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風景特色
❶ 黃山的特點
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稱.。
1、黃山有四絕:奇松、雲海、溫泉、怪石。
4、黃山有三瀑:人字瀑、百丈瀑、九龍瀑
3、黃山最著名的溪流:桃花溪、翡翠谷。
4、黃山分為六個景區:溫泉、玉屏、北海、松谷、雲谷、釣橋。其中北海景區是黃山風景區的核心景區,位於黃山的腹地。最高峰蓮花峰,高1864米。
5、黃山目前已建成三條索道:雲谷索道、太平索道、玉屏索道。
(1)黃山風景特色擴展閱讀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
❷ 黃山有哪些特色景點
新安江畫廊、徽州古城、呈坎,黃山、西遞、宏村均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很版高的欣權賞價值。這些不同特色的景點都可以去看看。
❸ 黃山有名的四大景色是什麼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奇松: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
怪石:
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各異。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奇松怪石,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葯、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
雲海:
自古黃山雲成海,是雲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紅樹鋪雲,成片的紅葉浮在雲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雲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
黃山溫泉由紫雲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3)黃山風景特色擴展閱讀:
黃山歷史地位: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其「五絕」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奇景代表著江淮山河之美。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黃山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自古以來,人們游覽黃山,建設黃山,歌頌黃山,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概括起來就是遺存、書畫、文學、傳說、名人「五勝」。
黃山現有樓台、亭閣、橋梁等古代建築100多處,多數呈徽派風格,翹角飛檐、古樸典雅,其中聽濤居位於人字瀑前、紫雲岩上側,曾是張學良將軍的幽禁之所。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近300處,篆、隸、行、楷、草諸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盡有。
字徑6米,「平」字一豎竟長達9.4米,世所罕見。字體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從200多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氣勢磅礴。歷代文人雅士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就有2萬多篇(首)。
唐代詩人李白游覽黃山時留下的「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至今仍在傳誦。美麗神奇的黃山孕育了「黃山畫派」,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採用獨特的潑墨新技法,創作了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藝術佳作。
❹ 黃山的特點是什麼
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有五嶽歸來不看專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屬"之稱.
黃山有四絕:奇松、雲海、溫泉、怪石。
黃山有三瀑:人字瀑(最奇特)、百丈瀑(最雄偉)、九龍瀑(最有情趣)
黃山最著名的溪流:桃花溪、翡翠谷。
黃山分為六個景區:溫泉、玉屏、北海、松谷、雲谷、釣橋。其中北海景區是黃山風景區的核心景區,位於黃山的腹地。最高峰蓮花峰,高1864米。
黃山目前已建成三條索道:雲谷索道、太平索道、玉屏索道。
黃山周邊的著名景點有:道教名山齊雲山、中國畫里的鄉村——宏村,中國古博物館——西遞,禮儀之邦——徽州
更多的參加下面的網路資料
❺ 黃山有哪些特色景點
黃山景點傳說
1、猴子觀海的傳說: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裡面有個故事: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煉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俏,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於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並設宴招待。酒飲三杯後,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誓侍奉二老頤養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歡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盪盪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現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後,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後的懸岩,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獃獃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
2、夢筆生花的傳說: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只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制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急忙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別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贊嘆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 ,那手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夢筆生花」。
3、仙人曬鞋的傳說:排雲亭前右側,有二石如一雙鞋,整齊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曬,故名。「仙人曬鞋」和「仙人曬靴」,共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黃山左數峰的仙都觀住著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宮里住著道姑煉玉和徒兒妙真。兩座道 宮中間隔著一道 鴻溝-西海峽谷,加上道規森嚴,他們老不相往來。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觀里斷了火種,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宮里去借火種。當太清來到紫霞宮里,就見到妙真,兩人一見如故,談起話來,非常親熱。從此,兩人每天打柴、擔水,便到一起談心,漸漸地砍的柴就少了。 擔的水也少了。這樣,事情不久都 被雙方師父發現,他倆都受到師父的嚴厲斥責。還規定今後打柴、擔水,以兩峰交界的溝澗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殺。此後兩人在一起說話就很困難了。 一次,趁雙方師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見面,並商定今後;太清在山門前曬靴,曬鞋來幽會。一天,兩人正甜蜜幽會,不料雙方師父突然回來,事情敗露,他倆將要受到嚴厲懲罰。他倆想來想去,最後橫下了一條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兩人攜起手,從懸岩上縱身一躍,跳進了波浪滔天的雲海。太清曬的靴子和妙真曬的一雙鞋子都沒有來得及收,日子久了,都變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黃山的「仙人曬靴」和「仙人曬鞋」。
4、飛來石的傳說 :相傳,宋代有個叫單福的石匠,一生給人家造成了不少橋,心想也在自己家鄉門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嘆息沒有幫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長得聰明美麗。小嬌知道父親的心思,便要求參加幫助干。但那深山採石,百里運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麼受得了, 所以單福就是不答應。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單福沒奈何,才含淚點頭。他還把三個徒弟找來幫忙,不久就干起來了。由於開山運石的苦和累實在難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後悄悄地溜了。單福和女兒,三徒弟為修橋鐵了心,繼續風里雨里苦幹著。但好幾年過去了, 運到江邊的石頭只有一小堆,這樣累死苦死,橋也建不起來。小姣一咬牙,請人寫了「捐身修橋」四個大字,插了個草標,坐到江邊石堆旁。一連三天,來看的人無數,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這天,忽然來了個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標,問小姣願願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說:「什麼時候把大山裡的開採的石頭全運到江邊,就什麼時候跟你走。」這瘸子原來是八仙中的鐵拐李。他擠出人群,騰雲駕霧,很快來到百里外的大山,從背上拿下扇子,對著單福和三徒弟開出的石頭就扇。石頭竟都飛了起來,又紛紛都落在江邊。單福和三徒弟也被 從山上扇到造橋工地。鐵拐李還怕不夠,又對身下立著的一塊巨石扇了三扇子, 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飛到江邊。只見底下盡人,未敢讓巨石落下。又聽單福大聲說:「石頭夠了」他便駕起雲頭,飄游起來,游到黃山,見黃山風景秀麗,便將石頭落下。從此,這飛來石就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一景。另外還有兩處飛來石,一在翠微峰側,一在古穎林庵前小峰上。
5、仙人指路的傳說:位於雲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遊客指引進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名盛名,不僅僅在於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故事。相傳很前,有一位兩歲能文 、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後來科場失意,擂台負傷,改行經商後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的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葯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於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篾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後,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麼聰明反被 聰明誤呢?哪裡有什麼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氣活乾乾,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餵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後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裡是什麼神仙。實有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 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裡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餘生賽神仙。」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後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入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 「喜鵲登梅」。今人有詩 曰:「摩崖千尺亂雲堆,古桿蒼松破石栽,喜鵲昂頭迎過客,聲聲唱得老梅開。」
6、仙人翻桌的傳說:從白鵝嶺向右遠眺,有峰如柱,峰頂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相傳古時,黃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黃、黑、白、青、赤五條龍,分別住在黃山的前海,後海、東海、後海、西海、和天海,號稱「五海龍王」。一天,黃山東海龍王做壽,前海、後海、東第、後海、西海和天海的龍王、龍妃帶著龍子、龍女、龍孫、一起到東海龍宮為東海龍王祝壽。一時間,東海龍宮里雲騰霧涌,仙樂盈空,香煙繚繞,熱鬧非凡。隆重的祝壽儀式完畢後,一百多桌的御宴開始。御酒佳釀、珍餚美味,應有盡有。酒宴從午時三刻,一直延續到天黑。龍王們仍不肯散席,還在狂飲。後海和西海的兩位龍王-黑龍和青龍,喝得酩酊大醉。醉後失態,青龍忽地跳到桌子上,用起一腳,碗碟橫飛,黑龍也不示弱,甩起一腳,乾脆把一張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峰還高出四十八丈。八仙桌在空中翻了幾個筋斗,打了幾個轉轉,仍舊落在原來的地方,只是翻了人身,四隻桌腳朝天。這一來,把賓客們嚇得魂不附體,紛紛走散。有詩詠其事曰:「四海游龍聚一堂,為王慶壽喜飛觴。沉歡喝得酩酊醉,心血來潮鬧一場。」這東海龍王做壽,龍王們酒醉鬧事,不知已經過了幾萬載,可是當時被黑龍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腳朝天,它為黃山東海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天然名勝。
7、蓬萊三島的傳說:相傳,唐代玄宗愛妃楊玉環縊死於馬嵬坡後,一縷芳魂即游到此處,島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將她迎宮「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處尋覓貴妃陰魂的道士亦風塵僕僕地趕到,並受貴妃之託請玄宗早日來此聚會。玄宗得知楊貴妃的行蹤後,很快一命歸天,魂魄來到這「蓬萊三島」。同貴妃相見如故。從此,兩人又在此過上恩愛的夫妻生活,終於實現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願望。今人有詩雲:「傳說神奇信有無,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遺使蓬萊境,鈿盆情深盛淚珠。」
❻ 黃山旅遊的特點
黃山松
開放分類: 植物、旅遊、景觀、黃山、松樹
學名:Pinus taiwanensis Hayata
英文名:Taiwan Pine,Huangshan Pine
科名:松科 Pinaceae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
黃山松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黃山的松樹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它們長在峰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郁蔥蔥,生機勃勃。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朴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
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玲瓏剔透的怪石,虯枝斜出的黃山松和浩瀚無邊的雲海堪稱黃山美景之「三絕」。而黃山的松樹更是以「奇」聞名於世。黃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樹那樣生長在泥土裡,而是靠著分泌一種酸性物質依山勢和風向紮根在高山峭壁夾縫中。它們不怕嚴寒,四季常青,形態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態,讓人眼花繚亂。玉屏樓上舉世聞名的迎客松,獨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氣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詢雲海的探海松——黃山之松不僅獨立生長,也有成林的樹木。當山風吹過,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為壯觀。
黃山之松,鬆鬆皆不相同,都獨具特色。而「黃山十大名松」更是這群「松家族」中的精品。
迎客松,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樹齡越800多年,是黃山松中的「元老」。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米,樹齡約450年。
卧龍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龍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飛去」。現指卧龍松,橫生於卧雲峰懸崖石壁中,樹干分兩叉盤麴生長,角嶄髯張,似蒼龍卧坡。樹高2米,樹齡約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高4.6米,樹齡約500年。
團結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峰海拔1520米處,鐵根盤結,側干眾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米,樹齡約400年。
連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豎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卧雲峰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米,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有游道從轅門中穿過。樹高8米,樹齡約550年。
黃山松精神
「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人們來到黃山,不僅能感受到黃山松的美麗和堅強,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精神——黃山松精神。黃山松精神正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黃山松精神,頌揚黃山松精神,讓黃山松精神代代相傳。
❼ 黃山風景區有什麼特色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內風景名勝區,全容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❽ 黃山風景區介紹特點
學了《黃山奇石》一課我知道了黃山石有黃山數量多和形狀怪的特點,突出了奇石的有趣。通過形象的介紹,課文告訴了讀者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有趣的奇石、怪石。黃山是天造地設的寵兒,隨便一處,或松或石、或雲海溫泉,無一不美,無處不奇,置身其間,使人覺得來到了天上人間。附《黃山奇石》原文: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正等你去給他們起名字呢!
❾ 黃山景色主要特點
除了險、秀、奇之外,還有就是累!所以建議您去黃山遊玩最好在山上多待一天,才可能玩得盡興。這是我剛從黃山歸來的最大感受。
❿ 黃山上有哪些景點,有什麼特色
黃山景點傳說 1、猴子觀海的傳說: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裡面有個故事: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煉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俏,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於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並設宴招待。酒飲三杯後,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誓侍奉二老頤養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歡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盪盪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現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後,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後的懸岩,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獃獃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 2、夢筆生花的傳說: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只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制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急忙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別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贊嘆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 ,那手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夢筆生花」。 3、仙人曬鞋的傳說:排雲亭前右側,有二石如一雙鞋,整齊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曬,故名。「仙人曬鞋」和「仙人曬靴」,共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黃山左數峰的仙都觀住著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宮里住著道姑煉玉和徒兒妙真。兩座道 宮中間隔著一道 鴻溝-西海峽谷,加上道規森嚴,他們老不相往來。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觀里斷了火種,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宮里去借火種。當太清來到紫霞宮里,就見到妙真,兩人一見如故,談起話來,非常親熱。從此,兩人每天打柴、擔水,便到一起談心,漸漸地砍的柴就少了。 擔的水也少了。這樣,事情不久都 被雙方師父發現,他倆都受到師父的嚴厲斥責。還規定今後打柴、擔水,以兩峰交界的溝澗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殺。此後兩人在一起說話就很困難了。 一次,趁雙方師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見面,並商定今後;太清在山門前曬靴,曬鞋來幽會。一天,兩人正甜蜜幽會,不料雙方師父突然回來,事情敗露,他倆將要受到嚴厲懲罰。他倆想來想去,最後橫下了一條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兩人攜起手,從懸岩上縱身一躍,跳進了波浪滔天的雲海。太清曬的靴子和妙真曬的一雙鞋子都沒有來得及收,日子久了,都變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黃山的「仙人曬靴」和「仙人曬鞋」。 4、飛來石的傳說 :相傳,宋代有個叫單福的石匠,一生給人家造成了不少橋,心想也在自己家鄉門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嘆息沒有幫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長得聰明美麗。小嬌知道父親的心思,便要求參加幫助干。但那深山採石,百里運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麼受得了, 所以單福就是不答應。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單福沒奈何,才含淚點頭。他還把三個徒弟找來幫忙,不久就干起來了。由於開山運石的苦和累實在難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後悄悄地溜了。單福和女兒,三徒弟為修橋鐵了心,繼續風里雨里苦幹著。但好幾年過去了, 運到江邊的石頭只有一小堆,這樣累死苦死,橋也建不起來。小姣一咬牙,請人寫了「捐身修橋」四個大字,插了個草標,坐到江邊石堆旁。一連三天,來看的人無數,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這天,忽然來了個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標,問小姣願願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說:「什麼時候把大山裡的開採的石頭全運到江邊,就什麼時候跟你走。」這瘸子原來是八仙中的鐵拐李。他擠出人群,騰雲駕霧,很快來到百里外的大山,從背上拿下扇子,對著單福和三徒弟開出的石頭就扇。石頭竟都飛了起來,又紛紛都落在江邊。單福和三徒弟也被 從山上扇到造橋工地。鐵拐李還怕不夠,又對身下立著的一塊巨石扇了三扇子, 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飛到江邊。只見底下盡人,未敢讓巨石落下。又聽單福大聲說:「石頭夠了」他便駕起雲頭,飄游起來,游到黃山,見黃山風景秀麗,便將石頭落下。從此,這飛來石就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一景。另外還有兩處飛來石,一在翠微峰側,一在古穎林庵前小峰上。 5、仙人指路的傳說:位於雲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遊客指引進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名盛名,不僅僅在於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故事。相傳很前,有一位兩歲能文 、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後來科場失意,擂台負傷,改行經商後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的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葯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於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篾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後,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麼聰明反被 聰明誤呢?哪裡有什麼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氣活乾乾,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餵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後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裡是什麼神仙。實有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 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裡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餘生賽神仙。」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後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入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 「喜鵲登梅」。今人有詩 曰:「摩崖千尺亂雲堆,古桿蒼松破石栽,喜鵲昂頭迎過客,聲聲唱得老梅開。」 6、仙人翻桌的傳說:從白鵝嶺向右遠眺,有峰如柱,峰頂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相傳古時,黃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黃、黑、白、青、赤五條龍,分別住在黃山的前海,後海、東海、後海、西海、和天海,號稱「五海龍王」。一天,黃山東海龍王做壽,前海、後海、東第、後海、西海和天海的龍王、龍妃帶著龍子、龍女、龍孫、一起到東海龍宮為東海龍王祝壽。一時間,東海龍宮里雲騰霧涌,仙樂盈空,香煙繚繞,熱鬧非凡。隆重的祝壽儀式完畢後,一百多桌的御宴開始。御酒佳釀、珍餚美味,應有盡有。酒宴從午時三刻,一直延續到天黑。龍王們仍不肯散席,還在狂飲。後海和西海的兩位龍王-黑龍和青龍,喝得酩酊大醉。醉後失態,青龍忽地跳到桌子上,用起一腳,碗碟橫飛,黑龍也不示弱,甩起一腳,乾脆把一張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峰還高出四十八丈。八仙桌在空中翻了幾個筋斗,打了幾個轉轉,仍舊落在原來的地方,只是翻了人身,四隻桌腳朝天。這一來,把賓客們嚇得魂不附體,紛紛走散。有詩詠其事曰:「四海游龍聚一堂,為王慶壽喜飛觴。沉歡喝得酩酊醉,心血來潮鬧一場。」這東海龍王做壽,龍王們酒醉鬧事,不知已經過了幾萬載,可是當時被黑龍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腳朝天,它為黃山東海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天然名勝。 7、蓬萊三島的傳說:相傳,唐代玄宗愛妃楊玉環縊死於馬嵬坡後,一縷芳魂即游到此處,島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將她迎宮「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處尋覓貴妃陰魂的道士亦風塵僕僕地趕到,並受貴妃之託請玄宗早日來此聚會。玄宗得知楊貴妃的行蹤後,很快一命歸天,魂魄來到這「蓬萊三島」。同貴妃相見如故。從此,兩人又在此過上恩愛的夫妻生活,終於實現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願望。今人有詩雲:「傳說神奇信有無,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遺使蓬萊境,鈿盆情深盛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