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
❶ 隨州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的英文導游詞
我是炎帝故里景區的目前我們景區的導游詞沒有英文版的只有中文版
❷ 用英語介紹隨州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的導游詞
山水名勝與文物古跡二者兼備。長江三峽馳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人譽「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當山為道教聖地。武漢黃鶴樓公園、宜昌三峽大壩旅遊區 、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十堰武當山風景區、恩施巴東神農溪纖夫文化旅遊區是湖北省的五個國家5A級風景名勝旅遊景點。 黃石礦冶文化歷史悠久,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為我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擁有「亞洲第一天坑」。
黃鶴歸來銅像 一覽亭 仙棗亭 受降紀念碑 松月軒
落虹橋 日晷台遺址 迎輝亭 棋盤山 鴿子坪
大門樓 映霞亭 雙龍橋 勝利廣場 武漢受降堂
中山公園茹冰園 四顧軒 武漢劇院 武漢月湖 武漢民族村
武漢科教大廈 武漢抗洪紀念碑 湖北劇場 武漢廣播電視塔 武漢佛教協會
順風洋行舊址 彭劉楊三烈士塑像 石門峰名人公園 施洋烈士紀念碑 施洋烈士紀念館
辛亥革命炮台舊址 孫中山銅像 孫中山紀念碑 詩碑廊 落梅軒
古銅頂 蛇山鵝池 金猴嶺原始森林 神龍燕子洞 呂仙洞
毛澤東詞亭 奇章亭 石照亭 首義槍聲紀念雕塑 武漢大學櫻花大道
武漢鐵門關 漢口道勝銀行舊址 郢州城垣遺址 月湖知音橋 中山公園張公亭
中山艦紀念館 白沙洲長江大橋 三皇殿 長江二橋 藏經閣
東湖寓言園 二七紀念碑 印心石屋 雙面觀音塑像 武漢大學法學院舊址
武漢大學體育館舊址 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舊址 漢江口 馬滄湖 抱冰堂舊址
抱膝亭 警鍾樓 同治黃鶴樓 勝像寶塔 奧略樓
蛇山橋 三國詩碑 俄租界工部局舊址 俄國領事館舊址 法界宮
落雁風景區 長江大橋橋頭堡 中華基督教信義大樓舊址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遺址 漢口路伽碑路高級住宅區舊址
漢口美國領事館舊址 漢口英國匯豐銀行舊址 武漢英國領事館舊址 武漢宋慶齡舊居 武漢市革命博物館
武漢大學科技會堂 武漢動物園水族苑 岳飛亭 一攬亭 黃鶴樓景區擱筆亭
高峽平湖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高山平原 古犀牛洞 燕子埡
張飛擂鼓 長陽人遺址 白羊寨 白馬洞 石門洞
麥城 興文塔 金獅洞 古龍溪漂流風景區 宜昌南津關
下牢溪 燈影峽 大水井建築群 晴川閣三楚勝境 晴川閣禹碑亭
蛇山乖崖亭 蛇山『洞天別境' 晴川閣景區朝宗亭 黃鶴樓景區歸鶴浮雕 昭化寺
磨山景區庄王出征雕塑 黎元洪墓 江漢路步行街雕塑 崔顥題詩圖 青島路景明大廈
匯豐銀行舊址 花旗銀行舊址 國立武漢大學學生宿舍舊址 國立武漢大學學生俱樂部舊址 國立武漢大學圖書館舊址
龜山向警予烈士墓 龜山三國城三國鼎立大鼎 龜山三國城群英道 龜山三國城魯肅墓 龜山三國城赤壁大戰全景畫館
龜山黃興銅像 龜山紅色戰士公墓 龜山高山仰止牌坊 古琴台景區知音浮雕 古琴台知音亭
東湖景區魯迅廣場 東湖瀕湖畫廊 德國領事館舊址 陳潭秋紀念館 長春觀太清殿
巴公房子舊址 白鯽豚館 磨山朱碑 翠帷蘊誼 常春花苑
磨山杜鵑園 磨山櫻花園 磨山景區雕塑 東湖楚風一條街 沙市中山公園
荊州市荊州碑苑 荊州春秋閣 荊州樊妃冢 荊州盆景園 十堰市人民公園
三峽國家地質公園(湖北段) 刁汊湖 昭仁寺 洪山寺 劍口景區
洪山仙人洞 洪山坪落湖村 大洪山 麋鹿島 陸水湖
長江三峽工程壇子嶺旅遊區 白雉山風景區 東漢一條街 偃月湖廣場 武聖廣場
關公文化園 二七烈士紀念碑施洋烈士墓 孟浩然紀念館 路易·艾黎舊居修復暨紀念館 曹禺紀念館
董必武紀念館 楚文化館 龍王廟文化牆 興山明妃村 馬鈴岩風景區
三峽人家風景區 萬里長江第一閣 李時珍墓 鄂州梁子島生態旅遊度假區 鄂州市博物館
天堂湖景區 甘泉洞風景區 空山洞麗人湖 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 曾侯乙墓景區
黑龍潭景區 元明塔 大冶雷山風景區 中華山景區 大洪山風景區
能仁寺 白潭湖風景區 蓮花山旅遊區 古金山寺 照面井
讀書洞 秭歸屈原故里 中原突圍的策源地 錦綉園高新農業觀光園 青龍山熊河風景區
楚皇城城址 襄陽城 太乙洞風景區 鄂南龍潭 虎伏天門
銅鼓絕頂 闖王陵墓 九宮山森林公園 炎帝神農烈山風景名勝區 浠水三角山風景區
黃岡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 壇子嶺景區 昭君台 玉泉風景區 湯池旅遊風景區
車溪民俗風景區 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湖北谷城縣薤山旅遊度假區 漁梁洲 李曾伯紀功銘摩崖
咸寧潛山國家森林公園 奧陶紀地質公園 雙峰山風景區 米芾紀念館 保康野花谷自然風景區
老塔山 戰國長城遺跡 襄樊襄王府綠影壁 湖北保康縣湯池峽溫泉度假區 湖北保康縣五道峽自然風景區
多寶佛塔話珍奇 澄水洞旅遊區 仙人石 羅漢肚 長春谷
缽盂攬勝 筲箕兜 珍珠湖 珍珠泉 三眼橋
九峰律寺 山下游覽區 北海近代建築 湖泗瓷窯址群 武漢九峰國家森林公園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蛇山風景區 赤壁遺址 龍泉山楚王陵王妃墓 中山艦
木蘭湖風景區 大智門火車站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 首義園 鸚鵡洲
九峰山摩崖 沔城風景名勝區 湖北武漢華泰湯遜湖旅遊度假區 江漢關大樓 明楚王墓
施洋墓 漢正街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 荊州關公館 荊州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
洈水湖 梨園 拜將台 「一·三」慘案遺址 房縣神農峽景區
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 紅坪峽自然保護區 神農頂風景區 大九湖景區 張居正故居
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觀魚台 「六·一」慘案遺址 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 伏龍山自然風景區
溫泉寺 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 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桃花島 濱湖公園
大岳太和宮 華陽崖 凌虛崖與誦經台 南岩宮 文昌祠
唐崖土司城遺址 連珠塔 龍麟宮水利風景區 土王城遺址 太平塘摩崖
八寶山 黃金洞 仙佛寺石窟 石柱觀 滿山紅烈士陵園
凌虛岩 龍麟宮 水鏡湖風景區 雕龍遺址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玉泉寺景區 玉泉鐵塔 巴東埡 古德寺 洪山公園
「八七」會議會址 咸寧溫泉 卓刀泉 天津橋 瓊台三觀
古梭羅樹 神農架自然博物館 星斗山自然保護區 紫宵殿 古隆中
夔門 馬渡河小小三峽 西陵峽 瞿塘峽 大寧河小三峽
中華鱘魚館 報恩寺 仙人橋-仙女像 三楚名山--玉泉山 大峽谷
白雲劍跡 睿功聖德碑樓 高吊腳群樓成楚市 楚祖祝融遙觀星 荊州古城朝宗樓
「惟楚有材」楚才園 石寶寨 「長陽人」遺址景區 巴山峽至伴峽景區 百島湖景區
隔河岩景區 丹水景區 九灣景區 龍舟坪景區 天柱山景區
武落鍾離山景區 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峰山 興文塔 界頭
關門峽 七娘山 獨嶺佛光 河心石 姊妹杉
象鼻山 後河原始森林 白溢寨 長生洞 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
滄海泛舟 白雲曉月 回龍晨鍾 農家社火 萬獸朝聖
古寨烽煙 青龍洞 環城公園 九龍淵公園 鳳凰廣場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 文星樓 張居正墓 樊姬墓 大禹息壤
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 張飛一擔土 春秋閣 關廟 得勝街與洗馬池
卸甲山與擲甲山 關公刮骨療毒地 馬跑泉與落帽冢 點將台與拍馬山 公安門
洈水水庫 顏將軍洞 洪湖 烏林古戰場 生態旅遊在洪湖
獅子山 楊林山 華容古道 龐公渡 救曹田
放曹坡 葫蘆口 子龍崗 倉庫垸 漢壽祠
報國寺 三閭寺 濯纓台 荊台 章華台
三江口 內荊河 東荊河 洪湖風光 護國仙山真武祖師廟
南廓古梅 泮宮翠柏 離湖讀騷 鶴澤觀漁 璇台涌月
錦水晴嵐 獅子山 章台曉霽 糜鹿自然保護區 黑狗淵
萬里長江第一獸 江陵抗戰紀念園 走馬嶺遺址 劉郎浦 照影橋
綉林山公園 望夫台 南嶽山森林公園 烈士紀念碑 三千年古銀杏
仙人洞 紅軍樹烈士陵園 傅家竹園 鹿角峰 雞頭腦
啞口水庫 龍泉寺 三菱湖風光 桃花山風景區 天鵝洲生態風景區
胡家花園 石家河遺址 溫峽漂流 太平寨 尚書墓
忘歸島 花山夜明珠 龍門吐珠 大壩齊天 溫峽水庫
莫愁鄉 磨棋觀 三泉湖 間歇泉 鴛鴦柳
通天洞 綠林古寨 天河度假村 屈家嶺文化遺址 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
虎爪山森林公園 掇刀開發區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娘娘寨 白雲樓
龍泉公園 溫泉山莊 荊門市博物館 空山洞風景區 姑嫂橋
十里水畫廊 吞天門 美人潭 駱駝峰 鴛鴦溪
象山風景區 漳河水庫 文峰塔 元佑宮 文峰塔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莫愁湖 黃仙洞 新、舊紅門 內外明塘
九曲御河 碑亭 琉璃影壁 龍鱗神道 內、外羅城
一陵兩冢 玄妙觀 封江生態旅遊區 古樂編鍾 中華山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炎帝神農故里--隨州厲山 黑龍潭風景區 徐家河旅遊度假區 三潭風景區
李漢俊陳列室 曹禺著作陳列館 南門河游園 章華台 漢江民俗風景區
田關河旅遊風景區 借糧湖 潛江市森林公園 返灣湖風景區 湯池
鄂中革命烈士紀念館 陶家湖古城遺址 戰國墓群 三冢 門板灣遺址
周恩來總理紀念館 應城人民公園 蒲騷故城遺址 孔廟 應城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文峰塔 霍城 南河溶洞 觀音泉 仙女山 仙女廟
神靈台 馬城台 西畈麥秋 南崗梧雨 涢水晴波 鳳山春曉
櫻桃古渡 車蓋名亭 謫仙桃岩 碧霞台 司馬書室
鳳凰台 紫金台 白兆山 太平寨 解放山水上游覽區
李白紀念館 錢沖古銀杏群落 太白公園 槎山雙泉寺 梁代古剎泗洲寺
高山鋪戰役遺址 仙人台風景區 雲界寺 卧龍松 太陽神廟
捨身崖 龍頭石雕 龜馱經書 龍門資教寺 橫崗山風景區
達城廟 望夫石 碧仙洞 老龍仙洞 三角廟
石門 千年茶花 三角山風景區 雷劈石 觀音泉
鐵索橋 火焰洞 烈士墓 涼亭洞 雙峰尖
財神洞 賽老寺廟 雲丹山水庫 太平水庫 線粉槽瀑布
爛 泥 灘 雲丹山日出 太平避暑山莊 太平森林公園 四祖正覺禪寺
雨湖 玄妙觀 李時珍紀念館 白蓮河斗方山旅遊風景區 聞一多紀念館
浠水縣博物館 三角山旅遊風景區 浠水洗馬太平寨風景區 麻橋金橋月山生態公園 桃花勝景
天堂明珠 懸崖風雨 仙人壁立 麻姑仙蹤 羊角嵯峨
峴山 魚梁洲 大洪山名泉 南嶽寺 杉樹坪秦嶺冷杉林原始群落
雙峰山旅遊度假區 鴛鴦溪 娘娘寨 顯陵雙塋城城牆 鍾祥少司馬坊
明顯陵 南岩 三峽大壩 野人谷 柴埠溪
「洞天福地 」太清洞 英國領事館 魚泉河漂流 保康九路寨 南岸咀
楊家溪漂流 情人泉 黃龍洞 天台山 白潭風景區
平湖天堂河 高嵐風景區 桃花沖森林公園 保康溫泉 高貴三潭/徐家河
抱璞岩 習家池 炎帝神農故里 九宮山 既濟水電公司宗關水廠舊址
仁濟醫院 漢口慈善會 唐生智公館舊址 保安洋行(英)舊址 廣東銀行舊址
東方匯理銀行(法)舊址 格非堂 文華大學學生宿舍 第一紗廠舊址 夏斗寅、徐源泉別墅
瞿雅各健身所舊址 文華大學文學院 三佛閣山門 中華循道公會弘道會 基督教救世堂
聖若瑟女子中學 寧波會館 江蘇會館 民權路清真寺 漢口電燈公司舊址(英)
金城裡 洞庭村 江漢村、六也村 同興里 大陸坊
楊森花園 上海村 周蒼柏公館 中央信託局舊址 武漢衛戍司令部
平漢鐵路南局 新泰大樓舊址 華商賽馬公會 華商總會 信義公所
俄國巡捕房舊址 美國領事館舊址 德國工部巡捕房 安利英洋行舊址 日信洋行舊址
聚興誠銀行 大孚銀行舊址 浙江實業銀行舊址 漢口橫濱正金銀行舊址 交通銀行舊址
首善堂 湖北省圖書館 漢口水塔舊址 四明銀行大樓舊址 怡合村
季凡諾夫公館 咸安坊 日租界軍官宿舍 江漢關監督公署 亞細亞火油公司(英)舊址
日清洋行舊址 中國實業銀行 鹽業銀行舊址 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舊址
金城銀行舊址 大清銀行 台灣銀行(日) 舊址 漢口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 聖若瑟天主堂
上海街教堂 四祖寺塔 軍民合作飯店 東山寶塔 升天塔
象山四泉 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司令部駐地舊址 中共鄂豫邊區委員會舊址 十里古墓群 馬家垸遺址
紀山古墓群 荊家城遺址 黃歇冢 鐵鞭古祠 舍利寶塔
普山遺址 寨山遺址 硯池山 陶谷墓 大成殿
斗方禪林 碧玉流石刻群 靈潤橋 釋迦多寶如來石塔 塞墩遺址
高塔寺塔 黃梅焦墩遺址 百二河景區 大余灣 百年鍾樓
楚波亭 禹柏 江夏楚王陵寢群 珞珈山18棟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永利銀行 博學中學鍾樓 文華大學禮拜堂———罕見的希臘神廟式建築 翟雅閣健身所 博學中學教堂
漢陽共勉街牌坊———彌足珍貴的明代建築 李凡洛夫公館———俄羅斯民居之經典 國貨商場舊址 蕭耀南公館 珞珈碑路房子
塗堃山公館 大冶鄂王城 楚天第一大夫第 美最時洋行(德) 三教街公寓
「百年洋店」——德明飯店 天主教鄂東代牧區主教公署 立興洋行(法) 英文楚報館 麥加利銀行(英)舊址
❸ 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的景點
文化雕塑壁
位於景區入口。為展現人類在蒙昧時代的混沌的文化牆,在石板上雕刻幾何抽象圖案的浮雕。照壁
位於景區入口。照壁正面是中國書法協會原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炎帝神農故里」
照壁:位於景區入口。照壁正面是中國書法協會原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炎帝神農故里」
烈山湖水庫
總庫容5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00畝,為炎帝神農烈山風景區提供9.81萬平方米的水面面積。
九拱橋
全長117米,橫跨烈山湖,將景區入口和神農大殿相銜接。以九為模數進行設計,橋身由九個券洞組成,橋上欄桿間跨度和引橋長度也採用九的倍數。拱橋主橋入口、欄桿、柱頭圖案花紋等,採用古樸、莊重、渾厚風格造型以表現太古時代的人文精神。橋面鋪裝採用花崗岩火燒板,橋身及拱圈鑲面採用白砂岩蘑菇石。欄桿採用漢白玉欄桿。
華夏始祖門
位於核心景區中軸線,九拱橋及聖火廣場之間。主門高6米,側門高4米,借鑒漢代早期門闕合一的形制,斗拱加以簡化變幻,通過高矮區別突出主體,『華祖」『農宗」門上雕刻圖案反映早期炎帝農耕時代的風情,採用青石材質,造型古樸大氣。
聖火台
取材於古籍記載』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由中國美術學院於小平教授設計。
石燈籠
位於齊步登天台兩側。登天台共7段,每段7步。石燈籠選用福建產上等石材,整塊石材雕刻,內部樓空放置燈管,燈籠上側用篆書刻有民族稱呼,56個石燈籠代表56個民族。
盛世和諧鼎
鼎位於登天台和謁祖廣場的連接處。採用青鋼鑄造。
七步登天台
階梯寬18米,共7*7=49節階梯。
謁祖廣場
廣場長117米,寬117米,為正方形。面積13689㎡,9的倍數。採用福建產上等花崗岩鋪裝,可同時容納2萬人參加拜祖活動。
八大功績柱
八大功績柱採用產自福建的編號606優質花崗岩雕刻而成,高9、9米,直徑1、27米 ,九九之數,示意炎帝在華夏民族文明發展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八大功績柱以圖騰柱的形式分布組成一組雕塑,用寫實的手法,生動的畫面,通過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充分體現炎帝在華夏民族文明發展史上的豐功偉績,西側從南到北依次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合榭而居,安居樂業;治麻為布,首創紡織;首創農耕,發明種植;東側從南到北依次為:日中為市,首創交易;作陶為器,冶制為斧;遍嘗百草,發明醫葯;首創耒耜,教民耕耘;分列展開一組充滿詩意的畫卷,富有靈巧的裝飾效果,又不失莊重大方的雕塑意味。頂部雕刻盤龍和玉琮,龍是華夏民族圖騰的象徵。設立八大功績柱雕塑,意在弘揚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對重拾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必將激歷我們承先啟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鍾鼓樓
位於神農大殿拜祖台兩側,層層疊色,體現出荊楚文化韻味。樓內分置銅鍾和皮敢,晨鍾暮鼓與萬法寺遙遭呼應。
炎帝神農大殿
提取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中建築形象。採用廡殿頂,三重檐,高台基的建築形制,這些均是對早期楚漢高台建築大尺度的空間技術方法和早期大空間的建築空間組合的運用和提煉。大殿面闊9間。當心間10.8米高石券門直達二重檐,既是炎帝時期穴居生活和神農洞的象徵,又有早期古樸自然的建築技術風格隱喻;三重花崗岩台基體現炎帝神農的始祖地位;展現歷史上荊楚地區高台建築的地域建築風格。大殿兩邊的鍾鼓樓以簡練的石亭形制,小巧的尺度,以襯託大殿的雄偉壯闊並在立面構圖上與大殿在視覺上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神農大殿建築平面柱網採用面闊九間,以反映歷史上荊楚以九為尊地方文化內涵,同時也隱喻炎帝神農故里九龍山的含意。在平面布局上由內外兩圈石柱圍合而成,外圈柱36根,象徵36天罡,在入口處四顆方形石墩柱上分別雕有炎帝神農畫像及圖騰,一方面隱喻著四個季節及炎帝恩澤華夏大地,另一方面是對楚漢建築特有建築形式的抽象再現。炎帝大殿外廊的36根柱子,通高9.9米,全部採用整體花崗岩中間鑽孔,與整體石制柱礎安裝定位後再現場澆注鋼筋混凝土柱,高超的施工難度和施工技術確保了無縫石柱的高度整體性和雄渾效果,顯示出恢宏無以倫比的氣勢。1.5米的坐斗拱採用整石砌築與混凝土梁插連接,以模仿傳統建築的榫卯結構。石門為了保證永固耐用和古樸雄厚的氣勢,沒用採用傳統的石材幹掛形式,而是通過20公分厚的花崗岩砌築而成。二三重檐之間運用傳統建築抱廳的處理方法,形成高側窗,解決了大進深室內採光要求,也通過從屋頂頭下來的光線處理,為大殿平添了神秘浪漫的氣質.大殿外廊尺寸46.8M*36.8M,內壁尺寸37.2M*27.2M。大殿內牆裙將布置展現神農功績的石材浮雕,大殿頂部為長方形,刻有祥雲浮雕。
神農塑像
由中國美院教授根據1987年周共·王德樵帶回的畫像為藍本設計,雕像高4.4米,神農凝視前方,雙目有神,慈祥中不失威嚴。
旭日曰、彎月湖
分別位於謁祖廣場的東西兩側,和謁祖廣 插、環形樹陣共同構建了一個「天圓地方、日月同輝」的景觀。旭日園外圓路寬3.6米,半徑24.5米;內圓路寬4.6米,半徑9米;八卦園半徑3.6米。彎月湖位於炎帝神農大殿西南側。佔地面積約四千平方米,湖內水容量約為2萬方。
萬法寺
萬法寺位於烈山的耕耘山山巔,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隨州古代名剎、佛教勝地之一,有「百川匯海,萬法朝宗」之譽。萬法寺歷時一千三百多年,經歷朝歷代復修擴建,原寺已拆毀。為發展風景區的旅遊事業,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已於1991年重陽節按照歷史原貌修復了萬法寺的「大雄寶殿」等殿堂,完成了第一期工程。2009年,根據景區統一建築風格,進行再次整修。萬法寺由山門、大雄寶殿和兩廊偏殿組成。山門口雄立著一對白獅。正面是大雄寶殿,兩邊朝廊也都供有神像,姿態各異,形象逼真。 功德殿古建築群
此組建築是由清華大學徐伯安教授主持專家組設計的一組秦漢風格建築群,高大雄偉,外觀威嚴、莊重。整體佔地面積10320平方米,建設面積2466平方米,由日月門、天門、碑苑和功德殿組成,它是景區重要景點之一。用於集中展示炎帝神農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神農井位於功德殿中心廣插,為烈山九井之一。
神農碑
明代萬曆丁丑年(公元1577年)隨州知州陽存愚立。碑高2米,寬1米,重數噸,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安徽桐城詩人何松濤贊道:「九烈山粱挺巨碑,民族偉樹根可追。縱然風雨滄桑變,也教炎黃兒女歸。七字凝結四海意,一石綻放五洲眉。神農靈在應堪慰,仰賴陽翁寸草暉。」神農洞相傳炎帝神農誕生之地。神農泉
位於炎帝神農大殿西南側。傳說炎帝神農誕生時,天崩地裂,九井自穿,九山相連(即汲一井水,八井皆動,一山拋鞭九山應),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由此而來。隨著時間流逝,九井現存一井,,即為神農泉的所處。
神農洞
相傳炎帝神農誕生之地
神農泉
位於炎帝神農大殿西南側。傳說炎帝神農誕生時,天崩地裂,九井自穿,九山相連(即汲一井水,八井皆動,一山拋鞭九山應),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由此而來。隨著時間流逝,九井現存一井,,即為神農泉的所在之處。
神農紀念館
由門廳、神農生平展廳、祭祀活動展廳、五姓宗親會館、書法展廳、神農座像聯合組成。
❹ 炎帝神龍故里到底在哪裡
傳說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賢聖的帝王,是中華民族的化身。我國許多史籍,如《左傳》、《禮記》、《漢書》、《荊州記》、《帝王世紀》、《水經注》、《括地誌》、《漢唐地理書鈔》、《路史》、《大清一統志》等,都認為炎帝神農氏的出生地是厲山、列山或烈山,即今湖北省隨州市厲山鎮。據清同治《隨州志》記載:「列山上建有神農廟、神農井、炎帝廟」。相傳神農氏誕生於厲山鎮南九烈山第五座山頭半山腰中的神農洞。神農洞的附近有古廟一座,內供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的塑像。隨州市厲山鎮距神農架林區只有兩百公里,前者是神農氏故鄉,後者是神農氏長期生活的地方。至今,兩地的民俗風情、方言、有關神農氏的傳說故事,都大抵相似。兩地皆系炎黃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炎帝故里隨州古城歷史悠久 自有炎黃歷史以來 隨州就不絕於經典 秦時明月漢時瓦 隨城裡隨處可見歷史文明記憶的文化碎片 漫步在隨州古城的大街小巷 一腳踩下的泥土可能就是先祖幾百人的骨灰遺跡 隨州地理位置上是古人類活動的中心版區 隨州建部(城)年代超過十萬年 華夏民族的發源地 漫漫的歲月淹沒了歷史的真象 從歷史考證上研討 列祖列宗出自那裡 出自列山 隨州有烈(列)山大道 下有厲(列)山 隨北有列山 隨州的三處列山可以明定為是列祖列宗的列山 炎帝躬耕於厲山 舜帝有舜井舜碑 現在隨州的舜井大道就是舜帝的生之地 堯帝在考察了舜3年 嫁女舜 蟬讓舜 堯帝傳在今隨的唐鎮唐王古稱唐堯 只有唐鎮與厲山之間20公里距離 在沒有什麼交通工具的上古時候堯帝一天可以走到並考察的真實路程 符合蟬讓制的傳說 (在沒有飛機汽車的上古時候 三皇五帝應在同一區域才符合歷史的客觀本來 不可能三皇會飛千里之外去傳帝位把萬千子民交於不熟悉的人)三皇五帝在隨州有蹤跡可查證
❺ 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神農像是成龍捐款的嗎
不是的 隨州炎帝故里風景名勝區 的站立像是由中國美院於小平教授設計 景區請人雕刻完成 於10年尋根節揭幕 他是目前世上最高的炎帝神農站立像 高95尺 歡迎前來隨州炎帝故里遊玩
❻ 隨州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怎麼樣
這里是我的故鄉, 我最最熱愛的地方,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去了不後悔,哈哈
❼ 隨州炎帝故里風景名勝區與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是一個地方嗎
寶雞是炎帝的原生地,是姜炎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距今約5000年前,寶雞渭水流域的姜水,生息著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姜炎族,誕生了一位偉大的人物,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今天,我們要加強姜炎文化研究,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白虎通義·號》說,神農氏能夠根據天時之宜,分地之利,創作了來招等農具,教民耕作,使人民獲得很大的好處,故號神農。《世本·帝系篇》則首把炎帝和神農氏扯在一起稱「炎帝神農氏」,謂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高誘注《淮南子·時則訓》,提到赤帝時又把赤帝與神農氏合起來,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左傳》、《國語》和《禮記》曾提到烈山氏能夠播植百穀百蔬。東漢鄭玄注《禮記》和三國韋昭注《國語》,都說烈山氏為炎帝。《水經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農氏相並,說謬水西南經過厲鄉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個洞穴,相傳是神農氏的誕生處,所以《禮記》稱神農氏為烈山氏。而有關烈(厲、列)山氏稱號的緣起,又有二說。《路史》認為,烈山原字當作列山或厲山,因神農氏「肇跡」於列山,故以列山、厲山為氏。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則認為炎帝為人神,放火燒山很猛烈,故為烈山氏。
❽ 炎帝神農故里到底在哪裡
華夏始祖炎帝神農的誕生地--烈山,座落在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厲山鎮九龍山南麓。古神農洞位於九農山腰。史書記載「神農母安登,感農而生炎帝」於此。在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內,建有炎帝神農洞、炎帝神農碑、炎帝神農紀念廣場、炎帝神農紀念館、炎帝神農牌坊等紀念性建築物。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規劃建設,以「建築返古、環境還野」為特色,規劃建成「世界烈山宗親會館」、「祭祀朝聖」、「聖遺跡游覽」、「大同街市」、「炎帝故里經濟技術開發」、「服務接待管理」六個區,興建修復炎帝神農殿、烈山大宗祠、聖賢殿、功德殿、神農廟、安登泉、百草園、觀天壇、神農九井等景點。景觀有姜河新潮、九嶺晴嵐、煙寺晚鍾、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斷岩縮霧、龍鳳旗桿等,因材借景,秀麗非凡。幾千年來,每逢炎帝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群眾前來烈山敬奉炎帝神農,緬懷華夏始祖,烈山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
厲山地理座標為東經113°12』---113°29』,北緯31°46』---32°06』,厲山位於隨州市 西北18公里.扼襄(樊)漢(口)之咽候,通南北之要沖, 北望桐柏山,南近大洪山,東瞰信陽,西通荊(州)襄(樊), 漢丹、西寧鐵路交匯, 蹶水、姜水交融,316國道穿境而 過。地理環境優勢,交通十分便利。總人口6萬人,版土 面積122平方公里,鎮區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萬畝。既是鄂西北的交通交塞,又是隨西北農工商物質的重要集散地。
著名旅遊聖地:據史書記載,華夏人文始祖炎帝神農誕生於厲山鎮烈山石室,已榮為國家AA級旅遊區的炎帝神農故里烈山風景名勝區現已建成,神農洞、萬法寺,神農亭、功德殿等26個景點。2.5平方公里的旅遊聖地,年接待遊客百萬之眾。
配套的基礎設施:漢丹、西寧鐵路交匯的三級編組站正在籌建之中,316國道在境內10公里,並穿過鎮區。通信設施先進,五千門程挖電話。行動電話、BP機光纖直放站,確保通訊全球暢通。日供水五千噸及3.5萬伏和1萬伏變電站可供生產、生活用水用電。金融機構齊全,並與·全國聯網、匯存、結算十分方便,教學設施,教學質量與同類相比堪稱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