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風景讀後感

風景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1-15 21:04:57

『壹』 風景談讀後感

茅盾先生的散文《風景談》,構思精巧,文筆跌宕,結構嚴謹,富於變化,一向為人們所稱頌.文章共描寫了六個畫面,用五節概括性抒情議論的文字串聯起來,表在寫風景,意在歌頌人,在寫景頌人藝術上實在獨具匠心.
第一個畫面:沙漠駝陣
作者用靜景勾勒出猩猩峽外的沙漠,向我們展現的是「大自然的最單調最平板的一面.」顏色純白,聲音是寂靜.「然而」一轉,用動靜手法描寫了駝陣,形在變化,由遠而近;色在變化,由黑到猩紅,聲在變化,由丁當到和諧的旋律.這些一般的人類活動出現在荒涼而死寂的山摸上,就成了一幅風景畫面.
末句用抽象而簡括的文字,提示讀者,本文雖談的是風景,然而贊美的卻是人的活動,是文章不的樞紐一下子打開了.第二個畫面:農歌夜唱地點是黃土高原,時間是夜晚,對象是辛勤勞作、生產歸來的農民.先也用靜景手法來描繪背景,有梯田、禿頂的山、高桿植物.當寫到「三五月明」之夜,農民生產歸來,人和牛從山背上走過來,由遠而近,由少而多,並且節奏緩慢「姍姍而下」,在背景上形成了「一幅剪影」,但人走過後,由飄來了「繚繞不散」的「粗朴的短歌」,於是乎,藍天明月加上農民歌唱,就可稱為「絕妙的題材」了,把人類的活動,更推進了一層.
第三個畫面:學員晚歸
地點仍同前一樣,時間是傍晚,對象是學員,各地來延安的知識分子,也是生產歸來.如果說前一節在寫人時高了一步,那麼這一節更側重於人物描寫.作者用工筆描寫的手法,刻畫了學員們職業不同、口音不同,但多唱著同一個調子,這是晚歸之景;還寫了個晚餐之景,畫面的色彩是金黃、翠綠、白沫、黃土等,並以河水嘩嘩流淌襯託了這些學員的愉快,更突出了他們為尋求革命來到延安的高尚精神.這一畫面,是「靜穆的自然和彌漫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妙的圖畫.」
第二三兩景的聯系都是生產歸來,共一節評論文字.在寫人方面,更是強調了人的活動、人的精神、人的生命力.這一節議論,比前一節議論更拔高了一步.
\5第四個畫面:荒山雨景 作者換了一種表現手法,先寫「西裝革履」與「燙發女郎」在公園談情說愛的情景,再花大筆墨去描寫荒山、泥水、怪石、石洞這樣有個惡劣的自然環境,有有對解放區的青年男女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仍在一起抓緊時間學習,追求革命真理.通過對比,突出了後者敦厚朴實、好學上進的進取精神,突出了他們「是兩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是兩個清楚明白生活意義的人」,突出了他們「不倦怠,也不會百無聊賴,更不至於在胡鬧中求刺激」的高尚品質,而這些無疑是前者所望塵莫及的.這能不使大自然失色?這就是荒山奇跡.怎麼不值得去懷念呢?這一節評論文字,說明「人依然是『風景』的構成者」,而只有「內生活極其豐富的人」才能成為這里的主宰.這第三次評論,是我們更明白了風景與人的關系.
這一節文字表面上平淡無味,其實從文思的俯視角度看,寫得文姿跌宕,談笑風生.作者採用了抑揚法來寫景頌人.開頭句子寫得摸稜兩可,僅交代了「二三十棵桃樹」、「半盤石磨」、「幾尺斷碑」,石塊為凳竟以奢侈品的姿態出現.桃林旁還有一些莊稼.這也會成為風景?與公園比,豈不「貽笑大方」?但在這桃林茶社裡,由於有一群青年在熱烈追求革命真理,從一般的人物描寫角度(語言、行動、形態等)描寫了這些人,又從與「消磨時間」的人作對比的角度,突出了追求革命的濃厚氣氛.用這種抑景揚人的手法頌人,比前面又更高一籌了.
因此,這一節的議論文字說,「人類的高貴精神的輻射,填補了自然界的貧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內容的」.這「輻射」、「填補」、「增添」,更說明了人的精神尤其重要.作者隨感情的逐步加深,不禁發出了「人創造了第二自然!」的深刻感嘆.
這一畫面,作者又從形、聲、色的描寫了兩個戰士,寫得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作者由聽到「嘹亮的喇叭聲,破空而來」,而想起一張放哨士兵的側影.這照片是靜景,也是近景,作者著力刻畫了戰士嚴肅勇敢的神情.由這嚴肅勇敢,又聯繫到聽到的號聲,並著力突出了戰士高尚的精神情操和鮮明的形象.粉紅的霞光與象徵著勝利的飄動的紅綢子,刺刀閃著寒光,通過動靜結合、剛柔結合、遠近結合,突出了戰士的高大形象.作者浮想聯翩,「我看得呆了,我彷彿看見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為他們兩個.」作者直抒胸臆,公開地、純粹地歌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行文至此,作者不得不如筍剝殼、如繭抽絲,用第五個比喻句結束全文:「是真的『風景』,是偉大中之偉大者!」雖然用的是假設句,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顯得文詞委婉些,但這一驚人之語,尤如畫龍點睛之筆,把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軍民及超越一切的民族的高貴精神這一主題,在層層深化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本文之妙,妙在寫景;本文之貴,貴在寫人.全文只有六個畫面加上五個議論句,結構完整.畫面內容各異,表現手法不雷同.形散而神不散,完全靠人類的活動、人的精神境界的逐漸升華來組織材料.真是非大手筆,決不會到次地步.

『貳』 寫風景的讀後感該怎麼寫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專容和特點;二屬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叄』 世界上最美的80道風景讀後感

這本書以靈動的文字勾勒中國人的山水長卷,以煥彩的圖片講述東西方的地理象徵,編織出一次穿越時空的夢幻之旅。
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祖國到處都有名山大川,更有那「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
黃山四季景緻不同,韻味各異,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更是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黃山是美的集合,是天地造化的寵兒。黃山之美,渾然天成,彷彿與天地融為一體;黃山之美,無處不奇,無處不美;黃山之美,無法用語言盡述,也許只能用心靈去體會領悟。如果說有一個地方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更能讓人忘懷塵世,如登天境,那就是長白山的空中湖泊——天池。天池深鎖於雲山霧海之中,池水清澈寒冷,明凈如鏡,在晴空的映襯下,恰如一顆鑲嵌在長白山頂的碧玉。

在這些美麗的景點中,我最嚮往的是 「人在溝里走,如同畫中行」的九寨溝!九寨溝有五絕: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水是九寨溝的精靈,走到岸邊低頭看,便能看見湖面上樹的倒影、山的倒影,所有的東西都在湖面倒映,真幻難分。在陽光下湖面總是發出五彩的顏色,使人賞心悅目。九寨溝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的王國。有的瀑布從高高的翠岩上飛瀉而下,猶如銀色的綢緞;有的從山岩上咆哮而下,一下子就流到了湖底,濺起無數的小水花,彷彿一顆顆珍珠。彩林也是五絕之一,彩林中生長著很多的奇花異草,地面上積滿了厚厚的苔蘚,隨著季節的變化呈現出種種奇麗風貌。九寨溝中除了湖就是雪峰了,烈日之下,雪峰頂上發出一道道亮閃閃的光,千變萬化,好看極了!九寨溝中生活的都是藏族人,藏族的語言,服飾和習俗都和我們不一樣,構成了獨特的九寨藏情。粼粼的波光、五彩的池水、蒼茫的林海、神奇的生物、飛瀉的瀑布、皚皚的雪峰,形成了一幅瑰麗如夢的奇景。神奇的九寨溝,真像是人間仙境,令人嚮往啊!
什麼時候,我們能夠穿越那與天齊高的珠穆朗瑪,在雅魯藏布江把心洗凈,在雪山之巔把魂喚醒;什麼時候,我們能輕舟獨泛於寧靜的淡水河,在暗香與殘陽交織的光影中沉醉。夢想沒有極限,美也沒有極限,讓我們用有限的空間來容納無限的美!

『肆』 永遠的風景讀後感

如果有人問「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答案有很多:書、相片、洋娃娃……,但在文章中,這位少年心目里,最珍貴的東西是電影。
這件少年也有和我們一樣快樂的童年,但那已經被滄桑歲月淡忘。少年11歲那年,他的爸爸離開了這個家,原本溫馨的家庭被各種債務拆得「支離破碎」,媽媽為了還債,常常在廠子里工作到深夜,廠子的效益也不好,工資很低,母子倆的生活過得捉襟見肘。從此,少年再也不能重溫以前和媽媽一起去年電影的快樂了。直到他17歲生日那天,媽媽說要陪他去看一場電影,但票價的昂貴讓興沖沖的媽媽猶豫了,並最終讓少年一個人去看,而自己卻在電影院門口整整等了兩個小時。少年永遠記住了媽媽那天等他的身影,無論時光多麼久遠,那個身影就越發清晰。剛讀的時候,只有一股酸意在鼻間沖撞,然而細細回味,更被其感動,「永遠的風景」不僅僅是少年刻骨銘心的記憶,更是一種呼籲,一種強烈對社會看待民工子弟的不滿!作者從少年的角度出發,在少年不斷變化的心裡過程下,更襯托出他的思考、猶豫、屈服,還有那包含辛酸的淚水!
哦,「媽媽」一個多麼神聖的稱呼,在這個春天,在這個陽光和煦的下午,毫不自私地展現自己的「光輝」,完成著每一個女人的使命。
少年是懂事的,他看到家裡悲慘的情景後,毅然地放棄看電影的機會,但他的媽媽又何不忍耐呢?她從前最愛看電影,可現在為了這個家,她又怎能不放棄呢?
噢,「可憐天下父母心」,讓我們對每一個母親大聲說:「媽媽,我愛你!」

『伍』 描寫美麗景色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來文章,會有源許多感觸和體會;對相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相同的人從不相同的視點考慮疑問,更是會發生不相同的觀念,遭到不相同的啟迪。以我們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挖苦南郭先生的視點去考慮,能夠領悟到沒有真身手矇混過日子的人遲早要"泄露",認識到把握真知灼見的重要性,如果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緣由,就能夠想到領導者要有腳踏實地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虛有其表,不然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視點去考慮,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短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供給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然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棄大鍋飯的必要性。

『陸』 《這邊風景》讀後感

這邊風景》是著名作家王蒙創作於1974年至1978年的一部極其獨特的長篇小說,以「文革」為大歷史背景,以他在新疆伊犁少數民族地區16年生活的真實故事為原型,透過日常生活觸摸新疆獨特的風土人情、宗教文明與老百姓的精神血脈,對那個時期的中國農村生活做了最為詳盡的描寫、最為真實的表現,是中國當代少有的反映了多民族生活的作品。小說的人物形象豐滿鮮活,語言朴實、生動、准確,王蒙特有的機智、詼諧、幽默在行文中隨時涌溢。該書的意義非常獨特和重要,是20世紀漢語文學的可貴文本。王蒙在該書中獨樹一幟,用維吾爾語和漢語「雙語」構思,因此作品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維吾爾文原汁原味的敘述方式。兩種民族語言的混搭和滲透,製造出一種趨於陌生的閱讀快感,顯得別具一格。
據該書編輯李倩倩介紹:「這部作品被雪藏在櫃櫥里近40年,直到崔瑞芳女士去世的前兩日,才被兒子王山無意中翻找了出來。妻子的離去與塵封之作重見天日,勾起了王蒙無限感懷,他『重讀舊稿、悲從中來』,這也使得《這邊風景》的出版備受關注。」在編輯過程中,王蒙也非常「認真」。例如,為了保持維吾爾族人民對人無比尊重的性格,他堅持將書中的「您們」的用法予以保留。這也使得該書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維吾爾風格。

『柒』 風景說不盡讀後感!

寫讀後感要有真情實感,所以還是自己寫比較好,下面提供關於讀後感的寫作方法:

寫作方法: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寫作要點:
要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點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要真實自然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千萬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