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寺風景
㈠ 天祝縣的天堂寺在那裡
位於天祝縣西部的天堂鄉,東、西、北三面靠山,南隔大通河與青海省互助自治縣嘉定藏族鄉相鄰。天堂寺是解放以前是天祝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該寺建寺歷史悠久。據該寺所存歷史資材記載,遠在唐憲宗。(806—820 )時期,就在大通河附近建造了名日「陽庄寺」 的原始本教寺,這便是天堂寺的前身,經500餘年後被毀壞。元代初年,藏傳佛教薩迎派高僧薩班·貢噶堅贊等人到涼州地區以後,在蒙古統治者的支持下,薩迦派得到了當地一些群眾的信仰,於是在陽慶寺的基礎上建起了薩迦派寺院、藏語稱為「薩什迎貢」。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至二十年(1360),藏傳佛教噶舉派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四世活佛噶瑪若貝多傑,進京途經此地,在當地群眾的要求下,於寺前平地——扎西灘建造鎮龍塔108座,建塔之地遂得名「喬典堂」(即「塔兒灘」之意),由原來的薩迦派寺院改宗為噶舉派寺院,後來該寺又再度毀於燹。格魯派(黃教)興起以後,天堂寺又改宗為格魯派寺院。至明嵩幀年間(約1639),青海名僧丹瑪·崔臣嘉措重建該寺,稱力「朝天堂」(即「喬典堂」之音轉),自此以後人們便將該寺叫做「天堂寺」,沿用至今。清順治四年(1647),青海東科爾寺四世活佛多居嘉措應天堂寺僧眾的邀請,多次大規模地擴建寺院,並成為天堂寺寺主,天堂寺亦成為車科爾寺的屬寺。清順治九年(1652),五世達賴羅桑嘉措進京路過平番(今永登縣)鎮羌川(今天祝縣金強川 )時,給「天堂寺」 賜「扎西達吉林」之名稱,漢語意為「廣慧寺」。來看天堂寺大揭秘,尋找新奇的天堂寺旅遊攻略,展現不為人知的天堂寺風景, 到
㈡ 關於天祝嘉峪關景色作文30字
我的家鄉——天祝
我的家鄉在天祝,藏語又叫華銳(英雄部落的意思),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是世界白毛牛的唯一產地.他地處祁連山脈的烏鞘嶺,屬高寒氣候,地貌荒涼,但我的家鄉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和礦藏.
我的家鄉同發達地區相比貧窮、落後,但是他正在邁起矯健的步伐在小康建設的道路上闊步前進;雖然這里不是古文化的寶地,但他卻是古絲綢之路的通道,留下了無數前輩跋涉的足跡和一個個動人的傳說;他沒有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波瀾壯闊的大海,卻有一望無際的松山大草原和遊人心寒的烏鞘嶺,亞洲第一長隧道從這里經過,為我們的旅遊業開發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我的家鄉是一塊神奇的寶地,這里有遊人遊玩的高聳入雲、長年積雪的馬牙雪山,有松柏蒼翠、河水清澈的金沙峽、朱岔峽、峴岷峽等,有南水北調的引大入秦攔水大壩,有風景秀麗的抓喜秀龍草原,有金碧輝煌的佛教聖地天堂寺.
我的家鄉物產豐富,有白毛牛、梅花鹿、冬春夏草等.距縣城八十公里的碳山嶺更是富有,這里盛產不同品種的煤,有晶瑩發亮的有煙塊煤、烏黑堅硬的無煙塊煤、細如麵粉的面煤,它為周圍四鄰人民的生活、取暖和工廠的生產發揮著巨大作用.有幸來到碳山嶺,簡直就像到了煤的世界,煤的海洋,遠遠就看見到這里拉煤的來自四面八方的車輛,排成了長長的隊伍,就像是一條蜿蜒的長龍,車輛經過後揚起的煤粉加上地氣的煙霧正如仙境一般.這里有質地細膩、顏色白凈、蘊藏豐富的石膏,得天獨厚的石膏資源,為社會提供了充足的生產原料.除了這些,還有光澤鮮亮、純度較高的黃金,它成為人們妝飾的首佳選擇.這些物產被人們譽為「三金」,在家鄉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鄉豐富的資源吸引了無數開拓者奔赴這里,投入到開發天祝的宏偉事業中.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開拓者們一行行艱苦跋涉的足跡,傳頌著他們包容萬千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這里還將等著我們用自己智慧的雙手,在不久的將來把家鄉打扮得更美,把礦藏開掘給人民,把生態平衡留給世界.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
小飛飛466 2014-12-03
㈢ 天堂寺的寺廟簡介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此處海拔2200米,氣候宜人,是甘青罕見地風景區之一,俗稱「天祝的江南」。自唐代初建到解放初期,該寺歷時1000多年,其間曾數度毀於兵燹,又多次重建擴建,建築規模日趨宏大。
據統計, 1956年該寺佔地1500多畝,有佛殿14座,經堂40座,活佛昂欠有東科爾、嘉義、嘉若、八哈、瑪其、阿萬、賽義、莫科、倉哇、德格、夏瑪、達隆、華藏等17座;僧人院落300多廓,房屋 4000多間。殿堂樓閣,高牆灤院,各有姿態,互為襯托,共同組成景象壯觀的漢藏建築群。
寺內分浚文學院和時輪金剛學院,開設顯宗五部經典(即般若、中觀、釋量、戒律、俱舍)與密宗學科,顯密兼備、尤重密宗,並以無上瑜伽密為最高修行次第。寺院有一整套修業、升級、考核及學位評定製度和嚴密的學經制度,培養出了上批蒿僧,遂漸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的名寺之一。
寺內有大量的塑橡、雕刻、壁畫、經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經典和歷史資料。寺院存在的後期,常有不少雲游僧人駐足學經,清未有兩位西德人在此地研讀佛學,可見該寺當時在國外也有影響。
該寺宗教節自最隆重的是每年正月間的毛蘭木法會,尤其是正月十四日,眾多的教徒、遊客涌寶寺院,觀看跳欠(宗教舞),十五晚上規模盛大的燈節,人們可以觀賞到製作精巧的各種燈式和藝術珍品——酥油花。
天堂寺周圍群山擁繞,形成八寶形狀,與《噶當寶典》中預言的觀音聖地完全相符,在這殊聖的吉祥寶地,建造了許多的殿堂,也留下了許多殊聖的奇跡。
㈣ 天堂寺簡歷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此處海拔2200米,氣候宜人,是甘青罕見地風景區之一,俗稱「天祝的江南」。自唐代初建到解放初期,該寺歷時1000多年,其間曾數度毀於兵燹,又多次重建擴建,建築規模日趨宏大。[1]
據統計, 1956年該寺佔地1500多畝,有佛殿14座,經堂40座,活佛昂欠有東科爾、嘉義、嘉若、八哈、瑪其、阿萬、賽義、莫科、倉哇、德格、夏瑪、達隆、華藏等17座;僧人院落300多廓,房屋 4000多間。殿堂樓閣,高牆灤院,各有姿態,互為襯托,共同組成景象壯觀的漢藏建築群。
寺內分浚文學院和時輪金剛學院,開設顯宗五部經典(即般若、中觀、釋量、戒律、俱舍)與密宗學科,顯密兼備、尤重密宗,並以無上瑜伽密為最高修行次第。寺院有一整套修業、升級、考核及學位評定製度和嚴密的學經制度,培養出了上批蒿僧,遂漸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的名寺之一。
寺內有大量的塑橡、雕刻、壁畫、經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經典和歷史資料。寺院存在的後期,常有不少雲游僧人駐足學經,清未有兩位西德人在此地研讀佛學,可見該寺當時在國外也有影響。
該寺宗教節自最隆重的是每年正月間的毛蘭木法會,尤其是正月十四日,眾多的教徒、遊客涌寶寺院,觀看跳欠(宗教舞),十五晚上規模盛大的燈節,人們可以觀賞到製作精巧的各種燈式和藝術珍品——酥油花。
天堂寺周圍群山擁繞,形成八寶形狀,與《噶當寶典》中預言的觀音聖地完全相符,在這殊聖的吉祥寶地,建造了許多的殿堂,也留下了許多殊聖的奇跡。
㈤ 天堂鄉的風景名勝
天堂寺,藏語稱卻典堂扎西達吉琅(漢意為寶塔灘吉祥興旺洲),是天祝藏區第一大寺院。其前身是唐憲宗年間所建的笨教寺院,當時稱陽庄(雍仲)寺。五百年後,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西藏藏傳佛教噶舉派噶瑪噶舉第四代黑帽系活佛噶瑪若貝多吉進京路過此地,接受當地群眾的請求,降伏大通河中的毒龍,在扎西灘建鎮龍塔108座,遂得名卻典堂,意為寶塔灘。明清時音譯為朝天堂(藏語卻典堂之轉音)寺,後直稱天堂寺沿用至今。自噶瑪大師建塔後,藏傳佛教噶瑪噶舉黑帽系便在此興盛起來,古老的笨教寺院遂變為噶舉派佛教寺院。此後,噶舉派噶瑪噶舉紅帽系也在大通河南岸建瓊擦寺,與黑帽系競相弘法。
明朝中期,宗喀巴創立的格魯派興起,逐漸替代了寧瑪、薩迦、噶舉諸教派。明萬曆年間,青海互助甘禪寺大師丹瑪慈誠嘉措,改天堂寺為格魯派寺院。清順治四年(公元1652年),在丹瑪慈誠嘉措和當地莫科、朵倉、嘉豆等部落的請求下,青海湟源東科寺第四世活佛多居嘉措呼圖克圖擴建了天堂寺並任寺主。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五世達賴羅桑嘉措進京路過鎮羌川時,給天堂寺賜名扎西達吉琅,漢族稱廣善寺。
天堂寺極盛時,有僧人1000多人。建築布局合理,宏偉庄嚴,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格。佔地1500畝,建有僧人莊院200多廊、4000多間。經堂十三座,囊謙十七處。在修學體繫上建立了顯密兼修制度,側重顯宗,培養了一批高僧大德,為藏族文化的繼承、傳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各佛殿內有泥塑、銅鑄佛像,其中珍藏有佛家視為至寶的舍利佛骨為內臟的釋迦牟尼報身大佛像,裝有迦葉尊者手指的菩提古塔,銀汁書寫的4部大藏經及各種木版印刷、手抄經卷數十萬部和用金、銀、銅、木製作的各種法器。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毀,1980年3月1日重新開放,修建久康(釋迦牟尼佛殿)1座。2001年,天堂寺引資1500多萬元,建成了時輪經堂、龍尊殿、曬佛台、空行宮、朵什囊和嘉義囊;投資130餘萬元,新修了寺院山門、圍牆;2002年,投資680萬元的宗喀巴大殿落成並向遊人開放,2003年,總投資135萬元的文殊殿主體工程完工,進入內部佛像壁畫雕塑彩繪階段。
㈥ 天堂鄉的地理環境
天堂鄉位於天祝縣城西部,東接炭山嶺鎮,西北鄰青海省門源縣朱固鄉,南達大通河與青海省互助縣加定鎮相望,總面積301.1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天堂寺,距離縣城98公里。
天堂鄉原由朱岔公社管轄,1983年撤銷朱岔公社建制後,設立莫科區,於1983年12月15日成立天堂鄉。2004年9月根據國家撤鄉並鎮的有關精神,撤銷原朱岔鄉建制,並入天堂鄉。天堂,以天堂寺得名。境內大科什旦河和小科什旦河在峽口匯合後稱為朱岔河,經過朱岔川注入大通河。地勢北高南低,屬高山峽谷地帶,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境內海拔2246-3436m之間,有拉爾加根和尕爾曉達坂大山。年均氣溫3.6℃,年均降水量480㎜,相對無霜期135天;耕地面積1.31萬畝,其中水澆地198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洋芋、蠶豆、油籽等。
天堂鄉以境內天堂寺得名。位於天祝藏族自治縣西部。東連炭山嶺鎮,西靠青海省門源縣,南隔大通河與青海省互助縣相望。面積301.1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天堂村,距縣城94千米。轄天堂、那威、本康、科拉、查干、雪龍、業土、菊花、保干、朱岔、大科什旦、大灣、麻科13個村民委員會和天堂寺寺管會,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64戶、11025人,其中土、藏等少數民族5954人,占總人口的54%。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200~3891米之間,大山有拉爾加根、尕曉達坂、拉果、瑪爾托、壽蘭等。年均氣溫4.2℃,年均降水量約500毫米。
經濟概況
耕地面積1.14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洋芋、蠶豆、油菜籽等。2005年糧食總產量327.3萬千克,油籽總產量43.8萬千克。草原面積19.98萬畝,主要畜種為氂牛、山羊等,2005年大小畜存欄3.86萬頭(只)。森林面積15萬畝,生長雲杉、松、柏、樺、楊等樹種。並種植蘋果、花椒、李等經濟樹種。境內建有科拉水庫。礦藏主要有砂金、銅、葉臘石、孔雀石等。野生中葯材有羌活、秦艽、赤芍、五靈脂、冬蟲夏草、黃芪、雪蓮等。野生動物有麝、猞猁、馬鹿、雪豹、黑熊、藍馬雞、雪雞、野雉等。
2004年糧食總產量344萬公斤,油籽總產量39萬公斤。草原面積19.98萬畝,其中灌叢草場12.75萬畝。大小牲畜37193頭(只)。森林面積18.83萬畝,主要有雲杉、松、柏、楊、樺等樹木。礦藏資源有煤、砂金;中葯材有羌活、秦艽、赤勺、五靈脂、冬蟲夏草等;野生動物有鹿、猞猁、馬鹿、雪豹、藍馬雞、雪雞、野雉等。
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54個村民小組。有漢、土、藏、回等民族2564戶11054人,其中少數民族5153人,占總人口的47%。鄉設普通中學2所、小學13所,在校學生2511人,教師187人。
境內天堂寺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為天祝14寺院之首,在藏區負有盛名。聞名遐邇的引大入秦工程引水渠首樞紐,被印上了中國郵票,成為新的人文景觀。本康丹霞地貌正在申報省級地質公園。
㈦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旅遊景點
共有29個景點:
武威海藏寺
武威天祝三峽
武威雷台
武威沙漠公園版
武威雷台公園
雷台
大雲寺銅鍾
黃羊川權
馬牙雪山
石門溝草原公園
天堂寺
紅崖山水庫
皇娘娘台遺址
馬路灘農業生態園
西郊公園
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文廟
武威天梯山石窟
武威民勤沙生植物園
武威白塔寺遺址
武威雷台漢墓
武威大雲寺銅鍾
武威天佛寺石窟
武威羅什寺塔
武威皇娘娘台遺址
武威延壽寺
武威瑞安堡
武威隴右學宮之冠
來源:甘肅國泰旅行社
㈧ 甘肅的天祝景色如何有什麼好看的值得一走嗎
甘肅復天祝值得一去,天祝藏族自製治縣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境內蘭新鐵路和312國道縱貫南北,山脈與交通線交匯處的烏鞘嶺,是地扼東西的通道,勢控河西的咽喉,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旅遊資源集雪山、草地、森林、河流和藏傳佛教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為一體,形成具有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旅遊品牌,堪稱旅遊觀光勝地,是省內近郊旅遊主要線路之一。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天祝三峽為中心的森林度假、宗教朝拜聖地天堂寺、登山探險游覽區,以抓喜秀龍、烏鞘嶺為中心的草原風光、民族風情游覽區,和祁連布爾智森林草原休閑度假區。
㈨ 蘭州附近的旅遊景點
喜鄉記水泉山莊你可以導航搜一下 景色不錯。適合家庭出遊!
㈩ 天堂寺的主要景點
始建於十八世紀初,由五世東科活佛主持建造。殿中主佛釋迦牟尼身高五米多,是用香泥所塑鍍金像,工藝精湛,栩栩如生,胸間藏有雞蛋大一顆迦葉佛舍利。十九世紀中葉西康仁波切在佛祖像上加上金冠,改成報身佛,藏語稱「覺」。天堂寺的繁榮
據史料記載,天堂寺是歷史上號稱「黃河北部地區五大古寺」的寺院之一,盛世常住僧人800多名,號稱「天堂八百僧」。在極盛時期,天堂寺有佛殿10座,經堂40座,活佛府邸17座、莊院600多處、僧舍4000餘間,寺院面積1000餘畝,僧眾最多時有1000多人,一直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修學並舉的格魯派寺院。內設顯宗學院,就是參尼扎倉和時輪學院,分別開設般若、中觀、釋量、戒律、俱舍顯宗五部和密宗學科,具有修業、升級、考核、學位職稱等一整套完整的修學制度。
天堂寺是學修五部四續經學的學院式大寺,共有經堂佛殿十三座,裝有一顆紅棗大的古迦葉佛佛骨裝的釋迦牟尼佛像和裝有舍利佛指骨的菩提寶塔等許多世間稀有的法物和數萬函經典。
據《天祝縣志》記載,歷史上天堂寺曾出過許多高僧,如清朝乾隆時期的國師章嘉若貝多吉和土觀卻吉尼瑪,都曾在此寺受啟蒙教育。甘青地區藏傳佛教的大部分寺院在歷史上多次遭到戰亂的破壞,但由於天堂寺的地理位置險要,加之章嘉國師和清代四朝國師東科活佛的直接保護,天堂寺是建寺三百餘年唯一未遭兵劫和地震破壞的古寺之一。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的歷史劫難中該寺遭到徹底破壞,變成了一片廢墟。改革開放後於1981年,獲准重新開放恢復,天堂寺漸漸恢復了舊時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