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游西湖景色
㈠ 杭州西湖什麼季節的景色最美
春天桃花盛開,整片都是粉紅色白色的
夏天荷花滿池,在西湖上美麗開放。
秋天桂花飄香,只要走到西湖,你就知道香味有多壯觀。
冬天不敢說臘梅,但是ls也說了斷橋殘雪,雖然現在杭州已經不太容易下雪了,但是只要下雪,斷橋就像畫里的景色一樣,朦朧富有詩意!
㈡ 西湖一年四季的景色分別是什麼分別有什麼特點
一、春風里蘇白兩提的桃柳
春季是萬物生機勃發的季節,也被大家認為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古往今來人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美好的詞語詩句來形容、贊美春天。
二、夏天那接天蓮碧的滿池荷花
西湖的夏季之美,夏季賞荷花成為西湖旅遊的主題。碧波盪漾,西湖的湖面上,荷葉、荷花挨挨擠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潔白如玉的荷花,嫻靜、素潔,真是出污泥而不染。
三、秋夜中浸透著月光的三潭,美麗的三潭映月
夕陽西下,雷峰塔的背影仍依稀可見,再往前,麴院風荷。憶西湖,動靜皆有之!夕陽晚照,晚亭之景,給人以安靜脫俗。
四、紅梅冬雪相映的冬日風光
西湖的冬天白雪皚皚,在冬天斷橋殘雪是西湖上最特別的景色,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
(2)冬天游西湖景色擴展閱讀:
西湖文化活動: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蘇小小》等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與西湖十景有著聯系。
相傳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
西湖地質特徵: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東鄰城區,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群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海拔高度從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疊疊山」的地貌景觀。
㈢ 杭州西湖的景色有哪些
一,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二,曲苑風荷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三,斷橋殘雪
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雲: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
四,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五,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
六,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雖然自古至今其觀賞的地點和方式迭經變化,但南、北兩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極富登臨之勝的著名山峰卻至今未變。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 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古人有詩贊道:『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山東側,建有西湖叭一的載人索道,全長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鍾。
七,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八,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九,雷峰夕照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
十,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
㈣ 杭州西湖冬天景色的成語
陽春白雪、
冬日來暖陽、自
銀裝素裹、
春寒料峭、
冰天雪地、
寒蟬凄切、
白雪皚皚、
粉妝玉砌、
寒冬臘月、
數九寒冬、
滴水成冰、
大雪紛飛、
橙黃橘綠、
天寒地凍、
千里冰封、
雪虐風饕、
風刀霜劍、
傲雪凌霜、
冰凍三尺、
風雨凄凄、
玉樹瓊枝、
漫天飛雪、
寒風刺骨、
玉樹銀花、
十冬臘月、
歲暮天寒、
寒氣逼人、
風雪交加、
朔風凜冽、
冬溫夏凊
㈤ 冬天游西湖,有景色看嗎
我去年來春節去的杭州,西湖源還是很美的,人很多很熱鬧,我租了輛自行車繞湖一周,用了1個多小時,西湖邊停車比較貴,30元一個小時,當時我把車停在別處打車過來的。杭州冬天並不冷,西湖邊住宿比較貴,但是景點大多不收費,新的雷峰塔除外,不過雷峰塔個人認為不值得去。
㈥ 杭州西湖有哪些美景,又是怎樣一幅美麗的景色
杭州……春天的白堤挺漂亮,基本是桃花的花期……西湖的個面都是山回,但有一面是城市,所以我答比較喜歡雨後的西湖,更像一幅水墨畫……但杭州氣候很差,在杭州是見不到藍天的,永遠都是灰灰的一層,而且冬天冷死,夏天熱死……
㈦ 描寫杭州西湖春天的景色
西湖春景 唐朝白居易有詩《春題湖上》曰: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春天的西湖到處是燦若雲錦。當白堤的第一條柳絲泛綠,春就悄悄地來到了西湖。
晨曦中的蘇堤煙柳籠紗,微風送來啾啾鳥語。
柳浪聞鶯是以春景為主題的公園。柳絲含煙拂湖水,青山盪漾春風來。碧綠搖空,林外鶯聲聽不盡,在柳樹紛揚,姣鶯深林中,尋找柳樹林中那種貴妃醉酒般的醉柳。靜看俯垂湖面的浣紗柳、樹干特矮的濕柳,那份樂趣,似乎已把春光拽住。
「花香水初曖,魚樂人同樂」說的是花港觀魚,這是西湖又一座處處春光的公園。
相應的是起伏有致的牡丹園,園內有曲折的卵石小路,把牡丹園十五畝地相隔成一個個小區。樹林、花卉、山水構成一幅幅不同布局格式的園林風景畫面。人在牡丹園,宛如畫中游。
黃龍洞的盤山溪徑,山間洞壑,真山假山,趣味無窮。黃龍吐出的源頭之水,由黃龍之口而出,再跌落而下,逆水迎回,蜿蜒於庭管之中、山林之中。或分溪泉、或駐為池,變化多姿。水為紐帶,把全園景物融匯貫通,使純凈凝固的空間,蘊含著動感。
春雨中去古剎靈隱寺,又是另一番感受,古剎兩旁蒼翠欲滴,黃牆古廟,香煙燎繞,一派佛光普照。如果靈隱寺是隱著靈的話,他一定會說出許多動人的故事。
深鎖在密密濃煙中的龍井問茶,伴著她的是淙淙的泉水,迷人的悠閑,這正是春天龍井的特色。龍井的綠色不但在樹上,在山坡上,還在人們的身上,從茶山上下來的採茶人,帶著一片青綠走來,帶給路人一片青香。龍井的綠色還可久久在口中品味,品嘗不同茶技的風味茶,欣賞茶道表演,了解茶的歷史。
黃龍洞綠得幽,九溪十八澗綠得沉,太子灣綠得野,野得那樣開闊,讓人們想起雨果的畫。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在這里你會獲得心靈的舒釋。芳草逍遙坡上,晨波漾,山橋古樸,倩影映雙雙。
九葯山泉,琵琶州里,疊水盪漾,一派村野風光。
西湖春景,蒼翠重疊,讓看的人滿面春光,一路歡歌笑語……
㈧ 杭州西湖的景色一年四季都很美這句話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的
杭州西湖的景色一年四季都很美,可以說西湖美景四季如春!
㈨ 冬天西湖是什麼樣的用幾句好詞句描述一下
本以為冬季的西湖不會再對我有什麼可以吸引,哪知道我運氣很好,看到了彌足珍貴的雪景。一眼望去,湖邊的建築物都披上了一件白大衣,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翠綠的松柏上覆蓋著厚厚的一大層雪,伸展著又粗又大的枝幹,象一頂頂空中的大白傘,承受著自然給它的壓力、毫不屈服。在所有的植物中,也只有松柏有這種堅韌挺拔的精神。冬日的西湖非常平靜,遠處的湖面上冒出輕輕的白煙,湖水依然清澈見底,盛開的臘梅更是美麗無比。別忘了,「斷橋殘雪」就是描寫冬天的西湖美景。冬天的西湖美得讓人心動。
冬天,賞梅勝地靈峰的梅花開了,陣陣香氣又送到西湖邊,加上杭州的冬天又不怎麼冷,所以到西湖各風景點的遊客還是很多很多,他們的臉上都掛滿了燦爛的微笑。
冬天下著蒙蒙的雪,此時的你應該去斷橋殘雪。從遠處看,這橋鋪上了一層輕紗好像一座斷橋,走近一看,才看清楚不是斷橋。冬天,小孩子會去西湖邊堆雪人。把胡蘿卜粘在臉上當鼻子,把水桶放在頭上當帽子,多可愛啊!西湖邊,最壯觀的要數冬泳了,那麼冷的天還在河裡游泳。
在六月一個夏天清晨,我陪著好朋友林子方到西湖邊,把他送走。等林子方離西湖遠去時,我才發現六月期間的西湖和別的季節就是不相同。春天時,西湖上只有好幾片嬌嫩的荷葉,顯得有些冷淡。秋天荷葉開始變黃了,就像是死亡降臨在西湖。而冬天西湖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枯枝敗葉,到處都銷聲匿跡了。
冬天,西湖好像一個冰雪天地,粉妝玉砌。西湖還像一件白色的毛皮大衣,給冬爺爺當做生日禮物
冬天的西湖,冷極了。西北風颳得人們瑟瑟發抖,花兒也都謝了,只有梅花在此時傲然開放。梅花的香味雖然不濃郁,但人們還是來到西湖邊賞梅,因為梅花是多麼堅強啊!
冬天,冬爺爺來了,他給西湖、大地、樹枝穿上了厚厚的白棉襖,東北風呼呼地吹,就像冰刀一樣刺在臉上,冷極了!可是,小朋友們可開心了,可以在西湖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痛快極了,笑得連冷都忘了!
冬天,樹上積滿了白雪。有時候還會結冰呢!這時候,人們就會帶著溜冰鞋,去西湖溜冰。西湖到處一片銀白色,到處一片熱鬧的情景。
秋天是金黃一片,而冬天是雪白的。冬天,大雪紛飛,像棉被蓋住我們似的蓋住了各種花草樹木。遠看,西湖浸在冰雪之中,而斷橋殘雪更是能使人回憶起美麗的童話
www.wenz.com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
寒風凜冽,蕭條冷落的冬天,西湖也不甘寂寞,向遊人展示著自己的冬季美景,在那孤山中,雪白的梅花以為遊人盛開,等待著遊人對它的鑒賞;還可站在南胡之上,去欣賞一湖的雪景,天上下著雪,放眼望去,真是「霧凇源碭,天於雲於山於水,上下一白
㈩ 描寫西湖冬天的詩句
一、春天的:
《錢塘湖春行》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譯文: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二、夏天的: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譯文: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麗的風光和其他時節迥然不同。碧綠的蓮葉連接天際,浩渺無盡,紅日與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鮮艷嬌紅。
三、有關秋的:
《秋詞二首》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凄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仙鶴直沖雲霄推開層雲,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四、有關冬天的:
《冬至後西湖泛舟》年代:唐 作者:李郢
一陽生後陰飆竭,湖上層冰看折時。
雲母扇搖當殿色,珊瑚樹碎滿盤枝。
斜汀藻動魚應覺,極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淺中留瓦礫,日光寒外送漣漪。
崖崩葦岸縱橫散,篙蹙蘭舟片段隨。
曾向黃河望沖激,大鵬飛起雪風吹。
譯文:冬至後(古人雲:冬至一陽生)陰冷寒風就漸漸衰竭,湖面上的冰層時有折斷。湖面如同搖動雲母的扇子當是靛(殿是通假字,通靛)藍色,像破碎珊瑚樹一樣滿盤枝杈。斜汀里的水藻動魚兒應該能感覺到,高出的水波生而大雁不知。
山影淺淡里能看到瓦礫,日色清冷送起漣漪。懸崖崩壞在蒲葦的岸橫碎四散,竹篙極速撐起蘭舟相隨。曾經到黃河看過水擊沖浪,像大鵬一樣飛起,雪風頻吹。
(10)冬天游西湖景色擴展閱讀:
西湖歷史沿革:
五代吳越國,西湖多年不修,為葑草蔓蔽。
宋景德間,錢氏歸宋後,廢湖兵,西湖又復湮塞。湖面一半為僧民所佔。
宋慶歷間,葑土日塞,多為豪族占據,湖水益狹。
宋熙寧間,六井及沈公井俱廢。
宋元祐間,湖上葑田約二十五萬余丈(約四千一百多畝),幾近半個西湖被塞。江河行船不通,六井亦幾於廢。
南宋乾道元年以後,臨安居民日盛,河流漸塞,舟行困難,西湖淤積。
南宋淳祐間,大旱,湖水盡涸。
元代,蘇堤以西湖面盡為桑田;蘇堤六橋之下,水流如線。
明初,西湖漸成平田,水塞不通。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西湖葑灘嚴重。440餘畝湖面被占為田盪(合約0.29平方千米)3120餘畝湖面淤塞成淺沙灘(合約2.08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