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美景
Ⅰ 墩煌月牙泉為什麼沒有被沙漠侵蝕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里曾經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於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葯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一彎清泉,漣漪縈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乾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蔚為奇觀。歷代文人學士對這一獨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觀稱贊不已。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綠,如翡翠般鑲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邊蘆葦茂密,微風起處,碧波盪漾,水映沙山,蔚為奇觀。對於月牙泉百年遇烈風而不為沙掩蓋的不解之謎,有許多說法。有人認為,這一帶可能是原黨河河灣,是敦煌綠洲的一部分,由於沙丘移動,水道變化,遂成為單獨的水體。因為地勢低,滲流在地下的水不斷向泉中補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這種解釋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沒有消失的一個原因,但卻無法說明因何飛沙不落月牙泉。
【奇特風景】
月牙泉的周圍是高高的沙山,中間有一個形似月牙的小湖。鳴沙山在刮風時會發出聲響,所以叫鳴沙山,這里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地勢的關系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
月牙泉最像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里。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盪漾,水聲潺潺,是當之無愧的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夢一般的謎,千百年來不為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晴空萬里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月牙曉澈」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被稱為天下沙漠第一泉。
·沙漠奇觀
它不僅有舉世聞名的文物寶庫——莫高窟,還有「大漠孤煙、邊牆障,古道駝鈴,清泉綠洲」等多姿多採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其中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就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姣姣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莫高窟
莫高窟九層樓 它和鳴沙山東的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
·鳴沙山
鳴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亘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餘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沙隨足落,經宿復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見。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葯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地理位置】
月牙泉位於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坐標 :北緯 40°05′11.98〃 ,東經 94°40′09.99〃 ):是一處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觀。鳴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環抱之中,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遊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游,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隨著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當地政府地對風景區採取了各種建設和保護措施,使其面貌大為改觀,同時還開展了沙療、涌滑沙、滑翔跳傘,騎駝遨遊等沙漠娛樂項目,使遊人趣味盎然,絡繹不絕。
【歷史概況】
古有「沙井」之稱,在城南7公里鳴沙山北麓。東西長218米,南北寬54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泉形逼肖月牙,漣漪縈回。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因「泉映月而無塵」、「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相傳泉內生長有鐵背魚、七星草,專醫疑難雜症,食之可長生不老,故又有「葯泉」之稱。
據說,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游覽勝地。唐代這里有船舸,泉邊廟宇。泉南岸原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從東向西計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葯王洞、雷神台等百餘間。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繪壁畫數百幅。重要殿堂均懸置匾額、碑刻,如「第一泉」、「別有天地」、「半規泉」、「勢接昆侖」、「掌握乾坤」等,書法雅俊,堪稱上品。當時這里亭台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林木蓊鬱,泉光與山色相映,古剎神廟,繞以常年香火。歷代騷客遊玩,吟詩詠賦,揮毫者不乏其人。史載,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後人疑月牙泉即漢渥窪池,遂立一石碑曰「漢渥窪池」。「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游龍」。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傳奇色彩。
【嚴峻現狀】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月牙泉本身的地質結構、低窪地的地形條件和高定位的區域性地下水位等三個方面的因素。上世紀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區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這種較高水位條件下,西北部平原區地下水通過地下徑流進入泉域後在地形較低的窪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較高的區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數千年長期不幹的基本保證。
歷史上的月牙泉不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極大。有文獻記載,清朝時這里還能跑大船。20世紀初有人來此垂釣,其游記稱:「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記載和詩詞歌賦中,一直是碧波盪漾、魚翔淺底、水草豐茂,與鳴沙山相映成趣,在當地老百姓中有鐵背魚、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寶的說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沒有大的變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
70年代中期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來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時間是在1985年,那時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至0.8米。由於水少,當時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兩個小泉不再成月牙形。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會消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此後,敦煌市採取了多種方式給月牙泉補水。
【治理情況】
從2000年開始,敦煌市採取應急措施,在月牙泉周邊回灌河水補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暫時免於枯竭。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積減小到7.8畝。目前,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迴旋,如果不進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這一世界級遺產將面臨乾涸枯竭的危險。
隨著國家開發銀行2000萬元貸款落實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也將於2006年年底開工。 將通過「節水」、「補水」、「引水」等多種方式來解救月牙泉。
1994年1月10日,甘肅省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由於周邊地區生態惡化,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水位總下降幅度達6至7米,水域面積大幅縮減。為拯救鳴沙山月牙泉這一神奇的大漠景觀,總投資4100萬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於2007年初正式啟動運行。應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圍修建四個滲水場向地下滲水,通過提高月牙泉周圍的地下水位,保持並提高月牙泉的水位。這一工程預計2008年5月完工,屆時月牙泉水位有望得到穩定並逐步提升。
Ⅱ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的地理環境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敦煌城南5公里(坐標:北緯40°05』 東經內94°40『 )。鳴沙山容,其山東西長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有裸果木、胡楊林、梭梭林等珍貴植物資源;由於水量充足,月牙泉周邊植被茂盛。
2013年敦煌市政府、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通過疏通東北風通道,並在景區北側建立疏通東北風通道,並在景區北側建立500米寬的緩沖帶,控制帶內建築物、樹木高度,提高植被覆蓋率。 敦煌市城市綠地率達到32.7%,綠化覆蓋率達到36.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到11.86平方米。
Ⅲ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的介紹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處,佔地面積3.12萬平方公內里,包括鳴沙容山,其山東西長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鳴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鳴沙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1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榮譽稱號。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2016年1月,國家旅遊局和環保部擬認定甘肅省酒泉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Ⅳ 月牙泉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的鳴沙山北麓,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
月牙泉(英文:Crescent Lake)位於月牙泉風景區,古稱沙井,俗名葯泉,位於甘肅省專敦煌市西南5公里鳴沙山北麓。屬
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月牙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因「泉映月而無塵」、「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月牙泉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月牙泉、莫高窟九層樓和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
Ⅳ 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
施秉縣城東舞陽河的江凱河支流上有奇特的喊泉。遊人到此,只要喊聲「討口茶喝」,泉水便汩汩湧出,讓你享受山泉的甘甜,當喊聲「謝謝」,泉水便應聲而止。喊泉位於靈官崖下的小石窟內。內側為石壁,內側為石壁,外側為沙池池。且當呼喊的音量大而長時,泉水擁出量則多;音量小而短時,泉水湧出量則少。「喊泉」給人蒙上一層神秘感。
傳說
古時候。苗族某後生以砍柴謀生。他此地,均見一少女在河邊浣紗。一日,後生砍柴歸來,忽見少女跌落水中,後生不顧急流,跳入水中,將少女救起。少女以身相許,後生因家婉言謝絕。少女只得實相告:「大哥,我乃龍女,信在近處石門內,往後大哥打柴路過,喊一聲,我好端杯茶給大哥解渴,以謝救命之恩。」話畢,少女便不見了。後生急找至石處,連聲呼喊「龍姑娘」,果見石窟處的泉水應聲汩汩而出。從此,這一帶留下清清白白砍柴哥,點點滴滴龍女情的古老傳說。
科學探索
1、特有的地理環境
喊泉周邊特有的地理環境上,沿著喊泉所在的地質斷裂帶向前走,我們發現時斷時續的湧泉現象,在整條斷裂帶上都有存在。由於這些泉眼位於沙漠的腹地,因此它們與其他地方泉水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泉眼處有大量的泥沙。這個地區由於風沙流到這個泉眼裡面形成一個泥漿。泥漿的比重大於清水的比重,那麼對下面正常流動起一個阻礙的作用。這個泉眼裡的泥水通過紗粒的混入和沉澱改變了比重,所以泉就會出現間歇性的流動現象。泥漿由於自身重力會產生沉澱,阻礙泉水的湧出,由於水頭在賀蘭山,有一定的高度,當水壓差足夠大時,又能將泥沙頂開,泉水再次湧出地表,這種周期性上涌的泉水,稱之為間歇泉。
2、地下水的毛細現象
這是一種地下水的毛細現象,這類泉多分布於石灰岩、白雲岩地區的岩溶間、地下河與岩溶潭星羅棋布的地帶。岩層和土層中有一種脈狀孔隙,當孔隙「管」的下端與地下水面接觸後,由於地下水本身的壓力和孔隙「管」的浸潤與虹吸作用,地下水便會沿著孔隙「管」上升而溢出成泉。如果受到外界的振動,孔隙「管」便會產生一種回應力,將岩層附近的水吸回去。只有待振動聲響停止一定時間之後,孔隙「管」的浸潤與虹吸功能才會恢復原狀。這便是含羞泉」含羞」的秘密。在一些岩洞特殊的地質結構中,這類泉受聲音與水生動物活動的誘發而造成。人們在泉口吼叫或發出其他聲響時,聲波傳入泉洞內的儲水池,進而產生「共鳴」、「回聲」和「聲壓」等物理聲學作用。泉洞中的水生動物受到驚動,激起水波,使處於即將溢出的狀態的儲水池水面受到壓力,誘發引起虹吸作用,形成湧泉。如果儲水池的水主要來源於地表水,雨季和旱季水量懸殊,則形成季節性的間息喊泉。假如儲水池的水主要來源於地下水,則造成無季節性的永久性喊泉。
在這一類泉中, 還有些是特定的地下通道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Ⅵ 月牙泉旁的仿唐樓閣簡介
泉南岸原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從東向西計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葯王洞、雷神台等百餘間。
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繪壁畫數百幅。重要殿堂均懸置匾額、碑刻,如「第一泉」、「別有天地」、「半規泉」、「勢接昆侖」、「掌握乾坤」等,書法雅俊,堪稱上品。當時這里亭台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林木蓊鬱,泉光與山色相映,古剎神廟,繞以常年香火。
(6)月牙泉美景擴展閱讀:
月牙泉傳說:
從前,這里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燒香敬佛,頂禮膜拜。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聖水」時,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傳聖水,放在寺廟門前。
忽聽一位外道術士大聲挑戰,要與住持方丈鬥法比高低。只見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廟門前那碗聖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
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填沙,但任憑妖術多大,碗內始終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聖水碗還是安然如故。術士無奈,只好悻悻離去。剛走了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聖水半邊傾斜變成一彎清泉,術士變成一灘黑色頑石。
原來這碗聖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故稱「聖水」。由於外道術士作孽殘害生靈,便顯靈懲罰,使碗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Ⅶ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的景區活動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開發了滑沙、騎駱駝、駕乘沙漠越野車、卡丁車,跳牽引傘、滑翔傘,以及沙浴、沙療等活動。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飛天通用航空公司主要經營滑翔機(5架)和直升機(1架),可供遊客乘坐。具體收費標准如下:一號航線:體驗飛行,收費280元/人次;二號航線:鳴沙山—駱駝隊—月牙泉全景—沙生植物園;收費380元/人次三號航線:二號航線—古墓群—鳴沙山—沙漠長城—八卦圖—月牙泉全景—市區遠景—遠眺祁連山雪峰—遠眺三危山;收費480元/人次 四號航線:三號航線—南山大漠勝景;收費680元/人次;五號航線:三號航線—俯瞰黨河流域;收費880元/人次;六號航線:三號航線—空中朝拜天然大睡佛;收費1080元/人次;七號航線:三號航線—俯瞰沙漠綠洲—尋找黑戈壁;收費1380元/人次;八號航線:三號航線—空中朝拜莫高窟—三危山;收費3740元/人次;專業航拍:3.3萬元/小時。
直升機飛經區域:
漢墓群——鳴沙山山脈——沙漠長城——月牙泉——市區遠景——遠眺祁連雪峰、三危山勝景——俯瞰黨河流域、沙漠綠洲
空中朝拜莫高窟 收費標准:10000元/架次(限2人)
瀏覽雅丹地質公園 收費標准:50000元/架次,需提前一天預約(限2人)
專業航拍 收費標准:38000元/小時
尊貴專機:每架次限1人,單價1280元,總價1280元。
二人組合:每架次限2人,單價880元,總價1760元。
三人搭檔 :每架次限3人,但總體重不得超過200公斤,單價680員,總價2000元。
家庭套餐:限1家3口,小孩身高不超過1.2米或體重不超過40公斤,單價: 大人880元;小孩免費,總價1760元。
Ⅷ 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的摘要
鳴沙抄山、月牙泉與莫高窟藝術景襲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二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葯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
Ⅸ 月牙泉是怎樣成的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里曾經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於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葯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一彎清泉,漣漪縈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乾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蔚為奇觀。歷代文人學士對這一獨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觀稱贊不已。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綠,如翡翠般鑲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邊蘆葦茂密,微風起伏,碧波盪漾,水映沙山,蔚為奇觀。對於月牙泉百年遇烈風而不為沙掩蓋的不解之謎,有許多說法。有人認為,這一帶可能是原黨河河灣,是敦煌綠洲的一部分,由於沙丘移動,水道變化,遂成為單獨的水體。因為地勢低,滲流在地下的水不斷向泉中補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這種解釋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沒有消失的一個原因,但卻無法說明因何飛沙不落月牙泉。
在鳴沙山群峰環繞的一塊綠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彎月,這就是月牙泉。歷來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難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彎新月落在黃沙之中。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盪漾,水聲潺潺!
[編輯本段]【奇特風景】
月牙泉的周圍是高高的沙山,中間有一個形似月牙的小湖。鳴沙山在刮風時會發出聲響,所以叫鳴沙山,這里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地勢的關系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
月牙泉最像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里。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盪漾,水聲潺潺,是當之無愧的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夢一般的謎,千百年來不為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晴空萬里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月牙曉澈」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被稱為天下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四奇
月牙泉有四奇:
月牙之形千古如舊、
惡境之地清流成泉、
沙山之中不淹於沙、
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去鳴沙山月牙泉遊玩以下午、黃昏時分最佳。
·月牙泉三寶
月牙泉有三寶:鐵背魚、五色沙、七星草,鳴沙山的沙子有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傳說鐵背魚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長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羅布紅麻是泉邊獨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葯,加工成茶葉後PH值呈弱鹼性,降血壓、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對高血壓、高血脂、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頭暈症狀、改善睡眠質量有明顯效果,同時具有增強免疫、預防感冒、平喘止咳、消除抑鬱、活血養顏、解酒護肝、軟化血管、通便利尿等功效,對以上症狀有80%的療效,也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開,猶如夜幕中的點點繁星,敦煌老輩人都說:敦煌特有的狗魚也許就是鐵背魚,月牙泉南岸大片的羅布麻就是傳說的七星草,敦煌羅布麻綜合開發中心是敦煌羅布麻茶的唯一出品單位,該單位的羅布麻產品往往供不應求!
·沙漠奇觀
它不僅有舉世聞名的文物寶庫——莫高窟,還有「大漠孤煙、邊牆障,古道駝鈴,清泉綠洲」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其中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就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姣姣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九層樓 它和鳴沙山東的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
·鳴沙山
鳴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亘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餘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沙隨足落,經宿復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見。
鳴沙山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葯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月牙泉位於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坐標 :北緯 40°05′11.98〃 ,東經 94°40′09.99〃 ):是一處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觀。鳴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環抱之中,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
月牙泉及鳴沙山位置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遊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游,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隨著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當地政府地對風景區採取了各種建設和保護措施,使其面貌大為改觀,同時還開展了沙療、涌滑沙、滑翔跳傘,騎駝遨遊等沙漠娛樂項目,使遊人趣味盎然,絡繹不絕。
[編輯本段]【歷史概況】
古有「沙井」之稱,在城南7公里鳴沙山北麓。東西長218米,南北寬54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泉形逼肖月牙,漣漪縈回。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因「泉映月而無塵」、「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相傳泉內生長有鐵背魚、七星草,專醫疑難雜症,食之可長生不老,故又有「葯泉」之稱。
據說,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游覽勝地。唐代這里有船舸,泉邊廟宇。泉南岸原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從東向西計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葯王洞、雷神台等百餘間。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繪壁畫數百幅。重要殿堂均懸置匾額、碑刻,如「第一泉」、「別有天地」、「半規泉」、「勢接昆侖」、「掌握乾坤」等,書法雅俊,堪稱上品。當時這里亭台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林木蓊鬱,泉光與山色相映,古剎神廟,繞以常年香火。歷代騷客遊玩,吟詩詠賦,揮毫者不乏其人。史載,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後人疑月牙泉即漢渥窪池,遂立一石碑曰「漢渥窪池」。「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游龍」。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傳奇色彩。
[編輯本段]【嚴峻現狀】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月牙泉本身的地質結構、低窪地的地形條件和高定位的區域性地下水位等三個方面的因素。上世紀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區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這種較高水位條件下,西北部平原區地下水通過地下徑流進入泉域後在地形較低的窪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較高的區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數千年長期不幹的基本保證。
月牙泉水面日益縮小
歷史上的月牙泉不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極大。有文獻記載,清朝時這里還能跑大船。20世紀初有人來此垂釣,其游記稱:「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記載和詩詞歌賦中,一直是碧波盪漾、魚翔淺底、水草豐茂,與鳴沙山相映成趣,在當地老百姓中有鐵背魚、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寶的說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沒有大的變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
70年代中期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來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時間是在1985年,那時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至0.8米。由於水少,當時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兩個小泉不再成月牙形。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會消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此後,敦煌市採取了多種方式給月牙泉補水。
[編輯本段]【治理情況】
從2000年開始,敦煌市採取應急措施,在月牙泉周邊回灌河水補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暫時免於枯竭。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積減小到7.8畝。目前,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迴旋,如果不進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這一世界級遺產將面臨乾涸枯竭的危險。
隨著國家開發銀行2000萬元貸款落實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也將於2006年年底開工。 將通過「節水」、「補水」、「引水」等多種方式來解救月牙泉。
1994年1月10日,甘肅省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月牙泉
由於周邊地區生態惡化,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水位總下降幅度達6至7米,水域面積大幅縮減。為拯救鳴沙山月牙泉這一神奇的大漠景觀,總投資4100萬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於2007年初正式啟動運行。應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圍修建四個滲水場向地下滲水,通過提高月牙泉周圍的地下水位,保持並提高月牙泉的水位。這一工程已於2008年5月完工,月牙泉水位得到穩定並逐步提升。
隨著甘肅敦煌月牙泉應急治理工程部分投入使用,月牙泉水位不斷回升。近日,敦煌月牙泉再生「子泉」,出現「三泉相依」 奇觀。
形狀酷似一彎新月的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處,因千百年不變的「沙水共存、山泉共生」的自然奇觀而成為國內著名的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傳說由來】
關於月牙泉、鳴沙山的形成還有一個故事:從前,這里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燒香敬佛,頂禮膜拜。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聖水」時,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傳聖水,放在寺廟門前。忽聽一位外道術士大聲挑戰,要與住持方丈鬥法比高低。只見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廟門前那碗聖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填沙,但任憑妖術多大,碗內始終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聖水碗還是安然如故。術士無奈,只好悻悻離去。剛走了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聖水半邊傾斜變成一彎清泉,術士變成一灘黑色頑石。原來這碗聖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故稱「聖水」。由於外道術士作孽殘害生靈,便顯靈懲罰,使碗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Ⅹ 從瓜州到敦煌莫高窟、月牙泉一日游。怎樣走既不錯失觀美景的最佳時刻,而且又快又便宜。車費及門票多少...
莫高窟160元/人,月牙泉120元/人
市內坐2路公交車1塊錢到月牙泉,去莫高窟三人包個車算了30次,自由自在,祝你們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