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風景的文章
Ⅰ 有有關風景的超短短文
春天來了,小草偷偷地的從土裡鑽出頭來了,嫩嫩的,綠綠的。柳樹垂下了柔軟如絲的枝條,在春風的吹動下輕輕地搖曳,美麗極了。南方的春燕飛回來了,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象是在贊美春天美麗的風光呢!小河解凍了,清凌凌的河水帶著碎冰渣兒歡樂地流淌著,彈起了美妙的琴聲。
田野穿上了花衣裳,好象小姑娘一樣美麗漂亮,到處是花,到處是草,到處是綠色的生命。春風如綿,多麼柔軟,多麼溫暖!春雨如絲,象無盡的綵線,忙碌地為大地綉織鵝黃色的春裝。轟隆隆的春雷,喚醒萬物,迎接春天的洗禮。
Ⅱ 關於描寫風景的文章
雨是柔弱的,是世來界上源最輕靈的東西,敲不響那厚重的鋼筋水泥的樓房。而瓦屋則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當當的,立即發出悅耳的聲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親近自然的福氣。雨勢急驟,聲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馬齊鳴,如萬馬奔騰。雨勢減緩,聲音也弱下去,輕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時節耳邊的輕風,瓦片似乎是專為雨設置的,它們盡職地演奏著,聽雨人心中便漫出不盡的情意。
春天開的花似清晨的一縷陽光,甜甜的而不膩,有一種清新的味道,洋溢在大城小巷。
那些淡雅的花朵並不像夏天開的花那樣濃妝艷抹,也不像秋天開的花那樣蕭條,更不像冬天開的那樣凜冽。是卑微的么?不,不是。只是默默的在獨自綻放,而後再獨自凋零。
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喜與悲。彷彿只是為了在這個溫暖的季節在每個清晨為人們輕輕的吟唱。
還是推薦老舍的《月牙兒》。
雖然作者主要是用月亮來承托感情。
不過老舍對月亮不同時候的外象描寫的還是很不錯的
Ⅲ 描寫景色的文章
今天,2009年7月22日,是一次五百年難遇的奇觀-----日全食。
上午9點多,外面太陽很大很熱,我在日全食還沒有開始之前,就早早地來到了我奶奶家的樓下,這里可是相當好觀察日全食的地方。已經有眾多人聚集在這里了,我准備好墨鏡,就聽有人大叫:「快看,快看,日全食開始了!」我們趕緊跑了過去,只見太陽失去了一小塊,但是太陽的亮度,依然不減。……時間又過去了幾分鍾,太陽又漸漸失去了一個牙兒,現在太陽就像一個剛被咬了一口的餅。這時天色有點稍暗,溫度有點下降了。……現在太陽已經被「吃」掉了三分之一,天空有點像7點鍾的樣子。……太陽已經被吃掉一半了,人群有很多人都在議論,有的說:「這太奇妙了!」有的說「太陽,真會被全部吃掉?」……漸漸的,大家都不做聲了,因為太陽只剩下一個很小的牙兒了。現在就如同黎明一般,只有幾縷陽光了,溫度也只有20幾度了。……慢慢地,人群沸騰了,因為太陽差不多被全部「吃」掉了,這時就像到了晚上,很暗,但有著微弱的月光,很涼爽,感覺十分神奇!很多人紛紛用相機拍這五百年一見的時刻。……
終於,天邊亮了起來,太陽開始逐漸變圓了變亮了……
這次觀察日全食,我的收獲很多,我不但看見了這500年一見的日全食,還從中懂得很多天文知識,這次真是很有趣。 坐落在湖北省孝感市北部的雙峰山地貌奇特,景色迷人。它雖然沒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妙,但它卻稱得上是孝感的「張家界」。
當你來到雙峰山腳下,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是兩座高峰拔地而起,直插雲霄。置身於雙峰之間,景色美不勝收,其中最使人入迷的就是雙峰山的晨霧。
雙峰山的霧是秀美的霧。她好像一位古典少女,把一縷素娟輕輕搖晃,引得遊人痴迷。這種美簡直無法比喻,不知是晨霧托起了雙峰,還是雙峰挽留了晨霧,總之,山、林、霧已是密不可分了。漫步於晨霧之中,所有的一切都讓人賞心悅目。
雙峰山的霧是溫馨的霧。她彷彿是一幅碩大的寫意畫,從天際垂下,使得竹海似隱似現,泉水似凝似流。她不屬於那種「霧鎖山頭山鎖霧」的濃霧,使人喘不過氣來,也不是稀疏的讓人乏味的薄霧。她妙就妙在她的似隱似現,給人以神秘感;她妙就妙在她的寧靜而雅緻,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她妙就妙在她的潔白而親切,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雙峰山的霧是有生命的霧。美麗的晨霧就像大山的女兒,親吻著母親的面頰。她彷彿得到了母親的呵護,便把流動的美回報給遊人。當你沉醉在她的神韻之中時,不知不覺一輪紅日升起。此時此刻,太陽彷彿像一個黃中透紅的大蘋果,向人們展示出更加奇艷的風韻。
所有這些,都顯示出雙峰山晨霧的神奇。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想一睹雙峰山的晨霧,那就快到我們雙峰山來吧,我將是你最好的導游!
Ⅳ 有關風景的作文
清晨,一片樹葉從枝頭隨風輕輕落下,落在了樹葉鋪滿的路邊。似乎在訴說著秋天就要來了。
經過了春天的播種和風險,夏天的種種考驗,秋天正悄悄來到。秋天是一種開始,秋天是沉甸甸的。
金色的陽光照耀大地,心情從夏天的炎熱變成了秋天的安靜。
有人說,秋天是寂寥和凄涼的。也有人說,秋天是一種美麗和希望。秋天,這個季節,我們更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懂得了更高層次的責任和美麗。這種美麗不是表面的,不是外表的,這種美麗是莊稼地里沉甸甸的收獲,是滿枝頭掛滿的果實,還有經歷了風雨後滿園盛開的花朵。
秋天漸漸有了冷的感覺,樹上的葉子也有了黃色的變化。秋天,沒有了夏天的酷熱和煩躁。靜靜地坐在窗前,任思緒飄揚。秋天,來得這樣快,彷彿是一剎之間。大地變了顏色,大自然換上了秋天美麗的外衣。
看那莊稼地里,金黃的玉米一片連著一片。高粱紅色的穗子,在微風中搖曳。大豆隨著風兒哼著小曲。田野里一片豐收的景象。
看那果園里啊,鮮紅的西紅柿一排一排站立。紫色的葡萄在陽光下歌唱。綠色的梨子掛滿枝頭。果子成熟了,果園豐收的繁忙。碩果累累的秋天透著豐收的喜悅,秋天五彩繽紛的景象。瓜果飄香的秋天更加美麗。
一片樹葉落下來,輕輕撿起。這是一片秋天的葉子!帶著淡淡的清香。沉甸甸的金色,令人陶醉的清香。
秋天,給大地帶來了一片美麗,給田野帶去了金色,給白雲送來了藍色的雲朵,給大家帶來了一絲涼爽的秋風。
這就是最早的秋天
Ⅳ 關於描寫自然風景的美文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畢,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東海人,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歌散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
素淡朦朧的《荷塘月色》的主題在中學課本里歷來是這樣敘述的: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當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在欣賞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悅之中,夾雜著不滿黑暗現實但無法超脫的哀愁。這正是那個黑暗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Ⅵ 求一篇關於風景的文章。
美麗的大自然,是一道風景;天真爛漫的童真,是一道風景;助人為樂,是一道風景;辛勤的身影,一道風景;埋頭苦學,是一道風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也是一道風景。一道風景都令我們陶醉,為我們的生活增光增彩.。
美麗的大自然,是一道波瀾壯闊的風景。從阿爾卑斯山上無暇的白雪,到愛琴海上明媚的陽光,從西伯利亞的廣袤無垠的森林,到得克薩斯州一望無際的平原。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美麗大自然上展開。
孩子們擁有的童真是一道天真爛漫的風景。我彷彿看到了魯國的兒童搭了一座沙城擋住了孔子的去路,還天真地問是、是應該「車讓城還是城讓車」孔子被迫繞道而行,還拜這個小孩為師。這道風景不是永恆的,但這道風景一直被千百年來無數的人們所贊美、所追求。
助人為樂是一道無私的風景,這道風景不如同轉瞬即逝的童真,這道風景一直被善良的人們所保留,所傳誦。雷鋒,一名普通的中國士兵,而他卻在有限的生命中,幫助無數個有困難的人,解決他人無數個難題。但他的生命實在太短暫了,老天沒有眷顧這個善良的人。但老天卻把他的精神留給了無數的人。
老師辛勤的身影一道耀眼的風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許多老師從自己在年輕力壯候開始力工作,一直到白發蒼蒼,一直到躺在病榻上回想到自己一生奉獻給國家的棟梁。
每一道風景都是我們為之傾倒,為之陶醉。
Ⅶ 有關風景的作文 600字
美麗的大自然,是一道風景;天真爛漫的童真,是一道風景;助人為樂,是一道風景;辛勤的身影,一道風景;埋頭苦學,是一道風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也是一道風景。一道風景都令我們陶醉,為我們的生活增光增彩.。
美麗的大自然,是一道波瀾壯闊的風景。從阿爾卑斯山上無暇的白雪,到愛琴海上明媚的陽光,從西伯利亞的廣袤無垠的森林,到得克薩斯州一望無際的平原。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美麗大自然上展開。
孩子們擁有的童真是一道天真爛漫的風景。我彷彿看到了魯國的兒童搭了一座沙城擋住了孔子的去路,還天真地問是、是應該「車讓城還是城讓車」孔子被迫繞道而行,還拜這個小孩為師。這道風景不是永恆的,但這道風景一直被千百年來無數的人們所贊美、所追求。
助人為樂是一道無私的風景,這道風景不如同轉瞬即逝的童真,這道風景一直被善良的人們所保留,所傳誦。雷鋒,一名普通的中國士兵,而他卻在有限的生命中,幫助無數個有困難的人,解決他人無數個難題。但他的生命實在太短暫了,老天沒有眷顧這個善良的人。但老天卻把他的精神留給了無數的人。
老師辛勤的身影一道耀眼的風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許多老師從自己在年輕力壯候開始力工作,一直到白發蒼蒼,一直到躺在病榻上回想到自己一生奉獻給國家的棟梁。
每一道風景都是我們為之傾倒,為之陶醉:每一道風景都可能會讓我佇足思考許久,將來我會成為哪種風景?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廣告詞——因為它雖精短,卻包含了很深的哲理。
風景無處不在,因為它就融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眼中的風景不需要雍容華貴,也不需要富麗堂皇,它可以是朴實的、善良的,在我眼中,晴天是一種風景,雨天也是一種風景。在晴天,我們可以沐浴在陽光下,貼近大自然的懷抱;在雨天,我們可以坐在窗口,看著窗外的風景,讓思緒飛馳在千里之外,讓心靈洗去憂郁,留下快樂,洗去灰塵,留下純潔。
我眼中的風景不要多麼的宏偉壯觀,也無需中外馳名,它可以是清新的、自然的,在我眼中,一片不大的草地便是足以令我高興的風景,我可以貪婪地吸著空氣中淡淡的青草香,漫步在淺淺的草叢中,我喜歡褲腳被露水沾濕的感覺,我雖然不能象奶牛一樣品嘗青草的滋味,但我可以在草地上香香地睡上一覺,讓大自然在夢中盡情的舒展;在我眼中,一株嬌弱的蘭花勝過那些名山大川,佛祖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可以嗅著淡淡的花香,聽著花開花落的聲音,用心來感受一切,我要與蘭花一起分享花開的喜悅,感受花謝的壯麗;我要折下一支,獻給心愛的人,獻給我的母親,讓她們和我一起分享發現風景的快樂。
我眼中的風景不是風花雪月,也不是柔情似水,沒有悲傷離合的動人情節,也不是波瀾不驚的平靜,我眼中的風景是「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是「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是「我欲與君相知,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我眼中的風景是誇父、精衛、愚公的執著,是牛頓、愛因斯坦的智慧,是特洛伊、古羅馬戰爭的熱血沸騰,血脈噴張……
我是一個善於發現風景的人,我可以為我所發現的風景歡、樂、喜、悲,風景可以不同但看風景的平和心態是相同的,我眼中的風景總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絢麗多彩……
我眼中的風景,正如一首歌詞所表達——「你是那耀眼的瞬間,是劃過天邊的剎那火焰,我來為你愛我不顧一切,熄滅我將永不能再回來……」
Ⅷ 描寫風景的文章
菜園小記 吳伯簫 種花好,種菜更好。花種得好,奼紫嫣紅,滿園芬芳,可以欣賞;菜種得好,嫩綠的莖葉,肥碩的塊根,多漿的果實,卻可以食用。俗話說:「瓜菜半年糧。」 我想起在延安藍家坪我們種的菜園來了。 說是菜園,其實是果園。那園里桃樹杏樹很多,還有海棠。每年春二三月,粉紅的桃杏花開罷,不久就開綠葉襯托的艷麗的海棠花,很熱鬧。果實成熟的時候,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聯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果園也是花園。那園里花的種類不少。木本的有薔薇,木槿,丁香,草本的有鳳仙,石竹,夜來香,江西臘,步步高,……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甬路的兩邊,菜地的周圍,園里的角角落落,到處都是。草花里邊長得最繁茂最潑辣的是波斯菊,密密叢叢地長滿了向陽的山坡。這種花開得稠,有絳紫的,有銀白的,一層一層,散發著濃郁的異香;也開得時間長,能裝點整個秋天。這一點很像野生的千頭菊。這種花稱作「菊」,看來是有道理的。 說的菜園,是就園里的隙地開辟的。果樹是圍屏,草花是籬笆,中間是菜畦,共有三五處,面積大小不等,都是土壤肥沃,陽光充足,最適於種菜的地方。我們經營的那一處,三面是果樹,一面是山坡;地形長方,面積約二三分。那是在大種蔬菜的時期我們三個同志在業余時間為集體經營的。韭菜有宿根,不要費太大的勞動(當然要費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澆澆水,出了九就能發出鮮綠肥嫩的韭芽。最難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個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亂石沉泥,石縫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石窠不大,但是積一窠水恰好可以澆完那塊菜地。積水用完,一頓飯的工夫又可以蓄滿。水滿的時間,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點像童話里的寶瓶,水用了還有,用了還有,不用就總是滿著。泉水清洌,不澆菜也可以澆果樹,或者用來洗頭,洗衣服。「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比滄浪之水還好。同樣種菜的別的同志,菜地附近沒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裡去挑,不象我們三個,從石窠通菜地掏一條窄窄淺淺的水溝,用柳罐扛水,抬抬手就把菜澆了。大家都羨慕我們。我們也覺得沾了自然條件的光,彷彿幹活掂了輕的,很不好意思,就下定決心要把菜地種好,管好。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為了積肥,大家趁早晚散步的時候到大路上拾糞,那裡來往的牲口多,「只要動動手,肥源到處有」啊。我們請老農講課,大家跟著學了不少知識。《萬丈高樓從地起》的歌者,農民詩人孫萬福,就是有名的老師之一。記得那個時候他是六十多歲,精神矍鑠,聲音響亮,講話又親切又質朴,那老當益壯的風度,到現在我還留著深刻的印象。跟那些老師,我們學種菜,種瓜,種煙。像種瓜要浸種、壓秧,種煙要打杈、掐尖,很多實際學問我們都是邊做邊跟老師學的。有的學會烤煙,自己做挺講究的紙煙和雪茄;有的學會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醬能吃到冬天;有的學會蔬菜腌漬、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種菜是細致活兒,「種菜如綉花」;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就勞動量說,「一畝園十畝田」。但是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種菜的樂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時候,像蘇東坡在《菜羹賦》里所說的:「汲幽泉以揉濯,持露葉與瓊枝。」或者像他在《後杞菊賦》里所說的:「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西河南陽之壽。」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施肥,鬆土,整畦,下種,是花費勞動量最多的時候吧,那時蔬菜還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算種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給人很大的鼓舞。因為那希望是用成實的種子種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懶,出一分勞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驗證不遠,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濕潤的菜畔吧,就從那裡會生長出又綠又嫩又茁壯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條播的行列整齊,撒播的萬頭攢動,點播的傲然不群,帶著笑,發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一棵新芽簡直就是一顆閃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詩句吧,清新極了;老圃種萊,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詩? 暮春,中午,踩著畦壠間苗或者鋤草中耕,煦暖的陽光照得人渾身舒暢。新鮮的泥土氣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陣陣沁人心脾。一會兒站起來,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額頭的汗,看看苗間得稀稠,中耕得深淺,草鋤得是不是干凈,那時候人是會感到勞動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澆完了,三五個同志趁著皎潔的月光,坐在畦頭泉邊,吸吸煙;或者不吸煙,談談話;談生活、談社會和自然的改造,一邊人聲咯咯羅羅,一邊在談話間歇的時候聽菜畦里昆蟲的鳴聲;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發脈脈的香氣: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我們種的那塊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蔥、蒜,有白菜、蘿卜,還有黃瓜、茄子、辣椒、西紅柿,等等。農諺說:「穀雨前後,栽瓜種豆。」「頭伏蘿卜二伏菜。」
Ⅸ 有關風景的文章
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後像潮水般湧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岩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灑金街」的奇景。
黃果樹瀑布瀉落在一片群山環抱的谷地里。我們自西面順著石階往下走,一直來到谷底。坐在水邊岩石上,離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間只隔著一口小小得綠潭,彷彿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瀑布瀉入谷底濺起的水珠直灑到我們的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
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那樣長,但遠比它寬,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瀑布從岩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坐在下面彷彿置身於一個圓形的樂池裡。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我們久久地坐著,任涼絲絲的飛珠撲上火熱的臉龐,打濕薄薄的衣衫。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離開潭邊,我們循著石徑登山溪旁的一個平台。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彷彿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樂。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
黃 山 奇 松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而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鍾。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幹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送客松姿態獨特,枝幹蟠曲,遊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遊客依依不捨地告別。
黃山松千姿百態。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卧;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長達16米,他側身卧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遊人無不嘖嘖贊嘆。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拂,漫天遨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洞窟--藏經洞。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綉、銅像等六萬多件。由於清王朝腐敗無能,大量珍貴的文物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僅存的部分經卷,現在陳列於北京故宮等處。
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Ⅹ 有關於風景的文章
故都的秋 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內別地來得容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