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植物配置表
① 關於園林景觀中的植物如何配置
居住區綠化是直接為居民經常利用與享受的一種綠化系統。居住區的綠化規劃,不僅要體現當代人們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還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使之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相適應,力求在一定時期內盡量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區綠地設計時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持小區生態平衡為宗旨,以人與自然共存為目標,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 充分考慮居民享用綠地的需求,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選擇在小區邊緣整塊綠地上安排或與居住區中心綠地融合設計。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維護小區生態平衡。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龍柏、香樟、廣玉蘭、銀杏、龍爪槐、垂枝碧桃等,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相應的林冠線變化。通過花灌木近邊緣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貼梗海棠、海桐、杜鵑、金絲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變化的曲線。 在栽植上可採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區內道路兩側各植1至2行行道樹,同時可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其他綠地可採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 在種植設計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組合與協調,通過植物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顯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為依據來布置植物,創造季相景觀。做到一條帶一個季相,或一片一個季相,或一個組團一個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
② 園林景觀設計的植物配置方法有哪些
園林景觀設計地質條件
園林設計要考慮植物地質條件:在一個理想的園林設計中,粗壯型、中粗型及細小型三種不同類型的植物應按比例大小均衡搭配使用。地質條件不滿足,園林設計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園林景觀設計植物搭配
園林設計要考慮不同規格植物的科學搭配:首先要確立大中規格喬木的位置,這是因為植物的配置將會對園林設計的整體結構和景觀效果產生大影響。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較大植物所構成的結構中發揮更具人格化的細膩裝飾作用。園林景觀設計組合合理
園林設計布局要著眼於植物品種的合理組合:選用落葉植物時,首先考慮其所具有的可變因素,使其通過植物品種的合理搭配產生獨特的效果。選用針葉常綠植物時,必須堅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過於分散。在一個園林設計布局中,落葉植物和針葉常綠植物的使用,應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關系,後者所佔的比例應小於前者。也可將兩種植物有效組合,使之在視覺上相互補充。園林景觀設計合理選擇
園林設計布局要合理選擇植物的種類或確定其名稱。在選取和布置喬灌木、花草、竹類等植物時,應有一種普通種類的植物,並以其數量優勢而佔主導地位,從而確保園林設計布局的統一性。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類型
園林設計布局要考慮植物的色彩因素及葉叢類型。葉叢類型可以影響一個園林設計的季節交替關系,以及可觀賞性和協調性。在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組合與其它觀賞性相協調,可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態作用。在處理設計所需要的色彩時,應以中間綠色為主、其它色調為輔。而在一年四季的植物色彩配置方面,要多考慮夏季和冬季的植物色彩,因為這兩個季節在一年中占據的時間較長。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為綠色的植物作為基調,那麼絢麗的花色能為一個布局增添活力和興奮感,同時也能吸引觀賞者注意設計的某一重點景緻。
③ 推薦幾個關於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書或教材。
1、《園林植物造型藝術》
作者:曹敬先
主編
出版社:河南科學專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2-1
2、《園屬林植物與應用》作者:李文敏
編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3月
3、《園林植物造景》作者:劉少宗
主編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年06月
4、《常見園林植物認知手冊》作者:龍雅宜
主編,許梅娟
繪圖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5、《中國園林植物彩色應用圖譜》作者:趙世偉,張佐雙
主編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4-1
6、《圖解園林植物造景》
作者:尹吉光
主編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1
④ 怎樣快速學好園林景觀植物配置
范圍比較廣,,沒法給予好得建議 個人覺得務實 勤快比較重要
⑤ 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在用植物營造園林景觀時,自然文化是永恆的主題。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適度調整,依靠植物本身所固有的形態美、色彩美、風韻美和季相變化美,盡量減少對自然的人為干擾,從而創造出極具特色的綠色文化氛圍,應當是植物配置的最高原則。
在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中,植物常被賦予深刻寓意,從而為拓展植物配置中的文化屬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松、竹、梅象徵著高尚,紅豆代表相思,銀杏歷來寓意久遠、長壽等等。這些植物配置在園林中,使園林更具含蓄的意境美,耐人尋味。加之更多的古典文學詩詞、散文中的描寫,更為園林意境美和生態美的創造提供了依據,讓人們置身園林去體會古典詩詞中的韻律和意境,更有一番風味。
許多竹類都已寓有文化意蘊,如將天竹加南瓜、長春花合成圖案,諧音取意可構成「天地長春」、「天長地久」的意蘊。唐朝韓愈《山石》詩:「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若把芭蕉與梔子配置,生態組成合理,新綠滿園生輝。北宋蘇軾《惠崇春江小景》詩:「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以竹林為常綠背景,利用桃花構成一幅樹綠、花江、池滿的江南小景,豈不是恰到好處?
在我國浩瀚的古典詩詞中,彰顯綠色文化的詩詞很多,如楊萬里的「梧葉新黃柿葉紅,更兼烏桕與丹楓」,描寫了如火如荼、紅葉似血的山村秋景;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寫了秋霜盡染、楓葉如丹、夕陽晚照、楓葉紅火等等。
不難看出,為創造綠地景觀的文化氛圍,應把植物配置所產生的園林意境,巧妙地融匯到合理的生態環境之中,發揮其相對持久的效益。
在利用植物的多樣性方面,為防止植物配置出現單調、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從而形成近自然景觀,不少城市已將體現季相變化的水杉、柿樹引進城市綠化中,均收到了彰顯綠色文化的效果,使人們在林木蔥蘢、花草繁茂的綠地感受季相的變化,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美極園林對園林生態環境很有研究,希望能幫助到你!
⑥ 園林景觀:園林植物的配置有幾種形式
園林植物配置形式有以下幾種:
(1)孤植、
(2)對植、
(3)叢植、
(4)群植、
(5)列植。
其中叢植包括有:
(1)兩株配合;
(2)三株樹叢的配植;
(3)四株樹叢的配植;
(4)五株樹叢的配植;
(5)六株樹叢的配合。
⑦ 現代園林植物配置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植物是園林景觀物質要素的重要因子,是文化性、生態性的重要載體。「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配置園林植物,就如人的外套或叫時裝搭配。一、以植物自身的生活、生態習性為基礎的地方風格性。植物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的形態特點,還具有陰生、陽生、耐鹽鹼等生理特點,特定的生活習性限制了植物的生長區域。如果環境條件不符合植物生態特性將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不同的海拔、緯度造就了不同的植物氣候帶以及南北的植物在形態、生態上的差異。形成了不同地區、區域的不同自然植被群落外貌、組成樹種。如熱帶季雨林、雨林的椰子、巴西橡膠樹、紅樹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龍眼、荔枝;溫帶針、闊葉林的柿、棗樹;高寒地區針葉林、高寒草原、荒漠等不同季相、外貌的群落類型。除自然因素外,不同地區群眾生活風俗與習慣也是創造景觀風格的重要依據原理。如江南地區的「移竹當窗、雨打芭蕉、殘荷聽雨」形成自然朴實而寧靜優雅的風格;北方黃河地區以南的河南洛陽成片、成群高大的泡桐或環繞與村落或列植與路旁,形成碩大、朴實而略現粗狂的鄉野情趣。不同的自然氣候、條件、及不同的文化習俗以其環繞環境的制約,形成了不同地區、不同植物的景觀風格。
二、以詩情畫意體現植物景觀風格。園林是一門綜合性科學,貫穿生態、環境、建築、藝術、文學等多個學科。中國歷史淵源,現代園林深受中國傳統園林的影響,特別是唐宋時期的文人園林的氣息與思想滲透到現代園林中,甚至成為現代園林創作的主體。利用植物的生長周期及四季季相的特有變化引伸人格化的比擬,使觀賞者的思想與情懷得到提升沉緬無限的情意之中,甚至能引發觀賞者對人生哲理、社會事物的感慨與聯想。如「松、竹、梅」被擬人化,稱為「歲寒三友」正是體現了植物部委風寒、高超、堅挺的風格。常運用「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艷、竹令人雅、桐令人清……」等程式體現植物內在美、景觀美,實現表達創作者的想法與感慨目的。
三、利用中國園林傳統理念體現植物景觀風格。中國園林是在自然的基礎上,通過挖池堆山等手法進行營造自然美的環境。在處理地形、水體、建築等元素方面應以師法自然為原則,通過自由隨意組合、避免較多的人工痕跡。堅持做到因地制宜、順其自然。並善於利用身邊的大自然,使它成為園林景觀的一景。植物景觀以自然為主,盡量避免將植物人工修剪成幾何圖形,植物配置首先要模仿自然之形,如「三五成群」。植物景觀的風格除了本身的配置藝術,還要注重藉助其它的園林景觀物質要素如山石、水體。植物是有機生命體,生長發育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既有喜陰耐寒、喜光耐旱、又有快長慢長、季相色彩表現不同的。在植物配置時要符合植物的規律,遵循其自然之理,充分利用種種自然因素,創造多樣、豐富的園林景觀。
四、植物配置滿足功能性要求。園林綠地應具有景觀、生態、經濟、衛生等多功能,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必須根據不同的綠地性質或類型選址合適的植物樹種發揮其主要的功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如居民區植物造景要滿足居民的日常休憩、兒童遊玩、及安全防護等需要;工業區植物造景要滿足降低噪音、吸附灰塵、吸收有毒有害的物質等功能;街道綠化要考慮行車安全、行人遮陰、花果污染等;醫院、療養院植物配置要重點考慮選用具有殺菌、保健功能的植物種類;水體綠化要選擇耐水濕的植物。只有選擇合理適用的植物,才能滿足不同園林綠地的不同功能的需要,體現不同的功能,創造與適應環境並與之相協調的美的景觀效果。
五、植物配置的生態性原則。隨著生態園林理念的日益完善,景觀生態學、環境科學的不斷滲入,植物造景不再是簡單的喬灌草的結合來營造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而是將園林另向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重現自然的高層次階段。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態學園林,充分考慮物種之間的競爭、排斥、他感關系,避免出現種間競爭等影響群落機構穩定發展的現象,構建和諧的植物群落。任何植物個體都不能脫離環境而單獨進行生長發育,植物生長的環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間接、直接的影響。植物長期的生長發育形成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性。植物要健康的生長就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環境,也就是說必須根據立地條件的環境狀況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是植物配置必要條件。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維持生態系統的完整與平衡,就必須提高園林的生物多樣性。才能增強植物群落的抗干擾、抗逆性,維持群落的穩定性。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充分挖掘鄉土植物資源,合理配置慢生、速生樹種,將不同的植物運用在最合適的位置。考慮植物季相變化的周期,合理搭配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的比例。更好的展現植物的地方特色,豐富植物多樣性。
六、人類心理活動對植物配置的影響。植物空間布局、尺度設計形式不同,帶給觀賞者遊玩、休憩不同的心理影響。如植物營造的開闊、封閉、半封閉空間給觀賞者以公共性、私密性等不同的空間感受形式,並影響觀賞者遊玩、遊憩的心情。現代園林勢必要考慮人類活動的心理因素,在植物配置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空間關系,還要考慮植物空間與人類心理活動的關系。要合理運用人類心理活動指導人性化的植物景觀設計。
七、植物配置中植物本身藝術的特點。
1,充分發揮地被植物的作用,做到黃土不見天。
2,大量種草,建立草坪,使園林潔凈明朗。在不具備挖池條件的地方,用草坪代替水池,也可取得開闊明朗的效果。尤其在住宅區內,建立草坪比水池更為適宜。
3,大面積的園林常大量植樹造林,配置人工群落,充分發揮植物群落的作用,只要在重點的地方,才精雕細琢,追求植物的個體美。
4,培養林蔭大樹,一是為了蔽蔭,二是構景需要,三是給子孫後代留下古樹古木,作為歷史的見證。園林中的老樹和古藤都是歲月流逝的痕跡,頗具有歷史的魅力。
5,增設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作為群眾戶外活動的良好場所。
6,為了豐富園林色彩,除了開花的喬灌木外,充分發揮草花在園林中的作用,使得園林內開花不斷,五彩繽紛。
7,大量應用攀援植物作垂直綠化,構成綠屏,綠廊和花架,並用它攀援牆面,電線桿,岩石以及崖壁上,起到美化環境,增強綠化效果。
8,廣泛應用基礎栽植緩和建築線條,豐富建築藝術,增加風景美,並作為建築空間向園林空間過渡的一種形式。
⑧ 求園林景觀手繪植物配置圖中的喬木,灌木,草坪花卉等...
這是什麼意思...說仔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