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建始野三河風景區

建始野三河風景區

發布時間: 2021-01-18 20:28:08

『壹』 恩施建始野三河怎麼去湖北恩施野三河地圖查詢

野三河位於建始縣花坪鄉、景陽鎮。可以在恩施市掛榜岩車站乘坐恩施市到官店鎮的中巴(或在建始縣乘坐建始到景陽鎮的中巴),在花坪鄉小西湖村下車即可。
不熟悉的話,建議在恩施市找家旅行社。

『貳』 建始縣的自然資源

全縣已發現的有開采價值的礦藏有煤、 硫、鐵、硒、鉛、鋅、鈾、石灰石、陶土、硅石、耐火土、鋁土、紫色砂岩、大理石、東湖砂岩、石英砂岩、五花岩、磷石、石膏等20種,佔全縣已發現礦產109種的19%;佔全州60種的31%。
建始是全國141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優質無煙煤儲量1.98億噸,占湖北總儲量的32%。 2011年,建始縣生產總值達到45.33億元,是2006年的2.6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2億元,比2006年增加1.66億元,年均增長18.3%;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050元、3700元,比2006年分別增加4656元、1877元,年均分別增長10.3%、15.2%;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45億元,比2006年增加9.14億元,年均增長19.6%;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22.5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5.3倍。
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06年的47.2∶17.4∶35.4調整為2011年的31.5∶30∶38.5。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糧食生產連續增產增收,被確定為全國產糧大縣,2011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25萬噸,較2006年增長12%;煙葉、魔芋、畜牧、林果、中葯材、商品蔬菜六大農業主導產業基本形成,各類板塊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畜牧業持續發展,被確定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培植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家;累計注冊農產品商標155件,創建農產品知名品牌11個,「三品一標」認證達到38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88家。工業經濟不斷壯大。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達到77家,預計2011年完成工業增加值8億元,年均增長34.3%,其中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達到24家,實現工業增加值6.03億元。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到23家。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先後開發了野三河、雲霧靈山等旅遊景區,累計完成投資2.75億元。2011年,預計接待遊客6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億元。同時,交通運輸、郵政、通信、物流、餐飲、商貿等服務業得到長足發展。 建始縣是中國優質白肋煙出口基地縣,白肋煙常年種植面積在6500公頃左右,年產優質白肋煙10000噸以上,其產品陸續銷往美國、法國、日本、中國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煙草王國」之美譽;是全省的魔芋大縣,全縣60%的耕地和40%的可開墾荒地適宜種植魔芋,全縣魔芋種植面積達8萬畝,已形成芋角、魔芋精粉加工生產線,產品銷往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地區;還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日本落葉松生產、科研基地縣。同時還是全國首批農村初級電氣化試點縣。
2010年,建始縣共啟動建設1個新農村示範鄉鎮、2個新農村示範片、32個新農村示範村;五年共完成生態家園沼氣池建設5萬口,解決農村16.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全縣100%行政村通公路、80%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縣糧食年產量穩定在22萬噸以上,煙葉產量突破25萬擔,生豬飼養量超過百萬頭,魔芋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工業用材林基地達到45萬畝,葯材基地達到12.5萬畝;獲省著名商標2件、州知名商標9件。 生產 1949年以前,建始縣是個純粹的農業縣,生產條件惡劣,耕作方式落後,「苞谷根從石罅尋,石田戴土土如金」,「菽麥沿山聊布種,藝麻方可望三成」(清道光八年建始縣訓導周鯤化《業州竹枝詞》。 祭青苗土地縣內農民為求苗稼健壯,每年農歷3月3日殺雄雞祭祀青苗土地:殺死雄雞後將雞血灑在紙上,再將塗過雞血的紙掛在樹枝上或竹竿上插在田間,或將塗過雞血的紙張在地上焚燒掉。
打薅草鑼鼓中耕時節,為搶時間,縣內農村有互相「轉工」(即先請人幫忙,然後自己再去「還工」給別人幫忙)鋤草的習慣。屆時,主人往往請一幫鑼鼓師傅在田邊地頭打鑼鼓、唱山歌,以助興鼓勁,謂之「打薅草鑼鼓」。薅草鑼鼓一般由鼓、鑼、勾鑼、鈸、嗩吶等樂器組成,長梁鄉石板山、三寶觀,業州鎮肖家包、柴林山一帶還配有胡琴和簫,稱為「絲弦薅草鑼鼓」。打薅草鑼鼓時,伴有高腔或平腔山歌,聲樂並茂,優雅悅耳。
整栽秧酒產水稻的地方,一般請人「轉工」插秧。屆時,主人要置備酒、肉「整酒」,以款待客人。早、晚餐通常吃飯,中餐往往吃糯米湯圓(謂之「栽秧砣」。栽秧砣較一般湯圓要大一些。客人可放開肚皮吃,且認為吃得越多越能預示年景好)。
帶徒縣內九佬十八匠大都帶徒跟師學藝,期限一般為2—3年,只供食宿不付工資。學徒期滿後要謝師。謝師過後,徒弟可自立門戶,也可繼續在師傅店中工作,由師傅包吃、住,並可領取一定報酬。
祭魯班凡較大的土木工程,如建房、修橋等,破土動工之前或修房立高架升梁時,工匠們為祈望施工安全順利,必先由掌墨師燒香蠟、紙錢祭祀魯班,然後才會開工。(此習俗在喪葬工送老人上山啟程前也舉行,稱為「祭杠」。) 生活 居家縣境居民住宅多依山面水,座東朝西,或座西朝東、座北朝南、「四維向」(即非正東、正南、正西、正北),忌座南朝北,有「北風掃堂,家敗人亡」的俗諺。民國以前,城鎮或鄉村的豪紳大戶的住宅一般是石基高牆,正房一般為兩層木質樓房,內有條石天井(少數巨宅有幾個甚至於數十個天井)、木質廂房、花園,髹漆、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大四合院,四合院之間有封火牆,前有門樓;其他人戶有三間以上正屋、兩頭為吊腳樓廂房的「撮箕口」型房屋、有三間以上正屋,一頭為吊腳樓廂房的「鑰匙頭」型房屋、有並列三五間的單頭屋,還有的赤貧農戶以岩洞棲身。從建築材料上看,有純木結構房屋,有石木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結構屋。吊腳樓一般是廂房,地勢比正房低3米左右,吊腳樓下做豬牛欄或堆放雜物,樓上是居室。廂房一般為干欄式木質建築物,有一側或兩側相互連通的陽台或外置木質走廊,裝有雕花欄桿。房子多蓋布瓦,家貧的則蓋杉樹皮、木瓦、石板或茅草。還有鰥寡孤獨或討米叫化之人住的「狗爪棚」,以三根木棍作支架,上覆茅草以避寒暑,農村中戲稱之為「千根柱頭落地」。農房有三間以上正房的,一般中間是堂屋,作為祭祀祖先和迎接賓客的處所,兩邊分別為灶屋(廚房)和火坑屋。火坑屋也叫火鋪堂,是取暖、煮茶的地方,其中三分之二的面積鋪有木地板,三分之一的面積為地面,鋪地板的地面比土地面約高20—30厘米。木地板靠近土地面的一側設有約1.5米見方的火坑燒火,火坑上方懸掛一個木架、一個鐵質或木質的可調節高矮的帶鉤子的三腳架(俗稱「梭鉤」),用於燒水或煮飯,木架上可熏臘肉、玉米等。山區多雨,濕度較大,吊腳樓既可防潮,又可防止毒蛇為害,而且不需佔用平地,還可以少平整地基,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禮儀 縣內把老人亡故稱為「白喜」,是一種特殊的「喜慶」,也用一種特殊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即跳喪。跳喪又叫打喪鼓、撒爾兒嗬、鬧靈歌、撒憂禍、鬧夜等,是運用藝術手段以樂的形式表達哀的內容的一種特殊的群眾性舞蹈,盛行於全縣。表演者多為男性;一般只能在大夜時在亡者的靈堂內外表演,邊跳邊唱。跳喪時以鼓、堂鑼、馬鑼、鈸伴舞,舞姿古樸、粗獷。演唱的歌曲因具體地域不同而有差異,演唱形式有高腔、平腔之分;演唱的曲目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熱鬧一晚歇》、《正月二十一》等。由於流行的地域不同,縣內的跳喪舞有高樁(站著跳)和矮樁(蹲著跳)之分,有2人舞、3人舞和群舞3種形式,有4種各不相同的風格,其中高坪鎮箱子井的《鬧靈歌》1957年曾赴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報演出,並多次參加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業余文藝匯演。
建房縣內傳統房屋都是木質平房,多為一層,三開間或五開間,樓上擱雜物。開工前要祭魯班。屋架立起來後,要「擋水」,親朋好友前往祝賀,並敲鑼打鼓去送「梁樹」(作成堂屋主梁的杉木,一般中間要加以彩繪,送時披紅掛彩)、幫忙上樑、釘椽、蓋瓦。 風俗 嫁毛蟲農歷四月初八,農家在這天「嫁毛蟲」:在兩張紅紙條上書「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嫁到山中去,永世不還家」,呈十字交叉狀貼在自家牆壁上,據說可減輕蟲害。
牛王節農歷四月十八是牛王節,這天禁止使牛,並要給牛吃精糧以祝壽。
磨刀節農歷五月十三為「磨刀節」,據說是關羽赴東吳單刀赴會的紀念日。農村有一句俚語說:「你不給我磨刀雨,我不給你曬龍袍」,即是說五月十三若這天下雨,那麼六月初六便會出太陽,反之,若這天是晴天,六月初六就會下雨。若這天下雨,年成會好。
曬龍袍農歷六月初六,據說土家族歷史上有一位王爺為維護本民族權益在這天血戰身亡,血染戰袍,後人在這天曬衣物以示對他的紀念。據說在這天曬過後,衣物不生蟲。 飲食 酒文化
砸酒是用糯米、高粱、包穀等釀成的甜酒,裝在壇內,貯藏一年或數年,然後取出以涼水沖泡,用竹管插在壇內,人們依次吸吮,用以在宴會上招待佳賓,或在勞動中驅散疲勞。《長樂縣志》卷十六詳細記載了土司在宴會上用砸酒招待佳賓的情形。《恩施縣志》則記載了民間的砸酒:「俗以曲 和雜糧於壇中,久之成酒,飲時開壇以沸湯,置竹管其中,曰『砸篁』;先以一人吸『砸篁』,曰『開壇』;然後彼此輪吸。」龍潭安撫司田某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砸酒詩:「萬顆明珠共一甌,王侯到此也低頭,五龍捧著擎天柱,吸盡長江水倒流。」長陽土家族詩人彭淦有一首專寫砸酒的竹枝詞:「蠻酒釀成撲鼻香,竹桿一吸勝壺觴。過橋豬肉蓮花碗,長婦開壇勸君嘗。」
茶文化
土家族的飲茶因地而異,就其種類而言,主要有涼水甜酒茶、涼水蜂蜜茶、姜湯茶、鹽茶湯、油茶湯、鹽茶湯、罐罐茶等。其中,油茶湯、鹽茶湯、罐罐茶別具特色。油茶湯是茶葉拌以炒米、核桃仁、芝麻、花生米、黃豆等,加上姜、蔥、蒜等佐料,用菜油或豬油炒焦煮沸而成,味道鮮美,提神解渴。土家族的鹽茶湯源遠流長,茶聖陸羽的《茶經》就有關於鹽茶湯的記載。罐罐茶風味獨特,韻味悠長。有的地方有冷水泡茶的習慣,故有「冷水泡茶慢慢濃」的歌謠。
菜餚
境內菜餚獨具地方特色,大體可分為酸、辣、干、咸四類。家家戶戶都愛用辣椒、大蒜、蘿卜、包菜等泡製酸菜,曬干辣椒,用辣椒做各種鹹菜,辣椒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料;冬天殺豬後,把大部分豬肉熏製成土臘肉以備慢慢食用;豆類食品花樣繁多,有豆腐、腐乳、合渣、豆豉、干豆腐、豆芽、血豆腐(豆腐中拌豬血做成);用鮮魔芋磨製成的魔芋豆腐。
小吃
傳統小吃有桃片糕、薯片、糍粑、米花糖、苞米花、干鮮果等。縣內傳統飲料有苞谷酒、綠茶。 三下鍋 相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於朝政腐敗,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不斷大肆襲擾,朝廷曾多次派大軍抗倭,都慘敗告終。尚書張經上奏朝廷,請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經略使胡宗憲督辦。永定衛茅崗土司覃堯之與兒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鶴峰、永順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鶴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時值陰歷年關,覃堯之深知一去難返,決定與親人過最後一個年,於是下令:「蒸甑子飯,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過年再出征。」因時間緊,來不及作許多菜,就來 個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燉,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這道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士兵上前線後,很快打敗倭寇,收復失地,世宗親賜匾額,上書「東南戰功第—」。志書記下了這段歷史:「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將士,除夕,倭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 咂酒 咂酒是恩施州土家族古老而奇特的酒俗文化現象。咂酒是以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麥等糧食釀制而成的甜酒,用大瓮裝好至於窯內貯藏1年或數年,然後取出以涼水沖泡,數人以竹管進行吮吸的一種飲用方式,成為咂酒。多用於宴會招待嘉賓或田邊地角勞作間隙進行咂酒,用於宴會助興和勞動中接觸疲勞。吮吸時,「先由一人吸咂,叫開壇,然後彼此輪吸。」咂酒為土司時土司王特別酷愛。據考證,咂酒乃土家族處在農耕時期,吸取了古蜀地的釀酒方法,在土家族士兵被征調赴東南沿的戰事中逐漸形成的吮吸習俗。如此說不謬,那以竹管吮吸的咂酒,當為當今吸管喝飲料之鼻祖。咂酒,圍眾人共飲於一壇,是大眾心理得以親情交融,是土家族在飲酒上協調人際關系的途徑,充滿著「和」的哲學思想,表現了土家族崇尚禮儀、熱忱待客、純樸厚道的民族性格。無怪龍潭安撫司田某咂酒詩雲:「萬顆明珠共一甌,王候到此也低頭,五龍捧起擎天柱,吸盡長江水倒流。」 罐罐茶 「鼎罐烤酒,罐罐煨茶。」土家人喝茶離不開一隻煨茶罐,這是土家茶俗最為顯著的特色。土家煨茶罐上下稍小,中間稍大,後有握柄,頂部開口,前方有向外突出的小槽,便於傾倒茶水,其形態如笑彌勒。煨茶罐多為陶瓷品,少數家庭有銅質的老茶罐。油茶也好、泡茶也罷,土家人都習慣用茶罐裝盛,放在火坑裡煨熬,待味香濃後飲用。茶罐以能裝二三大碗茶水合適,小了就待不好客人。

『叄』 建始縣官店鎮木弓河村有什麼景點

石門河景區AAAA
石門河旅遊區位於湖北建始縣高坪鎮,八百里清江的支流。景區總投資3.5億元。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集「幽、險、奇、秀、古」於一體。景區有人類起源遺址,中國南方最久遠的「巴鹽古道」,中國巴人發祥地之一,中國土家族聚集區。石門河旅遊景區包括高坪遊客接待中心(含自駕車旅遊營地等)、石門河探幽賞橋游覽帶、巨猿洞訪古懷舊游覽帶、石柱觀道教養生休閑區、八角村農業休閑度假區,景區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素有「施南第一佳要」之稱的石門關山水險峻幽美,是溝通重慶和宜昌旅遊景區的重要節點。
野三河景區AAAA
野三河尋蹤探秘旅遊景區(簡稱野三河旅遊景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鄂西南山區北部,地處建始縣中部,地跨花坪鄉、高坪鎮、景陽鎮。東與巴東縣毗鄰,西與恩施市接壤,北依重慶市的巫山、奉節兩縣,南靠建始縣官店鎮。地理位置重要,素有「川鄂咽喉」之稱。野三河旅遊景區所在的建始縣是我國華東地區、華中地區和西南地區聯系的陸路交通要道。縣城距離恩施許家坪機場56公里,距離巴東港145公里,距離重慶市碚石碼頭98公里。
朝陽觀AA
朝陽觀風景區屬國家級AA級景區。朝陽觀景區介紹:朝陽釁區包括鳳冠山、大寨山、穿洞子、龔家岩,小溪口水庫、汪家寨、大沙河及九股山、當陽壩一些零散景點。鳳冠山、大寨山一帶,有古朝陽觀十景:天池明鏡、虎頭昂翠、崖懸白印、獅灘夜吼、蓬萊仙景,石洞飛泉、風尾施青、石聳烏紗、虎榜天開、石洞天橋。石洞通天:又名醒獅洞。系建始縣古八景之一,位於縣城郊朝陽觀的半山腰,傳說是玉峰禪師煉仙丹的地方。宋朝大詩人黃庭堅有詩雲:「古木蕭蕭洞口風。昔人曾此出樊籠,崖前況有涓涓水,好滌塵襟去效翁。」

『肆』 建始縣的地理環境

建始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低山區四季分明,氣候溫暖,年均無霜期260天,年均氣溫15.5℃;二高山地帶,氣候溫涼,年均無霜期233天,年均氣溫13.1℃;高山地帶冬長夏短,春、秋無明顯區別,氣候冷涼濕潤,年均無霜期203天,年均氣溫11.7℃;老高山地帶冬長半年左右,春連夏無秋,氣候寒冷,風雪凌大,常有濃霧籠罩。受地形地貌、太陽輻射強度、土壤濕度、植被密度、風力大小等因素影響,縣境內還具有谷地氣候、凸地氣候、坡地暖帶等多種小氣候特徵。
建始縣境氣溫各地均以1月最冷,7月最熱,並有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的特點。4至10月1500米以下地帶,各月平均氣溫均在10℃以上。1月平均氣溫:低山4.1℃,二高山1.9℃,高山-0.4℃;7月平均氣溫:低山26.3℃,二高山24.0℃,高山21.5℃。極端最高氣溫:低山39.9℃,二高山35.4℃,高山29.0℃,均出現在8月;極端最低氣溫:低山-15.2℃(出現在1977年1月30日,為百年所罕見),二高山-15.4℃,高山-17.2℃,年極端最低氣溫低山一般出現在1月,二高山和高山一般出現在2月。
建始縣境雨量豐沛,年平均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間。雨量隨地域、時間變化而異。在地理分布上,縣境北部高坪鎮青花縣城一線以北年降水量為1400-2 000毫米,越往西北越多,磺廠坪一帶年降水量多達2000毫米;南部花坪鄉一帶年降水量為1400-1500毫米;中部的三里鄉、紅岩寺鎮年降水量為1300 --1500毫米;東部屬少雨區,高坪一帶最少,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以時間劃分:3-11月,各月平均降水日均在15天左右;5月降水日最多,達18天左右;12月至次年2月,月降水日在10天左右。春季降水量約400毫米左右,夏季降水量450-700毫米,秋季降水量300-400毫米,冬季降水量一般在100毫米左右。7月雨量最多,年均達240毫米,極端最大月降水量504毫米(1969年7月);1月雨量最少,約20-30毫米。全縣各地的年降雨量有80%-90%集中在4-10月的作物生長期內,對農業、林業生產十分有利。縣境日降水量達50毫米以上的,3月-6月均有發生,尤以5月-9月發生次數最多。縣境西北部日降水量達50毫米以上的平均每年5次以上,暴雨中心業州鎮磺廠坪一帶平均每年7--8次。縣境南部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較少,平均每年3-4次。 建始縣境共有大小河流104條,除火龍河屬於長江水系以外,其他河流均屬清江水系。河流總長853. 65千米,其中主要河流有清江景陽河段、野三河、馬水河、太陽河、東龍河、閘木水河、刀龍河、伍家河、豬耳河、火龍河等10條,流域面積均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網密度0.32千米/平方千米。大氣降水的80.5%形成徑流,年總徑流量32.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26.4億立方米(不含清江景陽段過境客水62. 13億立方米),占降水量的66%;入滲補給地下徑流5.8億立方米,占降水量的14.5%。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4.2萬千瓦,可供開發17萬千瓦。多年人均擁有淡水量約5 100立方米,耕地每公頃平均擁有淡水量約7萬立方米。按中國統一分區,縣境屬裂隙岩溶水區(Ⅱ區)。地下水總儲量達7.8億立方米,但分布不均勻,潛水層深,岩溶、裂隙溶洞管道發育,暗河伏流較多,構成地下水排泄通道,一般難以開發利用。

『伍』 恩施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恩施的旅遊景點如下:

1、恩施的精華景區——大峽谷。大峽谷是恩施的城徽山,國家AAAAA級景區,凡是來恩施旅遊的國內外遊客,基本上都要來大峽谷游覽。我覺得來到大峽谷的棧道上面一定要留張影,有點驚險,所以還是要注意安全哦。

2、世界地縫奇觀——雲龍河地縫。大自然的藝術之谷,是這個世界上最雄偉的地縫和美國的科羅多大峽谷難分仲伯,真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世間男子無二心,天下女兒第一城。女兒城是恩施大峽谷一大特色,遊玩倦了到國家AAAA景區到女兒城喝網紅摔碗酒,美滋滋。

4、世界最大硒城——恩施土司城硒是人體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已被證明具有防癌抗癌與延緩衰老的功效哦~因此當地的食物都是富含硒元素的,可以好好享受美食啦!土司城門樓也稱土司朝門或看樓,是顯示土司威儀和功德的紀念性建築。極其注重外觀的莊重華麗,建築內容上則集中體現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間觀念和技術上的聰明才智。

5、騰龍洞。洞內綿延50多公里,集山水和洞林於一體的利川旅遊首選地。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水洞旱洞相連,終年恆溫,空氣流暢。地殼變化使得景區內形成了「觀彩峽」、「白玉石林」、「三龍門」等洞中景色,這里是世界已探明的最大洞穴。除此之外,前洞部分每天下午有夢幻激光秀和大型土家族歌舞劇的表演。

(5)建始野三河風景區擴展閱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級行政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西連重慶市黔江區,北鄰重慶市萬州區,南面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東連本省的神農架林區,宜昌市。恩施州於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

恩施州森林覆蓋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華中葯庫」、 「煙草王國」、「世界硒都」之稱號。全州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達600萬千瓦,可開發量達500萬千瓦,風電資源蘊藏量達300萬千瓦,是華中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鐵礦是中國四大鐵礦之一,已探明儲量13億噸,預測儲量達40億噸。天然氣已探明儲量1500億立方米,預測資源量達1.5萬億立方米。恩施還擁有世界最大的獨立硒礦床。

『陸』 恩施建始高坪鎮的318國道大橋下面的峽谷好玩么好像叫野三河峽谷。

那裡叫野三河,你說的那個橋叫野三河大橋,下面風景確實好,可以下去玩,那個風景區尚在開發階段,所以去玩一定要多加准備和注意。

『柒』 建始旅遊怎麼樣,建始旅遊好玩嗎

建始縣屬長江清江張家界旅遊帶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歷史上有「古八景」專,現屬有人類最早的直立人建始縣遺址、亞洲最高的單跨大橋野三河大橋、清江最美的峽谷景陽河峽谷、中國最大的日本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最具靈性的生態農業旅遊區朝陽觀、最顯神奇的石峰群黃鶴橋、最具現代氣息的休閑會議場所船兒島。這里還是《黃四姐》的故鄉,一個古老的傳說令人神往,一曲悠悠的情歌更讓人如痴如醉、盪氣回腸

『捌』 建始縣海撥是多少

建始縣版圖形似蘑菇,南北長89公里,東西最寬64.5公里,最窄處12.5公里,總面積2666.55平方公里。全縣最高點北部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點東南部野三口(野三河匯入清江處)海拔213米,平均海拔1152米。

建始縣位於鄂西南山區北部,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臨近長江幹流,長江支流清江穿境而過,東連巴東縣,以野三河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陽河為界;南鄰鶴峰縣,以長河、茶寮河為界;北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連;西北與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接壤。

建始縣轄長梁、茅田、龍坪、三里、4個鄉和業州、紅岩、高坪、景陽、官店、花坪6個鎮;2011年建始縣總戶數148676戶,總人口507672人,其中城鎮人口7.48萬人,農業人口43.29萬人[1] 。縣人民政府駐業州鎮。

『玖』 建始有什麼好玩的

建始縣旅遊資源豐富,前景廣闊,境內七大風景區、業州十景和朝陽觀十個景點聞名遐邇,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可為建始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目前,除朝陽觀風景區正在開發外,其它旅遊景點尚處於自然狀態,亟待開發。

朝陽觀風景區位於業州鎮郊區。朝陽觀又名鳳冠山,上有天池寺,該寺俗稱朝陽觀,方言以觀名山。該山在縣內方圓百里內獨具顯著的丹霞地貌特徵,與其周圍的山地迥然不同,山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清風送爽,曲徑通幽,更有洞穴處處,清泉常流,誠為探幽、旅遊佳境,被歷代文人墨客反復吟詠,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等歷代名流詠石通洞的詩詞達28首之多。該風景區含朝陽觀、米水河、穿洞子、閘木水峽、石鼓門、寶塔山等。天池明鏡、石洞飛泉、虎頭昂翠、崖懸白印、虎榜天開、蓬萊仙境、石澗天橋、石聳烏紗、鳳尾拖青等朝陽觀十大景點被載入清代《建始縣志》,除獅灘夜吼不復存在以外,其餘9個景點基本保持原貌;山麓的石通洞20世紀90年代被收入《中國名勝詞典》。原天池寺在20世紀50年代初被廢棄,90年代末重建,正在進行開發。

景陽峽風景區位於景陽鎮境內。清江橫貫全境,河谷幽深,兩岸壁立,重崖疊嶂,峭壁懸絕。江北有鳳凰展翅、霧中石人、絕壁驛道、景陽關、景陽溫泉等。「景陽關」雄立萬仞絕壁之間,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概,為古代川鹽入湘的重要孔道,又是古代防範外部族入侵的戰略要隘,系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下臨清江,自關口沿羊腸小道左紆右折而下,;江南有五花暮靄、興隆古剎、雙石擎天、龍灣瀑布、土司大寨、雙土地、將軍岩、潮水洞等景觀。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前曾為容美土司屬地,土司大寨據傳為容美土司的最後據點,境內曾有雙虎紐錞於等古巴人青銅器出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關向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該鎮硝洞管理區的楊家街活動過。清江水布埡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後,可乘小火輪沿清江直達長江。該鎮氣候溫潤,是縣內著名的水果之鄉,一年四季花果不斷,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相對較集中,民風古樸、強悍。旅遊景點尚處於自然狀態,亟待開發。

石柱觀風景區位於高坪鎮望坪境內,含石柱觀、石門河、野三河峽谷、一、二級電站、桑園壩、巨猿洞等景點。石柱觀在一山間盆地中央孤峰獨聳,「左有寶塔映日,右有蛤蟆吐涎,上有石柱沖天,下有金盆偃月」,在清代以前即被譽為建始古「八景」之一。石門河號稱「施南第一佳要」,是古代從陸路進入施南府的必經之地,河上的一座小石拱橋民間傳說系張獻忠入川時用一夜時間修建而成,民國初年,南、北兩軍曾在該橋兩岸對峙數月之久。麻扎坪的巨猿洞有化石寶庫之稱。馬虎山下的岩石上有數千個馬蹄狀的岩窩,俗稱「馬腳跡」,被譽為「花石仙蹤」載入清同治版《建始縣志》。

,與巴東縣相毗鄰。含姜家坪、天堰山、剪子口、石人坪、十八革等景點。景區內岩溶發育,石峰、石柱、石芽星羅棋布,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其中又以姜家坪、石人坪、十八革等處最為壯觀。

九股山風景區位於業州鎮境西部當陽管理區境內,與恩施市和重慶市奉節縣分別接壤。含城門洞、馬鬃嶺、觀山、「鯉魚跳龍門」、「石海螺」、獅子岩、朝東岩、西漂灣、石柱、姊妹洞、青樹子、十八羅漢、四十二壩水庫等景點。主峰海拔1940米,「當陽旭日」被作為建始古「八景」之一載入清代《建始縣志》。四十二壩水庫海拔1726米,水清如鏡,倒映藍天白雲,碧波漣漪,魚群嬉戲穿梭。青樹子水電站1121級石階宛若上天雲梯,西漂灣瀑布咆哮如雷十里之外隱約可聞。還有眾多的石柱石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與鶴峰縣接壤,主峰海拔1941米,含照京崖、小三峽(白河下游)、蛤蟆溪洞、系馬柱、紅軍洞、紅軍樹、向王天子洞、鷹嘴崖等景點。該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是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革命紀念地甚多,紅軍樹(兩株柏樹)據說系賀龍元帥親手種植。蛤蟆溪溶洞內石鍾乳千姿百態,有「猴兒戲獅」、「石海螺」、「牯牛坪」、「鐵匠鋪」、「華山雄峙」等,儼然一座地下宮殿。,形如巨塔,居全國同類杉樹之冠。

張大頂風景區位於茅田鄉北偏東2公里,主峰海拔1930米,面積11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穿山洞、牛肺洞、仙人橋、龍骨水瀑布、雪岩頂峰叢等。張大頂由70餘峰相連而成,遠眺如波,連綿起伏,風光如畫,氣候宜人,花卉繁多,植被良好。穿山洞長174米,高9米,洞內寬敞、明亮、平坦。仙人橋系風化而成,酷似石拱橋,傲聳雲天。龍骨水瀑布一日三起三落,雪岩頂峰似蓮荷待放;更有溶石柱挺立,分外妖嬈。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