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亭的美景
❶ 錢塘湖春行寫美景的詩句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背 景】
[編輯本段]
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寫於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裡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游覽勝地。
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盪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嚮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於實現了這一夙願。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里,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築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評】
[編輯本段]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現屬山西)人
。唐代大詩人。注有《白氏長慶集》。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詩 意】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
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
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
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
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盪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合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准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緻,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嚮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艷?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於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裡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於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於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並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慾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並不會因為只有幾只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層次結構】
[編輯本段]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徵,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解 題】
[編輯本段]
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裡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guān)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游覽勝地。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嚮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於實現了這一夙願。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里,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築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這首詩寫於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
【字句知識】
[編輯本段]
雲腳
「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撐,如椅腳、桌腳。還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腳、牆腳。又可指殘余的滓末,(現代漢語中有「下腳料」之類的詞語)由此引申為末端。如日腳、雨腳,杜甫《羌村三首》:「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中的「雲腳」,指雲層的最低處。
初
「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常指動作行為的第一次或發生後最初的那段時間。
1.常用在動詞前,有時用在形容詞前,可譯為「開始」「乍」,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jì)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初:乍)
2.用在動詞前,表示事情是頭一回這樣做。如《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稅畝」。
3.用在句子(或短語)開頭,表示對往事的追溯。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初,亮自表後主」。
4.表示「從來」「素來」一類意思。如《漢書·蓋勛傳》:「群臣初無是言也」。(初:素來,從來。)
漸
「漸」在古漢語里常用作副詞,意思是「逐漸」,表示情況的逐漸變化或程度的逐漸加深。可譯為「逐漸」「越來越」「漸漸」。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即用此義。
「漸」用作動詞時有「加劇」「疏導」「沾濕」等許多義項。如《書·顧命》:「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漸:加劇。)《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漸:疏導。)《詩·衛風·氓》:「淇水湯湯(shāngshāng),漸車帷裳。」(漸:沾濕。)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讀了白居易這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志。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捲起重重疊疊的白雲,和湖面上盪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雲腳低」。「水面初平雲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於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徵。在這里,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致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范圍上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發出來;後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後寫景;後面先寫景,然後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系: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遊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里,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奼紫嫣紅開遍,湖上鏡台里即將出現濃妝艷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於窮形盡象的工緻刻畫,而在於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FONT>
【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雲: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後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❷ 描寫西湖景色的兩句詩句
描寫抄西湖美景的詩句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蘇軾《夜泛西湖五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蘇公堤》中「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的詩句.詩句集中描寫了蘇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每到陽春三月,柳絲輕揚,翠浪翻空,碧桃吐艷,紅霞滿地,十里長堤,彌漫著綠煙彩霧,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張寧《蘇堤春曉》詩道:「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南宋吳唯信《蘇堤清明即事》詩雲:「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陸游也有 「花滿蘇堤柳滿煙」的詩句.可見,寫蘇堤都離不開煙柳、紅桃、歌鶯.
❸ 蘇杭美景贊美詩句
1、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作者: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5、望洞庭——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釋義: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裡,就像白銀盤里的一隻青螺。
❹ 描寫西湖美景的語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春江花月夜(好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鍾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鍾)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麴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觀魚)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宋)蘇軾
天欲雪,去滿湖,樓台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雲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園蒲。
天寒路遠愁僕夫,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雲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游淡泊歡有餘,到家怳如夢蘧蘧。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梅花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梅花(三首錄一)
(宋)林逋
小園煙景正凄迷,陣陣寒香壓麝臍。
湖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
畫名空向閑時看,詩俗休徵故事題。
慚愧黃鸝似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林逋即當年隱居杭州孤山)
長至日與同舍游北山
(宋)范成大
歲晚山同色,湖平霧不收。
寒雲低閣雪,佳節靜供愁。
竹柏森嚴立,蒲荷索莫休。
瘦筇知腳力,政爾耐清游。
柳梢青
(宋)周密
夜鶴驚飛。香浮翠蘚,玉點冰枝。
古意高風,幽人空谷,靜山深幃。
芳心自有天知。任醉舞、花邊帽敧。
最愛孤山,雪初晴後,月未殘時。
點絳唇 暗香
(宋)王十朋
雪徑深深,北枝貪睡南枝醒。
暗香疏影,孤壓群芳頂。
玉艷冰姿,妝點園林景。
憑欄詠,月明溪靜,憶昔林和靖。
孤山雪梅
(明)凌去翰
凍木晨聞尾畢逋,孤山景好勝披圖。
翠禽巢失應難認,皓鶴籠空不受呼。
已見萬花開北隴,莫教一片落西湖。
快晴更待黃昏月,疏影隨身不用扶。
柳梢青 別憶孤山
(清)夏基
孤嶼梅花。林公舊宅,煙水橫斜。
月白無雲,風清不雨,香落誰家。
先生一望城涯,憶別時春吐奇葩?
夏日魚沉,秋來雁杳,悉付征霞。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白居易
和風熏,楊柳輕,鬱郁青山江水平,笑語滿香徑;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斷橋雲西行,月影醉柔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蘇軾《開西湖》詩: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蘇軾《開西湖》詩: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留得杯前興,偕游意與俱。
❺ 描寫美景的古詩詞
1、《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5、《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6、《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8、《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9、《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1、《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2、《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❻ 古詩描寫西湖美景的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❼ 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一詩中借鶯燕表示早春美景的詩句是哪一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借鶯燕表示早春美景的詩句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❽ 我們什麼詩來贊美西湖的美景
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歸》詩:
我飲不盡器,半酣尤味長。籃輿湖上歸,春風吹面涼。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蒼蒼。清吟雜夢寐,得句旋已忘。
尚記梨花村,依依聞暗香。
又《懷西湖寄晁美叔》詩: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君持使者節,風采爍雲煙。
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
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夤緣。問道若有得,買魚弗論錢。
李奎《西湖》詩:
錦帳開桃岸,蘭橈系柳津。鳥歌如勸酒,花笑欲留人。
鍾磬千山夕,樓台十里春。回看香霧里,羅綺六橋新。
蘇軾《開西湖》詩: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周立勛《西湖》詩:
平湖初漲綠如天,荒草無情不記年。
猶有當時歌舞地,西泠煙雨麗人船。
夏煒《西湖竹枝詞》:
四面空波卷笑聲,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鴛鴦睡處行。
平湖竟日只溟濛,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楊花裝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風。
行觴次第到湖灣,不許鶯花半刻閑。
眼看誰家金絡馬,日駝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沒晴沙,晝在湖船夜在家。
怪殺春風歸不斷,擔頭原自插梅花。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趙子昂《西湖》詩:
春陰柳絮不能飛,兩足蒲芽綠更肥。
只恐前呵驚白鷺,獨騎款段繞湖歸。
袁宏道《西湖總評》詩:
龍井饒甘泉,飛來富石骨。蘇橋十里風,勝果一天月。
錢祠無佳處,一片好石碼。孤山舊亭子,涼蔭滿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歲一白發。南高看雲生,北高見月沒。
楚人無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西湖》詩:
湖邊多少游觀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凡人著眼看青山。
張岱《西湖》詩:
追想西湖始,何緣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評。
冶艷山川合,風姿煙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煙光里,蒼茫不可尋。吾鄉爭道上,此地說湖心。
潑墨米顛畫,移情伯子琴。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到岸人心去,月來不看湖漁燈隔水見,堤樹帶煙熇。
真意言詞盡,淡妝脂粉無。問誰能領略,此際有髯蘇。
又《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鍾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鍾)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麴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
❾ 形容西湖水平坦的兩字詞語
山水西湖
山
主條目:孤山
山公園原清朝行宮御花園1927紀念孫山先公園命名山公園公園進門迎面石級書孤山兩字其孤字沒點猜測其意孤山孤放鶴亭孤山東北角紀念宋朝梅妻鶴聞名林逋建浙江省博物館孤山南麓現各類文物藏
孤山位於北側外西湖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公棲霞嶺支脈西湖島嶼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二十三:嶼聳立旁聯附湖山勝絕處今山林木蔥蔚歷代文古跡留存孤山東西別白堤西泠橋與湖岸相連且島名勝古跡甚杭州孤山孤與斷橋斷、橋並稱西湖三怪
孤山主要景觀包括山公園、浙江省博物館、文瀾閣、西泠印社、放鶴亭、秋瑾墓、俞樓、慕才亭(蘇墓)等品10餘萬件20041月1起始公眾免費放文瀾閣浙江省博物館內西北角清乾隆間存放《四庫全書》仿北京故宮文淵閣格式改建西泠印社創辦於1904近西泠橋命名近代著名金石書畫藝術團體島內杭城字型大小飯店樓外樓西湖養草魚烹制西湖醋魚聞名
二塔
主條目:雷峰塔保俶塔
雷峰塔原名皇(黃)妃塔名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雷峰頂吳越王錢俶祈求泰民安建雷峰塔原座八角形、五層磚木結構樓閣式塔遇火留磚體塔身由於傳說雷峰塔塔磚用驅病強身或安胎期塔磚磨取粉末、挖取磚塊19249月25午幾乎挖空塔基再堪重負突全部崩塌200210月25重建雷峰塔落建舊雷峰塔原址舊塔座部遺址展示廳並許文獻資料供參觀
保俶塔位於西湖北側寶石山山頂由元至明、清保俶塔六毀壞六重建現存磚塔六面七級1933按明末原式重建並1996更換朽壞塔剎構件西湖寶石流霞景觀所與雷峰塔隔西湖相素雷峰似衲保俶美、湖映雙塔說
三島
主條目:三潭印月
瀛洲(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區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瀛洲及其南側三座葫蘆狀石塔賞月水園林著稱全島面積約7公頃水面佔60%
瀛洲前身水保寧寺稱湖寺北宋湖賞月佳處其園林建築景物布局18世紀初已基本形清《湖山便覽》卷三:萬曆三十五錢塘令聶湯請於水利道王道顯繞灘築埂湖湖放所三十九令楊萬繼築外埂至四十八規制盡善空俯瞰全島特田字構湖島島湖奇景島主要景點包括浙江先賢祠、九曲橋、九獅石、網亭、亭亭亭、竹徑通幽我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於北宋元祐五(1090)蘇軾浚湖期間所位置與今同據清初文獻記載今三塔系清朝康熙間所建三石塔頂葫蘆狀塔身呈球狀高水面2米空環塔身均勻布5圓孔塔基扁圓石座三塔呈等邊三角形布每邊62米
湖亭
主條目:湖亭
湖亭外西湖清雍《西湖志》卷九:亭全湖舊湖寺寺外三塔明孝宗寺與塔俱毀聶湯《縣志》稱:湖寺外三塔其塔、南 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亭復於舊寺基重建德堂放所據則舊湖寺乃今放池今湖亭乃三塔北塔基《湖山便覽》 卷三:明萬曆四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統稱曰『湖亭』朝重加葺治左右翼雕闌 層樓……清乾隆二十七乾隆帝御書光澈邊額抗戰爭喜清閣舊址先改建財神殿觀音士殿1980島刻置蟲(異體字,繁體字風間部)二太湖石碑塊意指風月邊
阮公墩
主條目:阮公墩
阮公墩外西湖位於湖亭西清嘉慶五(1800)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所挖葑泥堆疊島俗稱阮灘島南北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期島建築雜樹荒草叢候鳥棲息1952—1958間疏浚西湖島四周加添亂石護岸面積稍拓寬1977島四周駁墈再擴面積並加填客土1981島添土1000餘噸建環碧築島憶芸亭(阮元號芸台)、雲水居等建築1982島辟西湖第處垂釣區游登島品茗、垂釣1984起島舉辦環碧庄仿古旅遊西湖夜遊頗受歡迎叫態島
三堤
白堤
主條目:白堤
白堤東起斷橋經錦帶橋向西平湖秋月與孤山相接約1公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宋、明稱孤山路、十錦塘古白堤白沙鋪改柏油路面兩側廣種碧桃翠柳欣賞西湖全景周邊諸山佳觀賞點
斷橋[5] (詳見斷橋殘雪)位於白堤東首民間故事《白蛇傳》斷橋白素貞與許仙邂逅處西湖諸橋享盛名錦帶橋位於斷橋西稱涵碧橋清雍《西湖志》卷八:錦帶橋舊架木樑聖祖仁皇帝(指康熙帝)臨幸孤山御舟由轉入湖民三(1914)重修1921與斷橋同改築加設水泥混凝土拱券保護斷橋錦帶橋受往車輛重壓撞擊現自斷橋至平湖秋月段路面禁止機車通行所往孤山車輛必須通西泠橋入
蘇堤
主條目:蘇堤
蘇堤舊稱蘇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廟東橫貫湖堤2797米寬30—40米蘇堤共六座石拱橋南往北別: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據考證疑束浦訛)、 跨虹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三:元祐東坡既奏浚湖水所積葑草築堤起南訖北橫跨湖面綿亘數夾道雜植花柳六橋行者便……十郡守呂惠卿奏毀咸淳五朝廷給錢命守臣說友增築……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廣皆六十尺堤舊亭九亦治新仍補植花木數百本 清《湖山便覽》卷三:朝雍二與白沙堤同修築五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滿植桑株所謂蘇堤楊柳斫伐都盡1950關部 門加高加寬堤身並修築沿湖游步道設置座椅現蘇堤禁止機車(電旅遊車除外)通行
楊公堤
主條目:楊公堤
楊公堤稱西山路其走向基本平行於蘇堤棲霞嶺西側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堤楊公堤西湖西進工程恢復相於蘇堤六橋:環碧、流金、卧龍、隱秀、景行浚源現楊公堤路面較寬設雙向單車道間加綠化隔離帶沿路主要賓館及療養院等設施主要景緻曲園風荷、郭庄、劉庄、杭州花圃、金沙港、浴鵠灣、三台夢跡、烏龜潭、茅家埠等[6]
西湖十景
南宋.西湖十景
主條目: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7] 名源南宋山水畫南宋祝穆《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記載文詩詞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湖初十景景目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曲苑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雲至清朝康熙帝南巡至杭西湖十景題字並兩峰插雲改雙峰插雲;雷峰落照(或稱雷峰夕照)改雷峰西照;南屏晚鍾改南屏曉鍾西照與曉鍾兩名稱卻未接受仍沿用南宋舊名至今官吏康熙帝御筆所書刻石立碑建亭恭護至西湖十景石碑景點標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十景各賦詩首鐫刻於碑石陰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知
十景名稱僅用詞貼切亦偶整齊(嚴格並非仗仗須論格律、平仄)例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曲苑風荷、南屏晚鍾、雷峰夕照其兩景任意搭配花港觀魚、柳浪聞鶯或三潭印月、雙峰插雲些本身偶句或片語非工整
1984.新西湖十景
主條目:新西湖十景
1984《杭州報》等五家單位發起新西湖十景評選新十景確定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新十景特點於其理范圍於舊十景其數位於西湖周邊群山與傳統西湖十景新十景名稱見偶譬九溪煙樹滿隴桂雨或吳山風(其九與滿均數詞較工);玉皇飛雲與寶石流霞、龍井問茶與虎跑夢泉、黃龍吐翠與阮墩環碧等組合亦見工整
2007.三評西湖十景
主條目:三評西湖十景
2007杭州市政府進行三評西湖十景名稱徵集靈隱寺等批景點入圍三評西湖十景確定靈隱禪蹤、六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自己查下資料吧
這樣的提問感覺沒有意義
❿ 描寫西湖美景的詩
錢塘來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源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