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背景色
1. 古籍版本中刻印本與影印本如何區別
1、真古來籍除非最初印的自20部左右外,其餘都有微微的墨色濃淡不勻 單色影印本則統一
2、真古籍用手摸印字處微有凸出感,那是陽文版字壓的結果(尤其初印本) 影印本則是用平板印製(不管是珂羅版、石板、膠版),毫無凹凸感
3、真古籍背面偶爾有棕毛刷的殘毛,影印本絕不會有!
4、真古籍很少用宣紙印 當代影印古籍多用宣紙而且是機制宣
2. 古詩的背景
【年代】:唐
【作者】:張籍
【作品】: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注釋】
意萬重:形容表達的思念很多 行人:這里指捎信的人
開封:把封好的信拆開 復恐:怕這封信的內容不夠多,說不盡.(相信你可以感覺到上一句中「意萬重」極言「家書」意義重大,詩人在家書中寄以厚意。然而像我們自己寫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樣,總是會擔心自己沒有在短短的信箋中把欲說之事言明,也就是「復恐匆匆說不明」,所以才會在要寄出的時候再拆開來看看,確定一下,哪怕僅僅是給自己一顆定心丸。
「復恐」一句,朴實而傳神的表達出家書中蘊藏的情誼,著神而不露形。)
【譯文】
洛陽城裡吹起了蕭瑟秋風,
要寫家信禁不住心緒萬重。
又恐匆忙傾述訴不盡情思,
捎書人臨行我又打開信封。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麼,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事本子平,而一經入詩,特別是一經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這在詩壇上並不是常有的。
當然以家書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寫作者戎馬倥傯,路遇使者,托傳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作者身陷安祿山佔領下的長安,不知戰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來書以慰遠情。他們都用獨特的技巧表達了思家的心情。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沉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王安石《題張司業》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頗能道出這首詩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甘苦。詩以秋風起興,這是自《詩經》以來常用的手法。秋風一起,北雁南飛,他鄉羈旅,易觸歸思。例如劉禹錫的《秋風引》就曾說:「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我們再來看看詩人的歷史,原來他本籍吳中(今江蘇蘇州),這又使人想起晉人張翰的故事。據《晉書·張翰傳》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籍與張翰異代同里,且俱宦遊北方。張翰因預測到齊王司馬冏即將作亂,知機引退,張籍未必有什麼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見秋風而思故鄉這一點上,卻極其相似。他雖不能象張翰那樣馬上「命駕而歸」,但卻把一腔思鄉之情傾瀉在紙上。這種感物緣情的創作沖動,雖然用的是傳統的手法「起興」,但其中包括如許豐富的內涵,不能不是此詩的一個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書意萬重」,其中的「欲」字緊承「見秋風」。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象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我們細玩詩意: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 「意萬重」,這家書怎麼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像,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又作轉折。盡管「意萬重」,無從下筆,但就文意看,家書還是寫了,問題在於匆匆著筆,意猶未盡。「匆匆」二字,生動如畫,既寫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聯系下文來看,那個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時遇到的:也許就要上馬、上船,即便不象岑參與入京使「馬上相逢」那樣急迫,總還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於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寫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筆。由於匆匆落筆,萬重心意一下子很難表達清楚。在這種符合邏輯的描繪之中,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說不盡」三字,也與上文「意萬重」緊相呼應,由於「意萬重」,所以才「說不盡」。而「意萬重」也與「見秋風」引起的鄉思相關聯。黃叔燦《唐詩箋注》說:「首句羈人搖落之意已概見,正家書所說不盡者。『行人臨發又開封』,妙更形容得出。試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領起,便知首句之難落筆矣。」說明下半首的起頭與全詩的起句,環環緊扣,首尾相應。
結句更是造語入妙,寫情入微,可稱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雲評論說:「已作家書,而長言不盡,臨發開封,極言其懷鄉之切。」又說:「此類之詩,皆至性語也。」(《詩境淺說續編》)所謂「至性語」,就是說寫出了最真摯的人類共有的感情,而且達於極致。在結構上,上句說「匆匆說不盡」,下句說「臨發又開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氣氛。
由於此詩藝術上取得如此傑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給予極高的評價。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說:「文昌(張籍字)『洛陽城裡見秋風』一絕,七絕之絕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獨樂府古淡足與盛唐爭衡也。」一般論者以為詩到中唐,不足與盛唐爭衡。但就此詩來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處,以淡語寫至情,發纖濃於簡古,詩風質朴,意境渾成,稱之曰「七絕之絕境」,決不為過;與盛唐名家(如前舉之岑參)同類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
3. 古書的封面的顏色的准確cmyk值
如果你那裡有書,一般都是
這個色值了,。
如果你覺得有些深,可以把K改為0來設置參數。
4. 中醫古籍封面為什麼用姜黃色多
中醫古籍封面為什麼用姜黃色?這就不太確定為什麼要用這種顏色了。
5. 古籍封面為什麼是藍色的
用藍色(准確說是靛青)跟當時的染色工藝水平有關。與內容表達之類的回關系不大,所謂的答」色彩象徵「推斷更是牽強。(想想瓷器的紋飾?) 植物染料也是我國古代染色工藝的主流,布料和紙張染色一般使用的也是植物染料,最常見的是用蓼藍做成藏青或靛青染色。
6. 古籍基本知識什麼是古籍古籍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簡
古籍,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主要指書寫或印刷於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
一、古籍書頁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樣式。包括版面、大小題名、版框(亦稱邊欄)、界行、天頭、地腳、版心、行款、字數、魚尾、象鼻、書耳、書牌、條記、句讀、插圖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現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後,但明顯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簡策、手寫帛書等裝幀形式的特點。
古籍結構圖
1。書簽:用作題寫書名的長方形紙條,一般貼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時還有冊次和題寫人姓名。
2。書衣:為保護書在書的前後加的封衣,也稱封皮,一般選用較硬的紙作為書衣的材料,並在書衣上題寫書名。
3。書名葉:在封皮之後,題有書名的一葉,又稱封面、封、面葉、內封面。書名葉的後面一般加上一張空白紙,叫護葉或扉葉。
4。書腦:裝訂時,錐眼訂線的地方叫書腦。
5。書脊:也稱書背,一書裝訂處的側面,如同書的脊背,稱為書脊。
6。書首:書脊的最上端,稱為書首,又稱為書頭。
7。書腳:書腳是書的底部,有些藏書家自己為方便翻檢、閱讀或者保存而將書名寫上去。
8。書根:書腳中簡單記載卷冊的部~
7. 基本古籍庫里黃色的書是什麼意思
刻本kèběn
[block-printed edition] 刻版印刷的書籍版本
刻本是用雕版印刷的方法印裝的書籍。
專業術語
也就是版本類型。亦稱刊本、槧本、鐫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書本。中國雕版印刷術發明很早。唐代已經有雕版印刷的書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國子監校刻「九經」。至宋代,雕版印刷的書籍大盛。旁及遼、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後盛行1000餘年。
刻本分類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時代、地域,刻書者、刻版形體及印刷技術的不同,產生了許多型式各異的刻本。從時代上區別的有宋、金、元、明、清刻本;因地域不同,有浙刻本、閩刻本、蜀刻本等不同稱謂;具體又分為杭州本、越州本、婺州本、衢州本、潭州本、贛州本、池州本、建陽本、麻沙本等,具體又分為內府本,監本,府、州、軍本,倉台本,計台本,公使庫本,郡齋、郡庠本,興文署本,廣成局本,行中省本,儒學本,書院本,司禮監本,經廠本,藩府本,布政司本,廉訪司本,殿本,局本,私宅本,家刻本,自刻本等。從刻書者來區別的有官刻(我國古代政府各機關雕版印行的書籍)、坊刻(指一般書商刻印的書)和家刻;從刻版形體上來區別的有大字、小字、影刻(又稱影刊,其方法是先照原書影摹,然後在版上雕)、巾箱(版本較小的古書,巾箱是古時裝頭巾的小策;因該書型特小可裝在巾箱里,極便攜帶,故名)等;從印刷技術上區別的有寫刻、朱墨印、幾色套印等。因版刻形態不同,有大字本、小字本、書帕本、巾箱本、袖珍本等不同稱謂。因版印技術不同,有墨印本、朱印本、藍印本、套印本等不同稱謂。因版刻印的早晚不同,有初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後印本、重修本、遞修本等不同稱謂。
刻本的出現和流通對保存、傳播祖國文化遺產起了極大作用。
8. 中國古籍的印刷形式
中國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種:①雕版印刷。現存有確實年代的實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內金剛經》,但雕版印容刷發明的時間要比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據文獻記載,北宋畢升於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泥活字,元代王禎曾用木活字印書,明代中期又盛行銅活字。明清銅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書,現尚有不少遺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發展。書中文字需要有所區別時,例如經和注,或圖畫需用不同顏色印出時,分別刻成同樣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張紙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兩色套印,後發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並由套印發展到餖版、拱花藝術性很高的工藝技術。據考古發現,套印可能在宋遼金時代即已發 明,盛行於明、清。
9. 為什麼一些能夠在線閱讀的影印古籍旁邊總是有一條色塊
有的是放置一把尺子,以便知道書的長度。這個是打了馬賽克嗎,我不知道
10. 有一本古書200頁幾乎每張背景顏色都略有不同有的暗有的亮 色調也不一致 PS裡面怎麼快速統一顏色啊 求大神
統一都轉成灰度或者黑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