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風景
1. 貴陽至荔波樟江風景區行程 修文自駕到荔波樟江怎麼走
全程313公里,但是現在貴新高速路在修。已經不能到獨山下了,在都勻就要下高速,原來從獨山走是要4個多小時。但是現在從都勻走,就要將近6個小時,因為路況不好。
2. 西安十三朝古都是哪十三朝
西周、秦、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1、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2、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
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3、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同年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覆滅。
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而此時的牛耕和鐵器普遍流行。西漢時期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
西漢也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隨著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西漢出土文物種類豐富,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
4、新朝
新朝(8年—23年),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後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
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共1帝、15年國祚。歷農民戰爭後,劉玄建立玄漢政權。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
中國古代史學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後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有所改變。
5、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3. 帶山水的成語、
帶山水的成語有:
1、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帶。四川一帶的山山水水;版
2、觀山覽水:觀:游覽;權山、水:指風景。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3、奇山異水:不同一般的,奇異的山水,也釋義為奇異瑰麗的山水。吳均《與朱元思書》中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三山二水:三山:護國山,位於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鷺洲,位於長江之中,分江面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5、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出自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於藍;
6、山情水意: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產生的情感興致;
7、游山逛水:山、水:指風景;逛:閑游。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8、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4. 寫我的家鄉的作文風景物有哪些或美食 (修文縣)二年級
記得那一次我和張來欣慧借自航模時明白的這個道理!那天,我到張欣慧家裡去玩,剛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航天模V3型航空母艦,我對張欣慧說:「哇,張欣慧!你的航模真漂亮啊!」張欣慧驕傲地自誇道!「當然,這可是我自己花了1小時才拼出來的!」「你能借我看一個星期嗎?」「當然,給」說著,他把航模遞給了我,我高興地拿著航模奔向家中,在家門口,我不小心把航模摔散了,我心想:完了,航模散了,我又不會拼,怎麼辦呢?當張欣慧問我要航模時,我原本想騙他說還沒看夠,可是我要誠實,於是便把故事的經過說給他聽,他聽了沒生氣,而是心平氣和地跟我說:「沒關系,我們一起再把它拼好吧!」經過我們倆的齊心協力V3型航空母艦又再一次復活了。
通過這一次「事件」,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誠信最珍貴。有了誠信,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5. 在哪兒乘坐公共汽車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扎佐鎮桃源河風景區
金陽客車站坐扎佐的車去,到扎佐在轉車,哪裡有車的。
6. 寫我的家鄉的作文風景物有哪這 美食 (修文縣)二年級
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他的「機敏」便是狡猾;
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他的「才學」反而會成為諷刺;
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他的「金錢」就會泛著濃濃的銅臭;
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他的「榮譽」定是千古罵名。
所以,我確定——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他將得不到所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