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介紹景觀河

介紹景觀河

發布時間: 2021-01-11 18:52:38

⑴ 沭河之光的景色介紹一下

沭河之光景觀帶是新沂的城市名片和標志性文化勝景之一,在迎來建黨內90周年之際盛裝開園。容

沭河之光景觀帶

景觀帶由36米寬臨沭路主幹道、6米寬自行車休閑健身道、3米寬濱河游步道三條主線和疊石廣場、母子廣場、噴泉廣場、拉膜廣場、水簾廣場五大功能分區構成,全長1.2公里,雲蒸霞蔚,氣象萬千。
沭河之光景觀面積約14萬平方米,與高層居住景觀、多層住宅景觀、沭河大橋景觀、新戴河景觀帶、臧圩河景觀帶等沿河景觀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一條環繞城區的城市綠色「水環」,生動展現了新沂「綠蔭、生態、活力、魅力、健康、親水、崇文」的絢麗景象。
沭河之光景觀帶水路彎彎,水草叢叢,景色迷人,既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健身的理想場所,更展示了新沂宜人宜居的生態環境,是「母親河」上的點睛之筆。

⑵ 請簡要介紹三江源保護區的自然景觀(山脈.河流.植被.動物).人文景觀(民族風情.聚落特點等)

請去參考網路里的三江源保護區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東部與四川省毗鄰,北部與青海省格爾木市都蘭縣相接。總面積31.6平方千米,包括17個縣市,占青海省土地總面積的43.88%,總人口佔55.72萬,居民以藏族為主。目前優質牧草逐漸被毒、雜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動物如鼠類乘虛而入,導致草地載畜量減少,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質量減退,棲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樣性降低。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標志著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正式成立。
目錄

簡介
地理位置
生態資源
主要特點
地質地貌
氣候
人口及民族??
濕地與水文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3張)青海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K㎡,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3%,佔16縣1鄉總面積的97%。現有人口55.6萬人,其中藏族人口佔90%以上,其他還有漢,回,撒拉,蒙古等民族。[1]
編輯本段
地理位置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美景1(18張)是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長江、黃河和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位於青海省南部,屬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腹地,包括青海省的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全境以及黃南、海南、海西、三個藏族自治州所轄的澤庫、河南、興海、同德四縣以及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唐古拉山,總面積達31.8萬平方千米。三江源被譽為「中華水塔」,為野氂牛、野驢、藏羚羊、黑頸鶴等大批珍惜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是我國江河中下游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屏障。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規劃圖「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稱為地區的第三「極」,是歐亞大陸發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區域,孕育了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河流。三江源地區地處中緯度的青藏高原腹地,這里河流縱橫,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沼澤地分布較廣。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分布著大面積的現代冰川,形成了巨大的冰庫,是各江河徑流補給的主要源泉之一。據資料,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長江總水量的相當部分都來自青海省境內,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國水塔」是當之無愧的。
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江河源區和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系統,是中亞高原高寒環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三江源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復雜,自然環境類型多樣,具有多種植被類型,為動植物資源的分布提供了極其獨特的環境條件,使三江源地區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據統計,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共有獸類83種,鳥類197種,兩棲動物8種和爬行動物7種。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美景2(14張)
一些耐寒喜涼的動物在與大自然的殘酷斗爭中,得到繁殖和發展,成了三江源地區的特有物種。該地區共有珍惜野生動物70餘種,藏羚羊、野氂牛、藏原羚、喜馬拉雅旱獺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在這里繁衍生息。其中,僅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就有20多種。
這一地區的野生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用途廣泛,經濟價值較高。據初步調查,青海的葯用植物約有370種,其中常用的中草葯有259種。冬蟲夏草馳名中外,葯用價值極高,高聳入雲的冰峰雪山、大河、盆地、荒漠、冰川、湖泊、沼澤等奇異復雜的地域類型,美麗如畫的遼闊草原,奔騰不息的江河源流,熠熠發光的大小湖泊,神出鬼沒的野生動物、茂密的原始森林與藏族人民用勤勞雙手創造的光輝燦爛的高原文化、歷史遺跡、宗教寺廟、民族風情、鄉土習俗,構成世界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綜合體。
藏族全民信仰佛教,宗教氣息濃烈,是三江源地區最顯著的一大人文景觀。三江源地區藏傳佛教寺院比較正規的約有340餘座,占青海省藏傳佛教寺院的54%以上。三江源地區佛寺之多,信教群眾之廣泛,僧侶之眾,廣大藏族同胞對佛教信仰之虔誠,花費之巨大,是世界上任何地區、任何民族中不多見的。
長期以來,青藏高原被稱為生態「處女地」。但是,由於自然和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逐漸退化。位於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也趨於惡化。如一些地區超載放牧,掠奪性的利用草場,濫采亂挖黃金、冬蟲夏草,盜獵珍惜瀕危野生動物,使得草場大面積退化,畜牧業水平降低,植被破壞,優良牧草減少,有毒雜草增加;鼠害肆虐,有些豐美草場已經變成寸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草不生的黑土灘;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不斷加劇,面積逐年擴大,沙塵暴天氣增多;冰川退縮,水位下降,江河斷流,湖泊乾涸;自然災害頻發,雪、旱、風沙等災害加劇,防災抗災能力低下。三江源的冰雪、湖泊及沼澤地均為江河的重要補給源和水源涵養區,如果環境持續惡化,不僅直接威脅當地群眾的生活,甚至會影響中華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這里獨特的生態環境及其孕育的珍惜野生動植物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保護三江源,就是保護了地球生物多樣性資源和物種基因庫,保護了人類的珍貴遺產和生存環境。這些自然資源的開發必須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否則將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遺患無窮。這也正是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編輯本段
生態資源

長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被 藏野驢譽為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三江源地區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系統,為中亞高原高寒環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個植被型,可分為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區內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油麥吊雲杉、紅花綠絨蒿、蟲草3種,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青海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野生動物有獸類85種,鳥類237種(含亞種為263種),兩棲爬行類4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有藏羚、野氂牛、雪豹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種。另外,還有省級保護動物艾虎、沙狐、斑頭雁、赤麻鴨等32種。
此外還有9個植被型,以及眾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體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澤等濕地。區內獨特的地貌類型、豐富的野生動物類型、多姿多彩的森林與草原植被類型和秀美的水體類型,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自然風景。隨氣象條件的變化而產生的各種天象景觀、隨季節變化而產生的林相及水體大小、形狀的變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觀的多樣性。
編輯本段
主要特點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有四個顯著特點: 1、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2、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美譽,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
3、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
4、三江生態系統最敏感的地區,它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河的發源地。
編輯本段
地質地貌

三江源區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脈綿延、地勢高聳、地形復雜,海拔為3335~6564m,最低海拔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的金沙江江面,平均海拔4400m左右。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護區地貌的主要骨架。主要山脈為東昆侖山及其支脈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脈。由於受第四紀冰期作用和現代冰川的影響,海拔5000m以上的山峰可見古冰川地貌。
保護區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狀,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寬闊而平坦的灘地,因地勢平緩、冰期較長、排水不暢,形成了大面積沼澤。東南部高山峽谷地帶,切割強烈,相對高差多在1000m以上,地形陡峭,坡度多在30°以上。
編輯本段
氣候

區內氣候屬青藏高原氣候系統,為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表現為冷熱兩季交替,干濕兩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無四季區分的氣候特徵。冷季為青藏冷高壓控制,長達7個月,熱量低,降水少,風沙大;暖季受西南季風影響產生熱氣壓,水氣豐富,降水量多。由於海拔高,絕大部分地區空氣稀薄,植物生長期短。
全年平均氣溫為-5.6~3.8℃。其中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6.4—13.2℃,極端最高氣溫28℃;最冷月1月為-6.6~-13.8℃,極端最低氣溫-48℃。年平均降水量262.2~772.8mm,其中6—9月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75%,而夜雨量比例則達55%~66%。年蒸發量在730~1700mm之間。日照百分率為50~65%,年日照時數2300~2900小時,年輻射量5500~6800兆焦耳/平方米。沙暴日數一般19天左右,最多達40天(曲麻萊)。
編輯本段
人口及民族??

保護區內總人口為約76000人,佔三江源地區總人口的13.7%。在保護區總人口中,藏族人口佔90%以上,其它還有漢、回、撒拉、蒙古等民族。保護區平均人口密度只有0.5人/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
濕地與水文

三江源區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濕地總面積達7.33萬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4%。
河流濕地
三江源區河流主要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兩大類,有大小河流約180多條,河流面積0.16 平方公里。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黃河、瀾滄江(上游稱扎曲)三大水系,支流有雅礱江、當曲、卡日曲、孜曲、結曲等大小河川並列組成。流域總面積為23795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總流量為1022.3 立方米/秒,年總徑流量324.17億立方米,理論水電蘊藏量為542.7萬kw。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冬雪山,三江源區內長1217km,占幹流全長6300km的19%。除正源沱沱河外,區內主要支流還有楚瑪爾河、布曲、當曲、聶恰曲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77億立方米;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省內全長1959km,占幹流全長5464km的36%,主要支流有多曲、熱曲等,年平均徑流量232億立方米,占整個黃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的49%,佔三江源區總徑流量的42%;瀾滄江發源於果宗木查雪山,三江源區內長448km,占幹流全長4600km的10%,占國境內幹流全長2130km的21%,年平均徑流量107億立方米,占境內整個流域水資源總量的15%,佔三江源區總徑流量的22%。
湖泊濕地
三江源區是一個多湖泊地區,主要分布在內陸河流域和長江、黃河的源頭段,大小湖泊近1800餘個,湖水面積在0.5 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個,總面積0.51萬平方公里。其中,礦化度1~3g/l以下的淡水湖和微鹹水湖148個,總面積2623 平方公里。鹽湖共計28個,總面積1480 平方公里,礦化度大於35g/l。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瑪多湖、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依然錯、多爾改錯等。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黃河幹流上最大的兩個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調節水量功能。
沼澤濕地
本區環境嚴酷,自然沼澤類型獨特,在黃河源、長江的沱沱河、楚瑪爾河、當曲河三源頭、瀾滄江河源都有大片沼澤發育,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沼澤分布區,總面積達6.66萬平方公里。沼澤基本類型為藏北嵩草沼澤,而且大多數為泥炭沼澤,僅有小部分屬於無泥炭沼澤。
長江源區有沼澤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占江源區面積的13.9%。沼澤大多集中於江源區潮濕的東部和南部,而乾旱的西部和北部分布甚少。從地勢方面看,沼澤主要分布在河濱湖周一帶的低窪地區,尤以河流中上游分布為多,當曲水系中上游和通天河上段以南各支流的中上游一帶沼澤連片廣布。以當曲流域沼澤發育最廣,沱沱河次之,楚馬爾河則較少,顯示長江源區的沼澤東部遠多於西部地區。在唐古拉山北側,沼澤最高發育到海拔5350m,達到青海高原的上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沼澤。黃河河源區沼澤發育受到半乾旱特徵限制,主要分布於河源約古嵩到曲、兩湖周圍及星宿海地區。瀾滄江源區大小沼澤總面積為325 平方公里,占江源區土地總面積的3.1%。主要集中在幹流扎那曲段和支流扎阿曲、阿曲(阿涌)上游。其中,較大的沼澤群有扎阿曲、扎尕曲間沼澤、阿曲、幹流扎那曲段流域內沼澤。
雪山冰川
三江源內雪山、冰川約2400平方公里,冰川資源蘊藏量達2000億立方米,現代冰川均屬大陸性山地冰川。長江流域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和粗爾肯烏拉山西段,昆侖山也有現代冰川發育。以當曲流域冰川覆蓋面積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瑪爾河流域最小,冰川總面積1247 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約9.89 立方米。雪山冰川規模以唐古拉山脈的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崗及祖爾肯烏拉山的崗欽3座雪山群為大,尤以各拉丹冬雪山群最為宏偉。黃河流域在巴顏喀拉山中段多曲支流托洛曲源頭的托洛崗(海拔5041m),有殘存冰川約4 平方公里,冰川儲量0.8億立方米,域內的卡里恩卡著瑪、瑪尼特、日吉、勒那冬則等14座海撥5000 m以上終年積雪的多年固態水儲量,約有1.4億立方米。瀾淪江源頭北部多雪峰,平均海拔5700米,最高達5876米,終年積雪,雪峰之間是第四紀山嶽冰川,東西延續34km長、南北12km寬的地帶。面積在1 平方公里以上的冰川20多個。瀾滄江源區雪線以下到多年凍土地帶的下界,海拔4500m~5000m,呈冰緣地貌,下部因熱量增加,冰丘熱融滑塌、熱融窪地等類型發育。山北坡較南坡冰舌長1倍以上,冰舌從海拔5800m雪線沿山谷向下至末端海拔5000m左右,最長的冰舌長4.3km。源區最大的冰川是色的日冰川,面積為17.05 平方公里,是查日曲兩條小支流窮日弄、查日弄的補給水源。
地下水
三江源區不但水資源蘊藏量多、地表徑流大,而且地下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據估算,僅玉樹州的地下水貯量就約達115億立方米。地下水屬山丘區地下水,分布特徵主要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補給方式主要為降水的垂直補給和冰雪融水。
編輯本段
土壤

三江源區土壤屬青南高原山土區系。由於青藏高原地質發育年代輕,脫離第四紀冰期冰川作用的時間不長,現代冰川還有較多分布,至今地殼仍在上升,高寒生態條件不斷強化,致使成土過程中的生物化學作用減弱,物理作用增強,土壤基質形成的膠膜比較原始,成土時間短,區內土壤大多厚度薄、質地粗、保水性能差、肥力較低,並容易受侵蝕而造成水土流失。
三江源區地域遼闊,受地質運動的影響,海拔差異很大,並且高山山地多,相對海拔較高,形成了明顯的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隨著海拔由高到低,土壤類型依次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鈣土和山地森林土,其中以高山草甸土為主,沼澤化草甸土也較普遍,凍土層極為發育。沼澤土、潮土、泥炭土、風沙土等為隱域性土壤。
高山寒漠土:分布於4700m以上、雪線以下分水嶺脊的陡坡地段,三江源區內面積約194.23萬公頃,主要集中分布於玉樹、果洛州。植物種類單調、蓋度不超過15%,但分布有雪蓮、貝母等高山特有珍貴葯材。
高山草甸土:分布於4000~4700m山地陽坡,是區內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之一,總面積達1445.61萬公頃。植物以莎草科的蒿草、禾本科為主,有少量的豆科植物,是適宜的牧草資源。
高山草原土:是森林郁閉線以上和無林山原高山帶較乾旱區域發育的土壤,分布於海拔4000m以上的寬谷、湖盤階地和緩坡,面積約為648.28萬公頃。主要植被為紫花針茅、異針茅等疏叢禾草建群種類,蓋度達60~80%,鮮草產量約500~1200kg/公頃,是良好的天然牧草資源。
山地草甸土:分布於海拔3400~4300m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渾圓山頂、河谷階地以及較高海拔的山前灘地,降水量較高,達387~650mm。主要植被為蒿草、垂穗披肩草、早熟禾等,陰坡、半陰坡還長有杜鵑、金露梅、錦雞兒、小櫱等灌叢。蓋度75~80%,鮮草產量達2600kg/公頃以上。宜作牲畜四季草場。
高山灌叢草甸土:分布於林區喬木線以上、海拔3400~4200m的陰坡半陰坡的冷濕地帶,植被類型為密集高寒灌叢,主要建群種類為百里香杜鵑、頭花杜鵑、山生柳、金露梅、鬼箭錦雞兒等,草本有蒿草屬(Kobresia)、苔草屬(Carex)等。草本根系較多,腐殖質厚約5cm,有機質含量多在10%以下。
灰褐土:分布於三江源區的東南部、海拔4300m以下的中低山谷地,植被有雲杉、青海雲杉、川西雲杉、祁連圓柏、大果圓柏等,是亞熱帶和溫帶山地垂直帶向高原沿河谷指狀延伸的地帶,有腐殖質累積、鈣化和淋溶過程。
山地棕色暗針葉林土:分布於玉樹、果洛各林區海拔3300~4100m的陰坡,喬木樹種主要有紫果雲杉、川西雲杉、鱗皮雲杉、紅杉、白樺和紅樺等。土壤剖面為暗棕色或棕色,有腐殖質積累、粘化和棕壤化過程,土壤層次過渡不明顯其它如栗鈣土主要分布於河谷陽坡、半陽坡、階地、中小河流下游的階地、洪積扇上。沼澤土分布於河流兩側的河漫灘、河流交會處低窪地帶、高海拔灘地和河流上源。泥炭土分布於河源地區緩坡下部、寬谷窪地及大灘的低窪地段,地表長期積水、多熱融坑和凍脹丘或塔頭草墩,以高山帶、亞高山帶的多年凍土或島狀凍土區較多。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泥炭層發育深厚。植被生長茂密,蓋度達90%,種類以藏蒿草為主,產草量1500~2000kg/公頃。
編輯本段
植被

植被類型
三江源區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個植被型,可分為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
森林植被以寒溫性的針葉林為主,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區的東部、東南部,屬於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和溫帶向青藏高原過渡的山峽區域。主要樹種有川西雲杉、紫果雲杉、紅杉、祁連圓柏、大果圓柏、塔枝圓柏、密枝圓柏、白樺、紅樺、糙皮樺。
灌叢植被主要種類有杜鵑、山柳、沙棘、金露梅、錦雞兒、銹線菊、水荀子等。
草原、草甸等植被類型主要植物種類為蒿草、針茅草、苔草、鳳毛菊、鵝觀草、早熟禾、披鹼草、芨芨草以及藻類、苔蘚等。
植被類型的水平帶譜和垂直帶譜均十分明顯。水平帶譜自東向西依次為山地森林、高寒灌叢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沼澤植被和墊狀植被則主要鑲嵌於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之間。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是三江源地區主要植被類型和天然草場,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分布。
植物區系
三江源區植物區系屬泛北極植物區。源區的瑪多、雜多、治多、曲麻來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鄉(大致為源區的西部)的植物區系屬青藏高原植物亞區的唐古特地區,主要由東亞中國—喜馬拉雅和中亞區系衍化而來,在高原環境下特化的本地特有種組成。源區其它地區的植物區系則屬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的橫斷山脈地區,垂直分布明顯,是世界高山植物最豐富的區域。
三江源植被區系以北溫帶成分為主,因受凍土地貌、高海拔和高原氣候的影響,大多數地區植被區系成分簡單,群系內部組成較為單一,多為單優勢結構,建群種和優勢種明顯,伴生種不多,適應高寒半濕潤環境的高寒草甸得到了最廣泛發育。植被的原始性和脆弱性十分突出,部分地區仍保持原始狀態。
植物種類
三江源區的野生維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屬、2238種,約佔全國植物種數的8%,其中種子植物種數佔全國相應種數的8.5%。在471屬中,喬木植物11屬,占總屬數的2.3%;灌木植物41屬,佔8.7%;草本植物422屬,佔89%,植物種類以草本植物居多。
保護區內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油麥吊雲杉、紅花綠絨蒿、蟲草3種,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青海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
編輯本段
野生動物

⑶ 河流景觀的種類知乎

江蘇小眾的景點有蠻多的,下面給介紹一些小眾卻又風景獨特的景點,希望你能喜歡:李中水上森林李中水上森林位於江蘇省興化市李中鎮,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森林。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態氧吧,是都市人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景區森林主要以池杉為主,白鷺、黑杜鵑、野鴨等鳥類常年棲息其中。園內水系豐富,河道縱橫,形成了「河流回環,水杉林立」的景觀。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態氧倉,是都市人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自駕的路線:興化市區外環線北郊嚴家口→興沙公路李中水上森林公園乘車的路線:農公站坐車A.興化----舜生發車時間,興化6:00--17:30舜生6:00--17:00B.興化--沙溝發車時間,興化6:00--17:30沙溝6:00--17:002.蘇州穹窿山蘇州穹窿山景區,地處姑蘇西部,為蘇州第一名山,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素有「吳中之巔」之稱。此山氣勢雄偉,地域寬闊,蒼松翠竹,山色秀美,如入仙境,歷史悠長,人文景觀豐富,集政治、軍事、宗教、文化於一山,擁有著「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稱號。乘車路線:乘坐43路(吳中汽車站-鎮湖汽車站)、64路(蘇安首末站-光福)都在「穹窿山國家森林公園」站下車。或者可乘43路、64路公交。自駕車:230省道、蘇州繞城高速均可直達景區。3.常州淹城野生動物園江蘇淹城野生動物世界位於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地區——常州市武進中心城區,緊鄰具有「中國第一水城」美譽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春秋淹城遺址」以野生動物生態散養為特色,集動物野趣觀賞、休閑娛樂、科普教育和古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是江蘇省唯一一家超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園。主題園區由車行區和步行區組成,既可以自己開車游動物園,體驗不一樣的感覺,悠閑的梅花鹿、可愛的草食動物從您的身前走過,獅子、老虎、熊、狼等著您的近距離接觸。也可以悠閑的漫步在身具特色的步行游覽區里,感受大自然的親近。還有真人高度模仿CS戰場,讓您感受驚險和刺激。4.太倉金倉湖金倉湖濕地公園位於太倉市城區北部,園內有疏朗草坪、赤足公園、遊船碼頭、芳香園、百花園、竹林、梅花園等景點,還配備了包括空中自行車、水上自行車、龍舟競渡、皮劃艇、「激戰鯊魚島」、水上幽波球等一批娛樂設施。5.泰州溱潼古鎮溱潼河港交織、氣候濕潤,境內多處發現麋鹿化石遺骨和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器。溱鎮區四面環水,波光粼粼,環境優美,素有』水鄉明珠』之稱。溱潼盛產稻米、棉花、魚蝦、籪蟹,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溱潼舊有八景之說,說法有二:一說清朝乾隆年間,蘇州府教授溱潼孫家莊進士孫喬年,分別以八處自然景物為題材,題了七絕八首,景以詩傳。其八景是:東觀歸漁、南樓讀書,西湖返照、北村蓮社、花影清皋、禪房修竹、石橋明月,綠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後,溱潼八景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即:東觀觀漁、西院庭槐、北村禪院,板橋秋月、堤柳春鶯,花影清潭,荒窯靈樹。願你旅遊愉快!

⑷ 鳳城河風景區的介紹

鳳城河風景區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城區中心,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融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於一體,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愛好者前來旅遊觀光。風景區四面環水,因水成趣,將江南水鄉的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鳳城河畔,「江淮第一樓」望海樓與其特有的戲曲更顯城市的文化底蘊。景區以望江樓為中心,四面輻射,桃園、老街交相呼應。望江樓始建於宋代,無數文人騷客為其留下了珍貴的墨寶。泛舟水上,聽一曲婉轉的戲曲,感受這座古城帶來的心靈的放鬆與洗滌,領略水城的風姿與魅力!依傍鳳城河,以水為脈,以人為魂,集中而又完整地體現全國不多見的一種都市水韻,彰顯了泰州悠久的歷史文脈。

⑸ 雅礱河風景名勝區的介紹

雅礱河風景名勝區,西藏山南地區南部,面積920萬平方米,為西藏境內目前唯內一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容勝區,是西藏古代文明的搖籃,藏民族的發祥地。這里有雪山冰川、田園牧場、河灘谷地、高山植被;也有神山聖湖、歷史古跡和古樸的民風民俗。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構成了一幅神秘、古樸而又壯麗的畫面。雅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成為藏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⑹ 香水河的景點介紹

在不足 3 公里地帶上, 分布著 「 七彩瀑 」 、 「 三疊瀑 」 、 「 雄鷹瀑 」 、 「 鳳尾瀑 」 、 「 峽口瀑 」 、 「 一線天 」 、 「 鱷魚島 」 、 「 古渠 」 、 「 水車 」 等 50 多個景點,各景點相互連貫,景景相印,景中有景,撲朔迷離,目不暇接。
香水河風景區主景 「 七彩瀑 」 和 「 三疊瀑 」 等由上游三股泉水匯集而成,水量豐富,水質好,與對面山上的 「 神女峰 」 隔河相望,山水呼應,交相輝映,景色迷人。
經省旅遊局專家實地考查後,被定為 「 國內區域旅遊,市場定為觀光型旅遊產品 」 。二OO 二年全國攝影年會的記者參觀後,被記者們譽為楚天九寨溝。縣委、縣政府先後投入巨資,對基礎設施工程進行建設,架設了無線通訊網路,鋪設了縣城通往景區的柏油公路,配套了飲水工程等。
一瀑一重天,一步一處景。香水河是一個令人驚艷的地方,她擁有國內罕見、湖北獨有的七彩瀑;一波三折如綢似緞的三疊瀑;展翅凌空搏擊的飛鷹瀑;形象逼真的金魚戲水、碧青湛綠的青潭……
景區內雜灌木遍野,植被完整,山谷中尚有珍貴的野生臘梅、紫薇、紅豆杉等,加上季節變化的黃櫨木,烏析,楓樹,以及大量色澤艷麗的草木、木本花卉,四季絢麗多姿,季季色彩各異;特別是老林之中的瘴子,鹿子,果子狸,獾子,狐狸,獼猴,大水瀨,吾鼠等小型野生動物,以及雉雞,語眉等種類繁多的禽鳥群,更使整個景區增添了靈動和新奇,也豐富了景區的觀景覽勝的內涵。
香水河自然景觀世界少有、全國罕見、湖北獨有,具有「楚天九寨溝」、「小廬山」等美譽。這里有一波三折如綢的三疊瀑,展翅凌空搏擊的飛鷹瀑,形象逼真的金龜戲水,碧青湛綠的青潭等,香水河因其獨特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多處奇異洞穴、象形石以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而聞名遐邇。

⑺ 馬嶺河峽谷風景區的景觀介紹

馬嶺河發源於烏蒙山脈,是南盤江北岸的重要支流,橫穿古夜郎興義市境內80餘
公里,由於水量充沛,落差大,河水的下切能力強,竟在平川上切出一條狹窄幽深的地縫峽谷。地縫,人稱為「地球上美麗的傷疤」,這種結構在全球極為罕見,因而馬嶺河峽谷有「天下第一縫」之稱。 峽谷風景區兩岸峭崖對峙,谷深流急,銀瀑飛瀉;灘險急流處,水石相搏、驚濤拍岸、震耳欲聾。崖畫、千泉、萬洞兩岸懸掛。從河床昂首兩岸,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尤如天溝;從峽谷大橋俯視谷底,湍急的河流恰似地縫。景觀最為奇特的鈣化瀑布群,谷深、流急、瀑多、原始生態保護完整,岩畫如此多嬌,構成了「西南奇縫,天下奇觀」。
馬嶺河峽谷交織成群的瀑布氣勢磅礴,尖峭的錐峰密集叢生,兩岸峰林之中,還有古廟、古橋、古戰場、古驛道等人文景觀,充滿了古野的情趣和神秘幽深的色彩。根據不同的景觀特點,景區自上而下分為車榔溫泉、五彩長廊、天星畫廊和趙家渡景觀。車榔溫泉地處馬嶺河上游車榔布依族古寨。峽谷從寨前穿過,河谷兩岸各有一個溫泉,左稱「兒子泉」,右稱「姑娘泉」,水溫38℃-40℃,泉水四季清澈。古往今來布依族男女對河而浴,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充滿情趣。
龍蔭至馬嶺鎮20公里的峽谷段,被譽為「五彩長廊」。谷內有三條清泉流淌,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此「一彩」;馬保樹龍頭山溶洞處高水頭瀑布,水花飛濺、草木飄動,與彩虹相輝映,此「二彩」;長廊內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水族動物穿梭不息、生機勃勃為「三彩」;百花異草應水而生、隨風擺動、充滿活力,此為「四彩」;長廊兩岩的豬場河、木榔河秀水相映,稱為峽谷「瑤池」,為「五彩」。
天星畫廊距興義市城區6公里,是峽谷景區精華核心部分。它以規模宏大的瀑布群和岩頁壁掛形成主要景觀特色,堪稱一絕。從馬嶺古橋到天星橋9.7公里段有56條瀑布,終年長瀉36條。其
中長僅1.7公里的天星畫廊段就有萬馬咆哮瀑、珍珠瀑、面紗瀑、間歇五疊瀑、撈月瀑、洗心瀑、路簾瀑、飛廳瀑等13條。瀑高120-200米,瀑寬20-110米,壯如銀河缺口,柔如輕紗裊娜。懸掛堆積的鍾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等景物構成一座座立體的「瓊樓玉宇」。景區從上至下有彩岩峽、三古峽、天賜石窟、五里幽谷、彩水河、古驛道、霞光浴場、海豚拜佛、畫中游、雨灑芭蕉、天星橋等奇特自然景觀。

⑻ 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景區介紹

可謂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毗鄰,各具特色。洞內可游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溶洞有:牛角嵌、獅子洞、中峰洞、宋家洞、樓房洞、老龍洞、仙人洞、仙女洞等40餘個。這些溶洞,或臨清溪,或處絕壁,有的須匍匐而進,有的要潛水而入,洞中景觀都保持著原始風貌。其中已開發的中峰洞、獅子洞、宋家洞、樓房洞等景觀奇特,獨樹一幟。三潮水、變色泉、風泉、跳魚泉等異彩紛呈,蔚為壯觀。景區最大的溶洞中峰洞又名佛光洞,因洞內顯影佛光而得名。它集雄偉、險峻、奇麗、神秘於一體。分上洞、中洞、下洞三層;大洞、中洞、小洞三種;旱洞、水洞、風洞三類;共由上、中、下、水、峽五部分構成;是一座多層次、多類型、多特色的地下溶洞世界。全長1.5萬余米,面積60萬平方米,已開發7000米,可游面積20萬平方米。洞內阡陌縱橫,狀如蛛網,峽谷深淵,氣勢磅礴,乳筍林立,石芽參差。該洞有三個出口,洞道空間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洞內溫度、濕度、空氣皆優。歷年溫度恆定在18℃,濕度為96%至98%,在國內外溶洞中絕無僅有洞內有仙風神韻的瑤池仙境,奇幻異象的巴人風情,仰天長嘆的霸王別姬,參憚悟道的萬佛朝聖,天造地設的巴國遺風,紫微高照的佛光普照,水光山色的天河放舟,歲月鐫刻的滄海桑田,是一座地下奇城。
「臨江麗峽」景區位於「諾水洞天」東部,幅員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兩岸陡壁如削,林深似海。谷底,一個個小潭如新月,似寶葫,被白色流水串在一起,如顆顆寶石閃閃發光。潭水清轍純凈,絕無污染,潭中游魚歷歷可數。臨江麗峽的瀑布皆源於半山之上的溶洞,由於山體呈鈣化多層式地貌,長滿苔蘚,飛流直下,形態萬千,比比皆是,隨處可見。
「空山天盆」景區,幅員面積160平方公里,有80多個著名景點。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在這海拔1450多米的高山上,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盆底平坦,長8.5公里,寬1.5公里,盆周層巒疊嶂,高聳入雲,137個山峰,終年雲蒸霞蔚,景色變幻無窮,宛如一個「天然盆景」。「空山天盆」四周的崇山峻嶺中,保存著4萬畝原始森林和兩萬畝竹海,林中生存著1000多種植物,103種野生動物。植物含15個群系,12個群系組,4個群系綱,分屬兩個植補類型。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原生珍貴植物有14種,野生動物分5綱,32目,87科,230屬。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珍稀動物29種,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122種。

⑼ 簡要介紹盤錦的自然景觀(山脈、河流、動物、植物)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聚落特點)等。

盤錦的遼寧地區唯一的一塊平原,沒有任何山脈,盤錦有遼寧最有名的河流回----遼河. 有遼答寧省5市相鄰的海---渤海.盤錦有鶴鄉之稱所以盤錦有鶴(但現在很少了).植物沒有什麼特別的,人文方面因為盤錦建市較晚沒有什麼文化底蘊.其實這就是盤錦,並沒有所說的那麼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