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打造水景觀

打造水景觀

發布時間: 2021-01-18 11:00:27

『壹』 談如何做好水景觀設計

提及水環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而且可以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想。水景能夠在景觀中發揮特殊的作用,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可是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營建適於人欣賞的水景成為每一個景觀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於水自身的特性。
1、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中,充分體現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湧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築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築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3、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
4、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餘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出的轟鳴都有益於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的景觀現狀分析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三、水環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水景設計要力求創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區的建築造型、景觀空間布置一樣。也應有創新、特色,而目前相當部分樓盤的環境設計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島」一一造「碼頭」幾乎成了水景設計三步曲,幾乎都是「克隆」照搬,給人感覺千篇一律、毫無新鮮感。事實上我們應該根據樓盤的開發理念來設計主題,結合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水景。可以是寬廣的湖面,可以是彎彎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狀,也可以大膽地採用人工幾何物體;可以用鵝卵石鋪底,也可以採用彩色馬賽克;可以體現東方園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鑒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現,也可將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頂順流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但無論何種類型和風格,採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水環境。
(二)、水景設計要有層次和變化,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環境設計需要「點」、「線」、「面」,水景設計同樣免同寬的水帶,如可以採用「九曲十八彎」、「時寬時窄」的設計。強調線的豐富,可以在節點上通過新穎的噴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強化點的淵源,通過水簾、水幕和各種形體的湖面,豐富水面的表現,賦予更多的功能。同時水景設計要將整個水系分為不同的層次:有整個小區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會所、中心景觀結合起來;也有不同組團的小的水帶、水景主題,要融於組團的環境綠化,和住戶親密接觸,可以穿過住宅大堂,可以流經居民的私家花園等;還有私家花園內或住它內的水景,尤其對於別墅類低密度住宅,可以從住宅中穿過,分隔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也可以在花園和內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種植池,也可以成為兒童的戲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盡量設計流動的水景。在規劃上包括世界景觀設計公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規劃應該有動態與靜態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動的與靜止的水景設計中,我們應該更加推崇流動的水景設計。流動的水景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水的流動創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使景觀更加突出,園林與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動」與「靜」有很好的結合,在水景與園林及建築小品的結合中形成一種「將動而未動」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因此水景設計不是簡單的「水」,更重要的是,讓水能夠按照設計師的想法、按照環境主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動」的表現或表演,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是水的「舞蹈」,她應有豐富的表情、美侖美奐的動作。
(四)、盡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區的基地本來就有河道和水系,並且沒有什麼污染的話,在進行環境規劃時應盡量考慮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規劃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環境沒計是濕地概念設計,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濕草甸、湖泊、河流、灘塗等,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防止自然災害等功能。濕地最寶貴的資源是水。利用濕地作為環境設計的主要考慮點,就是:要維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植被生物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塑造和規劃。當然整個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壞,如果已經被污染,還是要進行清理根治,恢復水系的生態,給住戶一個良好的生態水環境。
(五)、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
例如勞倫斯設計的美國加州某宅園中的水景,水從噴泉湧出,匯於高台之中,然後從四周空透的台邊像水簾般傾瀉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與台階的介面是溢水口,水從池中溢出跌入一級級的台階之後進入水渠,漸漸趨於平靜,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運動感,避免單調而設置了一些排列規整的阻水石,最後,水流漸趨平穩,匯人了更大的,寧靜的水池之中,頗具奔流歸大海勢,雖然水景規模並不大,但卻體現了水運動序列的一個完整過程。
四、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則。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則。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則。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四是宜「虛」不宜「實」原則。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五、水景的開發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而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造情意。
1、 空間的拓展.規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於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2、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並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3、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並利用周圍的環境,建築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貳』 如何利用雨水做景觀

在水資源日益珍貴的現在,雨水在城市景觀中的價值與現實作用開始逐漸顯現,城市雨水利用是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改善城市環境的有效途徑。

利用雨水的循環途徑打造流動水體景觀

在利用雨水打造城市水體景觀時,要充分利用水體循環的自然規律,利用雨水循環的自然排水系統,規劃場地時首先要考慮不破壞雨水滲流的自然條件,建設項目應與原有的生態環境相融,在新的環境條件下盡快達到新的生態平衡。
雨水循環的關鍵因素在於確保雨水滲透暢通,為了充分利用雨水循環在流動水體景觀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採用各種滲透設施和滲透技術,通過在城市植綠地、鋪設嵌草磚等做成滲透地面,還可以修建滲透管溝、滲水井。排水體系中的景觀規劃,還要注意充分利用親水的優越性,盡量靠近水源,首先選擇低窪潮濕的地點為開挖水面,使水流盡量小角度斜穿等高線,緩緩地向低處流動。
在面積較大的雨水匯集范圍內,合理利用臨近水域的地塊,將其開發成濱水公園、水上游樂園等,還可在社區、公建配套區內,憑借雨水循環的自然優勢,增加土地的生態價值和濱水環境的文化氛圍。在雨水水體景觀規劃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況,在一些散落局部低窪處,盡可能使其保持現狀,塑造成生動的水景,導入外來水源包括再生水更新水系,讓源頭活水潺潺而來。
水體主要有噴水、跌水、流水、池水這四種形態,城市景觀的設計者可以根據當地的地形條件、氣候條件,利用循環中的雨水打造有新意、有價值的城市景觀。在景觀規劃過程中,如果能將光、聲音與流動水有機結合起來,便能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水體自身的循環系統營造城市水體景觀,將人工建造的環境和自然的水體融為一體,既增強了人與自然的親密性,又把握了自然開放空間對於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可以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建設屋頂雨水收集系統營造三維水體景觀

在缺水比較嚴重的城市,建築屋面雨水的蓄積和利用是解決城市綠化用水、打造水體景觀的重要手段。屋面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匯集系統和屋頂綠化系統。屋面雨水匯集系統是將屋頂作為集雨面,通過匯集—輸水—凈水—儲存等多種渠道利用雨水,根據城市降雨量等特點,可分為單體建築物分散式系統和建築群集中式系統。如果雨季較為固定,建議以建築群為單元,採用獨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這樣既解決了雨水會加大中水系統水量平衡的難題,又緩解了為增加調蓄設備造成的經濟上的浪費。
屋頂綠化可以改變建築環境景觀,降低熱島效應,改善建築的小氣候環境,也可降低屋面徑流系數,有效地削減雨水流失量。
城市景觀如能充分利用流體的動感效應,就可以為靜態的建設物增添許多活力與情趣。三維水體景觀是指利用水體的流動性建造出的可在多個視角產生沖擊力的裝飾性水景觀。通常,一些賓館、大型購物場所等公建設施的屋面面積往往比較大,雨水的匯集量比較多,因此,在這些建築物的大堂里可設置像瀑布、水簾等三維水體景觀,充分利用屋面雨水及屋面到大堂的落差高度,經過化學凈化處理,配合假山、雕塑等,合理設置一些多種流動路徑、多種表現形式的水體景觀。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大型娛樂場所的屋面修建大型的水上樂園,高價引進雨水凈化設備,通過人工和自然兩種方式凈化積蓄的雨水,同時採用吸熱透明玻璃木屋面,利用太陽能技術對水體和室溫進行溫度控制,這樣做不僅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解決了長期困擾經營者的熱能源問題,其產生的經濟價值遠遠超過了引進凈水設備的成本。

結合城市雨水特點營造親水住宅的水體景觀

從歷史上看,親水住宅並不是歐美的「泊來品」,而是地道的國粹。中國人擇居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依山傍水,無論從生態學還是從心理學來看,水與綠色植物、雕塑作品有機融合,住宅小區便有了回歸自然的感覺。
但事實是,多數「親水住宅」都存在隱患問題,人工河湖如果不管理、不調水,時間一長,清水就會變成死水,不僅失去了水體的靈性,更可怕的是水體渾濁、異味擾人,反而破壞了小區的環境。解決水體的補給問題,是親水住宅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另外,隨著住宅小區人造水景面積的不斷擴大,建造成本隨之增加,再者,符合現代發展的新型住宅是否符合節水、節能要求,尤其在水資源和能源緊張的地區,更要通盤考慮。因此,規劃設計時要防止一味求大而不經濟實用,而最經濟的方式當然要數利用天然的雨水或者再生水系。
在小區雨水匯集和利用過程中,需要精心設計、認真規劃,才能營造出更為和諧、優雅的水體景觀。首先,是要審地度勢,根據自然環境的條件和經濟實用的原則,結合城市降水的特點和小區的開發狀況,因地制宜。還可利用小區的雨水匯集系統,將雨水匯集到小區的高處,在小區內建設蜿蜒曲折的水流河道,使水形水勢變化萬千。其次,水邊的花樹植被、山石、亭台等等都可因地而異、因水體而異,利用景觀小品,構成文化傳承的各個要素,最終使小區具有豐富的水體文化內涵。在營造景觀的同時,親水小區的規劃者還可以考慮將雨水沉澱、過濾、消毒等,用於小區綠化和設立免費洗車場,既節約經濟,還能讓小區居民真正感受到親水的益處。

『叄』 怎樣增加水體景觀,完善排水系統

提及水環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而且可以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想。水景能夠在景觀中發揮特殊的作用,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可是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營建適於人欣賞的水景成為每一個景觀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於水自身的特性。 1、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中,充分體現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湧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築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築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3、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 4、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餘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出的轟鳴都有益於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的景觀現狀分析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三、水環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水景設計要力求創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區的建築造型、景觀空間布置一樣。也應有創新、特色,而目前相當部分樓盤的環境設計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島」一一造「碼頭」幾乎成了水景設計三步曲,幾乎都是「克隆」照搬,給人感覺千篇一律、毫無新鮮感。事實上我們應該根據樓盤的開發理念來設計主題,結合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水景。可以是寬廣的湖面,可以是彎彎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狀,也可以大膽地採用人工幾何物體;可以用鵝卵石鋪底,也可以採用彩色馬賽克;可以體現東方園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鑒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現,也可將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頂順流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但無論何種類型和風格,採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水環境。 (二)、水景設計要有層次和變化,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環境設計需要「點」、「線」、「面」,水景設計同樣免同寬的水帶,如可以採用「九曲十八彎」、「時寬時窄」的設計。強調線的豐富,可以在節點上通過新穎的噴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強化點的淵源,通過水簾、水幕和各種形體的湖面,豐富水面的表現,賦予更多的功能。同時水景設計要將整個水系分為不同的層次:有整個小區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會所、中心景觀結合起來;也有不同組團的小的水帶、水景主題,要融於組團的環境綠化,和住戶親密接觸,可以穿過住宅大堂,可以流經居民的私家花園等;還有私家花園內或住它內的水景,尤其對於別墅類低密度住宅,可以從住宅中穿過,分隔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也可以在花園和內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種植池,也可以成為兒童的戲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盡量設計流動的水景。在規劃上包括世界景觀設計公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規劃應該有動態與靜態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動的與靜止的水景設計中,我們應該更加推崇流動的水景設計。流動的水景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水的流動創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使景觀更加突出,園林與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動」與「靜」有很好的結合,在水景與園林及建築小品的結合中形成一種「將動而未動」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因此水景設計不是簡單的「水」,更重要的是,讓水能夠按照設計師的想法、按照環境主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動」的表現或表演,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是水的「舞蹈」,她應有豐富的表情、美侖美奐的動作。 (四)、盡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區的基地本來就有河道和水系,並且沒有什麼污染的話,在進行環境規劃時應盡量考慮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規劃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環境沒計是濕地概念設計,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濕草甸、湖泊、河流、灘塗等,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防止自然災害等功能。濕地最寶貴的資源是水。利用濕地作為環境設計的主要考慮點,就是:要維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植被生物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塑造和規劃。當然整個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壞,如果已經被污染,還是要進行清理根治,恢復水系的生態,給住戶一個良好的生態水環境。 (五)、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 例如勞倫斯設計的美國加州某宅園中的水景,水從噴泉湧出,匯於高台之中,然後從四周空透的台邊像水簾般傾瀉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與台階的介面是溢水口,水從池中溢出跌入一級級的台階之後進入水渠,漸漸趨於平靜,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運動感,避免單調而設置了一些排列規整的阻水石,最後,水流漸趨平穩,匯人了更大的,寧靜的水池之中,頗具奔流歸大海勢,雖然水景規模並不大,但卻體現了水運動序列的一個完整過程。 四、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則。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則。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則。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四是宜「虛」不宜「實」原則。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五、水景的開發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而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造情意。 1、 空間的拓展.規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於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2、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並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3、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並利用周圍的環境,建築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肆』 孔雀城大湖如何匠心打造水系景觀

為給業及抄其家人打造優美的景觀生態環境,孔雀城大湖依據自然機理匠心打造水系景觀,採用大面積水面和各式水景等軟景元素,滿足居住者對綠色生活的嚮往,成就固安宜居住區新標桿。因為懂得,房子不只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延續一代又一代生命的港灣,孔雀城追求點點滴滴的精緻,苛求分毫間的,從施工標准到質量檢測,從工藝流程到管理法則,嚴格的要求或許意味著更多的艱辛與汗水,為了業主的美好生活,孔雀城大湖願為業主把好每一關。

『伍』 現今濱水景觀打造主要有哪些類型呢求解答

濱水景觀的分類
濱水景觀的類別主要是依據地域環境的不同來劃分的,目前在理論上一般將濱水景觀分為如下兩個大類:
濱江型:是較為常見的濱水景觀類型, 以江、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濱水景觀。四大文明古國均發源於大江大河, 很多國際化大都市亦是沿著大江大河而逐漸發展繁榮起來的。此類城市濱水景觀通常依據自然的江河地貌而規劃布局, 屬於自然流域型景觀格局。在未來城市發展建設中, 如何順應這種自然流域的格局、保證水系的生態循環、防治水系污染、凈化水體, 是城市濱水景觀規劃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濱海型:很多著名的現代濱海城市, 如美國的邁阿密, 阿聯酋的迪拜, 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澳大利亞的悉尼, 我國的上海等均屬此類。其城市濱水景觀一方面具有優越的陽光、海水、沙灘等自然旅遊資源以及潛在的人類聚居環境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也面臨台風、土壤的鹽鹼化等不利的自然條件, 尤其是土壤的鹽鹼化, 極大地阻礙了這些濱海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以及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與發展。如何發展綠化是現代濱海型景觀規劃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這些大類下,可根據空間類型的不同分為環湖、夾江、環海灣等小類;若根據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與城市的關系來看,又可分為舊工業區改建的濱水景觀、與居民區相連的濱水景觀、與市中心相連的多功能濱水景觀、旅遊休憩濱水景觀等等。

『陸』 水景觀設計要怎麼做好

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

『柒』 濱水景觀設計,來個主題以及設計思路,在線等謝謝了,不需要很復雜的。

一般都是從項目概況、現狀情況出發,給項目定位,提出設計策略和功能分區或景觀結構。這幾個是必備的。至於主題就要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
設計一個能夠給市民帶來休閑享受的公共空間,一個能夠調節生態平衡、改善城市環境的濱水空間,是浩豐集團一直努力研究和建設實踐的重點。
在多年的實踐中,浩豐主導了重慶嘉陵江、長濱路等兩江四岸濱水空間、萬州長江濱江帶、南濱路等規劃與設計。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捌』 景觀規劃師:如何打造水景觀

通常水景的設計要講究手法和如何表現,景觀水景大多缺少自凈能力,常常需要單獨設計出凈化水的渠道來保證水質。水凈化有很多方法,如物理凈化、水位的調節、高壓放電等,這些效果比較顯著,實施比較麻煩且規模較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水景是鄉村規劃的發展的主體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因為有了水整個景觀系統才會活起來,通常與植物,山石、建築搭配成體,打造活潑明朗的氛圍,突出主題,水景的打造必須考慮好它的來源與流向,因地制宜,尊重現狀,烘托出鄉村規劃的主題。

『玖』 生活小區設計水景觀的作用是什麼

現代小區的規劃和景觀設計是一種人性化的行為 
每一個小區的規劃和景觀設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能產生一種居住行為,這種居住行為是由設計的環境所產生的,而小區設計是否能夠被人們所接受,則要看這種設計所產生的對居住行為的診釋是不是與人們本能的居住行為相符合。

『拾』 以水景觀為主導的休閑旅遊地產開發都有哪些形式

房地產開發中對水景觀的利用,不只是強調「水」對於地產中的環境的營造作用,更是要體現一種水文化意境,人與自然和諧的意境。表面來看是有水的景緻,但是其深層次的含義則彰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水景觀房一直是升值銷售型的房產,以水景觀為主導的休閑旅遊地產的開發,不僅充分利用了水景觀房產的熱銷的特點,也迎合了當前休閑旅遊走熱的勢頭。水景觀休閑旅遊地產開發,是將水游樂和濱水住宅相結合的一種模式。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休閑度假中心結合多年的研發經驗,為您提供以下參考:

1.酒店型。充分利用濱海、濱湖、濱江、島嶼、溪流、瀑布、溫泉等天然景觀建設度假村和度假酒店。除了天然景觀,人工引入的河道等,打造的再造水景觀,例如人工引入的河道等也能彌補天然水域條件的不足,因此放寬了水景觀地產開發的限制。國內桂林市灕江大瀑布飯店就是人工造景和濱水利用相結合的典範。

2.公寓型。將度假型公寓以及度假別墅與水景觀相結合,充分迎合當前市場的需要。海濱城市和濱海度假勝地是此類模式開發比較集中的地方。

3.商業型。依託濱海人流集中的港灣區域,開發吸引人流量的休閑步行街,打造一個集休閑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型休閑商業區,提升商業房產的自身價值。

4.游樂型。通過水游樂設備與度假地產的結合進行全方位打造,依託游樂項目,提升度假地產的價值和品牌度。水游樂設備不僅可以在戶外水域打造,也可以打造室內水游樂場所,這種室內模式當前在全世界很受歡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