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風景畫圖
『壹』 美麗的風景學生畫圖
『貳』 一幅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蹋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答客問杭州 白居易
為我踟躕停酒盞,與君約略說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唐瀉綠油。
大屋檐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
所嗟水路無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李白
西江天柱遠,東越海門深。
去割慈親戀,行憂報國心。
好風吹落日,流水引長吟。
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
送章孝標校書歸杭州因寄白舍人 楊巨源
曾過靈隱江邊寺,獨宿東樓看海門。
潮色銀河鋪碧落,日光金柱出紅盆。
不妨公事資高卧,無限詩情要細論。
若訪郡人徐孺子,應須騎馬到沙村。
杭州祝濤頭二首 徐凝
不道沙堤盡,猶欺石棧頑。
寄言飛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錢塘郭,長驅白浪花。
吞吳休得也,輸卻五千家。
杭州觀潮 姚合
樓有章亭號,濤來自古今。勢連滄海闊,色比白雲深。
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浪高風更起,波急石難沈。
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坳如開玉穴,危似走瓊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連古道,洲漲踣叢林。
跳沫山皆濕,當江日半陰。天然與禹鑿,此理遣誰尋。
經杭州 顧非熊
郡郭繞江濆,人家近白雲。
晚濤臨檻看,夜櫓隔城聞。
浦轉山初盡,虹斜雨未分。
有誰知我意,心緒逐鷗群。
題杭州孤山寺 張祜
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
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
觀杭州柘枝 張祜
舞停歌罷鼓連催,軟骨仙蛾暫起來。
紅罨畫衫纏腕出,碧排方胯背腰來。
旁收拍拍金鈴擺,卻踏聲聲錦袎摧。
看著遍頭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題杭州天竺寺 張祜
西南山最勝,一界是諸天。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躡雲丹井畔,望月石橋邊。洞壑江聲遠,樓台海氣連。
塔明春嶺雪,鍾散暮松煙。何處去猶恨,更看峰頂蓮。
題杭州靈隱寺 張祜
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後塔聳亭後,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好是呼猿久,西岩深響連。
中秋夜杭州玩月 張祜
萬古太陰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緣辟照,人愛為高明。
歷歷華星遠,霏霏薄暈縈。影流江不盡,輪曳谷無聲。
似鏡當樓曉,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檻循環看,長堤蹋陣行。殷勤未歸客,煙水夜來情。
杭州開元寺牡丹 張祜
濃艷初開小葯欄,人人惆悵出長安。
風流卻是錢塘寺,不踏紅塵見牡丹。
杭州江亭留題登眺 項斯
處處日馳銷,憑軒夕似朝。
漁翁閑鼓棹,沙鳥戲迎潮。
樹間津亭密,城連塢寺遙。
因誰報隱者,向此得耕樵。
登杭州城 鄭谷
漠漠江天外,登臨返照間。
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
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閑。
歲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
登杭州秦望山 馬湘
太乙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萬里山川換古今。
風動水光吞遠嶠,雨添嵐氣沒高林。
秦皇謾作驅山計,滄海茫茫轉更深。
游杭州聖果寺 王安石
登高見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視樓台處,空多樹木蒼。
浮雲連海氣,落日動湖光。
偶坐吹橫笛,殘聲入富陽。
杭州故人信至齊安 蘇軾
昨夜風月清,夢到西湖上。
朝來聞好語,扣戶得吳餉。
輕圓白曬荔,脆釅紅螺醬。
更將西庵茶,勸我洗江瘴。
故人情義重,說我必西向。
一年兩僕夫,千里問無恙。
相期結書社,未怕供詩帳。
還將夢魂去,一夜到江漲。
阻郁達夫移家杭州 魯迅
錢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隨波不可尋。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
墳壇冷落將軍岳,梅鶴凄涼處士林。
何似舉家游曠遠,風波浩盪足行吟。
憶西湖 張煌言
夢里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一座無。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棕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澹盪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西湖留別 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重別西湖 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 朱慶餘
萍岸新淘見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遙。
空餘孤嶼來詩景,無復橫槎礙柳條。
紅旆路幽山翠濕,錦帆風起浪花飄。
共知浸潤同雷澤,何慮川源有旱苗。
離岐下題西湖 吳融
送夏迎秋幾醉來,不堪行色被蟬催。
身隨渭水看歸遠,夢掛秦雲約自回。
雨細若為拋釣艇,月明誰復上歌台。
千波萬浪西風急,更為紅蕖把一杯。
春日西湖作 齊己
一水繞孤島,閑門掩春草。
曾無長者轍,枉此問衰老。
移居西湖作二首 齊己
火雲陽焰欲燒空,小檻幽窗想舊峰。
白汗此時流枕簟,清風何處動杉松。
殘更正好眠涼月,遠寺俄聞報曉鍾。
只待秋聲滌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
官園樹影晝陰陰,咫尺清涼莫浣心。
桃李別教人主掌,煙花不稱我追尋。
蜩螗晚噪風枝穩,翡翠閑眠宿處深。
爭似出塵地行止,東林苔徑入西林。
西湖雜詩 黃任
珍重遊人入畫圖,樓台綉錯與茵鋪。
宋家萬里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次林伯玉侍郎韻賦西湖春遊 陸游
西湖一別不知年,陳跡重尋麥嶺邊。
山遠往來雙白鷺,波平俯仰兩青天。
殘骸自覺難支久,一笑相從亦宿緣。
旅食京華詩思盡,羨公落筆思如泉。
西湖雜感 錢謙益
板盪凄涼忍再聞?煙巒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時草,鄂國墳邊宋代雲。
樹上黃鸝今作友,枝頭杜宇昔為君。
昆明劫後鍾聲在,依戀湖山報夕曛。
瀲艷西湖水一方,吳根越角兩茫茫。
孤山鶴去花如雪,葛嶺鵑啼月似霜。
油壁輕車來北里,梨園小部奏西廂。
而今縱會空王法,知是前塵也斷腸。
夜泛西湖五絕 蘇軾
新月生魄跡未安,才破五六漸盤桓。
今夜吐艷如半璧,遊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闌月漸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誰料得,看到蒼龍西沒時。
蒼龍已沒牛斗橫,東方芒角升長庚。
漁人收筒及未曉,船過惟有菰蒲聲。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
須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見空茫然。
西湖春遊 陸游
靈隱前,天竺後,鬼削神剜作岩岫。
冷泉亭中一尊酒,一昌可敵千年壽。
清明後,上巳前,千紅百紫爭妖姘。
鼕鼕鼓聲鞠場邊,鞦韆一蹴如登仙。
人生得意須年少,白發蘢鍾空自笑。
君不見灞亭耐事故將軍,醉尉怒訶如不聞。
與兒輩泛舟游西湖一日間晴陰屢易 陸游
逢著園林即款扉,酌泉鬻筍欲忘歸。
楊花正與人爭路,鳩語還催雨點衣。
古寺題名那復在,後生識面自應稀。
傷心六十餘年事,雙塔依然在翠微。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岳鄂王墓 趙子昂
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曉出凈慈寺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冷泉亭 林稹
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
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
蝶戀花 西湖感舊 葉森
小院閑春愁幾許。
目斷行雲,醉憶曾游處。寂寞而今芳草路。
年年綠遍清明雨。花影重簾斜日暮。
酒冷香溫,幽恨無人顧。一陣東風吹柳絮。
八聲甘州 戊申再到西湖 張野
憶湖光,醉別幾經春,千里每神馳。
恨無窮煙水,無情歲月,無限相思。
萬里風沙夢覺,山色碧參差。
忙對玻璃鏡,照我塵姿。
欲寫從前離闊,便安排畫舸,准備新詩。
見六橋遺構,煙雨強撐支。
怨東風、紅消翠減,比向來、渾是老西施。
如何得、劉郎雙鬢,長似當時。
鸚鵡曲 憶西湖 馮子振
吳儂生長西湖住。艤畫舫聽棹歌父。
蘇堤萬柳春殘,麴院風荷番雨。
草萋萋一道腰裙,軟綠斷橋斜去。
判興亡說向林逋,醉梅屋梅梢偃處。
摸魚兒 春日西湖泛舟
漲西湖、半篙新雨,麴塵波外風軟。
蘭舟同上鴛鴦浦,天氣嫩寒輕暖。
簾半卷。度一縷、歌雲不礙桃花扇。鶯嬌燕婉。
任狂客無腸,王孫有恨,莫放酒杯淺。
垂楊岸,何處紅亭翠館。如今游興全懶。
山容水態依然好,惟有綺羅雲散。
君不見。歌舞地、青蕪滿目成秋苑。斜陽又晚。
正落絮飛花,將春欲去,目送水天遠。
錦堂春 西湖 劉迎
水漫汀洲新綠,雲開崦嶂微青。
殘紅不見成陰後,寂無聲。
笑傲坡公一夢,風流杜牧三生。
西湖依舊人中意,來去竟難憑。
玉樓春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斷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欄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①,雁背夕煙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余粘地絮。
玉樓春
作者: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榖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玉樓春 春景--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卜運算元
王觀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處。
就知道這些了.呵呵~~~~
『叄』 朝天子.西湖 徐再思中描繪了西湖什麼樣的畫面
《朝天子·西湖》是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的作品。這首小令從多方位、多角度描寫杭州西湖的水光山色,繪出西湖碧波盪漾、荷花飄香、晴陰皆美的自然風光,展示出一派歡歌笑語、天順民昌的盛世之景。全詩語言粗豪,用筆簡淡,畫面酣暢淋漓,是難得的寫景佳作。
開頭「里湖,外湖,無處是無春處」,總覽西湖之春,寫出了武林勝境韶光好趁、春色滿眼的誘人景象。西湖以以蘇堤為界分里湖和外湖。「無處是無春處」句,並不避諱兩個「無」字,自然巧妙,雖不去寫具體景觀,卻展示了一個春到西湖,生機盎然的總印象。「真山真水真畫圖,一片玲瓏玉」兩句進一步渲染春滿西湖的景象,先以畫圖作比,又以美玉相喻,景象就更為具體了。仍然是總覽全景,不求細致描畫。「真山真水真畫圖」句甚妙,明明是真山真水,而不是圖畫,偏說是「真圖畫」。三個「真」字,與上句的兩個「無」字,又造成了呼應,使語言呈現出故意重復用字的規律美。「一片玲瓏玉」,總括西湖之澄澈明凈,猶如玲瓏剔透的美玉,而且是一片,不是一塊。這種寫法局部上有所模糊,總體感卻是十分突出的。
「宜酒宜詩,宜晴宜雨」兩句,是寫西湖的迷人風景無時無處不撩人心動。詩酒唱和於西湖之上,面對綺麗景緻,更發人豪興,牽惹詩魂。「銷金鍋」,喻西湖是個揮金如土用錢如沙的勝地;「錦綉窟」,喻西湖如衣錦披綉的窟穴。二句極寫繁盛,含無限感慨,有贊嘆,也有思索。結尾「老蘇,老逋,楊柳堤梅花墓」,以林逋和蘇軾二人的高節,映襯西湖的格調清雅,並以蘇堤和孤山作為西湖有代表性的景觀,以收束全曲。如果說全曲前半部分寫西湖是一片玉,後半部分就是具體寫西湖的兩個珠:蘇堤和孤山。有全景也有局部,寫輪廓也寫細部,整個西湖春色就盡收眼底了。
從寫法上看,此曲最突出的特點是用筆簡淡而又粗豪,多以全景和遠景出之,不弄小巧,使畫面具有淋漓酣暢之美,即使寫具體景觀,也以寫意筆法為之,點到即止,全是遠眺式的。在風格上,此曲一反《朝天子》曲牌「感嘆傷悲」的傳統,變為粗豪酣暢,頗有創造性。
『肆』 江沆垂楊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啥意思
湖邊垂楊連綿一片遠接荒草,整齊的台階鋪在紅橋,真像圖畫上一般。
這里熱鬧繁華,也是消費花錢的好去處,真是應該稱它作「瘦西湖」。
這首詩是清朝詩人汪沆所作,原名《詠保障河》,又名《瘦西湖》。「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錢塘(今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寫下此詩。詩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帶的景緻與繁華,在詩人眼中,揚州和杭州一樣,市井繁榮,故稱「銷金鍋子」,並通過與杭州西湖的對比,認為瘦西湖之名確實形象而貼切。
原文如下:
詠保障河
作者:汪沆 朝代:清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花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4)湖風景畫圖擴展閱讀:
瘦西湖的歷史: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並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系。
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間,揚州的鹽業興盛,瘦西湖由於年長日久,湖心淤塞,鹽商便出資疏浚,並在東西岸興建起許多亭台樓閣。
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後,揚州鹽業衰退,湖上園林也逐漸蕭條荒廢。
瘦西湖在太平天國時期經歷戰亂,殘破不堪,光緒年間恢復了五亭橋,小金山。
民國九年,鄉紳陳臣朔在五亭橋東側建鳧庄。
1958年12月揚州市人民委員會制定瘦西湖水庫規劃,發動群眾開挖瘦西湖,後停工未成。
1980年春,為迎接日本國寶鑒真像回揚巡展,市革命委員會發動單位集資,組織郊區農民全面疏浚北城河西段(新北門以西)至大明寺山腳下約4公里河床,並拓寬蓮花橋至熙春台一段湖面,挖土6.2萬立方米。後又恢復了二十四橋、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點。
2007年恢復四橋煙雨、石壁流淙等景點。
2007年瘦西湖復建萬花園。
2008年起,瘦西湖萬花會開始舉行,每年一屆。
『伍』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是什麼意思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風景畫,三面群山環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鏡。
『陸』 一城山色半城湖荷花萬朵柳成株晉汾風景成顏色唯有清徐入畫圖是誰的詩
是一副贊美濟南大明湖的對聯,作者是劉鳳誥,清代人。
全詩描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艷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的景色。
『柒』 馬克筆手繪風景畫圖,不要城市之類的,10張以上,幫我在正真的百度找找,那裡有很多。(我保存不了圖片
『捌』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山圍繞水平鋪」是誰的詩句並且求全詩
白居易〈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插早稻,青羅裙帶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玖』 西湖十景以及其主要的景觀特色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1、蘇堤春曉
(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錢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2、曲苑風荷
(Lotus in the Breeze at Crooked Courtyard)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苑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3、平湖秋月
(Autumn Moon over the Calm Lake)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
4、斷橋殘雪
(Melting Snow at Broken Bridge)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今日斷橋,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一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 --斷橋春望》稱 :「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灧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5、柳浪聞鶯
(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 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 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和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6、花港觀魚
(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7、雷峰夕照
(Sunset glow at Leifeng pagoda)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一九四九年以後,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
8、雙峰插雲
(Twin peaks piercing Clouds)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南宋時,兩峰插雲列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題為雙峰插雲,建景碑亭於洪春橋畔。其時雙峰古塔毀圮已久,以至連此景原有的內涵也一度難為人知『插雲』者虛言也。設景碑亭於此,實為權宜之計。「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這是南宋詩人王洧的《兩峰插雲》詩,它告訴人們:雙峰插雲的景觀。
雙峰插雲雖然自古至今其觀賞的地點和方式迭經變化,但南、北兩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極富登臨之勝的著名山峰卻至今未變。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 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古人有詩贊道:『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山東側,建有西湖叭一的載人索道,全長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鍾。
9、南屏晚鍾
(Evening bell at Nanping hill)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暮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鍾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10、三潭印月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空間多變化,建築布局匠心獨運。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
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內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內卻幽雅寧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
1985年版新西湖十景
新西湖十景,為1984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浙江電視台、杭州市旅遊總公司、《園林與名勝》雜志5單位聯合發起舉辦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得到杭州煉油廠、啤酒廠、中葯二廠、橡膠廠、電視機廠、牙膏廠、電風扇總廠、洗衣機總廠、利民制葯廠等9家企業贊助,並邀請夏衍、吳冷西、王朝聞、劉開渠、常書鴻為景名評選委員會顧問。全國各地有10萬餘人參加,共提供7400餘條西湖景點,最後評選出10處景點,並由陳雲題書「雲棲竹徑」,陳叔亮題書「九溪煙樹」,趙朴初題書「虎跑夢泉」,李長路題書「黃龍吐翠」,劉海粟題書「滿隴桂雨」,王蘧常題書「玉皇飛雲」,王個簃題書「龍井問茶」,蕭嫻題書「寶石流霞」,費新我題書「吳山天風」,沙孟海題書「阮墩環碧」。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先後在10處景點豎立景碑或鐫刻景名。
2007年版西湖十景
10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在27日晚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歷時8個月之久的三評「西湖十景」活動結果業已揭曉,榜上有名的最新西湖十大景點分別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