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太白山景色

太白山景色

發布時間: 2021-01-13 13:20:22

『壹』 太白山的風景有哪些

(1)拔仙絕頂--又名八仙台,海拔3767.2米,雄踞於秦嶺群峰之上,為太白山絕頂,恰似一個不規則三角形錐 體,孤高崢嶸,參天入雲,三面陡峭,雄險無比,台頂寬闊平坦,向西南傾斜,西寬東窄,面積約8.4公頃。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登頂遠眺,頓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早觀日出,晚看夕陽,流光溢彩,霞光萬丈,令人心曠神怡。
(2)千年冰洞--在大爺海東側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洞內常年有冰,寒氣逼人,好像一個「天然冰庫」。許多遊人到此,必攀崖進洞,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滿目,景象萬千。遊客多以取山巔之冰為一大樂事,有的還帶到山下,競相炫耀。
(3)天池明珠--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6個高山湖泊,系冰川遺跡之冰斗湖、冰磧湖、冰蝕湖,水面1000-8000m2,湖面平靜,碧波盪漾,清澈凜冽,潔凈無雜,印月映日,呈串珠狀排列於拔仙台南北,被譽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邊常有白頂溪鴝小鳥,飛行敏捷,鳴聲啾啾,見人不懼,飛臨水面,銜取湖中草葉,人稱「凈池鳥」、「凈水童子」。
(4)太白積雪--太白山終年積雪,奇特壯觀,歷來為文人所贊頌。從春至秋,中低山野花盛開,奼紫嫣紅,葉紅似火,果掛枝頭,山巔白雪覆蓋,銀光四射,百里可見,格外壯麗,留下了「太白積雪六月天」的佳話。
(5)冰川奇石--在海拔3300米以上,有第四紀冰川遺跡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環、石玫瑰、凍融岩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如禽若獸,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
(6)垂直景觀--太白山植被、氣候、土壤、動物,均以海拔高度變化,呈現出明顯的垂直景觀帶譜。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個景觀帶:栓皮櫟景觀林帶(海拔1300米以下)、銳齒櫟景觀林帶(海拔1300--1800米)、遼東櫟景觀林帶(海拔1800--2300米)、紅樺景觀林帶(海拔2300--2600米)、牛皮樺景觀林帶(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觀林帶(海拔2800--3200米)、太白紅杉景觀林帶(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叢草甸景觀帶(海拔3400米以上)。還可以感受到從暖溫帶至寒帶不同的氣候景觀,也可看到各景觀帶內的珍禽異獸。
(7)平安雲海--太白山千峰竟秀,萬壑藏雲,中高山地帶常見雲海靄霧,尤以平安雲海最為壯觀。平安寺周圍,峽谷深幽,峰巒疊嶂,雲霧翻騰,四野彌漫,峰如海島,嶺似飛舟,時隱時現,變幻無窮,景象萬千,身臨其境,有飄飄欲仙之感。

『貳』 描寫西安太白山景色的詩句

《水經注》有太白抄山「於諸山最為秀襲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之記載;

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

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一開頭就寫到:「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

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乾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岩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

元代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

元《一統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

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

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的詩句

『叄』 太白山風景怎麼樣

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的眉縣境內,海拔620-3511米,經營面積2949公頃。太白山以高、寒、奇、險聞名於世。太白山又是我國第四紀冰川地貌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以其山勢宏大、景色秀美,蘊藏豐富的熱水資源、動植物資源,保留著千姿百態的第四紀冰川遺跡而享有亞洲動物園、天然植物園、第四紀冰川地貌的天然博物館等美譽。"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陝西八大勝景之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近年來,按照旅遊六要素功能要求,在滿足了遊人吃、住、娛需求的同時,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在游、購、行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0年組建成立太白山旅行社,招聘和培訓了30名持證上崗的導游員,發揮地接優勢,為南來北往的遊客提供一站式服務。如今在太白山的每個景點,都可以看到導游姑娘青春的身影。同年,又組建太白山旅遊紀念品公司,自主或委託開發太白山系列旅遊紀念品35個系列150個品種,太白山根雕、太白山雲霧茶、太白山中草葯系列產品等已成為遊人爭相購買的搶手貨。2001年,公園又吸引社會投資200萬元,組建太白山旅遊汽車公司,購置了爬山性能好的環保型中巴車30輛,每天從公 園門口至山頂循環運營,構築了山外和山裡交通大環線。

以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依託建立的太白山旅遊區,總投資超過8億元,建成賓館飯店27家(其中三星級1家,二星級5家),接待床位5000張。建成各類綜合市場3處,飲食、商業、娛樂等各類門店200家,直接或間接旅遊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旅遊區有絳法湯旅遊專線公路與西南高速公路連接,在隴海鐵路、西寶公路南線上均有專線班車直通旅遊區,交通十分便捷。
太白山作為中國西部不可多得的生態山嶽型景觀,是一個保存完好的自然綜合體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林學、旅遊學和地質學家稱:「太白山是我國西部的一顆綠色明珠。」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每年4—5月推出「太白山觀雪賞花登山節」,作為其生態旅遊的開場戲,遊人可以賞到著名的長安勝景「太白積雪」,觀賞太白山奼紫嫣紅的各種山花,特別是太白山漫山遍野競相開放的萬畝杜鵑,登覽園內景色各異的秀山奇峰。5—6月推出太白山科譜游,舉辦青少年科技營活動,遊人可進行各類動、植物的科研及採集標本,是進行自然科研的最好時節。7—8月推出太白山休閑避暑度假游。盛夏季節,太白山山區氣溫低,清靜舒爽,組織遊客來公園避暑度假,體驗「登太白山一日歷四季」的奇妙感受,享受清涼世界的愜意。8—9月推出太白山地質游,遊人可觀賞形態各異的石河、石海,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嘆為觀止。9—10月推出「太白山金秋遊」。入秋季節太白山色彩斑瀾,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向遊人充分展現豐富的自然色彩,同時,為畫家、攝影家等藝術工作者提供創作的最佳時機。

門 票:35元/人
提 示:園內有客車上山,往返25元/人,乘索道上山50元/人

『肆』 太白山的主要景觀

「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水經注》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之記載;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一開頭就寫到:「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乾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岩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元代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元《一統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的詩句以描寫太白山積雪時間之久。可見太白盛夏積雪之奇麗景色,確實來歷已久,蔚為奇觀非誇張與虛構。在過去那寒冷多雪的年代裡巍巍高峰,終年積雪、銀光四射,百里可見,故「太白積雪六月天」之奇觀勝景則由此而來。由於氣候逐漸變暖,兼之冬季降雪減少,盛夏又多出現伏旱高溫炎熱天氣。因而「太白積雪六月天」的勝景現已很難看到了。
斗母奇峰,從大殿向南,奇峰怪石林立,從大殿向東眺望,在一道道莽莽蒼蒼的松樑上巍然屹立著一座白色巨石,俗稱「麥垛石」。麥垛石是一巨大花崗片麻岩斷塊,高約60米,周圓30米許,呈圓柱體。若在晴朗的傍晚,夕陽余輝將石體照耀通紅。此時晚山含黛,唯麥垛石光彩奪目,分外妖嬈。繼而上行有「五台」(即送經台、梳妝台、別娘台、滴淚台、望鄉台)和「一堵牆」,怪石成峰,千姿百態。至斗母宮,三座孤立花崗片麻岩柱峰拔地而起,突兀雲霄,令人驚嘆,山峰之奇,莫過於此。這些柱峰像三根巨大撐天的石柱,高聳入雲,崢嶸秀麗,巍峨壯觀。三座柱峰,分別稱為「三皇台」、「玉皇台」、「葯王台」,人稱「斗母奇峰」。昔日,峰頂各有廟宇,已廢。
雲海奇觀,太白山千峰競秀,萬壑藏雲。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可看到極其壯觀的雲海,以平安寺為最。平安寺地處海拔2700米的山樑上,周圍群峰聳立拱峙,

勢若圍屏,山峰間溝壑寬闊,深邃莫測。向南展眸,拔仙台、跑馬梁、鰲山相連如駝峰顯現。向西北遠眺,桃川河帶狀蛇迥,隱隱可見。站在平安寺,但見雲層如海濤洶涌,變幻多端。時而「涌濤掀浪」,不可遏止,時而「風平浪靜」,霧散雲匿,時而濃雲密霧鋪天蓋地,時而白雲輕如鮫綃。朝、夕晴朗之時,雲海霞光映金,景色煥然一新。置身雲海之中,使人有進入神話傳說的仙境之感。
高山奇湖,拔仙台之南北分布著兩個冰斗湖、四個冰蝕湖。玉皇池最大,位於拔仙台南坡海拔3380米處。湖面約30畝許,呈圓形似滿月。若遇晴朗天氣臨此,波光粼粼,藍天、白雲、山峰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最小的佛池、三清池居其附近。三太白海位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形似玉如意。二太白海位三太白海北上方,形似朝笏。唯獨大太白海位於拔仙台北之槽谷,呈圓形,湖面13.8畝。晴朗之時,湖水清澈如鏡,冰涼沁人心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多雨季節湖水滿溢,沿谷乘奔馭風而下,鳴聲震耳,遐邇可聞。此處天氣瞬息變化無常,湖面忽兒霧氣彌漫,咫尺物不相見,忽兒霧散清明,青山湖光依舊,民間俗稱此霧為「神帳子」。更令人驚異的是,每逢盛夏登臨此地,常見湖邊有一種小鳥,名白頂溪鴝,其大小類燕子,背烏黑、腹部紅褐,頭頂有一白色斑紋,鳴聲「啾啾」,飛行敏捷,時而劃過湖面,如蜻蜓點水;時而佇立岩上,形態自若,逗人喜愛。白頂溪鴝以水中浮游生物或小樹葉為食,所以常激搏水面捕食覓餌。唐代文學家韓愈有「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爭唧彎環飛,投葉急哺彀」之詩句,極言「神鳥」銜湖面落葉之情狀。宋人朱弁在《風月堂詩話》中也描述:「此湫林間陰森,水面湛然,魚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間落葉,鳥輒唧去,遠棄之,終年無一葉能墮波上者。」於是乎,人們就把這種少見的現象——小鳥銜落葉,更加神秘化了。相傳下來,便稱此鳥為「凈水童子」,並說「有片葉寸荑鳥必銜去」。唐貞觀年間,天氣大旱,京兆尹韓皋取湖水祈雨巧應;宋代,蘇軾任鳳翔府簽判時曾撰《太白山禱雨記》文。由是之後,登山取水祈雨便成習俗,風靡於世。向「神靈」乞求普賜恩澤,是過去人們對自然科學不認識的一種迷信做法。
太白山湖泊之所以奇特,是因為它們是我國內陸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清澈明凈,一塵不染,光潔可鑒之故。
萬年不融冰洞,位於大太白海之上,拔仙台北下岩崖上,為一天然岩洞。洞深10餘米、高3米許。洞頂有岩隙滴水,濕冷陰森,供有太白山神主3尊,系生鐵鑄像。過去因氣候特寒,滴水出岩隙即成鍾乳石狀冰柱,終年不融,人稱「萬年不融冰洞」。近代氣候轉暖,夏季暑熱時已不多見有冰存在。
拔仙絕頂,拔仙台是太白山最高巔,從下向上望去,峰頂廟宇凌空,鍔刺藍天,李白有「舉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然而攀上去,卻另是一番景象,檯面開闊平坦,向西直通跑馬梁,站上拔仙台極目遠眺,果真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群山小」。至若晴夏景明之時,北望秦川,渭河如帶,蜿蜒曲迥,川原似棋盤,阡陌縱橫。顏色灰暗處,是村落、城鎮與工廠。四顧環視,或石河石海廣布,似浪濤翻滾奔騰;深澗、懸崖如刀劈劍削,深不見底;山巒重疊,如犬牙交錯;唯拔仙台如鶴立雞群,群山揖圍其下,如眾星捧月,景象別致。入夜,晴空月朗之時,山峰含黛,群星燦燦,萬籟俱寂,時有微風沙沙。每當夕陽西下或紅日初升之時,霞光四射,薄霧彤彤,雲濤赤紅與金黃深淺相間,向陽岩壁、峰崖一片通紅,奇麗壯觀。 舊時,登山者由郿縣遠門口而入,關中各地禱雨取此道,其道險峻,人多視為畏途,然沿途奇景多。近山口1.5公里處為三官池,池水清澈見底。東南行0.5公里許至艾蒿坪,山腰路窄甚,不容換步,只能撫壁挪足。再3公里至小雪岩,溪流西路側一巨石,石上一樹蟠屈,人稱婆娑樹。行1公里至大雪岩,再行2.5公里至盤龍山,再行1.5公里至小郭集,有太白廟(已廢)。行2.5公里至新桃砭,再行1.5公里至仙人橋,凌溪架獨木橋(已廢),下視三四丈許。過橋200餘米,有岩壁闊數十丈,上鐫清康熙時三秦觀察使賈鉝書「隔斷紅塵」4字。行2.5公里至小西岔,再行1.5公里至大西岔,再行3.5公里至「接官亭」。東南行5公里至金鎖關,路旁石峰如刀劈劍削,高數十仞,下有廟(板房)名萬善宮(已廢),供奉神主——葯王,對面一峰獨立雲表,其旁稍平處名羊角台,一樹生磐石上,儼若危亭。行2.5公里至小石壘(也名萬笏山),山陡絕,樹皆傍石叢生,行旅藉以容足,飛泉橫徑,壘頂有廟(已廢)供本山社神。下石壘,飛泉界道,如疋練。再行1公里許有石踞路側,圓周丈余,名「兒石」。至此,回望遠門,所過崇山峻嶺俱成平阜,瞰渭河如一線。再行2公里至大石壘,一峰獨立岩表,名獨秀峰,頂平曠約半畝許,有廟(已廢)。行2.5公里至竹雲嶺(也名黑風嶺),行1公里至黑風門(也名神會天),路險絕,寒風凜冽,唯六月朔至七月望陰霾稍退,俗呼「開山」。行2.5公里至土地嶺,傍山石洞供太白神像3尊。由嶺西南下行5公里至松花坪,有廟(已廢)。行5公里至大壑落,路益險峻,多奇石,如屋宇、如車輪、如饔缶,高下參差。南面高峰旁石坪上列雙峰,望之似人遙相對立,名「二仙山」,近有水簾洞。由大壑落行5公里至下坂寺,鑿石室供奉太白神像,洞口鐵瓦湯房2間(已廢)。二仙山南側為沖天峰(嶺),千岩競秀。行1.5公里許,兩山之中有土嶺平坦,名駱駝嶺(又名望仙石),過嶺上行6公里至救苦嶺。過嶺至瘦魚嶺,石嶺脊窄僅尺余,長至數丈,其峰棱峭利,若魚脊故名。再行7.5公里至上坂寺,多怪石,行1.5公里至寒風關,大石數百,自成一山,上有鐵像,鐵牌匾書題「呼風喚雨」,一松挺然石上如車蓋。行5公里至神窪,倚山行約1.5公里,旁一石台名將台,其下大小斜石支撐如幾案,其上平放大石三四盤,大如數間屋。再行1.5公里至雷神峽,峽東西鼯峭壁高萬仞。再行5公里至鐵香爐山,其旁名孤魂窪,俗稱「鬼凹」。再行2.5公里至九牙山,傳稱的「三山九牙」、「十二重樓」諸景皆散布於此,其石峰或立、或坐、或卧、或仆,如人物、如樓台、如鳥獸狀。再行6公里至二里關,也名三天門,自此行1.5公里至大太白海,池水清鑒須發,池岸有廟。池南仰登1公里許至金星洞,也稱「萬年不化冰洞」。再上行3公里至走馬嶺(今稱跑馬梁),東西約20餘公里長,其梁之石上有半環狀印痕似馬踩過稱「馬蹄印」,從梁向東上行半公里至拔仙台,有廟、亭。越梁南下陡路5公里許至二太白海,有鐵碑、鐵香爐,再下1公里許至三太白海,再下8公里許至玉皇池,有凌霄殿,附近有三清池、佛池。
今登太白山,北從眉縣營頭入山,經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局,上行至響水石,再上行至蛟龍寺(多有烏梢蛇,故名)。再上行至黑虎關,再上至蒿坪寺,再上至劉家崖,南行至鍾山寺。再西南行至下白雲,與從太白縣鸚鴿鄉柴胡山村登山路線合。
從太白縣鸚鴿鎮登太白山,可分別以柴胡山、六家村、南塬村三地為起點。由柴胡山啟程,東南向上行6.5公里至下白雲,與從眉縣營頭登山路線合,有廟,正殿3間、偏側小廟1間、道房3間,均年久失修。廟內供菩薩畫像3尊,有鍾、罄,均為明萬曆年間鑄造。從下白雲上行2.5公里至上白雲,有廟及新塑像。從上白雲上行2.5公里至駱駝樹,海拔1805米,廟3間、道房2間、鐵像1尊。從駱駝樹上行5公里至菩薩山大殿,海拔2095米,廟3間、道房5間,原三教殿3間已倒塌,正殿1980年毀於火,現存瓦千餘、鐵像4尊(高70厘米)、罄1口(清光緒時鑄造)。從大殿上行2.5公里經五台(送經台、梳妝台、別娘台、滴淚台、望鄉台)、「一堵牆」、麥垛石,再上行10公里至斗母宮,海拔2750米,有廟,正殿3間,偏殿2間,道房2間。廟內供鐵像1尊、有罄1口。此處三座石峰孤立拔地而起,突兀雲霄,各名為三皇台、玉皇台、葯王台,即太白山斗母奇峰。再行10公里至平安寺,海拔2810米,破廟3間、鐵像9尊、鐵匾牌1副,此處「雲海」壯觀,稱之「平安雲海」為太白山奇景之一。再行10公里至明星寺,海拔2833米,石窟廟1洞、鐵像3尊、破鍾1口、罄1口,從明星寺上行10公里至放羊寺,海拔3120米,破廟3間,罄1口。廟門旁蹲有石羊。從放羊寺上行10公里至文公廟,海拔3567米,石砌洞廟2座、鐵像2尊、木雕像18尊、鐵碑3通。從文公廟上行10公里至大太白海(冰蝕湖),海拔3680米。湖面圓形,約13.8餘畝大,水清澈可鑒毫發,湖岸有鳥名白頂溪鴝,俗稱「凈水童子」。湖東岸有廟8間、道房5間、鐵像36尊、鐵香爐5座、鍾1口、雲板(雲朵狀之扁鍾)2通。從大太白海南直上至金星洞(稱萬年不融冰洞),有鐵像9尊、鍾1口、罄2口。再上行1公里至跑馬梁雷神殿(已廢),鐵像5尊、鍾1口、罄1口。向東上行200餘米至拔仙台(其上有太白洞),海拔3767.2米,稱其勝景為拔仙絕頂。有廟、道房共10間,廟兩側有耳房,後有壽星亭(破殘),鐵像4尊、木雕像24尊、鍾3口、罄6口、雲板3通。廟後巨石平台約150平方米,台下萬丈深澗。從鸚鴿鄉六家村和南塬村登山,沿小徑入羊皮溝,再經「雞上架」至平安寺與前路合。 從太白縣黃柏塬鎮經偏橋子至曹家河壩北向入龍洞溝上行10公里許至太白廟,海拔1960米。廟成殘垣,鐵像3尊、鍾1口、罄1口。上行10公里至大坪,僅存罄1口(清光緒時鑄造)。再上行10公里至將軍石,海拔2625米。將軍石約7立方米大小,石後有廟3間,板牆破殘。從將軍石上行約5公里至老廟子,海拔2700米。廟3間,板牆破殘。從老廟子上行10餘公里至靈光台,海拔2850米。廟5間(破殘)、木雕像5尊、鍾1口。從靈光台上行10公里至蓮花池(一說蓮花台),海拔3300米,僅存破罄1口。上行經東原口,再上至萬仙陣,海拔3400米,立石如林,高矮參差。東北行亂石中(石海)15公里至佛池,海拔3460米。廟8間、鐵像10尊、泥塑像7尊、鍾1口、罄2口、鐵匾牌1副(清雍正六年三月造),且有散存鐵瓦。向東下行2.5公里至玉皇池,海拔3380米。池圓形,約30餘畝大,池岸有凌霄殿(較完好),鐵像3尊、木雕像15尊、鍾2口、罄1口,鼎2口,玉皇池南為三清池(甚小)。從玉皇池北直上5公里至三太白海,形如玉如意勾,海拔3485米,再北直上5公里至二太白海,形如朝笏,8.5畝大小,海拔3580米。有鐵碑2通、鐵香爐1座、鐵像16尊。從二太白海仰登陡坡5公里許至拔仙台。從周至縣厚畛子登山,經都督門,西北上行經南天門,再上行至將軍石與前路合。再經玉皇池、三太白海、二太白海至拔仙台。

『伍』 描寫太白山風景的詩

《水經注》抄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襲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之記載;

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

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一開頭就寫到:「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

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乾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岩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

元代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

元《一統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

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

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的詩句

『陸』 太白山裡面都有什麼景色

參照網路http://ke..com/view/2156.htm
太白山旅遊網http://www.tbpark.com/
可以更加詳專細的了屬解

『柒』 描寫太白山風景的好段

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眉縣湯浴林場境內,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鳥獸繁多,景觀迷回人,有綠色植物寶庫答和天然動物園之稱,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園和動物園。
太白山森林公園有多種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觀。園內有低山、中山、高山3種地貌類型,峽谷幽深,奇峰林立,飛瀑深潭,景色秀麗.

『捌』 描寫「西安太白山景色」的詩句有哪些

1.唐-柳宗元《抄太白山祠襲記》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

2.宋-蘇軾《太白山禱雨記》岩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

3.元-朱鐸《太白山》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

4.明-何景明《太白山歌》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

5.明-王圻《三才圖會》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

『玖』 「太白山」風景怎麼樣

挺不錯的,太白山可以到銀河、看日出日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