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景觀座椅
❶ 株洲湘江風光帶的河東十景
2012年2月1日起,新鮮出爐的湘江風光帶東岸(城區段)初步規劃方案,開始向全社會徵求意見。 根據規劃,株洲湘江風光帶東岸(城區段)北起石峰大橋,南至天池路,全長約10公里,將打造龍抬頭、白石水韻、神農眼、神農瀑、神農灣、銀河天街、諾亞方舟、老株洲、彩翼坊、幸福島等「河東十景」。按照計劃,株洲湘江風光帶東岸(城區段)年內將開工建設。 石峰段重點打造體現蛟龍過江,日月雙塔意向的龍抬頭景觀亮點,除此之外還包括橋頭公園、石峰公園西入口、水廠泵房改造和櫻花大道四大景觀節點。
將在石峰山臨江山頂規劃設置一個觀景塔,取名「日塔」,與現有石峰山內側的「月塔」共同形成「日月同輝」的景觀格局。在「日塔」下方山坡處,規劃一處由爬坡步道、流水瀑布和觀景平台組成的創意景觀——「龍抬頭」,它與西岸體育中心的龍身相呼應,宛如一條若隱若現的過江蛟龍,遙望「日塔」,而西側歐式風格漁街與其交相輝映。 白石水韻是由北側的神農柱與演藝中心、南部的中軸線和碼頭、西側的極限運動場和創意園以及東側的白石人家構成的T字形景觀亮點。
電廠煙囪改造為城市地標,命名為「神農柱」,功能上可做為時鍾、生態塔或信息柱,並可進行節日煙火表演;演藝中心由煤棚改造而成;保留的大廠房改造為工業博物館。 「神農眼」景區是以摩天輪為主要景點,以及麻紡廠老廠房、「水森林」以及永利碼頭「動力廣場」構成的T字形景區。
摩天輪命名為「神農眼」,高度在120米以上,其獨特的形態和夜景燈光的變化使其成為東岸新地標,同時為市民提供了觀看湘江風光帶更為開闊的新視角。作為一個必備的城市傢具,「神農眼」是集觀景、高檔餐飲、商業等功能為一體,按市場化運作形成的聯運綜合體,該運營模式將確保「神農眼」今後能真正「轉」起來。 神農灣定位為株洲中心區最高端的時尚酒吧街,建築採用民國時期的磚構建築結合現代材料處理的混合風格,外部空間採取因地制宜方式,通過地下室、地面層和二層連廊三層公共空間構成了立體街道,形成豐富的空間感受和熱鬧的商業氛圍,打造株洲新天地。
同時,神農灣的二層連廊與神農公園、體育場、商業天街的步行系統實現無縫銜接,構建了風光帶至建設路、七一路完整的公共步行廊道系統。 銀河天街范圍從七一路到中糧地塊,長度為800米,是基於緩解交通壓力,擴展活動空間而打造的核心景觀。規劃進行了方案比選:
方案一:架空平台採用曲線形態設計,流暢飄逸,隨處可見的綠化和座椅、與希爾頓相對的咖啡茶座商業休閑空間,市民可以享受東岸的黃昏;與人民醫院相配套的康體花園,更是開辟了吸引人氣的運動場地、運動花園等,形成了可觀、可賞、可停、可玩的極具活力的空間,成為市民活動的場所和紐帶。
方案二「架空平台的採用方整形態,將沿江路全部覆蓋,並在七一路、車站路等縱向道路與沿江路交叉口處設置橢圓形採光窗,將光線引入沿江路的同時成為該段的地標景觀。二層大平台可作為特色休閑、文化展覽和主題慶典活動,沿江燈柱可作為節假日煙火和噴泉表演用途。 范圍從「銀河天街」往南延伸至一水廠處,現狀為自然灘地空間,採用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手法,通過斜坡綠化、大台階等手段將城市空間逐步過渡到濱江水岸,人工沙灘、晨練廣場、兒童游樂、露天劇場、草階看台、花田、草灘各類人工和自然要素有機組合,自行車道和步行道穿梭其中,人工場地與自然水岸在此交匯碰撞。
規劃根據人流量的不同由中心段以廣場活動空間為主的濱水空間,逐步過渡到近郊段以生態景觀為主的濱水空間,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形成形態各異,層次豐富,功能多樣的親水空間,為市民營造都市水岸新生活。 「老株洲」是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民俗風情的歷史傳統街區,是株洲特有的文化名片和旅遊景點。它集邑廟、商鋪、美食、旅遊等為一體,全景展示建寧古鎮一千年的歷史文脈。空間布局上以建寧城門為核心,由西側的遊船碼頭、東側的記憶水街和南側的商業內街構成。
其中建寧城門參照古城門的形式由現狀排漬站改造而成,西側分袂亭和遊船碼頭採用株洲老碼頭形式,表達古人依依惜別的景觀意向,東側記憶水街通過上層覆水的水景塑造和建築立面的改造,營造「水、街、巷」的古鎮風貌;南側商業街區以魯班殿中心,形成歷史風貌街,其中布置了本地特產、蘆淞服飾、醴陵瓷器等旅遊購物商場。通過以上規劃,最終形成以古街巷商貿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充分展現本土特色的株洲版「清明上河圖」。 彩翼坊利用山谷幽靜環境建設花谷,通過三類會所建設引入商務會議、休閑娛樂為主的綜合功能。三類會所分別為綜合性俱樂部,其獨特造型的建築形式與山谷水景相結合,形成入口標志景觀;庭院式會所建築,採用庭院式的布局方式與花谷景觀相結合;獨棟會所在北側單獨布局,掩映在楓溪山林間。
在彩翼坊南側濱江地區規劃一座望江樓,為市民提供登高望江觀景點的同時豐富了楓溪段的天際線。 幸福島結合現狀灘地資源打造以德國風格鄉村教堂為核心的婚慶基地。鄉村教堂規劃布局在沿江路北側,與周邊配套服務設施圍合成歐式風格的入口廣場,沿江路南側布局一座大型婚慶酒店,採用與教堂統一的建築形式,內部空間可滿足200桌酒席要求,而跨過沿江路的鵲橋連接教堂和酒店兩大區域。
外部景觀上,濱江大草坪與沙灘的外部環境與德國風格建築群相結合創造出浪漫氛圍,在大草坪的頂端視景最為開闊處設計一座宣誓亭,新人在神父與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表達愛的誓言。
❷ 創意城市的城市類型
Hospers(2003)認為Hall的研究說明創意城市是屬於每個時代的一種現象,但沒有一個城市總能永久展現創意的。根據經濟與城市發展的歷史進程,Hospers總結出4種類型的創意城市。 Florida(2003)認為構建創意城市的關鍵要素是「3T」理論:即技術(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度(toler-ance),即:為了吸引有創意的人才、產生創意和刺激經濟的發展,一個創意城市必須同時具備這三者。技術是一個地區的創新和高科技的集中表現;包容度可以定義為對所有少數民族、種族和生活態度的開放、包容和多樣性;人才則指那些獲得學士學位以上的人,即他所謂的創意階層(creative class)。
但Glaeser(2004)認為Florida的「創意資本」理論即傳統的人力資本理論,並否認後者提出的「波西米亞效應」。他堅持真正有效的因素是3S--「技能、陽光和城市蔓延」(skills,sun and sprawl)。 Top1:美國紐約蘇荷 元老級藝術朝聖地
介紹:作為世界聞名的藝術區,蘇荷區(SOHO)原是紐約19世紀最集中的工廠與工業倉庫區,上世紀中葉,美國率先進入後工業時代,舊廠倒閉,商業蕭條,倉庫空間閑置廢棄。五六十年代,美國藝術新銳群起,各地藝術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該區,世界現代藝術史的大師級人物;沃霍、李奇斯坦、勞森柏格、約翰斯等都是那裡的第一代居民。鼎盛時期,在這塊面積、人口均不足紐約1%的地方,居住著占紐約全部藝術家30%強的藝術家群體。一些畫商也在那裡設立畫廊,一些現在較出名的畫廊都曾是從蘇荷區開始發展起來的。
入圍理由:SOHO作為藝術區聞名於世,如今已發展成集居住、商業和藝術為一身的一個完善的社區,被譽為「藝術家的天堂」。特色酒吧和高檔時裝店為鄰,藝術畫廊和個性化的家居裝飾品店並肩,是雅客、時尚青年和遊客都不願放過的重要時尚商業區和旅遊景點。這里世界最知名的品牌如香奈爾、路易威登等,早已登陸這塊黃金區,但都無不無一例外地被這里的個性和藝術所滲透。
SOHO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是藝術區,藝術卻無處不在。它是商業和藝術充分融合的區域,是富有個性的、有著深刻文化內涵的商業區,是時尚的代名詞。在這里,你很少能看到五大道那些艷俗的貴婦,更多的是為個性而一擲千金的藝術家和追求個性的時尚青年。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流連於GREENE街的鑄鐵紅房、BELGIANBLOCK街的室外消防樓梯還有各具特色的塗鴉外牆,文學青年踏著鵝卵石路細數著當年文學沙龍的輝煌足跡。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SOHO位於曼哈頓的下城西部,到紐約進行之旅,除了大都會和現代美術館等大型博物館外,建議在蘇荷的街道上逛逛,街道狹窄,很適合閑逛。 Top2:倫敦南岸藝術區 匪夷所思的視覺挑戰
簡介:藝術區位於泰晤士河邊,是利用廢舊港口碼頭和古老倉庫改造的文化旅遊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特色的影院、漂亮的餐廳、紀念品商店,風格迥異的咖啡廳、酒館和遊船,現代化大橋飛架兩岸、高速火車穿梭而過。用舊發電廠改造的泰特藝術館,是專門展示20世紀藝術品的專題藝術館,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現代藝術藏品的完美結合,成為藝術區的靈魂。藝術區集現代文化、旅遊、休閑、商業功能於一體,古老、現代風格交織,游覽內容豐富而新鮮,為遊人提供了渾然天成的休閑去處。
入圍理由:泰晤士河南岸藝術區以現代藝術為其醒目的標志,堪稱是當今倫敦最富有活力的藝術聚集區。沿著泰晤士河岸,世界三大現代藝術展覽館之一的泰特當代美術館、英國藝術節中心、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以及英國最知名的兩大劇院新維克、老維克次第排開,而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劇院之一--英國國家劇院也坐落在此。
南岸藝術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發展,現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藝術中心。每年吸引著三百萬的參觀者。形形色色的街頭藝術家使出渾身解數向世人展示他們出人意表的絕招:有肢體雕塑、有沙雕、有個人樂隊等等。集中在橋底的塗鴉,在狂野的反叛中居然帶有幾分含蓄。充滿創意的「會唱歌的牆」,只要遊客觸摸牆上凸出的「音符」,就會聽見幾十種樂器聲響;就連一旁的公共座椅也由設計師精心組裝,遊客可以通過手機藍牙和這些附有播放器的座椅交換歌曲,當然通過藍牙也可以為旁邊的客人點歌,尋覓知己。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倫敦南岸藝術區位於泰晤士河邊,河堤走道寬敞舒適,從塔橋一路往上遊方向,沿途可以見到眾多街頭藝術家的奇特表演,同樣也可以選擇做遊船在泰晤士河中欣賞沿途的創意設計。 Top3:洛杉磯釀酒廠藝術村 最大藝術村的最潮設計
簡介:美國洛杉磯釀酒廠(TheBrewery)藝術村完全由民間發起。藝術村前身是1888年開業的釀酒廠,由21組不同大小、結構的建築物所組成。到了1980年被當地名門Carlson家族收購,一天有一批藝術家前來詢問是否能夠租用,於是Carlson家族臨時起意讓這個釀酒廠變身藝術區。進駐這個藝術村的藝術家中已經有許多人,如Alex in Welderland、DeniceBartels等在美國藝術設計界功成名就,而他們當初「發家」的這個藝術村也因而成為美國藝術界無人不知的地方。
入圍理由:TheBrewery藝術村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村,在300個單位內聚居了約500名藝術工作者和創作人,當中有畫家、雕塑家、音樂人,也有攝影師、舞團,甚至網頁設計師,他們在這創作、生活,令藝術區充滿藝術氣息,而社區中的建築、街道裝置也是藝術家們的創作,許多藝術家會將新品放在公共區域展示,作為一種區內交流的手段,因此在這也時常能欣賞到最新潮的設計。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開放日一般是4月以及11月份中旬,參觀免費。 Top4:東京立川公共藝術區 無處不在的創意設計
簡介:作為亞洲地區設計領先的城市之一,東京的創意產業起步較早,除了創意園區,現在很多創意工作者乾脆把自己的創意做到公共區域,在裝點城市的同時,展示自己的最新創意。
在東京的衛星城市--立川市就有這樣一個公共創意區域,它是在當年軍事基地立川基地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這個創意區有七個街區,區域內有辦公樓、賓館、大型百貨公司、電影院、圖書館等各種設施,讓立川創意區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城市,而不少創意設計公司也已經進駐這個區域,並將自己的設計作品在街區內展示。
入圍理由:立川公共藝術區是全日本公共藝術最密集的區域。街頭的藝術品共由近百名名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大到飯店門口的藝術造景,小至水龍頭、消防箱、公共坐椅、地面鋪裝、通風口,全部都經藝術家重新打造,這也讓這個小小的地方擁有了109件公共藝術品。
漫步在立川街頭,你會發現路邊不少有趣的雕塑,有的以動物為主題,有的以自然為主題,栩栩如生,還有那些設計成樹干、鞦韆的坐椅,可供路人小坐片刻,走著走著,在面前又會忽而出現一個碩大的紅色茶杯擋住你的去路,讓你莞爾一笑,想起「是該喝一杯了」。這些有趣的街頭創意設計讓身處緊張都市的東京人感受一下輕松的氣息。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公共藝術區位於東京都三多摩區境內,搭乘JR新干線到西立川站下可到。 Top5:倫敦克勒肯維爾 怪異荒誕的時尚創意
簡介: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設計機構都位於倫敦,其中,最新興的創意園區就是位於倫敦東北部的克勒肯維爾(Clerkenwell)。在多年以前,Clerkenwell原本是倫敦廢棄工業倉庫的不毛之地,但隨著一批年輕數碼創意工作者和企業家的進駐,克勒肯維爾的大街小巷正發生大改變。
克勒肯維爾如今已是全英著名的藝術場區,吸引了幾百家設計企業進駐。這的Sadlers Wells和Barbican藝術中心時常會舉辦一些先鋒展覽,怪誕的行為藝術展和另類裝置展都能在這一展風采。
入圍理由:倫敦眾多創意園中,位於英國倫敦東北部的克勒肯維爾被認為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若向倫敦藝術家們打聽哪裡是最好的創意園,肯定百分之百會推薦克勒肯維爾。作為英國著名藝術場所,這里擁有水平一流的音樂、劇院、展覽館、電影與博物館,還有各種酒吧。
參觀者,只要在Clerkenwell的街道上走走,經常會被路上新奇的設計吸引而停住腳步,像是在劍橋戲院外的牆上懸掛了一幅 GeorgeStubb1762年創作的《Whistlejacket》的復製品,這幅作品只在倫敦美術館館珍藏。除了這些藝術品之外,Clerkenwell大街上還有一些搞怪的作品,像是外星廁所,造型十分搞怪。如果走累了,記得到各種酒吧與餐館館坐一坐,這些酒吧餐館也是藏龍卧虎之地,內藏不少藝術作品。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克勒肯維爾位於英國倫敦東北部,這里有眾多劇院、展覽館、博物館,其中很多是免費的,這里每年還會舉行克勒肯維爾建築美術展(London Architecture Biennale in Clerkenwell),吸引眾多美術愛好者前往參觀。 Top6:北京798藝術區 舊工廠的華麗轉身
簡介:斑駁的紅磚瓦牆,錯落有致的工業廠房,縱橫交錯的管道,牆壁還保留著各個時代的標語。馬路上穿著制服的工人與打扮時尚前衛的參觀者相映成趣,歷史與現實、工業與藝術在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這里就是北京798藝術區。
這里匯集了畫廊、設計室、藝術展示空間、藝術家工作室、時尚店鋪、餐飲酒吧等眾多的文化藝術元素。各類文化機構400餘家,分別來自法國、義大利、英國、荷蘭、比利時、德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入圍理由:如今,798已是世界上炙手可熱的藝術區,並被列入第一批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的展覽、展示中心;成為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都在這里呈現。無數場藝術盛宴都在這里掀開帷幕。
2003年798藝術區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有文化標志性的 22個城市藝術中心之一。2004年美國《財富》雜志將北京列為年度世界有發展性的十二個城市之一,原因之一是798的存在。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北京798藝術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大山子地區,藝術區平均每天都有多個藝術展開幕,每年八月或者九月會舉辦「798藝術節」。 Top7:美國魚雷工廠藝術中心 炙手可熱的設計基地
簡介:亞歷山大市的魚雷工廠藝術中心(Torpedo Factory ArtCenter)的前身與戰爭息息相關,它在一戰時期是製造魚雷的基地,在二戰時期曾作為存放武器彈葯的倉庫,直至上世紀60年代被廢棄。後來在1974年,一群當地藝術家以低廉價錢租用了這個棄置的工廠,慢慢將其建成藝術工作室,近年來,迅速發展成弗吉尼亞州一個著名的創意旅遊景點以及美國炙手可熱的設計基地。
入圍理由:魚雷工廠藝術中心這個世界著名的藝術中心距華盛頓不遠,這里聚集了不少當地的藝術家,至少有80多個工作室在這落戶,超過165位視覺藝術家在這里從事藝術創作,類別包括雕塑、繪畫、珠寶、攝影等。在這里,遊客可以像串門一樣拜訪各個藝術家在工廠中的工作室,看那些正在制碗的陶藝家、正在繪制彩色玻璃窗的藝術家是怎樣工作的。如果遊客看中哪件藝術品,還可以即場買下來。
近年來,魚雷工廠藝術中心還開辟了不少藝術課程,不定期推出不同主題的藝術課堂,由藝術區中的藝術家們講解,深受美國人歡迎。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藝術區免費向公眾開放。開放時間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四延長到晚上九點。各工作室和畫廊時間會有不同。 Top8:韓國首爾Heyri 藝術中的溫情一面
簡介:不說還真不知道,首爾如今的「野心」在於打造世界設計之都,而其創意事業在近幾年也是飛速發展,在首爾附近,也就出現了一些設計創意區。
Heyri藝術谷就是其中一個很特別的創意園區。這個藝術谷是一座由韓國作家、電影界人士、建築師、音樂家等多領域藝術家群居的文化村,面積約49.5萬平方米。在Heyri藝術谷中,除了一般的居家住所外,更有藝術家們的工作室、美術館,眾多不同類型與功能的建築共同形成了一個集創作、展示和家居為一體的復合型空間。
入圍理由:走進藝術谷,會發現這里的建築都十分有型,比如以鐵絲網包圍的四方小樓,橋結構的屋子等,不同風格的藝術館、博物館以及咖啡廳、餐廳、書店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公共園區內也有不少藝術家製作的各種裝置藝術雕塑。盛開的紅色花朵、紅色的煙囪雕塑,甚至是可愛的卡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點綴其間,令這個藝術谷多了些許溫情。
在藝術谷里還有一個孩子們喜愛的「草莓妹妹主題公園」(The Dalki's Theme Park),提供了各種游樂設施給孩子們遊玩,每到周末,有不少首爾的父母乾脆帶孩子來這里,一邊遊玩一邊感受藝術氣息。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由於Heyri藝術谷並不是旅遊景點,因此也沒有遊客問詢處或是其他方便遊客的設施,園內的設施指引全都是韓文的,對遊客來說並不是太方便。從首爾明洞搭乘地鐵3號線至大化總站,5號出口轉乘約20-30分鍾一班的200號巴士前往,全程約1小時45分鍾。藝術谷內的博物館、藝術館以及咖啡廳、餐廳等設施開放時間為早上10時到晚上7時。 Top9:上海m50 藏在倉庫里的酷炫時尚
簡介:上海總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地方,像莫干山路50號,原是一家紡織工廠所在地,現今卻搖身一變,以M50招牌號召全球各地的藝術工作者聚集於此,包括瑞士香格納畫廊、法國東廊藝術、英國領事館文化藝術處藝術家工作室、加拿大藝術景畫廊等。這群充滿藝術細胞的創造者,讓源源不絕的靈感在老廠房內生根。
M50聚集了風格迥異的畫廊、工作室,包括從事建築、裝飾、傢具設計的公司也紛紛入駐,甚至一些時尚的品牌服飾店、藝術書店、音樂商店也占據著一些小倉庫。老式的鐵柵欄玻璃窗,被改造為獨特的logo;年久失修的通道,被行為藝術家融合成雕塑的一部分,配上路邊精緻的路燈,許多時尚元素將M50點綴得生機盎然。
入圍理由:M50創意園是上海最早的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也是目前上海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創意產業園區之一。還被美國《時代周刊》雜志貼上「上海時尚地標」的標簽,列為「推薦參觀之地」。這里成功舉辦了2005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2005時尚之夜、法國工商會、寶馬車展、諾基亞及西門子產品推廣等一系列時尚活動,使之成為蘇州河邊獨特的人文景觀,和上海時尚文化新地標。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乘坐公交76、105、13、63、941、166、922;地鐵1號線可以到達。 Top10:義大利托爾托納 打造非凡創意神話
簡介:米蘭的托爾托納地區(Zona Tortona),十年前和798前身類似,也是米蘭運河邊的舊工廠一座。2001年起,ZonaTortona這塊創意園區搭上全球傢具業的「奧林匹克」盛會--米蘭國際傢具展的順風車,把當年最雷人的藝術或時尚風貌或前衛設計一字排開供人交流。短短數年,ZonaTortona也搖身一變變成藝術家和個人工作室的大本營,小型藝廊、攝影工作室、餐廳、創作空間散布其中,曲折的小巷和低矮的老建築,隨便穿梭每次轉彎都有新的驚奇。
入圍理由:著名的托爾托納創意區,雖然坐落在米蘭展的展館外,但是,在每屆米蘭展都能創造非凡的神話,已經成為米蘭設計周最具指標性的展區之一。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優秀企業的創意pk,同時這里也是眾多設計師沖擊夢想的地方。
創意指數:★★☆
藝術指數:★★★
綜合指數:★★☆
溫馨提示:游覽托爾托納地區最佳的時間是每年四月,因為這時正值米蘭傢具展舉行,可以看到更多新銳設計。
❸ 有什麼好的「變廢為寶」的創意
這個確實有很多的創意啊,比如說你家裡面有一個寶寶,那麼就應該要把一些盒子把它改造一下,成為一個有用的紙盒。
❹ 戶外休閑椅的戶外休閑椅的設計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斷的變化,人們在渴望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渴望著精神文明的滋潤,城市傢具的人性化設計不僅給人們帶來生活的便捷,而且也滿足了人們的社會尊重需求,更讓人們在使用中下意識地感受到一種舒適安閑,並從體味生活的愉悅中轉化為對美的永恆追求。因此在戶外休閑椅設計方面也有相應的要求。人性化設計對設計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設計師具有人文關懷的精神,能夠自覺關注以前設計過程中被忽略的因素。如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需要,關注殘疾人的需要等。
其次,要求設計師熟練把握人機工學等理論知識,並能運用到實踐中去,體現出設施功能的科學與合理性。如垃圾箱的開口,太高和太低都不便於人們拋擲廢物,太大則又會使污物外露,既不雅觀又孳生蚊蠅,同時還要考慮防雨措施以及便於清潔工人清理等。
再次,設計通過調動造型、色彩、材料、工藝、裝飾、圖案等審美因素,進行構思創意、優化方案,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戶外座椅是城市景觀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所發揮的作用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還要體現其裝飾性和意象性。戶外座椅的創意與視覺意象,直接影響著城市整體空間的規劃品質,這些設施雖然體量大都不大,卻與公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城市的景觀密不可分並忠實地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文化水準。
❺ 室外景觀座椅寬度一般是多少
在設計園林座椅時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設計應有正確的尺寸,這樣才能使園版林座椅舒適實用權。對於成人來說.座位應高於地面46-51cm,寬度為30.5-46cm間,如圖5-6(所示。如果加靠背,那麼靠背應高於座面38cm.而且座面與靠背應呈微傾的曲線,與人體相吻合。設計師也可能會設計出帶扶手的座椅,那麼扶手應高於座面15-23cm.座面下應留
有足夠的空間,以便放腿和腳。這樣,所有園林座椅的腿或支撐結構應比座椅前部邊緣凹進去至少7.5-15cm另外,如果座椅下不做鋪地材料,那麼在園林座椅下面就應鋪硬面材料或礫石,防止該區因長期受雨水和踐踏出現坑穴。
❻ 旅遊農業前瞻性經營性模式有哪些
農業與旅遊產業結合,五良生態農業總結十大創意模式以供大家分享借鑒:
花卉+婚慶產業=世界愛谷
產業依託:花卉種植產業
規模要求:100畝至上萬畝不等,根據不同規模進行不同設計
項目定位:世界愛谷•一生一世走世界
客群市場:婚慶主題、花卉觀光休閑等150km以內的市場
創意內容:花卉產業在旅遊開發上一般要與婚慶產業進行結合,打造花卉婚慶產業園區,以各種芳香、觀賞和經濟花卉種植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話花海,種植本身可以形成大地景觀成為靚麗的風景線。
主要贏利點:花卉種植、銷售、鮮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紗攝影、婚禮舉辦、婚禮餐廳、婚禮蜜月洞房;花卉養生、保健、美容等。
發展願景:每一個區域的中心城市都應該建設一個世界愛谷特色花卉婚慶遊憩綜合體項目。
大田+創意景觀種植=大地景觀
產業依託:大田種植
規模要求:一般是依託大面積的農業種植區域,專門開辟出一塊區域通過創意化種植構築。
項目定位:大地景觀•大田也可這樣玩
客群市場:農業觀光體驗。
創意內容:大田種植一般是作為鄉村旅遊開發的重要景觀底色出現的,在當下國家進一步加強對基本農田管控的形勢下,如何提升大田種植的景觀效果也是時下農業資源開發的重要問題。
針對於這種資源,一般的解決方式就是通過創意化設計打造大地種植景觀,即可以將區域內最具特色的吉祥寓意或者最具地域特色的形態通過不同色彩的作物種植進行展示,建設至高觀景平台讓遊客觀賞。
發展願景:中國廣袤的田園應該成為承載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窗口,以旅遊為畫筆在廣袤田園上繪畫出五彩斑斕的大地景觀。
民俗技藝+情景化體驗設計=夢回十八坊
產業依託:傳統民俗技藝、勞作方式
規模要求:作為單獨的項目10—50畝皆可以。
項目定位:十八坊•步入即夢回千年
客群市場:民俗文化、傳統技藝文化體驗。
創意內容:每一個鄉村旅遊發展地區,在其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都會形成具備地域特色的民俗技藝、耕作方式和傳統工坊,這正是鄉村地域文化的經典所在也是其獨特吸引力所在。
整理出每個地域最具特色的傳統勞作作坊,在一個區域進行場景化的再現,包括作坊內部擺設、工具、工藝流程,都要進行場景化、情景化的再現,遊客既可以觀看傳統的勞作方式,又可以親身參與其中體驗勞作方式,比如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等。
主要贏利點:參與體驗、手工紀念品銷售等。
發展願景:傳統技藝的保護不應該只是通過靜態化的博物館展示來實現,十八坊項目的出現將成為傳承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
新農村建設+街道庭院生態廊道設計+五穀雜糧創意化設計=美麗鄉村發展模式
產業依託:美麗鄉村建設。
規模要求:在100戶以下的居民聚集區,同時具備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相對傳統村落。
項目定位:真正的美麗鄉村•鄉愁的體驗地
客群市場:民俗近郊休閑體驗客群。
創意內容: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黨和國家對未來的美麗鄉村建設提出的重要指示。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要深挖掘地域的農業產業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傳統技藝特色和人民生活習俗特色,在村莊道路景觀的美化設計上以地域的特色果樹、蔬菜和花卉作為景觀綠化植被,並形成生態景觀廊道供居民日常話家常;在居民庭院綠化美化的同時要結合庭院經濟進行打造,形成葡萄小院、絲瓜小院、盆景小院、農耕小院等特色化的主題院落;在村莊景觀打造上要將五穀雜糧的果實作為重要的景觀設計來源,各種棒子、大蒜、辣椒、柿子、大棗等農作物串成的辮子是重要的景觀設計元素;在文化生活設計上要挖掘整理地域的傳統戲曲、舞蹈、民俗技藝等進行傳統發展。
主要贏利點:特色餐飲、民俗體驗、民宿接待等。
發展願景:美麗鄉村的建設落腳點還是在鄉村,如何真正的將鄉村的特色挖掘打造出來是旅遊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所在,期待未來的中國大地上美麗鄉村的發展真正的是實現一村一品。
田園養生+度假模式=主題休閑度假庄園
產業依託:田園風光和具有療養保健價值農業產業發展區域。
規模要求:根據規模大小進行相應的特色設計,可以打造精品度假庄園還可以打造田園療養度假小鎮亦可以打造田園養生國際漫城。
項目定位:庄園人生•掀起都市居民的生活革命
客群市場:田園度假客群市場。
創意內容:依託各種特色化農業種植產業的地區,如葡萄、中草葯、藍莓等具備養生價值的農業資源,挖掘其養生保健療養作用,挖掘地域內的美食、文化、特色運動娛樂等方式,打造以特色度假生活為主的綜合體項目。
目前比較突出的主題度假庄園有葡萄酒庄、中葯養生庄園、藍莓庄園、溫泉庄園、享老莊園、香草庄園、企業農庄和藝術庄園等等。度假庄園可以結合現有的特色農村進行整體改造升級,同時也可以通過特色化的建築景觀設計來實現。
主要贏利點:度假地產、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產業加工等。
發展願景:庄園將成為未來都市人逃離城市生活的首選目的地,未來度假庄園將可以成為引領鄉村旅遊升級發展的重要拳頭產品。
❼ 庭院景觀創意中有哪些風水講究
風水是漢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文化,也稱為烏青、青囊,較為科學性的說法為堪輿。風即元氣和場能,水即流動和變化。庭院設計中花木能凈化周邊空氣,愉悅人。山能旺丁,水能聚財,山水搭配方能相得益彰。
❽ 園林景觀設計助理做些什麼的
不需要考的,工復作一年以後就制是助理工程師了,現在園林還沒有什麼職稱的,勞動部門搞了個景觀設計師,不過業內不太理睬。
有人帶當然好,可是做設計的,你來個什麼資格,真的很難界定。沒有一個定數的,我從畢業就開始獨立做項目設計了,也有的同學幾年過後才做。
像樓上說的,你現在還是多學習,自學很重要,設計天賦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平時多注意景觀方面的。
❾ 想學習空間創意可以去哪裡學習
去學校,設計學院都可以。
1、從「教室」到「學習室」,變的不僅是名稱
學校空間是教育活動得以發生的物質基礎,是兒童學習、生活、成長的重要場所,而我們對學校空間的理解既包含顯性的學校建築、校園景觀、教室、廊道、運動場、設備等物理空間;又包括隱性的交往空間、思維空間、想像空間等非物理空間。環境心理學從空間的心理安慰、空間激勵和鼓舞人心的效果等方面研究表明: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的角度,物理空間都能夠對人類的活動產生影響。
以教室的空間為例,如何讓學生每天帶著期待走進來,持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是學校空間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重點。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教育集團下的星斗小學將「教室」改為「學習室」,改變的不僅僅是教室的名稱,還從兒童學習的角度進行了學習室空間的布局和設計,探索學習室帶給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發現學習活動對學習空間的影響。
(1)為學習而設計
學習是個體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室的設計理念是從原有支持教師「教」到支持學生「學」的轉變。學習室依據學校的育人目標和價值追求,從文化學、教育學、心理學、設計學角度進行整體設計,主動發現學習空間與兒童學習的內在聯系,體現學習空間的功能性、教育性、藝術性和靈活性。
我們明確了學習室的設計理念,即每一間學習室都是為真實的學習而建;每一間學習室都能滿足師生的學習需求;每一間學習室都能適合多種學習方式的需要;學習室就是師生共同的「家」;不同學科的學習室根據需要進行專門的設計。我們希望學習室帶給學生的感受是:當「我」踏入學習室的那一刻,就情不自禁地愛上它。
英國南丁格爾建築事物所與索爾福德大學聯合對7所小學的34間教室進行了一年的研究,發現教室的燈光、溫度、聲音、布局和顏色等物理元素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高達73%。為此,我們學校各學科的學習室設計都基於以上物理元素的考慮,努力為兒童的學習提供舒適、開放、柔和、有吸引力的物質環境和齊全的教學設備。
不同學科的教師、學生與設計師經過多次溝通,從色彩、空間造型、照明、配置、舒適度等要素考慮,關注到視、聽、嗅、觸、味全方位的感官體驗,並讓科技和文化同時融入其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大的支持。
我們的學習室設有若干區域。有適合學生獨立學習、擺放桌椅的「自學區」,這個區域的桌椅可以任意組合,適合學生合作學習;有適合學生圍坐在地板聆聽教師講授的「共學區」;有適合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舞台區;有適合學生個體學習、上網檢索、教師個別輔導的閱讀區;還有學生放置學慣用品、洗漱飲水的生活區。這樣的分區,滿足多種教與學的方式。
不同學科的學習室有不同的風格。例如語文學習室的特點是如同一個小型圖書館,閱讀區有沙發、軟地墊滿足學生閱讀的樂趣;教學區的桌椅高度根據不同年級學生書寫的舒適度設置。音樂學習室專門安裝了一面牆的鏡子、舞蹈把桿和拉簾,地面採用防震、穩固、耐磨的地膠,室頂和牆壁安裝了吸音板,配置了鋼琴、樂器、音響和專用立方體方凳等。有的學習室還專門設置了一平方米大小的溫馨角落,能夠保障一定的私密性,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思考、調整情緒等需要,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迷你小屋」。
(2)因學習而靈動
學習室的優化設計在愉悅身心方面的效果顯而易見。兒童是生活在學習空間里的人,他們在感官和空間環境互動中獲得信息、認知世界、構建和發展自身。優化後的學習室如何真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發展,讓學習室不是「靜止的音符」,而是「靈動的生命體」,需要探索由此引發的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變「教室」為「學習室」,就是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放在中心位置來考慮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把自己與兒童、教材與兒童、一個兒童同其他兒童、一種知識與其他知識串聯起來,由此將兒童的現在與未來串聯起來。這樣的課堂,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與結構,而是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做學習的主人;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要幫助學生獲得可以擁抱未來的核心素養。
學習室的物品擺放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是同一間學科學習室,因進入學習室的學生不同,可隨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學習室的課桌可以成列擺放,也可以拼成不同形狀,還可以單獨擺放。三種擺放桌子的方式對應三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三種學習方式也可能同時存在於一節課。在同一學習空間,有的學生可以戴上耳機,使用電子設備自主學習課程或查閱資料;有的學生坐在沙發上靜心閱讀;還有的學生可以聚集到「交流桌」前進行交流探討;還有部分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檢測。在一節課或者是一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將直接面對小組的每個學生,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示範、監控教學過程的作用,也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習室靈活的可變性,能夠支持混合式學習,即在「適當的」時間通過「適當的」學習技術與「適當的」學習風格,對「適當的」學習者傳遞「適當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按照學生學習的需要把學生分成更小的小組,滿足學生個別化學習的需要,讓學習空間具有生命力。
兒童之間的交互交往對學習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學習室除了有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系的主題學習活動和游戲,還有他們喜歡的圖書、植物、小陳列、作品展……他們在這里自主學習,好奇心、探索欲、良好習慣都能得到保護和珍視。
學習室從生活出發,各個角落都充滿人性化設計,給師生提供更多「不經意」的自由交往、溝通交流的機會,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偶發的交往活動,使人身心愉悅,滿足師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兒童在這里沒有恐懼,可以放鬆、自如地成長,他們在學習室這個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也在不同的學習區域與不同的同學之間的交流反饋中獲益,而這種自由的交往有助於兒童個性的健康發展。
(3)讓學習無所不在
學習活動的質量和效益離不開學習空間的設計和營造,而學習活動本身也在直接改造和影響著學習空間。可以說,學習室是與兒童的學習和成長一起生長出來的。當學習室同時是教師的辦公室、學生的咨詢室、兒童的活動室時,教學資源得到整合與共享,學生置身其中,學習就已經自然發生。
在多元、開放的學習室中,師生都是學習者。同為學習者的教師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更新,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工作責任和精神追求,並內化為自覺行動,依託學科教學,實現師生共同把握學習進程、共同提升、共同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選擇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權利,在豐富多元的校園空間發現自己。孩子們的眼睛是攝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身邊的環境、事物都會給他們耳濡目染的影響。學習室的構建就是要把育人目標與兒童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他們具有廣博的知識,對許多事情都有靈活、富有想像力的思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會選擇、學會判斷、學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美國詩人惠特曼在《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一詩中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而兒童的學習不只發生在學習室中,也會在任何的時間發生。
2、學校設計中的課程「潛藏」
如何設計學校空間?
學校作為公共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首先需要符合一般公共設施普遍具有的安全、適用、經濟、綠色等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學校設計還需遵循滿足教學功能的要求,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等基本原則。
關於滿足教學基本功能要求,《中小學校設計規范》已經提出詳細的標准,不必贅述。而對於如何設計才能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則依賴於設計者對學校的理解。
如果設計者將學校理解為一個用來把學生圈進圍牆、裝進教室,並對他們灌輸知識的場所,那本質上是在設計一個「裝」學生的標准倉庫,而不是在設計一所學校。真正的學校,是一個能讓學生有效學習、自由成長、快樂交往的「生命場」。這個「生命場」的形成,發端於建造學校的那一張張藍圖上。
學校空間對學校形成「生命場」所起的作用大小,取決於「潛藏」在設計中的「課程因子」的多少。課程是對育人目的、內容、方式的設計和實施。學校就是通過課程服務這一特殊「產品」引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這樣說,只要有學生到學校來學習,學校空間的課程價值就自然地產生了。因此,如果學校空間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其課程價值的體現不是存在性問題,而是充分性問題。
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就是這樣一個典範。這所學校寄託了設計者李虎許多關於教育文化和綠色生態的思考。他的設計就是將這些思考轉換成「課程因子」的過程。他要讓學生在田園和天地之間快樂地學習和生活,感受真實的自然,並能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於是有了將農田直接設計在教室屋頂的奇妙設計。這一設計,為這所學校的自然課程的生長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這樣的設計,這所學校的教室頂層就如同絕大多數房屋一樣,只是遮風擋雨的水泥屋頂而已。
5年前,我作為校長參與設計無錫市蠡園中學新校區時,面對「我們究竟要建一所怎樣的學校」這個基本問題,提出了建設「最課程」校園的觀點。顯然,這里的「最」不是極致無比之意,而是對用課程理念建設學校、設計空間這一理念的特別強調。「最課程」校園建設,是讓有限的學校空間生長出無限的課程價值。
在學校建設中,我們作為校方以課程的視角對學校設計提出諸多特別的需求。比如,我們首先提出建築空間盡可能讓位於教室的建議。原因很簡單,一所學校不管建築多麼美麗、設備多麼先進、報告廳多麼豪華,但是學生一天的絕大多數時間待在教室的地方卻很局促,這樣的學校在空間規劃上就缺失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根本,建設「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學校就已大打折扣。後來,蠡園中學新校區的教室面積盡管沒有達到我們所希望的90平米,但也足有85平米之大——比一般標准教室多出15平米。這15平米,作為教室的綜合區域,給學生的交往、閱讀以及一對一輔導等活動帶來了可能。相比傳統教室,它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室的課程功能。而這些課程功能在圖紙上是被「潛藏」起來的。
為了設計宜教、宜學、宜生活的學校,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幾十次討論,並在宏觀、微觀上分別梳理出上百條課程化設計建議。比如,建立學習廣場,為學生走向跨學科、跨年級、跨班級的融通式學習提供空間和設施的可能;將學校各樓層的平台建成趣味體育游戲中心;充分利用學校小河東西貫穿而過的獨特優勢,建立集科技、文化、環保於一體、學生可以真實參與互動的水文化基地;利用河流自然隔離的優勢,將學校北部的運動與餐飲區域在非教學時間面向社區開放,開展家校合育活動;將學校傳達室與家校合育中心整合;將學校傳達室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氣象測量的基地;不同樓層的班級內牆顏色不同,讓學生每學年都有成長色;將電學實驗室所有電路線布置成明線,讓電學教學更直觀可見;選擇學校的一堵牆、一部電梯進行建築透明處理,讓學生了解牆和電梯的構造;將新學校的所有建築材料取樣集中起來,布置在一面牆上,成為材料學的最好教材;將建設新學校所用到的工具實物或圖片展示出來,成為一本「我們的工具」校本教材;選擇一個能照到太陽光的樓道口,安裝一面三棱鏡,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彩虹的原理……
盡管由於各種原因只有少部分設計在學校新校區得以實現,但在參與學校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們增強了「大課程」的意識,提高了課程設計能力,這本身也是學校設計中的另一種課程「潛藏」。
校園空間設計原則
1、對教育理念的理解
教育應發展自由開放及充份的多元價值。教育應有個別的自主性,且發展地方性教育的特色及自主權;進而反映在校園的內外在實體空間上。故應試著以營建專業的技能在校園規劃營造適合學童學習的空間,讓校園與教育本質產生對話。對小學校園應擔負環境教育任務的看法
教育的意義在喚醒智能,提供每個孩童應有的發展舞台,幫助每個孩子了解自己專長領域,使得每個孩子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擁有成功的機會。依著這樣的理念延伸,反映在小學校園規劃設計上。會有有下列七點的看法: a、重視地方特色及文化,回歸本土環境教育,重視情境布置與規劃。 b、配合多元性及多樣性的考量,各項設施則預留彈性使用及想像空間,以激發學童創造性的想法。
c、回歸孩童的空間,還給孩童的真實本性,讓孩童永保赤子之心。 d、簡化維護保養,體認與自然共生的法則。
e、在動線及設施上,則需充分考量安全性及效率性。
f、對身心殘障者的關懷,提供無障礙環境。
g、在有限的資源下考量學生需求的優先秩序。
2、校園應該是一個朴實不華,以孩童的眼光來建構的校園
校園應是自然環境結合動植物的生態園,運用自然步道連系著校園各個空間,流暢的動線使得學校更具效率;不一定有制式的PU跑道,而有孩童可以奔跑的寬闊的大草坪及濃綠的樹蔭;有點雜亂但有大自然的景象;在綠蔭下有木平台;座椅是學校與社區共有的。戶外空間是教室空間的延伸,是動靜機能上的區隔。更重要的,製造一些符合孩童尺度的小角落,為不同群體的孩子,帶來不同的驚喜與保有個人的秘密。
3、校園應是一個可以「記憶」的地方
小學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是令長大成人的我們印象深刻且記憶無限,所以我們深信這些記憶也會在孩童心中成為永遠的最珍貴的回憶。
4、有機成長原則
「有機成長」的原則(Organic Order)。所謂「有機成長」,就是有機體與環境不斷的「挑戰與回應」的成長過程,也就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學習的事最值得玩味,就是「生命」感------一種成長與經驗累積的結果,也是歷史痕跡的記錄。我們在較古老的聚落,譬如三峽、湖口、九份、淡水、鹿港等等,那裡的一磚一瓦都能讓我們沉思、感動,就是因為我們從它們身上讀到了歷史、文化、時間與成長。
一個全新的、完成的程度達到100%的校園空間將沒有成長、沒有個性、沒有積累,自然也就看不出生命。所以應提供一個有機成長機會,營造一個可控制的「未完成」空間,留下一些空白讓師生依照他們的創意與需求去填補與完成,在不斷的積累與持續的成長過程中,讓生命將被蘊育出來。
譬如:在新校園環境設計中,僅完成構架性的施設,如主結構體、公共設施;至於附屬的構件如走廊、廁所、塔、池、步道、鋪面,甚至外牆的顏色等,都可由全校師生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