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橋景色
⑴ 山東著名的人文景觀有
1、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2、泰山。泰山古稱「岱宗」、「岱山」,世稱「東岳」,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位於山東省中部,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米。
3、龍口南山旅遊景區。南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遺跡,千年古剎,可謂聖地重光,更添新顏。
4、劉公島。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人文景觀豐富獨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漢代劉公劉母的美麗傳說,又有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台等甲午戰爭遺址,還有眾多英租時期遺留下來的歐式建築。
5、嶗山景區。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6、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公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⑵ 青島哪些旅遊景點免費
棧橋、魯迅公園、八大關風景區、青島中山公園、百花苑
1、棧橋
青島棧橋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景點之一,是國務院於1982年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青島棧橋位於遊人如織的青島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如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身供遊人參觀並在此停靠旅遊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島。
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現在是青島的重要標志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游覽點。
2、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為青島匯泉景區第一景點,也是青島最富特色的臨海公園。公園沿狹長基岩海岸東西伸展,東臨青島水族館和第一海水浴場,全長連綿2公里,公園內紅礁、碧水、青松、幽徑、亭榭逶迤多姿,景色迷人,是一處兼有園林美和自然美的風景區。
3、八大關風景區
八大關(Eight Great Passes),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匯泉東部,太平山南麓,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
4、青島中山公園
與青島天泰體育場一路之隔的是青島的綜合性公園——中山公園。公園三面環山,南向大海。園內林木繁茂,枝葉葳蕤,是青島市區植被景觀最有特色的風景區。
5、百花苑
百花苑是青島市首座規模較大的紀念性園林。始建於1984年,面積8.25公頃,北依青島山,南臨中山公園。1995年青島市政府聘請國內著名雕塑大師在園內為20名已故青島籍或客居青島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塑立雕像,故又名文化名人雕塑園。
⑶ 青島有個景點: 是個很長的堤壩延伸到海里,是什麼景觀能詳細介紹下嗎
青島棧橋(Zhan Qiao Pier )又稱前海棧橋、南海棧橋、大碼頭。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海濱,青島灣北側,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相連,被視為青島市重要標志。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為總兵衙門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長200 米,寬10米,石基灰面,橋面兩側裝有鐵護欄,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德國侵佔青島後,棧橋成為貨運碼頭 。1901年5月擴建,北段為水泥鋪面,鐵護欄改為鐵索護欄,並將橋面向南延長至350米,延長部分為鋼架木面結構,增鋪輕便鐵道,以利運輸。1905年前後,商貨運輸移至青島大港,棧橋遂成為船舶檢疫、引水專用碼頭。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島市政當局投資25.8萬元擴修,將原橋的鋼木結構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面鋪以水泥,橋身延長至440米,同時將橋面高度提高了0.5米,並在南端增建了半圓形防波堤,堤內新築具有民族風格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定名回瀾閣。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游覽點。
前海棧橋是青島的象徵。遊人漫步於棧橋海濱,可見青島外形如彎月,棧橋似長虹卧波,回瀾閣熠熠生輝。所謂「長虹遠引」、「飛閣回瀾」所指即此。遠處,小青島如螺,島上樹影婆娑、綠蔭噥噥,一座白燈塔亭亭玉立。灣東側和北側,紅瓦綠樹交相輝映,各式建築參差錯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灣西側的現代化高層建築緊靠海岸拔地而起,壯麗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崗岩壘砌,高出水面10餘米。漲潮時,驚濤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來無數遊人觀看;潮退後,赭色岩礁和金色沙灘露出水面,海灘上滿是趕海拾貝的遊人。近幾年,青島開展了「挽留海鷗」的活動,每逢風平浪靜之時,成千上萬只海鷗在灣內自由翱翔,使美麗的青島灣充滿了勃勃生機。
⑷ 浙江有一個千年古鎮,景色絲毫不輸烏鎮,門票免費為何遊客卻很少
走遍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無數綺麗風景,一路行走,一路成長。在我們的印象中,什麼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是夢里西塘,碧玉周庄還是富甲南潯?這些古鎮固然出名,可當你去欣賞古鎮的時候都是人山人海,這樣不僅欣賞不了古鎮,還會使得自己的心情變煩躁。為何不在周邊找一個古鎮?說不定會發現不一樣的美好。
老街不算長,東西約300米,南北約150米,斑駁的牆體、緊閉的木門,街面瘋長的荒草,無不顯示著這里的破舊和沒落,但穿行於其中,還是能感覺到曾經的繁華和熱鬧,房屋臨水而築、住家枕河而居、河埠,這些幾乎已經消失了的場景帶給人一種恍惚感,似乎回到了曾經的歲月,老街上已少有人居住,僅有的幾個雜貨店鋪也冷冷清清。
⑸ 文章《我的叔叔於勒》安排了兩次自然景物的描寫,試分析其作用。①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
(1)明麗歡快灰暗失望、沮喪 (2)推動情節發展,烘託人物心情。(意對即可) |
⑹ 青島的站橋那裡有什麼好風景
青島棧橋「飛閣回瀾」,素被譽為青島十景之冠,與此景相配的還有一句叫「長虹遠引」。其實,兩者描繪的為同一旅遊景觀——前海棧橋,青島的象徵。青島棧橋位於青島市南區中山路南端,與中山路成一條直線。「長橋金閣托水而起,近望遠眺別致非凡」。它是青島濱海旅遊最優美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青島的象徵,有人來到這里觀賞海天風景後曾賦詩曰道:「煙水蒼茫景色迷,漁舟晚泊棧橋西;乘涼每至黃昏後,人倚欄桿水拍堤。」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當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和山東巡撫張曜到膠州灣視察,確認在此地有設防的必要,於同年七月調山東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移住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現今青島人民會堂處)。從此開始,青島成為設防的重地。章高元於1893年調用旅順船廠的鋼材,在前海建造起一座棧橋。它原是鐵架木橋,長約200米,寬10米。供裝卸船舶物資用,也是青島最早的碼頭。十九世紀末,德國侵佔青島後,因其軍事上的需要,在橋的南端又接上一段,鋪上輕便鐵軌,使棧橋由過去的200米延長到350多米。1931年,青島大港碼頭建成,棧橋結束了作為碼頭的歷史。1931年9月,市政當局重建棧橋,橋身延長至440米,橋寬8米,橋墩全部為鋼筋混凝土澆灌,水泥鋪面。為了使重修過的棧橋起到美觀耐用的風格,深入海中部分鋼架更新橋面西側華燈林立,為了防止有人掉入海中在橋面兩側安裝了鐵欄和鐵鏈防護,南端築有半圓形防波堤,堤上添築中國民族傳統風格的雙層八角亭一座,取名「回瀾閣」。閣頂為金黃琉璃瓦覆蓋,閣內為二層環形廳堂。1984年、1998年,在保持棧橋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青島市政府對棧橋進行了兩次全面整修。如今,整修後由花崗岩砌造的橋體更加堅固美觀,橋面寬敞,12對橋燈亭亭而立,整個橋體煥然一新。整修後,棧橋公園堤岸景色也是美麗異常,鬱郁青松、如茵綠草、芳溢花圃,無不與棧橋相映生輝。新修建的棧橋,在靠近海堤岸部分將過去的斜樁木面改成了石砌水泥面。為了防止石砌防波堤因長期在海浪的沖擊下發生損壞,重新修建的石砌引面,中間一改過去添加石料的支撐石牆作法,改用抽沙添空的辦法。據推測這樣的添空法不僅能使橋空槽中受力均衡,也可使橋墩受到地殼運動的變化而使沙子流向受力重的地方增加橋面的受力程度。回瀾閣內有螺旋形階梯,登閣眺望,碧海藍天,諸島嶙峋,市裡花樓,盡收眼底。站在高處眺望棧橋,橋身似長虹引海,在陽光的照耀下,浮光躍金,回瀾閣如綽約仙子,披波盪漾。大海深處波光粼粼,琴島青青。作為濱海旅遊勝地,春夏里遊人如織,秋冬季節觀者不斷。棧橋幾經維修,如今棧橋北沿岸已成為棧橋公園。這里花木扶疏。青松碧草,畫廊石椅,供遊人憩息觀賞海景的地方。並為青島市民評為「青島市十大濱海旅遊風景的第一景。」
⑺ 廣東湛江也有「棧橋」嗎景色堪比馬爾地夫嗎
對於欣賞海景的勝地,你想到哪些地方?馬爾地夫?模里西斯?泰國普吉島?印尼巴厘島?還是中國的三亞?
這一次,我和友人選擇的是廣東湛江,這里是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海濱城市,擁有漫長、曲折的海岸線和景色優美的天然海灣,其中便包括位於吳川市的鼎龍灣。
這里的海水會因應不同的天氣變換不同的顏色,晴空萬里的時候,它呈現的是淺藍色,多雲天氣呈現的是深藍色。
沙灘沖刷過的沙灘就是一張結實的地毯,既不會太軟,又不會太硬,走在上面,不用擔心陷入泥沙之中。一手挽著鞋,赤腳在沙灘上漫步,海潮聲有節奏地穿過時空進入耳朵,海水不時地拍打著雙腳,帶來了清涼,這是一種非常愜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