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現代主義景觀

現代主義景觀

發布時間: 2021-01-11 18:35:01

Ⅰ 請問西方現代景觀設計分哪些理論流派不勝感激

現代極簡主義景觀之追根溯源
摘 要:現代極簡主義景觀是一個在當代表現非常活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景觀設計流派,本文嘗試 通過對極簡主義景觀產生、發展的歷史淵源的探尋,從一個方面闡述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如何繼承發揚傳統的 問題。
關鍵字:極簡主義景觀;傳統;歷史淵源;古典園林

極簡主義景觀在形式上追求極度簡化、客觀、抽象,以很少的設計元素控制大尺度的空間,但對觀眾的影響和沖擊力卻十分迅速和直接,簡單中彰顯著復雜,純凈中映射出神秘。
極簡主義景觀是現代主義景觀的總結與發展。向前追溯,極簡主義有著久遠的思想淵源。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哲學家老子就曾經有「少則多,多則感'的說法,而在西方,古希臘時期哲學家柏拉圖在論述幾何立方體時,就已提出了簡單極少的觀點。處於不同文化體系下的古代東方和西方藝術中,都曾經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出對極簡的追求。

1 東方淵源

早在13世紀,通過馬可?波羅所著《東方見聞錄》西方人就開始了解中國文化,此後並一直保持著相當的好奇和熱情,具體到造園藝術,「中國熱」更在18世紀的英國風景式園林中達到高潮。中國園林中對意境的營造和以少勝多的抽象手法對極簡主義景觀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查爾斯?詹克斯在其《現代建築語言》書中,指出「中國園林有實際的宗教上和哲學上的玄學背景」,佛、道對中國文化乃至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禪宗源於佛教文化宗派,是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個中國佛教宗派。它不僅吸收了以往佛教諸派思想以及玄學思想之所長,而且還融合了中國文化中有關人生問題的思想精髓,從而與華夏民族注重現實生活的文化傳統構成水乳交融的整體,與儒、道一並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基本組成。提倡通過個體的直覺體驗和沉思冥想的思維方式,從而在感性中通過悟境而達到精神上的一種超脫,與自山禪悟折射出十足的空寂、空靈,淡遠卻不乏明凈、流動、靜謐的氣韻。中唐時期,禪宗美學的興起,將審美與藝術中主體的內心體驗、直覺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極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並把禪宗思想融入到中國園林的創作中,從而將園林空間的「畫境」升華到「意境」。從禪宗的觀點看,時間萬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這就為園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與大自然的根本界限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構築了中國文人園林中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園林空間。小中見大的創作手法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藝術中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如「長河無點墨,但見筆縱橫」的中國繪畫留白處理,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中國古詩詞在禪宗看來,規定性越小,想像餘地就越大,因而少能勝多,只有簡到極點,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間去供人們揣摩與思考。除了以小見大的創作方法以外,中國園林中還注重「淡」的表現,一是景觀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視覺效果,其中簡、疏、古、拙等都可構成達到這一效果的手段,一是通過「平淡無奇」的暗示,觸發你的直覺感受,從而在思維的超越中達到某種審美體驗。
公元12世紀,禪宗思想進入日木,並慢慢地滲入到日本人生活和文化等各個層面,並在與本土文化的不斷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哲學思想。到了日本室町時代,禪宗思想開始影響園林藝術的創作。禪宗所主張的純粹依靠內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語、文字和行為表達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將日木園林的創作,從各種物質條件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僧侶們運用非常單純的材料、極為簡練的手法,營建禪寺園林??一種觀照式的庭園,表現廣大無限的自然界和內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讓人們通過靜坐、觀賞和內省,達到對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木的枯山水推向純凈、抽象的極致。
極簡主義景觀設計代表人物彼特?沃克(Peter Walker)認為「園林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早在建築之前就已經進入現代主義階段,因為在日木傳統園林和17世紀法國園藝師德魯?勒?諾特的規則式園林中,古典主義的真正精神和現代主義的萌芽都已十分明顯」。將簡潔潛存於復雜之內的哲學精華,在他的園林中獨特的細節或宏觀的整體中都有所體現,如他所設計的哈佛大學唐納噴泉(Tanner Fountain)(圖1)、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景觀和日本Minato-ku的IBM大樓庭院景觀(圖2)都是極富禪意的作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傳統日本園林靜觀和冥想的特點。禪宗園林對他的作品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極簡」,並不是簡單,而是將物體形態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練成為一種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極簡」,是文化提煉,是擯棄陳俗與浮華,直至本原,誠如禪悟所求,要人擺脫千般計較,萬種索求這些外在束縛與迷亂,在萬象之中直覺體悟生命的原本面目,從而達到精神的圓滿與永恆。現代極簡主義景觀運用簡潔的形式表達深遠的意境,創造出一種沁人心脾的神秘感,這些和禪宗的思想內涵顯然有著相似之處。
中國園林作為受道家哲學思想影響的藝術,以對物我相融的意境為追求目標,中國園林所追求的美,首先是一種化景物為情思的意境美,一種「無我」的,充滿「至樂」「人樂」的藝術精神,它不強求直觀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那些能引起思想情感活動的自然因素攝取到園林中來,以象徵性的題材和手法反映高尚、深邃的意境。其次,才是花木竹石本身的形式美,這就是中國園林的內在精神。
在中國園林中,山水強調的是介於現實與理想,局部與整體的一種轉換過程,所以往往採用抽象的手法,即在寫意和模仿自然之間保持一種張力平衡,並不強求重現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導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來,經過抽象以象徵性的題材和洗煉的手法反映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有限中見無限的意境使觀賞的人既感到自然,又發人深思所謂「山水無得失,得失在人心;諸法本無大小相,大小在人情」,就強調了感情的抽象力。
現代極簡主義則索性以抽象還原的符號直接構成作品,在構圖上強調幾何和秩序,多用簡單的幾何母題如圓、橢圓方、三角或者這些母題的重復以及不同幾何系統之間的交叉和重疊,簡約、客觀、無主題,把抽象的手法發揮到了極至。如沃克設計的德克薩斯州的索拉那(Solana) IBM研究中心園區景觀(圖3)、加州橘郡市鎮中心的景觀(圖4)等。

2 西方淵源

如果說東方文化對極簡主義景觀的內涵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西方文化則對極簡主義景觀的外顯特徵有著直接的影響。
和中國園林相對照,西方古典園林根植於歐洲文化的肥田沃土中,深受西方哲學、美學思想的影響。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數,數的原則統治寧宙的一切現象。他們的美學觀念也是從數的觀點出發,認為美的源泉是數的協調,因此提出「黃金分割律」。這種數學的或幾何的審美思想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歐洲藝術界,西方幾何規則式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主義的美學觀念影響下逐漸形成的 。
17世紀歐洲自然科學的發展對思想領域產生了極深刻的影響,出現了以培根和霍布士為代表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唯理論,理性受到絕對的尊崇,數學和幾何學成為一切知識的基礎在藝術領域,笛卡爾也推崇理性的規則和標准,強調結構的明晰和邏輯,在美學上他主張制定一些穩固的、系統的、能夠嚴格遵守的藝術規則和標准,他認為藝術品最重要的品格是:結構象數學一樣清晰明確、合乎邏輯。笛卡爾反對非理性的巴洛克主義,否定想像力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不承認自然是藝術創作的對象。笛卡爾的唯理主義奠定了法國古典主義思潮的哲學基礎,也迎合了17世紀半葉法國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將幾何規則式的西方園林傳統發展到極致,受人本主義思想的支配,西方園林追求人工美,欣賞人工化的自然。黑格爾在闡述西方古典園林時說:「最徹底地運用建築原則和園林藝術的是法國的園林,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有規律的行列,形成林蔭大道,修剪得很整齊,圍牆也是用修剪整齊的籬笆來造成的,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一座露天的廣廈」。17世紀的西方造園家認為「如果不去加以調整和排得整齊勻稱的話,人們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東酉都是有缺陷的」。在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中,人們不欣賞樹木花草自然的美,而只把它們當作有各種色彩和質感的均質材料,用來鋪砌成平台的圖案,或者修剪成球形、長方、圓錐等綠色的幾何體,園林的美不是自然形態之美,而是各種圖案和幾何體的美,即人工美。17世紀,園林史上出現了一位開創法國乃至歐洲造園新風格的傑出人物??勒?諾特,他在吸收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許多特點的基礎上,開創了一種新的造園樣式,這種園林同樣是幾何式的,但有著更為嚴謹的幾何秩序,靜而開闊,統一中又富有變化,均衡和諧,顯得富麗堂皇(圖5)。
極簡主義景觀代表設計師丹?凱利(Dan Kiley)、彼特?沃克(Peter Walker)在參觀考察了勒?諾特設計的凡爾賽花園之後,都有很深的觸動。凱利在那裡找到了他一直苦苦尋覓的結構手段,之後凱利開始嘗試運用古典要素,在各種尺度的下程中進行新的試驗。從20世紀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早期,凱利的作品顯示出他運用古典主義語言營造現代景觀空間的強烈追求,並在此後的設計中逐步提煉,使得作品愈發現代、秩序、簡約,如他早期設計的米勒花園(Miller Garden)(圖6)、科羅拉多空軍學院(圖7),到後來的達拉斯聯合銀行大廈噴泉廣場(圖8)作品等。沃克則如此形容他參觀了巴黎的蘇艾克斯、維康府邸和凡爾賽之後的感悟,「象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方向」。他發現,勒?諾特設計的園林展示了極簡主義藝術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極簡主義藝術家在控制室內外空間的方法上與勒?諾特用少數幾個要素控制巨大尺度空間的方法有相當多的聯系。他甚至認為,從某種程度來說,勒?諾特早在17世紀就已經完成了極簡與景觀的結合。沃克設計的園林就是現代的和極簡的德國慕尼黑機場凱賓斯基酒店花園,將勒?諾特的古典主義、極簡主義和現代主義結合起來塑造景觀(圖9),使設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 結束語

簡潔、秩序的外顯特徵回應了現代生活的功能需要;豐富、深邃的內涵感悟滿足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極簡主義景觀顯然是繼承發揚傳統的一個優秀範例,它在古典精粹和時代精神之間找到了一個非常契合的交叉點,東、西文化兼收並蓄,揚長避短,實現了碰撞後的融合和傳統基礎上的現代超越。
傳統和現代的關系始終是令設計師們頭痛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繼承發揚一種傳統,並不應該是純粹的對既往風格的延續,也不是傳統符號的賣弄,更不會是對過去的拷貝,而應該立足當代,回顧傳統,放眼未來,深層挖掘,尋找當時當地最恰當的表達方式,或許,對極簡主義景觀的一番追根溯源可以給我們帶來些許多的思考和啟示。

Ⅱ 後現代主義景觀對當代景觀影響的好處在哪

人們對於景觀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人們對景觀的需求是需要一個場所來放鬆身心愉悅身心。現代主義的景觀生硬而冷漠,不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後現代主義關注人們的精神層面,是以場所的意義和情感體驗為核心的,它的存在滿足了人們趣味、個性的精神需求。景觀設計師把後現代的設計概念手法與植物、水體、山石等傳統元素結合起來,營造出新的場所意義。因此,他們的後現代主義跟建築相比顯得更加溫和而謹慎。人在場所中扮演的角色不一定是主體,人也可能成為景觀的組成部分,但無論如何人與景觀始終是互動的關系,場所氛圍的營造最終意義始終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
如何發展中國的後現代主義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在西方發展了上百年,在中國僅僅發展了幾十年,未來中國的景觀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後現代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後現代主義所有的文化內涵都與西方的歷史發展有關。中國的景觀設計要吸收後現代主義的核心精髓與真諦,不能照抄照搬後現代主義的怪誕形式而不得其要領。一些受後現代主義影響而呈現出比較極端的設計手法,應當謹慎學習和使用,同時還要考慮到社會各個方面和大眾受後現代主義思潮影響的深度及接受程度。中國的後現代景觀設計要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1.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2.尊重公眾和大眾的觀念同時富於個性與創造性3.古與今的結合即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延續4.有個性富有地方特色。一切打著後現代主義旗號卻不理解後現代主義內涵的,忽視場地精神和人性需求,盲目抄襲模仿的設計都是荒謬至極的。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Ⅲ 後現代主義景觀設計的特徵是什麼

後現代主義對景觀設計的影響:
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雖然以對立的態度先後出現,但並不影響景觀設計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對這兩者的吸收和容納。現代主義對景觀設計最積極的貢獻在於,它所認為的功能應當是設計的起點這一理念,使得景觀設計從傳統圖案和所謂的風景秩序中解放出來,引入到功能和社會尺度的角度。但現代主義過分地追求純粹、形式至上、自我中心和整體藝術語言的單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迅速促成了後現代藝術的誕生。20世紀60年代以來,景觀設計受到了後現代主義的推動。在這一階段生態意識在景觀設計中也有所體現。設計師們從對形式美的追求,引向對自然和自然與人的關系的關注。在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和推動下,景觀設計領域呈現出風格多樣性的特點。

後現代主義的定論:
後現代主義是一個在理論上難以下精準定論的概念,在建築方面用的比較多,其主要的思想是反對那些約定成俗的形式,排斥整體的觀念,強調異質性,特殊性和唯一性,解構主義也算是其中的一種
後現代主義建築在美國比較典型的有美國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美國波特蘭市政大樓、美國電話電報大樓、美國費城老年公寓等。
後現代主義景觀的設計類型主要有歷史主義,地方主義,大眾文化主義,隱喻主義,和敘事主義等5種設計類型具有重構性後現代主義特徵:反諷,種類混雜,狂歡性,表演性,參與性,構成性,內在性等
後現代主義景觀在格式塔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各種設計手法:引入與流變,誇張與精秀,情采與變相,虛實與反轉,替換與拼貼,保留與恢復
後現代主義的景觀案例在西方現代景觀中比較多:巴黎雪鐵龍公園,加州情景園,拉維萊特公園,瑞恩購物中心庭院等。

Ⅳ 現代主義景觀設計風格有哪些特點

極簡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生態主義

Ⅳ 現代景觀的含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需求不斷變化,景觀設計的價值也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同。西方國家在景觀設計領域起步較早,尤其是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起,「現代主義」浪潮對景觀設計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對西方國家現代主義景觀設計思潮的研究必然對我國景觀行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本文選擇美國這個社會背景,既是考慮到英文資料的豐富性,也是因為美國文化兼容性較強的特點,美國現代景觀的發展也大致能夠反映出西方國家的整體狀況。本文以時間和人物為線索,通過對各個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設計師的設計思想、理論和主要作品的分析,系統闡述了美國現代主義景觀設計的發展歷程和設計思潮。美國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大致經歷了「現代主義」的醞釀期、轉折點、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走向成熟,以及70年代後多元化的發展時期四個階段,產生了幾代傑出的景觀設計師。對他們各自設計理念和代表作品的分析涉及到社會背景,繪畫、雕塑等其他藝術領域。縱向的、對發展歷程的整體把握之後,展開橫向的比對。分析總結出現代主義景觀設計注重場地分析、開放平面取代線性序列等主要特點,進一步探討了現代主義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如景觀元素的更新、與當代藝術思想的結合等。推動景觀行業發展的最終根源是社會的發展。事實上,我國目前的社會狀況與美國社會幾十年前極為相似,景觀行業同樣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許多境外景觀公司紛紛開拓中國市場,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Ⅵ 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學發展的回顧與思索作者是誰

1 自然主義的開端與風格的搖擺

美國廣闊的國土、多變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觀設計有著幾乎天生的自然主義追求,奧姆斯特德及其追隨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園系統的規劃設計中就倡導自然主義,反對追求庄嚴和清晰結構的古典主義。公園優美的自然式景觀與當時大城市惡劣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滿足了回歸自然的社會需求。然而,之後的美國景觀建築經過浮華虛飾的後維多利亞折衷主義式()、城市美化運動和古典主義復興的新古典主義等潮流變換,在數十年的風格搖擺中並沒有走出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自己的道路。

2 現代主義

二次大戰前後,在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築理論和作品的影響下,美國的現代主義景觀建築在所謂的「哈佛革命」之後逐漸形成。現代主義對景觀建築學最積極的貢獻並不在於新材料的運用,而是認為功能應當是設計的起點這一理念,現代景觀建築從而擺脫了某種美麗的圖案或風景畫式的先驗主義,得以與場地和時代的現實狀況相適應,賦予了景觀建築適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創作自由。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羅斯(JamesRose)所說的:「我們不能生活在畫中,而作為一組畫來設計的景觀掠奪了我們活生生的生活區域的使用機會。」他最為關心的是空間的利用而不是規劃中的圖案或所謂的風景秩序。而加州學派的領導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構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設計語言以及有設計本身、場地和僱主要求之間的精妙平衡。另一位現代景觀設計大師埃克博(GarrettEckbo)則更為強調景觀設計中的社會尺度,強調景觀建築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他看來「如果設計只考慮美觀,就是缺乏內在的社會合理性的奢侈品」。而作品最具幾何秩序感的克雷(DanKiley)同樣認為設計是生活本身的映射,對功能的追求才會產生真正的藝術(圖3)。最能象徵這一時期景觀設計理念和環境關懷的景觀建築師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體現了現代主義景觀建築學進展的各個方面,包括設計的社會作用、對適應自然系統的強調,以及功能和過程對形式產生的重要性等等。他的一系列以自然作為戲劇化景觀場所規劃靈感來源的城市公共景觀設計,不僅是優美的城市風景而且更是人們遊憩的場所,從而成為城市中人性化的開放空間(圖4)。20世紀60年代起,社會民主所帶來的公眾參與決策制度促進了美國社會方方面面的變革,景觀建築設計也同樣如此,而哈普林正是這一變革的直接擁護者和倡導者,正是哈普林使他的公司的設計程序適應了新的社會現實,通過討論會和信息反饋等方式實現的公眾參與設計使社會意願得以在景觀設計中體現出來。現代主義景觀建築設計通過對社會因素和功能的進一步強調,走上了與社會現實相同步的道路。

3 生態倫理

70年代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賓夕法尼亞大學景觀建築學教授麥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將景觀作為一個包括地質、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動物和氣候等決定性要素相互聯系的整體來看待的觀點。強調了景觀規劃應該遵從自然固有的價值和自然過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層分析和地圖疊加技術為核心的生態主義規劃方法,麥克哈格稱之為「千層餅模式」。其理論與方法賦予了景觀建築學以某種程度上的科學性質,景觀規劃成為可以經歷種種客觀分析和歸納的,有著清晰界定的學科。麥克哈格的研究范疇集中於大尺度的景觀與環境規劃上,但對於任何尺度的景觀建築實踐而言,這都意味著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觀除了是一個美學系統以外還是一個生態系統,與那些只是藝術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設計方法相比,更為周詳的設計思想是環境倫理的觀念。雖然在多元化的景觀建築實踐探索中,其自然決定論的觀念只是一種假設而己,但是當環境處於脆弱的臨界狀態的時候,麥克哈格及賓州學派的出現最重要的意義是促進了作為景觀建築學意識形態基礎的職業工作準繩的新生,其廣闊的信息為景觀設計者思維的潛在結構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對於現代主義景觀建築師而言,生態倫理的觀念告訴他們,除了人與人的社會聯系之外,所有的人都天生地與地球的生態系統緊緊相聯著。

4 後現代主義與景觀藝術探索

當大尺度的景觀規劃轉向理性的生態方法的同時,小尺度的景觀建築設計受到60年代以來的環境藝術的影晌以及後現代主義的激勵,對藝術與景觀的聯系問題做了大量新的探索。新一代景觀建築師彼得·沃克(PeterWalker)綜合了極簡主義、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創造了獨特的極簡主義景觀。在其充滿神秘感的景觀設計作品中,沃克運用簡單的形體、重復、幾何化的結構將自然材料以一種脫離這些材料原初的自然結構的萬式集合在一起,帶來了一種新結構中產生新意味的視覺綜合體驗。大自然謎一般的特徵,人類與自然的聯系被一種有著神秘氛圍的藝術景象隱喻了出來,景觀建築在功能和美觀的基礎上被賦予了意味深長的藝術氣質。而施瓦茨(MarthaSchwartz)景觀設計作品則否定其材料的真實性,以戲謔代替了嚴肅.復雜代替了簡單,現代主義景觀中的呆板與理性被設計者拋卻了。設計者以藝術的構思與形式表達了對景觀新的理解:景觀是一個人造或人工修飾的空間的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礎和背景,是與生活相關的藝術品。後現代主義者以近乎怪誕的新穎材料和交錯混雜的構成體系反映了後現代美國社會復雜和矛盾的社會現實,以多樣的形象體現了社會價值的多源,表達了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給予弱勢群體言說權力的後現代主義的社會理想。在表現風格上,這些活躍的實驗與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景觀建築有著相似之處,同樣為視覺藝術所啟發,同樣強調幾何圓形的運用而不是所謂的自然主義風格。但在這里,個人的想像力綜合了現代主義完善的功能關懷,藝術的思索將現代景觀中的社會要素視為創作的機會而不是制約,藝術在創造獨特的景觀環境上的作用重新確立和深化了,但此時的藝術是設計的激勵,而不是先驗的形式主宰。

結語

經過一個世紀在藝術和科學兩個方面的延伸與發展,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學以其具有自身特徵的社會性和生態性的尺度與傳統園林劃出了分水嶺,在不斷的拓展與變化中已經成為個多元多價值觀的實踐專業。然而,作為人類感知自然的媒介,景觀建築學的三個潛在關懷——美學、環境和社會,在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學的發展中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強調景觀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景觀中社會公平的體現,強調景觀中對人的精神愉悅的訴求越來越清晰地成為構成其價值體系的基石。從小尺度的庭院和街區花園到巨大尺度的國家公園,其實踐中所關懷的價值也許側重不同,但每一個優秀的設計都是以上三個價值方面的平衡與綜合,而不僅僅是圖案化的形式或者功能的簡單滿足。今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城市建設和景觀設計與實踐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然而主管部門對綜合的景觀建築學教育的漠視與雜亂而分立的景觀建築實踐使我們在萬花筒般的現實面前,無法確定我們是什麼人或我們應該如何稱呼我們自己,園林師、景觀建築師還是環境設計師?不斷出現的淺薄形式化的、缺乏對人與環境真實關懷的武斷的景觀設計,深深反映出我國景觀建築學價值關懷的貧乏與蒼白,在我們的景觀建築學依然充滿困惑與混沌的時 候,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學創始人之一的奧姆斯特德及許多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先驅所堅持的主旨——創造可持續的、為人生活的和公正的景觀,並給予這一清晰的理念以想像的形式,也許能給予我們許多激勵與啟示。這一主旨是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學一個世紀的追求,也許會同樣伴隨著我們走入現代景觀建築學的下一個世紀。

Ⅶ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景觀設計

後現代主義其實也有點模糊的啦,一般來講,區別於現代主義的都是後現代內。容
什麼是現代主義?就是包豪斯那種風格的,規整的、邏輯的。
後現代景觀包括解構主義、景觀都市主義等等。巴黎的拉維萊特公園就是後現代主義景觀的一個代表,你可以查下其相關的介紹和分析,就會對後現代有一個大致的理解。總體而言,後現代景觀是喜歡人們從更多角度,更生態地理解景觀,而不只是單純的植物那麼簡單。

Ⅷ 現代景觀都有幾大主義

新城市主義 景觀都市主義 新都市主義 生態都市主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