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魚景觀
① 養海水魚必須要珊瑚和底砂嗎
海水特性
海水是與淡水完全不同的兩種水質,它不但表現在水的化學特性不同,還表現在動與靜的差別。海水潮起潮落,永無休止。海水觀賞魚很難在淡水中生活,淡水觀賞魚也很難在海水中生活,因此海水觀賞魚飼養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海水的特性。
(1)水溫:海水觀賞魚對水溫的要求較淡水熱帶魚要高,它們對水溫的變化很敏感,所能適應的溫度變化范圍很窄。天然海水的水溫多在25—28℃,水溫日溫差的變化很小。水族箱中的海水水溫應控制在 27—28℃,水溫日溫差應控制在1℃左右。在海水觀賞魚水族箱中,同時飼養有活體珊瑚,海葵等無脊椎動物,它們的生長水溫為26—30℃,如果水溫高於30℃,無脊椎動物的生命受到影響,如果水溫低於25℃時,無脊椎動物的活力減弱,也會影響到海水魚的健康,因此海水水溫的穩定,是飼養好海水觀賞魚的前提。
(2)鹽度和比重:鹽度是指單位體積中所含鹽分的數量,不同地域的海水,不同水溫的海水,鹽度是不同的。比重是指海水的密度除以蒸餾水的密度。由於蒸餾水的密度等於1,所以海水的比重永遠大於1。海水的鹽度和比重,在不同的水溫中,數值是變化的。如在珊瑚礁海域,在水溫25℃時,測得天然海水的比重介於1.022—1.023間,天然海水的鹽度介於3.3—3.5%間。所以水族箱中飼養海水觀賞魚時,海水的比重應控制在1.022—1.023,海水的鹽度應控制在3.3—3.5%間。實際上,海水的鹽度是很難測定的,它是通過液體比重計和導電度計的數值推算出來的。導電度法是使用電導儀測定海水中的帶電離子的數量,以此來推斷海水的鹽度,但在實際飼養中應用較少。比重法是依據海水的密度與純水的比值來推算海水的鹽度,它在海水觀賞魚的飼養中應用較普遍。測試時要注意當時的水溫,只有在同一水溫測得的數值才可以比較,這樣控制了海水比重的穩定,也就是控制了海水鹽度的變化。
(3)酸鹼度(PH):海水的鹼性較強,天然海水的PH值經常穩定在 7.9—8.4之間。海水觀賞魚對水質 PH要求較高,因此水族箱中的海水 PH應維持在8.0—8.5之間。水族箱中飼養海水魚後,海水的P H是經常變化的。當海水的PH降至8.0時,表示海水的緩沖能力正在下降,它會直接影響到海水魚的正常活動,應及時在水中補充C02。補充C02的方法,可採用專用的C02反應生成器。
(4)硬度:海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所含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多少來決定的。天然海水的硬度多維持在 7—9dH。在水族箱中,海水的硬度應控制在7『—9『dH。海水的硬度是經常變化的,當水族箱中的海水硬度下降到5『—6『dH時,表示海水中CO2的數量正在減少,海水中的鈣離子數量正在減少。海水的硬度可採用專用的葯水測得。在水族箱中,海水的P H值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海水硬度的穩定,也就是說水族箱中的海水,PH值和硬度之間存在一個動態的緩沖平衡系統。
C02溶解於水中,它是以H離子和 Hco3形式存在的。海水中無脊椎動物珊瑚等身上共生的單細胞蟲黃藻,在生長時需要大量的C02,當水中 C02不足時,水中的Ca離子和Hco3就會結合形成白色不溶於水的碳酸鈣和C02氣體,這樣海水中的H離子數量不斷增加,表現為海水中的PH值不斷下降。海水中的鈣離子數量不斷減少,表現為海水的硬度正在下降。當往海水中補充C02時,C02可將白色不溶於水的碳酸鈣溶解,並不斷地溶解於水中,這樣海水中的Ca離子和 H離子數量不斷增多,表現為海水的硬度和PH值回升,這就是水族箱中的海水的緩沖系統。只要海水的硬度穩定在7』—9『dH,海水的PH值也會相應地穩定在8.0—8.5之間。
(5)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海水中的一種有害化學物質,它是由殘餌、魚體的排泄物的腐敗引起的。海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應控制在0.3毫克/升以下。如果亞硝酸鹽的含量超過0.5毫克/升時,水族箱中的海水魚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海水中的亞硝酸鹽是通過生物過濾系統來有效去除的。海水中的脫氨菌和硝化細菌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無害的硝酸鹽。水族箱中的硝酸鹽含量應控制在5毫克/升以下。
(6)鐵:海水中鐵的含量應維持在0.01—0.1毫克/升。鐵質不僅是珊瑚中共生的單細胞蟲黃藻的營養鹽,同時也是海水魚、無脊椎動物體色鮮艷的營養物質。當水中鐵的含量過低時,水族箱中的藻類和無脊椎動物的體色就會變淡。一般來說,當鐵的含量低於0.01毫克/升時,應及時補充液態鐵,保持海水水質的穩定和無脊椎動物的正常生長。
(7)硅酸鹽:海水中硅的含量應低於5毫克/升。硅的含量越高,海水中的褐藻生長就越旺盛。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此水族箱中的底砂應盡量不選用含硅豐富的石英砂。為了控制褐藻的生長,就必須控制硅酸鹽的含量。海水中硅酸鹽、鐵、亞硝酸鹽等的含量,都可通過專業的化學葯水來測得。
置 景
海水水族箱的景色與淡水水族箱的景色完全不同。淡水水族箱中展現的是綠意濃濃的山水景色,它多以水草和山石為置景材料,海水水族箱中展示的是五光十色的海底珊瑚礁景觀,它多以活珊瑚、海葵,管蟲等為材料。這是兩種不同風格的置景,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水族世界。
1.生物岩石
生物岩石又名活岩石。它多產於海洋中珊瑚礁區域,色澤有紅色、青灰色等,形狀各異。外觀岩石光禿禿好像是死的,細觀卻充滿生機,其表層覆蓋著各種海藻、海綿,上面還生長著奇形怪狀的珊瑚、海葵、管蟲等;岩石內部蘊含著豐富的珊瑚蟲、海藻等,只要條件適宜,它們就會茁壯生長而展露在岩石外面,這就是珊瑚礁活岩石的生機。
活岩石的採集是由漁民和潛水員,在海洋珊瑚確中鑿石取獲,採集時可將岩石表面生長的海藻與珊瑚、管蟲等盡力保持完整,並保持一定的溫度,打包充氧托運,用飛機或輪船運往世界各地。然後,我們將這些富有生命氣息的、蘊含無數海藻、珊瑚和海葵的岩石,移植擺放在海水水族箱中,同樣可以呈現出五彩絢爛的珊瑚礁景觀,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水族箱海底珊瑚礁世界就展現在我們眼前。
活岩石擺放在海水水族箱中,啟動海水充氧設備和水質循環設備,每周用噴水器清洗岩石表面,照明時間由每天的1—2小時逐漸延長,一般需要4—6周的時間,活岩石表面的各種顏色的活珊瑚、海葵和海藻就會充滿勃勃生機,非常美麗,放射出五彩光芒。
2.珊瑚和海葵
珊瑚的種類較多,形狀多變,其色澤有紅、白、綠、藍、紫等。依據其生活環境,它們又被分為強光帶、中光帶和微光帶的珊瑚。依據其內部構造,它們又分為石珊瑚和軟珊瑚等。生活在強光帶的珊瑚有千手軟珊瑚,玫瑰珊瑚、短須花環軟珊瑚、鈕扣珊瑚、鹿角珊瑚、氣泡珊瑚、腦珊瑚等。生活在中光帶的珊瑚有蝶狀珊瑚等。生活在微光帶的珊瑚有太陽花珊瑚、管狀珊瑚、海雞冠等。
海洋珊瑚礁中的珊瑚是由許多微小的珊瑚蟲聚合形成的。珊瑚蟲內有共生的單細胞蟲黃藻,單細胞蟲黃藻吸收珊瑚蟲產生的二氧化碳、磷酸鹽、硝酸鹽等,並轉化為珊瑚蟲所需要的營養。珊瑚很少移動,珊瑚蟲生長在珊瑚表層,是一層薄薄的膜狀物。當離水後,珊瑚便會死亡風化,它的遺骸就形成多孔的珊瑚砂。
海葵是珊瑚的近親,它是由管狀中空的氣管組成,顏色有紅、白、紫、綠等,形狀有蝶形,圓形等。海葵可以短距離移動,多生活在強光帶。
珊瑚和海葵是生物石上生長的主要腔腸動物,此外生物石上還會生長出各色的海藻,如紅色的火焰藻、綠色的小球藻、羽毛草等,它們是海水水族箱中的主要植物景物。
珊瑚的餌料主要是細碎的、液態餌料,如蝦仁汁、蛤蜊汁等,可用吸管注入到珊瑚叢中,每星期喂1— 2次。海葵的餌料也是以細小餌料為主,也可用鑷子將一團水蚯蚓或一條小魚投入海葵的觸手中,每星期投餌1—2次。珊瑚和海葵都是以濾食性餌料為主,它們可以吸食海水中流過的有機物,它也是海水的天然過濾器。
3.造景
海水魚水族箱中的造景材料主要是生物石、活珊瑚和珊瑚砂。在水族箱底部鋪放PVC塑料管道網,並將它與兩台相對擺放的功率相等的抽水泵連接,抽水泵再與定時開關連接,形成一個與天然海水相似的潮起潮落的人工海水。管道網上鋪放帶網孔的濾水板和塑料紗窗網,最後上面鋪放10—15厘米厚的珊瑚砂。選用造形別致的岩石,以1—2塊較大的為主石,其他石塊依附著主石,按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的順序,勾畫出高低起伏、層層堆砌的群峰模樣。最後將各種形狀的活岩石或活體珊瑚、海葵、管蟲等按照高低次序和珊瑚、海葵對光線的要求,分別擺放到群峰的山頂,山腰、山底、山谷、山洞等空間位置,這樣一個充滿生機的五彩光華的珊瑚礁就移植到了水族箱中。各種色彩形狀的珊瑚、海葵、海藻生活在水族箱的不同空間,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宛然一個微縮的海底世界,富麗瑰奇,美艷絕倫。
科技的發達使我們能在水族缸里設立一些類似海洋生態的系統。在自然界中,少許生態的不平衡,可能會引起無法估計的災害,在我們家中的魚缸里,各式各樣的儀器使我們的魚缸比自然生態還要穩定,但這種穩定只是一些表面的現象。科學家到現在還未能完全明白海洋生態系的運作,這使我們的魚缸始終未能成為一個完全的生態系。再加上魚兒從大海搬進了魚缸後通常它們的抵抗能力會明顯地下降,如果我們的魚缸出了甚麽問題的話,可能又會是一場災害。
總括而言,影響魚類健康的因素可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物質及化學因素(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及生物因素(Biological Parameters)。物質及化學因素包括水溫、鹽度(Salinity)、pH、氧及各種化學成份等。而生物因素則包括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共生、寄生及附生等和魚兒之間之相處,還有各種微生物與魚兒之間的關系等,而本文將會先談一下有關物質及化學因素的問題。
不同種類的魚習慣生活於不同的溫度的海水中。它們所合適的溫度並不是決定於它們的品種,而它們的來源地才是決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說相同品種(Species)的魚,如果它們的來源地不同,它們所合適的溫度也有所分別。例如在西貢一帶常見的小丑魚Amphiprion Bicinctus能生活於15℃ - 30℃之水溫中,而來自菲律賓的A.bicinctus只能生活於25℃ - 30℃之水溫。以我個人的經驗,水溫在魚缸中很少會造成魚類的死亡。但我曾親眼看見魚類因溫度之變化而死。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冬季曾有幾天溫度低至10℃以下,而就在那幾天之間,全香港所有魚排中的斑類也差不多全死掉。我因研究工作關系,每月會到各魚排工作而能親眼看見這次慘案。魚排所養的魚的魚苗大多數是由泰國及菲律賓一帶進口,因未能適應香港的水溫,特別是寒流的影響,而引發是次慘劇。所以我們在放一條魚進魚缸之前,必須清楚合適它們生活的溫度,以及每天必須看看魚缸里的溫度計。
鹽度在魚缸中只決定於兩個因素,就是在開始時我們加海鹽的份量,及缸中海水揮發的情況。後者我們只須在魚缸上加上合適的蓋及定時加入適量的清水便能控制,而前者我們則須清楚知道魚的特性才能決定合適的鹽度。在自然界之中,海水的鹽度相差很遠。以香港為例,西面後海灣一帶的海水鹽度在夏天只得17 - 22%,而在東面一帶則由30 - 34%不等。除了一些特別的魚類之外,一般養在水族箱的魚類都合適於30 - 34%,而來自紅海的魚則合適於40%中。過高或過低的鹽度會影響魚類的生理反應,魚類表皮的分秘及一些無害及有益細菌在魚兒表皮的生長。再者,過高的鹽度會使魚失水過多,而過低只會使魚肌肉浮腫。所以為了確保魚類的健康,我們必須清楚魚類合適的鹽度及定時量度缸中海水的比重,特別是海水揮發得快的魚缸。
氧氣是魚兒不可缺少的氣體。一般自然界中海水的氧量是7 - 8mg/l,而一般魚兒可生存於低至4mg/l含氧量的水。因ORP meter及D.O. meter在香港並不流行,我們並不容易知道魚缸內的含氧量。我們只可以盡量令魚缸內的氧氣多一些。雖然過量的氧氣對魚類會有其毒性,但當水中的含氧量達到飽和之後(約8mg/l),含氧量便不會再增加。要保持海水的含氧量,首先是要定期更換氣石。當氣石用上了一至二個月後,放出的氣泡便明顯變大。當氣泡變大,氣泡中的氧氣便很難溶於水中。因氣泡越大,表面面積與容量的比例便越小,而氧氣溶入水中的份量全決定於這個比例。我個人習慣了每一至二個月便會更換所有氣石一次。所以,買氣石最好買一些便宜的,因更換時也不會肉痛。而一年換六次二元一塊的氣石的效果絕對比一年換一次十二元一塊的氣石的效果好得多。
記得學校時老師說過一句話:「所有的東西也有毒性,而其毒性決定於使用的份量」。這句話說得絕對正確。例如銅能醫治由單細胞動物引起的疾病,但同時過高的銅量則會殺死魚類。在魚缸中,我們希望水中的化學成份與自然界的海洋相似。通常有數種物質的含量我們要特別關注,分別是NH3、NO2及NO3,氯氣及溶解在水中的有機物質(DOC)。生物過濾器能有效地將NH3及NO2轉為低毒性的NO3、而定期性的更換海水有效地將NO2定於安全的濃度。只要生物過濾器的設計得好,NH3及NO2並不會達到危險的濃度。很多人甚至有幾家在旺角的水族館都將幾個生物球加入一般的缸頂的過濾器中。這種做法並不能有效地將NH3及NO2轉到NH3。因負責將NH3及NO2轉成NO3的細菌的競爭能力比一般細菌低,通常要在一般細菌占據了地盤之後,它們才會長於餘下的地方,所以,一般的缸底生物過濾器的沙石必須有4至5寸厚,因負責將NH3及NO2轉成NO3的細菌通常只能生長於2寸以下的地方。如果我們將缸底過濾器的面積與缸頂過濾器的面積相比,數個生物球所能提供的面積實在不足以給一般細菌依附。市面上所出售的生物球及生物環等東西是沒給Canister及Trickle filter用的,並不合適於一般缸頂過濾器,缸底的礫石生物過濾器始終都是最有效及最經濟去除NH3及NO2的方法。香港所有的自來水部會加入氯氣,我們必須清除它才加入魚類。市面上有無數的葯物可以去除氯氣,但我從不使用。首先因為自來水的含氯氣量還未到危險程度,二來我對化學葯品有所抗拒。其實要去除自來水中的氯氣只須在加入海鹽之前一晚打氣,氯氣便會從水中轉到空氣中。至於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我們可以用泡沫撇除器或活性碳去清除它。如果使用泡沫撇除器的話,必須使用木製的氣石,以及時常更換,這才可以保持撇除器的效能。如果使用活性碳,則必須選用一些優質的,因優質活性碳去除DOC的功能比一般平價的活性碳在效力與壽命也高出數倍。
除了上述的化學品質以外,許多魚迷也喜歡加一些葯物入魚缸,如甚麽新水葯、去藻劑等。我個人並不喜歡使用這一類葯物。香港的自夾水十分清潔,新水葯基本上是用不著的。如果閣下的魚缸長滿了海藻,請先量度一下水的NH3、NO2及NO3量是否過高,因這通常是海藻生長過盛的原因。去藻劑只會暫時殺死海藻,如果不去減低魚缸內植物養料(N和P)的含量,海藻很快又會再生。這些葯物如果用得不恰當,對魚類的生命可能會有很大的威脅,所以還是少用為佳。
就算如何去控制上述各因素,魚兒也未必能健康地生長,因為魚類始終也是生物,生物因素對魚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盼望日後能與大家分享有關生物因素的經驗。
② 大理洱海現龍吸水,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觀
8月5日上午時,根據媒體報道,大理洱海湖面出現罕見的“龍吸水”奇觀。報道稱,當時下過小雨之後,遠處的天空先是出現了美麗的彩虹,緊接著洱海上便掀起了一陣風暴,水面上旋即就形成一個漩渦,不斷地盤旋移動。快速旋轉的水汽就像被一股力量吸到空中一樣,形成“龍吸水”的奇觀。而這種神奇的景觀也引起了網友紛紛圍觀刷屏:“龍吸水,召喚神龍嗎?可以許願嗎?”“龍吸水跟龍卷風什麼區別?”“哇,是不是天上又能掉下來魚了。”“冥冥中一股神奇的力量。”
其實,許多水龍卷都形成在離雷雨系統很遠的地方,甚至會出現在很晴朗的天氣里。水龍卷剛形成的時候是透明的,只有經過它在水面形成的異常圖案,我們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有時,水龍卷甚至能把海上的船隻和海水都吸入到空中。更有趣的是在1949年南半球的夏天,當時紐西蘭下了一場“魚雨”,很多海魚從天而降,其實這就是海龍卷的作用。
③ 誰知道更多的海水魚知識
海水觀賞魚的飼養成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於人工海水配製技術的進步,使海水觀賞魚的飼養變為可能;第二階段是由於海水生物過濾系統的完善,使海水觀賞魚在水族箱中長期飼養變為現實,它們相輔相成,促使海水觀賞魚的飼養技術更上一層
海水魚餌料
(1)浮游藻類:海水魚中有許多品種喜歡攝食水螅類等浮游生物或礁岩上附生的海藻。天然海水中的藻類,我們很難獲得,但我們可以在水族箱中培養。將水族箱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的地方,裡面擺放一些1—2公斤重的石塊,加滿海水,不久,水族箱中的水就會變為綠色,裡面已生長了藻類即海藻,這時可將附生藻類的石塊直接放人海水魚水族箱中,供其啄食。也可將塑料刮片將缸壁上的藻類刮下投喂。如海藻長得很長,也可將成束的海藻捆綁在石塊上,直接投入海水魚水族箱,任其攝食。
(2)豐年蝦:又名鹵蟲,它是一種海水性浮游生物,是海水魚如海馬、海龍等愛吃的餌料。成蟲個體猶如蚊子成蟲大小,蟲卵非常堅韌細小,似米蟲糞便狀,經乾燥即可長期保存。豐年蝦可進行人工繁殖培養。豐年蝦的繁殖可採用專用孵化器,操作簡單。在產地市場上購買乾燥的豐年蝦卵,將0.5克蟲卵放入貯有 2千克含鹽量1%濃度的海水的玻璃容器中,充分增氧,在水溫28℃的條件下,蟲卵在24小時內孵化為無節幼蟲,這時應先清除浮在水面的空卵殼,然後用黑紙罩嚴整個玻璃瓶,在瓶口中央開一小孔,用強光照射,豐年蝦便在強光處聚集起來,即可用吸管吸出後直接投喂。如果在孵化水中投喂藻類,豐年蝦就會慢慢長大
(3)冷凍海產品:蟹肉、貝肉、蛤蜊肉、薄片,放在冷藏櫃中可選擇蝦肉、魚肉等,切成現喂現取
2、淡水性餌料
海水魚所喜吃的天然活餌料來源有限,也可選用淡水產的活餌料加以替代,如水蚤、水蚯蚓、紅蟲,黃粉蟲、螺絲肉、蝦肉,魚肉、小活魚、金魚苗等,這些活餌料來源方便,數量龐大,完全可以彌補海水魚活餌料的不足,但因它們產於淡水,較海水餌料適口性差,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馴化才會適應。
3.植物性餌料
海水魚中有很多品種喜歡攝食海藻,當海藻數量不足時,也可選用常見的蔬菜投喂。如紫菜,可將它撕成片狀壓在石塊下,任魚啄食。菠菜、青菜可將它用開水燙熟,切碎後投喂。也可選用生菜吊入水族箱中,供其啄食。這些都可以適應海水魚的食性。;
4.顆粒飼料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進口的海水魚干飼料,它們呈片狀或顆粒狀,有些還可以粘貼在岩石表面。這些餌料營養全面,保存時間較長,經馴化後都可以成為海水魚喜歡的餌料,它是家庭飼養海水觀賞魚的首選,可以免除海水魚餌料困擾的局面。市場上常見的餌料有台灣、德國和日本產的,其品牌有Dupla各式餌料、SERA的各式干餌料和A200的各種餌料等,可以自由選用。
(三)海水魚的飼養設備
(1)海水觀賞魚水族箱:海水魚水族箱的規格較淡水水族箱的規格要大,其容水量較多,水族箱的高度也較高。家庭觀賞用水族箱的規格 有: 70 x 35 x 45/厘米、130 x 55 x 65厘米、160 x 65 x 65/厘米、 180 x 65 x 70厘米。展覽用水族箱的規格 有: 150 x 60 x 90厘米、200 x 60 x 90厘米、300 x 90 x 90厘米等。 海水魚水族箱的材料多選用10毫米 以上厚度的玻璃,以有濃厚色彩的灰色、黑色或咖啡色的硅膠作為粘合劑。透明的硅膠有時會被海藻或其他生物破壞,導致玻璃間失去粘性。水族箱底需要鋪設PVC管道網,塑料管道上有間隔均勻的網孔或細縫,管道網連接兩個相同規格相對擺放的機械泵。管道網上面鋪一塊帶圓孔的過濾板,再鋪一層塑料網布,最後在上面鋪放粗砂和細砂,這樣水族箱中一個模擬天然海水潮起潮落的設備就完成了。將這兩個機械泵連接一個定時開關,機械泵工作時,海水從箱底的管道網中抽入水泵,再由水泵流出,就形成了一個 流動的人工海水。一般可將定時開關設定為6小時,每6小時啟動一台水泵,同時關閉另一台水泵,交替運行,水族箱中的人工海水就形成每6小時輪換一次流動方向,這是海水水族箱的特殊性。這兩個機械泵的 功率有一定要求,機械泵的抽水量要求達到水族箱中的海水每小時循環4—6次。 5 (2)循環過濾設備:海水水族箱中的過濾設備分為箱內和箱外兩種,一般都是採用箱外過濾器。箱外過濾器可大可小,既可以放在水族箱底座的立櫃中,也可放在水族箱的旁邊。過濾系統使用機械泵,要求使整個循環水每小時循環2—3次。
(3)照明設備:水族箱小的照明設備有金屬鹵素燈、熒光燈、水銀燈和珊瑚燈等。依水族箱的長度配備 不同規格的燈具,置放於水族箱的頂端,以不碰到海水為宜,也町懸掛在距水族箱上方40厘米處。燈光的照射時間以每天8—10小時為宜。金屬鹵素燈的功率有150W和250W, 它可在水族箱中創造出強光帶、中光帶和微光帶,它是海水魚水族箱最有發展潛力的燈具。熒光燈光線較好,它可在水族箱巾創造出中光帶和微光帶。水銀燈的功率有80W、 125W、250W、400W等,它常懸掛在水族箱上方。珊瑚燈是一種適合 海水無脊椎動物的燈光,,它又有藍光燈和纖光燈之分,可以增加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的顏色,觀賞效果很好。bK,
(4)保溫設備:水族箱中的保溫設備可選擇不銹鋼或鈦合金式電熱管。大型水族箱容水量大,可以採用水族箱底鋪設加溫線的設備。 一般中、小型水族箱可選用市售的100—300W的電熱管,固定在水族箱的兩端。在炎熱的夏季,當水溫接近30℃ 時,應採取降溫措施,如配備製冷機 或空調機,或用機製冰塊裝入塑料 袋內,封口後放入水族箱中
(5)水質測試設備:海水的水質較復雜,海水中影響海水魚的因素有很多,如海水的比重、酸鹼度、硬度、溫度、亞硝酸鹽含量、鐵含量等 ;海水的比重可以採用比重計測得、 它分為浮式比重計和液體比重計兩種。浮式比重計一個密封的玻璃管。底端有鉛粒,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直接讀出水的比重。液體比重計是一個有機玻璃小盒,將海水注入小盒內,排去氣泡,指針指向水的比重值。海水的酸鹼度,可採用PH值電子測試測試筆獲得。水的硬度、鐵含量、亞硝酸鹽含量等,可採用專用測試劑測得。
(6)蛋白質分離器:又稱為泡沫分離器。它是利用水中的氣泡表面 可以吸附混雜在水中的各種顆粒狀 的污垢以及可溶性的有機物的原理,採用充氧設備或旋渦泵產生大量的氣泡,將通過蛋門質分離器的海水 凈化,這些氣泡全部集中在水面形 成泡沫,將泡沫收集在水面上的容 器中,它就會變為黃色的液體後被 排除。蛋白質分離器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中的有機物顆粒、蛋白質、害金屬離子等,水質凈化效果較好
(7)二氧化碳補充設備:海水中的硬度和酸鹼度存在一個動態的緩沖系統,它可以保持海水的水質穩定、當海水的PH值下降到8.0時,就可以考慮採取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來保持水質的緩沖能力的穩定,海水中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器直接 輸入氣體;二是利用鈣反應器,使氣體二氧化碳與不溶於水的碳酸鈣反應 ,生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增加海水中的鈣離子、保持海水中硬度的穩定、同時也保持了海水PH值的穩定.
投餌 市場上出售的海水魚,無論大小,大多數是從海洋中直接捕來的。人工繁殖海水魚,目前僅限於專業研究人員。海水魚在自然生態環境 中的生活與人工海水水族箱中迥然 不同,海水魚的天然餌料也與我們 可以供應的餌料相差很大,因此海水魚在水族箱中的投餌工作需要很有耐心。
海水魚的投餌,初期都需要經過馴餌。馴餌時可採用天然餌料為主,易取得的餌料有豐年蝦、蛤蜊、蟹類、食用龜類等,投喂時可將它們切碎,投喂量要少,投喂次數增多,引誘魚類開食。魚類開始攝食後,再逐漸過渡到投喂來源方便的餌料,如冰凍魚肉、淡水餌料和顆粒飼料等。
海水魚的食性不完全相同,有些魚類是直接攝食在水中游動的餌料,如雀鯛科、皮剝魨科、鯰科等的魚類,這時可將餌料直接投入水中,任其搶食。有些魚類是習慣於啄食 礁岩上的餌料,如神仙魚、蝶魚、粗皮鯛科、隆頭魚科等魚類,這時可 將餌料塗抹在石塊上,風干後放入水族箱中,任其啄食,或將附生海藻的石塊放人,讓其啄食,有些魚類是 習慣於攝食送到嘴邊的餌料,它們躲在岩洞或石縫中,如天竺蜩科、鯡科、鮨科等的魚類,這時要將餌料投喂到它們嘴邊或棲息處附近。有些魚類對餌料要求較特殊,如海馬、海龍、蝦魚科等的魚類,它們只能吸食細小的食物或液態食物,這時可選用豐年蝦。水蚤、海藻、輪蟲等細小餌料投 6 海水魚在水族箱中初期不肯攝食是正常的,特別是那些剛從海洋中捕來的魚類,開食時間較長。海水魚有些喜歡夜間活動,在光線明亮的水族箱中不肯攝食。有時水質不好,也影響它的食慾。有時水族箱中因魚類個體大小懸殊或有攝食兇猛的魚類,也會影響海水魚的食慾。
海水魚的投餌次數一般每天1—2次,投餌量以在5—10分鍾吃完為宜,投餌原則少量多餐。控制海水魚的餌料數量,也是維護水質穩定的有效手段
4.日常觀察
(1)恐懼感觀察:海水觀賞魚飼養在狹小的水族箱中,新的環境易使魚產生恐懼感。水族箱中的海水魚由於相互距離較近,它們也會為爭奪地盤而相互斗咬,甚至發生兇猛的魚吃斯文的魚,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所以要細心觀察,必要時採取隔離措施。vF>*S<
(2)食慾觀察:投餌時,數一下魚的數目,如發現有離群索居拒食的魚,要找出原因及時解決。 i
(3)糞便觀察:海水觀賞魚的糞便顏色因品種而不同。有的品種如藍倒蜩、人字蝶、紅小丑等,其糞便顏色呈白色液狀;有的品種如珍珠狗頭、皇後神仙等,其糞便呈碎屑狀;有的品種如花斑裸胸鱔等,其糞便呈顆粒狀。觀察魚的糞便顏色和形狀,可有效地了解魚類的消化情況和健康情況。
(四) 置 景
海水水族箱的景色與淡水水族箱的景色完全不同。淡水水族箱中展現的是綠意濃濃的山水景色,它多以水草和山石為置景材料,海水水族箱中展示的是五光十色的海底珊瑚礁景觀,它多以活珊瑚、海葵,管蟲等為材料。這是兩種不同風格的置景,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水族世界
1.生物岩石 (
生物岩石又名活岩石。它多產於海洋中珊瑚礁區域,色澤有紅色、青灰色等,形狀各異。外觀岩石光禿禿好像是死的,細觀卻充滿生機,其表層覆蓋著各種海藻、海綿,上面還生長著奇形怪狀的珊瑚、海葵、管蟲等;岩石內部蘊含著豐富的珊瑚蟲、海藻等,只要條件適宜,它們就會茁壯生長而展露在岩石外面,這就是珊瑚礁活岩石的生機。Ijg$
活岩石的採集是由漁民和潛水員,在海洋珊瑚確中鑿石取獲,採集時可將岩石表面生長的海藻與珊瑚、管蟲等盡力保持完整,並保持一定的溫度,打包充氧托運,用飛機或輪船運往世界各地。然後,我們將這些富有生命氣息的、蘊含無數海藻、珊瑚和海葵的岩石,移植擺放在海水水族箱中,同樣可以呈現出五彩絢爛的珊瑚礁景觀,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水族箱海底珊瑚礁世界就展現在我們眼前。
活岩石擺放在海水水族箱中,啟動海水充氧設備和水質循環設備,每周用噴水器清洗岩石表面,照明時間由每天的1—2小時逐漸延長,一般需要4—6周的時間,活岩石表面的各種顏色的活珊瑚、海葵和海藻就會充滿勃勃生機,非常美麗,放射出五彩光芒。2.珊瑚和海葵珊瑚的種類較多,形狀多變,其色澤有紅、白、綠、藍、紫等。依據其生活環境,它們又被分為強光帶、中光帶和微光帶的珊瑚。依據其內部構造,它們又分為石珊瑚和軟珊瑚等。生活在強光帶的珊瑚有千手軟珊瑚,玫瑰珊瑚、短須花環軟珊瑚、鈕扣珊瑚、鹿角珊瑚、氣泡珊瑚、腦珊瑚等。生活在中光帶的珊瑚有蝶狀珊瑚等。生活在微光帶的珊瑚有太陽花珊瑚、管狀珊瑚、海雞冠等。
海洋珊瑚礁中的珊瑚是由許多微小的珊瑚蟲聚合形成的。珊瑚蟲內有共生的單細胞蟲黃藻,單細胞蟲黃藻吸收珊瑚蟲產生的二氧化碳、磷酸鹽、硝酸鹽等,並轉化為珊瑚蟲所需要的營養。珊瑚很少移動,珊瑚蟲生長在珊瑚表層,是一層薄薄的膜狀物。當離水後,珊瑚便會死亡風化,它的遺骸就形成多孔的珊瑚砂。?
海葵是珊瑚的近親,它是由管狀中空的氣管組成,顏色有紅、白、紫、綠等,形狀有蝶形,圓形等。海葵可以短距離移動,多生活在強光帶
珊瑚和海葵是生物石上生長的主要腔腸動物,此外生物石上還會生長出各色的海藻,如紅色的火焰藻、綠色的小球藻、羽毛草等,它們是海水水族箱中的主要植物景物。
珊瑚的餌料主要是細碎的、液態餌料,如蝦仁汁、蛤蜊汁等,可用吸管注入到珊瑚叢中,每星期喂1— 2次。海葵的餌料也是以細小餌料為主,也可用鑷子將一團水蚯蚓或一條小魚投入海葵的觸手中,每星期投餌1—2次。珊瑚和海葵都是以濾食性餌料為主,它們可以吸食海水中流過的有機物,它也是海水的天然過濾器。
3.造景
海水魚水族箱中的造景材料主要是生物石、活珊瑚和珊瑚砂。在水族箱底部鋪放PVC塑料管道網,並將它與兩台相對擺放的功率相等的抽水泵連接,抽水泵再與定時開關連接,形成一個與天然海水相似的潮起潮落的人工海水。管道網上鋪放帶網孔的濾水板和塑料紗窗網,最後上面鋪放10—15厘米厚的珊瑚砂。選用造形別致的岩石,以1—2塊較大的為主石,其他石塊依附著主石,按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的順序,勾畫出高低起伏、層層堆砌的群峰模樣。最後將各種形狀的活岩石或活體珊瑚、海葵、管蟲等按照高低次序和珊瑚、海葵對光線的要求,分別擺放到群峰的山頂,山腰、山底、山谷、山洞等空間位置,這樣一個充滿生機的五彩光華的珊瑚礁就移植到了水族箱中。各種色彩形狀的珊瑚、海葵、海藻生活在水族箱的不同空間,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宛然一個微縮的海底世界,富麗瑰奇,美艷絕倫。
(五)海水魚的疾病預防
1.白點病
症狀:病魚神情呆滯,常在水流中沖洗或岩上蹭癢,體表布滿白色或淺灰色斑點,病魚出現交互感染和兩次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於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不易治癒。v0D
防治方法:①將水溫捉高到 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顯,必須同時用葯物浸洗才行。
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水族箱中,10餘小時後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餘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
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鍾,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
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鍾,24小時後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
2.爛鰭爛皮膚病
症狀:病魚各鰭殘缺不全,體表鱗片脫落,皮膚腐爛並有淺表性潰瘍。發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觀賞魚彼此間爭搶地盤,互相打鬥,或者對新水不適應,導致鰭條皮膚受傷,弓J起細菌交互感染,特別是在已有魚類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魚後,更易出現這種情況
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頭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魚10—15分鍾。
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錳酸鉀,浸洗病魚5—10分鍾。
3.爛鰓病
症狀:病魚腮部腮絲失血腐爛,嚴重時鰓絲潰爛成洞,鰓軟骨外露,病魚呼吸困難。
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2克呋喃西林,浸洗5—10分鍾。8
②在9份淡水中兌摻1份海水,浸洗病魚1—2分鍾。
③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05克硫酸銅,浸洗病魚 5—10分鍾。
(六)海水觀賞魚的選購
1.選購
海水觀賞魚品種繁多,顏色和體型富於變化,非常美麗。在選購海水魚時,要首先選擇那些健康的個體。健康的海水魚,體表色澤亮麗,游動迅捷,鰓蓋開啟自如,鰭條堅挺,收放自如。投餌時,會積極搶食。此外,海水魚在捕撈運輸過程中,體表有的會受傷,比如鱗片脫落,鰭條殘缺,有的可能是因為減壓不良,內臟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表現為游動失常和厭食,這些個體都應當不選。如果魚體皮膚上有米粒大小的白點或皮膚充血、爛鰭等,這些都是患病的個體,可以不選。
選購海水魚時,要注意哪些品種可混養哪些品種不可混養。一般大型的魚和小型的魚不要混養在一起,性情兇猛的魚和性情溫和的魚不要混養在一起。
如果海水水族箱中飼養有活珊瑚、海葵等,可選購雀鯛科的海水魚,如小丑魚、藍魔鬼,三點白、四間雀等,盡量不要選購神仙魚、蝶魚,鸚嘴魚等,因為這些魚喜歡啄食珊瑚、海葵,它會破壞水族箱的景物。
選購海水魚時,如果單一品種只選擇2—3條時,它們經常會因爭地盤而打鬥,但若單一品種數目較多,它們彼此間反倒和平相處,相安無事。
海水魚水族箱中飼養的魚數量不要太多,一般可根據水族箱的大小來增減魚的數量。比較合理的海水魚密度,可參考每條10厘米的海水魚應有50公升的海水量,這樣水族箱中就不會顯得太擁擠。2.運輸
海水觀賞魚的運輸,多採用低密度塑料袋包裝法。塑料袋質地較厚,規格有55 x 45厘米、45 x 25厘米、45 x 15厘米等。使用時,將塑料袋雙層套在一起,兩層之間墊一層紙張,既可遮光,保持魚體安靜,又可防止魚的尖硬鰭條刺破塑料袋,確保途中安全。每袋內魚的數量多為一條或二條,運輸途中的水溫不低於25℃。冬季運輸時,可在包裝箱中加熱水袋保溫
海洋中的無脊椎動物,如管蟲、珊瑚等,可採用濕海綿分層將它們包裹起來,然後集中在一個塑料袋中,充氧後運往各地。
新引進的海水觀賞魚,需要進行葯物檢疫,一般採用淡水浴法和硫酸銅葯浴法。浸洗時間數秒鍾到數分鍾。在飼養初期的1—2周內,應仔細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和體表的光潔度,以確定首次開食的時間。如果魚體健康良好,活動正常,可於1周後開食。先以適口性較好的海水性餌料喂養,逐漸過渡到當地來源較方便的餌料。
④ 海水魚如何飼養
飼養海水魚需要以下設備:
1、照明設備:水族箱的照明設備有金屬鹵素燈、熒光燈、水銀燈和珊瑚燈等。珊瑚燈是一種適合 海水無脊椎動物的燈光,它又有藍光燈和纖光燈之分,可以增加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的顏色,觀賞效果很好。
2、保溫設備:小型水族箱可選用市售的100—300W的電熱管,固定在水族箱的兩端。
在炎熱的夏季,當水溫接近30℃ 時,應採取降溫措施,如配備製冷機 或空調機,或用機製冰塊裝入塑料 袋內,封口後放入水族箱中。
3、蛋白質分離器:又稱為泡沫分離器。
它是利用水中的氣泡表面 可以吸附混雜在水中的各種顆粒狀 的污垢以及可溶性的有機物的原理,採用充氧設備或旋渦泵產生大量的氣泡,將通過蛋門質分離器的海水 凈化,這些氣泡全部集中在水面形 成泡沫,將泡沫收集在水面上的容 器中,它就會變為黃色的液體後被 排除。
蛋白質分離器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中的有機物顆粒、蛋白質、害金屬離子等,水質凈化效果較好。
4、二氧化碳補充設備:海水中的硬度和酸鹼度存在一個動態的緩沖系統,它可以保持海水的水質穩定、當海水的PH值下降到8.0時,就可以考慮採取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來保持水質的緩沖能力的穩定。
海水中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器直接 輸入氣體;二是利用鈣反應器,使氣體二氧化碳與不溶於水的碳酸鈣反應 ,生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增加海水中的鈣離子、保持海水中硬度的穩定、同時也保持了海水PH值的穩定。
5、水質測試設備:海水的比重可以採用比重計測得。
海水的酸鹼度,可採用PH值電子測試測試筆獲得。水的硬度、鐵含量、亞硝酸鹽含量等,可採用專用測試劑測得。
(4)海魚景觀擴展閱讀:
海水缸過濾材料及過濾方式:
1、過濾材料:在海水魚水族箱中,使用的過濾材料較多,除了活性 碳、珊瑚砂、海綿等,還有生物球、 多孔玻璃陶瓷環、陶瓷柱等。
2、滴流式過濾器:這是一種以生物球為主要過濾材料的過濾器。滴流式過濾器多數放在水族箱內,生物球放在上端開口的容器內,上面鋪放海綿,生物球的下方有一個充氧的氣石,盛放生物球的容器下方有一個出水口,緊連旁邊的蓄水容器,容器底部有一個水泵。
水泵工作時,污水由生物球的上方淋漓而下,經生物球過濾後,由底部流出。整個工作過程中,生物球並不浸沒水中,而是裸露在空氣中,過濾效果很好。
生物球的數量約占水族箱中水容量的5—10%,這樣過濾質量更好。
3、箱外過濾器:海水魚水族箱的體積較大,水容量較多,因此海水的過濾系統都是採用箱外過濾器。海水的過濾系統較淡水過濾系統更復雜,它是採用一個聚氯乙烯材料製作的生化過濾箱,里邊被隔為四個小箱,分別用作粗過濾、細過濾、生物過濾和蓄水箱。
粗過濾箱採用的過濾材料是底砂、珊瑚砂、海綿等,它主要是過濾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如殘餌或魚類排泄物,
海綿要經常拿出清洗,這也是海水的第一級過濾。
⑤ 為什麼海水觀賞魚那麼漂亮
因為水中有景色襯托!
⑥ 海水魚的名稱 圖中魚都是什麼品種 叫什麼
一:三間火箭、雞心倒吊、粉藍倒吊、黃金吊、
小丑炮彈、鴛鴦炮彈、法國神仙。
二:人字鰈、女王神仙、紫倒吊、黃火箭、
黃金鰈、草莓、藍魔
三:紫印、公主小丑、火焰仙、三間鵲、蘭吊、
籃紋、毛巾
四:冬瓜鰈、白尾藍環、石美人、關刀、
皇後神仙、花斑短獅、紅須短獅
⑦ 哪個地方的大海最美
青島威海,抄
最適合人類居住旳十大城市之一。
威海聽名字就知道是個美麗旳地方。
而且靠海邊,
2個人手拉這手在海邊看海散步,
真旳是 狠浪漫。
如果樓主覺得威海還不夠過癮旳話
還可以順便去趟青島。
和威海狠近旳。
⑧ 新手怎麼學養淡水觀賞魚和海水魚
養殖海水觀賞魚的准備工作
設置水族箱裝置的步驟:
1)准備珊瑚
2)准備設立的位置及水族箱
3)安裝生物過濾系統
4)增設底砂及裝飾
5)加溫、打氣馬達及其他過濾沒備
6)照明設備
7)准備養殖用水
8)啟動及最後測試
9)培養生物過濾床
這些步驟並非一成不變,但是卻很實際。
飼養魚的數量:
按照人們實際飼養的經驗:水溫25度以下的水族箱.平均每10升海水可放養1條3厘米長的魚,一個1米的水族箱,放養的魚不能超過14條;若是6厘米長的魚則是7條;30厘米以上的魚只能放1條。25度以上,放魚的數目要遞減。30度高溫時,魚的數目要減少1/2。
正確的放魚方法:
魚購買回來後,不能直接從塑料袋中取出放入水族箱內。放入水族箱之前,要做如下處理:
將裝魚的塑料袋浸入水族箱中30分鍾,等袋中的水溫與水族箱的水溫一致;
將塑料袋取出,打開封口,加幾勺水族箱中的海水到袋中,將氣石放入或充氧扎口,約30分鍾。目的是使袋中水質與水族箱的一致,以便魚放入水族箱時適應;
用一個帶網眼的塑料籃子將魚撈出,連同籃子浸入淡水中(此淡水的溫度、酸鹼度一定要與水族箱的完全一樣)。浸泡1~5分鍾,蝶魚1~3分鍾;神仙魚、倒吊魚、炮彈魚3~5分鍾,視魚體大小而決定。最後,從帶網眼的籃子把魚撈出,放入水族箱中。這樣可以避免新來的魚帶菌感染原來水族箱的魚。這一步驟,可減少約80%的感染性。注意:千萬別將外來的水倒入自己的水族箱中。
魚在放入之前,一定要將水族箱的燈關掉,以免新來的魚因環境改變而受到驚嚇,或受到其它魚的攻擊。
馴餌
魚餌的種類,大致可分為生餌、冷凍餌及人工乾燥餌3種。生餌主要用作馴餌用,應避免長時間使用。主要有蛤蜊、小魚、魚卵、豐年蝦卵;冷凍餌是指生餌經冷凍的產品,同樣作為馴餌用,也應避免長期投喂;人工乾燥餌是一根據海水魚所需要的營養、維生素而調配出來的。有薄片狀餌、小顆粒狀餌、南極蝦、大型魚的基本餌、乾燥豐年蝦,海苔等。
馴餌的方法:將剛買回來的魚放入水族箱後,可以先喂4~5天人工乾燥餌。如果魚群不肯攝食,可將蛤蜊或冷凍蝦與人工乾燥餌拌合後餵食。這時,大多數海水魚都會開始進食。之後以漸進的方式逐漸減少生餌或冷凍餌的量,轉而增中人工乾燥餌的量,直到魚攝食人工乾燥餌為止。
有些剛買回來的魚不進食,可能是環境變化及領域之爭,使魚缺乏進食的心情和時間。尤其是後養的魚,往往會遭先養魚的欺負,故不肯進會。當這種狀況持續一星期以上時,魚就可能死亡。遇到這種事,可將其轉移到另外一個水族箱中,或者改變原水族箱里的布置試試。
最難馴的魚類,是某些蝶魚(以珊瑚肉為主食)。對於這些魚,可將蛤蜊剁碎與薄片餌、乾燥豐年嚇混合成肉末狀。接著將肉末塗在裝飾用的珊瑚礁上,再放入水族箱、這種魚就開始進食了。
有些魚有特殊的食性,也會給您養殖帶來困難,如專吃寄生蟲的大西洋神仙魚,吃珊瑚蟲的蝶魚等,假如從幼魚時開始飼養,便能適應水族箱內的生活條件。
餵食時注意事項
給食的原則是不要一次性地投餌太多,最好的做法是一天餵食2~3次,餵食時要注意觀察魚的進食情況。一般可根據魚的性質與種類,給予在幾分鍾吃完的量。另外,不可長期投喂同樣餌料,最好是2~3種餌料混合給予。不論是生餌還是冷凍餌,是導致水質惡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務必將吃剩下的殘餌從水族箱中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