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月亮景觀

月亮景觀

發布時間: 2021-01-11 03:06:54

A. 故宮角樓月亮又圓又美,你被這景觀迷住了么

大自然景象無奇不有,有的震撼人心,有的沁人心脾,有的驚心動魄。我們愛玩愛笑愛美景,對於美好的東西,總是處於敬畏之心。我們走過很多景點,見識過很多美景。有些景色沒法用言語、文字甚至是照片來保存,但是卻能一直存在我們的心底。比如,故宮角樓的明月,那種靜謐、朦朧,甚至還帶有神秘的感覺,會成為一輩子的回憶,久久不能忘懷。我很心動這種美景,這就像一次美好的邂逅,動人心懷。

很多攝影者拍攝了不少關於故宮月亮的照片,有故宮圓月,也有角樓殘月。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那圓月穿過角樓時候,神獸與圓月相互守望,不知道是神獸襯出了月亮的安寧,還是圓月增加了神獸的寂寞。一切都那麼神秘,如同穿越千年一般,恍如隔世,讓你不知身處何方,又不知道該去何處。

B. 在月球上看地球,是怎樣的景觀呢有何科學依據

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飛船發回了地球和月球的合影,合影中地球和月球都是月牙形狀的。星球被太陽照射到的部分在視野中呈現為月牙形,沒有被照射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和黑色的背景混在一起。用望遠鏡觀察金星、木星等太陽系內的星球時,也能看到它們的陰晴圓缺。


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了,可是地球沒有被月球潮汐鎖定。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個面,而在月球上卻能夠看到地球的轉動。更何況地球上還有大氣的流動,在月球上你會看到藍白色地球上的花紋在發生變化。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景象要比地球上看月球美很多。如果將一群詩人送到月球上,他們會作出更加優美的賞地詩。

C. 5月旅遊景點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呢

5月旅遊景點值得推薦的有:峨眉山,四川九寨溝,稻城亞丁。

一、峨眉山處於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佔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它的景緻保持著在地球上近絕跡的純粹,因其獨特的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被譽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後的香格里拉」,被國際友人譽為「水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凈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保護區內的三座雪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南北向分布,呈品字形排列,統稱「念青貢嘎日松貢布」,意為:終年積雪不化的三座護法神山聖地。藏傳佛教中稱其為「三怙主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聖之地。

D. 簡述月亮山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

月亮山的形成是喀來斯特自經典作用而成。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石膏、岩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沖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奇峰異洞是熱帶喀斯特的典型特徵。圓形或橢圓形的洞穴是岩溶垂直流水對裂隙不斷溶蝕並隨坍塌而形成。

E. 什麼是日食景觀

出現日食的原因是什麼?當地球、月亮、太陽在一條線上,月亮又在地球、太陽中間時,就形成了日食。如果我們在合適的地方,就會看到月球的影子滑過地球。

日食時月球總是新月,但並非每次新月都有日食。否則每月都有一次日食。如果月球的軌跡比太陽高一點,月球的影子將會錯過地球,沒有日食發生。日食主要依賴於地球、月球的軌跡與太陽的位置。

日食分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月球僅僅遮住太陽的一部分,就是日偏食;月球遮住了整個太陽就是日全食;由於月球軌道是橢圓,離地球有時近、有時遠,當月球離地球較遠時,只能遮住太陽的中間,太陽光球層仍然可見,像一個金色的環,這就是日環食。

月全食能被住在地球同一邊的人看到,但日全食的見證者卻十分幸運。日偏食能被地球上大片區域的人看到,但日全食只有很窄的一個帶能看到,叫全食帶。月球的影子劃過地球,從西端開始,以1600千米/時的速度滑過地球,最後從東邊消失。這一片區域就是全食帶。只有在全食帶的人才能看到日全食,其他的人只能看到偏食甚至什麼也看不到。

日食是令人敬畏的自然景觀。如果你有幸見到了日全食,你將終身難忘。全食從新月狀開始,當月球接近太陽時,地面明顯變暗,並有奇怪的色彩。全食前,光帶和暗帶競相追逐,光球層還未被遮擋。全食只是一瞬間,由於太陽白色的大氣日冕,使太陽看起來像天上的黑洞。天空中的亮星和部分行星可見。月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持續時間短,但我們一定會記得我們曾在月亮的影子下。

日環食與日全食持續時間不同。日全食持續時間取決於你所處的位置和月球所處的位置。月球軌道是橢圓而不是圓的,就是說月球離地球有近有遠,看起來的也時大時小。如果全食時月亮離地球近,月球看起來比太陽大一點,持續時間約1分半,如果全食時月亮離地球近,月球看起來不比太陽大,因此出現了日環食。如果你打算去看日全食,盡可能在全食帶中部,因為那兒日全食時間會持續更長。

天文學家想到了一些方法來延長觀測。一些天文學家與自然抗爭,他們在飛行器上安裝天文儀器,跟著月球的影子飛行,這樣,他們人為的延長了日全食的時間一個多小時。

地球是太陽系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唯一行星。我們能看到日全食完全是巧合:比太陽小400倍的月球正好比太陽離我們近約400倍,故太陽與月球在天空中看起來一樣大,這為日全食創造了可能性。在太陽系,沒有其他行星能看到日全食,因為這些行星的衛星不是太小,就是離行星太遠,不能完全擋住太陽。因此我們看到日全食這一壯觀的自然景象是自然造就的。

對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陽對糧食耕種、日常生活的影響,你就會關心天上的太陽為什麼突然不見了。中國古代認為日食是因為一條龍吞掉了太陽,其他的文明也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有許多「解決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

日食能被准確的預言。我們知道地球和月球的軌道,也知道太陽的運動,我們預言日食能准確到分鍾。日食有周期性,如遵循沙羅周期6585.32天,其間,共有71次各種日食發生,周而復始,但地點有所不同,每個沙羅周期有0.32天餘下,這時地球又自轉了117°,這可以用來修正,但不是很准確。正因為地點不同,所以盡管日食有周期,但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必須全球調查日食,而不是看一個地點的日食記錄。

據傳,曾經有一次致命的日食報告錯誤。這是說公元前2世紀的古代兩個天文家由於一些原因沒報告日食。那時的中國帝王認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視天象,認為那是上天給的暗示,因此他請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觀測天象。那時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預言,但日食是可以預測的。兩位天文家沒有告訴帝王日食這一重大天象的發生,帝王盛怒,將兩人斬首示眾。那時的天文學家比現在危險得多。

日食期間,太陽不會發出任何特殊的射線。日食的觀測常常被曲解,太陽不會預知地球上日食的發生,不會發出其他的射線,因此日食時待在室外並無害處。但看日偏食時應該凝視還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時太陽光雖比平時弱很多,但如若直視,對眼睛還是有傷害,可能損傷眼角膜。人們由於好奇心,會凝視或斜視太陽。當然,日偏食還是很刺眼的,如果你看太陽久一點,沒等你反應過來你的眼角膜已經受損。日食時眼睛受損不是因為太陽的異常,而是人們由於好奇而沒注意保護措施。

日全食的觀測十分安全。只有在日全食時,我們才能裸眼看太陽。全食期間,太陽的幾乎所有光線都被擋住了,只有日冕可見,而日冕的光亮僅相當於滿月。所以這時的光我們可以接受。但是光球層的細小部分的光就足以傷害我們的眼睛。因此在日全食過程中還是有安全措施的好。以下幾點應該注意:

無論日食發生與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視太陽;

不要用所謂的「墨鏡」;

不要用「太陽鏡」,甚至幾個疊放也不行;

不要看太陽在鏡子或水面的像;

用14號焊接鏡看太陽;

用有特殊塗層的邁拉鏡觀看,這可以從著名的天文館或科學博物館獲得;

構制一個孔式投射器。

以上的建議能方便大家看日食。

日全食中有些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在全食帶附近,注意中午天空中光線的變化。當太陽被漸漸遮擋時,天空不僅會變暗,還會出現奇異的色彩。溫度會下降幾度,會起風,鳥兒以為太陽下山了,准備棲息。整個日全食中,月亮戴上了一條項鏈。當日全食開始時,我們看到太陽的光球層的光不斷沿著月球邊緣繞行,直至包圍月球,這時,月亮看起來好像戴上了一條項鏈,邊緣的亮光點叫做貝里珠。

F. 與月亮有關的民風民俗,風景名勝

一,民風民俗

1.中秋節(具體可查:http://ke..com/view/2568.html?wtp=tt)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賞月,吃月餅等)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

2.踩月亮
在威寧彝族回族自治縣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傳著一種傳統的戀愛方式——踩月亮。這里的踩月亮與黔東南的「遊方」大同小異。

踩月亮就是每當清風明月時,小夥子們拿著蘆笙或木葉便走出家門,三三兩兩地來到山坡或高地上,趁著皎潔的月光,吹起動聽的蘆笙、木葉。優美動聽的樂曲呼喚著寨內的姑娘出來賞月,頗有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味道。小夥子的蘆笙或木葉吹 過三遍之後,仍不見姑娘的面,就說明姑娘已有對象或不喜歡這位小夥子,小夥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則被認為不禮貌。

樂曲如呼喚來的姑娘,二人可通過對歌交談。次數多了,就產生了感情。感情通過對歌來訴說,愛慕之情通過歌來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時,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礎,可互贈禮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說,小夥子送給姑娘的禮物是木梳、口弦或銀器之類,姑娘回贈的是自己親手織綉的花布帶等。

這種戀愛方式是在月光下進行的餓,故叫踩月亮。

3.七夕節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二,風景名勝

1.台灣的日月潭
2.廈門虎溪岩是賞月勝地,「虎溪夜月」是廈門名景
3.賞月佳處杭州西湖:平湖秋月
4.台灣阿里山古月亭

http://..com/question/40249649.html?fr=qrl&cid=202&index=5

G. 描寫月亮的自然景觀的成語

【山】
崇山峻嶺 山明水秀峰巒雄偉 漫山遍野 江山如畫湖光山色 大好河山專 錦綉河山 【水】
一瀉千里 波瀾壯闊屬 波濤洶涌 水平如鏡 高山流水水乳交融 【顏色】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一碧千里 萬紫千紅 花紅柳綠 翠色慾流 古色古香 奼紫嫣紅 五光十色綠水青山 光彩奪目
【春暖花開】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花枝招颭】颭:風吹物使之顫動;招颭:迎風擺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或景色優美。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優美令人陶醉。
【依山臨水】靠著山,臨著水。形容景色優美的地方。
【單椒秀澤】單椒:孤立的山峰;秀澤:秀麗的水澤。形容山明水秀,風景優美。 【洞天福地】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後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福地洞天】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後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繁華勝地】繁華:熱鬧,繁盛;勝地:有名且風景優美的地方。熱鬧的名勝之地。 【風月無邊】極言風景之佳勝。

H. 與月亮有關的民風民俗、風景名勝

自古以來,有關中秋節的對聯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

這是「鶴頂格」對聯,即藏頭聯,雖不現「月」字,但「一輪滿」已點出月滿時的景觀。
大家熟悉的對聯還有: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蕭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這三副對子皆寫得清新可讀。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嘆作的對聯。相傳,金聖嘆到金山寺閑游,寺宇長老出對子難他:半夜二更半,金聖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後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下聯。歷史上稱為「生題死對」。

與此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群書生,在中秋節歡聚一堂,飲酒賞月,其中一個秀才出上句,讓大家對下聯。結果無人對上。到了除夕夜,這群書生又相聚飲酒守歲,還是那位秀才對出了下聯。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對,被稱作「中秋出句年尾對」。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過去,一夜分為五更,兩小時一更;古稱秋季三個月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這一聯是明代大學士楊廷和(1459—1529)父子的傑作。相傳楊廷和8歲那年,有一次,他父親與客人對飲到深夜,出上句讓客人對,可是無人對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隨即應對,語驚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節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時候,老師出上句,他對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時也用來指「中秋」與「冬至」相對。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地月缺」指人不團圓。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為是絕對,後來曼卿對「月如無恨月常圓」,可謂天衣無縫。

廈門虎溪岩是賞月勝地,「虎溪夜月」是廈門名景,對曰:

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此聯也屬「鶴頂格」。

東林寺也有一對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星。意境甚為遼闊高遠。

賞月佳處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處有一對聯: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台灣阿里山古月亭聯:「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聯:「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像力。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是中國節慶中第二個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國已有逾千年的歷史,其傳說亦饒有趣味,值得在此再說一遍。

在眾多美麗的傳說中,其中一個是唐明皇游月宮。明皇熱愛月亮,其熱熾的程度使他渴望到月宮一游,其侍從太傅,智者天奧凈 (Tien-o-Tzê中國流傳的版本多說是道人羅公遠,亦有說是張果老或法師葉法善),陪同明皇在桂樹下開始月宮之游。他向明皇說:「陛下,這只拐杖會帶領我們到月亮去,請陛下不要張開眼睛,我會把拐杖擲向天空。」抵達月宮後,先見一度象牙階,階上一片明亮,他們看見月宮的主人嫦娥,她的丈夫後羿是天宮衛士,他因將天上九個太陽射下來而聞名,並因而獲賞不死葯,但吃下不死葯的卻是其妻嫦娥,她因此獲長生並飛往月亮。永遠美麗的嫦娥,指著隔鄰的小丘,那裡玉兔正在搗葯,是能醫百病的仙丹靈葯,至於那隻桂木拐杖,就豎立在月宮長滿菁苔的地上,傳說它還開始生枝、長葉、開花……

按陰歷計算,中秋是八月十五那天,全年月亮最光的日子。誰望著月亮,便會看到玉桂樹旁是不死的嫦娥,還有玉兔的背影,它在研缽前搗著那能醫百病的妙葯仙丹。假如看不到的話,請閉上眼睛,那麼我們想看到的便會出現在想像的明鏡中。

詩賦:
舉頭望明白,低頭思故鄉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對聯:
樓高窗小可儲月

峰平徑長難藏景

簫聲遙呼關山月

笛韻震破水底天

圓月照方窗,有規有矩

長箋寫短詩, 無方無圓

櫓梢撥破江心月,水定還圓

浣紗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無

月缺月圓,缺似梳子圓似鏡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謎語:1、 太陽西邊下,月亮東邊掛(字)
答案:明
2、 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風, 人人說我三十壽, 二十八、九便送終。(打一天體)
答案:月亮
3、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 (打一天體)
答案:月亮
4、 一個藍藍盤,兩個圓圓餅, 一個火火熱,一個冰冰冷。(打兩種天體)
答案:太陽、月亮
5、 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 (打一天體)
答案:月亮

歌:月亮船。

畫:月亮升起》是繪畫史上的名作

荷蘭著名畫家文森特·凡·高離開人世之前創作的一幅畫《月亮升起》。

風景名勝:二泉映月
蘆溝曉月,日月潭 。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去年年尾 今年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入無恨月長圓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格)亮
雪飄梅嶺 處處香山白樂(了)天

寒塘渡鶴影
冷月葬花魂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厚地高天 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 可憐風月債難償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清風有意難留我
明月無心自照人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回答者:擲硯齋 - 舉人 四級 11-22 20:39

1、畫眉生新月

靚妝似嬋娟

2、水清魚讀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無月

雲後無日本有日

4、樓高窗小可儲月

峰平徑長難藏景

5、簫聲遙呼關山月

笛韻震破水底天

6、圓月照方窗,有規有矩

長箋寫短詩, 無方無圓

7、櫓梢撥破江心月,水定還圓

浣紗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無

8、月缺月圓,缺似梳子圓似鏡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I. 三潭印月這個景觀是怎麼形成的

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專蓬萊三島,故又稱小屬瀛洲。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亭亭亭、九獅石、閑放台、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築點綴其間。綠樹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
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J. 三潭印月是什麼標志性景觀

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的標志性景觀,是西湖的10景之一,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版、阮公墩鼎足而立權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小瀛洲為湖上賞月佳處,洲上有開網亭、九獅石、閑放台、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築點綴,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是我國水上景園的典範、古代園林藝術的精品。島南湖中建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為官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5個等距離圓洞;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宛如月亮倒影,故得名「三潭印月」。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