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風景油畫
㈠ 高山流水的油畫適合掛在正對大門的走廊牆壁上嗎
入戶門所對的牆,是引貴人的風水位,風水上有入門三見。
第一,入門見喜慶專,比如有喜慶色彩屬的顏色,如紅色福字,中國結等,喜慶擺件,招財貓,神龕等都可以。
第二,入門宜見綠色,可以放大葉盆栽等
第三,入門見字畫,比如掛風景秀麗的山河畫、字畫等。
另外,按照風水學來說,牆壁按照如上處理後,最宜在門口安放擋煞保平安的久遇五帝錢以和內牆壁對應,擋住不好的煞氣,留下貴人之氣,利聚財又運旺。
㈡ 風景油畫的風格特徵類別有哪些
抄按創作方法類別襲可分為:寫實風景油畫,印象風景油畫,抽象風景油畫、山水風景油畫。按時間分為:古典風景油畫,當代油畫、現代風景油畫按地區分成:,歐美風景油畫,俄羅斯風景油畫,荷蘭風景油畫,地中海風景油畫等。
創作題材包括:托馬斯風景油畫,海景風景油畫,森林風景油畫,高山流水風景油畫,田園風光風景油畫,.桂林山水風景油畫,白樺樹林風景油畫等各地的名勝古跡畫家也都進行過描繪創作。
風景油畫簡介:油畫風景也被稱作「風景油畫」,是油畫的一個主要門類,用油畫材料對自然景物進行描繪。文藝復興以後的16世紀,風景油畫作為獨立的繪畫體裁出現於歐洲畫壇,並得到極大發展。
㈢ 歐洲風景畫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雖然在古羅馬時期,描繪風景的畫就曾相當流行,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風景的描繪才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首先,這是由藝術家認真觀察自然的態度的確立。
如果說北方畫家筆下的風景奇崛、冷寂的話,那麼,南方畫家則鍾情於充滿陽光的景緻。但無論是冷清、遼闊和荒蕪,還是溫暖、起伏和茂盛,這些都是藝術家對自身生活區域細致入微觀察的結果。
其次, 是藝術家描繪戶外景緻的技巧到了較為成熟的地步。
達·芬奇對風景的興趣是異乎尋常的,無論是雲霧、流水、雲彩抑或山石、植被、花卉等,還是近景抑或遠景,都是其關注和表現的重要對象。他在《岩間聖母》中對岩石的描繪幾乎到了一種無可挑剔的程度,這是與畫家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高超的描繪技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意〕達·芬奇 《岩間聖母》 木板油畫
199cm×122cm 1486年 盧浮宮藏
威尼斯畫派的喬爾喬內則開啟了一種詩意地描繪風景的傳統。他的《暴風雨》雖然也不是典型的風景畫,但畫面背景上的風景委實迷人之至:雲彩、雷電、鳥以及可能影響了後來的印象派的鬱郁蔥蔥的樹叢都令人有美妙的猜測、沉思和遐想,彷彿有其獨立的藝術品質。
〔西班牙〕薩爾瓦多·達利 《記憶的永恆》 布面油畫
24cm×33cm 1931年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風格派的蒙德里安筆下,大都市紐約的街區簡化成了色塊和線條的有序組合,竟完全不見了那些可以用來指涉現實特徵的細節……
要而言之, 藝術家們一方面要窮盡風景畫創作的一切可能性, 另一方面則要尋求內心投射於外在風景的唯一性——這兩者如何平衡和實現, 大概就是風景畫領域里生生不息的藝術課題吧。
㈣ 油畫風景的分類
按創作方法類別可分為:寫實風景油畫,印象風景油畫,抽象風景油版畫、山水風景油畫。按時間分權為:古典風景油畫,當代油畫、現代風景油畫按地區分成:,歐美風景油畫,俄羅斯風景油畫,荷蘭風景油畫,地中海風景油畫等。創作題材包括:托馬斯風景油畫,海景風景油畫,森林風景油畫,高山流水風景油畫,田園風光風景油畫,.桂林山水風景油畫,白樺樹林風景油畫等各地的名勝古跡畫家也都進行過描繪創作.
㈤ 中國山水畫和歐洲風景畫有何不同 500字 謝了
簡單的來講。
從作品上來看
中國的山水畫是寫意,歐洲的風景畫多數是寫生。寫意強調的是意境。寫生注重的是忠實的反映。從這一點上來比較,就能看出來中國人和歐洲人性格上的區別,中國的山水畫像中國人的性格,含蓄,內斂,強調朦朧曖昧模糊的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歐洲的風景畫直觀,立體,向歐洲人的直來直去,忠實的反映了一個框架內的風景,如同照相機。
從工具和材料上看
,中國的山水畫多用毛筆和宣紙,也有吹畫、潑墨等。歐洲的風景畫的材料大都是水粉、油畫顏料、丙烯顏料一類,作畫的工具一般都是油畫筆或小片刀。
從用色方面來看
中國的山水畫多數是黑白,間雜有其他色彩,相對很少。外國的風景畫基本上全部是濃墨重彩,除下個別的素描,速寫作品。
從的內容上看
中國的山水畫大多是高山流水,小橋人家。濃墨重彩,外國的風景畫,大多是田園風光。
但兩者也有相同之處,那就是藝術家在背後辛勤的勞動,追求藝術的心是一樣的。
㈥ 山水畫和油畫中的風景畫有什麼不同點
【山水畫定義】
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編輯本段]【演義歷史的長河——中國山水】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向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的圖像、人的性情。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年。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覺醒便以圖案方式紀錄下來。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線刻表達著觀念性文化的內涵,定居的農耕文明起源,不僅讓人認知了工具美,亦讓人於器之上認知了形上美。藝術不但是一種征服自然的想像,還是一種征服自然想像的象徵。先古與自然一開始便用藝術的方式對活,邏輯的發現與藝術的鑒賞推演著人們的雙眼,讓一個天人合一的中國圖式由混頓而至清晰。
自抑韶文化起,人與自然的關系便具有了象徵性。在幾何裝飾的手法中,對稱、運動等構成概念己明顯地運用於時空的表現之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稷神祟拜圖》。在以農立國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風。而這幅圖中的禾、田、人的關系傳達了先祖對生命意義的一種素樸理解。在沉澱了人與動物、植物的自然關系認知的基礎上,社會意識又成為最為關鍵的文明起源。滄源文化的《村落圖》,用岩畫形式記述了人類對農耕定居的「家」的理解。這幅畫最有視覺趣味的是以村落為中心的道路關聯,以及押俘、趕畜、祭天、跳神等場面圍繞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這幅畫中得到有力的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就這樣拌隨著藝術的看,不斷地深化與發展。
到了秦漢時期,描繪勞動生活的場面,由鄉土而至皇權,殿堂宮室的壁畫成為時代的主流。這種以宮室喻家室的認信取向,使中國美術擺脫了原始形態。統治階級士大夫文化開始佔主導地位。士者文化實現了與鄉土文化的分離。對於山水畫而言,這一分離是深刻的。若認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圖》,就會被其視錯覺創意震撼。這是兩種視覺沖突的藝術:在滿足正面的平視前題下,建築物的平移重迭與傾斜重迭構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兩種不同透視法則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畫面具有了超現實的立體感。有趣的是,先賢的藝術家一開始便使用了縱橫平移重迭、視線具有深度卻不消失的重迭透視法則,而且在復合視域中能將正面與傾斜兩種透視法則藝術的沖突起來。應該說這一法則較之當今的西方立體派早了近兩千年。正如本書一再所講的,祖先的聰慧絕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白,只要認真地憑藉科學的雙眼走入先賢的思想,一定會發現經學方式能告知的更多更多。
這種用視覺形式沖突所構成的藝術感動,在石刻畫的《春雨圖》、畫像磚的《宅門圖》、《收獲戈射圖》等等古遠經典中可以得到更為豐富的體驗。一個十分明顯的指向是,隨著人與自然、社會的認識關系的深入,人們看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觀念為象、裝飾為用、幾何為圖的原始圖式,演化為意志為象、生活為用、境界為圖的古典圖式。這一看的歷程,認信的積淀,山水畫構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為山水畫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從個體生命的角度體驗天地宇宙的永恆,體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晉山水詩的開啟。謝靈運的意義就是在文的自覺時注重形的依託,從哲學的本體論出發,追求玄遠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國山水情懷的是陶潛。陶詩是超越玄言的哲學深刻,它沒有放棄玄言詩的宇宙本體和生命本體的體悟,並通過某種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體現這種體悟的本質和意義,把它們變成一種可觸知的東西。一個有藝術的創意,就是將親身體驗到的無形結構找到形狀。山水草木在陶詩中是真意深情,是體現中國精神的哲學,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顧凱之《洛神賦圖》局部現今,用「確立」二字來正名山水畫的眾說是顧凱之的《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在這類摹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峰、石、雲、水、樹的復雜表現。這位「發前人所未發,開後人之師承」的藝術家,第一次將山水搬上了中國美術的表現舞台,他的《畫雲台山記》可算山水畫論的開山之作。雖然文題中心是趙升捨命從師的故事,但其環境刻劃部分卻成為中國山水畫的後來觀照。
這一模板作用的確立,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a.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雲可成為東與西的重要觀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陽的天氣。
b.按照東西的順序排置遠近山峰,營造一個高峻險絕的境地。
c.中段布局主要講求取勢的「對峙」,具有相對意義。
d.東、西、中三段山要用「緊湊性」將長卷關聯起來。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氣使之分為兩重。
顧氏的理論之所以重要,在於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線性形狀,鳥瞰呼應的重迭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間模式。
被稱為中國第一篇山水畫論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畫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視法則:「豎畫三寸,當千刃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與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縱情丘壑的人物,他在《敘畫》中提出了「望秋雲,神飛場;臨春風,思浩盪」的怡情說,和「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說。可以講,至魏晉以降,中國山水畫的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核心認信已確立了邏輯起點,而空間視覺原則也得以邏輯的深化。
[編輯本段]【第一度時空坐標——青綠山水】
展子虔《游春圖》
被宋徽宗題名為《展子虔游春圖》是青綠山水的開山之作。這幅畫呈顧氏筆脈,在六朝墨勾色暈的基礎上,創造了勾框填色的重彩青綠,開李氏父子青綠山水一派。這幅畫作的問世,標志著山水畫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盡管學術界對作者及年代多有爭議,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第一幅獨立山水畫作品的認知。
創造山水畫金碧輝煌時代的是大小李將軍。時任武衛大將軍的李思訓以《江山樓閣圖》標一變之法,其筆墨達到了「夜聞水聲」的通神境地。其子李昭道「變父之勢,妙又過之」。二李的青綠山水可以說造百代影響,畫史界有人稱之為北宗之祖,歷代均有追隨,郭熙、范寬、劉松年、李唐、馬遠、夏珪、王晉卿、王希孟、趙伯駒、冷謙、仇英等都從中汲取著影響。
山水畫的緣起,使中國畫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以山水為主,山水、人物、花鳥交替發展的格局。山水畫雖起步較晚,但較之人物、花鳥卻一直成為中國美學的主脈。這是一個特別值得研究的現象。為什麼呢?在此給出一些基本認知:
—、確立了知山樂水的圓覺之境:山水畫的緣起,是中國畫天人合一意境的歷史集成,是知山樂水大田園觀民居意識的集中體現。可以說,青綠山水的標樹確立了中國審美的一個重要基調:閑情逸致式的陶冶(至元時這一認知成為立信的基準)。人們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蕭條空寂與靜穆平和。聖者說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頓捂圓覺,以終成情性。這種以山為樂、以水為知,以空為悟、以遠為覺的精神確立,這種天人合一的憂樂圓融意識,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士者文化的一種精神,是素樸生命哲學的藝術體現。中國哲學在中國山水中找到了更為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二、確立了愈小而大的意蘊之理:中國古典最為重要的一個美學命題是愈小而大。在古典分析時指出的超以象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致的美學品地,就是對愈小而大這一命題的藝術理解。實際上,這是中國人用特殊的視錯覺審視圖像的藝術。一再說的中國畫咫尺千里法則,就是對這一命題的藝術揭示,它除了告知哲學以外,還告知一個極為獨特的透視原理,它讓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情境中知覺物合一、象於無形的一種特殊的大象與大音,若說中國畫的感動,最大的致因莫過於此。
三、確立了學科表現的語法規則:任何一個畫種,要想獨立於藝術之林,必須在語法結構上滿足復雜性與豐富性的要求。即本書多次強調的,必須藉助復雜的視錯覺結構實現自然物象的簡化。青綠山水的歷史意義在於:一方面它讓繪畫從宮室壁畫的人事為用、宗教理說中解脫出來,讓山水不再成為人事宗法的環境與陪襯,成為主要的精神寄託。另方面它在表現語言上第一次為山水畫定立了法度規則,系統地在構圖、設色、樹法、石法、水法、筆法、論說上進行了建樹。應該說系統的有學術的山水畫認知從這一時段起才真正進入了廣延與深刻。
特別提及吳道子的疏體山水。一個著名的故事:千里江陵,吳道子一日而就;李思訓數月始成。說明疏密二體的山水畫在方法論上是截然不同的。疏體估計是邊際線的藝術(可能尚未觸摸到輪廊線)。由於這類畫作只緣於傳說,未見真跡,對於主張認真看而不是聽的來說,實在無法想像,只能把猜測留給想像力豐富的人,所能做的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當的雙眼移至中唐,兩類變化引起了山水畫新的認知:一是山水詩的美學成熟。王維、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詩性美學家,從不同角度深化了人們對詩意美(特別是詩境)的認知,以詩入畫成為一個重要的美學範式。一是禪宗美學的發展。道由心梧己成為士大夫重要的思想綱骨,在一個圓覺過程中,由「禪、心、參」的圓融而覺悟,以禪入畫亦成為一個重要的立境模式。詩境與禪境一經交匯,中國山水畫的大象、大音之境便油然而生。應該說,獨設道場的中國山水畫,基此才成為一個系統的思想構架。儒、釋、道的美知火花,在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中得以閃現升騰。中國山水畫的邏輯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得以演義新的革命。
㈦ 著名畫家誰畫風景畫最好
曹雕先生畫的超寫實個人油畫以及風景畫別具一格,中西結合,其功底深厚,書法國畫相當不錯。
㈧ 求國內的畫油畫風景的畫家,有宏村,婺源等南方地區的風景油畫作品。
李振凱
擅長:油畫,中國人物畫,書法,篆刻,尤以油畫人物和書法著稱。
簡介:李振凱,字李松,號冰雨,山東寧津人。自幼以地為紙、以水代墨練習中國書畫,九歲那年就受到著名書畫家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導。習書畫。系加拿大世界書畫家協會筆耕會員。馬來西亞中央藝術研究院顧問,中國大眾書畫社常務理事、書法家、一級美術導師、一級美術鑒賞師。1997——2001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中國畫專業。國家一級美術師。其藝術作品曾在全國藝術作品大賽中獲獎40餘次。2001年——2005年間先後在北京、濟南、鄭州等地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贏得了社會好評!並有多家媒體、報紙對其藝術作品作過專題報道。其藝術作品已被許多國家、地區的博物館、企業及個人收藏。
主要作品及畫展
1994年 在全國百津——文明杯寫欄位位大賽中榮獲青少年組二等獎。
1995年 在建國四十六周年畫家、書法家、詩人藝術作品大賽中,中國畫作品《深山飛練》榮獲繪 畫組二等獎、書法作品《情系藝海》獲得書法組一等獎。
1996年 中國畫作品《春雨蒙蒙》榮獲全國「楚風杯」篆刻藝術作品大賽金獎 。 1997年 藝術作品《回歸》榮獲全國「迎回歸」藝術作品大獎賽金獎,並被選為精品赴加拿大展出。
1998年 作品《故鄉的黃昏》榮獲全國「長城杯」大專院校師生文學藝術作品大賽銀獎。
1999年 在中國美協三百家藝術作品聯展中油畫作品《那時候我們還很小》榮獲金獎。 在第三屆國際金鵝獎書畫大展中作品《悄悄話》獲銅獎。2000年 在新世紀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中書法作品《讀》榮獲銀獎。在「中華魂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五百家中榮獲金獎。
2001年 5月在北京榮寶齋畫廊舉辦了李冰雨個人藝術作品展。同年11月油畫作品《遠古的回憶》系列被選為精品參加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獨立創作作品《書法系列》被鄭州泉畫廊收藏。
2002年 3月在濟南舉辦了個人藝術作品展。油畫作品《大地本色》在中國西部大地情 全國藝術作品大賽中榮獲金獎。獨立創作品《敦煌系列》被北京藝美畫廊收藏。
2003年 4月在鄭州美術學院畫廊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同年9月在鄭州美術館舉辦了李振凱藝術作品展。獨立創作作品《江南水鄉》被鄭州希雅畫廊收藏。11月在鄭州創辦了雨緣藝術工作室。
2004年 獨立創作巨型壁畫《靜靜的沉思》,同年9月獨立創作作品《祈 禱》被鄭州希雅畫廊收藏。11月獨立創作油畫作品《春夏秋冬》 系列 被鄭州泉畫廊收藏。
2005年 創作了《百蟲大戰》系列叢書的全部插圖。
2006年 4月創作了德州羅庄居委會大型裝飾壁畫《高山流水》。6月創作了天衢工業園大型裝飾壁畫《靜靜的沉思》
李振凱是七十年代青年一代中唯一能同時擁有「油畫家、書法家、國畫家、篆刻家、詩人」之稱者,著名畫家默石說:「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同時在發揮其精神氣質方面,也來得直接和強烈。他的書法將書、畫、印、詩、西洋畫融為一體,「扎實的文化藝術功底、瀟灑熟練的筆鋒、立意深刻的構思、高雅清秀的色彩,已經構成了畫家李振凱獨特的藝術風格,使他的作品無論是在人文上還是在技法的表現上使他的藝術風格得到了了標新立異的70後藝術家不可多得的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