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景色
1. 老舍先生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五月的青島的迷人景色
作者從花、海、人三個方面介紹了五月的青島的迷人景色。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寫鮮花、綠回葉、大海,是答一幅自然的風景畫,突出一個「美」字;第二部分主要寫少女、學生、生意人,突出一個「趣」字;最後一句是點題,是抒情。其次是行文注意映襯和照應。
作者以鳥瞰式的大鏡頭,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把每一景物寫得神情畢現,境界盡出。寫花草由「公園」到「路兩旁」,寫綠色,由山上、谷中、島上、海上、想像至小島上。作者盡情描繪,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作者非常注意煉詞,例如:「谷中不但填滿了綠色,而且頗有些野」,一個「填」字給人以遍地緊密之感。此外,作者善於運用似人、誇張、對偶等修辭方法。
(1)老舍景色擴展閱讀:
《五月的青島》原載於1937年《宇宙風》雜志。青島,位於膠州半島,我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避暑勝地,自古以來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
1937年前後,青島雖名為國民黨統治管轄,但日本侵略軍及德國傳教士等外國勢力在膠州半島多有分布。因此,到了真正避暑的時節,青島就聚匯了許多外國的戰艦和各處來的闊人。作者也因此而選取「五月」這個屬於青島人的時間,對青島進行縱情的描寫和展示。
2. 老舍作品草原的主要內容
老舍作品《草原》主要內容為: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疆的熱愛以及對民族友誼的歌頌。
《草原》是作家老舍創作於1961年一篇散文。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第一段(第一小節):大草原十分美麗,作者對此贊嘆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節):熱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節):快要離開了,大家十分不舍。
3. 求一個巴金老舍魯迅名著的摘抄,描寫景色的,要一整段不要分開的!!!!
老舍:那末,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發的不同了。以顏色說吧,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加上秋陽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淺的顏色,把旁邊的黃草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山腳是鑲著各色條子的,一層層的,有的黃,有的灰,有的綠,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著太陽的轉移而不同。山頂的顏色不同還不重要,山腰中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山腰中的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動,特別是在秋天,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忽然又溫暖一會兒,這個變動並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顏色覺得出這個變化,而立刻隨著變換。忽然黃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層看不見的薄霧在那兒流動,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合著彩色,輕輕的抹上一層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有這樣的山,再配上那藍的天,晴暖的陽光;藍得像要由藍變綠了,可又沒完全綠了;晴暖得要發燥了,可是有點涼風,正像詩一樣的溫柔;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稜角曲線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頂上那個塔!
天上微微有些白雲,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全是清明,溫暖的空氣,帶著一點桂花的香味。山影兒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的吻著。山兒不動,水兒微響。那中古的老城,帶著這片秋色秋聲,是濟南,是詩。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巴金:有時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雲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後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雲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4. 景物描寫,魯迅,老舍,太宰治,馬爾克斯誰更好為什麼
我們常說知人論世,我們要清楚當時的社會環境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筆下所寫的人物與事件。那麼各國的景物描寫,魯迅,老舍,太宰治,馬爾克斯誰更好?為什麼呢?這幾個作家都有自己寫作的特點,至於誰更好,因人而異,當時我更喜歡太宰治的景物描寫。
文學一直是歷史上被人所傳頌和追捧的精品,任何時期與地區的文學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當時政治和社會的特點,以上四位作者都是各國的文學大家,他們在寫景上各有不同,讀者們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並不能確切地說誰更好。
5. 老舍住夢的景物描寫
讀老舍《住的夢》
2013年《讀者》第14期,選登了老舍散文《住的夢》,隨意而風趣,雅緻而風流,讀來輕松愉快,讓人浮想聯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自古以來就是普通百姓的一個夢。然而對於老舍來說,他「住的夢」卻是精神層面的,說到底是在尋找一個具有理想主義和浪漫色彩的精神家園。
在老舍看來,理想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是不同的:春天是杭州,二十年前的二月,曾住過兩天;夏天青城山最理想,雖然只住過十天;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北平之秋,就是天堂;冬天呢,還沒打好主意,香港和廣州不在考慮之列,不是成都便是昆明——以四海為家!
「在西湖上我看見了嫩柳與菜花,碧浪與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沒有看到。三四月的鶯花山水如何,也無從曉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點春光,已經可以斷定,杭州的春天必定會教人整天生活在詩與圖畫中的。」
夏天的青城山「到處都是綠,而且都是像嫩柳那麼淡,竹葉那麼亮,蕉葉那麼潤,目之所及,那片談而光潤的綠色都在輕輕地顫動,彷彿要流入空中與心中去似的。這個綠色會像音樂似的,滌清了心中的萬慮,山中有水,有茶,還有酒。」
「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輪天氣,不冷不熱。論吃食,蘋果、梨、柿、棗,葡萄,都每樣有若干種。至於北平特產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恐怕就是樂園中禁果吧,連亞當與夏娃見了,也必滴下口水來……論花草,菊花種類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紅葉可見,北海可以劃船——雖然荷花已殘,荷葉還有一片清香。」
冬天「成都或者相當的合適,雖然並不怎麼和暖,可是為了水仙、素心臘梅、各色的茶花與紅梅綠梅,彷彿就受一點寒冷,也頗值得去了。」
遊走於青山綠水之間,需要一身壯士的俠骨;鍾情於四季花開,則少不了一份文人的柔情。然而,一個如此珍惜自己、熱愛生活的人民藝術家,卻因在「文革」中不堪忍受的屈辱和折磨,採取極端手段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既是個人的一種抗爭,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以這種慘烈方式尋找歸宿的,首先就會讓人想到魂歸汨羅江的屈原,當然,詩詞愛好者們也不能忘記投身於昆明湖水之中的那位《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
6. 老舍的文章,為什麼都不寫風景的例如:《想北平》
因為作者老舍是北平人,曾在北平生活過多年,將自我的情感都融入平常瑣碎的小事中了專。如果是不太熟悉屬的人才會去著重描寫北平的景色,正是太熟悉北平了,對周圍的環境太過熟知了,再寫那種風景的話就未勉太做作了,作者才選擇了從平常的小事描寫,這樣更突出了作者對北平的熱愛。
7. 老舍的《草原風光》原文
原文:
自幼就見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類的詞句。這曾經發生過不太好的影響,使人怕到北邊去。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外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沒骨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沒有用筆鉤勒,於是,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與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紫塞,紫塞,誰說的?這是個翡翠的世界。連江南也未必有這樣的景色啊!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的牧業公社。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至為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迂迥的,明如玻璃的一條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
出處:出自近代作家老舍的《草原風光》。
(7)老舍景色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草原風光》,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8. 老舍《景物的描寫》的全文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01-lao-she/lao_se.htm
9. 根據老舍寫的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景物,寫一個片段.
我站在陽台上,只見一輪金黃的落日掛在天邊,奔波了一天的太陽,此時還是金黃色的,不一會兒,便成了淡黃色,慢慢地,慢慢地,又變成了大紅色的了,它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像一個臉漲得通紅的小姑娘,害羞地照耀著大地.天似乎被它感染了,金紅一色,熱烈一片,天就像是一個飽飲了玫瑰酒的醉漢,臉上泛起了紅暈.
10. 草原作者老舍為什麼抓住景物寫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草原》這篇散文的主旨就是為了描寫草原專上如詩如畫的美屬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所以全文緊扣主題——草原的「美」體現在哪(風光美、人情美),深入描寫景物:
「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等詞
「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這些優美的橛子就是給讀者品讀感悟,從而體會草原風光的美,再進一步來寫蒙古族人民的「人情美」:
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盛情款待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草原》這篇散文通過景物描寫突出文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