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綠色風景主題

綠色風景主題

發布時間: 2021-01-21 10:28:54

㈠ 以創意自然 擁抱綠色為主題的手抄報

資料:

悲哀的天空

曾幾何時,天空已不再蔚藍,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固執的認為天空是灰的。而即使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也看不到多少飛鳥翱翔在空中,與祖輩們如數家珍的一口氣能講出上百種鳥類相比,他們幾乎沒什麼可說的。灰色的天空——沒有飛鳥,這將是怎樣的悲哀。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了有害程度,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條件。對人以及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現在,大氣污染已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污染問題之一。一旦發生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都會發生造成大量人口和生物的中毒和死亡。顆粒物質、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物都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空中的死神」 酸雨

酸雨被人們稱之為「空中的死神」,是因為它的PH值小於5.6,雪、霧、霜、露等方式的大氣降水也可能成為「酸雨」。它形成的原理是由於工業生產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等被煙塵中的金屬離子催化氧化後,與大氣中的水汽結合成為霧狀的酸,隨雨水降下,充滿了硫酸、硝酸、鹽酸等酸性物質。

酸雨絕對是一個嚴重的世界性問題,全世界酸雨污染的范圍日漸擴大。不僅是發達的工業國家飽嘗酸雨的滋味,就連發展中國家也不能倖免。在中國,大部分城市都出現酸雨,到了長江以南酸雨已非常普遍,而到了西南,酸雨的濃度就相當的強了。

1993年的一項調查表明,整個中歐地區23%的森林葉子凋落嚴重。酸雨對植物的危害嚴重。同時,酸雨中的硫酸使土壤更加貧瘠,它融化了土壤中的鈣、鎂、鉀等養分,將它們硫酸化。酸化的土壤更加影響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失去中和能力。水質也因酸化而影響到魚類的繁殖,魚類減少甚至滅絕。當酸雨滲入地下水,水中活化鋁、鎘、鉛、鋅、汞等有害金屬溶解度增加,威脅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在加拿大已經有14000個湖泊嚴重酸化,美國約1000個湖泊酸化,瑞典有14000個湖泊中水生物已不可能生存繁殖,2200個湖泊幾乎生物滅絕。

一方面我們在抱怨並承受著酸雨帶來的種種危害,一方面我們卻絲毫沒有停止對大氣的空氣污染,冒著工業廢氣的高大煙囪到處可見。大自然的雨水曾被古人比作甘露,滋潤大地,帶來勃勃生機,而現在,很少有人再徘徊在小雨中去享受這份滋潤了,雨水已經太臟了...甚至成為的「空中的死神」。

「溫室效應」下的地球

「溫室效應」,是人們借用花房溫室繁殖花卉、種植農作物的經驗而定義的一個名字。太陽通過短波輻射為地球提供熱量,地球以長波輻射向外層空間放出熱量,這兩個過程使地球表面保持基本常定的平均溫度。大氣中的一些氣體,如水汽、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具有對輻射的選擇吸收功能,它們近似於透明的讓太陽的短波通過大氣進入地球,卻把地球向外輻射的長波輻射部分吸收。吸收的熱量用於再加熱大氣和地球表面。

現在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甲烷、氟氯烴等溫室氣體,大量排入空氣,導致地球的「溫室效應」增強,地球升溫。在20世紀,地球升溫了整整0.7攝氏度。1994年夏季,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8月18日最高氣溫達到51攝氏度。1992年9月13日是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載下了利比亞沙漠出現的全球有史以來最高氣溫——58攝氏度。1988年希臘的熱浪造成數十人死亡,同年的中國,因熱浪而死亡的人數達到700人,數百萬人中暑。

並且「溫室效應」的可怕後果是全方位的,農業減產、物種變遷、疾病流行。當然還包括海平面上升。計算機模擬實驗表明,當地球氣溫升高2攝氏度,局部地區會明顯變暖。增加4攝氏度以上時,萬年冰山融化,極地冰層融解,地球的沿海地區將被淹沒。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實例:

㈡ 求一篇800字以上的綠色校園為主題的大學生作文,我是參加比賽用,急啊 。題目自擬。詩歌除外,謝謝。要原

綠色代表著綠色奧運,綠色環境,還有綠色心情。
每次看到奧運徽章都有不同的心情;每次看到馬路邊,社區內越來越多的花草就有一種輕松的心情;看著鳥兒越來越多就有一種歡快的感覺。這才發現,有了花草和鳥兒圍繞在高樓大廈的時候,北京才是完整的。我還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露出了微笑。
微笑觸動著世界,微笑觸動著北京,微笑觸動著許多人。帶著微笑,我同奧運一起努力成長!

潔白的雪花已夾進我的日記。美麗的三月,楊柳吐翠,柔和的春風、溫暖的陽光送來綠的通知。植樹節到了,快把擠在苗圃里的碧綠的樹苗,栽到它們嚮往的地方去吧!
——去荒山上,高舉綠色的旗幟。
——去沙灘上,構思陰涼的夏天。
——去鐵路旁,檢閱呼嘯的列車。
——去魚塘旁,伴隨快樂的生命。

我們也和樹苗一樣,都是新世紀綠色的使者,都有綠色的夢想。在這綠色的季節里,播下一顆顆綠色的種子,種下一個個金色的希望。快把這顆綠色的心埋進泥土吧!有信念的生命是不怕被埋沒的。希望,已在夢中萌發;理想,將從腳下起步。為理想而奮斗的心、飛翔的心,像風浪中的海鷗,在大海的上空展翅翱翔……

然而,我們的理想就是綠色的暢想,去創造生命之樹。不能讓荒蕪和貧瘠侵佔我們的土地,不能讓無知和愚昧侵佔我們的心靈。是種子,就要萌發生機,孕育金秋;是土地就要色彩斑斕,奉獻碩果。播種吧!播種是人生的序曲。
噢,看見了,那是人類睜開了迷茫的雙眼,不再因缺水而苦惱,森林不再減少,河水不再污濁……看見了,看見大自然重現生機,不通膚色的孩子手拉著手,在21世紀的陽光下茁壯成長;聽見了,聽見和平的歌聲響徹天空,響在世界每一個角落。
山,要綠;水,要綠;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生活,都要綠。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去綠化我們的祖國,綠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用智慧設計出閃光的年輪。
讓我們努力保護好我們的家園,還她一片綠地,還她一片碧水,她就會賜予我們無限的安寧和幸福。
讓我們用那顆真摯、熱情、感恩的心去保護大自然……

「綠色」象徵勃勃生機,大自然植物以此為主色調。「環保」是有關防止自然環境惡化,改善環境使之適於人類勞動和生活的一項工作。「綠色環保」體現人類嚮往自然,崇沿自然的美好追求,及對於環境保護、治理後最終要達到的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綠色暢想 綠,充滿著蓬勃的生機; 綠,顯示著生命的活力; 綠,意味著頑強與拼搏; 綠,象徵著希望與追求。 春天的綠色,生機盎然。幾番春風,綠便在人們不經意中悄悄地降臨大地, 在樹梢上,在花叢中,一點點綠迎著春風向人們顯示著它新的生命。它使人憧憬未來,奏響人們生命的樂章! 夏天的綠,默默奉獻。夏雨陣陣,綠在這個多彩的世界裡,甘當陪襯,孜孜不倦,盡忠職守,在大自然賦予它生存的環境中努力生長
綠色環境是健康的一種象徵。綠色能帶給我們生機、帶給我們活力!而綠色校園中的「綠色」我認為就不單只是一種顏色那麼簡單!
走進我們如今洋溢著書香味的校園,你會被那迷人的風景所吸引。高大現代化的教學樓,鬱郁蔥蔥的樹木,還有鮮艷奪目、爭奇斗艷的花卉。漫步在校園里這一派綠景下,會使你感到精神振奮、心情舒暢。校園中的綠色風景,對我們同學是極其有益的。不是嗎?一節課後,站在走廊上看看校園中的綠,讓我們大飽眼福,也使精神達到更高、更好的狀態!在課余時間,同學們又可以在校道上走走,看看周圍的景物,不是有置身花園之感嗎?!由此校園的美好可見一斑!所以,我們就應該讓校園中的綠色永存!在平時培養不隨意踐踏草地,不攀折樹木花草,勤於打掃,見到垃圾主動揀起等等的習慣。久而久之,校園必將越來越美!
然而,綠色校園不止要環境綠。假如同學們的行為習慣等的方面都變得更好,那樣,那時的校園不是更「綠」嗎?!在校園里能隨時聽到問好聲、招呼聲;在校園里能減少追逐聲、打鬧聲。一切都已更高的目標來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更全面、更優秀的學生,那時我們的校園里不是顯得更「綠」嗎?
我愛綠色校園!

㈢ 城市生態風景林的主題包括哪些內容

生態景觀林帶由綠色景觀帶(線)、景觀節點(點)和生態景觀帶(面)組成:內

生態景觀林容帶
綠化景觀帶是將主要高速公路、鐵路兩側20~50米林帶和沿海海岸基幹林帶、灘塗濕地紅樹林為主線,建成各具特色,景觀優美的生態景觀長廊;

景觀節點是沿線分布的城鎮村居、景區景點、服務區、車站、收費站、互通立交等景觀節點綠化、美化、園林化,形成景觀亮點;

生態景觀帶是將高速公路、鐵路和江河兩岸1公里可視范圍內的林地,改造提升森林質量和景觀質量,形成主題突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森林生態景觀。

㈣ 綠色環保宣傳標語

禁止隨地大小便 環保主頁 > 環保教育 > 應用文稿 > 校園環保宣傳標語匯總(90條)校園環保宣傳標語匯總(90條)

1、校園美如畫,受益你我他
2、要想生活好,潔凈離不了
3、澆澆樹,樹兒對你點點頭;澆澆花,花兒對你笑一笑
4、人人知環保,世界多美好;人人愛環保,世界更美好
5、為了校園一片綠,珍惜腳下每棵草
6、隨地吐痰,人見人煩
7、保護水源,就是保護自己
8、人人會環保,生活才美好
9、環保環保我愛你,世界變得更美麗
10、垃圾帶走,美麗保留
11、生命和綠色擁抱 人類與生態共存
12、小草睡覺,請勿打擾。
13、請保護一草一木。
14、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15、我是「白雪公主」,請勿弄臟我的衣服。
16、我是整潔的牆壁,請勿給我「化裝」。
17、社區優美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18、為了小區的整潔,請勿帶寵物到處大小便。
19、有了我——植物,家園才會更美麗。
20、為了家園更美,請勿摘花。
21、足下留情,春意更濃。
22、樹立環保理念,創建綠色家園。
23、別讓地球上最後一滴成為人類的眼淚。
24、小草在生長,大家別打擾。
25、美麗的環境,離不開大家的維護。
26、你栽一棵樹,我栽一棵樹,我們共同為地球添綠。
27、節約一滴水,地球更美麗。
28、愛護環境,就是關愛生命。
29、排放廢水少一刻,小魚歡樂多一刻。
30、帶走生活垃圾,保護自然環境。
31、學校是我家,保護環境靠大家。
32、保護環境,健康你我他。
33、不要踐踏草坪。
34、校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
35、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36、請勿把垃圾扔入河內。
37、請勿摘花。
38、少些塵土,再現碧藍天空。
39、讓我們用汗水換來潔凈。
40、砍伐樹木,害人害己。
41、保護水源,留下純凈。
42、種一棵樹,就像給地球一份禮物。
43、讓小鳥擁有一片藍天。
44、不隨地亂扔垃圾。
45、讓動植物與我們同生存。
46、常州是我家,環保靠大家。
47、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享受自然。
48、疏忽一時,痛苦一世。
49、行動起來,讓家園更美。
50、讓美麗環境因我們而存在。
51、足下輕輕,手下留情。
52、讓每一滴水都變得清澈透明,讓每一棵花草樹木都長得茂盛。
53、讓天空更藍,讓百花更艷,讓新鮮的空氣永留人間。
54、國家的發展,需要美好的環境。
55、讓保護環境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
56、請不要亂砍濫伐,讓小鳥有一個安全溫暖的家。
57、植樹造林,防止城市沙漠化。
58、小小一口痰,細菌千千萬。
59、芳草青青,踏之何忍。
60、有開有關,再用不難。(水)
61、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紙屑遠離我們的校園。
62、讓金色的稀紀里蘊含著綠的可愛。
63、讓文明之花處處開放。
64、美好家園建設=保護環境+自覺遵守。
65、您的良好習慣,是創造優美環境的保證。
66、被風吹,被雨打,請不要再傷害它。
67、請將廢電池送入規定的電池箱。
68、讓我們和小樹共同成長。
69、小樹小樹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70、垃圾身上粘害蟲,別讓垃圾到處跑。
71、小小垃圾危害多,不僅傷人還傷景。
72、同在藍天下,共享美好家園。
73、變廢為寶,點鐵成金。
74、垃圾也有用,請別亂扔它。
75、節約身邊的一點一滴,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76、垃圾有家我送它,保護環境你我他。
77、說話輕輕,走路輕輕,上下樓梯也要輕。
78、噪音噪音,產生耳鳴,消滅噪音,萬物安心。
79、請不要亂丟垃圾,隨地吐痰,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80、還天空蔚藍,還草地碧綠。
81、植樹造林,造福後代。
82、不要亂扔瓜皮果殼。
83、保護樹木,讓空氣更清新。
84、保護環境比吃飯更重要。
85、菜場整潔,大家開心。
86、我是白雪公主,請不要把我變成灰姑娘。
87、讓哺育我們的大地媽媽永遠健康美麗。
88、還魚兒潔凈明亮的家。
89、美好家園需要我們共同建設。
90、除了帶走空氣,什麼也不要帶走,除了留下腳印,什麼也不要留下。

㈤ 我為家鄉代言(紅色、綠色、古色文化)主題作文的題目應該寫什麼

寫作思路:可以自己家鄉的「文化」、「美食」、「景物」分別詳細描述出來,家鄉的文化瑰寶多如珍珠,繁若星辰:社火,麵塑,荷花舞,香包,刺綉,窯洞民居等。家鄉的美食讓「我」如痴如醉,黃酒,攪團,土暖鍋,更有筋韌爽滑的餄餎面和作為慶陽特色的蘋果,這些美食讓我百吃不厭。

正文:

我的家鄉在慶陽,這里雖然沒有什麼高樓大廈,沒有什麼名勝古跡,但卻擁有花兒小草的芳香。人們都說故鄉是最美的地方,我的故鄉在我心中同樣如此。

你如果來到我的家鄉慶陽,你會發現,這里的人們朴實熱情,這里的風景如詩如畫,這里的民俗品類繁多,這里的美食數不勝數......

家鄉的文化瑰寶多如珍珠,繁若星辰。社火,麵塑,荷花舞,香包,刺綉,窯洞民居等,每一樣都堪稱隴東一絕。家鄉的民俗文化讓我感到自豪。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那一天,會有一個特別的民俗活動,那就是社火。

在這一天,街上必會熱鬧非凡,人們都圍在路邊,不一會兒,鑼鼓喧天,太平鼓作響,人們立刻伸長脖子,踮起腳尖,去看那精彩絕倫的比賽。凡是社火經過的地方,都是人山人海氣氛熱烈,炮竹聲聲。

家鄉的美食讓我如痴如醉,黃酒,攪團,土暖鍋,更有筋韌爽滑的餄餎面和作為慶陽特色的蘋果,這些美食讓我百吃不厭。其中,餄餎面是我家鄉的一種著名美食。

餄餎面,又稱床子面,是家鄉人民用來招待客人的一種麵食,其湯是由熱油把干辣椒面和蘿卜切成的小丁炒出香味,放入蔥,姜,蒜,大香等調料再炒一次,放入准備的熟肉丁,在稍加豆腐丁,熟後便可出鍋,把煮好的床子面澆入熱湯,便做好了餄餎面。每次我回到家鄉,必須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餄餎面,這才能心滿意足。

家鄉的景物,也值得你游覽。小崆峒,周祖廣場,東湖公園,天富億,太陽池等。其中天富億可是人們旅遊的好去處,裡面有芭提雅聖境溫泉,還有美麗的生態酒店,更有農業生態科技館,玩累了就可以去旁邊的美食古城街休息一番,還可以吃到許多特色美食。

我的家鄉,美麗的慶陽,歷史悠久的慶陽,讓我自豪驕傲的慶陽。慶陽,這片美麗的土地煥發著勃勃的生機。慶陽,我以你為榮。

㈥ 求一個桌面壁紙 是風景的 整體是綠色

你說的這款可以到主題之家 找到的,這個站的桌面壁紙主題非常多,包括你想要的這個也在裡面,你直接去這里看~

㈦ 求一套 風景主題的PPT 要十六頁就行 最好漂亮點 謝了! 急!!!!!!!!!!

1、絢麗多彩的服飾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

㈧ 關於綠色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1、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

2、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3、這雨中的綠色,在畫家的調色板上是很難調出來的,然而只要見過這水淋淋的綠,便很難忘卻。

4、綠色是多麼寶貴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急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於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5、紅,黃,藍,綠,青,白,紫世界上真是色彩萬分,但我更鍾愛綠色,因為綠是寧靜的色彩,綠是欣欣向榮的象徵,綠是生命的依託,綠是健康的保證,綠色象徵希望,綠色象徵活力。

6、綠樹以它的綠裝扮著大地,使大地充滿生機,棵棵綠樹,蒼翠欲滴,給人們創造了 優美的環境。春用綠色裝點,才有希望;夏用綠色支配,才有力量;秋用綠打基礎,才又收獲;冬用綠色孕育,才誕生新生命。

7、綠是水的顏色,是山的顏色,它覆蓋了整個地球。高山流水是清幽之景,綠色之致,無論你處何時在何處,綠色總伴你身邊,因為綠色是生命之色。

8、綠色,是奉獻的化身。它給植物送去生命,讓大地充滿生機。綠是那一身身橄欖色的軍服,屹立在祖國的邊疆、海防,綠是老師辦公室的那盆仙人掌,目睹著老師由黑發到白頭。

9、故事在夢中招搖,青山,綠水,滿江的歌唱寫在古代的詩上。我心想,你希望的味道,像這滿山蔥綠,綠的令人眩暈。啊!這是自然的綠色,在橋下,水面上,一重又一重堅強的期待在心頭閃爍。 我是你年輕的綠色,永遠愛著那屢塵芳。在花與草的夢里,一直延續著古代。

㈨ 以綠為主題的作文

我愛南寧的「綠」

我的家鄉——南寧,是一個美麗而富饒的城市。這里鳥語花香,樹木蔥郁,青山滴翠,河水清澈。到處是那麼美麗,到處都顯現出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先不說那風景如畫的人民公園,水平如鏡的南湖,也不說那枝葉如蓋的榕樹,金光閃閃的金茶花。單說那南寧的綠,就足以使你心馳神往了。

南寧一年四季都是綠樹成陰,花紅柳綠,特別是東盟博覽會,每條街道都成了花的海洋,綠的世界。清山綠水裝點著南寧,民族大道兩旁載滿了綠樹和鮮花,現在南寧到處是萬紫千紅。

南寧的榕樹最多,雖說南寧的大榕樹有近百年之久,但它總是那樣茂盛。一根根粗大的樹枝蜿蜒盤旋,千姿百態。榕樹葉綠得是那麼的美,一片片葉子緊挨著,想從葉子間的空隙看到樹的頂端,簡直不可能。那些葉子像一把把大傘遮住了陽光。它的樹干很粗大,三個和我一樣大的孩子伸直胳膊手拉手,才勉強把它抱過來。

一棵棵直插雲霄的芒果樹,枝繁葉茂,,透過芒果樹葉,陽光星星點點地灑在草地上,地上纖細翠綠的小草,開著的小野花時隱時現,像頑皮的小姑娘在眨著眼睛側耳傾聽芒果樹發出動人的濤聲,真令人陶醉。

南寧的草也很美。一年四季都是那麼的綠。小草探出了翠綠的小腦袋,你看它們有的剛剛破土,一撮撮,一簇簇,深吸著散發泥土芳香的新鮮空氣。雖然身上力薄,但生命力是那麼的頑強。這不禁使我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看,在綠色的草坪上,孩子們追逐著,歡笑著,青年人捧著書讀著,綠色的風為他們輕輕地翻著書頁。

南寧真是「半城綠樹半城樓」啊!

㈩ 以綠色家園為主題 作文

「一棵 二棵 三四棵,五棵 六棵 七八棵,早許樹木可許多,如今半畝少幾棵」。是呀,哪可不是少幾棵,而是大面積的人為破壞。聽老人們講:當年,我們家鄉通城生長了幾十年的參天大樹到處可見,還何以依稀聽到狼嚎虎嘯,有的地方呈原始狀態,山清水秀,風景是何等的秀麗。
森林是自然資料的發源地,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備條件,是地球各種要素總和。然而今天的地球,在展示人類輝煌文明和偉大業績的同時,也

績的同時,也在告誡人們地球已經千瘡百吼,傷痕累累,生態脆弱,再也承受不了任何打擊。臭氧層出現空洞、氣候惡劣變化、土地沙漠化、嚴重沙塵暴天氣、缺水、森林火災、環境污染、大量稀有動植物種滅絕等等,人類生存的環境正日漸受到嚴重威脅。工業在快速發展,人們還在濫砍亂伐,導致森林面積快速萎縮。俗話說得好:「十年成樹,百年成陰」,植被的形成、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衍變過程,一旦被破壞,要恢復是非常困難的。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只有我們好好地保護它,才能使它成為我們美好的家園。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首先我們要從自已作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活動,多加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爭當環保「衛士」,爭做環保「小天使」,使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美麗。
只要我們重視環境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就能把我們的祖國建成一更加美好和諧的新家園。讓人們永遠生活在綠色世界之中!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