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爾蓋風景
⑴ 毛兒蓋的介紹
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西部。
⑵ 長征途中經過的「毛兒蓋」是這個地方是( )。
長征途中經過的「毛兒蓋」是(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若爾蓋草原毛兒蓋片區),九幾年的時候撤銷區公所,轄上八寨、下八寨、草原3鄉。
⑶ 紅軍長征中走過的毛兒蓋在哪
詳細資料,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毛兒蓋是個農牧區,土地肥沃,青棵比較多,蠶豆長得很高,藏民養的氂牛也不少,部分緩解了紅軍部隊的缺糧情況。
紅軍在毛兒蓋地區籌糧:
為了穿越草地,籌糧顯得更加重要。全軍上下按照統一部署投入了緊張的籌糧工作,一是以連排為單位,分別到各村寨去向藏民收購;二是徵收土司、喇嘛的部分糧食,迫不得已時才武裝籌糧;三是自己動手收割青稞。
1935年7月,紅軍陸續到達毛兒蓋地區。毛爾蓋是周邊藏族地區最大的村落,當時大概有三四百戶人家。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上國民黨反動派出沒無常地搜刮搶劫,存糧並不太多。這期間,去達蓋方向的紅軍買到了九馱青稞,去西北方向的買來了幾頭氂牛,這就算是最大的兩次籌糧收獲。
過草地如果以每人每天1斤糧食計算,10萬紅軍要帶足15天食糧,就需要150萬斤。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經過大約一個月的緊張籌糧,仍沒有達到每人帶15斤糧的要求,最多的能有8斤至10斤,一般的有5斤至6斤,有的只有3、4斤。因此,紅軍一方面向藏民請教嘗百草,辨認無毒可食的野菜,供過草地時採用;另一方面宰殺馬匹、氂牛,做成肉乾以備食用;還帶點燒酒、辣椒或辣椒汁禦寒。
這時不得已便收割地里還未完全成熟的青稞麥。有些地的主人不在,紅軍便在田裡插上木牌子,上面寫著割麥的數目,並且請藏民拿著牌子向後面的紅軍部隊要錢,或作為將來向紅軍算賬的證據。
2002年初在毛兒蓋山寨一戶牧民家發現了當年紅軍留下的一個木板借據,是一塊長96厘米、寬19厘米、厚2厘米的木板。借據寫到:「這塊田裡割了青稞200斤,我們自己吃了,這塊木板可作為我們購買你們青(稞)……歸來後拿住這塊木板向任何紅軍部隊或蘇維埃政府都可兌取……在你們未兌得這些東西前,請保留這塊牌子」,落款是「前敵總政治部」。(2002年5月21日《四川日報》報道)在松潘縣文管局保存著這張特殊的「借條」。2013年,我在松潘看到中共松潘縣委的宣傳材料上有這塊木板的照片。
收割沒有完全飽滿成熟的青稞麥,吃上幾把又鮮又嫩的生麥粒兒,味道甜絲絲的,但不細嚼慢咽,整粒吃下去也不好消化,即使煮熟了吃,吃多了肚子發脹,很多人都鬧起胃病來了。為了籌集糧食過草地,紅軍把這種收割回來的青稞穗子先用爐火烘烤一番,然後再用木板或石片搓去皮殼,脫出半生不熟的麥粒兒,在鍋里煮熟吃。最好的辦法,是把青稞粒搓揉出來,用手磨和水磨推碾成麵粉再炒熟,這就是干糧炒麵。但因為青稞麥里含水分多,外皮又過分柔韌,有時無法磨成麵粉,加工製成炒麵。
李湘濤在《星火燎原——籌糧過草地》中寫到:「來到毛兒蓋,沒有吃的,就到山上去采蘑菇、挖野菜充飢。」「藏民成群結隊地端著糌粑,前來慰問我們。連長吩咐司務長收下大娘的米粒,給了大娘三塊白洋。」
劉文章在《星火燎原——一袋干糧》中寫到:「部隊到了毛兒蓋,上級決定在這里籌糧,准備過草地,可是由於部隊多,糧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麥子。大家都把它看成寶貝,縫個小布袋裝起來,走路帶著它,睡覺枕著它。誰心裡都明白,這不僅是三、四斤麥子,而是自己的生命啊!」
紅軍指戰員們每人只帶著極少的、萬分寶貴的糧食離開毛兒蓋,踏上了荒蕪人煙的茫茫草地。
這段歷史,我父親(當時他是四方面軍戰士)不止一次提起。那時,他們最高興的是發現喇嘛寺里藏的糧食,可以一包一包地背出來;而下地收青稞,則原始許多,沒有鐮刀就用手拔,把青稞粒搓揉下來要小心翼翼的,而要把青稞粒弄熟,鍋太少,有時只得把青稞粒放在石頭上,然後火燒石頭烤熟青稞粒。
我們站在高坡上,整個毛兒蓋盡收眼底,這就是當年為紅軍提供了糧食、肉乾、野菜的大地。
8月21日,紅軍右路軍從毛兒蓋出發,其行軍序列是:第一軍(一軍團)在前,四方面軍的第四軍、第三十三軍和前敵總指揮部居中(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央領導多數和前敵總指揮部一起行動),第三軍(三軍團)殿後(周恩來、王稼祥隨三軍行動,且都有病,周恩來病的還十分嚴重。軍團長彭德懷命令寧可丟棄一些裝備也得抬著他走,結果是迫擊炮連埋掉炮,抽調小夥子組成擔架隊抬著病中的中央領導過草地)。渺無人煙的茫茫草地大約600里,歷時6、7日得以通過,到達班佑、巴西、阿西地區,等待左路軍前來會合。
我們離開毛兒蓋索花村,追隨紅軍的腳步,繼續往草地方向開進。
⑷ 毛爾蓋草地天氣真的如電視里演的那樣無常嗎
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它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草地。行軍隊列分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左翼為林彪的紅一軍團,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殿後,走左翼行軍路線。進入草地前,紅軍想盡一切辦法籌糧。將青稞脫殼搓成麥粒,再碾成麵粉炒熟,便成了干糧炒麵;宰殺馬匹、氂牛,做成肉乾以備食用;在藏民帶領下尋認野菜,供過草地之需;還要准備燒酒、辣椒或辣椒汁禦寒。雖然盡了最大努力,紅軍籌到的糧食還是不夠全軍之用。每人最多攜帶8~10斤糧食,一般的帶5~6斤。糧食不足,使紅軍在過草地時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價。
革命理想高於天。為了出敵不意,為了爭取主動,為了北上戰略,紅軍長征過草地,成就了「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想像的。
出行難
首先是行難。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人和馬必須踏著草甸走,從一個草甸跨到另一個草甸跳躍前進。
過草地有三怕:一怕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拚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污泥吞噬;泥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腳泡過,還會紅腫甚至潰爛;二怕下雨;三怕過河。
黃克誠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有一次,部隊正在趟水過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漲,激流滾滾,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沖走吞沒。就這樣,數不清的紅軍戰士陳屍草地。
再次是禦寒難。草地天氣,一日三變,溫差極大。早上,太陽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萬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雲密布,雷電交加,暴雨冰雹鋪天蓋地而來;夜間氣溫降至零攝氏度左右,凍得人們瑟瑟發抖。太冷了,有的戰士就喝點酒或咬點辣椒驅寒。但酒和辣椒都帶的少,不夠用,幾天以後也沒有了。
還有宿營難。草地凈是泥濘潭水,一般很難夜宿。行軍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個土丘、河邊、高地等比較干一點的地方宿營。實在找不到,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或者就地而卧,或者坐著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會。女同志往往兩人依偎在一起,這樣還暖和一點。若有塊油布用樹枝架起遮擋風雨,就算是很好的條件了。有時晚上風雨交加,用樹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風雨,也擋不住寒冷,戰士就會在風雨淋澆之下熬過一夜。
在草地里露宿還擔心睡著後,跌倒或滾到深水泥沼里去,這樣就沒命了。因此,有時幾個人輪流值班,以免發生不幸。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來,往往會看到草地上長眠著一些戰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著背休息的戰友。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黨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個資料:紅軍三大主力在兩年數次過雪山草地期間,非戰斗減員在萬人以上。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在回憶錄中說:紅軍過草地的犧牲最大,這7個晝夜是長征中最艱難的日子。走出草地後,我覺得是從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間。
路途險
首先是路途艱險。
草地上沒有路。美麗野花和厚厚草墊的「魔毯」下,處處是吞人陷阱。
一個人是不敢睡覺的。老紅軍母良成他們當時搞不懂什麼壓力壓強,只是以生命為代價學會了:兩個人三個人或者許多人睡覺,都一定要背靠背,才能增大面積避免陷下去。
一隻腳是不能站立的。老紅軍袁子清他們當時已經很小心翼翼了,都是踩著草根走,卻還是一片軟綿綿,一隻腳拔起來那一刻必須特別當心,否則重量全壓在另一隻腳上,草叢受力過大就有可能下陷。
最可怕的是,一旦下陷,十有八九隻有來得及告別的時間;最可怕的是,一個人陷下,別人去救也往往跟著一起陷下。
於是,紅軍長征過草地,一次次這樣悲壯:
老紅軍胡綿弟親眼看見,班裡一個戰士陷下,立即伸手拉他的另一個戰士也跟著陷下,速度很快,眼看泥漿就要沒住脖子了,最先陷進去的戰士用盡最後力氣,摘下軍帽揮了兩下,告別戰友……
說到陷人坑,老紅軍徐彬眼裡起了潮紅:「彷彿是一條黑泥河橫在面前,浮著一個個草堆,周圍全是泥漿,繞都沒法繞。前面的部隊沒經驗,一腳踩進去就直往下陷。後來學聰明了,就像青蛙一樣,從一個草堆跳到另一個草堆。可問題又來了,一個草堆往往只能被跳兩次,第三跳就會踏破下陷。於是專門下令,一個草堆跳兩人……」
其次是劇毒難防。草地毒,首毒在水。
老紅軍劉金國過草地時,半條腿泡在水裡,腫得流膿了,顏色就和草地里有毒的黃水一樣。
老紅軍母良成進草地前,戰友們每人准備了一小塊黑色的布包腳,等走出草地,那塊布已完全被毒水洇爛。
老紅軍袁林記得,草地上踩一腳就有黑水冒出,腳上有傷口的就會爛掉,他的腳沒傷,但從此以後,腳趾甲全脫落了。
草地毒,次毒在草。 老紅軍陶立功當時是團部衛生員,他見過這樣驚心動魄的場景:當時有一個排,幾天沒吃東西,突然碰到一片草,長著大片大片的葉子,大家就摘下來猛吃,不一會兒,整個排的人跳啊叫啊,猛跑一陣後倒下,再也沒起來。
為了以身試毒,那時候,多少戰士奮勇爭先。老紅軍趙本清至今說起來還忍不住落淚:「說好輪流試毒,有天輪到我,可司務長帶我到燒菜處一看傻了眼。只見一位負責拔野菜的老兵癱倒在大鍋旁,他見我們來了,掙扎著叫我們不要再吃。司務長見狀就罵:『說好大家輪流試吃的,為什麼你偏偏不聽話?』他勉強回答說:『我負責伙食,卻沒有東西燒給大家吃,心裡已經很難過了。如果我燒給大家吃的東西有毒,我會更難過。所以我先吃了,就是想保全大家……』話沒說完,這位老兵犧牲了。司務長一邊還在不停罵老兵不守規矩,一邊失聲大哭:『他是個好人啊,他是個好同志啊……』」
草地毒,最毒在氣。爛沼瘴氣,奪命無形。老紅軍瞿道文記得,有一天清晨吹過起床號,有一頂帳篷卻始終沒有動靜,走近一瞧,幾位戰友靜靜地躺著,已經沒有了呼吸。
老紅軍孟克則記得,進入草地前幾天,早上起來見有戰友臉上發胖,不知道那是浮腫,大家還笑一番。誰知再到宿營時,胖的人都不在了。
最難受的,是接下去的草地行程,再看到發胖的人,再也笑不出來了……
1935年8月中旬,紅軍分為左、右兩路,分別從卓克基和毛爾蓋出發進入生死莫測的大草地。近兩萬人的中央紅軍開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後,在右路的中央縱隊和一、三軍團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五、九軍團剩下約5000人,減員7000餘人。
⑸ 毛爾蓋會議會址的發展歷史
毛爾蓋寺有來800多年歷史,這次重源建於1984年,毛澤東主持的「毛爾蓋會議」遺址就在寺院一間大房子里。我問大活佛,好像寺院那時被燒毀了,會議怎麼會在這開呢?鄧達住持肯定地說,是紅軍走後,胡宗南的一個連長李日基燒的。我笑笑,兩天前我就從研究「紅軍草地史」20多年的楊繼宗那裡知道,1935年7月9日,楊成武率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在這里與守軍——胡宗南的加強營長李日基激戰,兩天後,李日基不支敗走,臨走一把火燒了寺院。楊繼宗是本縣「紅軍草地史」專家,是松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1984年他在毛爾蓋調查2個月,把全鄉每個60歲以上的老人都問了一遍,證實了毛澤東根本不可能在一間剛剛燒光的房子里開會,這個調查結果曾經得到中央黨史文獻機構的確認。但後來上面只來調查了一天,就斷然肯定就在廟里開的會,以後都以此為准了。大活佛肯定不會亂講,他也許依據的就是這種官方說法。
⑹ 急急急!!親們有在中電建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毛爾蓋水電站工作的嗎能否講講裡面的工資待遇,休假
阿水毛爾蓋那邊很成熟,跟其他電站沒什麼區別,目前運行是上10休10、見習期間工資3000左右一個月內,轉正之後本科容的轉助理工程師(不過公司會拖你,本來7月轉正就可以評助工但是會拖到年底,然後子公司要聘你才會漲到1800,這又需要3個月,呵呵這之前基本工資都是1440),基本工資1800+績效(工資的90%左右)+駐站補助70還是75(在中電建集體里算是高的了)+超發電+安全生產。。專科一年轉助理值班員基本工資1260,其他的自己可以算,3年後才可以轉助工。中電建水電集團有點挫,對外就講世界500強,其實是中國電建才是,他只是中國電建子公司,他頂多中國500強,不多說,分給我
⑺ 毛爾蓋水電站的介紹
毛爾蓋水電站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河中游紅岩鄉至俄石壩河段,是黑水專河幹流水屬電規劃的「二庫五級」的第三級。首部樞紐距茂縣縣城約90KM,廠區距茂縣縣城約75KM,距成都260KM,213國道~黑水縣公路從工程區通過,下行經茂縣、汶川、都江堰至成都,對外交通方便。
⑻ 昆明開車去四姑娘山、夾金山、毛兒蓋怎麼走
20小時51分鍾 約1423.8公里 | 17個紅綠燈
途經:雅西高速、350國道
昆明專
文明街
11.7公里
武昆高速
60.6公里
元武高速
89.1公里
永元屬高速
58.6公里
攀田高速
59.2公里
西攀高速
162.1公里
瀘黃高速
69.8公里
雅西高速
241.6公里
雅康高速
203.4公里
途經點1:四姑娘山風景區
無名道路
30公里
途經點2: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210省道
147公里
都汶高速
193公里
U02縣道
79.3公里
毛兒蓋
⑼ 紅軍過草地開始是毛兒蓋出發走完草原的終點叫什麼地方
紅軍過草地開始是毛兒蓋出發走完草原的終點叫
班佑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