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風景
㈠ 旅遊之後分享,哈薩克有一個蘋果城,有丹霞景觀嗎
這個峽谷在哈薩克東南部的恰侖國家自然公園里,在阿拉木圖的東北開車三四個小時200多公里處。恰侖峽谷延伸近80公里長,30至100多公尺深,規模雖小但谷中的岩石鬼斧神工,比美國大峽谷一點不遜色。恰侖峽谷有點兒像是科羅拉多峽谷的小一號,走在峽谷內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聽到潺潺水聲的時候,也就離景區盡頭不遠了。
㈡ 家鄉風景的作文哈薩克不超過20字
我的家鄉沒有寬闊的馬路,沒有閃爍的霓虹,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但它卻以那專獨特的美景深深的吸引著我。屬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小草把頭探出來,伸了個懶腰,瞪大眼睛好奇地望著世界。
夏天,樹木長的鬱郁蔥蔥,密密層層的枝葉把山谷封得嚴嚴實實。烈日下,蟬熱得不停地叫著,狗熱得吐出了舌頭。人們在大樹下乘涼……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金色的玉米棒子伸出了頭,沉甸甸的谷穗笑彎了腰 ……果園里,秋姑娘打開她那五彩的化妝盒,把海紅果擦的通紅,把葡萄塗的紫瑩瑩。好一派豐收的景象。
冬天,一場大雪過後,漫山遍野都披上了銀裝。小朋友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雪後初晴,天格外的藍,空氣格外的新鮮。
啊,家鄉真美,我愛我的家鄉。
㈢ 哈薩克有什麼好玩的
哈薩克還復是很好的,中亞風情么,制呵呵
主要景點:阿拉木圖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街道寬闊,樹木茂密,風景優美。因市內種植了大量的蘋果樹,因而有「蘋果城」的美稱。城南的阿拉套山上,有登山運動員營地、高山滑冰場、療養院、旅遊飯店等,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哈薩克鹹海,位於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之間,海拔53米,湖內有島嶼300個,水域面積6.45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一25米。
哈薩克阿拉湖,位於哈薩克境內巴爾喀什到阿拉湖盆地東部,面積2200平方公里,深45米,為鹹水湖。
多為平原和低地。屬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9℃至-4℃,7月平均氣溫19℃至26℃。
4月到5月去還是比較合適的,空氣這個時候比較清爽,天氣也晴朗,不過可能有風,天氣揚塵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㈣ 作文關於哈薩克
阿拉木圖是哈抄薩克斯坦乃至整個中亞襲的金融、科技等中心,2011年人口160萬,在經濟和科技等諸多領域屬於中亞第一大城市,亦是獨聯體重要
城市之一。早年因盛產蘋果被稱為蘋果城。它位於哈薩克東南部,東鄰中國,是一座風景獨特的旅遊城市和中亞最大的貿易中心,其各方面影響力、競爭力在世界舉
足輕重,與聖彼得堡並列全球100位。
阿拉木圖是歐亞文化交匯的地方,它把哈薩克人的智慧和西方文明完美融合為一體。阿拉木圖被稱為是全球綠化最好的城市。面積10.51萬平方公里。人口目前
有160多萬。阿拉木圖猶如一個童話世界,是大自然的美和現代大都市的完美組合,它兩面環天山,是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的花園城市。
阿拉木圖是被完全歐洲化的城市
㈤ 哈沙克斯坦有哪些風景名勝
就哈沙克斯坦全范圍講,我建議您去去阿拉木圖。阿拉木圖是哈薩克的前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阿拉木圖州的首府。阿拉木圖 (Alma-ata) 是一座風光獨特的旅遊城市,它位於哈薩克東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賴山(中國稱外伊犁山)腳下的丘陵地帶,三面環山。面積190平方公里,海拔700-900米。它以盛產蘋果著稱,阿拉木圖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就是"盛產蘋果的地方,蘋果城"。居民中以俄羅斯人居多,其次是哈薩克、烏克蘭、韃靼、維吾爾等族。人口150萬(2007年)。
阿拉木圖歷史悠久,古代中國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就經過這里。城市始建於1854年,1867年成為土耳其斯坦一總督轄區的行政中心。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9年成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它成為獨立的哈薩克共和國首都。
由於外阿賴山的眾多山溪的灌溉,阿拉木圖土地肥沃,除了生產穀物外,大部分地方已開辟為果園,城市南郊漫山遍野都是果園,其中蘋果園最多,因此,阿拉木圖有「蘋果之城」的美譽。
市內設有15所高等院校,還有科學院、博物館、歌劇院、文化館、圖書館、植物園、體育場和展覽館,以及現代化的旅遊賓館等,這些建築物把哈薩克的民族風格與現代化美學融為一體。市內的東正教大教堂是世界現存的第二高木結構建築。
城郊是一派寧靜的北國風光。這里的群山峰巒起伏,氣勢磅礴的天山白雪皚皚,山峰上的白雪終年不化,最高的共青團峰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銀光燦燦,蔚為壯觀。從市區乘車沿盤山公路蜿蜒行駛,一路上高山流水,美景如畫。
當車爬行到半山腰時,回頭望去,只見萬綠叢中,一片長圓形的冰面潔白如玉,平滑如鏡,它就是阿拉木圖人的驕傲──麥迪奧高山人造冰場。再往上走,一條橫跨兩山之間的大壩高高在上,右峰當腰一眼人工涵洞里,一束瀑布從高山上倒垂下來,流光溢彩。順著台階走到大壩上,放眼遠眺,尖塔形的松樹鬱郁蔥蔥,層層疊疊,環抱著一個大水庫。在這遠離市區20公里的山谷中,旅遊者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留連忘返。
當然,首都阿斯塔納也很不錯。阿斯塔納是哈薩克最大的文化和藝術中心之一。在新城市的市中心建立了總統國家文化中心。市中心的博物館有很多大廳,其中陳列收藏了許多古代和當代珍貴的歷史見證。
㈥ 有誰知道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當地關於兩國境內天山介紹的文字材料(翻譯成漢語)
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謂之天山,唐時又名折羅漫山,高達二萬一千九百尺,天山之主峰也,又東為那拉特山,橫分新疆為南北二路,是為天山西段,自此而東分二支,一支順海都河東南下者,曰闊克帖克山脈,即漢書所謂北山也,余 天山
脈直至哈密以東,其北一支為博格多拉鄂山,亦東延至鎮西而止,又北一支在博羅塔拉河之南者。為博羅布爾噶蘇山,更北入塔城者。為塔爾巴哈台山脈。 天山的雪峰——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1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是新疆著名的旅遊勝地。
編輯本段天山南北
天山山脈把新疆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准噶爾盆地。這兩大盆地雖是一對孿生「兄弟」,但自然特徵卻大不一樣。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團團圍住,氣候特別乾燥,大多是沙漠地帶,只有在邊緣地區的綠地上才能種干糧、棉和瓜果蔬菜。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山地不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氣流能夠進入,所以氣候比較濕潤,除了盆地內有一些綠洲可以種植春小麥、棉花、瓜果等到外,這里的草場優良,畜牧業發達。著名的克拉瑪依油田也在這塊盆地上。南面是昆侖山,北面是阿爾泰山。
編輯本段天山群峰
概況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約有數十座,除最高峰托木爾峰外,主要還有中哈界峰汗騰格里峰、博格達峰、瓦斯基配卡維里山、德拉斯克巴山、蒐雷孜山、史卡特爾東峰、孜哈巴間山等。這些高聳入雲的山峰,終年為冰雪覆蓋,遠遠望去,那閃耀著銀輝的雪峰,是那樣雄偉壯觀、庄嚴而神秘。天山山脈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博格達峰
博格達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的最高峰,與其並列還有兩座海拔分別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並立,酷似一隻筆架,當地牧民把它們合稱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區,白雪皚皚,故有「雪海」之稱。 博格達峰,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70 公里,它不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標,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遊勝地。自烏魯木齊驅車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後向南經過巨大的三工河沖積扇,進入山口。汽車在時寬時窄的葫蘆狀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綠的山地草原,而後又出現茂密的森林。穿過一道深而窄的石峽,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壩,一個碧波盪漾,風光如畫的湖泊出現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長3300 米,寬數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狹長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匯集於此,成為天池源源不斷的水源。周圍山坡上長著挺拔的雲杉、白樺、楊柳,西岸修築了玲瓏精巧的亭台樓閣,平靜清澈的湖水倒映著青山雪峰,風光旖旎,宛若仙境。難怪傳說天池便是「瑤池」,是西王母會聚眾神仙舉行蟠桃盛會的地方。據《穆天子傳》記載,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駿馬車」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見了他。穆王贈送大批錦綢美絹等中原特產,西王母則回贈了天山的奇珍瑰寶,並邀請穆王游覽天山名勝。穆王親書「西王母之山」,留作紀念。臨別時,西王母勸飲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長壽,願君再來。」唐朝詩人李商隱有詩贊此盛會,詩雲:瑤池阿母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天山
天池南面映襯著雄偉的博格達峰。登博格達峰,需要乘馬從天池西岸繞到湖的南端,溯大東溝而上。大東溝谷地和緩開闊,谷底和陰坡雲杉密布,陽坡上布滿了灌木叢。海拔2800 米以上,地勢比較和緩。夏季,這里是一派生機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們的細莖嫩葉編織成綠色的地毯,龍膽、紫菀、金蓮、銀蓮又以它們鮮艷的色彩,將綠氈點綴成奼紫嫣紅的美麗畫卷。平坦的河岸邊,隆起的古冰磧壠上,山地向陽的緩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揚,這里是哈薩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場。 沿著谷地上行,隨處可見保存完好的古冰磧和冰川侵蝕地貌。在大東溝源頭,由於冰川的侵蝕作用,一個古粒雪盆,後壁已被蝕低,成為只有3660米高,溝通博格達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達山口,又稱三個山大坂,即山埡口。站在古班博格達山口上眺望,博格達峰及其北坡一條大冰川已一覽無余。地質學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達峰後,曾以「銀峰怒拔,冰流塞谷,萬山羅拜,惟其獨尊」的簡短數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勢的雄偉和冰川作用之強盛。據統計,整個博格達山脈共有300 多條冰川,而博格達峰區占居了1/4 以上。博格達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積了深厚的積雪。博格達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積雪和陡峭的山勢,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補給來源,對延續冰川生命活動起著巨大作用。 博格達峰北坡的一條冰川,面積約11 平方公里,是博格達峰區最大的一條冰川。它的粒雪區很陡,冰舌卻較平緩,裂縫縱橫交錯,密如蛛網。這條冰川夏季消融強烈,融水匯成許多冰川河道,最大的寬達三四米,深五六米的深切曲流,水聲咆哮,不絕於耳。冰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冰川漂礫。 當漂礫周圍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時,被漂礫遮蔽的冰體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們將這種漂礫和冰柱的復合體稱之為冰蘑菇。博格達峰北坡這條大冰川的數道冰流會合為統一的冰舌後,又分別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達果勒河,成為南北疆兩大內陸流域分水嶺的一部分。 博格達峰區的過去和現在的大量冰川活動,使該地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古冰川遺跡和冰緣地貌。博格達峰附近的幾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達數十米,上面已生長了雲杉、高山灌木叢或發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終磧壟,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態各異的冰磧湖、冰蝕湖,高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還有殘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為冰緣地貌典型代表的多邊形土、石環、石帶、冰凍泥流、熱融滑塌等,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達峰,彷彿是在游覽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館,令人眼界大開,驚嘆不已。 天山(2張)托木爾峰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比博格達峰更加雄偉,直插雲霄的托木爾峰,又有一番獨特的雪山風光。這座天山最高峰,位於中哈界峰汗騰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在它周圍6000 米以上的高峰達十餘座,除汗騰格里峰外,還有形似花朵的雪蓮峰,潔白的大理岩上覆著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卻勒博斯峰(虎峰),為紀念197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科學大會的勝利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院登山科考隊命名的科學大峰等等。這些巍峨聳立的群峰,披著銀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藍的天穹下銀光閃爍。 托木爾峰地區最為壯觀的景色當推汗騰格里冰川。在托木爾峰地區800多條冰川中,汗騰格里冰川最長,長達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該冰川冰面上覆蓋著大小不等的石塊,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無數水深莫測的冰面湖、數百米深的冰裂縫,還有淺藍色的冰融洞、冰鍾乳、水晶牆、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這里的天氣多變,有時晴空萬里,突然辟雷一聲震天響,抬頭望去,不遠處的雪塵滾滾飛揚,飛瀉而下,掀起數十米至數百米高的雪浪。騰起的雪霧,像蘑菇雲那樣上升、擴散,景色十分壯觀。但是這種時有發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卻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運動員最危險的敵人。托木爾峰這種驚險環境中的奇異風光,只有不畏艱險的勇士身臨其境,才能領略和欣賞到,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峰」。 天山
中國一號冰川位於烏魯木齊南山地區天山中段喀拉烏城山王峰,天格爾峰分水嶺北側,距烏魯木齊118千米。該冰川形成於第三冰川紀,距今已有400萬年歷史。冰川形狀為雙支冰山冰川,冰川上限海拔高度為4474米,冰舌末端,海拔高度3790米,冰川長度為200米,面積1.74平方千米。1957年中國科學院建成中國一號冰川觀測點,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冰川追蹤研究點。由於其科研交通與環境條件,是我國目前唯一能進行商業開發的冰川。 除壯觀的冰川奇景外,托木爾峰地區還有許多遠近聞名的溫泉。位於北木扎爾特河谷東側的阿拉散溫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圍那茂密的天山雲杉和白樺林帶下,黃色的敗醬草花,競相開放。這里已成為新疆著名的療養區。阿拉散的泉水呈季節變化,冬春基本乾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溫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蘇打等礦物質,對很多疾病有一定療效。每到夏季遠近百多公里的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維吾爾、俄羅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遙遠、艱險,騎馬結隊來此沐浴、療養。
編輯本段植物資源
概況
雖然天山山系中眾多的雪峰終年為冰雪覆蓋,但是在3000 米雪線以下,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托木爾峰和博格達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區,滿山遍野的雲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爾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產區之一。各種葯用植物達80 多種,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帶有貝母、紫草、天仙子、黃精、荊芥、益母草、大黃等;雲杉林中,到處可見野薔薇、黨參等;亞高山草甸帶,一片片金蓮花迎風開放,花枝招展;雪線附近的亂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蓮散發著清香,遠遠望去,一株株雪蓮宛若一隻只白色的玉兔,為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帶來了勃勃生機。天山地區也是優良牧草的基因庫,已發現的禾木科植物就達55 種,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鹼草、西伯利亞三芒草、沙生針茅、野燕麥、野黑麥等,還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優良的牧草,對發展畜牧業具有重要作用。
天山雪蓮
天山雪蓮,又名叫「雪荷花」,當地維吾爾語稱其為「塔格依力斯」。屬菊科鳳毛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貴中草葯;生長於天山山脈海拔4000米左右的懸崖陡壁之上、冰漬岩縫之中;那裡氣候奇寒、終年積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無法生存,而雪蓮卻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和空氣稀薄的缺氧環境中傲霜鬥雪、頑強生長。這種獨有的生存習性和獨特的生長環境使其天然而稀有,並造就了它獨特的葯理作用和神奇的葯用價值,人們奉雪蓮為「百草之王」、「葯中極品」。
編輯本段旅遊最佳季節
六、七、八月是旅遊的最佳季節。時值天山中部的初夏,美麗的草原,遍地金黃的野花,純凈的湖水,倒映的雪山,牛羊成群,雪白的小羊,一望無際的金色油菜花,淳樸的民族風情,構成一副優美的畫卷。 如若來天山欣賞冬景,以十二月前或二月後為宜。十二月至二月是嚴寒期,經常颳起八級以上的大風。北疆阿勒泰的秋季通常在九月中旬,十月之後冬季來臨,冰雪封山擋路。 請關注關於沙塵暴的天氣預報。 這里晝夜溫差大,即使夏季出行,也應備好禦寒的衣物。
編輯本段動物資源
天山中還有許多珍禽異獸,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巒、山地的密林深處和草原之中,是各種飛禽走獸棲息、繁衍的天然場所。 旱獺和水獺是珍貴的皮毛獸,遍布天山,這里的獺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天山的盤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護動物。 天山的蒼鷹,素以體長兇猛著稱。一隻蒼鷹雙翅展開,足有兩米多長,像一架小飛機。它時而悠閉地扶搖直上,時而又逍遙地在空中盤旋,一旦發現野兔、黃羊或其它柔弱動物,便像一把利劍橫空劈下,來勢可謂迅雷不及掩耳。這些柔弱動物,很快便成為蒼鷹一頓可口的佳餚美味。在天山的動物中最警覺的要數野駱駝了。它膽小疑心大,稍有風吹草動,便遠遁而去。它四肢細長而有力,足掌厚約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墊,奔跑起來輕捷無聲,迅如疾風。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裝水70 公斤,飲足後能保持數月不再飲水。因此它成為沙漠中的最好運載工具,歷來享有「沙漠之舟」之稱。天山的黃羊、大頭羊、狍子、茶騰大尾羊和雪線附近的雪雞,是天山人狩獵的主要對象,尤其是黃羊和大頭羊,分布量很大。人們捕獲後,有時就架起篝火,就地燒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頓別有風味的野餐,令人垂涎。
編輯本段農牧業
天山地區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大多數地區氣候乾燥、少雨,適合發展畜牧業。特別是托木爾峰北部的伊犁地區,以牧業為主,養馬業尤為馳名。古代的「天馬」最初即來自此地,以後又叫伊犁馬,至今仍享有盛譽。這里還有優良的軍馬和生產用馬的重要產區。牛、羊、駱駝,在這里也分布很廣。此外,在天山的托木爾峰南坡平原地區,還種植了大米等農作物。阿克蘇大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清代向朝廷進貢的貢米,素有「阿克蘇大米甜又香」之說。天山地區又是瓜果之鄉。歷史上從西域傳來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過這里傳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托木爾峰南部的溫宿縣僅果樹種類就有10 多種,主要有蘋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棗、櫻桃、楸子、紅棗等,尤以蘋果、核桃、杏,品種最為繁多。
編輯本段南麓和北麓
天山南麓和北麓的植被分布也不同,北坡由山腳至山頂植被依次為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針葉林,高山草原,高閃墊狀植物,積雪冰川。南坡由山腳至山頂依次為:荒漠,荒漠草原,乾旱山地草原,山地草原,剝蝕高山,積雪冰川。天山北坡生長著茂密的森林,而南坡卻沒有。主要原因是:天山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響,年降水量大於南坡,適合森林生長;准噶爾盆地西部有缺口,便於水汽進入;而天山南坡為背風坡降水少,又為陽坡,蒸發量大,水分條件不適宜森林生長。
編輯本段歷史傳承
天山,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邊陲,自古以來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西亞聯系的重要通道,托木爾峰東部南、北木扎爾特河谷,便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支線。西漢時,細君公主、解憂公主下嫁烏孫王,即通過此道。馳名中外的唐代佛僧玄奘,公元629 年去印度取經也經過這里。他在其《大唐西域記》中對托木爾峰分水嶺一帶的驚險環境曾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據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登上天山博格達峰,並在此會見當時西來傳道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唐太宗時還在博格達峰下設過「瑤池都護府」,管理天山地區。清朝乾隆年間,新疆都統明亮曾登博格達峰和天池一帶,勘察地形,開山引水,並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紀念此舉。在天池附近還有不少名勝古跡,過去這里曾經建立過十幾座古剎,清乾隆年間曾在此修建過福壽寺,因用青磚鐵瓦建造,又稱「鐵瓦寺」。天池西面還有東岳廟遺址,池下有無極觀。這些名勝古跡,又為天山增添了誘人的魅力。
編輯本段天山天池
天池位於阜康縣境內的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東距烏魯木齊110公里,海拔1981米,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 平方公里,最深處約105米。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有「天山明珠」盛譽。挺拔、蒼翠的雲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 天山天池
天池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聖山)海拔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相連。抬頭遠眺,三峰並起,突兀插雲,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天池屬冰磧湖。地學工作者認為:第四紀冰川以來全球氣候有過多次劇烈的冷暖運動,二十萬年前,地球第三次氣候轉冷,冰期來臨,天池地區發育了頗為壯觀的山谷冰川。冰川挾帶著礫石,循山谷緩慢下移,強烈地挫磨刨蝕著冰床,對山谷進行挖掘、雕鑿,形成了多種冰蝕地形,天池谷遂成為巨大的冰窖,其冰舌前端則因擠壓、消融,融水下泄,所挾帶的岩屑巨礫逐漸停積下來,成為橫攔谷地的冰磧巨壠。其後,氣候轉暖,冰川消退,這里便瀦水成湖。即今日的天山天池。新疆解放前,由於山高路險,唯有膽大志堅而又精於騎術的才能探游天池。解放後,人民政府專門撥款修築了直達天池的盤山公路,並在湖畔建起別致的亭台水榭、賓館餐廳以及其他旅遊設施,向中外遊人開放了這塊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 天山天池
天池,現在不僅是中外遊客的避暑勝地,而且已成為冬季理想的高山溜冰場。每到湖水結凍時節,這里就聚集著新疆或兄弟省區的冰上體育健兒,進行滑冰訓練和比賽。1979年3月我國第四屆運動會速滑賽就是在天池舉行的。環繞著天池的群山,雪線上生長著雪蓮、雪雞,松林里出沒著狗子,遍地長著蘑菇,還有黨參、黃芪、貝母等葯材。山壑中有珍禽異獸,湖區中有魚群水鳥,眾峰之巔有現代冰川,還有銅、鐵、雲母等多種礦物。天池一帶如此豐富的資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觀,對於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質、地理工作者們,更具有魅人的吸引力。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㈦ 從烏魯木齊去哈薩克的火車有人坐過沒,一路風景真么樣阿
我在阿拉山口工作
基本上做國列晚上沒什麼可看的
全是黑壓壓的
靠近烏魯木齊附近有點樹和農田吧
我26號從阿拉山口坐車回烏魯木齊的
㈧ 哈薩克的自然風光和物產
該國有許多獨抄特的自然保襲護區和國家公園,100多個醫學度假勝地,還有9000多個考古和歷史遺址。絲綢之路北支線穿越了哈薩克領域。這部分路線是歷史、考古和建築紀念物的獨特聯合體,包括城市規劃和建造的經歷。像歐特拉(Otrar)、索倫(Sauran)和土耳其斯坦這樣的城市不僅僅是貿易中心,它們還是科學文化中心「麥迪奧」山:位於外伊犁山麓阿拉套山上,海拔1691米,距阿拉木圖市18公里,從山頂可俯瞰阿拉木圖市全景,此外,山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冬季運動綜合體。哈薩克人的主要食物是牛羊肉、奶、麵食、蔬菜等,習性和歐洲基本相同。最常喝的飲料是奶茶和馬奶。哈薩克人的傳統食品是羊肉、羊奶及其製品,最流行的菜餚是手抓羊肉。哈薩克語把手抓羊肉叫「別什巴爾馬克」,意思是「五指」,即用手來抓著吃,這也是特色美食。在哈薩克,最誘人的還是馬腸肉了,在嚴冬時節,許多住在北方嚴寒地區的人們都以食馬肉抗寒。
㈨ 哈薩克的旅遊資源
參考:http://wenku..com/link?url=_G74o7KHNjUUwPwkf6Z_lAagZRcTDz5-
哈薩克是半總統共和制國家,地處歐洲與亞洲的交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九大國家,但是只有大約1702萬人。哈薩克的經濟也非常的發達,綜合國力僅弱於俄羅斯,是中高收入國家。
「哈薩克」在突厥語中是「游牧戰神」的意思,古代的哈薩克是游牧部落,是古突厥的分支。我們所知的烏孫、月氏等塞外古國正是哈薩克的前身。雪豹和金雕是哈薩克的象徵,哈薩克人民信奉伊斯蘭教和東正教。哈薩克的國花是鬱金香,哈薩克四季均有鬱金香綻放。哈薩克的國鳥是金雕,它是哈薩克人民自由和豪放的象徵。
哈薩克的首都是阿斯塔納,阿斯塔納山環水繞,風光旖旎,由原來空曠荒涼的小城發展到了現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
哈薩克的風景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哈薩克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是恰倫峽谷,這個峽谷存在的年代非常的久遠,是由於3000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形成的。哈薩克還有著世界第二低的窪地——卡拉吉耶窪地,位於哈薩克的西部地區。哈薩克中部地區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巴爾克什湖。哈薩克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有100多個醫學度假景區,有9000多個歷史遺跡和考古發現。
哈薩克的特色美食是手抓羊肉,最美味的是馬腸肉,他們的主要食物是牛肉、羊肉和麵食,飲品是奶茶和馬奶。哈薩克的古跡主要集中在阿拉木圖。
㈩ 哈薩克和蒙古國,都是內陸大國,哪個地方更適合人們居住
如果從氣候來看哈薩克更適合人類居住,而蒙古的氣候環境會更加惡劣一些,這主要是因為蒙古緊鄰西伯利亞,每年冬天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南下的話都會經過蒙古,這也使得蒙古的氣溫非常的低,更重要的是也會使蒙古的冬天非常的漫長,從這一點來看,蒙古絕對不適合人類長時間居住。再加上蒙古國內的經濟並不是多麼的發達,這也使得蒙古國內並沒有太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其他國家的人前來居住。
所以從氣候以及就業機會還有地理環境這幾點來看,哈薩克遠遠要勝過蒙古這個國家,因為蒙古除了出口自然資源以外再也沒有任何的支柱產業,這也使得很多蒙古人選擇離開蒙古出國居住或者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