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風景圖片
⑴ 我也要杭州西湖十景圖片 大圖
西湖十景(Ten Views of the West Lake)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在南宋之後,又分別有元代錢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西湖十景。
1、蘇堤春曉
(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錢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2、曲苑風荷
(Lotus in the Breeze at Crooked Courtyard)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苑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3、平湖秋月(古作平湖秋色)
(Autumn Moon over the Calm Lake)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
4、斷橋殘雪
(Melting Snow at Broken Bridge)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今日斷橋,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一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 --斷橋春望》稱 :「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灧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5、柳浪聞鶯
(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 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 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和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6、花港觀魚
(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7、雷峰夕照
(Sunset glow at Leifeng pagoda)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一九四九年以後,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
8、雙峰插雲
(Twin peaks piercing Clouds)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南宋時,兩峰插雲列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題為雙峰插雲,建景碑亭於洪春橋畔。其時雙峰古塔毀圮已久,以至連此景原有的內涵也一度難為人知『插雲』者虛言也。設景碑亭於此,實為權宜之計。「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這是南宋詩人王洧的《兩峰插雲》詩,它告訴人們:雙峰插雲的景觀。
雙峰插雲雖然自古至今其觀賞的地點和方式迭經變化,但南、北兩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極富登臨之勝的著名山峰卻至今未變。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 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古人有詩贊道:『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山東側,建有西湖叭一的載人索道,全長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鍾。
9、南屏晚鍾
(Evening bell at Nanping hill)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暮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鍾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10、三潭印月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空間多變化,建築布局匠心獨運。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
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內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內卻幽雅寧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西湖十景
⑵ 廣州番禺有什麼免費的旅遊景點嗎求介紹最後帶圖。
1、大夫山森林公園
大夫山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市橋以西三公里處,跨市橋、鍾村兩鎮,毗鄰順德碧桂園,北與祈福新村接壤。總面積約9000畝,是廣州地區生態型森林公園。還有大小山塘和多個人工湖,從而形成了峰戀起伏、湖光倒影的景象。大夫山森林公園被稱為「番禺的氧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夫山森林公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鷗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滴水岩森林公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番禺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番禺兒童公園
⑶ 平潭有哪些風景名勝。
做為地地道道的平潭人
物必講一下平潭風景名勝
有:仙人井,鳳凰山,壇南灣,海壇古城......
⑷ 巴拉望島有哪些美景
視頻載入中...
「聽說,巴拉望是菲律賓最窮的一個地方,
連路都沒修...」
「太棒了,我就喜歡窮的地方!」
以上,是游俠客某員工在選擇度假地時
說的一句發自內心的話
(真是什麼奇葩都有啊)
游俠客最值得期待的福利之一
員工度假還在火熱進行中
巴拉望、北海道、紐西蘭、越南部分度假團已歸來
然而,他們歸來後的第一句話竟然是
「說好的度假,竟然又變成了踩線!
回來還要寫游記、寫攻略、交攝影作品!
還要進行PK?」
沒錯,這場戲
就是《游俠客之線路的誕生》系列之一
今天,就先來看看度假團們在巴拉望的精彩體驗
說不定明天
你就能在游俠客官網上看到它了!
為什麼選擇巴拉望?
巴拉望島是菲律賓西南部的一個狹長形海島
這塊亞馬遜式的內陸叢林地區
是菲律賓的最後一塊生態處女地
加上周圍還有一千多個大小島嶼
被稱為海上烏托邦
以上是官方介紹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
巴拉望很窮
但越窮就表示越原生態
可以感受到更多的風土人情
於是,2017年11月4日
「游俠客首批巴拉望美景探索小分隊」宣告成立
一場蓄謀已久的藍色假期
由!此!開!啟!
初識巴拉望之科隆島
我們去的科隆島
是巴拉望最北端的一片群島
後面的主要行程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在飛往科隆島的途中
不知誰喊了一聲:「好綠啊!」
把我從睡夢中驚醒
會不會說話呢,這明明是藍啊
不過海島周圍確實泛著大片的原諒色
落地科隆島,碧海藍天螃蟹船
是我想像中的感覺
特別感謝小磊和叉叉兩位航拍手
千里迢迢背著大疆無人機來到異國他鄉
為大家帶來了超美超震撼的航拍視角
空中俯瞰,海水從綠到藍,再由藍到黑
那種奇妙的感覺,難以言表
入住地中海式度假酒店
打開房門就是泳池
傍晚時分,我們登頂海拔620米的十字架山
欣賞科隆島的最美日落
就是海上島嶼有點多
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在千島湖
那些年,我們在大海里裝過的逼
出海第一天
從初冬的杭州來到熱帶的海島
我們都興奮得不得了
頭頂烈日也要在船頭裝一波逼
You jump, I don't jump!
If I jump,I will take you!
角度完美
唯一的缺點就是看得菊花一緊
大哥與大哥的女人們
三個二傻子,不知道在笑啥
似乎再跟對面來船的國際友人打招呼
實在有些丟人,便幫他們大喊一句:
「an ning ha sai yo...」
所有裝逼照中,最服的還是這張
真正的老司機不是開車,而是開船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
沒拉平橫幅不是你的錯
要怪只能怪你穿的這件救生衣太大
這是凱央根湖裡的一個岩洞
可以一直往裡游
游到暗無天日就不敢再進去了
打算返回,一轉身冒出這么兩個頭
嚇得我相機都抖虛了
呦,身材不錯
腳蹼給腿長加到滿分
這張照片讓我想到
母嬰館給小嬰兒游泳洗澡的場景
度假自帶游泳圈我還是第一次見
這貨擁有令所有人羨慕的奶油般的肌膚
所以在哪裡游泳都是不穿的
因為人多,我們包了一整艘友誼的小船
吃、住、行、游、購、娛全都自己說了算
所以給自己加料:海上最美日落
最愛科隆島的海底世界
科隆島的海底
有一艘二戰時期被擊沉的船,叫「呂宋沉船」
歷經幾十年的滄桑,船體表明已覆滿了珊瑚
成為了熱帶魚的棲息地
浮潛時第一次看到海底的沉船
感覺超壯觀超震撼
就憑那份震撼,也要深潛下去領略一次
教練們都很有耐心、很負責
教我們下水動作、耳壓平衡、面鏡排水等
左手護配重,右手頂住面鏡
眼睛看前方,單腳跨出去
步子一定要大
對,好的,就是這樣
首先在淺水區域進行適應訓練
逐步適應後
教練帶著我們向深水區域進發
一艘巨大的沉船在我們面前
這種感覺是之前的海島潛水體會不到的
凄美、窒息、震撼
剛看到這個場景時
還是有些恐懼的
總擔心黑乎乎的窗戶里會冒出個啥玩意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出海釣魚
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我去度假之前一直在看《世界廚房》
講一對夫妻熱愛自由行
男生各種會釣魚
大龍蝦、三文魚、帝王蟹...
想吃了就自己釣、自己做,特別特別帥
於是便...我們也...你懂的...
那麼現實呢,自己看後面照片吧
上鉤了,今天的中飯不用愁了...嗎?
蓮生的造型很帥,像個資深垂釣手
只是這個垂釣手貌似不太會收放魚線
1個小時的釣魚時間
40分鍾在解魚線,還有20分鍾在修魚竿
哇?這條魚不小
可以回家腌制咸魚了
而現實的骨感就在於
海釣結束後
我們還是很自覺地去碼頭菜場購買食材
還好帶了一個財務、三個計調
砍價付錢的事情都無需操心
大豐收啊
比腰還寬的魚,比手臂還粗的蝦
比頭還大的螃蟹...
自購的海鮮在當地可以加工
又便宜又好吃,吃到撐!
最難忘的,還是孩子們天真的笑容
開頭說來科隆島,是為了體驗原始的風土人情
而最地道的方式,就是做一回當地人
我們去了當地的小學和中學
校園里的孩子們都非常友好熱情
主動要求與我們合影
海島腹地的度假時光
與世隔絕、綠茵繽紛、獨棟小屋
沒有信號、沒有wifi
安靜舒適
我們一起游泳、漫步、閑聊、殺人
仰望天空,還有那迷人的彩虹
當夜幕降臨,螢火蟲在身邊舞動
抬起頭,即是那浩瀚銀河星空
唯願時間走得再慢一些
最後來一波小分隊的大合照
致我最最親愛的隊員們
我已經極力減少甚至避免黑照的產生
該磨皮的磨皮,該液化的液化
但也不能絕對避免某些挑事人員吹毛求疵
從大合照中截取局部頭像來獲取黑照
針對這種傷風敗俗的不良風氣
我必須聲明:此事與領隊無關!
參考行程(出海行程可在前一天晚上找當地旅行社報名):
到達科隆島後,傍晚4:30左右前往十字架山,欣賞巴拉望最美日落(徒步登頂時間約半小時),隨後定下未來幾天的遊玩線路。
跳島游A線:有經典雙湖【凱央根湖】和【冷熱湖】;有浮潛最佳地點【七子島】和【雙子湖】;有【沉船架】滿足你探索的樂趣;還有超美的【巴諾沙灘】,海水的清透度更是無法形容。
價格:約260RMB/人
跳島游B線(香蕉島-布隆格沙灘-馬卡布亞島):海島愛好者不可錯過,它集結了巴拉望地區最美的島嶼,椰子樹、吊床、白沙灘?十分適合拍照。
價格:約220RMB/人
跳島游C線(呂宋沉船-帕斯島-珊瑚花園):潛水愛好者的天堂,浮潛就能領略絕美的海底風光、看二戰時期的沉船、暢游珊瑚覆蓋率100%的海底世界。
價格:約220RMB/人
體驗推薦(除了跳島游,科隆島還有更多精彩體驗):
1、出海釣魚:如果釣的魚不夠吃,可以再去碼頭的海鮮市場買新鮮海鮮,找個地方烹飪加工。
2、體驗式深潛:一天兩潛,下水之前會有一個簡單的培訓,潛水深度在10米左右,全程由教練帶著。
3、馬奎尼溫泉:泡著溫泉看大海,可以在鎮上包一輛tutu車(來回約40RMB),車夫會在那兒等一個小時,等你泡完後載你回到鎮上,出海回來泡一個,掃去一身疲憊。
4、海島騎行:在鎮上租輛電驢,騎行海島西線(路況較好),探尋海島小鎮、基督教堂、中小學校、隱蔽沙灘。
住宿推薦:
自然度假村:自帶花園泳池,體驗大自然原始森林的感覺。
科倫威套房酒店:客房大、地理位置好,出門就是碼頭。
藍波酒店:酒店的娛樂設施相當齊全,包括室外游泳池、按摩、花園。
文/小澈
圖/ 小澈、小磊、叉叉、夢君、歹卓、童話牛
⑸ 用香港維多利亞港的風景照用於商業用途會違反香港法律嗎
自己拍就不會,別人的有版權。我在香港,如果給適當費用,一個月內可以邦忙拍攝(非專業相機)。
目前有荃灣青州橋的夕陽圖片,由半山往下拍,要價300,可微信或支付寶支付。
⑹ 求幾張靜岡的風景圖片
目前就在靜岡。 靜岡的風景圖片: 1. http://www.japan-i.jp/chs/explorejapan/chubu/shizuoka/shizuoka/d8jk7l000002mz9l-img/d8jk7l000002mza9.jpg 2. http://www.mianyang.net.cn/tour/view/yf/img/img4.jpg 3. http://www.boootu.com/pic/qitabi/ziranfengguang/477/17.jpg 4. http://www.boootu.com/pic/qitabi/ziranfengguang/477/18.jpg 5. http://www.jsw.com.cn/tour/attachement/jpg/site2/20081112/xin_541105120953218221938.jpg 6. http://www.boootu.com/pic/qitabi/ziranfengguang/477/12.jpg 櫻桃小丸子博物館的照片: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leo1love/pic/item/4ba4d83e2b5b3ad03c6d9708.jpg http://gro.chimei-tour.com.tw/dir/fsz/images/11.jpg http://www.happymacao.com/cms/d/file/p/2009-06-27/.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leo1love/pic/item/758fa62de7fbf86e4ec22607.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leo1love/pic/item/4456a13beafb8a1ab9998f08.jpg 靜岡小丸子博物館~~下次去日本一定要去的地方 每個喜歡小丸子的朋友們想必對日本靜岡市耳熟能詳,因為,這里就是小丸子的故鄉清水的所在地。卡通里的小丸子生活的家與學校幾乎都不離開清水,因此,在這里的「清水夢幻廣場」(s-pulse dream plaza)的大型復合式商場中,當然也會有一個日本唯一的「小丸子博物館」,所以只要是小丸子迷們一定要來這里朝聖,親眼看看這個令人疼愛又超搞笑的卡通超級偶像,真的出現在面前的驚喜。 小丸子上學的教室:真人版的小丸子和小玉,在假日的時候會陪你一起上課一起玩。 更跨張的還有全班同學的鞋櫃,裡面擺滿一雙雙小朋友的鞋,各具尺寸,擬人化的程度巨細靡遺。 另外,它裡面有一排小屏幕電視牆, 只要人一站在前面,就會給小丸子的家庭成員自我介紹,十分有趣。假日的時候,就會有真人版的小丸子和小玉出來串場周遊整個博物館,跟小朋友玩游戲與互動,還會跟遊客一齊拍照喔。 1mv)45.p此資料來源於:和*風*日*語 在博物館的門口,是一個小丸子商品販賣部,所有小丸子相關外圍商品一應俱全,小公仔、文具用品、玩偶、馬克杯、零食、提袋以及各式玩具,還有手機吊飾,這可是集結了全日本各地限定款喔,例如在靜岡的限定就是小丸子身上黏上一片大大的茶葉,而東京的限定款則是小丸子抱著一座東京鐵塔,所有全日本出產的特別版本琳琅滿目,讓遊客一次全部收集。 若時間充裕,也可順道逛逛這個s-pulse dream plaza,吃、玩、看的一應俱全,其中於去年7月建成的摩天輪,既已成為商場新地標,登上車廂,還可將沿岸港灣景色盡收眼底,成人收費約47港元。 至於要醫肚,則可往橫跨一樓及二樓的壽司橫丁,這里集合日本各地多家著名壽司店,特別是會作全國巡迴開店的大森江戶銀店。
⑺ 印度十大景點的圖片和講解。
泰姬陵
大部分人都比較熟悉的一個名字。泰姬陵(TajMahal),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後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
德里(新德里)
德里和新德里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即印度的首都。之所以有不同的叫法,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有關。德里這座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居中的城市,最初形成於公元前5000年,位於今天新德里的南郊。在以後漫長的歷史時期,德里經歷了多個不同的王朝,每代王朝都在這里留下了宏偉的建築物。17世紀,莫卧兒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將王國的首都由阿格拉搬遷至德里。
「小印度」孟買
孟買(Mum)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孟買」一詞來源於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為 「美麗的海灣」。最初只是作為葡萄牙女王的結婚禮物的孟買,現今具備有最先進的港灣設施,發展成為一個商業中心,著名的孟買風格建築,可以從孟買高等法院、舊官廳、大學校舍及維多利亞車站等體現出來。郊外有蔡伯蒂海岸、焦鞭海岸;波利比里有極宏偉的國立野生公園山齊甘地。孟買可說是印度的文化中心地。在蔡亨基爾美術館可以欣賞到定期開放的展覽會,而於國立舞台藝術中心,又可以觀賞國內外的音樂、舞蹈等公演。在旅客的中心地帶,即TajMahal酒店旁,Colaba一帶,是各式食肆雲集的地區,不論印度食物或世界各地美食,你可以找到不少選擇。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粉紅城市」齋浦爾
齋浦爾(Jaipur)是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處,人口62萬,為印度北方重鎮,也是珠寶貿易中心。齋浦爾和德里及阿格拉被稱為印度旅遊的「金三角」。 4-5月為酷暑季節,5月下旬-9月為雨季,只有10月-翌年3月,風和日麗,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夏季最炎熱時可達到45oC,日夜溫差大;冬季在 5oC左右,夜晚十分寒冷,風霧環繞整夜。如在冬夏季出遊,注意要帶好雨具、輕薄毛衣和棉外套。 1727年,由當時的統治者賈伊·辛格大君策劃建設,全城以長方形為主,分為六區。1782年,他下令建設一座天象觀測所,成為印度保存最大的古天文台。公元1876年時,齋浦爾為了迎接英國威爾斯王子(Prince of Wales)到訪,將舊城內建築物全部漆成粉紅色,外加白色邊框,所以又被稱為「粉紅城市」
「古城」阿格拉
阿格拉城市雖然不大,但自公元16世紀起,它一直是印度的首都,現在遺留著許多歷史性的建築物,其優美為世間罕見,蜚聲世界的泰姬陵就在這里。莫卧兒人喜愛花木和水池,帝王宮殿的每一個角落都種著玫瑰花,院內花卉繁茂,五彩繽紛,芬芳襲人。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位於亞穆納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約15分鍾車程,全部採用紅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稱紅堡,與首都德里的紅堡齊名。這座方圓1.5平方公里的宮堡外形非常雄偉壯觀,城內的宮殿雖經歷漫長的歲月多已失修,但畫梁和牆壁上精巧的雕刻與設計仍隱約保存著昔日富麗堂皇的風貌。
城市皇宮
城市皇宮(City Palace)位於舊城中心,是印度保存得最為完好得古跡之一。王宮是拉賈斯坦城邦臣服於莫卧兒帝國後於1728年興建的宮殿,現在的齋浦爾國王還生活在皇宮內。皇宮有多個宮殿組成,單是城門就有8個之多,建築奢華,幾乎佔了舊市街的四分之一面積。
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MausoleumofHumayun)為莫卧兒王朝第二代帝王胡馬雍及其王妃的陵墓,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東南郊,位於德里東部來穆納河畔。於1572年建成,陵墓全部用紅砂岩建造,外觀宏麗壯觀。陵墓設計融合了印度和波斯的建築風格,是印度著名的伊斯蘭教古建築。胡馬雍陵同時也是印度次大陸的第一座花園陵墓,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它引起了重要的建築領域創新並在泰姬陵的建築中達到頂峰,是印度最早的莫卧爾式建築。
「紀念之門」印度門
位於拉傑巴特街東端,外形極像法國的凱旋門,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印度將士而建的,又名"印度戰士紀念碑"。印度門高48.7米 ,寬 21.3米,拱門高42米,頂端有一個直徑3、5米的圓石盆,是一盞大油燈。每逢重大節日,盆內裝滿燈油,夜間燃起一米多高的火焰。印度門的壁上刻著9萬多個印度和英國官兵的名字,他們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烈士們。有衛兵在此站崗。
甘地陵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東郊朱木拿河畔,有一座肅穆、幽雅的陵園。園中的陵墓沒有任何裝飾,極其普通,簡朴。然而,這里卻像一方聖地,一塊心靈的磁石,每逢節假日,便吸引無數身著白色民族裝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脫掉鞋子,赤腳走進陵園,深切地悼念陵園的主人、印度的國父——甘地。
⑻ 香港景點排行榜是怎樣的
香港景點排行榜是香港迪斯尼樂園、香港海洋公園、香港湛山寺、香港妙法寺、香港長洲花地瑪聖母堂、香港荔枝角公園、香港沙田馬場。
五大活動:新年主題的開運大團拜、珍稀動物主題的高清動物園、暑假清涼主題的夏水禮、萬聖節主題的十月全城哈嘍喂和聖誕主題的聖誕全城HOHOHO。
園區三種交通設施:登山纜車(最受歡迎、排隊人多)、海洋列車(速度快)、登山電梯(香港第二長的露天扶梯)。
⑼ 香港 資料 (最好有圖片)謝謝!!!!
香港
香港(Hong Kong)
附圖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區旗。區旗上紅色背景代表祖國,紫荊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並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達。紫荊花的五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的五星相對應,紅白兩色象徵著香港成功的一國兩制。
香港 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另一為澳門)。它由位於珠江口、南中國海上的香港島,與中國大陸連接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以及附近的235個小島組成。東北部東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對岸就是廣東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就是廣東省珠海市的萬山群島。香港一直都是中國領土,但於1842年至1898年間被清朝政府分批割讓或租借予英國,至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了行使主權。
根據中英兩國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諾執行「一國兩制」政策;回歸後50年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體制將不會在香港實施,香港將享受到除外交和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50年後也將不變。
人口:1840年之前,香港只是一個人口僅5000人的小漁村,時至今日,香港的人口超過660萬,每年訪問香港的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1997年回歸後有自己的香港區旗和香港區徽。
名稱由來:香港,意為「清香的海港」,大概與很早以前在島上製造檀香和香燭所散發出的香氣有關。
民族:華人佔97%,大部分是廣東籍;外籍佔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語言:英語、粵語及普通話
譽稱:東方之珠、動感之都、購物天堂
區花:紫荊花
歷史年表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不平等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二百多個小島嶼(離島),租期99年。
1942年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國重新佔領。
1984年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氣候溫度:
香港屬於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清涼且乾燥,春季則和暖多雨,夏季炎熱潮濕,而秋季涼爽,陽光充沛。香港每年6月至10月或會被熱帶氣旋(台風)侵襲。全年平均氣溫為22.8攝氏度,平均降雨量為222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8%。
〈杭?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濕,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 仲夏之後是台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濕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濕度百分之七十二。
活動節慶: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體現在眾多的節日之中。這為香港人帶來更多的熱鬧與歡樂,也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驚喜。中國的傳統節日熱鬧、喜慶、吉利,當然不能錯過;西方的節日新潮、 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興奮。
農歷新年 (農歷正月):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除了合家團圓、 拜訪親友等必不可少的內容;
香港的春節特色項目還有:
年宵花市:農歷新年前數天在多區舉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花市最熱鬧,出售桃花、菊花、 水仙花等各種賀歲鮮花及其他商品。
花車巡遊:大年初一,在市內舉行。每年的巡遊表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車,以及顯示不同地區文化和風情的巡遊隊伍,組合成多姿多採的大型表演,慶賀新一年繁榮豐盛。
煙花匯演:大年初二 ,在維多利亞港海面舉行。海港兩岸和高層建築臨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觀賞位置。
聖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是香港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高大建築,提前個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繽紛的燈飾,各商店也換上聖誕裝飾,僅是這一風景,就引得不少遊人贊嘆不已。此時的香港,展現出最輝煌的城市面貌。
最熱鬧的是平安夜,教堂里有神聖的平安夜彌撒,一些酒店和商場還有唱詩班獻唱聖誕歌,全港市民紛紛涌到街上,其中,尖沙咀海濱花園長廊和臨近大街更是人潮湧動。
如果能在聖誕來香港,購物也是一大樂趣。這時各大商場都會實施大減價,可低至半價,這已經成了香港的慣例,香港居民都會選擇這個時候購買聖誕禮物,為至愛送上濃濃的暖意。
元旦(1月1日)、情人節(2月14日)、天後誕(農歷三月二十三)、佛誕(農歷四月初八)、太平清醮(農歷四月初八)、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孟蘭節(農歷七月十四)、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萬聖節(10月31日)。
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在香港居住。在新界和大嶼山不少地方曾經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聚居的遺址。唐朝開元廿四年,香港屬於循州。設立屯門軍鎮[1],派員2000駐守來保護海上貿易。當時軍隊屯駐在今天的屯門,該區因而得名。及由於大步一帶海面盛產珍珠,南漢劉氏遂於公元963年設官辦珠場,稱為媚川都,宋太祖趙匡胤滅南漢後明令禁止官方採珠。至元朝曾復采官珠,但受到士紳反對,不久又再次停辦。明清兩朝採珠事業時禁時馳,但仍不能回復至五代十國時的昌盛。
香港自唐朝至清朝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止,香港的瀝源,大奚山沙螺灣的土壤適合牙香樹生長,所以種香及產香也慢慢發展起來,據考證明朝時由東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所有香樹製品皆用木箱裝好,經陸路運至尖沙頭的香埗頭(運香樹製品碼頭)用小艇到石排灣,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至廣州,再用陸路經南雄,越大庾嶺,過贛江至九江市,再沿長江輸往蘇杭銷售。公元1662年清朝為防犯沿海居民接濟及明朝遺臣鄭成功反攻,遂下遷海令,使種香及產香大受打擊,即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復界,亦難復舊觀。
香港海岸線漫長,故香港多處皆適宜興建鹽場公元971年北宋開寶四年於今日的九龍灣一帶設立官富場並派鹽官駐守,負責產鹽及統籌各小型鹽場。公元1183年(南宋孝宗淳熙10年5月29日)大奚山的私鹽被禁引起公元1197年(南宋寧宗慶元三年)大奚山發生騷亂。南宋末年,兩位小皇帝宋端宗趙是和宋帝昺趙昺被元朝軍隊逼迫逃到香港,據說曾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人稱該處為宋王台。後來宋帝昺在梅蔚登基,因元軍追趕,遂經淺灣循海路西渡前往新會。但當船隻駛至今日廣東新會崖門時,被元軍趕到,陸秀夫於是背負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達並攻佔屯門,遂於1521年(正德十六年)中葡戰爭爆發,戰役持續了四十天,葡軍陷入苦戰,但仍未肯撤退更於6月27日增派兩艘軍艦從馬六甲趕來增援,仍無法挽回敗局。最後,他們決定把剩下的士兵集中到三艘軍艦上,准備突圍。9月8日早上,三艦試圖天黑突圍,不幸遇上中國的戰船,雙方又發生了激戰,葡軍寡不敵眾,陷入了絕境。不久,海上颳起了風暴,敵艦因船體大,乘風逃脫,狼狽返回馬六甲。但葡軍不甘心失敗,翌年四月,再派出由四艘軍艦組成的艦隊,路上又增加了兩艘,企圖重新佔領屯門,於7月10日進犯中國海區。8月,兩軍在大奚山茜草灣附近對峙。由於中國海防實力已大大加強,此戰從茜草灣海面一直打到了哨州[2]海面,中國海軍繳獲敵艦兩艘,生擒艦長於都盧等官兵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人,明軍大獲全勝。
清代香港屬新安縣管轄。清廷為防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遂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下令遷海,沿海居民須向內陸遷徙五十里,使居民家園盡失。加上實施海禁,香港本區受嚴重影響。遷海後漁鹽業廢置、田園荒蕪,沿海居民深受遷海之苦,廣東巡撫王來任、廣東總督周有德請求復界。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朝廷終允復界,本區居民陸續遷回。因此新界五族[3]於上水設立報德祠[4]恭奉兩公該祠及鄧族於岑田設立周王二公祠內設周王二公書院並每十年打醮一次以作答謝。
英治時期
早期統治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割讓與英國。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經常對香港島擾亂治安的地區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砦城除外,租期99年。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國民政府有意取消不平等條約。無奈國力不繼,北伐的事情使國家政府無閑考慮取回香港的主權。但是,當時香港政府仍然開放中港邊境,兩地市民依然可以自由來往。當時不少香港人為了建設國家,除了捐錢回國以外,更身體力行的加入國民政府里工作。前國民政府外長伍廷芳就是當時香港的名流。
抗日期間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在1938年登陸廣東,並迅速佔領與香港為鄰的廣州及附近地區並派間諜潛入香港調查英軍的布防位置。香港的華人支持抗戰,出錢出力,日本軍政府為此表現不滿,曾多次向英國的領事抗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數小時後,同時進攻馬來亞及越過深圳河侵佔香港。其間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軍發生多場激烈戰事。最後由於駐港英軍戰力不足,1941年12月25日,當時的港督楊慕琦宣布向日本投降,開始了香港3年零8個月的日治時期。期間,日本人為方便統治,多次將港人遷回中國大陸。
抗戰勝利及國共內戰
香港殖民地最後的一面旗幟,由英國藍旗和代表香港的殖民地徽所組成。
1945年香港重光(重見光明的意思)後,在中環和平紀念碑前升起中華民國及英國國旗抗戰勝利以後,米字旗同時在香港港督府前升起。當時因國共內戰開始,中華民國政府無力向英國政府取回公道。當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後,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達成協議:中方無意收回香港主權,也不幹預前國民政府軍民在香港的活動,用以換取英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1950年,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而後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朝鮮戰爭與西方世界交惡,被西方國家禁運,使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轉運物資、徵集資金、收集情況的唯一窗口。
1956年10月,九龍深水埗區發生右派工會暴亂,中華民國政府的情報人員從此被禁止進入香港。
繼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及受到同年11月於澳門的騷亂,迫使澳葡當局妥協的剌激,1967年,中國國內的紅衛兵多次意圖越過中港邊境。後來左派公然響應國內造反派的號召,在香港多處策動暴亂。當時在香港街頭放滿寫上「同胞勿近」的真假菠蘿(炸彈或詐彈),使香港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以「長期利用、充分打算」的方針,堅持不打算收回香港,使這一件事情得以平息。
經濟起飛
經歷過1960年代末的暴動,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初調整了政策方針,開始咨詢華人的意見,逐步吸納華人進入決策機制。1973年由於受石油危機的影響,香港經歷了一次經濟大衰退,但自1974年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高速增長。1970年代中香港地鐵開始動工,廉政公署成立,開始實施九年免費教育,並進一步擴展公共房屋計劃,皆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奇跡」奠定基礎,使香港於1980年代初成為世界著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界土地契約的問題,使香港政府不得不考慮香港前途的問題。英國政府曾經多次要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續新界的租約,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不過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問題」已成為中英兩國正式議題,但誰先提出轉移香港政權,外界一直眾說紛紜;但不論誰先提出,香港前途問題為中英兩國,揭開了近20年爭拗的序幕。
香港在1970年代末至1997年20年來的經濟起飛,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11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戰略決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個決策的成效之一便是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香港繼續發揮中介人本領而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中英談判
主條目:香港聯系匯率制度, 1981年香港股災, 和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在1980年代初,英國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前者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英國仍保留治權。不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的政治及商界精英,開始時亦支持有關建議。傳統的英資公司,如匯豐銀行、怡和洋行,亦曾參與游說工作。期間,1981年由當時的商界年青領袖李鵬飛率領當時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組成「年青才俊團」前往北京交流,並得到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接見。當他們向鄧小平提出有關建議時,被鄧小平嚴辭指責,這種強烈反對及絕不讓步的態度,令游說工作失敗。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乘福克蘭群島戰爭大勝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繼續「以主權換治權」作為方針,企圖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結果與之前「年青才俊團」一樣,但中國悄為讓步讓香港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這亦成了中英兩國談判時的唯一方針,亦因中方對收回香港立場強硬,其間香港的樓價、股票及港元匯價持續急挫,更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由1982年約6港元兌1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匯率制度[7],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而作為英資首席財團—怡和,於1984年3月28日宣布遷冊百慕大,這舉動被政經人士視為英國資金撤走先兆及對中國收回香港的舉動投不信任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根據這份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上述協定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會依照鄧小平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政策,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實行,並保證香港除外交及國防外,各方面都擁有高度自治。
回歸後的香港
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香港正式結束英國的殖民管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董建華為首任行政長官。然而,就在3個月後,東南亞及日、韓、台貨幣受外來沖擊。香港亦不能倖免於難,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失業率由2%升至6%、經濟增長率亦由正變負、恆生指數由1997年8月所創的16820點歷史新高,下跌至翌年8月的6700點、銀行同業拆息由被狙擊前的數釐升至數十厘,當中隔夜利率更於1997年10月23日高見300厘。1998年8月中,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會同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鄺其志宣布動用外匯基金入市,試圖扭轉一年多恆生指數跌勢,最後動用了1180億港元成功擊退以量子基金為首的炒家。隨著1999年因當年因香港政府於1998年入市購入的「官股」而衍生出來的盈富基金加上美國的科網熱吹至,香港股票市場再一次進入瘋狂狀態。恆生指數亦約12000點,上升至18300點歷史新高,失業率由6%下降至4.5%,經濟增長率上升10%,但隨著美國的科網熱減退,香港的科網泡沫亦隨即破滅,及後於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香港交易所繼87股災停市四天後,宣布停巿一天。香港無可避免持續衰退,加上以往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受到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挑戰,而且面對經濟轉型和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令製造業北移,失業、通縮問題隨之而來。政府連串政策失誤和不擅建立良好的公關形象,令政府處於弱勢,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這股衰退潮一直持續至2003年尾仍未竭止。
2003年春,由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爆發,香港各方面都大受打擊;直至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香港從「發生本地傳染地區」的名單中剔除。是次疫症中,香港有1755人感染,共299人死亡,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失業率升上至8.7%的歷史新高。政府處理抗疫過程備受批評,市民由從前只著眼經濟發展、轉而開始關心本土政治。同年年中,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關於國家安全問題強行立法時,成為市民對政府施政不滿的導火線,引發同年7月1日的50萬人大遊行及視為親政府一方的自由黨於此時突然宣布反對,政府才只好暫時擱置立法。遊行過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對港政策,再次變成著重經濟方面,如落實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推行「個人游」,容許中國大陸部分省市居民來港作短暫旅遊,並落實興建港珠澳大橋,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物流中心的地位。
2004年5、6月、香港成為「泛珠三角9+2」經濟整合的成員,繼續發揮原有的優勢。另外,民企自由行令香港繼續成為大陸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外國和香港企業進軍大陸市場的「窗口」。人民幣可在香港兌換令香港成為人民幣最大的離岸中心。特區政府亦開始和中央、各級政府商討香港和內地的公路、鐵路規劃,加強兩地的陸路交通聯系,確保香港繼續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同年7、8月,香港開始出現輕微通脹,正式走出持續了68個月的通縮期。
2005年3月12日,行政長官董建華突然以健康為由辭職,同時獲中央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辭職的原因,社會普遍認為他是面對各種壓力,尤其面對七年來施政效果不理想的指摘,身心俱疲。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宣布參選行政長官以替代董建華辭職的空缺,最後成為唯一獲得有效提名的候選人,於6月21日獲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出任新的行政長官,並於6月24日赴京宣誓就職。曾蔭權繼任之後,給香港政壇帶來新氣象,市民對香港政府的信心和評價普遍回升。
2005年9月12日,亞洲第二個迪士尼樂園於在香港大嶼山竹篙灣開幕,為香港的旅遊和經濟注入了活力。
地理及授時
香港在中國及亞太地區的位置
地形
香港這名稱是來自位於珠江口外、南中國海的香港島。亦包括四周小島、九龍半島及新界,合共235個小島組成。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
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授時
香港的授時服務自1885年1月1日下午一時起在尖沙咀警署1907年後遷訊號山[8]的鐵球作為授時之用,並由香港天文台負責。1904年正式確定為格林威治標准時間快八小時(GMT+8)。但自1941年起至1979年香港是實施夏令時間,但除了日本淪陷期間,名義上實施夏令時間,實則以日本當地時間為准(GMT+9)、1973年12月30日至1974年10月20日因能源危機曾於冬天期間,以冬行夏令方式實施夏令時間,1977年及1978年沒有實施夏令時間外,每年皆有實施夏令時間。1972年1月1日,香港時間則改用協調世界時作為法定時間標准。現時,香港天文台以銫原子鍾報時系統作為香港時間的標准,誤差僅為每日1微秒之內,只要每隔數年在格林威治標准時間午夜十二時,把時間較慢一秒作為閏秒便可。
土地利用
香港自1841年6月14日起直至現在,香港的土地由香港政府租出或以其他方式批出[1]。早年,香港土地契約的年期計有75 年、99年或999年三種,但有例外[9]。其後,香港島及九龍市區的土地契約年期劃一為75年,並容許該等契約續期,惟承租人每年須根據舊有的《官契條例》繳付重新評估的地稅。至於新界及新九龍的土地契約則由1898年7月1日起計,年期一般為99年減三天或75年加24年減三天。
在1985年5月27日(《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當局按照《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三的規定,制定有關批出或出租土地的政策。本港一般的批租土地的契約年期,不得超逾2047年6月30日,有關契約的承租人須繳付地價和名義租金至1997年6月30日,該日以後則須每年繳納租金,款額相當於有關土地應課差餉租值的百分之三。至於在1997年6月30日前期滿的契約,亦可根據《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續期至2047年,惟短期租約和特殊用途契約則除外。
開埠至二十世紀早期的開拓
香港島
自1841年6月7日公報可公開發售的土地並於同月14日由義律的主持下成功售出合共404幅土地,當中39幅為海旁地段、75幅為市區地段、22幅為郊區地段118幅為上市場段,150幅為下市場段[10]。1843年香港政府設立年薪1000鎊的總量地官一職,1844年5月9日A.T哥頓委任為總量地官負責基建及維修工程,包括港口建設、土地平整及填海工程,兼管土地買賣等。
當中上、下市場段[11]被列為華人區,其後香港政府為收取更多地稅,以水坑口以東,皇後大道中以南的太平山區一帶,換取原上市場段的1.5英畝土地。1843年田土廳廳長哥頓(即總量地官A.T哥頓)把文鹹海旁至歌賦街及上市場一帶,並限華人於1844年7月前遷出。華商在沒有議價能力下被遷至水坑口以東城皇街以西一帶,但從事不道德行業的不能獲40元賠償及不準予1849年1月才需繳付為新地稅。1851年12月28日晚上10時至翌日5時半由東起皇後大道中、乍畏街及威靈頓街,南至皇後大道中、西至乍畏街與摩利臣街接壤,北至乍畏街以北海旁,火場面積達189792平方呎,1852年事後豁免共700鎊地稅,並把大火出現的瓦爍及附近山坡的泥土,放在自皇後大道中、乍畏街及威靈頓街至摩利臣街的文鹹海旁及築一條闊50呎道路並再次進行拍賣,香港自開埠以來第一次官方填海完成。由於上述土地大多數業主皆為華人及土地約滿,業主不多作投資,故填海阻力較小,但政府仍未意識到原擁有海旁土地業權的業主對新填土地業權看法是填海最大的阻力。
雖然自1842年3月22日刊憲訂明新所有海旁新填的土地歸英皇所有作為賣地條款,但1841年6月14日售出的土地不受影向,但寶靈計劃推出後,旋即受到擁有3號及4號海旁地段的寶順洋行強烈反對,並申明於1841年6月14日購買的土地面績及范圍,不希增加地段面積及堅持擁有海旁業權,最後寶靈計劃在軍方及英商的反對下失敗告終。雖然擴展都市不成,但亦見規模,可分為四環九約,並繼續向東西發展。
繼1850年代,香港政府於1868年在文咸東街以西與摩利臣街37號A交匯點向西發展,建造文咸西街並於同年完工,是次填海還披露的早期的技術和建築特色如強調防禦台風的能力,建造的海堤用了堆石法,靠海一面斜度為2:1;陸地為1:1,提基用每塊不少於2立方米的大石,再用碎石填隙,提壁則用方石加三合土及黏土黏合劑築固提壁,而建造方法成為日後填海楷模。1870年至1875年填海工程伸延至西灣卑路乍街以北,海岸線向北推至德輔道西。但1875年東邊街及西邊街的填海計劃及一條由山道至掃桿埔的海堤因1874年的甲戌風災無法推行。
由寶靈計劃起至1880年代香港政府仍未能統籌各方利益,直至1887年7月13日九龍倉大班保羅遮打提出由西環的煤氣公司至中環美利碼頭填出一幅長10200呎,闊250呎,面積達58.7英畝,當中5.5英畝為政府土地、27英畝為道路,其餘可建1320幢樓房,供39000人居住,足夠紓緩人口壓力及改善衛生,最後幾經波拆及圖積修改,最後工程於1889年開始至1903年完成。同期,香港政府透過招標讓私人公司承辦西環堅尼地城的填海工程。及由19世紀末開始至20世紀早期長達二十年磋商由軒尼詩道與庄士敦道交界起填海至波斯富街,把位於灣仔醫院山及摩利臣山移平,騰出一幅廣闊空地,最後工程隨著軍部同意把醫院山的海軍醫院遷至昂船州及業主協調,相關法例通過於1921年動工,但工程較預期艱辛,要到1931年才完成。較原先的1927年完工日期遲及要374.4萬超支167.7萬。
自從1841年香港開埠至上世紀初,華人雖於在政治上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但在財政上已可與英人匹敵,如商人李升逝世時,其後人所繳的遺產稅是李升逝世前一年香港政府的歲入三倍。故很多富裕華人不斷遷往原有的歐借人士區域居住,亦使原先居於上址的歐借人士不斷向山上遷居,直至1904年,立法局通過《保留山頂住宅區條例》,禁止華人居住山頂[12],該法例直至1947年才取消。由1904年至1947年間華人想遷居至山頂,需得到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首肯,才能遷居至山頂。
九龍半島
政府於九龍半島與香港島的賣地條款合約,按土地劃分為海旁地段、內陸地段、郊區建築地段,花園地段,年期為一般是75年,而海旁地段亦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臨海及潮漲能接觸海水;一種是接近海旁地段,土地與海濱中間受公路所阻。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政府曾把填海計劃加入賣地條款,進行小規模填海。1876年政府拍賣東起廟街、南至甘肅街、西至新填地街,北至永星里一帶的海床出售,買家需按政府規格進行填海。後於1899年再次透過拍賣差館里以西一帶土地,與1876年那次一樣,買家需按政府規格進行填海並年繳地稅10022元,但自新填地街於1900年擴闊五十呎後,減至27元一年。
1882年九龍倉創辦人保羅遮打獲得尖沙咀兩幅地段
⑽ 杭州西湖,還有哪些著名的景觀收集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與同學們交流!!!
杭州西湖十大景點:南屏晚鍾、雷峰夕照、雙峰插雲、三潭印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斷橋殘雪、麴院風荷、平湖秋月、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西湖十景之一,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美景!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 「蘇堤春曉」景觀是指寒冬過後,蘇堤報春的美妙景色。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