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風景描寫
Ⅰ 武當山具體描寫,具體位置,
丹江的武當山是個壯麗地方。那裡鳥語花香、四季如春。
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岩層節理發育﹐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松﹑杉﹑樺﹑櫟等。葯用植物有400多種﹐產曼陀羅花﹑金釵﹑王龍芝﹑猴結﹑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貴葯材。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餘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宮、玉虛宮遺址分別於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開頭和結尾我多幫你弄好了。這篇文章我是在網上查的,那個空間順序你可以在網路再所以下,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再自己弄弄。希望能夠幫到你的忙!
Ⅱ 形容武當山的句子
七絕·游武當山
武當福地天生就,
瓊閣仙山有美名。
霧繞雲纏版峰翠秀,權
遊人自在畫中行。
七律·武當山記游(新韻)
福地仙山負盛名,磅礴百里倍姿雄。
群峰拱立威如虎,曲水蜿蜒勢若龍。
宋殿明宮呈富麗,丹牆翠瓦望玲瓏。
武當山處於中國腹地,方圓四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規模宏大 氣勢雄偉 山巒清秀 風景幽奇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Ⅲ 怎麼寫武當山的美景總分總的作文
武當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也是我國十大旅遊風景勝地之一,那裡風景如畫,猶回如仙境一般。
今年答「十一」長假,我們一家去了武當山,體驗了它那如畫般的美麗景色。武當山的山、武當山的水、武當山的古建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當山的山,高、大、險。它的最高峰——天柱峰,海拔達1612米。在群山的環繞下,它像是一隻大龜背著一條蛇。 有的山像一匹奔騰的駿馬,有的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有的像一把利劍,直插雲霄。一座座山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站在頂峰,武當山的風景盡收眼底,山上的樹木茂盛,鬱郁蔥蔥。
武當山的水,特別的清、涼。在游覽的路上,總能看到涓涓的細流,潺潺的小溪,簾簾的飛瀑。捧上泉水喝一口,那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旅途的勞累頓時一掃而光,令人心曠神怡!
武當山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宏。有規格寵大的紫霄宮,有建於懸崖峭壁之上的南岩宮,更有歷經六百年風風雨雨卻依然傲立於金頂之上的太和宮。這些古建築的設計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武當山的美景,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如果你有時間,也到武當山來旅遊吧。
Ⅳ 描寫武當山景色的作文
汽車漸漸人駛山路,在懸崖峭壁上行進,向北望去,隱約可見武當金殿在晨曦中熠熠生輝。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汽車就到了金頂山下,然後我們乘上纜車直奔金頂。在纜車上觀看風景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姨父指給我看金童峰和玉女峰。只見金童峰像一位頂盔披甲的威武青年,英姿颯爽;玉女峰倩影苗條,亭亭玉立。真是一對名副其實的「金童玉女」!「嘩嘩—」咦,哪來的水聲?我側身一看,一條瀑布順著山勢飛流直下,像一條細長的白紗在山前飄拂。山間長滿了姿態奇特的古松,山頂雲霧繚繞,真讓人覺得好像進了仙境一般。還沒等我細細回味這美妙的風景,纜車就已到了天柱峰。
世界聞名的武當金殿就位於天柱峰頂,此峰拔空峭立,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眾峰之中,真是「一柱擎天」。金殿重檐疊脊,結構精巧。殿堂內外,檐柱屋頂都雕刻著精美的圖紋。殿內正中奉著真武大帝的坐像,他披發跌足,體態豐潤,左右兩旁金童玉女垂手侍立,神情拘謹恭順,嫻雅俊逸。水土二將執旗捧劍,威武尊嚴。據說金殿建於明永樂四年,六百多年過去了,還是這樣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真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中的瑰寶。
Ⅳ 描寫武當山景的文章
從山腳下抬眼遠眺,那一段紅褐色的裸露山峰就是古武當山的主峰,由於距離比在山門時近些了,主峰更真切了些,在四周群山、植被的襯托下,沒有了採石場的感覺,有了懸崖峭壁險峻、嶙峋的真切,感受到了它的挺拔、峻峭,有了風景的靈性。
它拔地參天,氣勢磅礴,最高處是五個形狀各異的山峰,在靠北面的兩座山峰間有一座長長的吊橋相連,頓時使山峰有了風景的亮點,激起了我們的攀登興趣。書上說古武當山主峰是五個高大的仙人在聚會。
這時,武當山主峰似乎對我們有了吸引力,那是怎樣的一個吊橋?山頂又有些什麼呢?我們上山的腳步更快些了!
不知不覺看到在山路右邊樹立著一塊板狀石頭,上刻:磨石針。並有一箭頭指向左邊。順著箭頭方向看去,在這條乾涸的河溝對面橫卧著一塊巨石,上寫「劃劍石」。在溝底河床中央還有另一塊巨石,上寫:磨針石。
當時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就匆匆而過,但後來從《太》書中得知,磨針石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故事,沒想到我們邯鄲還是這個著名故事的發源地,但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我們所知道的詩仙李白,而是道教傳說中的道教鼻祖――真武大帝。
不管故事的主人是誰,但它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完全一樣的:
只有功夫深,功到自然成!
那塊「劃劍石」在道教的歷史中也非同尋常,相傳為真武大帝上山前為堅定修煉意志,劃地成河,與其母親痛心疾首分別處。路邊的這條干河溝就是當年真武大帝拔出隨身攜帶的寶劍,在他與依依不捨的母親之間劃開的河,將其母親隔開在了河的對岸,辭別慈母上山修煉,終於功成飛天。
看來道教故事同樣感人,同樣教育人。
不覺又到一座石板小房前,旁邊立一塊板狀巨石路標,箭頭左邊指向:通天壁,右邊指向:盤龍道。
登頂心切,無疑選擇「通天壁」離峰頂最近,直通山頂。
抬眼望去,紅褐色的石砌登山台階直通半山腰,台階正好修建主峰前面一座低矮的小山山樑的脊背上,隨山樑上下跌宕起伏。遊人走在上面猶如在一條長長巨龍背上攀登,真是大自然的天造地設,更是古武當山人的慧眼獨具,把攀登山峰的道路選在了這里,這也是古武當山旅遊和攀登的靈性所在。
我們心想,頂峰就在上面,登完石梯,就該是山頂了吧!我們憧憬著峰頂,攀登的腳步油然加快。
石梯坡陡路窄,明顯比剛才的山路難走多了。但在石梯上攀登的感覺多少有點兒像爬長城,石梯雖不及長城巍峨、雄偉、寬闊,但它那連綿起伏、波瀾壯闊的氣勢也不比長城遜色多少。
不一會兒,我們的腳步就變得越來越沉重了,在炎炎烈日下漸漸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還好,石梯每上升一段就會有一段水平的歇腳路段。每當這時我們就大口喝水,大口喘氣。
同時,我們也不失時機地回望我們走過的山路,感嘆我們雙腳踏出的奇跡,欣賞通天梯山樑四周的漸漸入畫的風景。手中的DV,此時也正是記錄我們攀登奇跡和古武當山綽約身姿的最佳時機。此時,我們完全融入了山景,進入了旅遊者的角色,在山門時那種喪氣的感覺已完全消失了。
一階階的台階慢慢從我們的腳下離去,一階階的台階連綴成了身後連綿上升的路,一階階的台階把我們緩緩送入古武當山的胸懷。
山路兩旁此時已是滿眼蒼翠,松樹、柏樹、山楊樹、核桃樹,株株入畫;喇叭花、牽牛花、夜來香、野菊花在山風的吹拂下,搖曳飄逸,各色蝴蝶翩翩飛舞其間。近景入像,遠景如畫。
驀然間,再抬頭眺望主峰,懸崖峭壁,突兀而出,怪石林立,威武雄壯,更凸現出主峰的粗曠和陽剛,如巨人,如天神,一座神山的氣質油然浮出!只有真武大帝才配入主此山!正如武當山的另一種釋義:非真武不敢當之也!
Ⅵ 武當山景點描述句子100字
武當山景點的描述句子,這個么去過武當山的人才能寫出他的真情實感,沒去過的是不可能的。
Ⅶ 描寫武當山的說明文
武當山]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岩層節理發育﹐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松﹑杉﹑樺﹑櫟等。葯用植物有400多種﹐產曼陀羅花﹑金釵﹑王龍芝﹑猴結﹑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貴葯材。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餘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宮、玉虛宮遺址分別於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給你一些好詞好句,作參考:
武當山處於中國腹地,方圓四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規模宏大 氣勢雄偉 山巒清秀 風景幽奇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Ⅷ 有哪些描寫「武當山」的句子
武當山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方圓400公里。是道教名山,又是武當派拳術發源地。方圓30多平方公里之內有72峰, 峰奇谷險, 風景秀麗。
武當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綿亘800里,其自然風光 ,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
武當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於群峰之巔。
武當山,環繞其周圍的群山,從四面八方向主峰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嶺,南接巴山,連綿起伏,縱橫400多公里。
武當山的魅力在於她的氣勢,武當山的神韻在於她的內涵,難怪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騷客不吝筆墨贊美武當山,留下了數不清的佳句名言。
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 台等。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
武當武術,又稱「內家拳」,源遠流長,玄妙飄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它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煉氣凝神,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極好的健身養性之術。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
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武當山奇特的景觀和絕美的風采,令人心醉,令人傾倒,令人神往。
武當仙境,神秘空靈。武當山景色佳麗,漢江如游龍北繞,巴山似翠屏南立。
武當山處於中國腹地,方圓四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Ⅸ 描寫武當山的文章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餘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宮、玉虛宮遺址分別於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武術,又稱「內家拳」,源遠流長,玄妙飄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它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煉氣凝神,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極好的健身養性之術。富有神韻的武當道教音樂,具有中庸、委婉和莊重、典雅的特點,與武當武術同享盛名。武當傳說故事、民歌、民俗風情等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