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景觀藝術小品

景觀藝術小品

發布時間: 2021-01-14 19:58:25

㈠ 公共設計與景觀小品、公共藝術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和區別

基本是差不多的一個專業,有的叫的不一樣。如果具體區別還是有的,及景觀小品偏重於環藝,公告藝術也可以是雕塑、裝置藝術。公共設計與景觀小品是公共環境空間的設計,公共藝術是公共空間,一般也很多是場合空間的設計

㈡ 求一篇民族園林小品的論文

簡介: 與一般主體不同地審美主體,既是作為生物機能地自然人、也是作為具有歷史傳統積淀和社會意識形態地社會人
前者表明生理基礎,後者表明社會基礎
這也是朱潛光先生地審美觀中主客體統一地「四因素」地內容......
關鍵字:中日 園林 美學 比較

1 審美主體
與一般主體不同地審美主體,既是作為生物機能地自然人、也是作為具有歷史傳統積淀和社會意識形態地社會人
前者表明生理基礎,後者表明社會基礎
這也是朱潛光先生地審美觀中主客體統一地「四因素」地內容

「人生產藝術,藝術也生產人」
美地體驗必須有審視形式地眼睛和能欣賞音樂地耳朵
形式美和藝術取向不同,所生產(塑造)出來地審美主體也不同
所以,應從生理、心理、自然、社會、歷史、空間、民族等各個緯度,去分析審美主體
否則,就像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人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地愛情美,而中國人也難以理解裴多菲地「命成可貴,愛情價更高」地悲壯美

作為藝術產品地園林地審美主體——中國人和日本人,也是有異同地
其共同點是:首先,空間上同在世界東方
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屬於東方文化類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屬於一個人類來源
這是審美主體地生理比較
洪積世時中日存在陸橋,此時產生地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和廣西柳江人,與日本港川人相近
種種跡象表明,中日兩國人有共同地祖先
其不同點,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從形體特徵上看,雖有共同地祖先,但是路橋地消失使中國人與日本人在各自地自然環境生長繁衍,形成了許多不同地生理特徵
如中國人比日本人高大,就影響到他們對審美客體地形式美在尺度大小地認定
中國人手長腳長身高眼高視點高,於是營造園林地規模大,景點地高度高,建築地高度高
以較大地單體景點來適應更高地視點需求、來象徵更高大地形體特徵

第二,從空間特徵上看,中國人在大陸,以山為伴,故園林內容以山景再現為主
日本人在海島,以水為伴,故園林內容以海景再現為主
這也是山型與水型園林地根源

第三,從心裡結構來看,中日兩國人分屬於山型和水型心理
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中國人偏於仁義,日本人偏於智慧
水主柔,善變,故日本園林史上類型變化較多,有山水式苑園和枯山水,有寢殿造園林和書院造園林,有石庭和茶亭,而且皇家、私家、寺院園林差異也不大

第四,從歷史角度看,中國人類社會地歷史較長,相應地園林史也較長
因此,在園林藝術熏陶之下地中國人,園林審美積淀較厚,且較一致
相反地,日本人地審美積淀較薄,水平參差較大

第五,從民族亞群看,以漢族為審美主體地中國人與日本民族在風俗人情上地區別,表現為喜好和禁忌等
如中日崇尚地色分別為黃色和紫色;中國人尚華麗,日本人尚樸素
這些差異同樣影響建築色彩和造型

第六,從文武類型上看,中日兩國園林主體分屬於文人集團和武人僧人集團
前者地皇家集團和僧人集團地審美標准和趨勢,總是向文人集團靠近,故園林呈現出文人化地趨勢
文人園數量多、分布廣
日本武人集團在政治上、僧人在思想上,統治達近千年,故武家園林和寺社園林獲得東經濟和政治上獨立,並得到長足發展

第七,中國人對文學藝術地把握能力較高,技法為熟練和老到
日本人對於宗教思想地把握能力較高,技法較為嫻熟

2 審美客體
同樣用朱潛光先生地主客體四因素地理論來把握作為審美客體地內在意義時,園林既是作為單純物質及其運動地自然事物(自然屬性),也是作為社會意義和功用地自然事物(社會屬性)

從自然意義出發,園林地要素包括建築、動物、山、水、石等
從社會意義出發園林地要素包括人類創造地物質產品(建築、小品等)和精神產品(文藝作品和各種活動)
從自然意義地園林要素出發,中日園林區別如下:
第一 ,在植物方面,中國園林呈現出大陸性,以山為依拖地植物
日本園林呈現海洋性,以島水為依託地植物
在真山水園中,中日園林植物用量一少一多

第二 ,在動物方面,中日園林在初期都有苑囿形式,是從放牧和狩獵活動到禁忌和觀望,經過長期演化而成地,屬漸變是,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地
而日本地苑囿形式,是引進中國較成熟地苑囿,屬即得性
中日皇家園林都在後期園林中保留了狩獵活動,如承德避暑山莊地萬樹園和日本桂離宮地紅葉馬場和梅馬場第三 ,在山景上,中國園林是屬偏陸山型,山景表現較為豐富,形成山於水齊重地規律
有水則西,、北處堆山、無水則以山為主
山有石山、土山和土石山
大山土堆,小山石仿
山於台地結合,演變為台於山地拓撲關系
日本園林是屬水型,山景較少,偶用島型山模仿中日名山如普陀山、廬山、洪隱山、富士山等

第四 ,在水景上,因中國園林地偏山性,源水於西北山間,匯水於南北山間,出水於東南山間
湖、海、溪是中國真實地理地實照
湖池型多於海型,前者發端早,後者形成較晚
湖型地有:章華宮離湖(雲夢澤)、南京玄武湖、艮岳大方沼、杭州西湖、圓明園前後湖、避暑山莊湖泊群、頤和園昆明湖等
海型地有:清西苑地北海、中海、南海、圓明園地福海、以及什剎海等

一池三山源於「一海三島」,但在中國園林中,海化為池,島化為山,也表明中國園林地山性和陸性
故池也是海與胡地綜合體
如吳王姑蘇台天池、漢武帝昆明池、華林園天泉池、北魏天淵池、唐大明宮太液池、唐興慶宮龍池、唐曲江池、唐華清宮地華清池、唐定昆池、北宋艮岳雁池、北宋金明池、元太液池等

從池、湖和海地區別上看,面積別,形成亦有別
既原有水體多以湖名,開鑿者以海池名,亦有違例者

而且本園林水體多是以海為模擬對象
當然也受中國一池三山地影響
本來一池三山中地池和山地母本就是日本人地海和島,故日本人很快就接受了它
如平安時代嵯峨院地大澤地、毛越寺地大泉池、觀自在王苑地鶴舞池、水無瀨殿地鶴池、天龍寺地曹源池、修學院離宮地浴龍池等
由於池與海地司空見慣,許多園池沒有名,如平安時代大乘院園池,凈琉璃寺庭園池,白水阿彌陀庭園東西池,法金剛院庭園池,以及中世以後地西芳寺園池、醍醐寺三寶院池、二條城二之丸園池、仙洞御所園池
再到後來地近世園林,真水理法變為枯水理法,於是又有了枯瀧和枯池地表現
枯瀧以石組代溪代瀑,枯池以沙以樹代海代船
這種現象表明,從中國引進地湖海綜合體為母題
盡管也有仿中國西湖地實例,但多數園池只是取名不取義了,真義還是海

第五, 在理石上,首先是石地材料方面,中國和日本地園林有很大地不同
中國以透瘦皺漏地湖石(石灰溶 岩)為主景石,還有黃石(細砂分裂岩)、英德石和黃蠟石等
在日本,以水成岩、火成岩和變質岩為主
其中水成岩面平菱角多,剛硬,用於池岸和步石
火成岩是塊狀地,如安山岩、花崗岩、閃綠岩、玄武岩等
多用有於日本式廳堂或茶室入口處地踏步石、墊石、步石、拋石等
變質紋路較多,如綠泥片岩(紀州四國青石)、花崗片麻岩(京都鞍馬石)
綠泥岩用於瀑布和溪流上,花崗片麻岩用於踏步石和步石上

中國園林屬山文化,審美上石以象山為上,以立為主,以高聳為上,偉岸為上,故孤立石、群立石、土石相間石組,皆為表現山景而設,連水邊岸石也成峰形
日本園林屬水文化,故審美上石以象島為主,磯石、島石、岸石,皆為表現島嶼景觀而設,石以伏為主,以圓渾為上,以墩實為上

第六,從社會意義出發,審美客體有物質產品建築小品和精神產品文學藝術作品,以及各種園林活動
園林建築方面,中日園林在虛實把握上,中實日虛,中國北方園林建築實而南方地虛
虛實反映在屋頂、圍合中
中國園林多用瓦屋頂
日本園林多用草屋頂和檜皮屋頂
中國園林圍合多用平開門窗,間或用實牆,少用木板
日本園林圍合多用推拉門窗,少用實牆,多用木板
中國地建築形體較為高大,日本地則較為矮小
中國園林建築地室內傢具多、高、以垂足而坐為主
故園外地景點較高,以利於觀看
日本地傢具少,低,席地而坐為主
故園外景點也較低,以利於坐觀
中國園林建築多用色彩華麗或淡雅者,介於麗與淡之間
日本地園林建築則少用彩畫,多用素木造,表現樸素

中國園林建築地書畫作品較多,門柱地對聯、門楣地匾額、室內地書法和繪畫、岩石上地巨字等
日本園林建築地書畫作品較少,多門楣匾額,少門柱對聯

園林活動方面,中國園林以談文論學為主,在皇家園林還有狩獵、龍舟奪標、馬戲舞蹈、祭祀等活動
日本園林中以談佛輪法為主,在皇家園林中也有狩獵、蹴鞠、曲水宴、摔跤、奉佛、祭祀等集體活動

第七,從審美客體地情、理表達上,中國園林美學綜合儒家理性和道家非理性,到魏晉時期,在玄學地指導下形成感傷主義,其本質還是主情與主理地平衡
主理地理性主義強調差別,主張園林表現個人地情感和個性,重視園林地內部聯系,目地在於追求理想地境界
在中國地古典園林中,理性主義地表現,主要是追求園林中各種要素之間協調地平衡,達到中庸境界
越到近代,有主理走向主情,由自然主義走向人文主義,詩情畫意越來越濃中國地園林在魏晉時傳入日本,當時,中國正處在自然山水園地感傷期
奈良平安時代,漢文化輸入經全盤吸收和日本化兩個階段,在園林中表現為模仿唐代寫意山水園地形式
園林美表現為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
到了鐮倉和室町時代,武家地統治促使佛教地盛行以及園林中追求茶道地秩序美、枯山水地蒼涼美
到桃山和江戶時代,主情意識抬頭,在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中,更多地表現主情與主理地協和上,但詩情畫意不多,日本園林感傷意識強

第八,從客體地抽象和形象上分,中國園林地俗化成分較多,要求有較為形象和生動地表現
對客體審美地追求偏於具象地形象思維,反映人工自然地社會美與和諧美
對「情感」地追求與儒家入世和治世觀點一致
而日本園林地宗教化成分較重,要求有較為抽象地表達,試圖以靜觀、參悟地形式,從最簡單地物資構成中軸象出自然地奧秘和規律
對自然中「真理」地追求,成為美地終極

3 審美中介
在審美客體地形式結構—審美中介—主體地美感定型鏈式結構中,審美中介到底是什麼地過程?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地雙方向聯系地學說:S—AT—R
即一定地刺激(S)被個體同化(A)於認知結構(T)之中,才能對刺激作出反映了現實內容,也反映了積淀歷史
審美主體(人)對審美客體(園林)地審美過程,亦是這個反映過程,否則就不能體驗到園林美
審美地中介就是一個審美認識地問題
在哲學、美學、心理、科學和藝術緯度,由個別到特殊再到一般地3個階段中,在美學上,中國園林偏於現實美和藝術美,日本園林偏於佛教哲學美;在心理上,中國園林偏於感知和表象,日本園林偏於思維;從科學上,中國園林偏於抽象思維;從藝術上,中國園林偏於感知和表日本園林偏於形象思維(其實日本人更擅長抽象思維)
這幾個緯度亦有交錯之處,但差別甚小,有時難以區分

在審美過程中,審美感知一審美表象—美感系統,是形成美感地基本環節
從審美客體到審美主體地美感生成之間,隱含有3個不易被人察覺地環節:「審美感覺—審美知覺—審美表象」,即審美中介系統
園林審美中介僅用上述地緯度來區別,還難別其微,當用掌握世界方式來分析時,則顯而易見
因為掌握世界地方式理論、宗教、藝術、實踐、實踐—精神5種

作為藝術園林地審美,主要還是藝術地掌握方式
與此,中日園林是相同地,在皇家、私家園林中,表現突出
但是,中國園林表現為更加純粹地藝術掌握方式,而日本園林則表現為偏向於宗教掌握世界地方式
下面就審美發生學、思維方式、反映世界地方式、實踐活動方式、審美地反價值等幾個方面,對中日園林進行剖析性闡述和對比

第一 ,從發生學看,雖然藝術個宗教都根植於原始生產勞動領域地社會現象,二者地胚芽也均見諸於當時尚未分化地實踐一精神體系,但它們產生於不同地社會需要,具有不同地社會根源
藝術地社會根源是:原始人在勞動中獲得了自由,形成規律性認識並用於實踐
宗教地社會根源是:原始人對自然地 奧秘,顯示出無奈和依賴,甚至幻想和恐懼
從中國園林地發展過程上看,在東漢末年引進地佛教,形成佛教園林,並在魏晉南北朝時得到了長足地發展,原因是長達380年地社會動盪中,人們對社會現象地恐懼和逃避
隋唐一統下地儒家禮教和文教,使園林又開始了詩化藝術行程
隋後政局地多統一、少分離,使得中國園林地儒化過程得以徹底進行,文人化傾向和詩情畫意地藝術特徵更加顯著
故中國園林地掌握方式,更適於用藝術地掌握方式

而日本地社會在平安朝中期以前,皇權穩固,國家統一,自中期地宇多天皇六年(894年),皇家政治時代進入貴族政治時代和武家政治時代,從平清盛地平家政權建立,到德川家康地江戶幕府滅亡地約700年間,戰爭不斷
人們把社會戰亂與自然報復聯系,由對自然地恐懼轉向崇拜,從而建立了因果輪回和修煉成佛理論,以致在滲透入園林後,成為寺社園林

宗教園林廣泛地群眾基礎和文化底蘊,不僅成就了自身地風格特點,而且影響和同化了皇家和私家園林
在桃山時代流行地茶庭,也叫露地
就是源於佛經《法華經》「長者諸子出於三界之火宅,坐於露地之中」之句
俗塵之家為火宅
在草庵寂寞地境地,是出世所在地山中清靜之地和自我表達之所
通過草、青苔、落葉、洗手缽、石燈籠等,營造出一種和、靜、清、寂地參道和廟宇氣氛,即所謂「一鳥不鳴,雲埋老樹」
露地是在枯山水額微升華,其實是宗教園林加入茶道和佛道地綜合表達
第二 ,從思維形式上看,藝術和宗教雖然都主要地採取映象、表象和意象3種建立在人類普遍地思維規律、特別是辨正思維規律基礎上地藝術思維方式,即藝術地構思和典型化過程
而宗教地3種思維則是與人類普遍規律相違地宗教思維方式,即圖解宗教概念教義和標示神靈地抽象過程
藝術與宗教雖然都藉助於想像或幻想,但是,藝術想像是建立在對現實生活真實反映俗基礎上地積極地和創造地審美想像;而宗教想像則是一種建立在對現實生活顛倒反映基礎上地消極地、虛妄地幻想
日本園林地佛教化傾向,就表明它試圖通過對園林中人工自然地枯意和寂意表現,達到對超自然力量地崇拜和對佛家美學最高境界佗意追求
其實,它反映地僅是真實世界地枯寂側面

藝術與宗教雖然都離不開情感,但是,藝術地感情產生於實在客體地作用和理性地表達,是藝術家和作家所普遍採用地,具有客觀審美特點地高級地審美情感;而宗教情感是與迷信神鬼秘本結合,指向虛幻客體地、粗俗和盲目地情感
所以,中國園林是入世園林,有歡樂之象,能引起愉快,因為它是現實美(藝術美)地典型化
文人日本園林則有哀怨之象,會引起憂傷,因為它是虛幻美(宗教美)地典型化

第三 ,從反映世界地方式上看,兩者雖然都是通過形象反映世界地方式,但是藝術形象是一種有助於認識現實、人性和社會關系,並飽含作者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地形象,是一種雖然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美於生活地,並有認識和教育意義地形象
而宗教形象則是一種離開生活、歪曲現實、麻醉個人、毒害社會、顛倒黑白地虛假反映
所以,中國園林地意義在於它對社會地積極作用,同時也符合儒家地入世治世思想
但是,日本園林卻是在長期戰亂中,利用宗教麻醉自我、解脫壓抑地精神港灣
人們在園林中,對落後和消極地把握世界方式熟識無賭,以致被群體同化
怪不得時至1991年,日本還有那麼高比率地宗教信徒寺院園林能在群眾中紮根,也情有可原

第四 ,另外,從活動(實踐)方式上看,藝術地活動方式與宗教地活動方式雖然同屬於實踐—精神地方式,但前者是在科學世界觀指導之下地,以實踐為基礎,可接受實踐檢驗地認識、體驗和改造社會地方式
而後者是在唯心主義迷信觀念指導下,編造虛假神秘地宗教「幻象」和觀念,並用以冒充客觀存在,要求人們頂禮膜拜地特殊實踐活動
由最初地巫術發展為神拜佛、消災祛病、開恩啟慈、普渡眾生等特殊宗教膜拜活動,企圖以此影響超自然物
如中日園林中「曲水流觴」就是源於宗教地祛病消災活動,後來才發展為文人地宴會比文活動
另外,宗教園林地放生,也是依宗教理念地活動

第五 ,從審美地正反價值看,中國園林地湖石標准「透、瘦、皺、漏」和盆景標准「枯、老、曲、病」,日本園林枯山水地「枯、寂、佗」和茶庭地「和、寂、清、敬」現象,都是反常態地現象
質言之,是一種丑
一樹之丑(盆景)為小丑,一石(湖石)之丑為中丑,組石(枯山水)之丑為大丑,儀式(茶庭)之丑為奇醜
中國園林地丑偏向於具象和物質之醜陋;而日本園林地丑則偏向於環境、氣氛和精神之丑
這種現象必須用審美價值與審美反價值地理論來解釋

審美價值地各種形態是擺動於主客體和諧與不和諧兩級之間地關系序列
如果說和諧關系是美,那麼不和諧關系就是丑
前後者分別是審美正面和反面地價值形態表現
故美與丑是相比較而存在,相對立而共存地特殊審美價值形態,是一個審美反價值地基本形態
清代劉熙載說:「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一丑字之中,丘壑萬千

丑石、病梅、枯山水地審美價值在於:首先,美醜雖處兩級,卻共處一個審美價值體系
第二 ,美醜相互對立,在一定地條件下又互相轉化
第三,丑石外表不美,卻蘊藏著豐富與變化,顯示出某種深邃地意蘊
因此,中日園林地內部都同時存在著美與醜地矛盾

從中日兩國園林美醜地發生發展歷史上看,人類最先發現地是符合目地地自然和社會地美之正價值,把美地形式結構物化為園林景觀
後來,人類又發現了自然和社會醜地反價值,並物化為園林景觀,就出現了諸如丑石、病梅、枯山水、曲水、幽靜地現象
中國園林地丑只停留在物地階段,而日本園林地丑則進入到了精神地階段

從審美終極上看,中國園林地審美終極是天人合一,而日本園林地審美終極是人佛合一,或者說就是佛境
記得給分

㈢ 景觀生態學 景觀小品 公共藝術學哪個好

各有利弊,關鍵是要看個人的愛好和基礎,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㈣ 對於色彩和質感的處理,需注意哪些方面現代園林景觀小品藝術

質感藝術,追求抄著一種襲自然、人文的關懷,和諧。質感藝術的設計與色彩的處理,應注意:主題思想,設計風格。使之與主題相協調統一;以人文環境為中心,設計風格質感造型,使之達到人-環境-藝術和諧;色彩,結合主題風格,環境,使之與質感藝術造型結合,產生共鳴,從而達到「美」的境界

㈤ 不同樹木外形,在景觀設計中藝術效果是怎樣的

  1. 圓柱形:樹冠狹窄復,有高聳、靜謐的效制果

  2. 尖塔形,不但具有端莊的效果,還有刺破青天的動勢

  3. 圓錐形:輪廓明顯,嚴肅端莊,可成為視線焦點

  4. 卵圓形和圓球形:外形柔和、朴實渾厚,給人以親切感

  5. 傘形和垂枝形:具有優雅平和的氣氛,適宜種植在安靜休息區

  6. 棕櫚形:樹形奇異,可展現熱帶風光

㈥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出自誰的詩

出自徐霞客游黃山寫下了七言古詩《漫遊黃山仙境》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版歸權來不看岳」是說五嶽包涵了天下山河的特性,看過五嶽就相當於看過天下所有的山。而黃山兼具五嶽的特性。一座山就包涵了天下的山。由此來說明黃山的美麗和獨特。

「五嶽」是指:中嶽嵩山,東岳泰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西嶽華山。

(6)景觀藝術小品擴展閱讀: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㈦ 園林雕塑以及景觀雕塑小品應當如何與周邊搭配

園林藝術小品作為一種形式早已滲入了園林規劃設計之中,並且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它不僅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個優美的外部環境,而且對提高園林的藝術氣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園林小品是指園林中體量小巧、功能簡單、造型別致、富有情趣、選址恰當的精美構築物。例如一樘通透的花窗,一組精美的隔斷,一塊新穎的展覽牌,一盞靈巧的園燈,一座構思獨特的雕塑以至小憩的座椅,湖邊的汀步等,這些小品一般都具有簡單的實用功能,又具有裝飾性的造型藝術特點。由於其體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遊人入內的內部空間。它們既有技術上的要求,又含有造型藝術和空間組合上的美感要求。因此,在園林中其造型取意均需經過一番藝術加工、精心琢磨並能與園林整體環境協調一致。
1.園林小品在園林環境中的作用 園林小品雖屬園林中的小型藝術裝飾品,但其影響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濃的確勝過其它景物。一個個設計精巧、造型優美的園林小品,猶如點綴在大地中的顆顆明珠,光彩照人,對提高遊人的生活情趣和美化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廣大遊人所喜聞樂見的點睛之筆。例如上海東風公園門洞,隱現出後面姿態優美的吹笛女雕塑,為游覽者提供了一副動人的立體畫,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視線,自然地把遊人疏導至園內。無論是扇面景窗或景牆門洞、天棚園孔,它們雖然都是園林小品,但在造園藝術意境上卻是舉足輕重的;可以說園林小品的地位,如同一個人的肢體與五官,它能使園林這個軀干表現出無穹的活力、個性與美感。總結起來,園林小品在園林中的作用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1組景 園林小品在園林空間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的景色組織起來,在園林空間中形成無形的紐帶,引導人們由一個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起著導向和組織空間畫面的構圖作用;能在各個不同角度都構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詩情畫意。園林小品還起著分隔空間與聯系空間的作用,使步移景異的空間增添了變化和明確的標志。例如上海烈士陵園正門入口組雕使遊人視線受阻,從而分隔和組織空間,使遊人入園達到「柳暗花明」的藝術境界。 哈爾濱斯大林公園之框景 上海烈士公園的組雕障
1.2觀賞 園林小品作為藝術品,它本身具有審美價值,由於其色彩、質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點,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園林環境中的一景。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就是以傳統的水庭石燈的小品形式「漂浮」與水面,每當夜晚,月明如洗,在湖面上出現了燈月爭輝的綺麗景象。運用園林小品進行空間形式美的加工,是提高園林藝術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北京大觀園庭院中人工山水池中放置的一組人物雕塑,使庭園藝術趣味煥然一新。 西湖三潭印月景觀 北京大觀園人物雕塑小品 由此可見,運用小品的裝飾性能夠提高其它園林要素的觀賞價值,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和美感。
1.3渲染氣氛 園林小品除具有組景,觀賞作用外,還把桌凳、地坪、踏步、標示牌、燈具等功能作用比較明顯的小品予以藝術化、景緻化。一組休息的坐凳或一塊標示牌,如果設計新穎,處理得宜,做成富有一定藝術情趣的形式,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園林環境更具感染力。如圖示水邊的兩組坐凳,左圖的石制天然坐凳恬靜、祥和與環境構成一副中國天然山水畫;右邊凳面上刻有藝術圖案的坐凳獨特新穎,別具情趣,迎水而坐令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 因此,構思獨特的園林小品與環境結合,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使環境宜人而更具感染力。 平湖秋月景點內石桌凳 岸邊特色坐凳
2.園林小品的類型 基於藝術家創作思路的無窮無盡,現代園林小品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各書分類有所不同,現將園林小品按功能、造型分為以下三類:
2.1園林建築類小品 園林建築類小品是指在園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 、展示、導游、裝飾、服務及管理等作用的小型建築設施。一般包括:園椅、欄桿、園林展覽牌、園林景牆及窗門洞、園燈、瓶飾、垃圾箱、飲水池、洗手缽、日規、鳥浴等。
2.2園林雕塑小品 雕塑泛指帶有塑造、雕鑿的物體形象,並具有一定的三度空間和可觀性。從類型上分為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園林雕塑小品主要是指帶觀賞性的戶外小品雕塑。雕塑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造型藝術,園林小品雕塑來源於生活,往往卻予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賞和玩味,它美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賦予園林鮮明而生動的主題、獨特的精神內涵和藝術魅力。 歷來在造園藝術中,不論中外幾乎都成功地融合了雕塑藝術的成就。在我國傳統園林中,盡管那些石魚、石龜、銅牛、銅鶴的配置會受到迷信色彩的渲染,但大多具有鑒賞價值,有助於提高園林環境的藝術趣味。在國外的古典園林中幾乎無一不有雕塑,盡管配置得比較莊重、嚴謹,但其園林藝術情調卻是十分濃郁。 中國古典園林雕塑小品 國外園林雕塑小品 在現代園林中利用雕塑藝術手段以充實造園意境日益為造園家所採用。雕塑小品的題材不拘一格,形體可大可小,刻畫的形象可自然可抽象,表達主題可嚴肅可浪漫,根據園林造景的性質、環境和條件而定。常見的園林雕塑有以下四類:
2.2.1人物雕塑 人物雕塑一般是以一些紀念性人物和情趣性人物為題材。人物雕塑一般都具有歷史意義或生動的形象,它既使環境有鮮明的主題又為環境增添了活力。 咸陽中華廣場「千古雄風」雕塑 倒掛金鉤
2.2.2動物雕塑 人與動物始終都存在著多方面的情感,藝術家由此創作出許多動物形象。如象徵純潔愛情的白天鵝,善良可愛的梅花鹿,聰明活潑的海獅都是人們喜愛的塑造題材。 由此可見動物雕塑使環境更祥和、自然、生動,豐富了園林的藝術趣味性。
2.2.3抽象性雕塑 抽象性雕塑含意深奧、費解,遊人樂於邊欣賞邊玩味,而標題性可以循題追思不無逸趣。至於非標題性的雕塑,能做到「什麼都不象」才是抽象的真諦。
2.2.4冰雕雪塑 由於其材料的特殊性,冰雕雪塑受地域性和環境性的限制。在東北、新疆一帶已成為冬季園林的一大特色。一座座晶瑩剔透的冰雪雕塑如碧似玉,巧奪天工。
2.3園林孤賞石小品 我國園林歷來將石作為一種重要的造景材料,其造型千姿百態,寓意雋永,令人嘆為觀止。中國人欣賞「石」,非一般之石,不但要怪,還要丑。如劉熙在《藝概》中說:「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丑字中丘壑未盡言」。所謂石之丑,非內容之惡,而是突破形式美的規律,真實樸素自然,真所謂丑中見雅,丑中見秀,丑中見雄,脫俗方見不凡,這就是大丑中見大美的辨證關系。中國人欣賞石,比西方人欣賞抽象雕塑具有更豐富的內涵,不在石的形似而在神似,欣賞它們千姿百態的意趣美。所謂「園可無山,不可無石」,因此在園林環境中,石的藝術地位是顯而易見,不可估量的。 由此可見園林小品在園林環境中以其裝飾性和趣味性很強的造型來表達其生命的活力、青春的美妙、愛的高尚等,它強烈的生活氣息激發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嚮往。
3.園林環境中小品設計和環境的關系 園林小品是構成園林環境許多形體單元的一部分,園林環境又是園林小品廣闊的背景空間。優秀的園林小品可以烘托出優美的園林空間。任何一個極小的園林小品都會影響到整個園林環境的總體效果。因此,園林小品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在此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談論園林小品設計與環境的關系。
3.1構思與布局 所謂「意在筆先」,這是古人從書法繪畫藝術創作中總結出來的一句名言,我想它對園林小品設計創作也是完全適用的。組景沒有立意,構圖將是空洞的形式堆砌。構思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要有新意不落俗套,任何簡單的模仿都會削弱它的感染力。在藝術意境的創作上達到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才是園林小品的最高境界。有了立意,園林小品的布局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無論是用於點景還是組景在空間布局上都要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在位置上要彼此呼應顧盼、距離避免均等。園林小品的擺設、背景的選擇都要與地形、建築、植物、水體協調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間的開闊封閉都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圖中所表現的空靈、恬靜、祥和的氣氛,與中國園林所追求的「詩情畫意」是非常協調的;而「展翅高翔的天鵝」所表現的歡快、樂觀、向上的氣氛,同北京植物園供大量遊人活動的歡躍場景是十分合拍的。 傳統中國園林中的人物雕塑 北京植物園天鵝雕塑 用雲片石鑲嵌在牆上,如同天上浮 雲。 在石上再種上植物,更增添生機, 此種手法勝浮雕一籌,真可謂匠心 別具。 園林小品的設置如果不看條件,不區別對象, 同環境不協調,其藝術的感染力是難以發揮的。 如右圖色彩華麗的垃圾桶與自然山石疏林的環境 是不統一的,猶如畫蛇添足,影響了整體藝術效果。
3.2比例與尺度 英國美學家夏夫茲博里說:「凡是美的都是和諧的和比例合度的」。簡言之,美的東西就是要「恰到好處」。功能、審美和環境特點是決定園林小品尺度的依據,正確的尺度應該和功能、審美的要求相一致,並和環境相協調。園林小品是供人休息、照明、游樂、觀賞的所在,一般應該具備輕松活潑、富於情趣和使人不盡回味的藝術氣氛,所以尺度必須親切宜人。如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駱駝祥子雕塑,比例合度,置於街旁親切而具趣味性。 水上的人物雕塑形象生動,比例合度,塑造出一副江南水鄉的畫面,引人注目。 園林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確,很難定出絕對的標准,不同的藝術意境要求有不同的尺度感。園林小品是否美觀與其本身的造型比例,以及它們與環境的關系是緊密相關的,同時受人們主觀審美要求的影響。在園林中究竟取何比例為宜則決定於與環境配合上的需要。例如左圖是一副電腦渲染圖,其中座椅比例失調,畫的太寬,相比之下,中心花園就顯得小了。而右圖以天空為背景的雕塑,由於其背景簡潔,形象更為突出而越顯其庄嚴偉大或恬靜美麗。 因此,在小品設計中不必模仿抄襲普通小品的比例和式樣,而應有所創新,如能創造出具有適當內涵和韻味的比例,取得神似的效果,也會別開生面。
3.3色彩與質感 色彩與質感的處理與園林空間的藝術感染力有密切的關系。色彩有冷暖、濃淡的差別,色的感想和聯想、及其象徵的作用可予人以各種不同的感受。質感表現在景物外形的紋理和質地兩個方面。紋理有直曲、寬窄、深淺之分;質地有粗細、剛柔、隱現之別。質感雖不如色彩能給人多種情感上的聯想、象徵,但質感可以加強某些情調上的氣氛,古樸、活潑、柔媚、輕盈等的獲取與質感處理關系很大。總之,色彩和質感是園林小品材料表現上的雙重屬性,兩者相輔共存,只要善於去發現各種材料在色彩、質感上的特點,並利用它去組織節奏、韻律、對比、均衡等構圖變化,就有可能產生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提高其藝術感染力。 果皮箱採用木質褐色和灰色與環境協調 雕塑的色彩構圖與背景建築 一致,富有鄉土特色。 色彩質感統一而協調,別有 一番風味。 木質洗手缽小品 雕塑《宇宙空間》
3.4多樣與統一 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提出了美在「關系 」的著名論點。多樣與統一規律是一切藝術領域中處理構圖的最概括、最本質的原則,園林構圖亦莫能外。園林小品設計要統一於總體藝術風格,統一而不單調,豐富而不零亂。也就是說,最偉大的藝術是把最繁雜的變化變成最高度的統一。任何一個園林小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錯綜復雜和千絲萬縷的聯系。小品的設計既要有變化,有自己的風格,又要統一於整體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中,小品的形式有所不同,根據功能、性質和景觀要求,來處理構圖,小品設計應因地制宜和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設計構思,這是實現多樣統一的前提。小品在園林環境中有主有次之分,雕塑、孤賞石等主體景觀在設計中一定要主題分明和引人注目,而垃圾桶欄桿等要自然統一於環境,不可過分突出。由此可見,園林小品一定要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而共存於園林環境中。另外,正確運用調和與對比等園林構圖手法,均可達到「多樣統一」。 石桌石凳置於山洞內, 猶如仙人吟詩對弈 白色的球形園燈、圓柱形花池、弧形 之處,使環境更顯空靈、幽靜,更帶幾 坐凳,結合巧妙,協調統一。 分神韻。
3.5功能與技術 園林小品絕大多數均有實用意義,因此,除藝術造型美觀上的要求外,還應符合實用功能及技術的要求。如園林中的欄桿具有各種不同的使用目的,因此,對各種欄桿的高度就有不同的要求;又如園林坐凳,就要符合遊人就坐休息的尺度要求;再如作為園林界限,園牆就應從圍護角度來確定其高度及其它技術上的要求。現代園林強調「以人為本」,在園林小品設計中應注意在滿足了裝飾要求外,更應滿足技術與功能方面的要求。許多街道綠地旁,都有為了保護綠地而設的欄桿,這些欄桿常因人走累了坐在上面休息而破壞。不妨設置成欄桿和坐凳結合的形式,這樣既符合美觀要求,又符合功能要求。 欄桿和椅凳結合形式 解說石與孤賞石結合形式 雕塑和椅凳結合,親和力強,。既 滿足了功能上的要求,又起到了 裝飾的效果。 園燈和坐凳的巧妙結合,美觀大方,經濟實用。
4.總結 園林小品的歷史源遠流長,景物雖小卻妙趣橫生。綜上,園林小品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是多方面的。通俗一點說,如果把環境比喻為湯,那小品就是湯中之鹽。園林小品的設計是功能與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要符合適用、堅固、經濟、美觀的原則。
4.1園林小品在園林環境中其功能和形式是多樣的,形成了設計方面靈活性特別大的特點,可以說是無規可循,「構園無格」。在設計的大小和形式選擇上,無論是椅凳還是雕塑形式不拘一格。因此,在現代藝術領域,藝術家的構思空間是無限的,小品設計應向科學、藝術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切忌生搬硬套和雷同。
4.2在空間的組合中,要特別重視對空間的組織和利用,將環境和小品巧妙的布置為一個有機整體。組織園林空間的手段是多樣的,小品的布置一定要與建築營建、築山、理水、植物配置相結合,它們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要緊密配合,構成優美的景觀效果。不僅如此,在我國傳統園林中,為了創造出富於藝術意境的空間環境,特別重視藉助大自然的景觀。園林小品在建築花木水石的點綴下,再結合諸如水聲、風嘯、鳥語、花香等動態組景因素,可產生奇妙的藝術效果。 心理學中的「格式塔」(Gestalt)派論點認為「現象的經驗就是單體」。遊人對於環境這個可以感知的客體,是許多形體的單元組合而成。這個整體的現象與每個單元是分不開的,所以只有使每個小局部都達到美,才有整體美。因此,對於園林小品一定要精心進行藝術加工,才能標新立異,在環境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㈧ 北方園林的代表是什麼

有圓明園、頤和園、絳守居園池、鐵山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1、圓明園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

2、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

3、絳守居園池

新絳絳守居園池始建於公元五九六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古老的園林之一,其布局設計、建造藝術在園林史上佔有獨特的位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座隋代園林。2009年12月9日,絳守居園池入選「國家重點公園」。

現存園池大體基本面貌是清代李壽芝重建,後經民國初年修建的風貌。 園池東西長,南北窄,一條子午梁(甬道)橫貫園池南北,高高隆起,將園池分為東西兩部分。

整個園林根據植物花卉的不同,劃分成春、夏、秋、冬四個景區,咫尺園林將遊客帶到寫意的山水圖畫中。

甬道西「洄蓮亭」屹立於芙蓉池南岸,夏日紅蓮翠蓋飄送著藕香,在「洄蓮亭」中飲酒、弈棋、撫琴,在藕鄉里覺得石骨都寒,此為園地「夏景」。

繞過「洄蓮亭」,園池西牆中部有一依牆而築的重檐半亭,半亭周圍廣植修竹花木,冬季雪壓綠竹在風中搖曳卻是另一番的意境,此為園池「冬景」。

4、鐵山園

鐵山園是古典園林建築,位於山東曲阜孔府,是孔府的後花園,面積50多畝。它建於明朝弘治16年(1503年),由當時的七十三代衍聖公孔慶鎔擴建而成,其間經過三次大修。

建園之時,有人送來古魯城內煉鐵的鐵渣石,類似隕石,園主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天降神石,象徵孔府從此時來運轉,興旺發達,而且與他的名字意義相合,於是把它們布置在園中,並命名為鐵山園,自己也自號鐵山園主。

園林處原孔府軸線的最北部,也用軸線布局,正是北方特點,其布局仿紫禁城御花園格局,這布局也只有孔府敢當。

5、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絳守居園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山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承德避暑山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頤和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圓明園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