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描寫都江堰的景色

描寫都江堰的景色

發布時間: 2021-01-17 05:49:18

『壹』 都江堰有哪些風景區值得一去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目前灌溉面積已達40餘縣,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魚嘴分水堤:「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伏龍觀:伏龍觀位於都江堰市離堆公園由,其下臨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龍伏在離堆之下,故於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於雖齊聖,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於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典忘祖,於掩其父得無紊欽?」

二王廟:二王廟的修建是為了紀念李冰父子。建築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佔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築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西菀為殿宇區。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築,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築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上下重疊交錯。宏偉秀麗,環境幽美。
安瀾索橋:安瀾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又名"夫妻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現在的橋,下移100多米,將竹改為鋼,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

『貳』 九寨溝、峨眉山、都江堰,哪一個更能代表四川的自然風光

我個人認為九寨溝最能代表四川的自然風光,因為四川的九寨溝鬼斧神工,這完全就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一種饋贈,我們也就應該好好珍惜。但是我們四川在之前遭受了7.0級的地震,但是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九寨溝還是可以恢復原來的容貌。

我們以後才要更加的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大自然所饋贈的美。不能讓這些大自然所饋贈的美離我們遠去。

『叄』 都江堰風景作文。

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都江堰風景區內 東距成都68公里 距都江堰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 林木青翠 四季常青 諸峰環峙 狀若城廓 故名青城山 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後 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 潑墨弄清彩 作品愈千幅 還篆刻圖章一方 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 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民巨幅《青城山全圖》 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 "而今能畫不能歸" 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青城山上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 道教發源地之一.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 並在此羽化.此後 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 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張道陵 原名張陵 客居四川 學道於鶴鳴山中 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 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 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奉老子為教主 以《道德經》為經典 創立了五斗米道 又稱天師道 被後世尊為天師 改其名為張道陵.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 約15平方公里 景色優美 文物古跡眾多 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 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 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古人記述中 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自古以來 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 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 不假雕飾 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 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 夜幕降臨後 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 閃爍飄盪 少時三、五盞 忽生忽滅 多時成百上千 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們 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 稱為聖燈.實際上 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前山景點 建福宮:座落於丈人峰下 山門左側.始建於唐代 後經歷代多次修復 現僅存兩殿三院.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 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 西行1千米 即至岩石聳立 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 皇帝特授名為"瑞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 夾道巨竹屯蒼雲.岩嶺劃若天地分 千柱眈眈在其垠" 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台遺址 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 海拔893米 兩峰夾峙.遊人至此 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 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 唳於山間的駐鶴庄;右有橫石卧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 被稱為"天仙橋" 傳為仙人聚會游戲處.天師洞 自建福宮北行兩公里即至青城主廟--天師洞.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 三面環山 一面臨澗 古樹參天 古分幽靜.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觀內正殿為"三清殿" 殿後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跡.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 名三皇殿 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 高約50餘米 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乃張天師手植 樹齡已達兩千餘年.1943年夏 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 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 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 已製成石刻陳列.祖師殿 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 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官 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 宋代張愈均在此隱居.唐壑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 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 殿內在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朝陽洞 位於主峰老霄頂岩腳 洞口正對東方 深廣數丈 可容百人 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 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 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 蒼崖時有鳳來儀".上清宮 位於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始建於晉代 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 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寅.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 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 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上清宮後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

『肆』 描寫都江堰的句子

都江堰只是一個水利工程,是李冰父子用血汗創造的奇跡.我原來以為它只有水美,卻沒有想到版那兒的權水美,山美,樹美,人更美.我們沿著山路拾級而上,路邊綠樹成蔭,花木繁茂,知了的叫聲連成一片,加上山下的小溪流水潺潺,山上鬱郁蔥蔥,好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伍』 請問寫一篇都江堰人工湖的作文怎麼寫,主要寫它的景色

一提到都匯堰,便讓人想到那宏偉、浩大的水利工程,它的清流浸潤千里沃土,鑄就了今天美麗的天府之國。這個假期,我走近都江堰,一睹她的芳蓉,心,久久不能平靜……
到了都江堰,我們准備順江而下去游覽這令世人嘆為觀止的工程。
一進景區大門,直撲眼簾的便是這美麗的風景,岷江水奔騰而下,浩浩盪盪,猛浪若奔;水甚是碧綠,兩岸樹木高山皆映於水中;山巍峨高大,雖已進入冬日,山上的樹木卻依然高大挺拔,負勢競上,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見證了這水利工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叢林之間依稀露出亭台樓閣,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不一會兒,我們便到了索橋。一上橋,那搖晃的橋身打斷了我的思緒,此時心驚膽戰,橋下那呼嘯而去的江水不禁讓人生起一絲寒意——橋似乎隨時要掉下去一樣,我連忙走過索橋,跑到了魚嘴上。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摩肩接踵,湧向圍欄,我們也湊了過去。這時,只見那浩大的岷江水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自覺地分開了,分水之處泛著雪白的浪花和層層漣漪,十分美麗。後來一位導游阿姨介紹說;「這里是分水堤,在岷江之中,把岷江水分為內江和內江。外江是岷江主流,內江是灌溉用水。」我似懂非懂地聽著,漸漸地著了迷。一眨眼,我們來到了飛沙堰。在堰上,那清澈的江水拍著水壩,似撫摸一般,絲毫看不出水急浪涌。但導游阿姨說:「這飛沙堰是分水堤和寶瓶口間的一道低矮的滾水壩,漲水時,利用水的迴旋原理,內江超量的水流以及泥沙從這排到外江,從而保證灌區安全。使灌區水渠不會阻塞。」我聽著聽著似乎身臨其境,看到了漲水季節時,急流甚箭的江水從這經過,在這再次分流的情景是那樣壯觀。我不由得嘆服古人的智慧,李冰有何等的毅力,當時的科技工程有何等卓越,它的雄姿展現出華夏古代文明。過了飛沙堰,我們看到了一個似瓶口的狹窄缺口,原來這里有密如蛛網的渠道系統。啊!這樣雄偉的水利工程,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它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一直發揮巨大的作用,造福於後人,心中對古人有著空前的敬意!
如今,都江堰依然美麗壯觀,地震沒有動搖她。下山後,走出大門,城市依然是那麼繁華,新建的樓房一座座拔地而起,短短兩年,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絲毫沒有地震的創傷,人們幸福快樂。這個工程猶如一座豐碑,她與城市雄辯地向世人表明:中華民族有創造人類奇跡的智慧與力量。

『陸』 四川有哪些美景

1、九寨溝

閬(làng)中古城,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閬中古城「5A」景區總面積達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區域2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

(6)描寫都江堰的景色擴展閱讀: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北連陝西、甘肅、青海,南接雲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文化、工業、農業、軍事、旅遊大省,擁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天府新區等經濟發展高地,是中國西部物資集散地,長江經濟帶組成部分,也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中的五糧液與劍南春原產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機關駐地。

四川省總面積48.6萬平方公里,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其中包括54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8302萬。四川擁有全國第二大藏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四川地貌以山地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 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

參考資料:網路-四川

『柒』 都江堰風景作文,短點的。

好象沒分段,不好意思,你自己分一下吧. 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都江堰風景區內 東距成都68公里 距都江堰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 林木青翠 四季常青 諸峰環峙 狀若城廓 故名青城山 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後 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 潑墨弄清彩 作品愈千幅 還篆刻圖章一方 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 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民巨幅《青城山全圖》 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 "而今能畫不能歸" 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青城山上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 道教發源地之一.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 並在此羽化.此後 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 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張道陵 原名張陵 客居四川 學道於鶴鳴山中 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 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 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奉老子為教主 以《道德經》為經典 創立了五斗米道 又稱天師道 被後世尊為天師 改其名為張道陵.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 約15平方公里 景色優美 文物古跡眾多 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 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 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古人記述中 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自古以來 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 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 不假雕飾 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 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 夜幕降臨後 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 閃爍飄盪 少時三、五盞 忽生忽滅 多時成百上千 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們 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 稱為聖燈.實際上 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前山景點 建福宮:座落於丈人峰下 山門左側.始建於唐代 後經歷代多次修復 現僅存兩殿三院.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 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 西行1千米 即至岩石聳立 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 皇帝特授名為"瑞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 夾道巨竹屯蒼雲.岩嶺劃若天地分 千柱眈眈在其垠" 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台遺址 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 海拔893米 兩峰夾峙.遊人至此 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 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 唳於山間的駐鶴庄;右有橫石卧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 被稱為"天仙橋" 傳為仙人聚會游戲處.天師洞 自建福宮北行兩公里即至青城主廟--天師洞.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 三面環山 一面臨澗 古樹參天 古分幽靜.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觀內正殿為"三清殿" 殿後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跡.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 名三皇殿 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 高約50餘米 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乃張天師手植 樹齡已達兩千餘年.1943年夏 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 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 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 已製成石刻陳列.祖師殿 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 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官 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 宋代張愈均在此隱居.唐壑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 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 殿內在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朝陽洞 位於主峰老霄頂岩腳 洞口正對東方 深廣數丈 可容百人 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 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 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 蒼崖時有鳳來儀".上清宮 位於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始建於晉代 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 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寅.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 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 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上清宮後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

『捌』 描寫都江堰句子

清黃俞《都江堰》詩:「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渺連三回楚,惠答澤膏流潤九垓。劈斧岩前飛瀑雨,伏龍潭底響輕雷。築堤不敢辭勞苦,竹石經營取次裁。」

趙朴初先生賦詩贊古堰,詩雲:「是宜與長城,並贊秦皇代。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跡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

清何盛新《伏龍觀》詩:「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斷澗流紅葉,空潭起白雲。憑空橋架索,薄暮樹浮曛。龍女今何在,懸崖問柳君。」

清董湘琴《游伏龍觀隨吟》:「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年!流出古今秦漢月,問他伏龍可曾寒?」

清山春《灌陽竹枝詞》詩:「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

『玖』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有哪些

1、清人呂元亮的《都江堰》:

嚙山噴怒雪,壘石卧寒雲。

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

2、清人吳文錫《都江堰》:

龍是何年伏,江流滾滾來。

神功名永著,山勢斧分開。

作堰敢辭瘁,慰農愧少才。

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3、陸游《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

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

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

橫堤百丈卧霽虹,始誰築此東平公。

今年樂哉適歲豐,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織萬籠,船舸載石來亡窮。

橫陳屹立相疊重,置力尤在水廟東。

我登高原相其沖,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長高隆隆,截如長城限羌戎。

安得椽筆記始終,插江石崖堅可礱。

『拾』 為什麼說觀瀾亭是最能領略都江堰的景色的地方

都江堰的伏龍觀正殿後院右首,在一個地勢險峻的凸出岩角上,人們建造了這座觀瀾亭,用心可謂良苦。此處的石崖叫做離堆,它的下面由岩石形成的峽口,名字很形象:寶瓶口。岷江水在上游被江堰制服,經過魚嘴、金剛堤馴順地流到寶瓶口。但它彷彿不甘心,要做最後的反抗,在此處騰起驚心動魄的狂瀾,激盪迴旋,水花迸射,聲如霹靂。人在觀瀾亭上觀覽這壯麗雄渾的水流景象,身心都受到特殊的震撼,大都不能久視,什麼叫「驚心動魄」,在觀瀾亭上可能感受得最真切,最具體。

四川都江堰觀瀾亭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