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風景園林
Ⅰ 請問哪些學校風景園林專業招收自考生
2011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交流研討會
——同行大聚會
會議宗旨
改善城市園林生態環境 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規劃
會議目標
傳 國內、外優秀園林企業的經營管理之「道」與「法」
授 園林行業持續發展理念
解 園林設計困惑,提升園林設計品位
會務回報
學習園林行業知識和方法
加入2011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交流研討會,搭建園林行業人脈網路
感受濃縮版的園林浪漫氣息
增值服務
凡參加此活動的會員將送中國園林資源網價值580元會員一年 送吉羊老師《神聊秦皇島》一書
會議對象
各地園林局、園林景觀設計公司、園林設計院、城市規劃設計院、園林工程公司、綠化辦、公園風景區管理處、園林資材公司等相關人員出席會議。
媒體支持:
中國園林資源網、上海建築綠化分會、中國標識資源網、中國風景園林網、中國花木交易網、景觀石網、中國規劃網、定鼎園林、中國園林網、效果圖資源網、建築設計人才網、園林英才網、園林中國網、中國草坪網、園景人網、園林在線
會議地點:
河北省 秦皇島
會務方式
經典課程講解、案例分析
會務時間
2011年7月28日-31日 學習4天,2.5天嘉賓講課 1.5天免費參觀秦皇島經典園林工程
會費標准
人民幣3800元/人(含資料費,統一食宿,費用自理)
主辦單位
中國園林資源網 加拿大LAD國際設計公司
聯系方式
聯 系 人 : 李燕
主講嘉賓:
國際知名設計公司總裁、北大名譽教授、天津大學教授、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園林植物專家
菲丹索·薩爾瓦托利教授:
個人簡介:菲丹索·薩爾瓦托利教授是加拿大LAD國際設計公司的總裁,在景觀設計、生態規劃、城市設計和學術界有著超過35年的經驗。
菲丹索·薩爾瓦托利先生取得了多倫多大學景觀學學士學位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景觀學碩士學位,是安大略省景觀設計師協會會員,加拿大景觀設計師協會會員和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會員,他對人類生態的探索使他建立了一個能夠聯系社會與生態的模型。
作為多倫多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他在工作中融入了濃厚的學院派風格,他的哲學是不斷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景觀,為人類創造健康、美滿的生存環境。
劉庭風教授:
個人簡介:劉庭風,1967年生,現為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教授,師從路秉傑教授和彭一剛院士,長期從事園林設計和研究。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會員、中國建築史學會學術委員、世界營造學社學術委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中國園林》雜志社編委、烏海市市長助理、烏海市規劃局副局長
研究方向:1、 現代景觀規劃與設計 2、中外地域園林及其比較 3、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建築設計
科研項目:嶺南園林研究:負責人。 中日古典園林比較研究:中方負責人(與日本名古屋大學合作研究)
代表論著:論著:《日本小庭園》、《日本園林教程》、《中日古典園林比較》、《嶺南園林》(四冊)、《中國古典園林之旅》、《中國古典院里的設計、施工與移建》。
梁盛平教授:
個人簡介:梁盛平,36歲 瑞金人,設計藝術學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博士後,北京北達建築規劃設計院副總規師,江蘇山水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規劃院副研究員,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青年專家。
研究方向:城市與區域規劃/公共規劃,擅長公共空間規劃/公共藝術規劃/旅遊景觀規劃與管理等。先後主持或作為項目負責人、項目核心成員參與了近百項規劃研究課題,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重點基金項目3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篇,2006年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獎,2008年獲首屆國家圖書政府獎,2007年入圍中國設計十大新銳人物。
李作文教授:
個人簡介:遼寧省風景園林學會專家組副組長
遼寧省新民縣人,生於1941年2月。1963年畢業於沈陽農學院園藝系綠化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沈陽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陽市綠化處總工程師、沈陽市植物園副主任兼總工程師。現為遼寧省風景園林學會專家組副組長。在40餘年的園林植物引種馴化及栽培工作中,先後主持重點科研項目10餘項;曾獲國家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獲沈陽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曾參與國家重點科研課題「中國城市綠化樹種區域的研究」,1995年獲國家建設部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了《中國園林樹木》、《東北地區觀賞樹木圖譜》等專著10餘部。1998年獲沈陽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吉羊教授
個人簡介:吉羊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秦皇島市十佳社科專家。曾參與編制秦皇島市旅遊發展規劃和文化產業規劃,主持編制秦皇島國家地質公園規劃、柳江盆地地學博物館布展規劃,以及蓮蓬山、望峪山莊等10餘個旅遊發展規劃。注重旅遊景區的園林設計,注重園林設計和景區文化內涵的一致性與錯位性
Ⅱ 景觀設計對低碳城市環境的營建會發揮何種作用
【摘 要】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方式是當前的時髦話題,也是當前各學術領域的研究重點,它關繫到國家的能源戰略和能源安全,景觀規劃設計領域對這一研究也剛剛開始。本文結合生態設計理念,對環境景觀的主要要素提出了低碳設計的策略,以期對我國特別是北方的景觀設計活動有所借鑒。
【關鍵詞】景觀設計 低碳 生態
低碳生態城市這個發展模式是由仇保興博士在「2009城市發展和規劃國際會議」提出的。所謂低碳生態城就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基礎上,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環境景觀設計先行。如果組成我們城市的物質實體都不能體現低碳、生態的理念,試問低碳生態城市將焉附。環境景觀設計對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的貢獻是巨大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要有低碳生態設計的理念,要有節約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時尚、豪華,講究排場是我們當前景觀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誤區,不但費時、費工、浪費建設資金,生態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續性短,與我們所提倡的低碳生態設計理念嚴重相悖。景觀的低碳生態設計要求我們的景觀是低碳景觀,單位景觀的能耗低,具有較高的生態附加值,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潛力。
1 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研究現狀
1.1 國內現狀。作為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環境景觀建設的研究並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綠色建築的理論研究上,而宏觀的景觀概念相對寬泛,除建築外還包括道路系統景觀、水系水體景觀、城市環境照明系統景觀、植物景觀等。作為城市景觀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中,把各個景觀元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性研究,使之成為一個系統,進而成為一個研究領域,為建設低碳生態城市做出貢獻,非常有必要。特別是低碳景觀的概念還沒有被提出。
1.2 國外現狀。國外的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進行的比較早,取得了豐碩成果。19世紀60年代美國的景觀設計師麥克哈格提出景觀規劃的生態理念,以《Design with nature》的出版為標志。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景觀生態規劃理念已深入人心。走過工業化時代的西方國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別是在西歐和北歐。
2 城市環境景觀低碳設計策略
從城市景觀的構成元素及其選材入手,選擇節約能源、低能耗材質為主,盡量選擇自然材質,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質的選用;以利用為主,改造為輔的設計原則,盡量體現簡約的設計理念;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人們對低碳景觀的認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讓設計者,也讓景觀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觀;綠色植物是組成低碳景觀的重要元素,查閱資料,整理出綠色植物在城市生態方面的作用,作為佐證材料。
2.1 景觀建築的低碳生態設計策略。
2.1.1 整體性策略。設計師在設計中將自然條件、社會環境、經濟條件等眾多因素考慮其中,將設計的過程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帶著一種尊重、補償的思想與這個系統交流對話,讓建築有機的融入自然,像是從地上長出來一樣。在適宜的採用高技術時,應該更為注重的是採用高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2.1.2 可再生能源體系策略。低碳建築降低碳排放量的主要途徑是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低碳排放,發展低碳建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節約能源是一方面,立足於國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更是當務之急。僅僅是開發還不夠,還要形成產業體系,這樣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2.1.3 低碳建材策略。以全壽命周期的觀點,計算建築材料資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時必須考慮建築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損壞但經加工處理後可作為原料循環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將木材廣泛地應用到新農村建設中,那麼所節約的能耗,所減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觀的。
2.1.4 地域性被動式策略。我國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們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創造了適合當地居住的形式。
發展中國特色低碳建築戰略,我們要根據地域的特點,結合當地氣候特徵,吸取傳統建築中的有利建築元素,與現代創新語匯相結合,使建築具有較強的氣候適應和氣候調節能力,更加展現了我們民族建築藝術的魅力。
2.2 城市交通系統的低碳設計策略。作為城市動脈的城市交通的低碳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為衡量我國國民經濟低碳化進程的重要方面。
2.2.1 政策引導,深入規劃。隨著低碳概念的引入,由於對傳統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對環境的破壞,人們對綠色能源開始關注,包括太陽能、電能、生物質能、風能、核能等。隨著研發的深入,社會的關注和需求量的增加,加之相關鼓勵政策等,可替代燃料的需求量將逐步打開,從而取代傳統的汽柴油作為未來汽車的動力來源。
2.2.2 徹底的「以人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車交通的路權,改變目前以車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規劃理念,保證人行道、自行車道的專用道路系統足夠寬度、良好照明、安全、連續無障礙,並且合理與其他交通方式實現方便換乘,共同構築綠色的低碳城市交通。
2.2.3 交通功能明確。道路交通規劃體現客、貨運功能的細化;城市主幹道增加小城鎮、開發區、旅遊景觀、軌道交通主幹道;嚴格劃分公交尤其是快速專用道、自行車道的專用道、計程車專用道等;根據優化後的城市交通規劃,重新分配停車區域,尤其是中心城區,合理有效解決停車問題,實現城市交通的動靜平衡。
2.2.4 充分發揮公交優勢。大城市應形成以大運量快速交通為骨幹,常規公共汽電車為主體,出租汽車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為補充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成區任意兩點間公共交通可達時間不超過50min.布有地鐵、輕軌交通線的城市主、次幹路上不再重復設快速公交專用道,但這些道路上應設常規公交通行的專用道。注重各種交通工具綜合換乘樞紐的規劃,縮短換乘時距,方便快捷實現換乘。
2.2.5 改善車輛行駛環境,在良好的道路條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寬度、平縱線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狀況(快慢車分道行駛、無非機動車、橫向干擾較小等)時,車輛運行狀態穩定,其耗油量相對較小,因此有必要持續改善城市交通狀況,保證通的同時,具有有效的行駛速度,向和諧、高效的模式發展。
2.2.6 瀝青路面材料、工藝的改進。瀝青在加工、施工等過程中存在污染環境等情況,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廢輪胎橡膠粉、路面再生、溫拌瀝青等材料和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這一棘手問題有望得到有效解決。此外,路面再生技術為瀝青路面廢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對於低碳貢獻和節約投資,均是很有意義的。
2.3 植物造景的低碳設計策略。植物是構成城市環境景觀的重要元素,規范合理的植物種植對一個城市生態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大量綠色植物的應用不但能節約人工合成的建材,進而降低能耗,而且對於建設生態園林城市也是必備的。植物景觀的低碳設計策略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2.3.1 植物類型。喬木的碳匯作用強,灌木就要低很多。喬木的壽命長,所以長期來說固碳量很大。灌木生長速度快,但碳被固定在其中的周期相對較短。我們需要的是固碳速度快、周期長的植物種類,這樣固碳效應才會高。
2.3.2 植物種植形式。不同形式和不同設計風格的植物景觀,如自然式和規則式植物景觀碳匯效率差別很大。自然式的植物景觀明顯高於人工式。像模紋花壇這種植物景觀形式是需要強烈的維護管理和人工干預的,而花帶,必須經常更換,因此,從碳效應來考慮是不合理的。
2.3.3 植物種植結構。植物種植結構不同(疏密、水平結構、垂直結構),如密林草地和疏林草地其固碳效應不同。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植物景觀結構模式是密林草地和疏林草地,其樹叢多為復層結構,從高大喬木到中層喬木再到小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這種復層結構植物景觀模式的葉面積系數大,因此光合效率高,同時因為有高大喬木,所以碳固定的時間周期也比較長。密林植物景觀結構,其碳匯功能很強。(本文系2010年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立項編號:10C026)
參考文獻
1 戴亦欣。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3
2 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設的技術路徑及戰略意義。城鄉建設,2009.11
3 鄭文摘。低碳將成「十二五」中國城市化重要導向。新重慶,2009.12
Ⅲ 居住區景觀的節能與低碳應該怎樣設計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
早期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往往被簡單地理解為綠化設計,景觀布置也以園藝綠化為主,景觀規劃設計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往往成為建築設計的附屬,常常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未經深入設計的環境效果難免不盡人意。如今,居住區的景觀環境愈來愈受房地產發展商和居民的重視,環境景觀在居住區中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花費在住區中,居住區環境景觀質量已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們活動的步行道、廣場、休息觀景的空間中,創造性地設計能賦予空間一定的特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區的性質與規模
建國以來,我國居住形態從初期由於缺乏經驗而借鑒西方鄰里單位,學習蘇聯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區規劃理論的出現並傳入我國被廣泛地採用及積極發展的今天,總結這段走過的道路,有必要給小區下個定義。白德懋在《居住區規劃與環境設計》一書中,將居住區劃分為三級:居住區、小區和住宅組團。
1.居住區
居住區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圍的獨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區內設有比較完整的日常性和經常性的生活服務設施,這些設施能滿足居民的基本物質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規模一般為1萬至1.5萬戶,3—5萬人,相當於一個城市街道辦事處管轄的范圍。居住區下可劃分若干小區,也可不劃分小區,而由若干住宅組團組成。
2.居住小區
簡稱小區,有別於工業或其他小區。小區應是居住區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圍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單位。小區內設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務設施,以滿足日常生活必須;但經常性的設施,如規模較大的郵局,購物超市、醫院等還得去小區外解決。它的規模約2—3千戶,1萬人左右。小區下可劃分若干住宅組團,或視具體情況不分組團。
3.住宅組團
是居住區的基本居住單位,由若干棟住宅組成。其規模相當於一個居民委員會(或里弄委員會),300—700戶,1000至2500人。住宅組團內可設一些直接與居民日常生活有關的,如小百貨、煙雜店、衛生站和自行車存放處等微型服務設施。一般不設幼兒園、百貨商店等公共設施,以免把嘈雜的人流、車流和噪音帶進來而影響居住環境。所以稱之為住宅組團,以表示它的單純居住性質。
明確居住區、小區和住宅組團的性質和規模是為了在規劃設計中有共同的語言,便於配備必要的生活服務設施和居住區環境景觀的設計。但我國地域遼闊,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區規劃的理論還在繼續發展,需要不斷探索多種多樣的居住形態,因而不要簡單化、模式化,不強求劃一。www.dolcn.com
二、居住區景觀的構成
景觀的使用幾乎滲透到了居住區環境的各個角落,在景觀設計中如何對這些設計元素進行綜合取捨合理配置乃是景觀設計的要點。
1.綠化
居住區綠化設計最早發展於西方發達國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工業的迅猛發展,破壞了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迫使相關國家開始重視環境設計。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環境的方針政策,提出了居住環境設計的基本要求:舒適、優美、安全、衛生、方便。80年代,英國在新城市和居住區建設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環境」的設計原則,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綠化是環境景觀的基本構成元素,過往,居住區的綠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滿足於「披上綠化不見黃土」的低層次階段,沒有多大特色和藝術性。現代居住區的園藝綠化呈現幾種趨勢:
(1)種植綠化喬、灌、花、草結合,馬尼拉、火鳳凰等草類地被植物塑造了綠茵盎然的植物背景,點綴具有觀賞性的高大喬木如香樟、玉蘭、棕櫚、銀杏等,以及叢栽的球狀灌木和顏色鮮艷的花卉,高低錯落、遠近分明、疏密有致,綠化景觀層次豐富;
(2)種植綠化平面與立體結合,居住區綠化已從水平方向轉向水平和垂直相結合,根據綠化位置不同,垂直綠化可分為圍牆綠化、陽台綠化、屋頂綠化、懸掛綠化、攀爬綠化等;
(3)種植綠化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追求構圖、顏色、對比、質感,形成綠點、綠帶、綠廊、綠坡、綠面、綠窗等綠色景觀,同時講究和硬質景觀的結合使用,也注意綠化的維護和保養。所有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居住區綠化的內涵。
2.道路 設計在線.中國
道路是居住區的構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導居住區交通、組織居住區空間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設計本身也構成居住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按使用功能劃分,居住區道路一般分為車行道和宅間人行道;按鋪裝材質劃分,居住區道路又可分為混凝土路、瀝青路以及各種石材仿石材鋪裝路等等。居住區道路尤其是宅間路,其往往和路牙、路邊的塊石、休閑坐椅、植物配置、燈具等,共同構成居住區最基本的景觀線。因此,在進行居住區道路設計時,我們有必要對道路的平曲線、豎曲線、寬窄和分幅、鋪裝材質、綠化裝飾等進行綜合考慮,以賦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區內幹路可能較為順直,由混凝土、瀝青等耐壓材料鋪裝;而宅間路則富於變化,由石板、裝飾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類自然材料鋪裝而成。
3.駁岸
河道駁岸起到防洪瀉洪,防護堤岸的作用。在硬質景觀設計中如能巧妙地在駁岸的形式、材質上做文章,通過河道的寬窄和形態控制水流速度,製造急流、緩流、靜水,形成動靜結合、錯落有致,自然與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輔以燈光、噴泉、綠化、欄桿等裝飾,則可形成區內多視線、全天候的標志景觀。如蘇州「世紀花園」河道卵石加塊石河堤邊豎立一尊青銅雕「飲水母子馬」,景象和諧而靜謐。
4.鋪地
廣場鋪地在居住區中是人們通過和逗留的場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規劃設計中,通過它的地坪高差、材質、顏色、肌理、圖案的變化創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場地景觀。目前在居住區中鋪地材料有幾種,如:廣場磚、石材、混凝土砌塊、裝飾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優秀的硬地鋪裝往往別具匠心,極富裝飾美感。如某小區中的裝飾混凝土廣場中嵌入孩童腳印,具有強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現代園林中源於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鵝卵石、塊石等營造類似溪水的形象,頗具寫意韻味,是一種較新的鋪裝手法。
Ⅳ 如何處理園林設計中的主次,分清輕重
一、目前城市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園林設計過於追求「時尚」
園林文化是經過長久時期以來積累沉澱下來的,因此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必然也會有它獨特的風格和特點。有的設計師為了所謂的「時尚」,片面追求國際的流行元素,甚至將歐美、羅馬、日本等各種風格集合在面積很小的園林中,這樣不只造成環境不協調,不倫不類,而且會浪費更多的資源,造成更多的碳排放。
1.2園林設計過程中不能因地制宜
園林在設計前,本身就具有各種天然的地形。有的設計師在園林規劃時,不能依據原有場地地貌,利用當地已有的自然資源,進行合理而低成本的規劃,而是完全依據自己心思進行「創新」,大量地挖湖堆山、移栽移植。這樣必然導致成本增加,也導致碳排放量劇增。
1.3植物選擇不合理
根據研究發現,不同的園林植物的固碳能力差別很大,比如木荷的森林年均碳匯量可以達到15.73MtC,而馬尾松的森林年均碳匯量只有3.8MtC左右,相差足有4倍有餘,因此,如果在園林設計過程中,不注意植物的選擇和搭配,也導致園林的吸碳功能降低。而當前設計中流行的大草坪其實是一個生態效益很低的選擇,如果將草坪草換成地被植物雖然景觀效果並不那麼出色,但是能夠有效地降低後期養護管理費用,也是一種低碳設計的選擇。
1.4建築材料選擇不合理
建築材料有很多種,其中化工材料的使用壽命短,再生性能較差;而低碳材料在保持原有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壽命長、可回收,且在使用時不會產生有害氣體,造成污染。比如,鋼材和混凝土要比木結構材料消耗更多的能量,在使用過程中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建築材料如果使用不當,會對碳排放量造成直接的影響。
二、低碳理念在園林設計中的營造原則
2.1生態理念原則在園林景觀設計時,要盡量考慮當地的文化特色,以周邊的環境為基礎來進行規劃,使園林和周邊整個大環境相協調。在植被種植方面也要考慮當地的生態系統,從而使植被能夠順應生態環境茁壯成長。
2.2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園林的天然地貌和所在地區的特點進行規劃,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盡量在場地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並利用原有的材料來設計想要表達的景觀,以避免長途運輸材料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損耗。同時,在植物選擇方面也需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合該生態環境適應的植物,避免後期養護管理的巨大開支,也避免植物不適應當地環境而生長衰弱或死亡。
2.3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園林規劃和建築材料選取時,要盡量使用壽命長、可再生、能夠重復利用的低碳型材料。立眼長遠,而不只是考慮一時之需或眼前利益,在園林規劃過程中,就要盡量考慮園林的維護問題。
2.4營造植物群落原則
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應該多採用固碳能力強的植物,比如:夾竹桃、木荷、垂柳等。另外,在同一地點要盡量選用不同類型的植物進行合理搭配,比如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的搭配、高大喬木和低矮灌木之間的搭配等等,如此搭配不只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態效益,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園林的固碳能力,保證一年四季固碳能力不降低,同時也可以使人隨時都可以感受到綠色的景觀。
三、從「上海世博會」看低碳園林規劃
上海世博會,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此次世博會在規劃伊始,就特別注重低碳環保,並將「低碳理念」引入到了園林的各項規劃之中。
3.1「綠地規劃」方面
在園林綠化方面,採取了因地制宜的原則,減少了對園林的大規模大面積改造,科學規劃每一部分土地,使綠地在園林生態效益中發揮最大的功能。在綠地規劃方面,沒有選擇大面積的草坪和開敞的活動區,而是選擇私密和半開敞的小面積綠地,從而提高了綠地的使用率,也增強了遊客的趣味性和安全感。
3.2「植物種植」方面
在上海世博園的園林規劃中,植物配置不僅考慮到了環境、季節、功能等各項要求,而且還充分考慮到了「低碳原則」。在植物的選取方面,也盡可能多地選取了吸碳能力強的常綠植物以及鄉土植物。在植物的配置中,充分考慮到了植物的大小、生長速度、造價成本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行互補搭配,最終打造成多層次的垂直綠化形式,增大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強了植物的固碳吸氧功能。
Ⅳ 我是一名城市規劃(風景園林方向)的大二學生,對這個專業沒有什麼興趣,出來後可以做些什麼啊
城規的風景園林還是以景觀規劃為主,現在你們應該和建築學一起上課吧,做一版些建築單體,以後會做植權物、水景、雕塑、鋪裝之類的工作,我是建築學的,室友是規劃的。
以後要做植物配置,喬木、灌木、草地花卉的搭配,各種樹木花卉的開花期的搭配,落葉與常青樹的搭配,樹齡樹種的選擇等。水景、雕塑在研究生會單獨開這些專業。風景園林有點類似園藝的感覺。
最後風景園林方向和城市規劃還是有區別的,規劃做細了做修規偏建築學和行為分析,把區域放大了做總規、控規偏向經濟和地理。
Ⅵ 低碳景觀包括什麼
低碳景觀( Carbon Landscape)是指在景觀規劃設計、景觀材料與設備生產、施工建造和景觀維護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石化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形成背景
低碳景觀理念孕育於當代可持發展思想,並隨著環境惡化、資源匱乏、能源短缺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過量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突顯而日益為世人所關注,它與「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同屬於低碳時代的新概念和新政策。 在中國,低碳理念也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我國明確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40%~45%,並實行目標分解到市的管理政策。控制碳排放已成為我國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 據估算,城市30%的碳排放量來自汽車排放,60%來自於包括景觀園林在內的建築行業。推進低碳景觀設計理念,對壓縮碳排放具有實際意義。
低碳景觀設計理念
一是集約城市建設,多重利用土地。提倡緊湊型城市、開發豎向空間和地下空間、修復更新城市廢棄地。 二是發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城市。保持景觀連續性,建立綠色通道;建設節水城市,合理利用水資源;建設城市森林,打造城市綠肺;保護或重建濕地,經營地球這腎;綠化屋頂空間,增加綠化面積。 三是應用低碳型新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充分應用新技術,推進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綠色能源利用和LED等節能光源應用;促進新型低碳建築材料和綠色材料應用。 四是寓教於娛,發揮景觀的低碳教育功能。在景觀設計中,充分融入環境教育、啟示元素,建立低碳景觀展示場所,引導公眾了解、參與和實行低碳生活。
Ⅶ 園林景觀設計屬自然科學嗎
園林景觀設計不屬於自然科學。
一、園林景觀設計與自然科學性質不同
1、園林景觀設計是研究如何合理運用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來創建優美的、生態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學科。它是在其他自然學科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的應用學科。
2、自然科學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和地理學。
二、園林景觀設計與自然科學成分不同。
1、園林景觀的基本成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軟質的東西,如樹木、水體、和風、細雨、陽光、天空;另一類是硬質的東西,如鋪地、牆體、欄桿、景觀構築。軟質的東西稱軟質景觀,通常是自然的;硬質的東西,稱為硬質景觀,通常是人造的。
2、自然科學基本成分,存在於大自然中的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包括天文、物理、化學、地球科、生物等和地理。
三、園林景觀設計與自然科學屬性不同
1、園林景觀設計的自然屬性,作為一個有光、形、色、體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間形態,較為獨立的並易從區域形態背景中分離出來的客體。
2、園林景觀設計的社會屬性,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有觀賞功能,改善環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過其內涵,引發人的情感、意趣、聯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謂景觀效應。
3、自然科學屬性,是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種類型、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作為認識的對象。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
四、園林景觀設計的應用性
1、園林景觀設計是綜合園林歷史、園林藝術,園林植物、園林工程、園林建築等分支學科研究成果,根據園林的功能要求、景觀要求和經濟條件 ,來創造各種園林的藝術形象。
2、園林景觀設計在園林營建中,改造地形,築山疊石,引泉挖湖,造亭壘台和蒔花植樹,要運用地貌學、生態學、園林植物學、建築學、土木工程等方面的知識,還要運用美學理論,尤其是繪畫和文學創作理論。在規劃各種類型的園林綠地時,需要考慮它們在地域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就涉及城市規劃、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3、園林景觀設計涉及農學、林學、生物學、植物學、地理地質學、土木建築學等,生物棲息地、植物造景應用、自然與人文地理、地形地貌、環境災害、水土保持以及歷史建築保護再利用建築構築物造型、設計、施工、結構等。
4、園林景觀設計首先、要把園藝、林業,傳統的庭院和造園設計、自然景觀規劃與運營等作為設計的重點。其次、要把美學、史論學,在空間構成、色彩設計、設計創意義上,體現現代景觀學科關註解決城市更替、城市文化承繼問題。第三、要把括環境心理學和環境行為學,從人與環境的選擇與限定的相互關系著手,解決設計細節的問題。第四、要把土地、資源、信息規劃與管理,在崇尚構建低碳、生態和高效社會的理念,體現在園林景觀上。
Ⅷ 風景園林學的學科知識體系構成
從涉及相關學科來看,主要和理工學科、農林學科、醫學生理學科、藝版術設計學科以及權社會人文學科相關。
從具體學科分支內容上來看:理工類涉及生物學、植物學、地理地質學、土木建築學等,生物棲息地、植物造景應用、自然與人文地理、地形地貌、環境災害、水土保持以及歷史建築保護再利用建築構築物造型、設計、施工、結構等。 主要有土地、資源、信息規劃與管理,在崇尚構建低碳、生態和高效社會的今天,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學科的應用拓展方向來看,細分化的專業內容需要加以橫向整合,因此,根據以上的學科分類,我們可以從相關風景園林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論上進行進一步梳理。
Ⅸ 現代景觀設計主流思想,除了低碳設計,生態設計還有什麼
綠色、科技、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