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景色
⑴ 浙江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求推薦
浙江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杭州西湖、橫店影視城、雁盪山、千島湖、嘉興南湖景區、烏鎮、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金華雙龍洞、普陀山、溪口,都非常推薦。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國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
千島湖(新安江水庫),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下游而成的人工湖,1955年始建,1960年建成。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10餘千米;最深處達100餘米,平均水深30.44米,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米,在最高水位時擁有1078座大於0.25平方千米的陸橋島嶼,並以2平方千米以下的小島為主,島嶼面積共409平方千米。
⑵ 李白家鄉在哪裡
一、李白家鄉在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二、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2)吳越景色擴展閱讀
一、主要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⑶ 描寫「蘆葦」的詩句有哪些
1、《句》——宋代張致遠
三寺樓台煙霧里,一川蘆葦畫圖中。
譯文:幾座專寺院的塔院高樓於屬水霧氤氳中朦朦朧朧,一川蘆葦更使景色迷濛醉人,如在圖畫中一般。
2、《楚漢兩城》——元代王冕
徘徊望盡東南地,蘆葦蕭蕭野水黃。
譯文:我猶豫徘徊,心潮起伏,不禁升起了對遠在東南故鄉的思念,卻只看到了蕭蕭的蘆葦和黃濁的河水。
3、《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唐代許渾
蘆葦暮修修,溪禽上釣舟。
譯文:蘆葦修長的身影佇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紛紛上了漁船。
4、《行舟蘆葦中》——宋代彭汝礪
蘆葦蕭蕭吹晚風,畫船長在雨聲中。
譯文:蕭蕭地晚風吹拂著蘆葦林,小船航行在雨中的蘆葦盪,就像一幅畫一樣。
5、《國風·秦風·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譯文: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
⑷ 描寫傍晚景色的古詩有哪些
1、《楓來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源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2、《吳越懷古》唐.李遠
吳越千年奈怨何,兩宮清吹作樵歌。
姑蘇一敗雲無色,范蠡長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轉旆,月依荒樹想嚬蛾。
行人慾問西施館,江鳥寒飛碧草多。
3、《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⑸ 無錫市黿頭渚景色怎麼樣
無錫黿頭渚風景區,它既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山鄉田園風光,有典雅精緻、古樸純凈的江南園林景緻;以樹木花草,自然野景取勝,處處鳥語花香,是太湖觀賞植物園的主要所在地。
鹿頂山高96米,為風景區最高點,山頂及山腰建有舒天閣、環碧樓、群鹿雕塑、碑刻影壁、范蠡堂、踏花亭等建築。登高遠眺,正乃:四時有景,八方入畫,可飽覽湖光山色和城市風貌。
3,黿渚春濤
山林亭台隱現,湖畔燈塔高聳;遠望島嶼沉浮,近聞浪濤拍岸。眾多景點羅列湖岸,處處凸現歷史風雲之積淀,此為黿頭渚的精華景區。主要景點有燈塔、「黿頭渚」石碑、「橫雲」摩崖石刻、「震澤神黿」銅像、澄瀾堂、飛雲閣等。
⑹ "我欲因之夢寥廓 芙蓉國里盡朝暉"如何理解
意思是我將為此而夢回祖國遼闊的河山,在我芙蓉盛開的家鄉朗照著清晨的光輝。
「我欲因之夢寥廓」化用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詩句,是說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這一句以「寥廓」代「吳越」境界更為擴大,可謂其地域之遼闊,其意境之高遠矣。隨著這寥廓蒼茫的晨景,詩人似乎真的夢回到他芙蓉盛開,朝霞滿天的家鄉。
「芙蓉國」代指湖南,詩人疾呼:「讓我的靈魂在芙蓉國里享受燦爛的朝暉吧」。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兩句詩,既寄寓了他的懷鄉念舊之情,也表達了他對於家鄉乃至整個中國的明天的展望。
(6)吳越景色擴展閱讀
近代毛澤東《七律·答友人》原文:
九嶷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譯文:
九嶷山上空白雲飄飄,兩名妃子乘著微風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閃爍著淚光,片片紅霞若天風織成絢麗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盪捲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當歌一曲感天動地。我將為此而夢回祖國遼闊的河山,在我芙蓉盛開的家鄉朗照著清晨的光輝。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寫給毛澤東的同學,青年時代辦《新民學會》時的老友周世釗的,兼寄李達、樂天宇。
當收到湖南老同學、老朋友樂天宇、李達、周世釗送來詩詞及斑竹等禮物時,毛澤東讀詩思友,睹物思鄉,興奮之情難以自禁,欣然命筆譜寫了這首靈動而瑰麗的友誼之歌,深厚而情濃的懷鄉之曲。
毛澤東此詩初稿寫於1961年,當時他的秘書林克曾對毛澤東的一些詩詞進行抄寫,該詩的標題是「答周世釗」。1963年,毛澤東在這個標題的周世釗名字後加上了「同學」二字,最後他將「周世釗同學」五字去掉,把標題改定為《答友人》。
詩詞賞析
《答友人》的首聯與頷聯,寫的是有關楚地的娥皇與女英的神話傳說,但卻一洗古代傳說中那種哀怨悱惻的情調,展示的是一個神奇而瑰麗的浪漫主義的藝術世界。
首聯第一句突兀不凡地展現一幅白雲繚繞九嶷山峰巔美麗景色,不僅調動讀者無限的想像力,而且為第二句「帝子」臨凡做好鋪墊。「帝子」指唐堯的兒女,舜帝的兩名妃子娥皇與女英。二位仙子乘風從飄渺的白雲降臨聳翠美麗的九嶷山。
上句的「飛」字,下句的「下」字,形象再現九嶷山的靈動景象和二妃的神采。詩人以「白雲」「翠微」,明麗詞語,鮮明的色彩,寄託對故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內心無比的喜悅。而今社會主義巨大的變化,令二妃擺脫愁苦斷腸的心境,來到美麗的人間。
頷聯詩人詠堯之二女娥皇、女英二妃乘風飄然而下,她們的衣裳如同萬朵紅霞。
毛澤東用比喻、象徵的手法,寄託他對早年為革命犧牲妻子楊開慧無限綿綿哀思。那「紅霞」就是光彩照人的楊開慧的化身,那斑斑含血的「千滴淚」飽含、他萬般苦痛和深厚的情思。
詩的頸聯與尾聯雖然也呈現出飛騰的幻想與強烈的誇張,更側重的卻是對現實的抒寫和對未來的展望。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此即秋風蕭索,落葉飄零傷秋的哀嘆。然而,毛澤東為讀者展現的是一幅波濤洶涌,水天連接,氣勢磅礴的畫面。詩人展望現實寄託無限希望,新中國陣陣洶涌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頭翻卷一曲曲感動天地的頌歌。
「長島」狹義指的是橘子洲頭,也可指湘江兩岸,廣義是960萬平方公里祖國神州大地。「動地詩」是中華兒女在國家困難時期,泰山壓頂不彎腰,譜寫一首首震天地、撼山河的戰歌。
詩人以豐富的藝術想像力,浪漫主義手法,形成絢麗飄逸,飛動高遠的意境,把古代神話傳說與美好的現實和未來的明天交織在一起,給予讀者無限的聯想和藝術美的享受。
⑺ 溫州的簡介!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北緯27*03'一28*36',東經119*37'一121*18',面積11784.00平方千米,人口771.99萬,,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及瑞安,樂清回2縣級市和洞頭答,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以氣候溫和而得名,年平均溫度16.10度一18.20度,年均降水量1500一1900毫米,交通有金溫鐵路,104國道縱貫南北,有瀋海,溫麗,諸永高速公路,有瑞東,分泰,文泰,仙清,岱青,南霞,溫強等公路干線,溫州港是全國20個主樞鈕港之一,溫州機場航空線通全國主要城市,,溫州市旅遊資源豐富有雁盪山,百丈湀一飛雲湖,喃渓江等國家風景名勝區.
主要風景:
雁盪山,百丈湀一飛雲湖,楠溪江,澤雅,寨寮溪,九峰,濱海一玉蒼山,洞頭列島,烏岩嶺,瑤溪,仙岩,玉海樓,承天氡泉,聖井山石殿.
土特產品
甌桔,甌綉,甌塑,皮革製品,蘆筍,蠣蟥,毛峰茶,雁盪香魚,磐石灰鵝,芝灣蝤蛑,魚粉,蝦米,楊梅,紅柿,香柚,板栗,竹絲畫簾,明礬石,髙嶺土,花崗石,珍眉茶,甜橙,四季柚,南田雪梨,白毫茶,黃湯茶,茗眉茶.
⑻ 李白的人生經歷(詳細)
早年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且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門之變後伏誅,留有親生後嗣的可能性很小。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更為了學習而隱居。
李白於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主要有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今青蓮鎮)和西域的碎葉(Suyab,位於今日的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這兩種說法,其中後一種說法認為李白直到四歲時(705年)才跟隨他的父親李客遷居蜀地,入籍綿州。
李白自四歲(705年)接受啟蒙教育,從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時十四歲(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十五觀奇書,做賦凌相如」。
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二十五歲時隻身出四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中年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後(武後)之朝何如?」白曰:「天後朝政出多門,國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
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後來他在洛陽和另兩位著名詩人杜甫、高適相識,並且成為了好朋友。於並州遊玩時,見到一輛囚車經過,一問官吏之下得知乃是尚未出名、稍晚聲威大震的郭子儀,時為校尉,隸屬名將哥舒翰麾下。因出火計欲破賊,不巧因風勢逆吹,反燒到自軍軍餉,遂而獲罪待刑。
李白見之,立即保釋郭子儀,為唐朝留下了一個中興名將。(這即是郭子儀於李白獲罪後力保李白免死,而後得到赦免的報恩。)
晚年
天寶十一載(752)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參見李璘之亂)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准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省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去世
《新唐書》記載,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召李白,但李白當時已去世。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是病死的;皮日休在詩作中記載,李白是患「腐脅疾」而死的。
《舊唐書》則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中國民間有「太白撈月」的傳說:李白在舟中賞月,飲酒大醉,想要跳下船至水裡撈月而溺死;在民間的求簽活動中亦有「太白撈月」一簽文,乃是下下簽。
(8)吳越景色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風格
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詩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反抗和不媚權貴的叛逆精神,歌頌游俠和仙道,被譽為「詩俠」、「詩仙」,後世亦以詩仙李白稱之。
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李詩歌唱雄偉壯麗的自然,善於描寫和歌詠山河,氣勢豪邁而奔放,不屑於細微的雕琢與對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塗寫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創造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風格。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