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景觀空間
㈠ 什麼是景觀空間要素
景觀,一般追求的是。1;起伏,錯落有致,2;層次,層次分明,3;曲徑通幽,豁然開朗,4;別具一格,山水倒影,水線連天,等等
㈡ 空間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園林設計
園林景觀水景設計空間類型
1.點狀空間的水景設計
點狀空間一般可布置在居住區的樓間綠地,以水池為中心,形成一種向心的、內聚的空間特性。水景形式可採用湧泉、小型噴泉或者結合小型的雕塑作水景。整個水景的氣氛不可過於喧鬧,水面周圍一般配以常綠的耐修剪的綠籬,修剪整齊以與人工水池相配,不採用落葉植物以免污染水面。
2.線狀空間的水景設計
線狀空間的水景形式一般採用自然河體、人工溪澗。利用水體的聯系作用,各種不同要素都可以依水而建,形成步移景異的效果。由於線狀空間的水面可起到系點的作用,從而使得各種不同的要素可以統一在水面的基底之上。線狀水面可根據不同空間採取多種分隔手段,小的水面可採用水陸相互縈回的方法,造成引人入勝和無窮無盡的幻覺。相對集中的小塊水面,則可以形成多個小局部的中心,使得空間豐富並富於變化。在線狀空間的水景設計中,可靈活運用汀步。由於線狀空間的水深有不同的變化,可根據水深的不同種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群落可以以蓮、睡蓮、菱角等一些水生植物為主。挺水植物群落通常可由蘆葦、香蒲、水蔥、荸薺等水生植物組成。溪澗沿岸應盡可能地種植當地的野生花卉,構成不同的色彩群落,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
3.面狀空間的水景設計
面狀空間的水景可布置在中心綠地或外圍公共綠地。按「大空間宜分,小空間宜聚」的原則,大的水面可用島嶼、橋堤、建築、垂柳等不同構成要素進行空間的分隔,利用透視線的變化,來加強水面的寬闊和深遠,形成一派壯麗的水面(見圖2)。根據水面體量大小,水邊建築可採用單體的亭、榭、橋,也可採用組合的亭橋、廊橋等。橋可有汀步、梁橋、拱橋、平橋、曲橋、折橋、浮橋和吊橋等多種形式。這些橋在長堤游覽線上起著點景休息作用,在遠觀上打破橫堤水平線構圖,有對比造景、分割水面層次的作用。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況比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與水面大小比例、周圍景觀的視野相協調,尤其不要妨礙倒影產生的效果。
㈢ 景觀空間格局概述
格局包括三種類型: 空間、時間和組成格局( Levin,1992) 。森林景觀格局一般指空間格局,是大小和形狀各異的景觀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和組合形式( 傅伯傑,2002) 。景觀格局是景觀異質性的具體表現,也是自然、生物和社會因子驅動的各種生態過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結果。森林景觀格局取決於森林資源地理的分布和組合,影響著森林景觀內能量流、物質流和物種流的變化,制約著多種生態過程,與森林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恢復能力、穩定性、生物多樣性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森林景觀格局又是在不斷發展變化著,目前的格局是在過去景觀流( 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各種生態過程) 的基礎上形成的( 傅伯傑,2002) 。因此,分析森林景觀格局隨時間的動態過程可以揭示森林景觀演替的規律和機制,進而預測森林景觀的未來變化趨勢,為最終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Guo J P 等,2000; Wang Y,1995; 惠剛盈,2007) 。
森林景觀的結構,即組成單元的特徵及其空間格局,是研究景觀功能和動態的基礎。森林景觀的結構( 幾何、物理、生物學結構) 與其空間、時間四維分布密切相關,這是近年來森林經理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森林的空間結構決定森林的功能,森林經營活動( 如採伐) 影響森林的空間結構,從而影響森林功能的發揮。因此,森林空間結構分析是森林景觀規劃的基礎,對科學經營森林有重要意義( 安惠君,2003 ) 。
森林的空間結構反映了森林群落內物種間的空間關系,即林分中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和空間排列方式。按照現代森林經理的觀點,林分空間結構主要從以下 3 方面加以描述:①林木個體在林地上的水平分布即林木空間分布格局; ②樹種空間隔離程度; ③林木個體大小( 胸徑、樹高和樹冠等) 分化程度。林分空間結構決定了樹木之間的競爭優勢及其空間生態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林分生長、發育與穩定性。林分空間結構被認為是決定生境和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因子( Pretzach,1999) 。目前,林分空間結構分析已成為國際上天然林經營模擬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
空間分析( spatial analysis,SA) 是為解答地理空間問題而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空間分析主要通過對空間數據和空間模型的聯合分析來挖掘空間目標的潛在信息。空間目標是空間分析的具體研究對象,空間目標具有空間位置、分布、形態、空間關系( 距離、方位、拓撲、相關場) 等基本特徵( 劉湘南等,2005) 。其中,空間關系是指地理實體之間存在的與空間特性有關的關系,是數據組織、查詢、分析和推理的基礎。不同類型的空間目標具有不同的形態結構描述,對形態結構的分析稱為形態分析。考慮到空間目標兼有幾何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描述,因此必須聯合幾何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分析。空間分析涉及地理空間數據的分析、計算、表達等內容,與一般的數據分析方法不同,它強調事件( 如森林火災) 或參數( 如地面溫度) 的時空變化。空間分析方法從簡單的空間距離量算到全球氣候變化過程的數值模擬,空間分析一般採用專業分析模型與 GIS 集成方式( Acevedo,1991) 。
空間格局分析方法是指用來研究景觀結構組成特徵和空間配置關系的分析方法。景觀格局是在景觀水平上的唯一現象,景觀格局研究的首要任務是必須提取和分析必要變數,描述並以特定意義的方式度量景觀格局,闡明景觀格局的特徵和規律性。景觀格局分析的目的是設法建立景觀格局特徵與各種生態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了解景觀結構發生和發展的內在機制,更好地解釋各種景觀現象; 從看似無序的景觀斑塊鑲嵌中,發現潛在有意義的規律。( Fu and Chen,2000) 進而認識這些特殊條件下規律的普遍意義,為優化景觀格局及其景觀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當前國外景觀格局研究的相關文獻以美國居多,主要包括: ①對景觀格局的尺度問題的研究,如 Krummel,O'Neill 以及 Tanner 等對生態過程、尺度和景觀格局指數的關系進行研究,以確定在不同尺度上如何選取適宜的指數來描述當前景觀格局、生態過程和選用適當參數預測景觀格局; ②對景觀格局理論問題的探討,如 Naveh 和 Lieberman,Forman 和 Gotdon等為景觀格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概念基礎,等為景觀格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概念基礎,Turner 等對干擾主題進行了研究; ③對建立空間模型方法的研究,如 Rober H. Gardner 和Robert V O'Nei 建立了神經模型來研究景觀格局對物種豐富度的影響,其他如地理模型、人口和生態系統動態模型等均是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的數量化方法; ④對新的研究手段與技術的應用研究,如應用空間統計學方法研究景觀格局與尺度問題,以 Sandra J. Turner 的研究為代表; 對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如 Iverson,Milne 等以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工具,對景觀格局的變遷過程進行了分析,其中對景觀時空變化的研究方法也是景觀格局研究的重要方向。
我國對景觀生態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對景觀格局、景觀動態的研究較多,但方法、手段和研究深度相對落後,比較典型的研究包括: 高瓊、李建東利用多樣性指數和空間格局指數來解釋和預測景觀發展動態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可能性,運用空間模擬的方法,對東北松嫩平原鹼化草地景觀動態變化進行了模擬; 傅伯傑用地理信息系統、分維和統計分析相結合,研究了黃土區農業景觀空間格局; 張金屯、邱揚、鄭風英提出景觀格局的數量研究方法;王憲禮、肖篤寧利用 RS、GIS 手段對遼河三角洲濕地景觀的格局與異質性進行了研究; 常學禮、鄔建國用修改分維數、分維數和直觀多樣性指數方法、對科爾沁沙地不同沙澳化土地景觀空間。
㈣ 景觀園林空間設計的幾種類型
在景觀園林設計中,除了滿足園林和景觀功能的同時,還要根據人視覺的特點為人們提供良好的景觀欣賞,對空間的合理布局與藝術性處理不僅能夠解決場地中的需求,還可以為人們提供欣賞風景,休憩娛樂的場所。
1、封閉的圍合。封閉的圍合是指空間四周均有建築或其他高大景物圍合而成的圍合方式。由於視線受阻,人們只能欣賞空間內的景物,仔細欣賞到近距離的景觀,感染力很強,但景觀有限不宜久看,會使人感覺到封閉、疲勞。
2、通透的圍合與半開敞空間。通透的圍合是場地周邊為廊架、門洞、籬笆、山石等元素,場地圍而不閉。場地既可以帶來安靜的小環境,有安全感,廊架、籬笆等這種通透的圍合方式也可以使人的視線向遠處延伸,使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
3、鬆散的圍合與開敞的空間。所謂鬆散的圍合是指周邊景觀元素分散,限定性和私密性較小,給人廣闊的視野,在心理上開敞空間給人一種開朗、活躍、心胸豪放的豁達感覺。
不同的圍合方式產生不同類型的空間,開敞與封閉綜合利用能夠產生不同的心裡效果,為人們提供多樣豐富的風景。
㈤ 景觀空間和室內空間的區別
1、室內空間雖然專業於室內,但是,它能做到室內元素的延伸,以至做到精細。「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包括:住宅、辦公、旅館、餐廳……
2、景觀空間所關注是土地和人類空間的問題。景觀空間范圍有:城市規劃,居住區規劃設計,城市公園設計,城市廣場和步行街設計,濱水區設計,校園、社會機構和企業園的規劃與設計,旅遊和休閑地設計,國家公園的設計與管理,景觀與區域規劃和自然景觀的重建等
㈥ 室外景觀微空間面積大概多少
首先你要先弄明白什麼是消極空間和積極空間。
消極空間一般定義指對街區中散漫的、無組織的空間,包括建築間的中介空間、道橋間的邊角空間、用途不明的廢棄空間、未經設計的冗餘空間等的概念性描述。由於其往往形狀不規則、面積較小,因此在過去較長的時間內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他們造成城市空間利用效率低、影響城市環境的舒適感與宜人性,不同程度的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觀感。
積極空間可以按照消極空間對應去理解。那些利用率高,舒適的,人們經常願意去的,有人氣的公共場所可以理解為積極空間。
「計劃性——積極性——人群集聚」
「無計劃性——消極性——人群消散
我們可以根據消極空間和積極空間的含義去理解蘆原義信的《外部空間設計》的這兩句話,並指導園林景觀的設計。園林景觀的設計就是為了更好組織空間,植物,小品等等這些要素,讓場地本身具備休閑的功能,舒適化,趣味化,人性化,成為受公眾歡迎和喜愛的場所。
所以,這個消極和積極的評價是相對的,而且是由主體人群體驗之後的客觀事實。
只由一張圖,我們不能判斷,一個大的草坪空間,人群分散便是消極空間,因為空間具有圍合性、或者游樂設施比較集中,人群集中便是積極空間。這顯然是錯誤的理解。
園林景觀設計,空間布局本身是需要開敞空間和圍合空間,做到開合有度,動靜結合。
㈦ 城市小型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應該注意什麼
城市小型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應該注意什麼,遠景設計專家認為應該注意專以下幾點;
屬首先是對人的舒適性,比如辦公室等場所。你工作累了就為了適當的休息緩解疲勞,千萬不要弄出讓人煩躁的顏色,大紅大紫不好。
二、不要擋住光線進入場所,這個也是人體舒適度原因。
三、不能擋路(廢話)
四、不要使用對人體有害的東西。
記住最重要的就是人體的舒適度,以此為鋪展。
㈧ 增加景觀深度和空間層次的方法有哪些
觀空間中有相對獨立意義的小空間,是景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有休息的空間、行走的空間、聆聽的空間、注目的空間等。水平方向空間設計:根據景觀的功能要求,通過牆體(直面、曲面、折面等各種造型)、肌理變化、色彩變化以及綠化隔斷、設施等實體來劃分空間平面,豐富空間形象。垂直方向空間設計:使基面下沉或抬高營造下沉式空間或抬高式空間,增加空間垂直方向的變化;利用構件、橋等在空中架起,形成多層次的景觀空間。可以看看賢集網景觀技術的內容,或許會對您有所幫助。做法可以通過一些空間引導:可以通過道路、台階、坡道、標牌、空間導向物等能夠表達一定方向的設施的指示,向人們的暗示前面空間的到來。景觀空間的視覺層次:處理好前景、中景和背景的關系,反映更多的內涵。景觀環境應有視覺層次,同時考慮各個角度的觀瞻,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景觀環境。
㈨ 什麼是景觀規劃空間結構圖的空間節點
我對節點的定義: 就是一張平面圖中 設計的重點~~舉例:小區 一般是:主次入口 中間景觀節點(大型水景 或者 廣場) 還有一些 設計交細需要交代清楚的地方。我們一般都是手繪一張總平圖 然後把節點拿出來細化,增加一些細節。簡單的說 節點就是 你在一個設計中 設計東西最細的~~最多的~~最想表達清楚的 部分。當然 節點也分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