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物景觀
Ⅰ 植物是自然景觀嗎
主要是許多植物在一起所形成的景觀,國內的園林設計大多是自然景觀,而國外的大多是規則式的,被稱為人工景觀。
Ⅱ 自然景觀和植被景觀有什麼區別
植被景觀屬於自然景觀
Ⅲ 園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的其他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或有生產、經濟價值,或有其他一定功能的樹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以下各種形式:
1.孤植
在一個開曠的空間,如一片草地,一個水面附近,遠離其他景物,種植一株姿態優美的喬木或灌木,稱為孤植。孤植樹(speci-menplants)應具備的條件是具有一定姿態的樹形,如挺拔雄偉、端莊、展枝優雅、線條宜人等;或具有美麗的花朵與果實。「speci-men」意為標本或樣品,喻示群體中形象突出的個體,即優異的樹才能成為孤植之用。
適合作孤植的樹木如雪松、華山松、白皮鬆、金錢松、日本金松、油松、雲杉、南洋杉、美國紅杉、廣玉蘭、白玉蘭、樟樹、七葉樹、垂枝櫻花、垂枝樺、榕樹、木棉等。成叢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樹的效果,如3~5株在一起,枝葉繁密,花朵豐茂,遠望如同一座花山,亦可稱之為孤植樹。如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有一叢波斯丁香的雜種,在草地上單獨種在一隅,5月初花朵滿布,是一叢很理想的孤植樹。適合孤植的花灌木還有笑靨花、菱葉綉球、金絲桃等。
2.叢植(樹叢)
3株以上同種或幾種樹木組合在一起的種植方法稱為叢植。多布置在庭園綠地中的路邊、草坪上,或建築物前庭某個中心。
一種植物成叢種植,要求姿態各異,相互趨承;幾種植物組合叢植,則有許多種搭配,如常綠樹與落葉樹,觀花樹與觀葉樹,喬木與灌木,喜蔭樹與喜陽樹,針葉樹與闊葉樹等,有十分寬廣的選擇范圍和靈活多樣的藝術效果。叢植採用的樹木,不像孤植樹要求的那樣出眾,但是互相搭配起來比孤植更有吸引力。
3.雙植
同一樹種兩株並列平行種植或者前後種植,適於布置在草坪、路旁。
雙植樹應在姿態、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或一仰一俯,或一斜一直,一高一低,以顯得生動自然。其栽植距離最大不超過兩棵植株成年期樹冠半徑之和;最小沒有太多的限制。
4.群植(樹群)
以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稱為群植或樹群。群植在功能上,能防止強風的吹襲,如北方防西北風,南方沿海防海風等;供遊人夏季納涼歇蔭;遮蔽園內不美觀的部分。在園林藝術方面,群植後成片的樹林可以形成陰暗的對比,同時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觀為之豐富起來,與地平線產生方向上的對比,林冠起伏使天際輪廓線也發生較多的變化。樹群四周若用灌木裝飾林緣或裝飾林間隙地,則可使園林中增加許多野趣樹群常用作樹叢的襯景,或在草坪和整個綠地的邊緣種植。樹種的選擇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調、層次要求豐富多彩,樹冠線要求清晰而富於變化。
5.片植(純林或混交林)
單一樹種或兩個以上樹種大量成片種植,前者為純林,後者為混交林。多用於自然風景區或大中型公園及綠地中。
片植可以擴大成為幾百株的林地,也可以少到幾十株模仿森林景觀。在夏季炎熱的南方,公共園林內需要有成群成片的林地,除去人工林之外,有不少公園利用了所在山地的樹林,如長沙嶽麓山,廣州越秀山,南京紫金山……等。許多公共園林綠地都是以林木取勝。所以,片植可以是根據園林面積的大小,按適當的比例,因地制宜植造成片的樹林,也可以是在園林范圍內適當地利用原有的成片樹木,加以改造為園林服務。
為了模仿自然,又較自然界更有藝術性,片植可參考以下幾點布置要領:①樹木不必成行成列,要有疏有密,適當的地點留出小塊隙地,增加明暗對比以吸引林內的遊人。②小片林地的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態條件種植一些灌木,以緩和垂直與水平線條的對比。③林間小路要崎嶇自然,路邊種植耐蔭植物,如玉簪、觀賞蕨類、杜鵑、秋海棠、鈴蘭、細辛等,形成林下耐蔭植被景觀。④選一種有花或有果可賞的樹木,造成一片小型純林,比叢植更有氣魄。國內園林中很少見到白玉蘭、合歡、欒樹、流蘇樹的人工純林,在有條件的地方不妨一試,種植在開曠地上十分壯麗而別出心裁。⑤林緣不取直線,整個林地不為幾何形體,一刀切的邊緣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而且布置起來也很為難。⑥中國傳統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積不大的純林,還可以專為秋季變色葉樹木造一片「秋色林」,楓香、烏桕、銀杏、金錢松、槭樹類、黃櫨等樹種的純林或混交林都可造成秋色宜人。
中國傳統園林多鍾情於自然式配置,且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種類不多,都是傳統喜愛的植物;二是古樸淡雅,追求畫意而色彩偏重寧靜。這樣的植物景觀,在古代的詩、畫、園中是屢見不鮮的。如:
居有竹:東晉王徽之愛竹成癖,住在別人一座空宅,種了許多竹樹,對著竹唱歌詠詩,還指著竹說:「一天也少不了你啊!」愛到如此深的程度。北宋蘇軾寫過這樣愛竹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畫竹的歷史起碼要從唐代算起,這一千多年來,種竹、畫竹、詠竹成了我國傳統藝術中的一大特色。人們將竹節比喻為人的「氣節」,將竹莖的中空比喻為「虛心」,竹的常綠比喻「雖寒不凋」,這許多使人高潔的比喻,是愛竹的重要原因。所以《園冶》中一再提到「竹塢尋幽」,「結茅竹里」,「移竹當窗」,「梅繞屋、余種竹」,「竹里通幽」等以竹為材料的造園手法。
松有畫意:松的壽命長,老來更是蒼勁古雅,根如蟠龍,枝幹如虯,亭亭如蓋,頗有畫意。北方的油松,南方的黃山松,都給人如畫的印象。尤其生長在懸崖陡壁上的青松,孤傲不懼,歷來受到人們的敬愛。
夜雨芭蕉:是園林中體現聽覺美的傳統手法。芭蕉碩大的片片綠葉,習慣種在屋角或檐前以接受雨水的滴落,奏出忽緊忽慢的彈撥樂,給人以鬧中有靜的逸趣,古詩中已有不少傳頌。夏日炎炎芭蕉又是庇蔭的好材料。明代王守仁有詩贊曰:「檐前蕉葉綠成林,長夏全無暑氣浸,但得雨聲連夜靜,何妨月色半床陰」(見《明詩別裁集》,中華書局)。
蘆汀柳岸:「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國傳統喜好將耐濕的柳樹種在水邊,正如《園冶》中所提到的「沿堤插柳」,「堤灣宜柳」,「深柳疏蘆」等。蘆葦喜生沼澤淺水中,夏季茂密生長,秋季種子成熟,穎殼上吐出白色絲狀毛,俗稱蘆花。柳與蘆生態要求相近,是富有詩意的組合。柳枝在風中搖曳,春季盪出柳絮;蘆葦盪里常躲著大量的水禽,秋季散放蘆花,每到春秋兩季,水面上白茫茫一片如煙似霧。一個是「千絲萬絮惹春風」,一個是「狂隨紅葉舞秋聲」,歷來都是引起詩興的美景。
編籬種菊: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使得菊與籬常常組合在一起,甚至菊花與陶潛也常聯系在一起被人歌頌,如有「陶令籬邊菊,秋來色更佳」的詩句。人們喜愛菊花的原因很多,如花期晚有「傲霜」的氣節十分感人,並且其花期長而栽培易,所以廣為栽培受人喜愛。尤其陶淵明棄官歸里,在家中採菊,過著田園生活,「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恬淡適意,在後來一千多年封建時期的文人心中不知引起了多少漣漪。
以上簡單地提了幾種傳統的植物愛好,其他還有很多,如蘭花,常被比為君子之香;梧桐常預示秋天的到來,木材又可以制琴瑟;荷花的潔麗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牡丹比為國色天香……。許多植物受到古詩的贊詠,古畫的描繪,其傳統性和大眾性至今在不經意之間深深地影響著園林植物的配置。
至於傳統的配植手法不外乎二種,一種為整齊對稱式。中國「麗」字的繁體麗是兩個鹿並列,證明我國古代的審美觀念相當重視整齊排比的形式,古園林中實例頗多,如寺院、殿堂、陵墓、官員的住宅門口,大都是成對成行地用檜柏、銀杏、槐樹、櫸樹等列植,以此來表示庄嚴肅穆。另一種配植方法是自然式的,這也是古典園林中最常見、流行最廣的方式。前面提到的詩情畫意就是這種自然式的效果。歸納起來,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是這樣體現植物美的:①保留自然滋長的野生植物,形成頗有野趣而古樸的「古樹參天」和「草木掩映」之容。②成片林植,具有鬱郁蒼蒼的林相。常用之於竹、松或其他高大喬木選山坡、山谷單種成片,形成「崇山茂林」之幽。③果樹又可以賞花的如桃、李、梅、杏、梨之類栽於堂前或成片繞屋,有蹊徑可通最有逸趣。所謂「桃李成蹊」之貌。④園界四周種藤本植物,如紫藤、木香、薔薇、薜荔之類,形成「圍牆隱約於蘿間」的效果。⑤水池邊植柳,淺水處種葦、蒲、鳶尾之類,濕地種木芙蓉等,更有「柳暗花明」之趣。⑥庭院需庇蔭,常點綴落葉大喬木,數量不需多,形成「槐蔭當庭」,「梧蔭匝地」。廊邊、窗前還可種點芭蕉或矮竹,室內益覺清翠幽雅。⑦花台高於地面,設在堂前對面的影壁之下,或沿山腳種些管理省工、年年有花果可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芍葯、玉簪、蘭花、綉墩草、百合、萱草、晚香玉及南天竹、牡丹、月季等灌木,與園主人的生活接近,造成「對景賞花」之樂。
以上這些習以為常的配置方式,在江南古典園林中俯拾皆是,傳統喜好的植物與傳統的配置手法互相結合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中國古典園林美。隨著西方造園風格的滲入、國外觀賞植物的引種栽培,園林植物配置也要適應不同的需求,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充分發揮植物美。但必須注意:①給予植物足夠的空間,讓它充分地生長,盡量表現出可能表現的體形美、色彩美。急於求成、採取密植或以建築物替代的辦法,是違反園林藝術原則的。②只有提供足夠的條件來滿足植物的生長,如土壤、肥料、水分三個基本條件,才能顯示植物生機勃勃的健康美。在建築垃圾及廢墟上植樹是註定要失敗的。③了解植物引種原產地的情況,其生態學特性,伴生植物等。園林設計者不能為了單純追求藝術性而種植不適合的種類或不恰當的組合。鄉土樹種或已經引種成功的樹種是最容易體現設計者匠心的材料。④不要隨便動用刀、剪、斧、鋸等,讓植物自然地生長。人工整形修剪的植物,美學家認為是「活的建築材料」,如同磚瓦一樣,自然趣味完全喪失了。⑤以當地的氣候與人的戶外生活需要為准,決定庇蔭喬木的選擇。基本要求是人們需要陽光的時候落葉,需要庇蔭的時候發葉。終年炎熱的城市才大量種植常綠樹。⑥樹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開曠的草地。景觀愈接近自然,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觀是簡朴的,所以有一條「簡單也是美」的原則。⑦用喬灌木為主體發揮園林美,既雋永又實用。少用一二年生草花,因其壽命短、費工、費力。為增添色彩美可選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⑧植物要經常保持清潔、乾乾凈凈無病蟲害。只有草地樹木一塵不染的景觀,才能使人身心愉快,賞心悅目。所以還有一條「清潔也是美」的原則。⑨植物的個體美與集體美二者比較起來,可多發揮植物的集體美,尤其在大面積的園林中用一種植物成片種植,在功能上效果顯著,在藝術上形成一種浩然渾厚的氣魄。⑩大小園林都是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勝的,這里不應以建築美佔優勢,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務性建築、休憩建築或游樂設施占據植物的配置。
總之,園林美以發揮植物美為主的做法,是當前全世界的趨勢,東方是崇尚自然美的發源地,我國的古典園林就是自然山水園林,在保存人類居住環境和廣袤國土上的自然風景之美的同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模擬再現自然景觀,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風景,是園林植物配置所要著意創造的景觀。
圖7杭州植物園群植一景
Ⅳ 談談如何營造「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觀。
1綠籬——是成行密植,並作造型修剪而形成的植物牆。按不同高度,綠籬可分為矮籬、中
籬和高籬;當高度足以阻擋人們的視線時,成為樹牆(綠牆)。
2園林—— 在一定地域內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因地制宜的改造地形,整治水系,
栽種植物,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方法創作而形成的優美的遊憩境域。
3(園林小品—— 是指園林中體量小巧,功能簡單,造型別致,裝飾性強的構築物,在造型
藝術和空間組合上具有與園林建築基本相同的要求,但其布局造景更靈活。習慣
上,將供休息,裝飾,景觀照明,展示和為園林管理及方便遊人之用的小型設施,
則稱園林小品。
4主景—— 是指在園林空間中起控製作用的景,往往用於表達主要的使用功能或主題,是
景緻的精華所在,具有壓倒群芳的氣勢,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起控制視線焦點
的作用而成為園林藝術構圖的核心。主景包括兩種,一是全園的主景,二是局部
空間的主景。
5園林建築——是園林中供遊人游覽、觀賞、休憩並構成景觀的建築物和構築物的統稱。 6郁閉度——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標。它是以
林地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以十分數表示,完全覆蓋地面為
1。簡單的說,郁閉度就是指林冠覆蓋面積與地表面積的比例。 7(園林美學——是美學的一個分支,是將美學的研究成果及其普遍原理運用到園林的研究
上而形成的一門新興應用學科。
8(花壇——在一定幾何輪廓的植床內,種植觀花或觀葉植物,以體現鮮艷奪目的色彩美和
優美的造型圖案美。
9(園林藝術構圖——在一定的空間內,結合各種功能要求而對各種構景要素進行取捨、剪
裁、配置以及組合稱為園林藝術構圖。
10(花境——指以多種花卉交錯混合栽培,沿道路形成的花帶。功能在於隔離道路等設施與
其他建築。
11(虛點——人們對環境進行觀察的視覺焦點,具有控制視線,吸引人們認識空間的作用。
園林環境中虛點可以分為透視滅點、視覺中心點,以及通過視覺感知的幾何中
心點。
12(透視滅點——人們通過視覺感知的空間物體的透視匯聚點。觀察空間物體的空間形態的
角度改變,空間視覺形態也會改變。
13(園林設計—— 在現代多指單個園林創作,以創作遊憩場地和園林藝術形象為宗旨,乃
造園藝術創作理論的具體化。
14(風景:也稱景緻。以自然物美特徵為主體或人為加工創造的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
的審美對象,是供人們欣賞的空間環境。
15(視覺中心點——空間中制約人們視覺和心理的注目點,包括空間注目點和標志點,通常
由觀察者的位置和空間中各個環境要素的整體布置所決定。
Ⅳ 如何將自然植物群落成功的運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
成功的 大師做的 都是對大自然的模仿 每種風格都來源於自然 比如:正常情況下自然界沒有一條直線的排列的植物
找到你要的風格 看自然是怎麼做的,模仿他
Ⅵ 適合用來布置景觀,在院子里就能養的植物有哪些
如果想在院子裡布置一些花境,讓整個門前或屋後有一些比較自然協調的植物景觀,那一定要搭配一些清新靚麗的植物,不要選擇那些太大眾的花卉,比如常見的月季花、菊花和大麗花等,這些花卉顏色都太鮮艷了。
三角梅也是一種爬藤花卉,適合養在圍欄牆邊,最好是朝南的地方每天有盡量充足的陽光,土壤要有良好的排水性,保持土壤呈微酸性,常年溫度在0度以上,就可以四季生長,在春末一直到霜凍來臨之前都能持續不斷地孕育花朵。
Ⅶ 常見的園林景觀植物有哪些
古代以竹、蘭、梅、荷為植物中的「四君子」,所以,在滄浪亭的植物中專,前面的三樣植物景觀非屬常突出,而在園外的河水裡,則栽有荷花。
月季,池畔宅旁皆可種植、紫竹,其中紫藤還可修剪成各種形態、菊花、虎耳草等,觀特色葉的有八角金盤等等
Ⅷ 設置植物景觀時需注意些什麼
植物景觀是山地別墅區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時應當保護和強化山地景觀特色。要較好的融入山地環境之中,不顯突兀和乏味,就要協調好山地別墅、人工環境與自然景觀之間的關系,以達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1、地形地貌因素 山地起伏多變的地形地貌創造了多元的景觀選擇,也為山地別墅區營造植物景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載體和骨架。山地地形地貌在景觀中有著實際功能,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創造和限制空間;可以增高或降低地形來控制人的視線;可以影響空間氣氛,從而創造特定的空間氛圍。天然的高差變化也為多層次、立體化的植物景觀創造了可能性。
2、水文因素 對於適合建造別墅的山地來說,水是形成景觀極為重要的自然資源,水的主要來源以自然降水以及冰雪融水為主。降水到達山地地表後,除滲入地下和蒸發的部分外,均在自然的溝壑表面形成地表徑流,以溪流、山澗等動態形式存在,再匯聚成河流及湖泊等,這些水體不僅是良好的自然景觀資源,同時對植物生長也極為有利,滋潤著豐美秀麗的植物風光。
3、土壤因素 山地中不同位置的土壤狀況明顯不同。山頂土層淺,土壤貧瘠;山坡銜接山頂和山谷,容易受流水侵蝕而產生水土流失現象;山谷則一般土層深厚且肥力強,對植物生長最有利。所以在選擇植物時,要考慮整個山地區域的土壤情況。另外,土壤的酸鹼度也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重要因素,也要對其做詳細的調查分析,以便合理選擇景觀植物,確保達到設計效果。
4、氣候因素 山地獨特的地形條件使其各個局部的光照、溫度、濕度、降水及氣流等自然因素各不相同,從而在某些局部形成舒適的小氣候,這些小氣候環境會對植物生長十分有利,適宜營造豐富而多樣的植物景觀,來給居住者提供親切怡人的休閑遊憩空間。
5、植被因素 山地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僅是山地美麗的外衣,還可防止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山地地形決定植物的分布及豐富度,而植物也同時改變地形景觀、穩定地形和軟化地形。從自然情況來看,北坡單位面積的物種豐富度高於南坡;喬木豐富度坡頂最低,側坡下部最高;灌木在坡地中生長較好;草本植物生長則主要受海拔及坡位影響。所以在為山地別墅營造植物景觀時,要合理參照現有基地環境中的自然植被特點,選擇適宜山地坡位及朝向的植物。 學習和了解山地別墅區的環境景觀影響因素對山地別墅區植物景觀營造的研究會起到很大作用。
Ⅸ 怎樣欣賞動植物景觀
1.觀其形。不論植物資源,還是動物資源都有其外形的觀賞價值。如植物中竹、樺、楊的挺拔,松、柏、梅的蒼勁,柳、蓮、椰的亭亭玉立。動物中獅、虎的威武,長頸鹿、大象的高傲、從容,熊貓、企鵝的稚雅頑皮,都是審美的重要內容。
2.看其色。色彩是大自然中重要的審美要素和構景條件。當花木成叢成片時,無論是單色還是彩色,都能給人以最強烈的視覺刺激,令人賞心悅耳、贊不絕口。如昆明的世博園就是以花草樹木的斑讕色彩構成園中主景的,北京的香山的最佳游期是秋末,是因為那時遍山的黃櫨經霜變紅,成為該旅遊景點的特色。同時,不同的色彩還能代表人的不同心理,如鮮艷的暖色代表喜悅,淡雅的冷色代表清高、肅穆。不同的場所,可選用不同的顏色,對烘托景點(環境)氣氛有獨特作用。
3.嗅其味。花草的清香是大自然氣息的主要來源。人們游到某地,感受自然,嗅覺的作用不可輕視。自然的清香會使人怡神健體,陶醉其中。如蘭花、梅花、水仙的暗透幽香,米蘭的清香四溢,玫瑰、茉莉的香中帶甜等。不少花卉可製取香料。園林中置放幾株有香氣飄溢的花木,一定是吸引遊人聚往的重要景點。
4.聞其聲。絕大多數動物是能夠發聲的。動物的聲音是大自然中生命的象徵。不論是烏語還是獸言均能夠傳遞信息,給人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使人通過聽覺感受自然。尤其是人文景觀不斷侵佔、蔓延的今天,動物越來越多地失去了自己棲身的家園。不論是在野生動物園還是人工園林,聆聽動物的鳴叫吼聲已不再成為司空見慣,而是令人驚奇、興奮,並能喚發對動物珍愛的情感。可以說,動物的鳴叫是遊人渴望捕捉到的審美信息。
5.察其動。動物的行止動靜和花草樹木的生長是對人頗有吸引力的美感。動植物生長具有節律性,不同生長時期有不同的特徵,為大自然憑添幾分生機活力。動植物的動態美是自身生命的表現,也是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如、猛虎下山的威武,雄鷹搏擊長空的矯健,猿猴攀援的敏捷。魚蝦游水的優美,鳥類飛翔的舒展。還有風吹草動樹搖,雨中翠綠欲滴,陽光沐浴植物蒸騰,淡霧飄散等都是值得細細欣賞的美景。
總之,對動植物的欣賞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使人學到科學知識,激發環保意識和愛惜植物、保護動物的綠色理念。
Ⅹ 簡述自然式植物景觀序列布局的基本原則
在城市,應該常綠、落葉搭配;喬、灌、草搭配;綠化、美化、香化搭配;陸生、濕生、水生搭配。在農村,還應生態林、用才林、經濟林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