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畫測
Ⅰ 什麼是正等測畫法,怎樣用
軸測圖分為正軸測圖和斜軸測圖兩大類。當投影方向垂直於軸測投影面時,稱為正軸測圖;當投影方向傾於軸測投影面時,稱為斜軸測圖。由些可見:正軸測圖是由正投影法得來的,而斜軸測圖則是用斜投影法得來的。正軸測圖按三個軸向伸縮系數是否相等而分為三種:1、正等測圖 簡稱正等測:三個軸向伸縮系數都相等;2、正二測圖 簡稱正二測:只有兩個軸向伸縮系數相等;3、正三測圖 簡稱正三測:三個軸向伸縮系數各不相等。三、組合體正等測畫法組合體是由若干個基本形體以疊加、切割、相切或相貫等連接形式組合而成。因此在畫正等測時,應先用形體分析
Ⅱ 山水畫和油畫中的風景畫有什麼不同點
【山水畫定義】
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編輯本段]【演義歷史的長河——中國山水】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向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的圖像、人的性情。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年。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覺醒便以圖案方式紀錄下來。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線刻表達著觀念性文化的內涵,定居的農耕文明起源,不僅讓人認知了工具美,亦讓人於器之上認知了形上美。藝術不但是一種征服自然的想像,還是一種征服自然想像的象徵。先古與自然一開始便用藝術的方式對活,邏輯的發現與藝術的鑒賞推演著人們的雙眼,讓一個天人合一的中國圖式由混頓而至清晰。
自抑韶文化起,人與自然的關系便具有了象徵性。在幾何裝飾的手法中,對稱、運動等構成概念己明顯地運用於時空的表現之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稷神祟拜圖》。在以農立國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風。而這幅圖中的禾、田、人的關系傳達了先祖對生命意義的一種素樸理解。在沉澱了人與動物、植物的自然關系認知的基礎上,社會意識又成為最為關鍵的文明起源。滄源文化的《村落圖》,用岩畫形式記述了人類對農耕定居的「家」的理解。這幅畫最有視覺趣味的是以村落為中心的道路關聯,以及押俘、趕畜、祭天、跳神等場面圍繞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這幅畫中得到有力的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就這樣拌隨著藝術的看,不斷地深化與發展。
到了秦漢時期,描繪勞動生活的場面,由鄉土而至皇權,殿堂宮室的壁畫成為時代的主流。這種以宮室喻家室的認信取向,使中國美術擺脫了原始形態。統治階級士大夫文化開始佔主導地位。士者文化實現了與鄉土文化的分離。對於山水畫而言,這一分離是深刻的。若認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圖》,就會被其視錯覺創意震撼。這是兩種視覺沖突的藝術:在滿足正面的平視前題下,建築物的平移重迭與傾斜重迭構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兩種不同透視法則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畫面具有了超現實的立體感。有趣的是,先賢的藝術家一開始便使用了縱橫平移重迭、視線具有深度卻不消失的重迭透視法則,而且在復合視域中能將正面與傾斜兩種透視法則藝術的沖突起來。應該說這一法則較之當今的西方立體派早了近兩千年。正如本書一再所講的,祖先的聰慧絕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白,只要認真地憑藉科學的雙眼走入先賢的思想,一定會發現經學方式能告知的更多更多。
這種用視覺形式沖突所構成的藝術感動,在石刻畫的《春雨圖》、畫像磚的《宅門圖》、《收獲戈射圖》等等古遠經典中可以得到更為豐富的體驗。一個十分明顯的指向是,隨著人與自然、社會的認識關系的深入,人們看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觀念為象、裝飾為用、幾何為圖的原始圖式,演化為意志為象、生活為用、境界為圖的古典圖式。這一看的歷程,認信的積淀,山水畫構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為山水畫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從個體生命的角度體驗天地宇宙的永恆,體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晉山水詩的開啟。謝靈運的意義就是在文的自覺時注重形的依託,從哲學的本體論出發,追求玄遠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國山水情懷的是陶潛。陶詩是超越玄言的哲學深刻,它沒有放棄玄言詩的宇宙本體和生命本體的體悟,並通過某種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體現這種體悟的本質和意義,把它們變成一種可觸知的東西。一個有藝術的創意,就是將親身體驗到的無形結構找到形狀。山水草木在陶詩中是真意深情,是體現中國精神的哲學,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顧凱之《洛神賦圖》局部現今,用「確立」二字來正名山水畫的眾說是顧凱之的《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在這類摹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峰、石、雲、水、樹的復雜表現。這位「發前人所未發,開後人之師承」的藝術家,第一次將山水搬上了中國美術的表現舞台,他的《畫雲台山記》可算山水畫論的開山之作。雖然文題中心是趙升捨命從師的故事,但其環境刻劃部分卻成為中國山水畫的後來觀照。
這一模板作用的確立,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a.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雲可成為東與西的重要觀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陽的天氣。
b.按照東西的順序排置遠近山峰,營造一個高峻險絕的境地。
c.中段布局主要講求取勢的「對峙」,具有相對意義。
d.東、西、中三段山要用「緊湊性」將長卷關聯起來。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氣使之分為兩重。
顧氏的理論之所以重要,在於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線性形狀,鳥瞰呼應的重迭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間模式。
被稱為中國第一篇山水畫論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畫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視法則:「豎畫三寸,當千刃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與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縱情丘壑的人物,他在《敘畫》中提出了「望秋雲,神飛場;臨春風,思浩盪」的怡情說,和「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說。可以講,至魏晉以降,中國山水畫的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核心認信已確立了邏輯起點,而空間視覺原則也得以邏輯的深化。
[編輯本段]【第一度時空坐標——青綠山水】
展子虔《游春圖》
被宋徽宗題名為《展子虔游春圖》是青綠山水的開山之作。這幅畫呈顧氏筆脈,在六朝墨勾色暈的基礎上,創造了勾框填色的重彩青綠,開李氏父子青綠山水一派。這幅畫作的問世,標志著山水畫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盡管學術界對作者及年代多有爭議,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第一幅獨立山水畫作品的認知。
創造山水畫金碧輝煌時代的是大小李將軍。時任武衛大將軍的李思訓以《江山樓閣圖》標一變之法,其筆墨達到了「夜聞水聲」的通神境地。其子李昭道「變父之勢,妙又過之」。二李的青綠山水可以說造百代影響,畫史界有人稱之為北宗之祖,歷代均有追隨,郭熙、范寬、劉松年、李唐、馬遠、夏珪、王晉卿、王希孟、趙伯駒、冷謙、仇英等都從中汲取著影響。
山水畫的緣起,使中國畫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以山水為主,山水、人物、花鳥交替發展的格局。山水畫雖起步較晚,但較之人物、花鳥卻一直成為中國美學的主脈。這是一個特別值得研究的現象。為什麼呢?在此給出一些基本認知:
—、確立了知山樂水的圓覺之境:山水畫的緣起,是中國畫天人合一意境的歷史集成,是知山樂水大田園觀民居意識的集中體現。可以說,青綠山水的標樹確立了中國審美的一個重要基調:閑情逸致式的陶冶(至元時這一認知成為立信的基準)。人們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蕭條空寂與靜穆平和。聖者說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頓捂圓覺,以終成情性。這種以山為樂、以水為知,以空為悟、以遠為覺的精神確立,這種天人合一的憂樂圓融意識,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士者文化的一種精神,是素樸生命哲學的藝術體現。中國哲學在中國山水中找到了更為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二、確立了愈小而大的意蘊之理:中國古典最為重要的一個美學命題是愈小而大。在古典分析時指出的超以象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致的美學品地,就是對愈小而大這一命題的藝術理解。實際上,這是中國人用特殊的視錯覺審視圖像的藝術。一再說的中國畫咫尺千里法則,就是對這一命題的藝術揭示,它除了告知哲學以外,還告知一個極為獨特的透視原理,它讓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情境中知覺物合一、象於無形的一種特殊的大象與大音,若說中國畫的感動,最大的致因莫過於此。
三、確立了學科表現的語法規則:任何一個畫種,要想獨立於藝術之林,必須在語法結構上滿足復雜性與豐富性的要求。即本書多次強調的,必須藉助復雜的視錯覺結構實現自然物象的簡化。青綠山水的歷史意義在於:一方面它讓繪畫從宮室壁畫的人事為用、宗教理說中解脫出來,讓山水不再成為人事宗法的環境與陪襯,成為主要的精神寄託。另方面它在表現語言上第一次為山水畫定立了法度規則,系統地在構圖、設色、樹法、石法、水法、筆法、論說上進行了建樹。應該說系統的有學術的山水畫認知從這一時段起才真正進入了廣延與深刻。
特別提及吳道子的疏體山水。一個著名的故事:千里江陵,吳道子一日而就;李思訓數月始成。說明疏密二體的山水畫在方法論上是截然不同的。疏體估計是邊際線的藝術(可能尚未觸摸到輪廊線)。由於這類畫作只緣於傳說,未見真跡,對於主張認真看而不是聽的來說,實在無法想像,只能把猜測留給想像力豐富的人,所能做的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當的雙眼移至中唐,兩類變化引起了山水畫新的認知:一是山水詩的美學成熟。王維、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詩性美學家,從不同角度深化了人們對詩意美(特別是詩境)的認知,以詩入畫成為一個重要的美學範式。一是禪宗美學的發展。道由心梧己成為士大夫重要的思想綱骨,在一個圓覺過程中,由「禪、心、參」的圓融而覺悟,以禪入畫亦成為一個重要的立境模式。詩境與禪境一經交匯,中國山水畫的大象、大音之境便油然而生。應該說,獨設道場的中國山水畫,基此才成為一個系統的思想構架。儒、釋、道的美知火花,在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中得以閃現升騰。中國山水畫的邏輯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得以演義新的革命。
Ⅲ 哪位大俠給點拍攝逆光風景作品的方法~~ 測光點的選擇等的運用~
逆光是從景物背後照射來的,我們拍攝的對象主體往往是沒有直接光線照射的陰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現出景物的明暗層次和線條,而且反差大、變化多,如果沒有較為豐富的拍攝技巧和經驗,就會造成攝影主體曝光不準確,顯示不出逆光攝影作品的獨特魅力。因此拍攝者在拍攝逆光攝影作品時要能熟練運用、掌握以下技巧。
1. 逆光拍攝時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同時增加1/3-2/3EV的曝光補償,這樣可以確保被攝主體充分曝光。如果光線對比非常大,還可以開啟閃光燈進行補光。 曝光時要以拍攝主體的曝光量為依據,其餘在所不計。如拍攝日出或晚霞時就應以天空或太陽的曝光值為主要依據。
2. 逆光拍攝花卉、植物、人物、動物等輪廓清晰、質感透明的景物時,應選擇較暗的背景予以反襯,曝光時以高光部位為測光依據,以造成較強的光比反差,強化逆光光效,達到輪廓清晰,突現主體的藝術效果。
3. 拍攝剪影效果時,應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為曝光依據。
4. 由於逆光拍攝時,相機對著強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影響。盡量使用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紙板等在鏡頭前遮擋,或者調整拍攝角度以防止眩光產生。最常用的逆光拍攝效果有兩種:一是剪影效果,二是「輪廓光」效果。以下就是在同一時間、地點、題材採用不同拍攝手法而產生截然不同效果的逆光照片。
剪影效果
剪影效果的拍攝較為簡單,拍攝時以亮部的曝光為准即可,主要是為了體現環境特有的色調和氣氛時採用的一種拍攝方式,如上圖。
簡潔背景有辦法
風光攝影不但講求主體的選擇及安排,同時不能忽視背景的處理。背景,是指在主體的後面用來襯托主體的景物,以強調主體處在什麼環境之中,背景對突出主體形象以及豐富主體的內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背景的處理是攝影畫面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在拍攝中細心選擇,才能使畫面內容精煉准確,使視覺形象得到完美表現。理想的背景應該力求簡潔、純凈,視覺元素精煉,影調和諧統一。有經驗的攝影師都善於調動各種手法,以達到背景的簡潔,凡背景中可有可無、妨礙主體突出的元素均應減去。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改善背景的辦法:
一是虛化法。
即採用較大的鏡頭光圈(如F2或F2.8),盡可能地縮小景深范圍,將焦點落在主體上,使清晰主體之後的背景呈虛化狀,從而收到以虛襯實的良好效果。
二是遮擋法。
即利用升騰的雲煙、飄渺的白霧、樹木枝葉,或山峰、牆體等物體的背陽面等,將背景掩藏起來,從而突出主體。
三是避讓法。
即調整拍攝高度,或仰向避開地平線上雜亂的景物,將主體對象乾乾凈凈地襯托在天空背景上;或俯向以馬路、水面、草地為背景,使主體輪廓清晰,獲得簡潔的背景。有時用長焦距鏡頭縮小背景,雜亂的景物被排除在畫面之外。
高調拍風光
高調,也稱為亮調。通常把影調清淡的照片,稱之為高調照片。高調照片中影調絕大部分為淺色,是由從淺灰到白的少數等級構成整個畫面的色調。它一般比較簡潔明朗,適宜表現以白色為基調的題材。高調照片雖以等級偏高的淡色調為主,但仍要求有豐富的層次,也不排斥小塊深色暗調存在。由於大面積淡色調的襯托,小部分的深色暗調顯得更突出,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拍攝高調效果風景照片時,要注意5點:第一,選取淺色調的景物,主體與陪體的色調盡量接近;第二,選用淺淡背景,利用白色或淺灰色調的背景能將深暗的主體襯托出來,這些淺淡的背景可以是雨霧、雲煙,也可以是綿延的山、浩瀚的水;第三,採用正面光或漫射光照,這樣能獲得影像柔和、反差平淡的效果。晴天利用平射、直白的正面順光,能獲得無影的圖像;陰雨天利用勻稱、平和的漫射光或反射光,可以獲得反差柔和的圖像;第四,增加曝光量,應在正常測光值的基礎上視具體情況增加0.5~1.5擋曝光,能將背景提亮;第五,要控制光比,光比控制在1∶2以內為宜,光比過大的結果要麼使高光部分層次損失殆盡,要麼使灰調部分變得深暗,從而失去高調照片應有的特性。
在自然風光攝影中,經常採用高調手法展現清秀空靈、遼闊浩遠的秀麗美景。可以被利用的天然背景有很多,比如,在江南拍攝山水風景時,往往基於空白的理念,以簡潔的構圖,以偏概全的方法,突出主景,其餘部分漸變為朦朧的遠樹淡水、霧雨煙嵐。還有拍攝雪景,幾近純白的雪地就是謀求高調畫面的絕好背景。在建築風光攝影中,經常採用選取一角半邊之景,或景物集中於一側的方法,把觀者的注意力引向虛曠的空間,給人以幽思遐想的餘地。還有,以天空為背景,採用仰角拍攝,曝光時以主體測光值為標准,天空因過曝而呈現一片純白,整個畫面的高調效果能得到良好表現。
低調拍風光
低調,也稱為暗調。通常把影調濃重的照片,稱之為低調照片。低調照片中的影調絕大部分為黑色和深灰色,是由從深灰到黑的少數等級構成,整個畫面的色調比較濃重深沉。一般適宜表現以深黑色為基調的題材,營造庄嚴、凝重、靜穆的氛圍,反映滄桑、沉穩的特性。低調照片雖大部分是深暗影調,也不排斥小面積的白色亮調。由於大面積暗調的襯托,小塊的白色格外明顯,形成視覺中心,使整個畫面具有生氣。
在拍攝低調效果風景照片時,要注意6點:第一,選擇深色調的景物,陪體的色調也要比較深,並且與主體的低調相協調;第二,選用深暗背景,純黑或者深暗背景能將淺淡的主體襯托出來;第三,採用側光或側逆光照,這些光位從鏡頭方向看,主體受光面積較小,且為輪廓光,很容易獲得深暗影像;第四,減少曝光量,應在正常測光值的基礎上視具體情況適當減少0.5~1.5擋曝光,能將背景壓暗下去;第五,光比要大,光比可大於1∶4甚至1∶8;第六,利用陽光背陰之面作襯托,就是利用太陽光照射不到的大山、牆體等陰影作為背景,將雜亂的線條隱藏在陰影中。
Ⅳ 上網查一查錦山的風景圖描述一下圖中的景色不超過三百字
綿山是我省介休市的一座佛教道教名山,海拔1028米,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那裡風景優美,是個可愛的地方。
我們先到達了雲峰寺。這里的台階足足有100多個,如果你從下面望,那台階彷彿直插寺內。在下面看到寺內掛的燈就像一片片紅色的葉子,懸崖峭壁上掛的鈴鐺就像一片片小黃葉。你不上去看,你還真看不出那是什麼呢!一到了上面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還可以看到一些關於佛教道教的知識。
最後我們來到了綿山最美麗的地方——水濤溝。這里鳥語花香,水聲潺潺,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沿著溪水前行,一路蒼岩古道,奇樹怪石。這里大大小小的瀑布多達120多處,美麗極了!走到最後就看到了水簾洞,我們穿過水簾來到洞內,洞很大很大,能容納100多人呢。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石猴,栩栩如生,十分可愛,我彷彿真是到了花果山仙境一般!
Ⅳ 重慶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入學繪畫測試的內容有哪些
走錯路了、、、應該去隔壁的
Ⅵ 歐洲風景畫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雖然在古羅馬時期,描繪風景的畫就曾相當流行,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風景的描繪才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首先,這是由藝術家認真觀察自然的態度的確立。
如果說北方畫家筆下的風景奇崛、冷寂的話,那麼,南方畫家則鍾情於充滿陽光的景緻。但無論是冷清、遼闊和荒蕪,還是溫暖、起伏和茂盛,這些都是藝術家對自身生活區域細致入微觀察的結果。
其次, 是藝術家描繪戶外景緻的技巧到了較為成熟的地步。
達·芬奇對風景的興趣是異乎尋常的,無論是雲霧、流水、雲彩抑或山石、植被、花卉等,還是近景抑或遠景,都是其關注和表現的重要對象。他在《岩間聖母》中對岩石的描繪幾乎到了一種無可挑剔的程度,這是與畫家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高超的描繪技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意〕達·芬奇 《岩間聖母》 木板油畫
199cm×122cm 1486年 盧浮宮藏
威尼斯畫派的喬爾喬內則開啟了一種詩意地描繪風景的傳統。他的《暴風雨》雖然也不是典型的風景畫,但畫面背景上的風景委實迷人之至:雲彩、雷電、鳥以及可能影響了後來的印象派的鬱郁蔥蔥的樹叢都令人有美妙的猜測、沉思和遐想,彷彿有其獨立的藝術品質。
〔西班牙〕薩爾瓦多·達利 《記憶的永恆》 布面油畫
24cm×33cm 1931年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風格派的蒙德里安筆下,大都市紐約的街區簡化成了色塊和線條的有序組合,竟完全不見了那些可以用來指涉現實特徵的細節……
要而言之, 藝術家們一方面要窮盡風景畫創作的一切可能性, 另一方面則要尋求內心投射於外在風景的唯一性——這兩者如何平衡和實現, 大概就是風景畫領域里生生不息的藝術課題吧。
Ⅶ 風景畫繪畫技巧的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准備
第一章工具和材料
畫素描需要的工具並不多。這里全部都有介紹。
第二章基本筆法
這里介紹幾種畫素描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繪畫風格
無論是速寫還是完整的作品——由你來選擇繪畫風格。
第四章測量
如何估算出物體的大小。
第五章風景畫元素
如何畫風景畫中常見的元素。
第六章透視
如何在平面畫中增加立體感。
第七章設計
如何設計畫面以取得最佳視覺效果。
第八章綜合
從選擇繪畫對象開始,完成整幅作品。
第九章簡單的靜物
第十章農舍建築物
第十一章城市剪輯
第十二章光禿禿的樹
第十三章樹林和小溪
第十四章老房子
第十五章人物
第十六章動物
第十七章室外風景
第十八章樹木特寫
簡單介紹
大自然五彩繽紛,無處不美。然而初畫風景速寫往往會有兩種困惑,一是不知該畫什麼,二是什麼都想畫,卻不知如何處理,這就需要先訓練我們的眼睛。要經常走進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感受,要能在平凡的景物中捕捉到那生動的某個側面,既要能抓住表現生活內容的典型事物,又不可忽視大量看來一般而實際很有生活氣息的普通現象。同時,還要善於在紛繁復雜的自然景觀中抓住那最動人的場面,抓住能表現自然景觀及畫家情感的最為主要的部分而有意省掉那些無關緊要的枝節。同樣一個景,在不同的位置欣賞就有不同的美感,從不同的角度去描繪就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培養一雙審美的眼睛,是畫好風景速寫的基本保證。只有首先感受到美,才可能激起去表現它的慾望,也才可能通過立意、取景、構圖,刻畫成為一幅優秀的風景速寫作品。
Ⅷ 拍風景,怎麼測光
風景拍攝一般來講,使用矩陣測光方式可以滿足大多數場景要求,特別是對於遠景,場面,等等情況。如果畫面中有前景主體,比如花朵,等等,有必要使用點測光,因為這個時候往往前景和背景存在較大光比。當然是首先保證前景主體曝光正常。當然,遇到大光比的這種情況,可以採用包圍曝光方式,進行多組參數拍攝,在後期進一步完成創意加工。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