基地,自然景觀資源條件優越,大樹成蔭,物種豐富。還有很多體現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樹,白鷺紛飛。河灣水面寬闊穩定,寬達100~200m,公園景觀具有濃郁的村野濕地自然生態風貌。

(5)把濱水的采礦跡地建成濱水觀光風景游覽區。這類公共綠地沿江河兩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涼破敗,經整治後,迅速改變了濱水區域開放空間景觀,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如長樂市沿閩江口金剛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採掘花崗岩石材的壇口跡地,開采了幾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殘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態被破壞。經過長樂市近兩年的整改,利用了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采礦壇口跡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

(6)利用原有濕地地貌建成濕地保護區。例如,在閩江口,還未被人為嚴重破壞的自然濕地,就有鰻魚洲濕地、道慶洲濕地,還有在福州金山新區堤外建成的濕地公園,它們都是利用灘塗沙地植被與水濱等自然生態環境資源,形成保護自然生態景觀板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廊道。

以上6種市域濱水區域,有效地提高了濱水綠地生態空間景觀水平,改善了群眾居住、休閑、娛樂、健身等環境。

2.濱水綠地設計創意理念及形成空間景觀效果

2.1 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

處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內河濱水開放空間,規劃設計考慮為新村居民服務。這類濱水綠地的服務半徑在500m之內,要求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提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創意理念,並通過各種設計措施來達到目的。

在濱水公共綠地空間中,設計按照人體行為工程學原理,安排多種健身設施與器具,創造舒適休閑建身空間環境。游步道寬1.2~1.5m,以便兩個人相向步行,能寬松地通過在林蔭下漫步。路面鋪裝應平坦,盡量在臨水面安排鋪裝廣場,設置較舒適的坐椅,讓人近水觀賞,游賞水景。

2.2 追求園林植物群體美景觀,發揮大自然生態群落效應

園林植物群體美,是現代風景園林美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通過相近植物與同種植物按園林藝術美的韻律節奏與比例協調關系的組合布局,表現植物群體規模,以體現景觀的氣勢雄偉,並且表現組合植物景觀美。園林植物按生態規律布局,最大限度發揮植物自然生態群落效應,改善生態環境;並為城市輸送大量氧氣,成為「城市綠肺」,最大限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如晉安河公園、光明港公園的綠化。現著重論述晉安公園植物群體景觀。晉安河公園位於晉安河兩岸,開辟出寬20~30m的帶狀濱水開放公共綠地,長約7km。公園岸邊有豐富的觀賞立面,林冠線起伏變化,色彩與季相變化豐富,最主要的是晉安河公園追求壯觀的園林植物群落,體現群體美的景觀特色,從南到北,有葵林景區,南洋杉景區(愛鄉園),椰林春月景區。

葵林景區位於晉安河公園王莊新村河岸段,沿河長200多m的濱水綠地。疏密相間,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設計布局三五成叢,數叢成群,株間距4~8m,並安排3塊200~300㎡的林間疏林草坪。葵林邊緣及河岸邊還配置有成叢的美麗針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為葵林景區增添了色彩變化,豐富了層次與季相的變化。昂揚挺立的蒲葵林,令人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懷,其蔥綠茂密的蒲葵林純林之景觀,充滿了濃郁的亞熱帶南國風光。

愛鄉園景區位於福馬路北晉安河東岸200多m的河岸綠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幾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樹種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畢氏南洋杉,形成開放式濱水公共綠地空間景觀。岸邊及綠地邊緣植有馬櫻丹、南迎春、榕樹球、扶桑及紅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線與南洋杉的雄偉垂直線形成鮮明對比,在水中呈現出優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區,在晉安河橋北、晉安河西岸近長1km的河岸開放式綠地。設計種植棕櫚科混交林,植有蒲葵、華盛頓蒲葵、美麗針葵可、假檳榔、皇後葵、叢生魚尾葵、長穗魚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櫚科植物30多種,還有黃金葉、小蠟球、紅刺林投、象腿絲蘭、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喬灌地被草坪植物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為城市生態廊道,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具有濱水帶狀綠地群體美的植物景觀,還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帶。

2.3 充分利用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展現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特色

結合地形改造,發掘利用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歷史人文景觀。這一設計理念,是福州濱水開放綠地空間又一景觀特色。

例如,長樂閩江出海口,歷史上曾是明朝鄭和7下西洋船隊候風與補給駐泊地。長樂市為了開發建設閩江出海口風景旅遊觀光帶,建成長3km的濱水開放公共綠地空間。為了紀念鄭和7下西洋的偉大航海壯舉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閩江船運碼頭濱水的長800m的綠地景區,開辟為「鄭和廣場」,面積近4.5h㎡。充分利用鄭和船隊7下西洋,以長樂為出發駐泊地的歷史,建成祭海誓師台、三寶亭、瞭望台、鄭和兵營、親水船平台、鄭和史跡紀念館以及鄭和雕像,配置各種樹木、花卉、草坪。對過去的採石壇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並清理岩壁,種植各種榕樹、芒果、棕櫚科喬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時令花卉,形成優美的濱水公共綠地。開放之後,遊人絡繹不絕。

再如,兩年前建成的閩江北園閩風園,面積5.81h㎡。在防洪堤外側,利用當地原有造船廠遺址,突出展現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歷史文化與船政文化景觀。精美的「閩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們述說福州的許多壯闊偉業,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長廊,並成為中外遊人的必到之處。

2.4 根據親水性的設計理念,創造各種親水景觀

親水是人類的特性;水是園林的靈魂。因此,充分展現人和水的景觀關系,是濱水開放空間的又一設計理念。

江濱公園閩水園,面積1.5h㎡。以閩江文化為主線,用抽象的藝術表現技法,表達「閩水長閩江清」的設計理念,體現人與水之間共生互利的情感關系。「閩水謠」「浮雕」,敘述了閩江兩岸風土人情和閩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文化景觀。「閩水魂」雕塑,體現閩都兒女激流勇進的奮斗精神,升華人與水相依共存的造園思想。臨水是形成濱江水公園空間最大的特點,要把壯闊的閩江風光組織到公園臨江風景的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讓遊人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的讓遊人觀賞閩江風光,並滿足群眾晨練及傍晚的休閑活動,江濱各個公園景區都安排大面積的臨水鋪裝廣場。

如台江江濱公園規劃了近8000㎡的鋪裝廣場;在倉前公園也辟有3700㎡的鋪裝廣場;在繽紛園、閩水園、閩風園等景區,都把廣場延伸到水邊,做各種標高的平台,讓遊人能與水親密接觸,滿足人們對親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園、西河園,則把踏步平台改為一望無垠的沙灘,讓遊人能在3萬多㎡的沙灘,盡情嬉戲,在金沙碧水之間,沐浴陽光,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閑適放飛心情。

而在福州長樂鄭和廣場,由於閩江出海口風浪較大,在其臨水船形平台,加欄桿、坐凳,讓人感受鄭和船隊萬船竟發的壯觀氣勢,也是一種絕妙的親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態資源建造濱水旅遊觀賞景觀

在濱水開放空間中,有的地段對自然地理生態資源是可資利用、充分發掘,為風景旅遊光事業服務。例如在長樂閩江出海口的金剛腿景區。金剛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閩江水岸邊,形成大條岩,形如天生的金剛大腿。腿彎之下空懸,如一座拱橋,腳如穿靴,腳尖翹起,自古以來就被俗稱為「金剛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國海軍宿將薩鎮冰題的「金剛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書中,把金剛腿稱為仙人腳。金剛腿和閩江口五虎礁、南北龜、皇帝井等,並稱為「閩江口七景」。據歷年水文測定,金剛腿靴底標高4.83m,腿踝標高8.42m。而60年以來,福州馬尾平均水位標高僅2.76m,最高水位僅6.48m。歷來無論閩江大水,還是海潮大潮,都不會淹過金剛腿的腿踝。所以俗語有「大水淹不到金剛腿」。建成的金剛腿公園,專門在濱水岸邊勒石,記述金剛腿採石壇口開拓為公園的事跡簡介,以及金剛腿的歷史、自然地貌傳說。

在金剛腿景區,還有一個自然地貌景觀,即金剛腿剛好處於閩江入海口談水和海水的分界線上。故腿股內外,水有鹹淡之分。閩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於海潮頂托作用,也都在金剛腿附近水面打轉。2002年,金剛腿公園特在此闢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體現金剛腿自然地理景觀。

上述的濱水自然地貌景觀,都是自然歷史遺留和演替形成的,經過人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觀。還有一類濱水自然地貌景觀,是大自然賦予的,要加以保護,才能永續利用——即濱水自然濕地景觀。

目前,福州市區域閩江濱水自然濕地,有多類近城濱水區域已進行開發保護。如金山濕地公園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礎上,種植各種喬灌木,利於自然濕地的保護。

還有一類是面積較大的濕地,自然原生地貌離城稍遠,人為擾動較少。此類濕地要依法嚴加保護,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鰻魚洲自然濕地景觀等,只有嚴加保護,才能成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斑塊。這類濕地一經開發,則將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產生重大的破壞作用。

道慶洲濕地面積約2.3k㎡,距離市區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區的大型濕地,位於閩江、五龍江、白龍江3條江匯合處。漲潮時幾乎看不見,退潮時才能見道洲地。

目前,道慶洲濕地自然條件好,各類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85種。附近水域有魚類39種,各種浮游生物多達110種。在寬闊的潮間帶灘塗,還有豐富的魚蝦,特別是甲殼類和雙殼貝類等,這些都是鳥類的主要食物。由於條件適宜,在不同季節還吸引了白鷺、蒼鷺為主的30多種水禽群體,到那裡棲息、覓食和繁衍,曾一度成為當地獨特的生態景觀。

道慶洲濕地景觀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民間資金及組織,參與了濕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2.6 根據規劃設計理念建設充滿寓意的濱水造型景觀

一般園林設計者,通過各種設計思維活動創立理念,運用各種園林植物、園林景觀小品和構築物,及各種規劃構圖等,建成隱含各種意念的造型景觀,即意象景觀。「九洲方圓」是為紀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鄉訪華懇親團在榕舉行,而規劃設計的。位於晉安河公園中段愛鄉園內,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櫻花園,主景點是20m x 20m方圓疊加的花壇平台。底層方形平台上的花壇,種有梅花、櫻花、臘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鄉土特色的榕樹球、茉莉花;上層圓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環球同涼熱」不銹鋼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崗岩貼面,圓形平台地面劃分9個弧形地塊,按圖案鋪及火燒板與磨光花崗岩板。精雕細琢9個梅花浮雕圖案,象徵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上下兩層平台踏步9級,「九洲方圓」,寓意中日兩國人民傳統以友誼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樣高潔,如櫻花一樣燦爛好。

閩江公園的望龍園景區大門口,是望龍造型是全園標志性景觀,是根據福州唐末閩王王延鈞在江濱鉤白龍,飛舞上天的歷史傳說設計的。巨龍昂首遠望、騰飛起舞。

能容納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有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水景,還有螺旋式、錯落式的看台和5組帆形鋼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風破浪的白帆,蔚為壯觀。

在長樂閩江口風景旅遊觀光區,有一個「吉祥公園」景區。根據吉祥長樂的主題,按照中國傳統吉祥寓意,進行石刻浮雕組景,其主題是「萬象更新」雕塑。在榕樹、竹林叢中,小路蜿蜒向前,設立組雕巨石景觀序列;一帆豐順、四海昇平、八卦太極、萬象更新等,表達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願。

當然,福州市域還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緊挨內河邊,綠化帶很少;有的大江邊的灘塗沙洲濕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開發與保護濱水區域的矛盾還很嚴重。濱水區域開放空間的保護與再生利用,還是一項艱巨的歷史課題,有待我們去研究。
有需要建網站的,請網路HI我,或Q我.

C. 實用景觀干貨 垂直立體綠化植物有哪些好的選擇

選擇垂直綠化植物資源時,應首先考慮垂直綠化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速生性和常綠與否,並根據綠化模式和環境功能的目的選擇合適的品種。淺根、抗貧痔、抗旱耐寒的強陽或強陰藤蔓和懸掛植物成為垂直綠化的首選。目前,用於垂直綠化的植物主要是攀援植物。主要使用大約30種攀援植物。根據它們的生長習性,它們可以分為3種類型:攀援藤本植物、纏繞藤本植物和匍匐攀緣藤本植物。

大多數攀緣或蔓生的藤蔓用於綠化護坡、廢棄土地、屋頂和其他地方。主要蔓生植物有:木香、紫茉莉、野薔薇、長春花、紫藤、藤黃、雀藤、白屈菜和苦樂藤。隨著建築質量的提高,一些灌木和小樹經常用於垂直綠化,如美洲黑楊、金葉女貞、山茶花、桐花樹和桃葉珊瑚甙。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它們也有不同的用法。

D. 關於景觀效果圖,爬藤植物PS在廊架上

E. 不同類型植物莖有何特點在景觀造型上如何應對

1、直立莖
莖干垂直地面向上直立生長的稱直立莖。大多數植物的莖是直立專莖,在具有直立莖的植物中屬,可以是草質莖,也可以是木質莖,如向日葵就是草質直立莖,而榆樹則是木質直立莖。
2、纏繞莖
這種莖細長而柔軟,不能直立,必須依靠其他物體才能向上生長,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援結構,而是以莖的本身纏繞於它物上。纏繞莖的纏繞方向在每一種植物中是固定的,有些是向左旋轉(即反時針方向)如牽牛、蔦蘿;有些是向右旋轉(即順時針方向)如金銀花;也有些植物的纏繞方向可左可右,如何首烏。
3、攀援莖
這種莖細長柔軟,不能直立,唯有依賴其他物體作為支柱,以特有的結構攀援其上才能生長。根據攀援結構的不同,可分為以卷須攀援的,如絲瓜、葡萄;以氣生根攀援的,如常春藤;以葉柄的捲曲攀援的,如威靈仙;以鉤刺攀援的,如豬殃殃;還有以吸盤攀援的,如爬山虎等幾種情況。在少數植物中,莖即能纏繞,又具有攀援結構,如葎草。它的莖本身能向右纏繞於它物上,同時在莖上也生有能攀援的鉤刺,幫助柔軟的莖向上生長。
有纏繞莖和攀援莖的植物統稱藤本植物。熱帶亞熱帶森林裡藤本植物特別茂盛,形成森林內的特有景觀。

F. 藤蔓的景觀應用

牆壁綠化 除具有生態功能外,也是一種建築裝飾藝術。用吸附型攀援植物綠化牆面是常見的方式,不同藤蔓植物吸附能力不同,具有黏性吸盤的爬牆虎、岩爬藤和具有氣生根的常春藤吸附能力較強,有的甚至能吸附於玻璃幕牆之上。牆壁綠化除採用直接附壁的形式外,也可在牆面安裝條網狀支架供植物攀附,許多卷攀型、鉤刺型、纏繞型植物都可藉此覆蓋牆面。牆壁綠化時需了解牆面特點與植物吸附能力的關系,越粗糙的牆面對植物攀附越有利。 欄架綠化 是指籬笆、柵欄、牆體、花格以及各類棚架的綠化。欄架在園林中的基本用途是防護或分隔,也可單獨使用構成綠化觀賞景觀。由於這類設施大多高度有限,對植物攀援能力的要求不太嚴格,幾乎所有攀援植物均可用於營造此類景觀。欄架綠化是園林綠化中常見的綠化方式之一,常用於欄架綠化的攀援植物種類達百種以上,如枝繁花茂的紫藤、忍冬、十姊妹、葉子花等,花色鮮艷、枝葉細小的種類,如鐵線蓮、雙蝴蝶等,更宜用來綠化綠廊、拱門。 坡石綠化 護坡綠化是城市立體綠化,特別是地形復雜多變的山地城市綠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可選用適宜的匍匐類、攀援類植物種於護坡,使其在坡面或坡底蔓延生長,形成覆蓋植被。在假山、山石的局部種植一些攀援、匍匐、垂吊植物,能使山石生姿,給自然增趣。藤蔓與山石的配置是我國傳統園林中常用手法之一,有時還以白粉牆相襯,使之在形式上更添詩性畫意,常見的應用植物有紫藤、凌霄、石楠藤、凹葉景天等。 頂台綠化 屋頂綠化的常見形式有覆蓋、棚架、垂掛等形式。鋪設人工合成種植土的平頂屋面,可選擇匍匐、攀援類植物栽培,形似綠色地毯。而常春藤、蔓長春花、雲南黃素馨等可用作懸垂式綠化。屋頂種植有別於地面,應選擇耐熱、抗寒、抗風、耐旱的種類。陽台、窗檯綠化是城市辦公或家庭綠化的重要內容,可用繩索、竹木條或金屬線材構成網棚、支架,選纏繞或卷攀型植物攀附形成花屏或綠棚,適宜的植物有牽牛、蔦蘿、絲瓜、葫蘆等,也可利用花盆栽種薔薇、迎春、常春藤、天門冬等植物披垂或懸垂。 柱體綠化 各種立柱如電線桿、路燈燈柱、高架橋墩等綠化已成為垂直綠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燈柱、廊柱等粗大的柱形物體,可選用纏繞類或吸附類攀援植物盤繞包裹。古藤盤柱的綠化更近自然,一些大型藤蔓植物,如落葵薯、常綠油麻藤等有時可將樹狀柱體外觀全部覆蓋。 地被綠化 匍匐型的植物還可用作地被植物,如草莓、活血丹、過路黃、旱金蓮、馬蹄金等。利用根系發達、堅韌牢固的藤本植物覆蓋地面,可起到保持水土作用。另外與喬灌木協調配植,能夠增加綠化植物的層次性。園林中的山石以藤本植物點綴,可使其顯得綠意蔥蘢、生機盎然,並且還可以起到遮蓋山石局部缺陷的作用。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