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下美景
1.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是什麼意思
白話釋義:大好春光,美麗景色無人欣賞,有負蒼天;這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的事又在哪一家呢?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出自湯顯祖的作品《牡丹亭》。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1)院下美景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牡丹亭還魂記》中,身心俱受壓抑的太守之女杜麗娘游園中入夢與風雅文士柳夢梅相遇,並得成雲雨之歡。夢醒後的杜麗娘惆悵難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體難愈終至香消玉殞。
三年後,杜麗娘夢中之人柳夢梅偶得佳人自繪畫像,麗娘也以遊魂之身再入人世,尋找夢中姻緣。杜麗娘與柳夢梅在他人幫助下終於打破重重愛情障礙,起死回生,最終得成眷屬。
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往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2.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什麼意思
意思是大好春光,美麗景色無人欣賞,有負蒼天;這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的事又在哪一家呢?
出自——明代湯顯祖的戲劇《牡丹亭》之【皂羅袍】唱詞。
原文: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譯文:花開得如此美艷,卻只有破舊的牆來欣賞。大好春光,美麗景色無人欣賞,有負蒼天;這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的事又在哪一家呢?這般美好的景色,
【皂羅袍】是《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態變化。
(2)院下美景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鬱郁寡歡的杜麗娘到了繁花似錦的花園中,花園中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杜麗娘心中被壓抑的人生慾望。杜麗娘看到花園里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贊嘆中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既是贊嘆花園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詰不肯走進自己生命欣賞自己美麗的人,具有著雙重的意味。
備受壓抑的杜麗娘內心深處對美好景緻的嚮往使得初入園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卻無人觀賞,杜麗娘由此聯想到自己,不僅悲從中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奼紫嫣紅的美好景色都給了斷井頹垣觀賞,由物及人,一種自憐的情緒油然升起。
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指出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春天的生機強化了她黯然傷感的情懷。現實的苦悶,青春的覺醒使得杜麗娘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嚮往。
3. 描寫院美景的詩句
詩詞里庭園觀
《詩經》上說:「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又《古詩十九首》,有: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更可見當時的人在園陵上植樹的好尚了。
阮籍的《詠懷》,「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與在這個時期中,代表庭園文學的作家陶潛先生的《歸田園居》詩:「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以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諸詩,我們讀了之後,一種沖淡情懷,不覺油然而生,同時又覺得他們都喜歡,栽植桃李,而陶淵明的住宅,以榆柳作背景,以籬菊作花圃,這種淡雅鮮豁的裝景之美,與他在散文上所表現的桃花園記的設計,同樣的引人入勝。
他理想造園的記中所述:「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前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什麼小溪呢,假山呢,美池呢,差不多沒有不依據這個造園的意境而來的。
《西京雜記》:
「梁孝王好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築兔園,園中有白室山,山上有膚寸石、落猿岩、棲龍岫。又有雁池,池間有鶴洲,鳧島渚,宮館相連,延亘數里。奇果異樹,瑰禽怪獸,靡不畢具,王與宮人賓客弋釣其中。」
宋謝靈運的《田南樹園激流植援》詩:
「群木既羅戶,眾山亦當窗,„„」
又他的擬古: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謝庄的《北宅秘園》:
「微風清幽幌,余日照青林。收光漸窗歇,窮園自荒深。綠池翻素景,秋槐響寒音。„„」
鮑照的《從庾中郎游園山石室》:
「荒塗趣山楹,雲崖隱靈室。岡澗紛縈抱,林障沓重密。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幽隅秉晝燭,地牖窺朝日。怪石似龍草,瑕璧麗錦質。洞庭安可窮?漏井終不溢。沈空絕景聲,崩危坐驚栗!神化豈有方?妙象竟無述。至哉煉玉人,處此長自畢。」
何遜的《酬范記室》雲: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
楊素的《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
「深溪橫古樹,空岩卧幽石。„„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白雲飛暮氣,綠水激清音。」
「迢迢芳園樹,列映清池曲。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綠!」
《游開元精舍》:
「梁園新雨後,香台照日初。綠陰生晝靜(一作寂),孤花表春餘。」
《燕居即事》:
「蕭條竹林院,風雨叢蘭折。」
杜甫的《樂游園歌》:
「樂游古園崒(一作萃)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
《滕王亭子》:
「古牆猶竹色,虛閣自松聲。」
韓詩《山石》: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他的《秋風》:
「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台今是非!」
像以上這樣作家的描寫,在他們的詩里,隨處都可看到是極其靜穆的。他們以園林為娛樂晚景的設施,多半取風景清幽。故其所取材料,都是一些竹木松櫪之類;再加以自然的「山紅澗碧」的紛披,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濯足於溪流里,聽水聲的潺潺,讓輕渺的微風吹拂他們的衣裾,在他們看來,夢一般似的,彷彿飄飄然而欲仙了。
他們雖亦有樂於山林泉石之勝,有花草可玩,鳴琴可娛,但一種苦悶的心情,仍未能去諸懷抱,所以即在芳園池曲里,他們仍不免一些感傷的流露,他們愈觸景故園,愈加增他們感傷的作品。
4. 請問"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出處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出自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
皂羅袍是崑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態變化。
歌詞原文: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4)院下美景擴展閱讀:
賞析:
【皂羅袍】鬱郁寡歡的杜麗娘到了繁花似錦的花園中,花園中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杜麗娘心中被壓抑的人生慾望。杜麗娘看到花園里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贊嘆中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既是贊嘆花園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詰不肯走進自己生命欣賞自己美麗的人,具有著雙重的意味。杜麗娘抒發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詩詞中這種主題非常多,「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感嘆形成了女子「傷春」的傳統。
備受壓抑的杜麗娘內心深處對美好景緻的嚮往使得初入園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卻無人觀賞,杜麗娘由此聯想到自己,不僅悲從中來。「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奼紫嫣紅的美好景色都給了斷井頹垣觀賞,由物及人,一種自憐的情緒油然升起。
這句話出於謝靈運語「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指出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春天的生機強化了她黯然傷感的情懷。現實的苦悶,青春的覺醒使得杜麗娘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嚮往。
5.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這優美的景色、美好的時光讓我怎樣面對,那讓人快樂的事情正在誰家的院子裡面上演? 贊嘆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無處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賞心樂事卻不知在誰家誰院。
這句話出自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這是第三段,是杜麗娘游園之後的感嘆,詞牌是《皂羅袍》和《好姐姐》,杜麗娘在婢女春香慫恿下,背父游園,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這美不勝收的春天,「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可是如此美景,卻沒有一個優雅的環境相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杜麗娘不由得聯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對古板的教書先生和令人窒息的書齋。
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錮,此時是大好春將她內心深藏的活力喚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謝靈運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而在這里也表達了杜麗娘的無奈。
(5)院下美景擴展閱讀: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6.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
曾經開滿鮮花的地方,現在已是殘垣斷壁。曾今這么好的景象老天也不幫忙,大家在談論這世道付之一笑。
7. 院好園美風光靚的下聯
院好圓美風光靚,
家興氣旺財運佳。
我也沒文化,不知道你喜不喜歡,就當玩了。😂
8.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什麼意思
《西廂記》,全稱是《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也叫《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創作的雜劇。《西廂記》的故事本質上,是效仿了唐代大文豪元稹的《鶯鶯傳》。不過,並沒有直接效仿,而是直接模仿了《西廂記諸宮調》。而《西廂記諸宮調》是大金國董解元的作品,而董解元為人人狂放不羈,蔑視禮教,使得《鶯鶯傳》到了他手之後,變得極為奔放。
《西廂記》之所以能流傳於後世,而且對後世影響力很大,主要是因為《西廂記》被多次改編所致。明代的李日華將《西廂記》改編成南曲,而清代以後崑曲、京劇等各種地方戲都以改編《西廂記》為時尚,而且《西廂記》對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1927年,《西廂記》第一次出現在大銀幕上;1940年,張石川導演、范煙橋編劇,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廂記》。
9.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什麼意思
這抄句話出自《牡丹亭》
意思就是贊嘆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無處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賞心樂事卻不知在誰家誰院。
原文: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國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若士、繭翁,江西臨川人。著名作品有《牡丹亭》。湯顯祖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於古文詞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葯、卜筮、河籍、墨、兵、神經、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聖」之書,更廣交「氣義」之士,通過積極的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
10. 紅樓夢中林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下句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原文如下:
這里林黛玉見寶玉去了,又聽見眾姊妹專也不在房,自己悶悶的。屬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上,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只是林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