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生境
景觀生態學指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空間格局和生態學過程的一門學科,強調回空間格答局、生態學過程和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包括景觀結構、景觀功能和景觀動態。
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乾什麼用了。
景觀生態學應用於旅遊景點的規劃,需要考慮到景觀多樣性和生態美學的結合,景觀三要素是廊道、基質、斑塊,廊道是連接兩個旅遊景點的例如蘇州園林里的長廊、防風林帶等,對旅遊而言,主要表現為連接旅遊帶的水系廊道、交通廊道、生物通道和各級旅遊道等。在旅遊地進行斑塊設計要考慮斑塊的面積、形狀和數量,已確定適合物種生存的風景區合理面積,明確風景區內部環境和邊緣環境的差異,盡量避免大量小斑塊的存在造成生物生境的單一與隔離,從而有利於保護風景區動植物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要考慮景觀連通性、景觀異質性、景觀可視性、文化疊加,使景觀之間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暢通,並使景觀具有較強的美學價值,滿足遊客旅遊、休憩觀賞等需要。
㈡ 景觀生態規劃的目標
(
1)
確定
群落生境
、
瀕危物種
群體及娛樂生境,景觀和文化團體及居民住地等。
(
2)
設計
生態廊道
以保證種擴散。為了進一步保證
生物多樣性
,保持一些具
潛在價值
的
林分
,保存重要的群落生境,以保證種擴散的機會。天然的廊道包括林分邊的小溪和河流,雲杉沼澤地和
原始林
,這些廊道位於被保護地區和重要生物立地之間。
(
3)
通過模擬
自然演替
來控制森林的結構。重視高度生物多樣性的林分發展階段。為林分確定經營目標,增加計劃火燒來改進火燒木中生存物種生存的機會,在主要生境、生態廊道及生物多樣性需加強地的周圍增加腐朽木的數量。
(
4)
確定特殊價值的立地。即在全面了解整個規劃面積的基礎上確定高保值的立地,使其保持自然狀態或用特殊方法經營。
(
5)
實現近自然林經營目標。保護自然景觀資源(
森林、湖泊、
自然保留地
等)
和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及功能,是
保護生物多樣性
及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前提,也是景觀資源持續利用的基礎。目前人類對長時間、大范圍
自然控制
仍無能為力,而無人工干擾下特定地域
地帶性
生態景觀
的復雜性和穩定性是一般
人工系統
無法比擬的,如何合理繼承這種原生景觀,維持並修復景觀整體生態功能是
景觀規劃
的重要問題。在規劃實踐中應以環境持續性為基礎,用保護、繼承自然景觀的方法建造穩定優質持續的生態系統,有利於維持系統
內穩態
,強化森林
景觀生態
功能(
李曉文
等,2005)
。
景觀生態規劃
的優點在於,
森林經營
景觀生態規劃通過保持生態廊道的連續性來保證種的擴散,從而保證了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森林經營景觀生態規劃強調了森林的休閑價值。在牢記林業目標的同時,規劃也考慮了生態目標和森林各種應用目標的和諧,考慮了社會公眾的參與。景觀生態規劃補充了老齡森林的保護,擴大了老齡天然林的保護面積(
歐陽志雲
等,1999;
郭晉
平等,2002)
。
㈢ 景觀變化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第一,自然界沒有廢物,每一個健康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完善的食物鏈和營養級,秋天的枯枝落葉是春天新生命生長的營養。公園中清除枯枝落葉實際上是切斷了自然界的一個閉合循環系統。在城市綠地的維護管理中,變廢物為營養,如返還枝葉、返還地表水補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態設計應用。第二,自然的自組織和能動性,自然是具有自組織或自我設計能力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一個系統當向外界開放,吸收能量、物質和信息時,就會不斷進化,從低級走向高級。進化論的倡導者赫胥黎就曾描述過,一個花園當無人照料時,便會有當地的雜草侵入,最終將人工栽培的園藝花卉淘汰。第三,邊緣效應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生態系統或景觀元素的邊緣帶,有更活躍的能流和物流,具有豐富的物種和更高的生產力。如海陸之交的鹽沼是地球上產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城市或綠地築物的邊緣,在自然狀態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豐富、生態效益最高的地段。與自然合作的生態設計就需充分利用生態系統之間的邊緣效應,來創造豐富的景觀。第四,生物多樣性自然系統是寬宏大量的,它包容了豐富多樣的生物。
生物多樣性至少包括三個層次的含意,即:生物遺傳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多樣性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基礎。與自然相合作的設計就應尊重和維護其多樣性,「生態設計的最深層的含意就是為生物多樣性而設計」。為生物多樣性而設計,不但是人類自我生存所必須的,也是現代設計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倫理規范。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維護鄉土生物與生境的多樣性。通過生態設計,一個可持續的、具有豐富物種和生境的生態綠地系統,才是未來城市設計者所要追求的。
㈣ 生境的生境破碎化
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生境的多樣性。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生境及其構成要素的豐富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生物的多樣性。生境破碎化是對生境的破壞,是生物多樣性最主要的威脅之一,表現為生境喪失和生境分割兩個方面,既包括生境被徹底的破壞,也包括原本連成一片的大面積生境被分割成小片的生境碎片,對生物多樣性有著很大的負效應。
對生境破碎程度的衡定,是測度一個景觀中生境的空間分布格局以及生境總量的減少、生境斑塊的增加、生境斑塊面積下降和斑塊之間隔離程度加劇四個方面的量度特徵,並形成生境破碎四大效益:①生境喪失,生境從一個連續的景觀中消失的方式不同,最後剩下的生境空間分布格局也有差異;②生境斑塊的數量增加;③平均斑塊面積減小;④平均隔離度減小。這四大效益導致了不同的生境格局。
㈤ 景觀生態學可以做什麼
【摘要】 工業革命後,隨著新和諧工業村(社會主義運動先驅歐文提出)夢想的逐步實現,我國正步 入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時期。在城市社會中,隨著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的同時,城市規模也在顯著增大。承然,這種城市化過程對於地區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城市化妝運動」卻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水土資源破壞、城市熱島效應、殘缺的人文氛圍……這一切都在企圖奮力地喚起人們對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的尊重和保護。景觀生態學,正是立足於自然與原有的人文情懷,以塑造城市形象和創造更美化、優化、凈化的高質量生活環境為目的,運用一系列生態理念來解決環境、資源和社會發展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曾獲2002年全美景觀設計年度榮譽獎和第10屆中國美展金獎的中山岐江公園為例,嘗試闡述景觀生態學指導下的城市綠地設計所帶來的生態影響和社會效益。
【 關鍵 詞 】 景觀生態學 城市綠地設計 中山岐江公園
工業革命的爆發,推動世界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改革開放浪潮下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的居住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表徵現代化的來臨,一系列城市現代化運動在世界各大小城市進行得轟轟烈烈。但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西方一些學家就提出「寂靜的春天」把人們從工業時代的富足夢想中喚醒,「公有資源的悲劇」則揭示了資料枯竭來源於人類的本性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而「地球資源極限」的提出,更警示了人類生存環境存在的危機。這一切,都逐漸把人們從對美與形式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的關注,對文化的關注。設計師開始明白運用植物比人工大壩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學品更能持久地維持水體干凈,自然風比空調更健康。這些都是人們對自然和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認識。在此背景之下,「設計尊重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理念受到推崇,產生了更廣泛意義上的景觀生態設計。
19世紀末,由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設想,以及由我過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建設「山水城市」的構想,都在力求使自然融入城市,使城市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這些想法把自然和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真正地全面融合。它使公園不再是孤立在城市中的特殊用地,而是讓其消融進市民生活,它讓自然參與設計,讓自然的變化過程伴隨人們的生活,讓人們重新感知、體驗和關懷自然過程和自然的設計。
1景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1.1景觀生態學
景觀生態學是以地理學和生態學為基礎,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結構(空間格局)、功能(生態過程)和演化(空間動態)對生物活動、人類活動的影響。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研究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使城市景觀符合生態學意義,同時有助於解決城市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問題。
1.2斑塊 ─ 廊道 ─ 基質
1.2.1斑塊(Patch)
斑塊是一個在外觀上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的非線性的地表區域。斑塊的大小、數量、形狀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態學意義。在城市綠地的研究中,在不同的解析度下,我們可以將城市綠地看作一個斑塊。中山岐江公園作為城區中的一塊綠地,其佔地面積達11公頃,綠地平面呈橢圓形,地域完整。景觀生態學中,捲曲斑塊在強化斑塊與基質之間的聯繫上具有最高效率。而且公園佔地面積廣,
能支持的物種數量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產力水平也隨面積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1.2.2廊道(Corridor)
廊道是與本底有所區別的一條帶狀土地,可以看作是一個線狀或帶狀的斑塊,有著雙重性質:一方面將景觀不同部分隔開,對被隔開的景觀是一個障礙物;另一方面又將景觀中不同部分連接起來,是一個通道。城市廊道中一般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藍道,即河流廊道,它不僅指河流的水面部分,也包括沿河流分布的不同於周圍基質的植被帶。河流廊道是景觀中最重要的廊道類型,特別是在礦物養分的輸送和某些生物種類遷移方面具有其他廊道類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第二種是綠道,即種植廊道,他是城市中以植物綠化為主的線性要素,如林蔭步道、防風林帶等;第三種是灰道,即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岐江公園原有環境質量較差,因此在設計廊道時在兼顧遊憩觀光基本功能的同時,將生態環保放在首位。公園內盡量減少灰道,增加綠道。因為綠道不僅對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重要的,而且它能讓人們重新發現騎自行車和步行的悠閑和愉快。
1.2.3基質(Matrix)
基質是范圍廣、連接度最高,並且在景觀功能上其實優勢作用的景觀要素類型。作為景觀中的背景地域,它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強化和緩沖生境斑塊的「島嶼化」效應;同時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之間物種的遷移。如果我們把城市中的綠地看做斑塊,則廣泛的城區就是其基質 ── 這種關系有點像格塔式心理學的「圖底關系」 ── 城中綠地是圖,城區是底。
1.3景觀異質性和景觀多樣性(Landscape diversity)
1.3.1景觀異質性是指在一個景觀區域中,景觀元素類型、組合及屬性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變異性。異質性是景觀的重要屬性。據景觀生態學有關研究表示,景觀異質性越大,景觀的類型也越多,防止外來干擾的能力也越強,生態系統因而更加穩定。岐江公園內有多種景觀類型,包括水文、土壤、植物以及原造船廠遺留下來的水塔、鐵軌、煙囪和龍門吊等人文景觀。豐富的景觀類型使公園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們的使用。
1.3.2景觀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棲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化,又稱生態系統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它包括斑塊多樣性、景觀類型多樣性和景觀格局多樣性,反映了景觀的復雜程度。有關研究表明,多樣性產生穩定性。
2生態設計
2.1生態設計的概念
「設計」是有意識地塑造物質、能量和過程,來滿足預想的需要或慾望,設計是通過物質能流及土地使用來聯系自然與文化的紐帶。根據生態設計先驅西姆 · 范 · 德 · 萊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圖亞特 · 考恩(Stuart Cown)對生態設計的定義: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生物多樣性,最少地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於改善人類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生態設計是一種與自然相協調的方式,其范圍非常之廣,包括建築師對其設計及材料選擇的考慮;水利工程師對洪水控制途徑的重新認識;工業產品設計師對有害物質的節制使用;工業流程設計師對節能和減少廢棄物的考慮。生態設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框架,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景觀、城市、建築的設計,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行為。簡單地說,生態設計是針對自然過程的有效適應和結合,它需要對設計途徑給環境帶來的沖擊進行全面的衡量。
2.2生態設計原理
以上述生態設計原理為框架,並結合約翰 · 萊爾(John Lyle)等提出的人類生態系統設計和再生設計原理,羅伯特 · 薩爾(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續景觀和視覺生態原理,以及生態城市原理,結合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嘗試闡述景觀及城市生態設計的基本原理。
2.2.1地方性
我們常常會驚嘆於桃花源般中國鄉村布局之美,而實際上它們多半是在居民和場所長期體驗中,在對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礎上與自然過程相和諧的當地人創造性的設計。也就是說,設計應植根於所在的場所。對於任何一個設計,設計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我們在什麼地方做設計?自然允許我們做什麼設計?自然能幫助我們什麼?
設計尊重場所文化,即要尊重傳統文化和鄉知識。當地人的經驗,他們依賴於其生活的環境獲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護、能源、葯物以及精神寄託。其生活空間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賦予精神的。它們關於環境的知識和理解是場所經驗的有機衍生和積淀。所以,一個適宜於場所的生態設計,必須首先考慮當地人的或者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是做個關於人地關系的設計。良好的景觀不是職業設計師的憑空創造,它們經歷時間而發展,創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環境的上策是保留過去的遺留。例如中山岐江公園,原址是粵中造船廠,從1953年到1999年,走過了由發展壯大到消忙的簡短卻可歌可泣的歷程。過去留下的東西很多,從自然元素來看,場地上有水體,有許多古榕樹和發育良好的地帶性植物群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境和土壤條件。從人文元素來看,場地上有多個不同時代的船塢、廠房、水塔、煙囪、龍門吊、鐵軌、變壓器以及各種機器,甚至水邊的護岸,廠房牆壁上「抓革命,促生產」的語錄。正是這些東西渲染了場所的氛圍。
2.2.2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本
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對它們的使用也需要採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應該是殺雞取卵的方式。因此,對於自然生態系統的物流和能流,生態設計強調要保護資源,減少能源使用,對原有資源進行改造再利用。
利用廢棄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磚石等服務於新的功能,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中,設計師不是把舊船廠徹底拆掉和推平用於開發,而是利用原有的古榕樹,廠房和機器,設計成一個開放的市民休閑場所。但原有場地的「設計」必竟只反映過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當時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從藝術性來講,還需加以提煉,與現代人的慾望和功能需求拉近距離。所以,有必要對原有形式和場地進行改變或修飾。通過增與減的設計,在原有「設計」基礎上產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藝術化地再現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戲劇話地講述場地的故事,及更詩化地揭示場所的精神。同時,更充分地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慾望。岐江公園中幾個典型的加法和減法設計包括:舊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煙囪與龍門吊的再利用,船塢的再利用,機器肢體的再利用。原場地內的材料,包括鋼材、鄉土物種等的加工和再利用,而體現一種新的景觀、滿足新的功能。廢棄的鋼材用作鋪地材料,鄉土野草成為自然美的象徵,以及體現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紅盒子」,都在以歷史的身影反映一種現代化的氣質。
2.2.3讓自然做功
自然生態系統生生不息,不知疲倦,為維持人類生存和滿足其需要提供各種條件和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服務。這些服務包括空氣和水的凈化;減緩洪災和旱災的危害;局部調節氣候;維持物種的多樣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啟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
自然系統是寬宏大量的,包容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生物多樣性至少包括以下幾層含意,即:生物遺傳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多樣性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基礎。與自然相合作的設計就應尊重和維護其豐富多樣性,「生態設計的最深層的含意就是未生物多樣性而設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維護鄉土生物與生境的多樣性。在岐江公園設計中,大量的鄉土植物以及一些發育良好的植被帶的到保護,植物類型多樣,包括古榕樹、木棉樹、棕竹、蘆葦、月季、散尾葵、荷花、菖蒲、茭白、旱傘草等二十多種植物,為可愛的五星瓢蟲和七星瓢蟲創造了優美的棲居環境。
2.2.4顯露自然
現代城市居民離城市越來越遠,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日趨隱形,遠山的天際線、腳下的地平線和水平線,都快成為抽象的名詞。如同自然過程在傳統設計中從大眾眼中消失一樣,城市生活的系統支持也往往被遮隱。自然過程的消隱,使人們無從關心環境的現狀和未來,也就談不上對於環境生態的關心而節制日常的行為。因此,要讓人人參與設計,關懷環境,必須重新顯露自然過程,讓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後溪流的暴漲,地表徑流匯於池塘。通過枝葉的搖動,感到自然風的存在,從花開花落,看到四季的變化……景觀,應該是一種顯露生態的語言。
岐江公園親水生態護岸設計,正好向市民展現了自然的過程。公園內湖水水位隨岐江水位變化而變化,而且湖底有很深的淤泥,湖岸不穩定。面對這些自然的挑戰,設計師分別運用梯田式種植台、臨水棧橋和水際植物群落,較好地實現了湖水在變化很大的狀態下,仍然保持親水性和生態性的目的。駁岸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間的湖底修築了幾道擋土牆,牆體間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濕生植物台,它們在不同時段內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沒。同時,精心選擇的野生植物與花崗岩人工棧道相結合,產生了脫俗之美,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際群落的不斷豐富和成熟,生物多樣性將不斷提高,生態、親近和美學效果將更加顯著。
3結語
與傳統設計相比,生態設計在對待許多設計問題上有其特點。但是,生態設計應該作為設計途徑的進化和延續,而非突變和割裂。缺乏文化含義和美感的唯生態設計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因而最終會被遺忘和被淹沒,設計的價值也就無從體驗。生態的設計應該,也必須是美的。
生態設計還應是一個過程,通過這種過程使每個人熟悉特定場所中的自然過程,從而參與到生態環境和社區建設中去。生態設計是使城市和社區走向生態化和趨於更可持續的過程。
岐江公園注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設計概念: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是閱讀場地,保留「沒有設計師的設計」,因為那是時間的作品,是自然過程和歷史的積淀。讓生態來做設計,應成為當代設計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楊小波,吳慶書等,城市生態學,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唐東芹,博德亮,景觀生態學與城市園林綠地關系的探討,中國園林,1999
【3】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概念及其規劃設計方法研究,城市規劃,1997
【4】俞孔堅,龐偉,足下之文化與野草之美--岐江公園案例,中國建築工出版社,2003
【5】俞孔堅,龐偉,理解設計:中山岐江公園工業舊址再利用,建築學報,2002
【6】俞孔堅,葉正,李迪華,論城市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以中山市為例,城市
規劃,1998
【7】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反規劃」途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8】楊貴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9】封雲,公園綠地規劃設計,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10】俞孔堅,李迪華,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景觀中國,2002
生態學中的景觀並不和口語中的景觀一詞完全一樣.
景觀這個概念有其美學定義\地理學定義和生態學定義.在生態學中,景觀是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組成的地理空間單元.
在生態學中,景觀是生態系統之上的層次,強調異質性.景觀生態學比較新興的一個學科,現在研究的人很多,也很熱,但是真正從理論生態學角度,經典生態學角度來研究的人並不多.大多數的人是從地理的角度,從GIS應用的角度來研究景觀.
景觀生態學家研究景觀生態學.不過,研究景觀生態學的人通常都是生態學家,或者是GIS方向和其他方向與生態學結合進行生態學研究的人.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並不是完全獨立的,需要以來很多其他關聯學科的知識.
至於他們的學歷和工資,因人而異,有的高有點的低,這個人群中,有的是教授或者研究員,有的是學生.所以有的人工資比較高,有的人低到只拿點國家補助.
應該說,所有研究生態學的人,都應該對景觀生態學有所了解,專業做的地方,有沈陽生態所,有中科院的生態中心等等,很多大學也都有這樣的研究機構.
㈥ 景觀空間格局概述
格局包括三種類型: 空間、時間和組成格局( Levin,1992) 。森林景觀格局一般指空間格局,是大小和形狀各異的景觀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和組合形式( 傅伯傑,2002) 。景觀格局是景觀異質性的具體表現,也是自然、生物和社會因子驅動的各種生態過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結果。森林景觀格局取決於森林資源地理的分布和組合,影響著森林景觀內能量流、物質流和物種流的變化,制約著多種生態過程,與森林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恢復能力、穩定性、生物多樣性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森林景觀格局又是在不斷發展變化著,目前的格局是在過去景觀流( 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各種生態過程) 的基礎上形成的( 傅伯傑,2002) 。因此,分析森林景觀格局隨時間的動態過程可以揭示森林景觀演替的規律和機制,進而預測森林景觀的未來變化趨勢,為最終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Guo J P 等,2000; Wang Y,1995; 惠剛盈,2007) 。
森林景觀的結構,即組成單元的特徵及其空間格局,是研究景觀功能和動態的基礎。森林景觀的結構( 幾何、物理、生物學結構) 與其空間、時間四維分布密切相關,這是近年來森林經理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森林的空間結構決定森林的功能,森林經營活動( 如採伐) 影響森林的空間結構,從而影響森林功能的發揮。因此,森林空間結構分析是森林景觀規劃的基礎,對科學經營森林有重要意義( 安惠君,2003 ) 。
森林的空間結構反映了森林群落內物種間的空間關系,即林分中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和空間排列方式。按照現代森林經理的觀點,林分空間結構主要從以下 3 方面加以描述:①林木個體在林地上的水平分布即林木空間分布格局; ②樹種空間隔離程度; ③林木個體大小( 胸徑、樹高和樹冠等) 分化程度。林分空間結構決定了樹木之間的競爭優勢及其空間生態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林分生長、發育與穩定性。林分空間結構被認為是決定生境和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因子( Pretzach,1999) 。目前,林分空間結構分析已成為國際上天然林經營模擬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
空間分析( spatial analysis,SA) 是為解答地理空間問題而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空間分析主要通過對空間數據和空間模型的聯合分析來挖掘空間目標的潛在信息。空間目標是空間分析的具體研究對象,空間目標具有空間位置、分布、形態、空間關系( 距離、方位、拓撲、相關場) 等基本特徵( 劉湘南等,2005) 。其中,空間關系是指地理實體之間存在的與空間特性有關的關系,是數據組織、查詢、分析和推理的基礎。不同類型的空間目標具有不同的形態結構描述,對形態結構的分析稱為形態分析。考慮到空間目標兼有幾何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描述,因此必須聯合幾何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分析。空間分析涉及地理空間數據的分析、計算、表達等內容,與一般的數據分析方法不同,它強調事件( 如森林火災) 或參數( 如地面溫度) 的時空變化。空間分析方法從簡單的空間距離量算到全球氣候變化過程的數值模擬,空間分析一般採用專業分析模型與 GIS 集成方式( Acevedo,1991) 。
空間格局分析方法是指用來研究景觀結構組成特徵和空間配置關系的分析方法。景觀格局是在景觀水平上的唯一現象,景觀格局研究的首要任務是必須提取和分析必要變數,描述並以特定意義的方式度量景觀格局,闡明景觀格局的特徵和規律性。景觀格局分析的目的是設法建立景觀格局特徵與各種生態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了解景觀結構發生和發展的內在機制,更好地解釋各種景觀現象; 從看似無序的景觀斑塊鑲嵌中,發現潛在有意義的規律。( Fu and Chen,2000) 進而認識這些特殊條件下規律的普遍意義,為優化景觀格局及其景觀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當前國外景觀格局研究的相關文獻以美國居多,主要包括: ①對景觀格局的尺度問題的研究,如 Krummel,O'Neill 以及 Tanner 等對生態過程、尺度和景觀格局指數的關系進行研究,以確定在不同尺度上如何選取適宜的指數來描述當前景觀格局、生態過程和選用適當參數預測景觀格局; ②對景觀格局理論問題的探討,如 Naveh 和 Lieberman,Forman 和 Gotdon等為景觀格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概念基礎,等為景觀格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概念基礎,Turner 等對干擾主題進行了研究; ③對建立空間模型方法的研究,如 Rober H. Gardner 和Robert V O'Nei 建立了神經模型來研究景觀格局對物種豐富度的影響,其他如地理模型、人口和生態系統動態模型等均是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的數量化方法; ④對新的研究手段與技術的應用研究,如應用空間統計學方法研究景觀格局與尺度問題,以 Sandra J. Turner 的研究為代表; 對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如 Iverson,Milne 等以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工具,對景觀格局的變遷過程進行了分析,其中對景觀時空變化的研究方法也是景觀格局研究的重要方向。
我國對景觀生態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對景觀格局、景觀動態的研究較多,但方法、手段和研究深度相對落後,比較典型的研究包括: 高瓊、李建東利用多樣性指數和空間格局指數來解釋和預測景觀發展動態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可能性,運用空間模擬的方法,對東北松嫩平原鹼化草地景觀動態變化進行了模擬; 傅伯傑用地理信息系統、分維和統計分析相結合,研究了黃土區農業景觀空間格局; 張金屯、邱揚、鄭風英提出景觀格局的數量研究方法;王憲禮、肖篤寧利用 RS、GIS 手段對遼河三角洲濕地景觀的格局與異質性進行了研究; 常學禮、鄔建國用修改分維數、分維數和直觀多樣性指數方法、對科爾沁沙地不同沙澳化土地景觀空間。
㈦ 群落生境的分類
在生態學的分類中,群落生境由植物生境(植物的生存場所)和動物生境(動回物的生存場所)答組成。特徵性的植物,真菌和動物品種成為該群落生境的獨立標志。群落生境是景觀生態學最小空間單位。一個小的群落生境可以是例如一個教堂塔,或是一棵倒下的大樹(這是蝙蝠和昆蟲的生存場所)。但是群落生境卻可以是很大面積,例如海洋和淺灘。多個群落生境連同其中生存的動植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組成一個生態系統。一個廣大的地區,如西伯利亞一帶沒有樹木的大草原,熱帶雨林和海洋這樣的生態系統是由很多個不同的群落生境和生物群落組成的。
㈧ 景觀生態學有什麼作用可以用來做什麼
景觀生態學指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空間格局和生態學過程的一門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和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包括景觀結構、景觀功能和景觀動態。
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乾什麼用了。
景觀生態學應用於旅遊景點的規劃,需要考慮到景觀多樣性和生態美學的結合,景觀三要素是廊道、基質、斑塊,廊道是連接兩個旅遊景點的例如蘇州園林里的長廊、防風林帶等,對旅遊而言,主要表現為連接旅遊帶的水系廊道、交通廊道、生物通道和各級旅遊道等。在旅遊地進行斑塊設計要考慮斑塊的面積、形狀和數量,已確定適合物種生存的風景區合理面積,明確風景區內部環境和邊緣環境的差異,盡量避免大量小斑塊的存在造成生物生境的單一與隔離,從而有利於保護風景區動植物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要考慮景觀連通性、景觀異質性、景觀可視性、文化疊加,使景觀之間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暢通,並使景觀具有較強的美學價值,滿足遊客旅遊、休憩觀賞等需要。
㈨ 成都野趣生境園林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野趣生境園林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3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園林綠化工回程、建築裝飾裝答修工程設計及施工(工程類憑資質許可證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鄧無畏
成立時間:2015-03-23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0900055437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高新區泰和二街289號1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