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景觀苗圃
Ⅰ 適合北方種植的苗木品種有哪些
白皮臭椿、金葉復葉槭、絨毛白蠟等都是適合北方種植的
苗木,綠洲一號也回可以作為北方園林景觀答用。
耐寒且多年生,植株翠綠
而且可以當做飼草來用
綠洲一號分櫱多,生長快,抗寒性強,鮮草產量高,品質好。適口性好。植株高大,產草量高,是豬、牛、羊、兔、草魚等草食性動物冬、春理想青飼和青貯飼料
Ⅱ 園林苗圃土壤肥力有什麼特點
1.礦物質養分消耗嚴重
園林樹苗需在圃立地養護多年,從土壤中洗手的礦物質養分需要比農作物多。如:對一年生雜交楊測定,其每畝年需肥量:N素10.1kg,P2O5,2.9kg,K2O 7.5kg。
有人用土壤分析方法計算無根土壤與根區土壤中養料差額時發現,若以苗木生長最旺盛、吸收養料最多時為標准,則實際吸收利用的養料數量,比上述苗木需肥量大幾倍至十幾倍。經營多年的園林苗圃更應考慮土壤養分的及時補充,避免掠奪式經營。
2.耕作層營養土損失嚴重
土壤耕作層經多年耕作培養,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較為適合作物生長,人們稱之為熟土。但園林苗圃出於苗木移植成活的需要,保護根系不受機械損傷,要求夾帶土坨出圃。樹木規格愈大,土坨規格也愈大。按檜柏綠籬苗出圃統計,一畝地綠籬苗定植養護三年,出圃時將帶走50M3耕作土,使原地表下降8cm。農業稱耕作層為犁層,其深度為20-30cm。可見綠籬苗一次出圃,將損失耕作層營養土的近1/3。如果是大規格常綠苗木出圃,土坨直徑一般要求60-80cm,損失會更大。
3.重茬種植、單項養分短缺
園林苗木生長周期較長,培育苗木規格較大,相對在圃養護時間長。除去一些花灌木2-3年即可出圃外,落葉喬木都要5-6年,而常綠喬木則要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一個樹種在同一營養環境下長時間生存,有同於農作物的連作。土壤中某些所需養分元素必然短缺,一些有害物質、有害微生物必然積累。如苗圃在種植坪面安排上再忽略了樹種重茬,土壤肥力一定會削弱。對新建園林苗圃可能反應不會很大,大、中型老的園林苗圃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Ⅲ 園林苗圃地需要哪些條件
在選擇苗圃地時,要全面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等因素。苗圃地選擇得當,有利於創造良好的經營管理條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應該注意到一個十全十美的苗圃是不存在的。在影響苗圃地選擇的各種因素中,應主要考慮:氣候、土壤、水分、地形、土地原用途、生產潛力、土地可獲性及價格、位置等因子。精細的苗圃地選擇和規劃,加上適宜的管理措施是建立經濟、高產、優質苗木所必不可少的。
苗圃地選擇時應對每塊候選地進行調查,評價其優缺點,最後做出決定。
(1)位置
苗圃地應選擇交通方便的地方,即靠近鐵路、公路或水運便利的地方。以利於苗木的出圃和苗圃所需物資的運入。
設在靠近村鎮的地方,以便於解決勞力、畜力、電力等問題。尤其是在春、秋苗圃工作繁忙的時候,便於招收季節工(臨時工)。
同時也要注意遠離污染源,即離污染嚴重的工礦企業遠些。
(2)自然條件
①地形 選擇排水良好、地勢較高、地形平坦的開闊地或坡度為1°~3°的緩坡地為宜。既宜灌水又宜排水,也便於機械化作業。容易集水的低窪地、重鹽鹼地、寒流匯集地、風害嚴重的風口等地,都不宜選作苗圃地。
如果地形起伏較大,由於坡向不同,直接影響到光照、溫度、濕度,土層的厚薄等因素也不同。因此,對苗木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在北方,乾旱寒冷、西北風為害,選擇東南坡為最好。如果一個苗圃內有不同的坡向,則應根據植物種類的不同習性,進行合理安排。如北坡培育耐寒、喜陰的種類;南坡培育耐旱、喜光的種類等。這樣就可以減輕不利因素對苗木的危害。
一般情況下,在低山區盡量不要選擇陽坡,而選擇陰坡較好。因為,陽坡光照長,溫度高,水分蒸發量大,土壤水分少、乾旱,地被物少,有機質也就少,因此肥力低。陰坡則有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在高山區,陽坡條件就比陰坡好,所以,因選陽坡。至於多高為界,應因地制宜,但始終不能忘記水、氣、熱這幾個條件。
②水源 苗圃地應設在江、河、湖、塘、水庫等天然水源附近,便於引水灌溉。如無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則應選擇地下水源充足,能打井提水灌溉的地方作為苗圃。
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質要求為淡水,水含鹽量不超過0.1%~0.15%。來自土壤、降水或地表徑流的水分進入灌溉系統可能帶來化學污染物質。例如,鈣、硼等礦物質污染,通常發生在井水。但在江、河、湖、溝渠等也可能發生礦質污染物質,須對苗圃候選地水源的礦物質含量及濃度進行評價。來自江、河、湖、溝渠等開放水源的水易遭受草籽的污染。如濃度過高,會導致苗床草荒。用特殊設計的篩子(過濾裝置)可減輕其為害。水生病原可能會感染根系和葉,必要時應用化學葯劑處理。
地下水位不能過高或過低。最適宜的地下水位一般為:沙土1~1.5米,沙壤土2.5米,黏壤土4米左右。
③土壤 土壤條件的優劣直接影響苗木的產量和質量。詳盡的土壤調查有助於選擇最適宜的土壤。
土壤肥力、土壤質地:一般應選石礫少,土層深厚、肥沃、結構疏鬆,通氣性和透水性良好的沙壤土、輕壤土或壤質沙土作為苗圃。土壤中黏粒和粉粒含量(顆粒直徑小於0.05 毫米)應該介於15%~25%。
土壤酸鹼度:通常以中性、微酸性或微鹼性的土壤為好(pH6.5~7.5)。不同植物種類對pH的適應范圍不同,如一般針葉樹苗以微酸性至中性為好,要求pH5.0~6.5,闊葉樹苗以中性至微鹼性為好,要求pH6.0~8.0。如在北京,要求土壤為壤土,pH微鹼性,耕作層有機質含量不低於2%。
苗圃地的土壤pH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因為,pH太高,抑制了硝化細菌的活動,易發生猝倒病;在鹼性土壤中毒害苗木的物質也較多。pH太低,會使土壤中許多元素不能被苗木吸收利用。此外,pH高低,對土壤N、P、K含量也有影響。如pH6.5~7.5,磷肥發揮效率最大;pH小於5,鉀肥最易淋失,所以在酸性土壤中鉀肥較少。
(3)其他
①候選土地原用途 土地的原使用情況對苗圃地有影響。比如,改變了土壤酸鹼度或造成有毒化學物質積累,將危害苗木的生長。
需要了解如下有關情況:
土地是否被改變過?如是,在什麼時候,怎樣改變的?
有無地方發生由地表徑流或地下徑流造成的積水?
原有無灌溉或排水系統,是否仍可用?
調查前茬作物。主要調查感染病蟲害情況。重點是根、葉病蟲害感染;原殺蟲劑使用情況及對土壤的可能污染。一般菜地不易做苗圃地,易得根腐病。尤其是茄科和十字花科的菜地、土豆地不能選。
調查地被物。理想的苗圃地應該沒有或有很少一年生及二年生雜草和草籽。
②立地生產潛力 其計算公式如下:
P={A×[1-(C+F)]×U×D×(米2/公頃)}/R
式中:P——年產苗量,單位1000株;
A——生產區面積,單位公頃;
C——估計劣苗率;
F——估計超產率;
U——實際苗床面積,%;
D——目標密度:即苗木出圃時的密度;
R——輪作期。
選擇苗圃地時還應考慮苗圃將來的發展規劃。如果將來要擴大面積,應對苗圃地周邊地區情況也進行調查。
③土地可獲性及價格 選擇苗圃地時考慮購買該土地的可能性及其價格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圍。要考慮總開發費用。如土地可能先期購買價格較高,但後期改造等費用較低,使總體費用較低。
(4)評價並確定苗圃地
對所有的候選立地按照評選條件標准進行比較,最終確定苗圃地。
Ⅳ 園林綠化苗木價格哪裡准確
想要准確的園林綠化苗木價格,需要你自己親自詢問,還要看時間,看苗木數量,最好去各個地方逐一看看,不然很難有準確的價格。
最新的價格還要你咨詢苗木商家,只有這樣才能最准確,具體質量告訴他們商量好具體標准,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價格,而不能在網上找資料,看報價,網上大部分都是很扯蛋的報價,有的價格是扯的你悲痛欲絕。
一個可靠誠信的苗木供應商,能讓你的綠化工程省去太多的麻煩。假如苗木尺寸小了,讓你更換,或者大量死苗,讓你補栽,是不是很煩惱。園林綠化苗木采購首先要成活率高的,價格在便宜,如果不適合栽你們那,不要錢你也不會要,當然出入行的或者業務不精通的肯定會發生這個事;第二是苗木質量要優秀,在能種活的前提下,買到樹形優美的苗木,桿直,冠勻,無病蟲害,長勢旺盛;第三價格要合理公道,永遠沒有沒有最低價,又好又快又便宜是不存在的,你應該知道好貨好價格,孬貨低價格。作為華東花灌木首選苗木供應商長景園林,我們的看法就是這樣,希望能夠幫到新手的忙。無論你是采購人員,還是企業老闆,如果一味的尋求最低價,那麼迎接你的將是後悔,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一些心術不正著,以微利或無利的價格來獲得采購單,如果完全按照約定協議達標供貨,那就沒錢賺,你讓他不賺錢,那是不可,已經沒錢賺了,怎麼辦?只能從尺寸上找問題,5公分給4公分,10公分夾帶9公分8公分,或者缺斤短兩。相信大部分人都遇到不只一次這個情況,利眾者偉業盡成,你采購苗木是為了賺錢,他給你供應也是為了賺錢,你想他不賺錢,少賺,下次再賺,怎麼會有這事?看完後也許你就不會再一味的找最低最低最低的價格了,那是不存在的事情,最後請大家看看我們的展示苗木http://www.cmeii.com
Ⅳ 園林苗圃的苗圃學
園林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其任務是用先 進的科學技術,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根據市場需求。培育各種類型、各種規格、各種用途的優質苗木,以滿足城鄉綠化所需。
苗圃的經營條件:
1.交通便捷(選擇靠近鐵路、公路、水路、機場的地方,以便於苗木和生產資料的運輸)
2.勞力、電力有保證(設在靠近村鎮的地方,便於解決勞力、電力問題。尤其在春秋苗圃工作繁忙的時候,可以補充臨時性的勞動力)
3.科技指導(苗圃如能開機相關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地方,則有利於採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4.遠離污染源(如有空氣污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地方,不宜選作苗圃,否則會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危及苗木的生命)。
苗圃的自然條件:地形、地勢及坡向;水源及地下水位;土壤;病蟲草害。
生產用地即直接用來生產苗木的地塊,通常包括播種區、營養繁殖區、移植區、大苗區、母樹區、引種馴化區等。
生產用地面積計算公式:P=NA/n
(P—某樹種所需的育苗面積;N—該樹種的計劃年產量;A—該樹種的培育年限;n—該樹種的單位面積產苗量)
一般輔助面積宜占苗圃總面積的20%左右。
各育苗區的配置
1.播種區(自然條件經營條件最好地段,接近水源,灌排方便,土質最優良,背風向陽)
2.營養繁殖區(土質深厚,地下水位較高,灌排方便,同1)
3.移植區(面積較大而整,土壤條件中等)
4.大苗區(需運輸方便,土層較厚,地下水位較低且地塊整齊)
5.母樹區(面積小可用零散地,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較低)
6.引種馴化區(小氣候條件較好,土壤較好)
7.溫室大棚區(靠近管理區、土壤較好、比較乾燥地區)
灌溉系統設置:三種方式,渠道灌溉,管道灌溉,移動噴灌)
防護林帶設置:避免苗木遭受風沙凍害,降低風速,減少地面蒸發及苗木蒸騰。小型苗圃與主風向垂直設一條,中型在四周,大型在周圍及垂直輔助林帶)
林帶樹種選擇當地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樹冠高大的鄉土樹種。
大小年現象:把樹木結實豐年和欠年交替出現的現象叫樹木結實的大小年現象(結實周期性)。
間隔期:相鄰兩個豐年之間的間隔年數叫~。
樹木結實大小年現象產生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營養不足造成的,其次與環境條件有關。在豐年,光合作用的產物大部分被果實的發育所消耗,這樣就造成了花芽分化其營養不足,花芽分化晚,不能形成足夠數量的花芽。另外,在大量結實的年份,不僅消耗當年合成的營養物質,還會消耗樹木體內以前貯藏積累的營養物質,結果越多,消耗越多,間隔期越長。導致樹木大小年現象的第二個因素是樹木生活的環境條件。如氣候條件(光熱水風),土壤,及災害因素等。
影響園林樹木結實的內外因:
1.母樹的年齡及生長發育狀況。(母樹初期結實量少,空癟粒多,但這時期的種子培育成的幼樹可塑性大,適應性強,在引種馴化上有特殊意義。成年時期結實數量質量達高峰,是采種的重要時期。衰老期種子則較差。)
2.氣候條件。(溫度,光照,降水,風等因子共同作用於樹木,越有利,豐年頻率越高。)
溫度:同一樹種,生長在溫暖地區由於生長時期長,積累營養物質多,對發育有利就容易形成粒大飽滿的種子,寒冷地區澤會表現出粒小空癟粒較多。樹木開花期如遇上低溫、陰雨天則會推遲開花,使授粉不良,大量花蕾死亡,發育期遇上低溫澤果實發育慢,種粒不飽滿或根本不能成熟。
光照:樹木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營養物質,充足的光照可以提高溫度,是光合作用旺盛,製造營養物質多,樹木生長發育就快,結實早,多數,高質量。
降水:正常適宜的江水,使樹木生長健壯,發育良好,結實正常。春季開花多雨同「溫度」,夏季多雨則會推遲種子成熟期,受影響。
風:微風有利於授粉,大風會吹掉花朵和幼果影響結實。
3.土壤,樹木所必需大部分養分水分的來源,直接影響生長發育狀況,土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為好。
4.生物因素。遭受病蟲害導致減產,城市因人、畜、車的影響,還有不合理的采種方法。
5.開花授粉習性。某些樹種的開花不遇,雌雄異熟現象(鵝掌楸、薄殼山核桃、雪松),要人工授粉。
種子成熟:就是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具有胚根、胚軸、胚芽、子葉的完整的種胚過程。
生理成熟:種子在成熟過程中,當內部的營養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種胚具有發育能力時叫~。
形態成熟:當種子完成了種胚的生長發育過程,在種實的外部形態上顯示出成熟的狀態時稱為~。
采種方法:地面收集,從植株上收集,從伐倒木上收集,從水面收集。
種子調制的內容:包括脫粒、凈種、乾燥、分級。
凈種的方法分為風選、水選、篩選3種形式。
種子分級:以種子凈度與發芽率(生活力或優良度)和含水量的指標劃分等級。
影響種子生活力的內在因素:1)種子的成熟度,2)種子的生理解剖性質,3)種子含水量。
影響種子生活力的環境條件:
1)溫度,一般種子貯藏的適宜溫度為0~5范圍內。
2)濕度,相對濕度為50%~60%較安全。
3)通氣條件,含水量較高的種子貯藏時,要適當通氣,提供必要氧氣。
4)生物因子,微生物在含水量12%下很少活動。
種子安全含水量(種子標准含水量):即種子貯藏時,維持種子生命力所必須的含水量。
種子的貯藏方法:1)干藏法:普通~,低溫~,密封~。2)濕藏法(含水量較高的種子或干藏效果不好的,板栗,銀杏,四照花,黃楊,忍冬,女貞,七葉樹等)。
種子凈度測定:凈度(%)=純凈種子重/(純凈種子重+其他種子重+夾雜物重)*100%
種子發芽率測定:發芽率(%)=生成正常幼苗的種子粒數/供檢種子總數 *100%
種子含水量測定(%)=(乾燥前供檢種子重量—乾燥後供檢種子重量)/乾燥前供檢種子重量*100%
種子休眠:具有生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的萌發環境條件(光溫水氣)下仍不能正常萌發的生理狀態為~。
種子休眠類型:1。外源性休眠(種皮休眠):物理、化學機械 2。內源性休眠:形態休眠、生理休眠 3綜合性休眠(雙重休眠)
種子催芽:是以人為的方法,打破種子的休眠,促使其部分種子露出胚根或裂嘴的處理方法。
作用:解除休眠,使幼苗出土整齊,適時出苗,提高場圃發芽率,同時增強苗木抗性,因此提高苗木產量和質量
催芽方法:層積催芽(把種子與濕潤物混合或分層放置,促進其達到發芽程度的方法叫~),水浸催芽,葯劑浸種催芽,機械損傷催芽。
春播(松類、海棠)
夏播(楊柳榆桑)宜早不宜遲;
秋播宜遲不宜早;
冬播(南方,杉木、馬尾松)
苗木密度:是單位面積(或單位長度)上苗木的數量,它對苗木的產量和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其大小取決於株行距,尤其是行距大小。播種苗床:8~25cm,大田育苗:50~80cm。
確定苗木密度要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的快慢、圃地的環境條件、育苗的年限以及育苗的技術要求等。
播種方法:條播(按一定的行距,將種子均勻的灑在播種溝中),撒播(將種子均勻的灑在播種地上),點播(按一定的株行距,將種子一粒一粒的播在苗圃地上)。播種前整地:細致平坦,上暄下實。
播種苗的年生長發育特點:
1.出苗期 (從播種到幼苗出土,地上長出真葉,地下發出側根時為止),生長特點,這個時期幼苗不能自行製造營養物質,而靠種子中貯藏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技術要點,促進種子迅速萌發,種子要催芽,適時播種,下種均勻,覆蓋厚度適宜,注意調節土壤溫度、濕度、通氣狀況。
2.幼苗期(生長初期,從幼苗長出真葉,地下發出側根開始到幼苗的高生長大幅度上升為止)。生長特點,這個是地下部分生出側根形成根系,但根系分部較淺,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差,易受害死亡。地上部分生出葉子,幼苗能獨立的製造營養物質。此時幼苗高生長緩慢,主要是根系生長。技術要點:1提高幼苗保存率,防治病蟲害。2促進根系生長,為速生期打好基礎。3加強鬆土除草,適當灌溉,適時適量追肥,以磷肥為主。4及時間苗,對象是弱小苗病蟲害苗,劣質苗,病株苗。
3.速生期(從苗木的生長量大幅度上升時開始到生長量大幅度下降時為止),生長特點,苗木的生長速度最快,生長量最大,高生長量佔全年生長量的60%~80%,此階段的生長決定了苗木的質量。技術要點,提高苗木質量的關鍵,要以水、肥管理為主,結合除草、鬆土、防蟲治病等育苗技術,促使幼苗迅速而健壯的生長。
4.苗木的硬化期(生長後期,從苗木生長量大幅度下降開始到苗木進入休眠期為止),生長特點,此時幼苗生長緩慢,最後停止生長,苗木逐漸木質化並形成健壯的頂芽,體內的營養物質進入貯藏狀態。硬化期的前期,直徑和根系在繼續生長,且各出現一次生長高峰。技術要點,要防止幼苗徒長,盡量促進苗木木質化,以提高苗木越冬能力。停止一切促進苗木生長的措施,注意做好防寒工作。
間苗——苗木過密,導致通風不好、透光不好,每株苗木的營養面積小,苗木細弱,質量下降,易發生病蟲害。因此,為了調整幼苗的疏密度,使苗木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要對幼苗進行間苗。(一般1~2次,間苗後要立即澆水,淤塞苗根空隙)
截根:截根的目的是截斷主根,控制主根的生長,促使苗木多生側根、須根,加速苗木的生長,提高苗木質量,同時提高移植後苗木的成活率。
營養繁殖(無性繁殖):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干、枝、根、莖、葉、芽)利用植物細胞的再生能力,分生能力,以及與另一株植物通過嫁接 ,生長,合為一體的能力,在適宜的條件下,培育成一個獨立的新個體的繁殖方法稱為~。用營養繁殖法培育的苗木成為營養繁殖苗或無性繁殖苗。
營養繁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分株、壓條、埋條、埋根、組織培養等。
營養繁殖具有以下特點:1.能夠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2.解決種子困難問題3.提早開花結實4.用於某些園林植物的特殊造型:如龍爪槐、樹月季等式採用嫁接方法來繁殖和製作的。5用法簡便經濟缺點:不如實生苗的根系發達,抗性較差,而且壽命較短,對於一些樹種,多代重復營養繁殖後易引起退化,致使苗木生長衰弱等。
扦插生根成活的原理:皮部生根原理,愈傷組織生根原理。
影響扦插成活的內在因素:1.植物的遺傳特性。2.母樹及枝條年齡3.枝條部位和發育狀況4.母樹起源
影響扦插成活的外界因素:1.溫度,大多數樹種的最適生根地溫是15~25℃。2.濕度,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要保持插穗的自身水分,適宜的基質濕度和空氣的相對濕度。3.光照,對嫩枝扦插很重要,採用全光噴霧的方法最好。4.扦插基質,較好的通氣性,以保證氧氣供給和二氧化碳排出。
促進扦插生根的方法:
1.機械處理;2.黃化處理;3.加溫處理;4.洗脫處理;5.生長素及生根促進劑處理;6.化學葯劑處理。
1.硬枝扦插。用已經完全木質化的枝條做插穗進行扦插育苗的方法叫~。最適宜時春季,選擇幼齡母樹上當年生枝條或萌生條。剪取約10~20cm的枝條,每根插穗上保留2~3個充實的芽,芽間距離不宜太長。上端切口在芽上0.5~1厘米處。下端切口在靠近芽的下方。有平切、斜切、雙面切。扦插時直插、斜插均可,但傾斜不能過大。要求枝條生長 健壯,無病蟲害,距主幹近,已木質化。
軟枝扦插。在生長其中選用半木質化的綠色枝條進行扦插育苗的方法叫~。大部分為5~9月,應選擇生長健壯而無病蟲害的一年生幼年母樹,如珙桐,水杉。(針葉樹種在夏末取中上部枝條,闊葉樹種取高生長旺盛期枝條),插穗一般保留3~4個芽,長度5~15cm,切口為平口或斜切,剪口應位於葉或腋芽之下,帶葉。
插後管理1扦插後應立即灌足第一次水2摘除部分葉片和花蕾3可採用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裝置進行扦插育苗。
扦插基質:結構疏鬆,通透性好,持水性強,能夠排水,如珍珠岩、蛭石。
嫁接育苗是將欲繁殖樹種的枝條或芽接在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兩者結合成為一體,形成一個獨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他根苗」。
嫁接親和力:是指砧木和接穗兩者結合後癒合生長的能力。具體地說就是砧木和接穗在內部的組織結構上、生理和遺傳特性是上彼此相同或相似,從而能夠結合在一起的能力。
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1.嫁接親和力(關鍵);2.砧木和接穗的生長特性;3.外界環境條件——溫度,濕度(對嫁接癒合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通氣狀況,光照。
在具有親和力的嫁接組合中,砧木和接穗生活力是嫁接成活的決定性因素。
砧木選擇:對接雖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對栽培地區的環境適應能力強,如抗旱抗寒等;對接穗的生長、開花、結果等有良好的影響;來源豐富、易於大量繁殖,一般最好選用1~2年生健壯的實生苗;依園林綠化的需要,培育特殊樹形的苗木,可選擇特殊形狀的砧木。
接穗選擇:品種優良純正、觀賞價值或經濟價值較高、性狀穩定的植株作為採集接穗的母樹。在采條時,應選擇母樹樹冠外圍,尤其是向陽面光照充足的生長旺盛、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粗細均勻的一年生枝作為接穗。
枝接時間以早春為好;芽接時間以夏末秋初為好。
嫁接方法:枝接類:切接法;劈接法;插皮接;腹接法;合接和舌接;靠接法;髓心形成層對接法;根接法。芽接類:「T」字形芽接;方塊接;嵌芽接,環形芽接。
嫁接後管理:1.檢查成活率及松除捆紮物。2.剪砧和去萌櫱3.立柱扶持。4.其他管理。分株主要在春、秋兩季進行。
苗木移植是指在一定時期把生長擁擠的較小苗木挖起來,在移植區內按照規定的行株距栽種下去。
作用:1.擴大了株行距,能培養出姿態優美的苗木。2.促進根系發達和完整。使培育的苗木規格整齊,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苗木經過移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長環境,使苗木在根系樹干樹形及定植後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促進了苗木的優質和高產。
苗木移植的基本原理: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水分和營養物質的供需平衡。
移植方法:1.裸根移植 2.帶土球移植(常綠樹種的大苗、直根系的樹種,如柿樹、板栗、馬褂木、雪松、核桃、七葉樹、廣玉蘭、山茶花、杜鵑等)
整形修剪的意義:培養優美的樹形 使苗木健壯質量高 滿足園林中特定綠化的需要。
修剪方法:抹芽(樹木在發芽時,常常是許多芽同時萌發。因此,為了節省養分和整形上的要求,必須抹掉多餘的萌芽,使剩下的枝芽能正常生長),摘心(枝條生長不平衡 影響樹冠形狀,應對強枝進行摘心,控制其生長,以調整樹冠各主枝的長勢,豐滿勻稱。)短截(將1年生枝條剪去一部分叫~,有輕~,中~,重~,極重~四種),疏枝(從枝條或枝組的基部將其全部剪去叫~),拉枝,刻傷。
苗木出圃——就是將在苗圃中培育至一定規格的苗木,從生長地挖起,用於綠化栽植。包括:起苗、分級、檢疫、消毒、包裝、運輸或貯藏等。
苗木出圃前的調查方法:計數法,標准行法,標准地法。
苗木質量指標:凡能反映苗木質量優劣的形態指標和生理指標統稱為~。
苗木出圃的質量要求:
1.出圃苗木應是生長健壯,樹形、骨架基礎良好的苗木。2.根系發育良好,有較多的側根和須根,主根短而直,起苗時不受機械損傷。3.苗木的莖根比小、高徑比適宜、重量大。(莖根比是指苗木地上部分鮮重與根系鮮重之比,高徑比是苗高與地際直徑之比,它反映了苗木高度和苗粗之間的關系)4.苗木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5.對於萌芽率弱的針葉樹種,要有飽滿的頂芽,且頂芽無二次生長現象。
苗齡:即苗木的年齡,是從播種、插條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實際生長的年齡。2-2-2,六年生移植苗,移植兩次,每次移植後各培育兩年。
起苗:又叫掘苗,就是把已達出圃規格或需移植擴大行株距的苗木從苗圃地上挖起來。
起苗方法:1)人工起苗——裸根起苗;帶土球起苗(一般土球直徑約為根際直徑的8~10倍,土球高度約為其直徑額2/3,應包括大部分根系在內,灌木的土球大小以其冠幅1/4~1/2為標准);2)機械起苗。
苗木分級又叫選苗,就是按照苗木的質量標准,將苗木分成若乾等級,合乎一定規格的為同一類苗,苗木的等級反映苗木的質量。
假植——將苗木根系用濕潤的土壤暫時培埋起來,防止根系乾燥,稱為~。(臨時假植,越冬假植)
假植溝的方向應與當地主風方向相垂直。
假植溝溝深為苗木高度的一半。
假植注意事項:1)苗木入溝假植時,不能帶有樹葉,以免發熱苗木霉爛。2)一條假植溝最好假植統一樹種、同一規格的苗木,若一條假植溝需假植兩個樹種或兩個規格的苗木時,應在中間隔開一定得距離,以便管理。3)同一條假植溝的苗木,每排樹木要一致,以便統計數量。4)假植完畢,假植溝要編號,並插標牌,註明苗木品種、規格、數量等。5)假植期間要定期檢查,土壤要保持濕潤。早春氣溫回升,溝內溫度也隨之升高,若苗木不能及時運走栽植,應採取遮蔭降溫措施,以推遲苗木萌發期。
檢疫對象——是指國家規定的普遍或尚不普遍流行的危險性病蟲及雜草。一般帶葉苗木宜在5~10℃條件下運輸,休眠苗木,對短期運輸途中的溫度要求,上限不超過15℃,下限不低於0℃。
容器育苗——就是使用各種容器裝入栽培基質培育苗木,其所得的苗為容器苗。
容器育苗特點:1.充分利用有限的種子資源。(特別是對遺傳改良的種子或珍稀樹種)
2.可以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全根全苗移植,根系沒有收到任何影響,成活率幾乎可達100%
3.容器苗不受移植的季節限制,可以延長移植時間。
4.容器育苗由於有容器,培育時可以不佔用好地。
5.容器苗移植後沒有緩苗期,生長快,質量好。
6.容器育苗培育的苗木均勻整齊,適合於機械化作業,有效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容器育苗的缺點:1.容器育苗的單位面積產苗量低。2.容器育苗成本比裸根苗高。3.育苗技術復雜,而且費工。4.容器苗的運輸體積較大,運輸費用較高。
育苗基質應具備的條件:1.經多次灌溉,不易出現板結現象,不論水分多少,體積保持不變。2.具有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3保水性能 ,通氣性好。4.不帶草種、害蟲、病原體。5.重量輕,便於搬運。6.含鹽量低。7經過嚴格消毒,以殺死其中的病毒、害蟲和雜草種子。基質材料:泥炭、蛭石、珍珠岩、樹皮粉、松林土、未經耕作的山地土。
育苗基質的處理:1)調節基質的酸鹼度。2)接種菌根。3)基質消毒。
容器苗培育:1.育苗地的選擇(容器育苗應選擇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切忌選在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雨季積水和風口處;對土壤肥力和質地要求不高、肥力差的土地爺可進行容器育苗,但應避免選用有病蟲害的土地;要有充足的水源和電源,便於灌溉和育苗機械化操作。2.基質裝填與容器排列 3.容器育苗的播種 (播種後及時覆土,覆土厚度一般為種子厚度的1~3倍,微粒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宜。)4.容器苗的管理(間苗與補苗、施肥、澆水、其他管理措施)。
無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營養液栽培植物。
無土栽培的特點:產品質量好、品質好;節省養分和水分;清潔衛生,病蟲害少;節省勞力,降低勞動強度;不受土地限制,適用范圍廣泛。
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是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困難的問題。
無土栽培場地:東南西三面能見到陽光;場地平整,有進水排水條件,能控制培養室內的溫度。
無土栽培植物:根與整個植物體重量比值在1/8~1/4的植物很適宜無土栽培,如香石竹、月季、菊花、百合等。
組織培養——是利用植物體離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等,在無菌和適宜的人工培養基質及光、溫等條件下進行人工培養,使其增殖、生長、發育而形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組織培養特點1繁殖周期短速度快2增值倍數高3繁殖材料需要量少4利於實現 工廠化育苗,大規模批量生產所需苗木。5能獲得無病原菌和無病毒的苗木無性系。
人工種子:通過培養產生的大量幼芽和體細胞胚,用特定方法將其包裹起來加以保護,製成具有種子功能的類似物,這就叫人工種子。
人工種子的特點:便於組培苗保存,組培苗木像種子一樣可以乾燥保存,有休眠期,便於長途運輸;具有種子技能,人工種子使芽、胚具有自然種子機能,在包皮內部,可以加入促進根、莖、葉生長的調節物質和發芽時防止感染病害的抗菌劑及除草劑等;可增強抗性,人工種子可以接種弱病毒,增強對病害的抗性;可直接播種,不必再專門進行馴化操作;提高繁殖效率;兼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優點,因為人工種子是由細胞起源,可保持親本的遺傳特性。
人工種子的條件:1.能適應苗床或實際土壤栽培2.具有可貯藏性 3.方便運輸
種子大粒化——是現代育苗中配合機械化播種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種子大粒化是在作物種子外麵包裹一層包衣物質,使原來小粒種子或形狀不正的種子成為大粒、正形的種子。
種子大粒化作用:1)適於機械化播種,提高播種質量,有利於掌握播種量和播種深度,節省種子用量。2)種子播後可以不覆土,這種種子吸水力增強,所以種子發芽整齊,苗生長一致且質量好。3)減少間苗次數,甚至不必間苗,節約用功。4)包衣物質中含有殺菌劑,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5)由於苗齊苗壯,可增加出苗量,提高經濟效益。
實生苗優缺點:1生長旺盛,主根發達。2抗逆性強3可塑性強4壽命比營養繁殖苗長。缺1開花結實較晚2播種苗的後代易出現性狀分離,不易保持母本的優良遺傳性狀。
Ⅵ 園林綠化苗圃技術規程
1、總則1.1 為了加強城市園林苗圃技術管理,提高育苗技術水平,滿足城市園林綠化對苗木的基本需要,特製訂本規程。 1.2 本規程主要對城市園林綠化需要的喬木、灌木和部分花木的繁育技術作出有關規定。其他專業苗圃可參照使用。花卉、草皮、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和盆栽花木等園林植物的育苗規程另行制訂。 1.3 一個城市的園林苗圃面積應占建成區面積的2%~3%。並根據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及市場需要制訂苗木生產規劃。 1.4 園林苗圃要結合生產實際,開展科學試驗,推廣採用新技術,逐步實現良種壯苗,培育種類豐富、造型優美的苗木產品。 1.5 各地園林苗圃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育苗技術操作規程,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考核,努力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按規程指導苗圃育苗生產。 2、圃地選擇與區劃2.1 圃地選擇 2.1.1 各城市應根據城市綠化規劃的要求設置園林苗圃。設置兩個苗圃以上時,宜分設於城市的不同方位。 2.1.2 苗圃宜建於背風向陽、地勢平坦之處,生產區的坡度一般不大於2‰;如建於丘陵地,應開墾梯田。2.1.3 苗圃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應良好:土層深度在50cm以上,pH值宜為6.0~7.5,含鹽量宜低於2‰,有機質含量不低於2.5%,氮、磷、鉀的含量與比例應適宜。2.1.4 圃地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宜為2m左右,並無嚴重的大氣和水源污染。交通方便,距市中心一般不宜遠於20km。 2.2 苗圃區劃 2.2.1 根據育苗生產需要,苗圃應劃分為生產區和輔助區。 2.2.2 生產區用地不得少於苗圃總面積的80%,一般可分為以下五個小區:a.幼苗繁殖小區。宜設在土質好、水源近、並靠近管理區的平坦地段。b.小苗培育小區。宜靠近幼苗繁殖區。c.大苗栽培小區。宜安排在土質一般的平地或緩坡地。d.科學試驗小區。根據不同試驗的需要,分別在上述小區內選定,一般宜設在管理區附近。e.母本小區。應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處建立;也可在圃外建立采種基地。2.2.3 輔助區包括管理區、機具站、倉庫、積肥場等。要統籌規劃,科學安排道路、水、暖、電等系統;苗圃周圍宜營造防護林。3、整地、施肥和輪作3.1 整地 3.1.1 種植前應先整地,並達到以下標准:a.深翻土壤。翻耕深度繁殖區宜為25~30cm,栽培區為30cm以上。為耕作層較淺,應逐年加深。b.修築排灌溝。溝渠應按小區設計,結合畦床的設置進行修築。c.作畦。根據生產和操作需要,設置方形或長方形畦床,整平畦面。d.土壤消毒。應定期進行土壤葯物消毒。 3.1.2 生荒地和其他用地如用於育苗,應先淺耕滅茬,然後再翻耕;如有條件,可先種植一茬綠肥以提高地力。 3.2 施肥 3.2.1 苗圃應常年積肥,以積有機肥為主,廣開肥源。 3.2.2 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應腐熟後施用。要逐步推廣復合肥料。 3.2.3 基肥於翻地前施入,撒布均勻。追肥於苗木生長期施用,一般在生長初期以氮、磷為主,中期以氮為主,後期以磷、鉀為主。應注意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的應用。 3.2.4 施肥要與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相結合。帶土球苗木出圃後應及時補回栽培土和有機肥。 3.3 輪作和休閑 3.3.1 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育苗地應實行輪作和休閑制。 3.3.2 除互為病蟲害寄主的種類外,其餘苗木品種均可輪作。 3.3.3 土地瘠薄或有嚴重病蟲害時,應深翻休閑。休閑地應種植綠肥;休閑期不得超過一年。 4、苗木繁殖4.1 繁殖准備 4.1.1 作好繁殖床。選擇保水、排水和通氣性能良好的材料為基質,搞好繁殖場地的消毒。4.1.2 常年進行繁殖要建造溫室,推廣容器育苗。盡量採用技術先進的溫室和配套裝置,逐步實現工廠化育苗。4.1.3 種子採集的親本必須選擇生長健壯、適應性強和無病蟲害的壯齡母樹,並根據育苗目的和要求,分別選用不同性狀和功能的優良品系。 4.1.4 做好種源調查,適時采種。採集時嚴禁混雜,並詳細記載採集地點、時間和種名。 4.2 播種繁殖 4.2.1 為了獲得數量多、抗性強和易於馴化的苗木,宜採用播種繁殖。 4.2.2 種子采後應立即選種。選種標准為外觀正常,粒大充實,內含物新鮮,無病蟲,純度95%和含水量適度。 4.2.3 種子要及時處理,不隨采隨播的種子應妥善貯藏。 4.2.4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消毒,測定發芽率,合理確定播種量。不易發芽的種子必須進行物理或葯物催芽處理。4.2.5 播種時間應根據種子生理特性決定。一般為春播,休眠期長或帶硬殼的種子宜秋播,易喪失發芽力的種子宜隨采隨播。 4.2.6 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和點播等。一般樹種採用條播,少粒種子宜撒播,大粒或名貴種子應採用點播,有條件者可採用容器育苗。 4.2.7 播種要均勻適度,播後立即覆土,覆土厚度應根據種子大小和土壤、氣候條件而定。播種後要保持苗床濕潤,防止板結。4.3 營養繁殖 4.3.1 為了保持母本原有性狀,獲得早開花結實的苗木,宜採用營養繁殖。營養繁殖可分為扦插、壓條、埋條、分株、嫁接等方式。 4.3.2 播插繁殖。適時採集發育良好的枝、葉或根作插穗,易生根的樹種可在大田扦插,較難生根的樹種可在保護地扦插,並用生根素處理。要注意防止倒插。a.硬枝扦插。落葉樹於落葉後選取1~2年生壯枝,分級貯存於冷涼濕潤處,到次年春季扦插。常綠樹於春、秋季和雨季隨采隨插。b.軟枝扦插。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為插穗,隨采隨插。c.根插。宜在春、秋季進行,根穗頂部與土面平齊。 4.3.3 壓條繁殖。扦插不易生根的樹種採用壓條繁殖法。凡壓條繁殖時,均應先將 壓入土中枝條的表皮刻傷或行環狀剝皮,待形成根系後方可剪離母樹培育。壓條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a.傘狀壓條。亦稱普通壓條。在早春發芽前將母樹1~3年生壯枝向四周彎曲,埋入土中8~12cm,並使枝梢直立露出土面。b.偃枝壓條,將母樹基部一年生萌條偃伏於地面,待葉芽萌發生長到15~20cm時,剪去新梢基部葉片,將偃伏的枝條連同新梢基部平置於4~6cm深的土溝內,用細土填實。c.空中壓條。亦稱高枝壓條。將細土或其它保濕通氣性能良好的基質裝入容器後套在枝條上。此法主要用於不易生根的珍貴苗木的繁殖。4.3.4 埋條繁殖。在秋季從已落葉的母樹上採集根部萌發的長枝,混沙埋藏,次年春季將枝條平置於3~5cm深的土溝內,上覆細土,灌水,並保持土壤濕潤。 4.3.5 分株繁殖。一般在春、秋季將母樹根部萌發的枝條連根分離出來栽植,多用於根櫱發達的樹種。 4.3.6 嫁接繁殖。根據繁殖要求,選擇接穗與砧木之間親和力強、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樹種進行嫁接。切口要平滑,各項操作要銜接迅速,保持形成層接觸面的吻合。接後應加強管理,採取遮蔭、保濕、培土、去砧等措施,提高成活率。a.枝接。一般在春季發芽前隨采隨接。如秋季采穗,應蠟封低溫貯藏至次年春季使用。b.芽接。一般在夏末秋初砧木易離皮時進行。接芽不宜貯藏。 5、幼苗撫育5.1 幼苗出土後,在傍晚或陰天陸續揭除覆蓋物,對易受日灼的樹種和軟枝插條應及時搭棚遮蔭。 5.2 幼苗撫育區應設噴灌,扦插床應設噴霧裝置。噴水量和噴霧量根據苗木生長情況而定。 5.3 應清除床面、步道和溝渠中的雜草。一般宜採用化學除草。雨後和灌水後表土微干時應進行中耕。 5.4 播種苗出齊後應間苗2~3次,定苗疏密均勻,過稀處應予補栽。 5.5 扦插、壓條、埋條及嫁接繁殖苗應及時剝芽去櫱,已木質化者則用枝剪剪除。 5.6 應十分注意防治幼苗病蟲害,一經發現病蟲,應及時噴葯,防止蔓延。 5.7 根據幼苗生長發育情況及時追肥,生長旺季每10~15天施肥一次,還可酌情進行根外施肥。5.8 幼苗須注意防寒。根據其抗寒能力的強弱,分別採用灌封凍水、設風障、覆蓋、搭棚等措施,長根而未出土的秋播苗應覆土越冬。 6、大苗培育6.1 移植6.1.1 1~2年生小苗必須移植,將其養成具有完整根系和一定干型、冠型的大苗。 速生樹種移植1~2次,慢生樹種移植2次以上後,即可定向培育出圃。 6.1.2 移植期以春季為主。在秋季移植落葉樹時,應在苗木落葉後進行;雨季移植應以帶土球移植為主。北方可於冬季帶土球移植針葉樹。 6.1.3 移植株行距依苗木生長需要而定,並要便於蓄力和機械操作。 6.1.4 苗木在掘、運、栽的過程中應盡量縮短時間,並分級栽植或予以假植。苗木栽植後應立即灌水。 6.2 修剪 6.2.1 苗木修剪方式因樹種及培育目的而定。一般從自然樹形為主,因樹造型,輕量勤修,分枝均勻,冠幅豐滿,干冠比例適宜。a.喬木類:行道樹苗木要求主幹通直,主、側枝分明,分枝點高1.8~2.0m,並逐年上移,直到規定干高為止;庭園觀賞樹苗的主幹不宜太高,可養成多干型或曲干型等。b.灌木類:枝葉茂密,主枝5~8支,並分布勻稱。c.針葉樹類:養成全冠型或低干型者應保留主枝頂梢;頂梢不明顯的樹種宜養成多干型或幾何型。 d.綠籬類:應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葉豐滿。也可作定型修剪,出圃後拼裝成綠籬。e.地被、攀緣類:主蔓3~5支,分布均勻。 特殊造型苗木應分步驟修剪成型。 6.2.2 休眠期修剪以整型為主,可稍重剪;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宜輕剪。有傷流的樹種應在夏秋修剪。 6.3 其它栽培技術措施 6.3.1 要加強灌溉、施肥、中耕、除草等技術措施,促使苗木健壯生長,達到預定指標。 6.3.2 要注意預防旱、澇、風、雹、嚴寒、酷熱等自然災害和人、畜的損傷提高苗木保存率。 6.3.3 合理間作、套種和補苗,提高土地利用率。7、病蟲害防治7.1 苗圃應設專人負責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蟲情預測預報,建立植保檔案。 7.2 應根據本地區不同樹種和不同生長階段的主要病蟲發生規律,制訂長期和年度防治計劃,採取生物、化學和物理等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7.3 認真進行土壤和種苗消毒。避免具有相同病蟲害的苗木在一塊地上連接種植或連年栽植;不得在育苗地種植易感染病蟲的蔬菜和其它作物。 7.4 嚴格執行國家植物檢疫條例的規定,未經檢疫的種苗不得引進或輸出。 7.5 對病蟲害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十分注意保護天敵。 7.6 應重點防治下列病蟲害:a.根部病蟲害:立枯病、根腐病、根癌病;蠐螬、螻蛄、灰象岬、金針蟲、地老虎、線蟲等。b.葉部病蟲害:銹病、白粉病、褐斑病、黃化病、叢枝病;蚜蟲、紅蜘蛛、卷葉蟲、避債蛾、巢蛾、天社蛾、刺蛾等。c.枝幹病蟲害:腐爛病;透刺蛾、木蠹蛾、天牛、吉丁蟲、介殼蟲等。 7.7 使用葯劑應嚴格執行國家植物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尤其應注意以下幾點:a.正確選擇葯劑,防止植物產生葯害。b.在有效范圍內,宜使用低濃度農葯。應注意換用不同葯劑,防止病蟲產生抗葯性。c.不得使用高污染、高殘毒和彼此干擾的葯物,提高防治效果。d.必須執行植保操作規程,確保人畜安全。 8、苗木出圃8.1 出圃准備 8.1.1 苗木出圃前應對在圃苗木進行調查,將准備出圃的苗木的品種、規格、數量和質量加以統計,以便按計劃出圃。 8.1.2 出圃苗木應符合園林苗木產品標準的各項規定。 8.1.3 5年生以下的常綠樹苗,移植不足2年時不得出圃,5年生以上的移栽不足3年時不得出圃。 8.1.4 大苗出圃應行環狀斷根,斷根後可在2年內出圃。 8.2 掘苗 8.2.1 掘苗規格小苗大、 中苗 帶土球苗 以上為一般掘苗規格,對生根慢和深根性樹種可適當增大。 8.2.2 裸根苗掘苗時,土壤含水量不得低於17%,帶土球苗的土壤含水量不得低於15%。 8.3 其它要求 8.3.1 裸根苗掘起後的暴露時間不得過長,否則應假植。假植期不宜超過20天。 8.3.2 裸根苗掘起後應覆蓋根部,帶土球苗的土球應打包紮緊。運輸前要打捆掛牌,標明種類與數量,防止混雜。8.3.3 出圃苗木修剪時,要為種植時的修剪留有餘地,必須剪去病蟲枝和冗長枝。根系的修剪,則按帶根標准剪去過長部分即可。8.3.4 出圃苗木應設專人檢查,做到四不出圃,即:品種不對、規格不符、質量不合格、有病蟲害不出圃。附錄 用詞及用語說明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作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採用「必須」, 反面詞採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作的用詞: 正面詞採用「應」, 反面詞採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有條件時首先應這樣作的用詞: 正面詞採用「宜」或「可」, 反面詞採用「不宜」。 4.條文中應按指定的標准、規范或其他有關規定執行的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要求或規定」。如非必須按所指的標准、規范或其他規定執行的寫法為「可參照……」。
Ⅶ 庭院綠化種什麼樹好,造型美觀的苗木有嗎
紅檵木在浙江這邊用在綠化帶中很多,個人建議不要用自己家院子里,太普通了。可以買羅漢松的造型樹,或者是果樹這類的。石榴樹多子多福,橘子樹,金桔樹這些都很錯。小灌木可以選擇含香,梔子花,菲油果等
Ⅷ 園林苗圃常用肥料有哪些
一、有機肥:
以含有機物為主的肥料叫有機肥。如堆肥、廄肥、綠肥、泥炭(草炭)、腐殖質、人糞尿、家禽糞、豆餅等。有機肥含多種元素,也叫完全肥。因為有機質要通過土壤微生物分解,才能被苗木吸收利用,所以又叫遲效肥。
二、無機肥:
無機肥又叫化肥或礦物質肥。大部分是工業產品,不含有機質,營養元素含量高,主要成分溶於水,容易變為能被苗木吸收的成分,肥效快。大部分無機肥屬於速效肥,如氮、磷、鉀肥,還有顆粒肥、復合肥、微量元素肥等。
三、微生物肥:
微生物肥是利用土壤中對苗木生長有利的微生物,經過培養而製成的各種菌劑肥料的總稱。它包括固氮菌、根瘤菌、磷化細菌、鉀細菌等各種細菌肥料和菌根真菌肥料
Ⅸ 園林苗圃地如何選址呢
主要是水要方便,你是那裡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