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蒙古名景色

蒙古名景色

發布時間: 2021-01-20 01:50:17

㈠ 內蒙古有什麼風景名勝

1、呼倫貝爾大草原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原為海拉爾西山風景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首府海拉爾區政府和工人新村西部,分為南園、北園、西園和後備資源區,統稱為三園一區。

(1)蒙古名景色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資源主要由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森林景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民俗游覽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那達慕等。

參考資料:網路-內蒙古

㈡ 內蒙古的位置、風光和民俗和描寫大草原的詩句文章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呼和浩特市。

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內蒙古界於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之間,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內蒙古自治區風光主要由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森林景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民俗游覽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那達慕等。

名勝古跡包括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圖召、烏素圖召、白塔,包頭市的五當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園,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遼上京、遼中京、大明塔,鄂倫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

內蒙古自治區有著那達慕、蒙古包、祭敖包三大民族風情。

草原盛會一那達幕:即游藝、聯歡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項目有賽馬、摔跤、射箭。

蒙古包: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游牧生活的產物。一般高七八尺,寬丈余,先用木桿、牛皮訂成網狀方架數片,然後連成圓倉式,再用圓木組成傘形圓頂,頂中央有一個圓形天窗,晴啟陰合,用以流通空氣,吸收陽光,是草原牧區傳統居住用具,也是外地遊人感興趣的下榻場所。

祭敖包:蒙古族傳統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志,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凈地。

(2)蒙古名景色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生活著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族、漢族、滿族、回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朝鮮族、錫伯族、土家族、東鄉族、苗族等55個民族。

蒙古族人的傳統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崇尚豐滿實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乳酪、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熏雞、肉乾、哈達餅、蒙古餡餅、蜜麻葉、德興元燒麥等。

傳統食品分為白食和紅食兩種。白食蒙古語叫查干伊德,是牛、馬、羊、駱駝的奶製品。紅食蒙古 語叫烏蘭伊德,即牛、羊等牲畜的肉製品。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按照蒙古族的習慣,白色表示純潔、吉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禮遇。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哈達上,唱起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嘗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不可推讓,謝絕主人的敬酒。

內蒙古自治區使用傳統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鶻式蒙古文;與蒙古國主要使用西里爾蒙古文音同字異。蒙古文字從蒙古人開始紀錄自己的語言以來,就有很大的變化。

在過去蒙古語還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記錄蒙古語就要採用其他友好鄰族的語言文字。傳統蒙文是在回鶻文字母基礎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讀音、拼寫規則、行款都跟回鶻文相似,稱作回鶻式蒙古文。

㈢ 蒙古草原風景的介紹

湛藍的天,潔白的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星星點點的蒙古包點綴其中。這就是世上少有版的未被污染的內蒙古權大草原。 在內蒙古,你可以零距離接觸草原民族,體驗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風情。在這個成吉思汗曾馳騁過的地方,還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傳說,以及許許多多神秘的地方。
《草原》這篇散文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騎馬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

㈣ 草原生動地描寫了什麼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什麼

生動了寫出了美麗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熱情待客,豪放的性格
望採納,謝謝

㈤ 鄉村美景 蒙古 作文

今天早上,天下起了蒙蒙細雨,雖然雨下得不是很久,卻濕閏了大地的一切。雨停後,我到小明家去約他一起欣賞雨後的鄉村景色,他爽快的答應了,於是,我們便上路了,
我們撲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著那雨後濕潤的空氣。我們邊走邊聊,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田間小路。路邊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種的大多數是玉米,棒子掛在玉米桿上,看看就感覺沉甸甸地,皮嫩綠嫩綠地,玉米的「胡須」上雨水還未乾。還有成熟了的水稻,金黃金黃地,好似一大片的金子。這種季節下,當然少不了西紅柿和大白菜了。從遠處看,就像一幅對比強烈的版畫。正當我們看得入神時,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我回頭一看,原來 是農民伯伯在搭小棚子,只見他們把棚子搭得高高地,彷彿是一座小亭子讓人乘涼似的。
隨後,我們又過了高山跑過了平原,踏過了丘陵……經過五六里路的跋涉,我們終於到了河岸,當繞過那幾幢屋子時,穿過籬笆牆,看到河水時,我們跳著跑向河邊風吹過水面,盪起一圈又一圈的波,水是那麼地清澈透亮,像一塊未經雕琢的寶石,嵌在兩山之間我被自然偉大的力量吸引著,欲步不前。那一刻,我必裡面好寧靜,水緩緩地流著,像在流過我的心,清清盪滌著我的心靈,那種感覺是安然的,是空盪的,我說不清楚,只是感到這自然之中,天然的山,水、草、木,全具有一種意味,一種真正的美,一種超凡的生命力。
哎,時間爺爺從未饒過人啊!轉眼間已經不再是晨,「回家吧!」上帝在冥冥中暗示著自己。驀然回首這人間仙境般的地方,才感覺這離別有點不舍,有點依依。

㈥ 寫秋季蒙古景色的作文,1000字

九月中旬,呼倫貝爾。綠的有深綠、墨綠,黃的有深黃、金黃,紅的有鮮紅、紫紅,走在其中,就像走在畫廊里。再過幾天,到了國慶,呼倫貝爾的秋色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了,這時間是拍攝最好的時候,如果你深入進去,那美會讓你震驚的。
蒙古族現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13世紀統一中國建立元朝。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
壩上草原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南麓的接壤地帶,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帶,又因氣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現泛指張家口以北100公里處到承德以北100公里處,統稱為壩上地區。就旅遊地域而言,主要又分為圍場壩上(木蘭圍場)、豐寧壩上、張北壩上和沽源壩上等區域組成,是內蒙古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木蘭圍場縣-烏蘭布統大草原最為美麗,但距離北京也最遠。該地區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夏季無暑,舒適宜人,地勢平緩,多為丘陵草原,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全長約300公里左右,是理想的綠色健康旅遊休閑勝地。
蒙古族人口480多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余者散居於寧夏、河北、四川、雲南、北京等省、市、區。蒙古族自稱「蒙古」。
蒙古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蒙古語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3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
蒙古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元代以後普遍信仰喇嘛教。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月瑪瑙、珍珠、金銀製成。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且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
到蒙古族人家裡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製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
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要選擇吉日,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彩禮。彩禮有現金、衣服、布匹、首飾、稻穀等。女方家陪嫁的東西有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鑰匙由女方家送親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後,由新郎的母親拿錢來贖鑰匙,再交給新娘。結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貼有紅紙的豬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為禮物又讓女方家用於招待賓客。
結婚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隨下來女方家迎親,同時要挑點青菜送新娘家。按習俗,迎親過程中新郎不能說話,一切由陪郎應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後,新郎被安排獨席吃飯,並不能動手,只能由陪郎夾菜喂新郎吃。當男方來的人們把嫁妝挑、抬出門的時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門了。
新娘梳著少婦的發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穿著嶄新的衣服。服飾尚青、黑色,衣裙的花邊圖案與上衣的高領,都與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掛,由送親隊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進轎子,並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轎後要哭泣,表示不忍離開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進洞房。
新娘進入男方家大門之前,要燒喜神紙,進入大門後要勸新娘停止哭泣,進入洞房後要揭去新娘的黑頭巾,並供到堂屋中。吃飯時讓新娘在洞房內吃獨席,由新郎為新娘添飯。當晚,姑娘和小夥子要來慶賀,家裡一片歡笑聲和歌聲。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回門,同時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時給新郎一個銀鐲子。從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麼人,新婚夫婦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後,他們還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伴下,挑著豬頭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雙方家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燒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至此即告結束。
婚後7天內,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歷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卻不能改嫁的習俗。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結婚自願,離婚自由已成新風,但蒙古族的離婚率是很低的。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聖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佔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區的蒙古族還有用炒米做「崩」的習俗。麵粉製作的各種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日漸增多,最常見的是面條和烙餅,並擅長用麵粉加餡製成別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及蒙古糕點新蘇餅等。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後,沖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鍾,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
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於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每逢節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習慣。馬奶酒是鮮馬奶經發酵製成,不需蒸餾。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蘇餅;烘乾大米飯。
蒙古族人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男式長袍較肥大,穿時系腰帶,袖長領高,冬天可防寒,夏天能避蚊蠅;女式長袍比較緊身,以顯示好的苗條和健美。長袍顏色以像乳汁一樣的顏色最為聖潔。
蒙古婦女一般具備獨具特色、別致典雅、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的頭巾和首飾,坎肩是蒙古人最常見的服裝之一,坎肩一般式樣美觀、短且精悍,穿起來瀟灑、大方且不失莊重。
靴子是蒙古人必備的,有布料和牛皮兩種,布料的靴子在蒙語中稱「馬海」,牛皮的靴子蒙語稱「古圖勒」。靴子除了與長袍相配以外,它還具有保護踝骨,防蛇、防水、防寒等作用。蒙古族的服裝,以實用、質朴、健美、莊重的風格為特點,較異於世界民族服裝之林,深受人們青睞。

㈦ 關於蒙古的景色詩詞

草 原

作者:烏力吉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裁出你美麗的裙裾。
養育生命的搖籃,
創造出數不清的人間奇跡。

歷史珍藏得好,
方顯出這動人的風姿。
太陽總是那麼紅,
那麼大,
又那久圓。
萬紫千紅的鮮花,
吐出縷縷清涼的香風。

坦盪博大,
是父親的胸懷,
溫柔蘊藉,
像母愛醇厚綿長。
牛羊走過的地方,
便有乳汁般的小河在低吟淺唱。
藍天和綠海,
是所有生命的源。

拉 水

作者:烏力吉

彩雲間,
百靈啼囀。

藍天下,
花草如毯。

牧場風和日麗,
天邊掛著清泉。

羊腸小道伸向遠方,
車軲轆慢悠悠地轉。

清泉淙淙,
彈響獨弦的琴。

她挽起衣袖,
俯首凝望自己。

水裡有片藍天,
藍天飄著彩巾。

彎腰掬起甘泉,
撒落珍珠一串。

她笑了,
山丹花紅得好甜。

《蒙古 蒙古》

當我想像一場綠 想像
這一場浩劫
鋪天蓋地 沁人心脾
想像 這如命運無法逃離
騰格里 在草原上安睡

北在北方 北方之北
以馬蹄的急
行千里的路
這綠 劍一樣刺殺眼球

草原浩盪 撲面而來
呼啦啦 有個名字撞入胸懷
蒙古 蒙古
掛起弓箭和圖騰
讓千年的魂魄 親近我

蒙古 蒙古
綠色滋養的蒙古
沉靜如鐵的蒙古
成吉思汗馬蹄下的驍勇
忽必烈彎刀輝映的彪捍
誕生傳奇與不朽
馬背馱著歷史
歷史載著英雄

大喊一聲 蒙古!
就有烽煙 滾滾而來
刀劍和鐵騎
揮舞的光與影
戰爭悄無聲息
當一切被時間掩埋
蒙古的盛大與豪情如雲煙散去
王府的尊貴與奢華如春夢無痕
草原安詳 天空平靜

蒙古蒙古
我的血脈根源 我的父母兄長
我高高在上的君王
統領一度縵吹耐戀?
蒙古 我的生之惑
我的 魂之過


《走進蒙古》

走進蒙古
就走進 奶酒與馬頭琴
牧歌悠揚 琴聲凄婉
牧馬漢子長鞭甩落太陽
蒙古姑娘羞澀裝扮月亮

說一聲:賽拜努
就成為蒙古人
烈酒和烈馬必不可少
奶茶與盛情必不可少

當金黃焦嫩的烤全羊芳香四溢
當哈達高舉過頭
這一刻庄嚴與隆重
不是想像

成為蒙古人吧
馬奶酒一飲而盡
拋棄竹製的筷
用閃亮的蒙古刀解決問題

成為蒙古人
活成粗糙本性
簡單純粹的生活
一如 草原上的風肆無忌憚
一如 騰格里的天空永遠明亮

㈧ 草原的美麗景色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給內蒙古草原設計宣傳標語.

蒙古,一個熱情,大方的民族;草原,一碧千里,廣闊無垠!來吧,我們歡迎您!

㈨ 內蒙古風光

自然風光:

內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內蒙古人民正從過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現代化牧業生產發展。我國的內蒙古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基地。不過,這里的草場是廣闊無垠的大草原。

位置:內蒙古草原位於我國北部並與俄羅斯和蒙古相鄰。

內蒙古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水草豐美,牛羊成群。我國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這片大草原上。

蒙古包--適於游牧生活

馬--適於草原上的行走

蒙古袍、蒙古靴--適於騎馬

牛羊肉奶茶奶酒

可以看出內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去適應自然才能不斷發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場,進行輪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資源。別外,他們還進行了畜牧產品的深加工,鄂爾多斯品牌的服裝聞名全球。牧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內蒙古草原相當遼闊,總面積約佔全國國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組成,自東向西順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科爾沁草原、植被保護最好的錫林郭勒草原、寬廣的烏蘭察布草原以及鄂爾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區草原中草場質量最好,草原風光最為絢麗的地方。作為蒙古族發祥地之一,其傳統習俗保存得較為完好。而草原旅遊勝地集中於海拉爾到滿洲里之間和著名的呼倫湖周圍的草原上。

科爾沁大草原 科爾沁大草原的草原風光和蒙古族風情比較出色,且接近北京及東北各大城市。它集湖泊、草原、森林於一體,還有獨特的草原風情節目。

錫林郭勒大草原 錫林郭勒擁有多種植被類型,是中國第一個草地自然保護區,草原風情濃郁,素有「摔跤之鄉」之稱。摔跤,蒙古語又稱「搏克」,是蒙古族民間最普遍的運動。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的草甸草原,可說是內蒙古大草原的精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盛開著艷麗的鮮花,駿馬賓士在莽莽原野,白雲似的羊群浩浩盪盪,一座座蒙古包像珍珠般撒落在綠浪起伏的草原上,景色特別迷人。

烏蘭察布大草原 烏蘭察布大草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四周,交通十分便利。有許多大型度假村和旅遊中心,其中格根塔拉是我區規模最大的草原旅遊點。

鄂爾多斯大草原 鄂爾多斯大草原屬半荒漠草原,響沙灣是遊人滑沙、乘駱駝游沙漠的好地方。這里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墓而馳名。鄂爾多斯歌舞者衣著裝飾華麗,這里的祭祀活動禮儀隆重,元代宮廷「詐馬宴」非常獨特。

阿拉善大草原 阿拉善大草原為荒漠草原,中國最著名的「駱駝之鄉」。在這里可乘駱駝深入沙漠,探訪額濟納胡楊綠洲和神秘的「黑城子」,品嘗烤駝峰、烤全羊。

內蒙古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里礦產資源豐富,盛產煤、鐵、稀土等,適合鋼鐵、電力、還有紡織等工業發展

風俗:
草原上春節的高潮,附近的牧民們都要相互喝茶,然後人們扶老攜幼聚集在年長者的家裡,進行除夕「乃日」 (宴會)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節目。接著牧人們要到邀請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時因戶多,宴會往往通宵達旦。
除夕時,牧民家家都要擺放「花盤」即將點心、奶食、糖果等整齊地擺放在一個大盤子里,擺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圓柱體,也有方形的,每層一種,很有規則。這一習俗,不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襲著這傳統 。
是草原上春節最隆重的活動,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時候開始,牧民們先祭敖包,然後開始家庭內部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後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長壽。拜年時,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進行。

家庭拜年後,是牧民之間互拜,形式基本同家庭拜年相似。互拜時,先到年長者的家裡,隨著互拜的進行,人們自動結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齡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時,牧民們一般要獻上一兩首頌辭或頌歌。對出色的歇手,戶主會棒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頌祝辭。草原上的春節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們辛勤勞動一年後歡慶的時刻。
到內蒙古草原旅遊,更要了解草原上蒙古族的禮俗,這會幫助你更好地度過草原之旅的美好時光。

駕(乘)車在草原上游覽或到牧民家訪問做客,汽車行駛中路遇畜群,要早鳴笛,以使畜群早些避開,否則車輛猛然驚畜,牲畜急跑會掉膘。如果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和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到牧民家時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栓著馬,不要貿然駛入,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

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或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座時不要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但不可坐在門檻上。

在牧民家或在旅遊點,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要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民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要是你前頭的人都不得不喝下這碗酒,那你也非得喝下不可,這時最好方法是多給天、地、火神敬獻一點。)

尊老慈幼蒙古人長幼有序,敬老慈幼。到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罵。不要當著家人的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

其他到牧民家做客要帶適當的禮品,如酒、糖、小食品等,不做空手之客。

對迎面上來狂吠的牧羊犬可大聲喝斥,但不要用東西去打,因為見生人來,狗上前狂吠是其天性,是告知主人有生人來到。這時主人會出來喊住狗,請賓客進包。

如需解手要到蒙古包南方較遠的地方,不要在蒙古包東、西側(有羊圈)、北側(氣味會隨風刮入包內)。

離開主人家時要道再見並致謝意。

㈩ 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內蒙古通湖草原旅遊區導游詞
通湖,顧名思義是湖水相連的意思。幾百年前這里確有一片湖水,據說有兩個喇嘛在距此60公里處的「太陽湖」邊用銅壺取水,一不小心銅壺掉到了水裡,幾日後,有一個牧民婦人在這里發現銅壺,方知兩地地下水系相通,因此取名「通湖」。通湖草原旅遊區位於寧夏和內蒙交界處的騰格里大沙漠腹地,東距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200公里,南離寧夏中衛縣城26公里,西望甘肅河西走廊,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旅遊勝地——中國首批4A級旅遊區沙坡頭與其一沙相連,直線穿越8.3公里便可到達。

這里群沙懷抱,沙峰林立、起伏錯落、一望無垠,金燦燦、亮閃閃,如大海波濤從四周漫卷而來,卻突然如著了魔法一般被茵茵綠草、汪汪湖泊鎖定,形成了方圓近百里的沙漠濕地草原。在茫茫無涯的翰海中,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奇跡!況且這里還是古絲綢之路北路要塞,古商道、古鹽道、大盛魁古駝道……;還有古長城、古戰場、古買賣城遺址,流傳千古的故事和傳說以及世世代代在馬背上繁衍生長、與草原休戚與共的沙漠牧民,因此,被譽為「大漠中的伊甸園」名副其實。

通湖草原旅遊區主要由浩瀚的騰格里沙漠、綠草茵茵的草原,形形色色的湖泊和拔起於大漠於草原間的駱駝山等各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組成。在大自然的造化下,他們既各自獨立又和諧組合,魅力多姿,美奐美倫。

該旅遊區地處蒙寧邊界,是蒙古牧民區。因此,這里的食、宿、娛、游無不體現出濃厚的蒙族風情。從客人踏入旅遊區的那一刻開始,就會被熱情奔放的敬哈達和「下馬酒」等獨特的接待形式撩撥的激情升騰、身心愉悅。及至打坐在寬敞明亮舒適,配備有現代化空調,衛生間和純毛地毯的蒙古包里,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畫像下,大塊吃手抓肉、大碗喝白酒,那份找回自我,感覺良好的豪氣油然而生。在悠揚的古老的馬頭琴和現代流行樂器電子琴和諧交織的蒙古民族樂曲中,美麗灑脫的草原姑娘和英俊剽悍的牧民小夥子那高亢嘹亮,盪氣回腸的歌聲會使您情緒高漲到極致。

在旅遊項目的設置上,通湖旅遊區根據大漠草原的資源特色,開發了草原跑馬、騎駱駝、沙漠探險、圍場射獵、徒步穿越、晨觀日出、賞日落、卡丁車越野等情趣各異、開心刺激的特色旅遊項目。尤其是他們獨辟蹊徑、開發了乘「沙漠獵豹」沙海沖浪的探險項目。乘座在經過改造的大馬力越野車上,在高如山丘的沙海浪谷里起伏穿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那份驚險、那份刺激、那份瀟灑、那份豪邁,使參與該項目活動的每一個人都既提心吊膽緊張害怕,又豪氣橫生過癮開懷。於是,不論是哪個年齡,哪個性別,哪個層次的遊客都發出了同一聲感嘆:真刺激,真過癮,真快活!總之,這里的旅遊項目全部與自然貼近,而且全部屬於參與性的,因而得到各方遊客的青睞自然也是情理中。

在祖國的最北方,有一片中國最大的草原――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這里地域遼闊,風光旖旎,水草豐美,3000多條縱橫交錯的河流,500多個星羅棋布的湖泊,組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一直延伸至松濤激盪的大興安嶺。
這里夏季氣候宜人,空氣凈透,是避暑度假的勝地;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一派北國風光,是滑雪、打獵和冰上運動的好去處。額爾古納河流域是蒙古族的發祥地,也是成吉思汗叱吒風雲過的古戰場。
在被譽為「中國第一曲水」的莫爾格勒河畔,有一個「金帳汗蒙古部落」,是呼盟惟一以游牧部落為景觀的著名旅遊景點。這里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歷史上許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此游牧,成長壯大,繁衍生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里秣馬厲兵,經過與各部落的爭雄,最終占據了呼倫貝爾草原,他利用這里的資源和無數驍勇的騎士,完成了統一大業。金帳汗部落的布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
每逢夏季牧民們便在這水草豐美的地方放牧,這里形成了以游牧部落為主體的美麗圖畫
藍天白雲、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群群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呼倫貝爾是世界少有的綠色凈土和生靈的樂園。茫茫無際的天然牧場,清新寧靜,置身在美麗的大草原之中,令人心胸豁然開朗。圍著紅彤彤的篝火跳起安帶舞,那嘹亮悠揚的蒙古長調伴你直至夜深……7月正是去呼倫貝爾的好時候。
在草原深處,有最原始、最淳樸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鄂溫克、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族兄弟姐妹將以特有的豪爽、奔放與深情厚意迎接你的到來。穿越吉布胡朗圖,你將能品味飛鳥成群、水天一色、氣勢磅礴的呼倫湖和新開湖;住進自己搭建的蒙古包,品嘗親手宰殺的牛羊,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吃一頓鮮嫩的手扒肉,讓朝霞般的篝火點燃你無限的熱情和美好的希望;體會草原牧民賽馬、套馬、馴馬表演、蒙古博克、角力擂台賽、祭敖包……當一回蒙古人??做一天牧民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