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大峰風景區
⑴ 大峰風景區的簡介
風景區內有大峰禪師墓,墓前的「大峰祖師亭」,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與迎日亭、邀月亭、玉葉亭、丹桂亭以及108級台階、觀音噴水池、「南疆一峰」牌坊構成了大峰風景區的主軸建築。風景區另一重要點便是「宋大峰祖師紀念館」。該館將古色古秀與現代派渾然融為一體,館內的大峰祖師漢白玉雕像是從緬甸刻造運進,法相庄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漢白玉雕像。 另外,風景區還有許多古跡和景點:如明代天啟四年熹宗皇帝御賜的「靈泉護國禪寺」,清代拓建的虎地「保靈庵」,泉水清澈甘醇的「大峰古泉」、「龍泉古井」和「虎津古井」,大峰祖師設壇祈禱的「獅尾石」,中國佛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匾的「報德樓」等。 大峰山麓又將添新景——潮陽靈泉古寺擴建 經潮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同意,靈泉古寺近日奠基擴建大雄寶殿、大峰紀念堂暨藏經閣。 靈泉古寺位於潮陽和平大峰風景區西部,始於宋宣和年間(1120年),名僧大峰從福建來和平,為建和平橋結廬於此,橋建未竣工又於斯圓寂。明天啟四年(1629)知縣王三重奏熹宗朱由校御賜該寺為「靈泉護國禪寺」。1992年被批准列入潮陽縣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擴建工程特請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有貢獻專家、留美工學博士、華南理工大學程建軍教授設計。擴建的建築既保持原寺同樣的泥瓦木石結構,又突出線條明朗流暢、簡朴典雅、古色古香風韻。竣工將為潮陽增添一處高品位的文物風景區。
⑵ 汕頭和平研究性學習(宋大峰風景區)
大峰風景區位於324國道和平路段,風景區包括大峰墓和大峰紀念堂,還有醫院等慈善機構,總面積2.62平方公里。
大峰是北宋末年潮陽著名高僧。他俗姓林,名靈噩,字通叟,生於公元1039年,卒於公元1125年。原籍浙江溫州,出身豪門,自幼聰明好學,後列位進士,當過浙江紹興縣令。為官幾年,因不滿當時朝政腐敗,不願同流合污,遂棄官為僧,法號大峰。
公元1125年,大峰從福建雲游到現今的和平。時逢乾旱,瘟疫流行,不時可見陳屍在路上,大峰看到這種情形,於是設壇於「獅尾石」(今大峰石)一邊念經為百姓祈福,一邊清潔飲水,並采葯為民眾治病。當時,練江(古大川)連通大海,水流湍急,兩岸阻隔,時有覆舟溺死鄉民之事發生,大峰祖師急鄉民所難,立願建起和平橋,以通往來。他親臨江邊量度江水深淺高下,四處奔走,募眾出資。他到福建募捐三年,籌集了一筆捐款,返回潮陽建設和平橋。建炎元年(1127),當橋建至16孔,只差首尾2孔就完工時,大峰因年事高,操勞過度而圓寂。大峰死後,人們為他這種舍己利人的精神所感動,齊心協力繼續他未競的事業,終於建成了和平橋,方便了此地交通。
大峰樂施好善的行為,受到當地人的推崇,興建善堂救助弱孤者,成為許多潮陽人的善舉;形成善堂處處可見的獨特景象。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在潮汕各類善堂有300多處,都以大峰祖師為號召。
(南疆一峰牌坊前)
現在矗立在我們面前的是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的「南疆一峰」牌坊。「南疆一峰」四個雄壯觀、渾厚有力的閃閃大字,是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寫。牌坊位於風景區主軸線前端,亭長18米,寬48米,高15.68米,由168塊大花崗石砌成,為粵東地區最大的石結構大牌坊。踏上108級台階,經過五彩繽紛的奇花異卉以及綠茵如毯的芳草地、玲瓏別致的噴水池、養生池、翔龍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大峰祖師亭」。
(大峰祖師亭前)
大峰祖師亭,長22米,寬16米,由16根巨石柱支撐而成。亭閣建築風格獨特,楹檐雕刻精細,花蟲走獸形象逼真,呼之欲出,亭頂琉瓦飛彩,龍鳳朝陽,瀉紅盪綠,格外醒目。亭匾額「大峰祖師亭」,由泰國華僑報德善堂董事長鄭午樓博士敬題。玻璃櫃內是一尊大峰祖師漢白玉坐像,高28米,寬165米,重3.5噸,是從緬甸運來的。
(大峰祖師墓)
這里就是「宋大峰祖師墓」。墓坐落於祖師亭的後山坡,前方朝向飛天蝴蝶峰,後依雄獅山。於明太祖時代修,近幾年,和平報德古堂陸續加以修整,使大峰祖師墓恢復了原貌。
(報德樓)
報德樓是馬來西亞僑領馬興松先生倡導,由海內外許多善堂信徒集資興建的,這里也是和平報德古堂的辦事處。和平報德古堂是在大峰祖師慈善精神鼓舞下成立的慈善組織。這個組織以集資解困為宗旨,將平時收受的捐款用於扶貧濟困。遇有災禍便捐助衣食,救火救災,收埋野屍等,深受廣大民眾的好評,也得到海外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大峰石)
這塊「大峰石」高約3米,因酷似獅子捲起的尾巴,原稱「獅子石」,後因宋大峰結廬龍泉,並在這里設壇念經,為民祈福,就更名「大峰石」。上面鐫刻著「大慈大悲,救善救難」八個大字,是1991年8月26日,泰國僑領、和平報德古堂名譽董事長鄭午樓博士前來拜謁大峰墓時,揮毫潑墨寫下的。
(大峰祖師紀念館)
我們繞過購物街,從側門進入「宋大峰祖師紀念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的大峰紀念館,於1996年3月2日落成。大峰紀念館用地17.5畝,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陳列有宋大峰祖師生平的簡傳,大峰祖師用過的香爐和珍貴的紀念品,慈善界知名人士的書法,黨政各界人士給紀念館留下的墨寶等等。
⑶ 大峰風景區的介紹
大峰風景區地處324線國道和平路段的旁側的雄獅山,辟於1989年5月,總面積2.6平方公里,距潮陽市區12公里。是為紀念建和平古橋造福民眾的宋代高僧大峰而得名。
⑷ 汕頭市潮陽區有什麼風景區
仙城八角亭,海門蓮花峰 疊翠岩景區和平的大峰風景區,銅盂的靈山寺。。這些現在都成了旅遊景點, 還有: 大小北岩 棉城文光塔 張魯庵墓 雙忠祠 西山森林公園等地方。。 很多呢
⑸ 我最嚮往的地方大峰風景區作文
風景區內有大峰禪師墓,墓前的「大峰祖師亭」,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與迎內日亭、邀月亭、容玉葉亭、丹桂亭以及108級台階、觀音噴水池、「南疆一峰」牌坊構成了大峰風景區的主軸建築。風景區另一重要點便是「宋大峰祖師紀念館」。該館將古色古秀與現代派渾然融為一體,館內的大峰祖師漢白玉雕像是從緬甸刻造運進,法相庄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漢白玉雕像。 另外,風景區還有許多古跡和景點:如明代天啟四年熹宗皇帝御賜的「靈泉護國禪寺」,清代拓建的虎地「保靈庵」,泉水清澈甘醇的「大峰古泉」、「龍泉古井」和「虎津古井」,大峰祖師設壇祈禱的「獅尾石」,中國佛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匾的「報德樓」等。 大峰山麓又將添新景——潮陽靈泉古寺擴建 經潮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同意,靈泉古寺近日奠基擴建大雄寶殿、大峰紀念堂暨藏經閣。 靈泉古寺位於潮陽和平大峰風景區西部,始於宋宣和年間(1120年),名僧大峰從福建來和平,為建和平橋結廬於此,橋建未竣工又於斯圓寂。明天啟四年(1629)知縣王三重奏熹宗朱由校御賜該寺為「靈泉護國禪寺」。
⑹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和平大峰風景區有什麼好玩的
主要是拜祖師,還有一些娛樂場所,比較平凡,沒有什麼特殊的!
⑺ 三年級下冊作文家鄉潮陽的大峰風景區
我的家鄉在江西,是個風光秀麗、物產富饒的地方。
我家門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我常和小夥伴一起玩捉小魚小蝦的游戲,夜晚還有無數的小青蛙在唱歌。小河的兩岸垂柳飄飄,好似仙女在對鏡梳妝。小河上有一座堅固的石拱橋,它是我們小朋友四季玩耍的好去處。
我家的四周被連綿起伏的小山環繞著。春天的時候,山上長滿了許多美麗的野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漂亮極了;到了夏天,山上鬱郁蔥蔥的樹林換上了一身清爽綠軍裝;秋天來了,山上茂密的樹林又換上了貴氣的金色的套裝;冬天到了,滿山都變成了銀色的世界,皚皚的白雪把樹枝都壓彎了腰。
我的家鄉除了風光無限美好,還盛產多種水果的土特產,如:沙田柚、臍橙、草莓、月亮巴、酸棗糕……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風光,有山有水有河流,還有小橋人家,還有令人垂涎的土特產哦!我愛我美麗的家鄉,有空大家要來做客哦!
⑻ 汕頭潮陽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汕頭,廣東省轄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鄰揭陽,東南瀕臨內南海。境內韓容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
⑼ 潮陽區的名勝古跡
文物名勝眾多,是汕頭市旅遊景點最多的區,區內現有古跡和旅遊景點100多處,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蓮花峰風景區、大峰風景區、靈山寺、文光塔、曲水流、東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勝遠近聞名,其中蓮花峰風景區屬國家AAA級風景區,汕頭新八景之一。潮陽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有礦泉水、花崗岩、石礦場等資源礦種;海岸線長,灘塗池塘多,海淡水養殖面積218公頃,年產量達2.2萬噸,可開發利用的淺海面積3.6萬畝;農產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欖、烏酥楊梅、玻璃油甘、珍珠鮑魚、膏蟹等。
蓮花峰風景區
位於廣東省潮陽市南海邊陲,練江入海口處,面積1.14平方公里。主峰蓮花峰是南海岸邊拔地而起的一座小山峰,由一大堆瓣狀縱裂的花崗石組成。公元1278年,南宋文天祥舉兵勤王,登峰尋望帝舟,遂命名並刻石為「蓮花峰」。蓮花峰是潮汕久負盛名的勝跡,具濱海特色。於2001年榮膺廣東省第一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蓮花峰不僅海色山光,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明清古建築「忠賢祠」、「觀海樓」、「崇文亭」;紀念性建築「萬人冢」、「文公石雕像」等。至於另一省級文物「萬人冢」則是抗戰時期日軍殘殺漁民的歷史罪證,現為陵園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和平大峰風景區
地處324線國道和平路段的旁側的雄獅山,辟於1989年5月,總面積2.6平方公里,距潮陽市區12公里。是為紀念建和平古橋造福民眾的宋代高僧大峰而得名。大峰風景區另一重要景點便是「宋大峰祖師紀念館」。該館將古色古秀與現代派渾然融為一體,館內的大峰祖師漢白玉雕像是從緬甸刻造運進,法相庄嚴。另外,大峰風景區還有許多古跡和景點:如明代天啟四年熹宗皇帝御賜的「靈泉護國禪寺」,清代拓建的虎地「保靈庵」,泉水清澈甘醇的「大峰古泉」、「龍泉古井」和「虎津古井」,大峰祖師設壇祈禱的「獅尾石」,中國佛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匾的「報德樓」等。靈泉古寺位於潮陽和平大峰風景區西部,始於宋宣和年間(1120年),名僧大峰從福建到和平,為建和平橋結廬於此,橋建未竣工於此圓寂。明天啟四年(1629)知縣王三重奏熹宗朱由校御賜該寺為「靈泉護國禪寺」。1992年被批准列入潮陽縣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山寺
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北約25公里的谷饒鎮小北山麓(地名幽嶺,又稱塔口山)。靈山寺是慧能大師嫡傳第三代弟子——大顛禪師開創於唐貞元七年(791),由當地巨富朝請大夫洪圭(名大丁)舍地捐資,助成善舉。大顛比此寺為西天的靈鷲嶺,故命名「靈山」。唐長慶四年(824),大顛圓寂,墓塔建在寺左。據明林大春《隆慶潮陽縣志》載:「唐末有發其窣堵而葺之者,骨髀盡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復瘞之,號瘞舌冢。宋至道中(995-997年),鄉人又發現之,惟古鏡一圓而已。乃疊石藏之如故......」後人遂稱大顛祖師塔為「舌鏡塔」(廣東省重點保護文物)。靈山寺以舌鏡塔、留衣亭、拔木塢、寫經台、祝聖碑、開善藏、白石槽和千業果合稱為「靈山八景」,已分期全部修復。此外,1991年又於寺後建立千佛寶塔。
東岩
唐貞元六年,五十歲的名僧大顛雲游四方後,來到這里立庵修行。傳說當時山上水乏草萎,大顛以錫杖卓之,清冽甘甜的泉水遂從石縫汩汩湧出,自此千年不斷。後人便把此泉稱為「卓錫泉」。「東岩卓錫」為潮陽八景之一。從唐大顛和尚率玄應、智高等數十弟子在此立庵以來,東岩佛事香火很盛。現岩上有卓錫古寺、石岩古寺、金頂古寺三座梵宇。卓錫古寺清泉淙淙,松竹交蔭,寺旁有白牛岩石洞,洞壁刻有一油瓶,傳說為大顛用指鑿刻而成。金頂古寺前有很多石刻詩句,至今為人傳誦。東岩除了古寺古廟眾多之外,另外還保存著廣東省現存較集中、規模較大的摩岩石刻群——東岩摩崖石刻,被確定為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西岩
潮陽西岩依山構築,風光旖旎,是潮汕地區最早的一座岩寺,始建於晉代,隆盛於唐朝。佛教南宋傳人、名僧惠照曾居於此,住持西岩。在岩寺內,有一株樹齡已達1200餘年的稀世罕見的古樹。潮陽西岩位於汕頭市潮陽區棉城郊區塔山南麓。該寺相傳建於晉朝年間(265~420年)。創建以來,多次修葺。從石刻聯中,可知光緒己丑(1889年)有修建。而從保存至今的「果證西來」匾中可知,光緒丙申(1896年)住持靜心及其徒廣真是道士,體現潮汕寺觀,自古以來,釋、道互住的特點。經歷代建築,除天然大石室為大雄寶殿外,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共有小巧玲瓏宇舍13座。在文革動亂中,多數遭毀。1981年6月西岩被潮陽縣人民政府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得宗教活動場所登記。1984年起由住持釋寬慈(1918-1999)募資,修復宇舍13座,並修山門、印亭和築路。1996年起,他又在古剎旁增建三層樓的禪宗閣,樓下涅盤堂、齋堂,第二樓僧舍,第3樓新建祖師紀念亭(六角亭)。這里有天然大石室、神奇問潮井、明朝肖端蒙讀書處等景點。
⑽ 整天沒事做,潮陽哪裡有好玩的
文物名勝眾多,是汕頭市旅遊景點最多的區,區內現有古跡和旅遊景點100多處,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蓮花峰風景區、大峰風景區、靈山寺、文光塔、曲水流、東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勝遠近聞名,其中蓮花峰風景區屬國家AAA級風景區,汕頭新八景之一。潮陽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有礦泉水、花崗岩、石礦場等資源礦種;海岸線長,灘塗池塘多,海淡水養殖面積218公頃,年產量達2.2萬噸,可開發利用的淺海面積3.6萬畝;農產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欖、烏酥楊梅、玻璃油甘、珍珠鮑魚、膏蟹等。
蓮花峰風景區
位於廣東省潮陽市南海邊陲,練江入海口處,面積1.14平方公里。
蓮花峰
主峰蓮花峰是南海岸邊拔地而起的一座小山峰,由一大堆瓣狀縱裂的花崗石組成。公元1278年,南宋文天祥舉兵勤王,登峰尋望帝舟,遂命名並刻石為「蓮花峰」。蓮花峰是潮汕久負盛名的勝跡,具濱海特色。於2001年榮膺廣東省第一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蓮花峰不僅海色山光,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明清古建築「忠賢祠」、「觀海樓」、「崇文亭」;紀念性建築「萬人冢」、「文公石雕像」等。至於另一省級文物「萬人冢」則是抗戰時期日軍殘殺漁民的歷史罪證,現為陵園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和平路段的旁側的雄獅山,辟於1989年5月,總面積2.6平方公里,距潮陽市區12公里。是為紀念建和平古橋造福民眾的宋代高僧大峰而得名。大峰風景區另一重要景點便是「宋大峰祖師紀念館」。該館將古色古秀與現代派渾然融為一體,館內的大峰祖師漢白玉雕像是從緬甸刻造運進,法相庄嚴。另外,大峰風景區還有許多古跡和景點:如明代天啟四年熹宗皇帝御賜的「靈泉護國禪寺」,清代拓建的虎地「保靈庵」,泉水清澈甘醇的「大峰古泉」、「龍泉古井」和「虎津古井」,大峰祖師設壇祈禱的「獅尾石」,中國佛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匾的「報德樓」等。靈泉古寺位於潮陽和平大峰風景區西部,始於宋宣和年間(1120年),名僧大峰從福建到和平,為建和平橋結廬於此,橋建未竣工於此圓寂。明天啟四年(1629)知縣王三重奏熹宗朱由校御賜該寺為「靈泉護國禪寺」。1992年被批准列入潮陽縣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山寺
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北約25公里的谷饒鎮小北山麓(地名幽嶺,又稱塔口山)。靈山寺是慧能大師嫡傳第三代弟子——大顛禪師開創於唐貞元七年(791),由當地巨富朝請大夫洪圭(名大丁)舍地捐資,助成善舉。大顛比此寺為西天的靈鷲嶺,故命名「靈山」。唐長慶四年(824),大顛圓寂,墓塔建在寺左。據明林大春《隆慶潮陽縣志》載:「唐末有發其窣堵而葺之者,骨髀盡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復瘞之,號瘞舌冢。宋至道中(995-997年),鄉人又發現之,惟古鏡一圓而已。乃疊石藏之如故......」後人遂稱大顛祖師塔為「"舌鏡塔」(廣東省重點保護文物)。靈山寺以舌鏡塔、留衣亭、拔木塢、寫經台、祝聖碑、開善藏、白石槽和千業果合稱為「靈山八景」,已分期全部修復。此外,1991年又於寺後建立千佛寶塔。[18]
東岩
唐貞元六年,五十歲的名僧大顛雲游四方後,來到這里立庵修行。傳說當時山上水乏草萎,大顛以錫杖卓之,清冽甘甜的泉水遂從石縫汩汩湧出,自此千年不斷。後人便把此泉稱為「卓錫泉」。「東岩卓錫」為潮陽八景之一。從唐大顛和尚率玄應、智高等數十弟子在此立庵以來,東岩佛事香火很盛。現岩上有卓錫古寺、石岩古寺、金頂古寺三座梵宇。卓錫古寺清泉淙淙,松竹交蔭,寺旁有白牛岩石洞,洞壁刻有一油瓶,傳說為大顛用指鑿刻而成。金頂古寺前有很多石刻詩句,至今為人傳誦。東岩除了古寺古廟眾多之外,另外還保存著廣東省現存較集中、規模較大的摩岩石刻群——東岩摩崖石刻,被確定為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西岩
潮陽西岩依山構築,風光旖旎,是潮汕地區最早的一座岩寺,始建於晉代,隆盛於唐朝。佛教南宋傳人、名僧惠照曾居於此,住持西岩。在岩寺內,有一株樹齡已達1200餘年的稀世罕見的古樹。潮陽西岩位於汕頭市潮陽區棉城郊區塔山南麓。該寺相傳建於晉朝年間(265~420年)。創建以來,多次修葺。從石刻聯中,可知光緒己丑(1889年)有修建。而從保存至今的「果證西來」匾中可知,光緒丙申(1896年)住持靜心及其徒廣真是道士,體現潮汕寺觀,自古以來,釋、道互住的特點。經歷代建築,除天然大石室為大雄寶殿外,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共有小巧玲瓏宇舍13座。在"文革"動亂中,多數遭毀。1981年6月西岩被潮陽縣人民政府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得宗教活動場所登記。1984年起由住持釋寬慈(1918-1999)募資,修復宇舍13座,並修山門、印亭和築路。1996年起,他又在古剎旁增建三層樓的禪宗閣,樓下涅盤堂、齋堂,第二樓僧舍,第3樓新建祖師紀念亭(六角亭)。這里有天然大石室、神奇問潮井、明朝肖端蒙讀書處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