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靜物風景畫

靜物風景畫

發布時間: 2021-01-14 15:14:07

① 解釋風景畫與靜物畫的區別

以風景為題材的繪畫。中國畫中的山水畫屬於風景畫,但不用此概念。該詞約在20世紀傳入中國,僅使用於西方傳入的油畫、水彩畫等。西方的風景畫、中國的山水畫最早只作為人物畫的背景,以後才逐步發展為獨立的畫科。在西方,15世紀風景畫獨立成科,德國畫家A.丟勒的水彩畫和A.阿爾 特多費爾的油畫中,出現地方誌性風景畫。該畫種成熟於17世紀的荷蘭。

靜物畫起始於十七世紀的荷蘭,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種,即以相對靜止的物體為主要描繪題材的繪畫。這種物體(如花卉、蔬果、器皿、書冊、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須是根據作者創作構思的需要,經過認真的選擇,經過精心地擺布和安排,使許多物體在形象和色調的關繫上,都能達到高度表現,總的諧和,能傳出物象內在的感情。靜物畫中所描繪的這些物體,雖很普通,但它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
它們的區別主要是表現對象的大小不同,風景畫內容廣題材大、靜物畫內容和題材都小

② 荷蘭靜物畫,風景畫有什麼風格

滿意答案白馬非馬11級2009-09-0617世紀最初10年中,荷蘭風景畫仍然明顯地受到16世紀樣式主義風景畫程式的影響,在構圖方面往往採用較高的地平線,遠景為幻想出來的山脈,而遠近感則以程式化的色彩來表達,即前景為褐色,中景為綠色,遠景為藍色。1612年,兩位風景畫家E.van de費爾德和H.P.塞赫斯參加了哈勒姆畫家同業公會。他倆發展了荷蘭風景畫藝術的寫實傾向。例如,費爾德的風景畫在構圖方面把地平線壓低,並廢棄程式化的用色方法,使整個畫面顯得透視合理,空間感強,色調富有真實感。費爾德的弟子霍延,J.J.van 在20年代中畫風酷似其師,後來青出於藍,形成獨特的風格,在畫中逼真、細膩而流暢地表現了對光線與空氣的感受。他所留下的幾千幅油畫和素描真實而動人地記錄了當年荷蘭的運河、港灣以及萊茵河地區的風景。追問: 《海港日出》:洛朗運用嫻熟的印象派技法,重視自然光色的變化。用城門似的建築漁船以及將要出海的漁夫來襯托海上日出的景色。構圖完整,布局協調,筆法細膩,用色鮮明亮麗,運用了溫暖的橙色為主色調,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海上初生的太陽的光輝籠罩了海面,天空,建築,漁船,漁夫……體現了洛朗的藝術風格。

③ 水彩人物、靜物、風景哪個好畫

應該是風景畫吧。
風景畫的藝術特點,是講究氣氛、情調和意境。氣氛是一幅畫應內具備容的特定的季節、時間、氣候、地域的光色特點和合乎情理的自然組合規律。情調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時代感,表達出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情緒。畫家對所描繪的景色總要傾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意境就是這種景與情的有機結合,從中表現一種鮮明的,可以給人以啟示和聯想的自然意象,同時又包含著深厚雋永、耐人尋味的意蘊。

④ 我的水粉風景畫的還可以為什麼不會畫靜物呀不是應該靜物比風景簡單嗎

說明你基礎沒打好?
雖然我也不是繪畫科班出身,但是我知道都是先從素描的線條練起,再畫靜物再到人物風景,練好素描在學水粉,步驟應該也是一樣?先從靜物到風景?

⑤ 為什麼風景畫和靜物畫能在17世紀的荷蘭發展

因為17世紀的荷蘭在歐洲較早的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生產力得到了解放,人們的版經濟能力有權了較大的提高,人們對居室美化的要求更高了,因此對風景、靜物畫有更多的需求,所以風景、靜物畫的發展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

⑥ 素描靜物風景繪畫技巧及手法,謝謝

由於並沒有看到你的畫,無法確定你的畫是屬於狹義的素描還是速寫。但是可以稱作廣義的素描,因為廣義素描指的是單色繪畫。
不過就你說話的語氣來看,你應該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繪畫技巧培訓。
在這里我要給你說兩種可能性。
1.不去在乎西式風格的畫作,按照你心裡的想法,你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不必拘泥於形式、技巧、甚至工具。隨心所欲。
2.系統的學習素描。
狹義的素描作為一種繪畫形式,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它注重寫實,也是訓練畫者造型的一種手段。需要作畫者對靜物的光影做出細致的判斷,用流暢清晰的線條去表現出靜物的體積感、空間感等。
建議樓主去書店買一些相關的素描書籍。最好能找到一些美術學校附近的二手書店,這種訓練書籍沒有必要花大價錢去買貴的。
素描的訓練步驟是幾何石膏-人像石膏-真人頭像(從青年-老年)-真人-風景
素描除了線條感、空間感、體積感很重要之外。透視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訓練環節。
網站和視頻教程我就不推薦了。因為光看是沒有用的,你不可能每天對著電腦畫畫。重要的還是你手裡的筆和紙。
臨摹,才是你現在最應該去做的事

⑦ 17世紀荷蘭靜物畫和風景畫的發展過程

17世紀的荷蘭畫派尤為重要。雖
然在其他時期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畫派和畫家,可是唯
獨在17世紀,荷蘭畫派作為一個整體,才以其巨大的規模
和成就,對整個西方美術的發展,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
17世紀為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革命的勝利促使經濟和
文化的欣欣向榮。這個新興國家是當時歐洲先進思想中
心之一。荷蘭畫家們懷著民族自豪感。用寫實手法在作
品中表現祖國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風景等。繪畫終於擺脫
對宮廷貴族和天主教會的依附,開始為新興的市民階級
服務。隨著繪畫市場和畫商的出現,繪畫成為市場上的
商品。為滿足市民的生活和審美需要,繪畫的品種較之
以往大為擴充。除宗教歷史畫和肖像畫外,風俗、風景、
靜物和動物畫也發展為重要畫種。17世紀荷蘭最重要的
畫家為倫勃朗、F.哈爾斯、J.維米爾及J.van雷斯達爾。
當時,荷蘭多數城市中繪畫藝術均相當發達,其中最發
達的為阿姆斯特丹、哈勒姆和代爾夫特。不過,就諸畫
派來說,地區之間的差異並不像品種之間的差異那樣地
來得明顯。除前述4位畫家以外,屬於不同畫種的還有許
多藝術成就不等的畫家,他們被稱為荷蘭小畫派。
風俗畫 17世紀荷蘭風俗畫不像文藝復興時代畫家
那樣地往往通過宗教題材來反映現實生活,而是直接地
以非理想化的手法來如實地反映市民和農民的日常生活。
這類風俗畫大致包括兩類內容:農民題材和反映市民生
活的所謂時裝題材。前者繼承和發展了16世紀P.勃魯蓋
爾的繪畫傳統。可能是哈爾斯的兩個弟子A.布魯威爾和
A.van奧斯塔德的作品,取材農民生活。布魯威爾的油畫
幅面雖小,但由於注意整體關系和畫面氣氛,因而畫中
形體顯得厚重而朴實。他生前先後活躍於荷蘭和佛蘭德
斯兩地,但主要是佛蘭德斯畫家。奧斯塔德的風俗畫有
類似長處,其畫面情緒比較風趣和樂觀,不像布魯威爾
的油畫那樣地往往帶有悲愴感。
布魯威爾:《醉漢打架》
從事時裝畫的有在萊頓工作的畫家G.道。他在20~
30年代從倫勃朗習畫,後來形成自己的畫風。其作品往
往表現少數幾個人物處身於室內,壁上有一扇窗子,並
有布幔、書本、樂器等道具。這類作品幅面不大,但相
當精緻,並注意光線的表現,為精緻畫派的精品。N.馬
斯於40年代末至阿姆斯特丹受業於倫勃朗門下。他的那
些表現老嫗在祈禱或瞌睡的時裝畫,曾風行一時。G.梅
曲活躍於萊頓和阿姆斯特丹,擅長於描繪中產者安逸而
寧靜的家庭生活。他的室內情景畫在技法上相當細膩精
巧,比較接近於維米爾的作品。G.泰博赫跟同時代其他
許多荷蘭畫家不一樣,曾在許多歐洲國家旅行,識多見
廣,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流派。所繪的那些反映市民階
級上層分子悠閑生活的時裝畫,生前很受買主歡迎。他
尤其擅長於細膩地表現富裕人家婦女衣著的質感。J.斯
滕則兼畫農民題材油畫和時裝油畫,是一位有成就的風
俗畫家。
荷蘭風俗畫家中最傑出的,為代爾夫特的兩位畫家:
維米爾和P.de霍赫。可是,維米爾生前卻不像泰博赫和
梅曲那樣受市民們歡迎,由於賣不出畫而在負債累累之
中死去。他的風俗畫富有生活情趣,並在藝術處理上顯
示出宏大的氣派。霍赫自年起定居代爾夫特,在那
兒完成了他的一些最佳作品。
肖像畫 早在16世紀末,尼德蘭北方諸省就已有其
本身的肖像畫傳統了。北方畫家C.凱特爾和J.van斯科勒
爾在力求擺脫風格主義肖像畫程式的束縛的同時,形成
了比較寫實的畫風。凱特爾及其追隨者們還發展了尼德
蘭早先就有的團體肖像畫傳統。這些畫家乃是17世紀荷
蘭肖像畫藝術的先驅。
哈爾斯:《笑的騎士》
17世紀荷蘭肖像畫最興旺的地區為哈勒姆和阿姆斯
特丹。哈爾斯為17世紀初荷蘭最有名的肖像畫家。他畫
中的人物不再是類型化而是個性化的。其早年作品充滿
樂觀主義精神,尤其能准確而生動地表現人物臉部從微
笑轉化為大笑過程中的剎那間表情。其團體肖像畫刻畫
了因人而異的性格特徵,神態自然,構圖生動,克服了上
一世紀團體肖像畫程式那種畫面過於擁擠、人物表情呆
板的缺點。倫勃朗的肖像畫則往往更深刻地揭示了各式
各樣人物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除繪制肖像畫外,倫
勃朗還精於製作其他體裁的油畫,從而展現了他作為同
時代荷蘭畫家中最傑出的繪畫大師的多方面才能。
倫勃朗:《戴頭盔的人》
風景畫 15~16世紀,風景畫在北歐已有所發展,可
是人們只把它看成是次要畫種。直到17世紀,荷蘭風景
畫家們跟法國風景畫家克洛德·洛蘭等一起,才使風景
畫演變為重要畫種之一。
17世紀最初10年中,荷蘭風景畫仍然明顯地受到16
世紀樣式主義風景畫程式的影響,在構圖方面往往採用
較高的地平線,遠景為幻想出來的山脈,而遠近感則以程
式化的色彩來表達,即前景為褐色,中景為綠色,遠景為
藍色。1612年,兩位風景畫家E.van de費爾德和H.P.塞
赫斯參加了哈勒姆畫家同業公會。他倆發展了荷蘭風景
畫藝術的寫實傾向。例如,費爾德的風景畫在構圖方面
把地平線壓低,並廢棄程式化的用色方法,使整個畫面
顯得透視合理,空間感強,色調富有真實感。費爾德的
弟子霍延,J.J.van 在20年代中畫風酷似其師,後來青
出於藍,形成獨特的風格,在畫中逼真、細膩而流暢地
表現了對光線與空氣的感受。他所留下的幾千幅油畫和
素描真實而動人地記錄了當年荷蘭的運河、港灣以及萊
茵河地區的風景。
雷斯達爾家族的成員們對荷蘭風景畫的發展作出了
重要貢獻。他們中間,J.van雷斯達爾尤其使荷蘭風景畫
發展到了頂峰。他除繼承和發展前輩風景畫家在表達光
線和空氣感方面的成就外,還有意識地強調整個畫面的
結構感。他擅長於畫樹和渲染畫面氣氛。人們形容他的
風景畫為「史詩式」的。他的弟子中以M.霍貝瑪最有名。
費爾德家族中的另一個成員小W.van de費爾德和J.
van de卡佩勒以擅長於繪制海景畫而出名。這類海景畫
對18世紀的英國風景畫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靜物畫與動物畫 早在15世紀,尼德蘭畫家們,如
凡·愛克兄弟等即有善於表現各種物質特性的傳統和興
趣。他們所描繪的金屬、絲絨、玻璃等具有逼真的質感。
可是,這些東西過去只被用作宗教畫或肖像畫中的道具
或背景。直到17世紀,靜物畫才成為重要的繪畫樣式之
一。它在荷蘭的發展,也由於當時荷蘭市民對於來之不
易的安寧富足的小康之家,產生出由衷的喜歡。他們在
生活享受方面追求豐裕的飲食和考究的餐具,此外,還
注意美化生活環境,如種植鬱金香等花木。荷蘭靜物畫
的繁榮,看來正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生活要求。哈勒姆畫
家P.克拉斯和W.C.海達所首創的「早餐桌圖畫」,在色
調方面接近於霍延的風景畫,把光線與空氣的感覺表現
得清新而透徹;而在構圖方面,則強調各種餐具、用具
的形式和質感之間的對比,畫中的錫□器皿、瓷器、玻
璃器、布、陶碗、煙斗以及各種食品和野味,均顯得極
為逼真。其他靜物畫家也各有專長,如A.van貝耶倫畫海
水產品,J.韋尼克斯畫獵獲的禽獸,M.洪德庫特畫鳥等。
荷蘭花卉畫家根據水彩寫生來繪制油畫,同一幅花卉油
畫中有時出現屬於不同季節的多種花卉。而在動物畫方
面,則有一批擅長描繪牛、馬、羊之類牲畜的畫家。
宗教、神話與歷史畫 這類油畫在荷蘭雖然不像過
去那樣發達,但17世紀時並未絕跡。烏德勒支畫派便以
繪制義大利式的風格主義宗教畫而出名。此外,倫勃朗、
維米爾等也曾從事於宗教畫創作。

⑧ 西方靜物畫風景畫有什麼作用

1 鑒賞。風景畫中自然與藝術、自然與精神、自然與情感。
每一張名畫都有它創造的原因,歷史背景和畫家的精神。

2 學習。可以學習他們的繪畫技巧。

⑨ 在中國畫中,描繪靜物和風景的畫為什麼不叫風景畫和靜物畫

風景畫和靜物畫多來形容油畫。
而中國畫稱之為山水畫和花鳥畫。
從命名你可以看出西方古典繪畫在乎重現自然,中國古典繪畫在乎意境。

⑩ 16-17世紀風景畫,靜物畫的相關文字資料.

、肖像畫家哈爾斯

在為當時的荷蘭人留下他們生動的形象方面,荷蘭繪畫三大師中最年長的哈爾斯(Frans Hals,約1581/1585--1666)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在哈萊姆城度過了一生,專門從事深受荷蘭人歡迎的肖像畫創作。

《微笑的酒徒》
(1628--1630)

哈爾斯喜歡生動活潑的效果,力求在動態中自然地展示人物的特徵,捕捉他們瞬間的神態,為此他運用了在當時極其大膽奔放的筆法,即迅速有力擺上畫面的筆觸塑造出一個個如生的形象。《吉卜賽女郎》(約1628)是他的畫法和風格的鮮明例證。與文藝復興盛行的莊重的肖像畫不同,他選取富於表現力的剎那間嬉笑神情來描繪,速寫式的輕快筆觸,活靈活現地點染出一位性格爽朗、歡快俏皮的吉卜賽女人形象,觀眾彷彿能聽到她的笑聲。他自由的畫法,可以與二多年後的印象主義者相比美。

群像畫在荷蘭特別流行,哈爾斯在確立這種肖像畫樣式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民團是荷蘭的一種武裝力量,各個城市的民團往往請畫家描繪成員集體的形象。哈爾斯為哈萊姆城民團畫過三幅群像畫,《聖喬治民團的宴會》(1616)是其中的第一幅。在這件歌頌性作品中,人物組合得較為自然,隨意而又不乏莊重,體現出他們集體的風貌。哈爾斯運用深重的黑色和明亮的白色來增加畫面的力度,使作品顯得相當明快。

2、倫勃朗

與專精肖像畫的哈爾斯不同,也與眾多局限在其一狹窄范圍內的荷蘭畫家不同,倫勃朗(Van Rijn RembrandtHarmense,1609--69)在各類繪畫體裁上都有驚人的貢獻,從創作的廣度和深度來看,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荷蘭畫家。

倫勃朗在故鄉萊頓城度過最初的藝術生涯,通過老師拉斯特曼,他認識了義大利美術,而卡拉瓦喬的明暗對照法,則大大有助於他找到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

《浪子回頭》
1669
《耶穌治癒病人》
1648-1650

17世紀30年代,他移居荷蘭最重要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後,繪制了群像畫《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1632)。畫面上,一群人正聽著這位本名皮特松的著名解剖學家講課,明亮的光線落在杜普教授的面孔和雙手上,也落在每個人物的面孔和那具屍體上,而次要的一切則被投人在一片昏暗中。這種表現手法有力突出了塑造得十分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它源於卡拉瓦喬,但更自然,更具表現力。

這幅畫使倫勃朗一舉成名,定件源源而來。1634年他娶了富家女莎士基姬。這一時期,倫勃朗享受著一位深受歡迎的畫家所能獲得的快樂和舒適。

《夜巡》(1642)
十年後,不斷探索的倫勃朗,創作了另一幅群像畫《夜巡》(1642),把富於戲劇性的歷史畫因素引人其中,對荷蘭群像畫的程式進行了大膽改造。與看得清每個人物面孔的《聖喬治民團的宴會》和《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不同,這幅畫絲毫沒有"照相"的意味,其中所有人物部從屬於集體的一次活動並受藝術效果的支配。倫勃朗特有的運用光線的手法,在這兒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成為渲染氣氛、創造空間、強調重點、刻畫人物、塑造形體的有力手段。

傳說這幅畫的新穎之處帶給他不幸,雖不無誇張,但此後倫勃朗不再時髦,卻是事實。從他後來的創作成果看,似乎證實著我國古代流行的一種觀念--詩窮而後工。擺脫掉成功帶來的束縛,倫勃朗轉向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專注於營造自己的藝術天地。

在孤獨中,倫勃朗以自己和親友為模特兒,創作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肖像畫。倫勃朗克服掉早期有時難免的浮華氣息,不再考慮外在效果,一心一意捕捉人物的精神氣質,挖掘他們內在的美。正是這種追求更深刻更永恆事物的作法,使倫勃朗肖像畫具有了不朽生命力。把薩金特筆法瀟灑的名媛貴婦肖像擺在他的《自畫像》(約1665)旁邊比較一下,就更能讓人們體味到這一點。17世紀的肖像畫大家,各有其動人風采,但在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方面,卻都不如倫勃朗。

←《自畫像》(1660)

注重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特色,也能夠在倫勃朗大量的宗教畫上看到。我們知道,在新教徒心目中,《聖經》是真正的精神之源,作為新教徒的倫勃朗是個宗教感情深厚的畫家,他反復研讀過這本聖書,他的真誠體驗和仁愛胸懷,使他筆下的宗教世界顯得格外摯朴、深沉、耐人尋味。在義大利的眾多宗教畫中,是找不到《基督在以馬件斯》(1648)、《浪子歸家》(約1669)這樣的作品的。

體現在他油畫作品中的關懷普通人的愛心,也流露在銅版畫《基督救治病人》(約1648--1650)上。倫勃朗是丟勒之後又一位版畫大師,但同丟勒相比,他的銅版畫顯得更簡括、更靈活。在某種程度上,它們與他那些極富表現力的素描有共同之處。這兩者也是他藝術遺產中極為珍貴的一部分。

3、風俗畫家和維米爾

在義大利那樣的國家裡,風俗畫可以說是不存在的;但在荷蘭,這種描繪日常生活場面的繪畫非常受人喜愛,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風俗畫家,其中以德爾夫特城的風俗畫家成就最為突出。盡管風俗畫再現了不同的生活場景,但它最偏愛的題材還是寧靜的家庭生活。

霍赫(Pieter de Hooch或Hoogh,1629--1684)生於鹿特丹,可他最著名的作品卻是在德爾夫特創作的。《庭院》(1658)這幅畫,以精確細膩的刻畫展示了荷蘭婦女的家庭生活。在整潔的庭院一角,一位母親拉著孩子走下台階,與此相反,過道中站立著另一位背向觀眾的婦女,這一明一暗、一動一靜的處理,在生動傳達令荷蘭人迷戀的和平舒適的生活理想方面發揮了不小作用。

←《衣櫥》(1663)

特爾鮑赫(Gerard Terborch,1617--81)也是再現安逸室內生活的能手。特爾鮑赫的最佳作品,主要是在他定居代芬特爾後繪制的。他特別擅長描繪絲綢等織物,表現它們特殊的光澤和質感。他以精細的筆法,津津有味地描繪室內農飾華麗的婦女和陪伴著她們的男子,為後人留下富裕荷蘭人生活一個側面的寫照。

另一些風俗畫家,如在法蘭德斯安特衛普工作的布魯威爾(Adrian Brouwer,l605/1606--1638),以及哈萊姆的奧斯塔德(Adrian van Ostade,1610--1685),則把精力放在描繪那些洋溢著豪放、粗俗的歡樂氣息的底層人生活圖景上,他們的創作道路,繼承了布呂蓋爾在16世紀確立的傳統。

倫勃朗的同鄉、奧斯塔德的弟子揚·斯丁(Jam Steen,1626--1679)是位創造力極為旺盛的畫家。為了維持生計,他經營了一個小酒店,這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揚·斯丁精於敘事,這個特點不難在他大量表現熱鬧歡快的民俗場面的繪畫中發現。

面對這批荷蘭"小名家"的作品,盡管我們會欽佩他們生動再現生活場景、如實描繪物質世界的才能和功力,但總不免有種遺憾的感覺:他們的熱情是淺薄的、他們的世界是平庸的。當我們轉向維米爾(Jan Velmeer,1632--1675)描繪同樣場面的風俗畫時,就會清楚意識到,對一件藝術作品來說,題材並不怎麼重要,關鍵在於如何表現,在於從中顯示出的格調和境界。

維米爾生活和工作在德爾夫特,在荷蘭繪畫三大師中,他是僅次於倫勃朗的人物。維米爾留傳下來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數都是繪畫精品。

維米爾描繪的室內生活場景極其單純,一兩個人物(往往是年輕婦女)靜靜呆在整潔的室內,光線從側面的窗子透射進來,將人物籠罩在均勻彌漫的透明空氣氛圍中。平凡的現實,彷彿得到凈化和升華,一切都顯得不同凡響,靜態的構圖、簡括的造型、明晰的空間、優美的色調、勻凈的光線,組成一個和諧靜謠的世界,從中散發出一種超然的、古希臘藝術般的清新氣息。

《畫室》
(約1665--1670)
與大多數風俗畫家不同,維米爾並不著力描繪情節和講述故事,他更關注形式,藉助它來創造一種詩的境界。他的畫筆彷彿具有神奇的魔力,畫面一經點染,就煥發出獨特的動人光彩,普通的生活變成了形與色的美妙組合。同倫勃朗一樣,維米爾也是用光的大師,但他並不追求戲劇的效果,而是要用光創造出一個結構明確,條理清晰的天地。他把一些鮮艷嬌嫩的亮色編織在這個天地中,從而給它添加了兒分妖媚的風致。《倒奶的廚娘》(約1663)、《稱珍珠的婦人》(約1665)、《拿水罐的少婦》(約1665)、《畫室》(約1665--1670)等作品,都反映了維米爾的特色。

維米爾和倫勃朗,都非專門化的風景畫家,但他們都創作過美妙的風景畫。維米爾的《德爾夫特景色》(約1660)放在任何一位荷蘭風景畫家的佳作旁邊,決不會顯得遜色,在這幅以水平和垂直線構成的作品中,他以平和的態度傳達出這座荷蘭城市寧靜的美。

4、風景畫家

爭得自由和獨立的荷蘭人,熱愛他們生活的國土,喜歡描繪祖國風貌的繪畫作品。在這種形勢下,一大批風景畫家應運而生,通過他們的努力,荷蘭風景畫得到蓬勃發展。像其它體裁的畫家一樣,這些畫家各有其擅長的領域,每個人往往守住他那受歡迎的題材,在這個范圍內反復挖掘。我們知道,在17世紀從事理想風景畫創作的法國畫家和義大利畫家,都是在畫室中憑記憶或速寫稿繪制風景畫的。荷蘭的風景畫家,盡管更忠實地表現自然的本來面目,但也是在畫室中從事創作的,真正面對實景寫生創作,那是很久以後的事。

戈延(Jan van Goyen,l596--1656)是第一代風景畫家中的佼佼者,他擅長表現江河景色。他的名作《鄉村景色》(約1645),真實地再現了荷蘭的自然風貌。雲天占據著大部分畫面,壓得很低的視平線把觀眾與河邊景象拉近了,這種構圖方式,成為荷蘭風景畫中常見的手法。

與戈延同屬一代的薩恩列達姆(Pieter Saenredam,l597--1665)是一位很特殊的畫家。絕大多數風景畫家描繪的都是露天的自然景色,當他們表現建築物時,往往也是描繪它們的外觀。薩恩列達姆卻與此不同,他喜歡表現建築物內部。一看他那四壁潔白的《聖巴沃教堂》(1660)等作品,就會對崇尚簡朴的荷蘭新教精神有所體味。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法產生義大利那樣的美術。薩恩列達姆精於再現建築空間的才能,在他一系列描繪教堂內景的作品上得到了充分發揮。

荷蘭風景畫全盛時期的代表人物,首推勒依斯達爾(Jacobvan Ruisdael,1628/1629--1682)和他的學生霍貝瑪(Meyndert Hobbema,1638--1709)。

勒依斯達爾生在哈萊姆城,1657年移居阿姆斯特丹,在那裡,他收了一批弟子,其中就包括霍貝瑪。勒依斯達爾描繪的題材較為多樣,在那些運用並不算怎麼豐富的色彩描繪的風景畫中,他生動地傳達出變化中的自然形態、光線、氛圍,並把主觀感受融入客觀景物。《哈萊姆風光》(約1670)以開闊的構圖展現出這個城市郊外的景緻,高遠的天空上移動著層層雲片,陽光從雲隙間投射下來,使地上的景色具有了強烈對比,整個作品於生動中洋溢著一種戲劇性感覺。

←《韋克的風車》(1665)

跟著名的老師相比,霍貝瑪的繪畫顯得更加平和。他的代表作《米德爾哈尼斯林蔭道》(1689)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明晰,構圖處理有力地表現出空間的推移,使人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成為運用透視法的典範。

←《米德爾哈尼斯林蔭道》(1689)

5、靜物畫家

作為獨立的繪畫品種,靜物畫是在17世紀才確立和流行起來的。雖然早在古羅馬出現過靜物畫,但繼承古典傳統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從沒把它當作一回事。在這種態度影響之下,17世紀的許多畫家仍然很少從事靜物創作,只有荷蘭情況不同。由於熱愛家庭生活的荷蘭人對與此相關的物品感
興趣,促使不少荷蘭畫家投人靜物畫創作,從而使這個繪畫體裁在美術史上佔有了一席之地。

在哈萊姆工作的克萊茨(Pieter Claesz,1597/1598--1661)和海達(Willem Claesz Heda,l599--1680/1682)是描繪餐桌物品的名家,他們以精細的筆法表現出玻璃酒杯、金屬盤盞、餐刀及各種食物的形狀和質感。前者的《早餐用品》(1637)和後者的《靜物》(約1648),能讓人看到他們的共同特色。

比他們略為年輕一些的黑姆(Jan Davidsz de Heem,l606--1683/1684),也是位著名靜物畫家。同前述兩位畫家相比,他描繪的題材比較廣泛,構圖處理上更為輕松。

生於鹿特丹的卡夫(Willem Kaif,l619--1693)或許是荷蘭靜物畫家中最傑出的人物。他主要是在阿姆斯特丹從事創作活動的。卡夫的作品以善於用光布色著稱,整體上更加概括單純,從某種程度上,彷彿綜合了倫勃朗和維米爾的一些特點。

順便說一句,倫勃朗並非靜物畫家,但他筆法道勁的《剝皮的牛》(1655)卻是靜物畫的傑作,從中流溢出來的戲劇性激情和紀念性氣勢,都是上述靜物畫專家無法企及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