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觀學
1. 觀光農學專業學的是什麼
1、課程內容:植物生長與環境、美術基礎、建築制圖、觀賞植物病蟲害防治、園回林規劃設計、室內植答物裝飾與應用、草坪技術、企業經營管理。
2、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遊,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鬆自己。於是,農業與旅遊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3、就業方向:主要面向觀光農業企業、設施農業企業和農工貿企業集團,從事觀光農業開發、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等工作,還可從事業觀光農業認證、管理及技術服務工作。
2.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具體有哪些內容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也是連接旅遊學、景觀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以及社會、經濟和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橋梁。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既是整合"旅遊區總體規劃"與"旅遊區詳細規劃"成為旅遊系統整體性規劃控制的有效途徑,又是實現旅遊規劃體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選擇,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當仁不讓地成為現代旅遊規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對我國應用而生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公司"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中心",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後於其實踐,以至出現各層次旅遊規劃之間脫節的現象,由此成為影響旅遊景觀高效利用、永續的主要障礙之一,並制約著旅遊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對於解決我國旅遊區規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推動旅遊區規劃進一步向前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 旅遊景觀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強調景觀空間格局對過程的控制和影響,並試圖通過格局的改變來維持景觀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旅遊景觀學重要的實踐領域,是旅遊景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旅遊景觀學的應用價值。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從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突出宏觀總體格局、中觀功能分區和微觀單元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目的。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圍繞著人與景觀的共生發展這一原理展開,旅遊景觀開發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因此,優化整合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景觀設計和旅遊景觀經營活動三大系統,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目標。通過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使景觀結構、景觀格局與各種生態過程以及旅遊活動互利共生,協調發展。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始終將某些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從整體上來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把構成景觀的所有要素都作為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變數來進行研究,在不斷變化中和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維持旅遊景觀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空間尺度的考慮無論在旅遊景觀的概念,還是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來說,它是基於地方尺度,並以旅遊景觀為對象的一種生產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對旅遊景觀內部旅遊景觀單元空間配置的規劃。但一個完整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實體單元研究,還包括基於區域尺度對不同旅遊景觀類型單元間的合理配置進行研究和規劃。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特點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與旅遊規劃和景觀規劃有著密切的聯系,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關於旅遊規劃 旅遊規劃,是指在旅遊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遊資源的屬性、特色和旅遊地的發展規律,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對旅遊資源進行總體布局、項目技術方案實施設計和具體實施。其中經濟、技術是規劃開展的先決條件,正確處理旅遊業發展同環境,同旅遊資源的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前提。 從1959年的夏威夷規劃算起,現代旅遊規劃已有近50年的歷史,旅遊規劃理論形成了相對完備的體系。但由於分析角度不一樣等原因,不同專家、學者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問題的認識也不一樣。例如,國內著名的風景旅遊規劃專家吳人韋先生認為,旅遊規劃的理論體系可分為經濟、環境和人文三大板塊,也可從哲學、科學和技術3個層次來考慮。另有學者提出,指導我國旅遊規劃的理論依據主要源於4個學派,即景觀園林建築學派、生態學派、地理學派和歷史經濟學派。影響最大的是以形體規劃見長的景觀園林建築學派,其次是以綜合規劃見長的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地理學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觀點都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做出了很好的歸納,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關於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自然第一原則 數十億年不斷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最為穩定,較人工生態系統有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優越性。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把自然第一原則放在首位,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顯露自然。為使景觀生態系統的美學價值得以發揮,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以自然景觀為本底,再現復雜多樣的自然生態過程,使隱藏的生態系統和過程得以顯現,並能為人們所理解,還能夠讓人們充分地認識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對人類自己在景觀上留下痕跡的關注。這種自然意識的加強,無疑會使人類的認識得以升華,自然景觀中的水與火不再被當作災害來看待,而是作為一種維持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必須的生態過程。 二是順應自然。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針對具體的地區、具體的對象。不同地區的景觀結構、格局和生態過程不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要求應該與之相適應。進而言之,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順天應時,必須以當地的自然生態過程為依據。此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學習當地的鄉土知識,因為對多數地方來說,當地人長期的生活實踐已經表明,養育他們的景觀總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態規律。 三是模擬自然。人為旅遊景觀的建設,應藉助於純自然景觀的管理方式,必須盡可能保護、保持和恢復自然景觀資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澤等),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和功能,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開發景觀資源的前提。模擬自然狀態,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的人為生態系統,該系統最適合人類生存,最大限度地滿足物種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同時,依據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進行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可減少投入,形成優化的旅遊景觀,實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整體優化原則 旅遊景觀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組成的一個整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應為整體景觀,是對全部生態系統的組合、平衡和協調進行規劃,改善景觀結構和功能,優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實現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與景觀發展之間的協調,保證整體生態功能得以保持和發展,達到降低災害、增強生存能力、提高生產力的目的。進而建設成一個功能完善的、穩定的生態環境,以實現景觀生態系統的整體優化,保證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創造多樣化的旅遊空間,具體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景觀要素形態的多樣性,即廊道、斑塊形式多樣、大小斑塊相伴、寬窄廊道相結合;二是生物種的多樣性,斑塊的生境、形狀、大小、邊緣條件等諸多因素是保護生物種多樣性的基礎條件。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盡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塊形態,例如旅遊景觀中自然殘留的濕地、牛軛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應得到保護。三是生境的多樣性,不同生境的組合有利於整體景觀的穩定,具有抵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例如單一的"玉米海"、"一望無際的稻田"、"萬畝果園"等農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可取,因為這在抵禦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方面有極大的脆弱性。(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是景觀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個地區景觀保持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例如旅遊景觀是一個高度人為化的景觀,如果水泥建築斑塊及廊道占絕對優勢,綠地斑塊及廊道少,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衡現象,進而影響旅遊景觀的生態功能,造成空氣污染、水質下降等諸多環境問題。為此擴大旅遊景觀的水平空間異質性,對維持旅遊景觀的生態平衡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旅遊景觀設計還須根據生態學原理兼顧美學特徵,加強垂直空間異質性,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形成自穩協調的生態系統,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擾的能力,創造良好的生態旅遊環境。(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突出區域特色,把人類文化、傳統和習俗與景觀疊加,將旅遊服務設施、景觀生產價值有效利用融於自然之中,使旅遊景觀美不被減弱又能產生最佳經濟效益。進而使當今人類主動地、以科學的態度去美化景觀、創新景觀,通過規劃達到旅遊景觀形態美、多樣性豐富、結構復雜,增加可視性,達到與人類的美學要求相一致,從而滿足旅遊者追求"新、奇、異、美、樂"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保護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是對人類具有特殊價值或具有潛在自然災害的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極易因人類不適當的開發活動導致環境負效應。依據資源特性與功能差異,環境敏感區可分為:生態敏感區(河流水系、濱水地區、山峰海灘、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文化敏感區(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產地、革命遺址等)、資源生產敏感區(城市水源地、新鮮空氣補充地、土壤維護區等)和自然災害敏感區(可能發生洪患的濱水區、地質上的構造斷裂破碎帶、空氣嚴重污染區等)。在敏感區內環境的惡化大多屬於不可逆變化,一旦失去穩定將會給旅遊景觀的安全帶來隱患。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對環境敏感區予以特殊關注。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依據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規劃後的旅遊景觀要具有:整合性、多樣性、進化性、自然性、暢達性、標識性、和諧性、經濟性、文化性。 為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需要對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該如何描述和評價、如何運作、運作是否良好、景觀是否要做改變、如何改變、這些變化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後果。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就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具體分為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四部分:一是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以景觀環境調查為基礎,評價旅遊景觀利用狀況的適宜性,以及旅遊景觀格局分析。二是區域的旅遊景觀設計系統,主要對結構、功能、動態等方面對旅遊景觀生態過程進行研究,探討景觀的最佳利用結構、格局,對旅遊景觀進行合理設計。三是區域的旅遊經營活動系統,主要從滿足旅遊者多樣化需求的旅遊活動、旅遊設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提出人與景觀和諧共生的旅遊經營活動方式。四是區域的旅遊景觀保護系統,通過旅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監測,實施有效的景觀管理和景觀保護,以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3. 旅遊景觀設計是什麼旅遊景觀設計的內容都有哪些
旅遊景觀設計是什麼?旅遊景觀設計的內容-綠維創景-有深刻的認識,指出景觀設計作為一門獨立的應用技術,已經遠遠超越了常規使用的「景觀」的概念和范疇,成為人類塑造生活環境的藝術與工程的前提。現在,景觀設計已經逐步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技術學科和設計藝術,廣泛地應用於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之中。而旅遊景觀設計在旅遊規劃設計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簡言之,景觀設計是通過對土地及地上的物體(水、植物、鋪裝、建築、小品等等)和空間的合理科學安排,來創造安全、高效、健康、舒適和美麗的生活工作環境的設計藝術。
景觀設計的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體、鋪地和景觀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設計的基礎,其餘是設計的要素。旅遊景觀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遊景觀設計強調景觀空間格局對過程的控制和影響,並試圖通過格局的改變來維持景觀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遊景觀設計是旅遊景觀學重要的實踐領域,是旅遊景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旅遊景觀學的應用價值。
旅遊景觀設計的內容:依據旅遊景觀設計的目標,規劃後的旅遊景觀要具有:整合性、多樣性、進化性、自然性、暢達性、標識性、和諧性、經濟性、文化性。為實現旅遊景觀設計的目標,需要對旅遊景觀設計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旅遊景觀設計該如何描述和評價、如何運作、運作是否良好、景觀是否要做改變、如何改變、這些變化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後果。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就是旅遊景觀設計的內容,具體分為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四部分:一是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以景觀環境調查為基礎,評價旅遊景觀利用狀況的適宜性,以及旅遊景觀格局分析。二是區域的旅遊景觀設計系統,主要對結構、功能、動態等方面對旅遊景觀生態過程進行研究,探討景觀的最佳利用結構、格局,對旅遊景觀進行合理設計。三是區域的旅遊經營活動系統,主要從滿足旅遊者多樣化需求的旅遊活動、旅遊設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提出人與景觀和諧共生的旅遊經營活動方式。四是區域的旅遊景觀保護系統,通過旅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監測,實施有效的景觀管理和景觀保護,以實現旅遊景觀設計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要想了解更多的旅遊景觀設計方面內容可咨詢我院相關專家010*84076*166 或 8409*8099或者在查看我院旅遊景觀設計方面的相關專題研究:《旅遊業對景觀設計的特殊要求——「旅遊景觀設計」初探》。
4. 請問誰能找到旅遊景觀學的論文多謝啊!!!!!!!!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我國旅遊學術界一直把西部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地位,注意了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已提出許多理論創見。我國山地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三分只二,絕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區。山地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是全國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是西部社會經濟、生態建設與保護以及西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也是西部十省區居民奔小康的重要出路之一。西部山區旅遊地是目前尚未遭到破壞、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生態的最優秀的地段區域,是西部也是全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西部山地風景區是西部旅遊的精華,是未來我國特色旅遊基地和旅遊精品地。
[關鍵詞]:山區 旅遊地 可持續發展
1980年,聯合國向世界提出「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系確保全球發展」。1983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ECD)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文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戰略,並通過了《21世紀議程》宣言。之後各國紛紛制定21世紀可持續發展議程,並提出各行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制定相關政策。1980年,世界旅遊組織在菲律賓通過的《世界旅遊宣言》已提出「所有旅遊資源……各國和整個國際社會都必須採取步驟加以保護」。自1990年加拿大召開的Globe』90國際大會對旅遊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了較全面的描述,最核心的一點是要保證在從事旅遊開發的同時不損害後代為滿足其旅遊需要而進行旅遊開發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科學界研究可以說更早更全面涉及到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如1971年Lime和Stankey就研究了旅遊環境與容量的問題,1986年 Co.pearce與I.J.Lindsay在《產業與環境》中論述了美國的旅遊海岸及國家公園的旅遊環境與發展問題,但只有位數不多的西方作者著文研究了有代表性的國家山地生態旅遊經驗,如設在英國牛津的世界旅遊環境研究中心(WTTERC),總結推廣實現旅遊業持續發展的方法,促進旅遊與環境共存共榮,提及山區旅遊發展問題。
我國旅遊學術界一直把西部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地位,注意了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已提出許多理論創見。例如,陳國階教授認為:可持續發展的宗旨是謀求發展與環境的協調,當代人與下代人的協調、當代人內部的協調,也即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類內部、人類代際之間的公平。為了人類的發展、繁衍,世世代代都存在對自然、對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涉及到人類的認識水平、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自我的控制能力。
一、西部山區旅遊地可持續發展研究意義:
1、「山區」的廣義含義包括丘陵、山地、高原。山地的狹義含義專指低山、中山、高山區。我國山地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三分只二,絕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區。山地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是全國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是西部社會經濟、生態建設與保護以及西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也是西部十省區居民奔小康的重要出路之一。
2、西部山區旅遊地是西部旅遊目的地的主體:
西部山區旅遊地指風景區以山嶽、高山、峽谷、火山等為主要地貌類型的旅遊目的地。它們包括:西部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中9處中的5處;西部國家森林公園名錄58處中的40處;西部國家風景名勝區名錄40處中的26處;西部國家自然保護區名錄中已經對外開放16處中的14處(資料截止1999年);
此外,僅西藏對外開放的山峰達43處。
目前西部山區旅遊地佔整個西部旅遊目的地的比重之高,使其在社會、經濟、生態發展上尤為突出。
3、西部山區旅遊地是目前尚未遭到破壞、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生態的最優秀的地段區域,是西部也是全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我國現存的天然森林系統,西部集中在西北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系統,西南橫斷山及四川盆周山區系統。
西部山地森林資源儲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二,是我國真正的「綠色肺部」,而且西部山地系統及森林系統錯綜結合區,是我國河流上源地區和河水重要補給地,是我國河流動脈的「心臟」。而西部山地風景區集中在山地系統及森林系統的核心部位,大部分分布在我國一、二級階梯的交界山地及其它地理界線之中,它們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關繫到西部十省區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繫到全國的可持續發展,研討它的重要意義也在於此。
4、西部山地風景區是西部旅遊的精華,原始神奇的西部山區是我國旅遊資源寶庫、也是未來我國特色旅遊基地和旅遊精品地。
山地系統本身是地球內、外力錯綜的共同作用的表徵,天斧神功造就了地質、地貌景觀的多樣性,山地系統由於土壤、植被、生物、氣候系統的垂直帶譜分布,特別是我國地勢的地域的界山往往具有東西或南北自然環境的過度性質,不僅出現生態的、物種的多樣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觀、水文景觀、氣候景觀的多樣性與特殊性。
山地是人類陸地進軍中殘留的最後一方地球村寶地。在它的周圍聚集著不同的民族。我國國情也證明,山地旅遊區也是不同民族聚集區域,因而有民族景觀、民俗景觀的多樣性及獨特性,人文景觀豐富多彩。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的優越組合,「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必將成為未來世界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二、西部山區旅遊地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
西部發展旅遊潛力巨大,是中國旅遊生產力的戰略後備基地,是21世紀中國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的建設主戰場。西部山地旅遊是西部旅遊的特色和重心,是西部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研究的基本思想:
1、西部山地旅遊業是西部特色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的結合點,是西部旅遊業發展重點。
西部十省區中的山區旅遊地中的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世界遺產目錄地以及已開放的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對外開放山峰,是目前西部旅遊的主要目的地,約佔三分之二。
西部社會、經濟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不能走資源粗放式開發和農、牧業粗放經營之路,必須兼顧「全面小康」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全面建設之路,正確處理人地關系。從國土資源的開發及戰略布局上看,西部除開河谷、平原、盆地、丘陵之外,絕大部分山地是不可農業開墾、不可工業開發的山地區域,多為我國主要河流上源發源地或水源涵養區,是國家重點生態保護區域,其中的山地旅遊地,是整個山地區的優秀環境的地段代表,目前是、將來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戰場。
2、發展西部山地旅遊業符合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思考。
1999年11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不失時機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直接關繫到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關繫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關繫到東西部協調發展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西部山地是廣袤的西北、西南的骨架。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及祁連山地等構成大西北骨架;橫斷山、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眾多山地、四川盆周山地等構成了大西南的雄闊、厚重的整體骨架輪廓。這些山地區,聚集有近四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西部最貧窮的民眾,是中央直接關注的脫貧致富地區,因此,山地旅遊業的發展是「關繫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的重大問題。
西部山體「骨架」的「關鍵」地方(特別是我國一、二級階梯地界山及主要地理界線與河流源地的某地段區域)則是業已存在或將來可遴選、創建、培育的山地旅遊區(世界遺產地、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可開放的自然保護區、開放的山峰等)抓住這些關鍵點,培育特色旅遊、綠色旅遊、生態旅遊,帶動區域的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使之成為旅遊增長中心,「牽一發而動全身」。西部旅遊開發要走創新之路,必然依託中央的決策: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大規模進行生態工程建設、大力優化產業結構。而山地旅遊業發展即可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更是生態工程建設重點和產業結構優化選擇的必然結果,山地旅遊是西部旅遊創新之路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必然選擇的重點。
(二)研究的基本觀點:
1、 西部山地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依託中央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用
好中央給的政策。山地旅遊業發展必須與脫貧致富,全面實現「小康」結合起來;必須與西部產業結構優化、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工程建設結合。
2、西部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要突出山地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這個重點。山地旅遊業,更是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
3、西部山地旅遊,要立足世界級和國家級資源品牌,突出區域和民族特色,
利用旅遊目的地與客源地之間的供需結構的對應規律,充分開創西部不同區系的特色旅遊,特色旅遊是西部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西部山地旅遊發展,是西部旅遊創新之路的源泉與選擇。
4、西部山地旅遊發展,必須與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結合,必須與保護垂直
帶譜及物種基因多樣性的生態環境為核心,這是西部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5、我國西部是歐亞大陸中心,歷史上既有北絲綢之路貫通西北大漠文化區,又有南絲綢之路貫通的西南奇山民俗區,還有世界第三級青藏藏文化區。面向的近地國際市場主要是歐亞市場。西部山地旅遊地,正是這些國際市場通道上的節點,前景美好,具備社會與經濟持續發展的歷史與地緣基礎。
(三)研究基本方法
1、西部山地旅遊要按西北、雲貴及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四大旅遊區系統分別研究他們的山地旅遊可持續發展;同時要按世界遺產目錄地、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不同性質對旅遊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還要按西部十省區(市)山地旅遊業與全國的大旅遊的結合角度對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即從三個層次研究它們的不同的特色與規劃目標、不同的開發與保護戰略、不同的發展思路與重點、不同的政策與措施。
2、山地旅遊業總是具體地落實在一個縣域(或市域)范圍,因此要與地方的社會、經濟緊密結合,要與山麓和谷坡區的中、小城鎮化進程結合。山地的中小城鎮發展,將會吸納遷移更多山區農業人口,減輕山地旅遊區的環境負荷,也是山地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措施之一。山地中小城鎮發展,也是促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措施之一,它為山地景區提供「載體」,解決好吃、住、行、樂、游、購及其它旅遊服務,使地方旅遊業能健康發展。
3、西部山地旅遊地的偏僻性與分散性,決定了必須以大區域中心城市為
依託;必須加大外部投資,突破旅遊交通瓶頸;通過區域環網交通的構建,形成不同特色有主題形象的旅遊的區域系統或由中心城市之間主幹交通線形成串珠狀的線型文化系統,為旅遊生產、銷售、流通一體化創造條件,為西部旅遊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4、西部山地旅遊業發展必須與山地災害防治結合起來,必須有專門預報系
統及防治機構,必須有防治規劃。西部山地災害目前相當嚴重,並且未受到應有重視,對旅遊業已經造成重大損失。西部山地災害防治是西部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之一。
5、西部山地旅遊地多為少數民族聚集、經濟落後、受教育水平低,必須建
設以教育為本、人地關系和諧共存的人文生態系統,使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能最佳結合。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組,1997,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問題與對策
(2)、郭來喜,1996,《中國21世紀議程》與西部開發,載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3)、國家計委、國家科委等,1994,中國21世紀議程
(4)、盧雲亭,1996,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經濟地理,16(1):106-112
(5)、陸林,山嶽型旅遊地生命周期研究,地理科學,17(1):63-69
(6)、陳興中,2002,<<現代旅遊景觀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
(7)、劉鋒著:《中國西部旅遊發展戰略研究》,中國旅遊出版社
(8)、陶偉著:《中國[世界遺產]的可持續旅遊發展研究》,中國旅遊出版社
(9)、袁國宏著:<<現代飯店可持續發展>>,廣東旅遊出版社
(10)、中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發展中「十五」計劃和2015年、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地方篇》,中國國家旅遊局出版社
(11)、中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發展中「十五」計劃和2015年、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專題篇》,中國國家旅遊局出版社
(12)、中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發展中「十五」計劃和2015年、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總體篇》,中國國家旅遊局出版社
(13)、《旅遊規劃與開發》,國家旅遊局計劃統計司
(14)、《生態旅遊研討會資料匯編》,國家旅遊局計劃統計司
(15)、《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地方旅遊規劃指南》,旅遊教育出版社
(16)、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ng as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for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session,30 April-2 May 2001
(17)、Québec Declaration on Ecotourism
(18)、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esort Develeopment,Madrid:
WTO,1992
(19)、Pamela A Wight,1997,Ecotourism Accommondation Spectrum:Does Supply Match the Demand? Tourism Management,18(4):209-220
(20)、R.C.Buckley,1997;G.F.Araujo,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ourism Accommond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4(2):465-469
80年代以來世界旅遊業發展迅猛,從產值上看已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石油和鋼鐵工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投資加強,並逐步推出了一些國家級度假區、旅遊城市和風景區。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五日工作制及國慶、五一等法定假期的實行,給旅遊業帶來了繁榮興旺。良好的旅遊環境是旅遊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體現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1]。
1、目前旅遊環境存在的問題
面對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一些旅遊人士頗為樂觀,沉醉於快速增長的喜悅當中,但透過光環,冷靜的觀察背後,就不難發現許多觸目驚心的問題。
旅遊觀念落後
一是「無煙工業」的誤導,認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不象其他產業那樣對環境造成污染」,但認真地對旅遊開發和旅遊活動的環境效應加以考察不難發現,旅遊作為一種產業,也會產生各種廢物。旅遊業不僅排放傳統工業廢物,而且生產的「旅遊公害」對一個旅遊區來說是致命的威脅。像我的家鄉泰山,每到旅遊旺季,遊人大量湧入,信手丟棄的垃圾給當地的環境帶來很大危害。
二是「低投入、高產出」的誤導。認為「旅遊業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高產出的產業。」他們忽視了環境資源的消耗,低估了旅遊成本水平,虛增了環境新創造價值部分[2]。
三是「旅遊資源是可再生資源」的誤導。認為旅遊消耗只是精神消費,不對其構成威脅。而事實上旅遊活動也消耗甚至破壞或毀滅旅遊和環境資源。泰山後山的赤磷魚一直是泰山的特產,但是由於近年來遊人的不斷湧入,對赤磷魚的環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現在赤磷魚已經鮮見。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度使人浮想聯翩,但今不如昔,文中描寫的虎山水庫,現在已雄姿不在,雨季瀑布業已不存,而且水體污染嚴重。這一方面是周圍的旅館飯店的污水直接排放的結果,另一方面是低素質遊人的「傑作」。
旅遊業管理的落後。
旅遊業是一個涉及多部門的綜合性產業,對它的研究需要多個學科的綜合,同時對其發展的管理也需要統籌和協調。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管理體制問題,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管理部門形同虛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二是立法不健全,旅遊區在管理過程中無法可依。三是官僚主義,旅遊區存在著長官意志的問題。泰山索道的擴建工程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雖然根據國務院的有關規定應該拆除中天門索道,但是由於其所屬企業是泰安的利稅大戶,在當地領導的默許下,至今拆除一事久拖不決。
隨著旅遊業發展,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和尖銳。然而,資源與環境又是旅遊的生命之本,於是,這一矛盾的解決導致了生態旅遊的產生。
2、生態旅遊的興起
傳統旅遊所表現出的問題促使人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是堅持還是摒棄?生態旅遊一經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響應。
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3]。十幾年來,生態旅遊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長率為20%?5%,是旅遊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但到目前為止,生態旅遊尚無明確定義,但是人們的看法是相當一致的。
一是生態旅遊首先要保護旅遊資源,生態旅遊是一種可持續的旅遊。
二是在生態旅遊過程中身心得以解脫,並促進生態意識的提高。與傳統旅遊相比,生態旅遊的特徵有:(1)生態旅遊的目的地是一些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經歷,這種經歷具有原始性、獨特性的特點。(2)生態旅遊強調旅遊規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有利於遊人的觀光質量,又不會對旅遊造成大的破壞。(3)生態旅遊可以讓旅遊者親自參與其中,在實際體驗中領會生態旅遊的奧秘,從而更加熱愛自然,這也有利於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4)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這些責任包括對旅遊資源的保護責任,對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等。由於生態旅遊自身的這些特徵能滿足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的需要,從而使生態旅遊興起成為可能。
總之,生態旅遊以其自身的特點,迎合旅遊事業的需求,順應時代潮流應運而生,並顯示出迅猛的發展勢頭。
3、生態旅遊的開發中的管理措施
規劃目標 生態旅遊地開發的基本目標是對環境、資源的保護。生態旅遊地的發展依賴於高品位的、良好的生態環境,規劃要確保旅遊資源利用的永續性。第二個目標是旅遊地當地經濟的發展。力爭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旅遊資源的良性循環。
規劃內容 規劃的初級階段要對旅遊地的旅遊資源進行詳細的資源調查、分析,並根據生態旅遊市場的需求特點,提出規劃的基本原則以及具體目標[4]。就進行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包括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影響評價、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生物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影響綜合評價等。
生態旅遊實施措施
對遊客的管理措施
設立基礎教育點。對進入生態旅遊地的遊人進行生態旅遊知識的基礎教育。提醒遊人的責任、義務。控制遊人數量。現在對旅遊地的最大的污染應該是人口污染。大量遊人的湧入,給生態旅遊地的環境承載力造成很大壓力。像今年的泰山五一游,從電視畫面上看,整個盤山路人滿為患。據中央電視台公布的數字,遊人超過承載力的180%,這是一個什麼數字啊!還怎麼談生態旅遊。應該明顯拉大旅遊淡季旺季的門票差價,同各大旅遊團建立聯系,對遊人數字有一個粗略的估計,以便制定應急措施。禁止燃油機動車進入景區。在旅遊景區內使用以太陽能或電能為能源的交通工具。泰山在這一方面尤其差,盤山公路幾乎修到玉皇頂。由於機動車的尾氣污染,山上的石刻明顯受到影響。方便了遊客,但給環境造成很大損失。適當的處罰措施。對有害環境的遊客的行為要進行批評教育乃至懲罰。
2、旅遊區景點的建設管理
加強對景點的管理,先規劃後實施,對景點的建設必須進行綜合評估。像泰山的索道建設就欠妥當。索道的建成,會使得山上的遊客密度過高,不利於旅遊的發展,況且這也使得遊客在當地的逗留時間明顯縮短,不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對景點要隨時維護,修繕。鼓勵當地人的參與。當地人的參與可以更好的發揮地方特色和傳統特色,使生態旅遊更有吸引力。
3. 旅遊社及導游的要求
要有引導遊客保護自然的觀念,旅行策劃者(旅行社及策劃團體)要有明確的生態意識,領隊、導游要適時對遊客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 選擇具備生態旅遊條件的目的地,避開脆弱、敏感的生態地域。在計劃階段,要充分聽取地域生態科研人員和自然保護團體的意見。培訓導游,使他們理解和執行生態旅遊的概念。盡量安排熟悉當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導游。盡量選用當地人經營的旅館,並向旅遊者建議購買不影響當地自然環境土特產品。指導遊客與當地人進行交流,組織各種有助自然生態保護的公益活動。
4. 生態旅遊對旅行住宿設施的要求
生態旅遊目的地的住宿營設施不應設在脆弱敏感的生態區域。建築物以方便簡潔為主,不要給旅遊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適和服務。住宿設施要由當地人自主經營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採用節能設備,所用能源及不要給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提供以地域產品為主的飲食(最好是綠色食品)及旅遊紀念品。加入地域的經濟、文化、生態保護網路,加強與教育部門的聯系。
4、結語
生態旅遊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的發展成熟需要無數有識之士的艱辛努力。在傳統旅遊之路不通的情況下,只有生態旅遊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
參考文獻:
[1] 周 琪等,1996,中日水處理技術國際討論會論文集。C,168 - 172
[2] 張二勛. 1996,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在旅遊業中的作用。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5(2),80 - 83
[3] 張廷毅,黃觀志. 1997,生態旅遊及其可持續發展對策。經濟地理,17(2),108 - 112
[4] 劉家明.楊新軍. 1999,生態旅遊地可持續旅遊發展規劃初探。自然資源學報.14(1),79 - 82
生態旅遊在近期迅速興起和發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人類社會對環境質量的普遍重視。2.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3.生態學為生態旅遊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生態旅遊是「生態與旅遊所組成的一個復雜系統,其實質就是運用生態學思想指導包括旅遊目的地、旅遊者、旅遊業在內的旅遊系統的有序發展。生態旅遊是一種依賴當地資源的旅遊,旅遊對象是原生、和諧的生態系統;是一種帶責任感的旅遊;是一種高品位性的旅遊活動。
自生態旅遊產生以來,它就以不同尋常的速度傳播開來。生態旅遊年增長率達到20%~25%。目前,生態旅遊在我國已經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並把1999年定為生態旅遊年。我國生態旅遊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缺乏對生態旅遊的正確認識;缺乏統一規劃,盲目開發;遊客嚴重超載,超出了生態旅遊區的生態承載能力;管理水平低下,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對我國生態旅遊發展的幾點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生態旅遊意識。2.科學規劃,有序開發。3.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並通過生態旅遊專項法規。4.建立健全生態旅遊的管理體制。
2.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
李其日
文章來源: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4年9月
生態旅遊是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為旅遊吸引物的自然之旅。作為當今世界最年輕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的巨大潛力。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入海口處,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面積逐年增大,成為中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廣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其獨具特色的植被景觀、野生動物景觀、地貌景觀、黃河河口水景、天象景觀和油田景觀,形成了保護區以「奇」、「曠」、「野」、「新」為主要特徵的生態旅遊資源。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區位良好、交通便利、政策優越,客源市場充足,環境容量大且旅遊開發具有一定基礎,生態旅遊開發前景廣闊。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可以為保護區籌集建設基金,對促進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協調保護區與當地居民的關系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使旅遊者增強人們的生態意識,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環境;還可以給地方帶來經濟收入,而且還可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必須以科學為指導,以生態學原理為准則,開發與保護並重;自然保護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與生態旅遊產品的設計,要突出強調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美;旅遊景點和設施開發與建設必須做到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滾動發展,吃、住、行、游、購、娛各要素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根據區域內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差異,可把自然保護區規劃為黃河口、一千二和大汶流三個生態旅遊區。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開發應突出四大主題:槐香猛禽觀賞;河口漂流與觀光;十里荷香;現代游樂。一千二生態旅遊區開發可突出三大主題:珍禽異鳥群聚;蘆雪飛花;海港覽勝。大汶流生態旅遊區開發可突出兩大主題:草原牧歌和漁家風情。
發展旅遊開發必須經過充分論證,制定出科學的生態旅遊規劃;加強旅遊接待服務設施的建設;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提高,無論是旅遊管理人才,還是導遊人員都必須進行生態學的基本培訓。
筆者認為,該區的生態旅遊形象應為:「中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入海流」、「珍稀鳥類的樂園」、「濱海油田勝景」等,通過全方位營銷,占穩核心市場,爭取周邊市場,開拓其他市場。精心設計,推出特色產品發揮自身生態資源優勢,精心設計特色生態旅遊產品。
3.近十幾年來國內外生態旅遊研究進展
陳忠曉
文章來源:地球科學進展 2004年8月
「生態旅遊」這一術語,
5. 鄉村旅遊景觀文化的表現內容主要有哪些
旅遊景觀的要素是指景觀內涵中各要素的構成。在鄉村旅遊景觀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種構成要素:建築環境景觀要素;農耕文化生存景觀要素;非物質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輔相成,豐富地演繹著鄉村旅遊景觀的廣闊內涵。
要素一:建築環境景觀要素
鄉村的建築環境與城市建築環境截然不同,城市的喧嘩、污染與村落的幽靜、自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村落在居住環境上具有明顯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鄉村范圍及周邊自然環境上,基本上保持著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體現出人們常說的「大尺度的生態環境」。二是住宅周邊環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進行了綠化,一般有古樹、小溪等,同時與樹木、菜地混為一體,也是我國山水畫的傳統主題,居住環境十分優美宜人。三是住宅和室內環境。傳統村落保留著傳統的建築風格,而建築風格也因地而異。不同民族之間,在山區和平原之間都有極其明顯的差異。這些傳統的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風格的建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成為重要的鄉村旅遊景觀。
要素二:農耕文化生存景觀要素
農耕文化生存景觀實際上更多還是以人類生存環境為中心的。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人類改造了大自然,並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印記。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農耕文化在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片黃土地上,景觀各異的生存痕跡記錄著人類前行的腳步,彰顯著人類無窮的智慧。自然、歷史、人文諸方面因素推動著社會前進的車輪,景觀的發展自始至終都貫穿了人類對生存的需求,從而形成了農耕文明不同發展階段人類在謀求生存過程中的多種多樣的農耕文化景觀。比如有碾子、石磨、風車,以及鋤、鐮、杴、撅、犁、樓、耙具、筐簍、扁擔、轆護、木製獨輪車等農具。幾千年來,土地在人們的觀念中就是生產作物,生產糧食、蔬菜、水果及其他農產品等。而現代旅遊景觀學認為,農田和土地都屬於景觀,屬於一種只有在村落才具有的景觀。
要素三:非物質文化要素
除了物質要素外,非物質要素在村落旅遊景觀的要素構成中也十分重要。村落旅遊景觀非物質文化要素是指村落居民生活的行為和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大體上,構成村落旅遊景觀的非物質要素主要體現在精神文化生活層面,如:宗教、藝術、語言、文字、風俗、民間技藝等。這些因素是村落旅遊景觀的無形之氣,其作用不容忽視;對它們進行研究,就可以透過景觀的物質形態表象,深入到旅遊景觀內部,使村落旅遊景觀設計研究更加深入。
6. 首都師范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就業方向有什麼
旅遊管理
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北京最早培養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單位之一,具有從本科、MTA、學術
型碩士到博士(旅遊地理方向)的完整培養體系。本專業師資雄厚,所有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大部分擁有海外學習背景。堅持國際化辦學,與國外知名高校開展了「3+1」、「2+2」雙學位項目合作,展開校際學分互認合作。2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前往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留學深造。本專業致力培養掌握管理科學和旅遊學的基本理論及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實踐開發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核心課程:管理學、旅遊學概論、旅遊經濟學、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地理學、旅遊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與智慧旅遊、旅行社與會展管理、飯店管理、旅遊景觀學、旅遊資源學、旅遊研究方法、人力資源管理、地理學基礎、北京歷史地理、財務管理、旅遊心理學、旅遊英語、生態旅遊、公共關系學、區域分析與規劃等。
專業特色: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注重符合旅遊學科特點的職業素養、知識結構及實踐技能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其一,與國內知名文旅企業合作,在北京房山、河北北戴河、安徽黃山、江蘇南京等地系統開展實驗、實習活動;其二,與旅遊管理專業國際名校高端對接,實施教學和人才培養國際化。其三,發揮師生比低的優勢,實施小班教學和本科生導師制,確保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培養。
就業方向:就業方向主要為會議展覽、旅遊規劃、在線旅遊等旅遊企事業單位,同時也面向旅遊教育、區域規劃、文化產業等研究和管理機構。得到社會及企事業單位的普遍贊譽。
7. 什麼是旅遊景觀旅遊景觀是如何分類的
旅遊景觀是指能吸引旅遊者並可供旅遊業開發利用的可視物像的總稱。從為旅遊產業服務的角度把旅遊景觀作為特定對象來研究的學科稱為旅遊景觀學。
一,雲霧景
(是溫暖濕潤地區或濕潤季節出現的景觀)
阿里山雲霧
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通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層層雲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最好的地點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內的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都是不錯的觀賞點。
在晴天的破曉時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觀賞雲海,確是賞心樂事。遊人但見雲海茫茫,瞬息萬變,時而像連綿起伏的冰峰從山谷中冒出,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天外滾滾而來。難怪阿里山的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
二,雨
西湖
西湖的主要景點有: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花港觀魚、麴院風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鍾、雷鋒夕照、斷橋殘雪等,號稱「西湖十景」。撐傘走在長滿青草的湖畔邊,岸上的楊柳隨風輕舞,擺弄著嬌弱的枝條,惹人憐愛。偶爾雨滴凝落,發出清脆的響聲,更襯出了這西湖的寧靜。緩緩望去,霧中南屏山麓下的雷鋒塔沉默無語,彷彿固守著千年莫測的神秘。山如黛,柳如煙,儼然一幅水墨畫,濃者更濃,淡者更淡,濃淡相依,不禁感嘆南屏山下西湖之美。
信步白堤,望著湖面雨點激起的細小漩渦,突然想起「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人生在世不趁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詩句來。立於湖邊,細細欣賞這雨潤煙濃風姿淡雅的西湖,思緒里翻出美麗的白娘子正徐徐撐傘而來,那個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如一簾婉婉幽夢在眼前回轉。西湖沒有語言,所有的話在這兒都成了多餘,言不成聲,不是哭泣,也是如泣如訴的痴絕。
麴院風荷,這季節荷花並未綻開,只是那湖中荷葉或垂首、或仰面、或成團、或漂浮,濃濃的綠就這樣在雨絲中散淡開來。在這水雲鋪就的西子湖畔,微風撥水水漣漣,長橋伴柳柳翩翩,在這里,我浮躁了很久的心已如一池雨荷般平淡而自然。
三,冰雪
天山國際滑雪場
位於烏魯木齊縣南山風景區西部的甘溝鄉金泉溝,距烏魯木齊市56千米。雪期長、雪質佳、氣候適宜,既可滿足不同檔次滑雪旅遊者的需求,又可以承攬專業性的冰雪體育運動賽事;既考慮了夏季旅遊觀光的經營需求,又是新疆冬季旅遊度假觀光的好去處,成為接待國內、國外滑雪愛好者冬季旅遊以及夏季滑草、攀岩、滑翔、登山、避暑等綜合性旅遊的多功能景點;也是國家、省專業隊冰雪項目訓練場所。可承辦省、市、國家、國際大型冬季冰雪運動賽事
四,霧凇
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和長江三峽同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卻是這四處自然景觀中最為特別的一個。霧凇俗稱樹掛,是大自然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在中國和世界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正是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與其他三處最大的不同之處,即其不可預知性。霧凇來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霧凇去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真正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一派天地使者的凜凜之氣。霧凇性情如此,難免有人偶遇之下陶醉其中,有人苦盼數日難覓芳蹤。吉林市旅遊局局長張煒對記者說,吉林市觀賞霧凇的最佳地點有五處,或霧凇島,或阿什村,三日之內總能叫你領略到霧凇的風采。
五,雨凇
泰山冬季奇特的自然景觀,此時是冬季游覽泰山的最佳時機,遊程像在童話世界裡進行。雨凇的形成是雨滴在空中時,溫度已在0度以下,而雨滴仍保持著液態。當液態雨滴降落在冰點以下的地面時,就急速凍結成冰。在物體上形成光滑的冰層。它可使岱頂上的樹枝、電線變成真徑達24.6毫米的冰棍,它可使遊人寸步難行。這時的岱頂猶如琉璃世界,被燦爛的陽光照射後,象是變幻莫測的萬花筒,光彩奪目,金星迸射。這純潔的泰山之巔,華美富麗,讓人難以張目,難以起步,只能站在殿下廊內眯眼細察,盡享神府仙閣的奧妙。
六,日出與日落含鄱口
含鄱口位於廬山東谷含鄙嶺中央,海拔 1211米,左為五老峰,右為太乙峰。山勢高峻,怪石磷峋,形凹如口,對著鄱陽湖,似乎要把鄱陽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
含鄱口西側,為著名的冰川角鋒「犁頭尖」活象一塊犀利的犁頭,耕耘著茫茫雲海。含鄱口對面為廬山最高峰「漢陽峰」,北面為廬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為廬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
含鄱嶺上有一座雕梁畫棟的方型樓台,這就是廬山觀日出的勝地「望鄱亭」。遊客踏著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欄遠望著呈現魚肚白的天際。不一會兒,一望無涯的鄱陽湖上,拉開了紅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萬道,紫霞升騰。輕揚天際的密密雲層,在霞光的印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迭迭的金色金鱗。驀地,一輪旭日從煙波浩渺的湖面噴薄而出,染紅了藍天、綠水、遠山、近嶺。倚亭四望,浩浩盪盪,胸襟頓時為之開闊。這里是看鄱陽湖日出的絕妙佳境,每當晨光微曦,天水一色,一輪紅日噴薄而出,金光萬道,絢麗多彩,景色迷人。
七,極光漠河
太陽帶電粒子從高緯度地區進入地球大氣層,受磁場影響形成的色彩艷麗的發光現象,形狀多樣,千姿百態,在高空5~10千米亮度最強。北半球有一個極光帶,利於觀測極光,它通過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加拿大北部、冰島南部、挪威北部和新地島南部,每年有240天左右可見極光。稱漠河是中國的北極,並非言過其實,漠河的確是中國大陸最北端的村鎮,以極光和極晝的自然現象著稱於世。漠河民風淳樸濃郁,景色宜人;距漠河日2公里的洛古村是黑龍江的發源地;「胭脂溝」、「古黃金之路」盛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興安嶺上剽悍的鄂溫克族,保留著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始文化和習俗。
八,佛光峨眉山金頂
也叫「寶光」「金光」,在低緯度高山地區雲海中,由於陽光斜照使大氣中的水珠發生衍射而呈現的色彩華美的光環,光環會隨觀測者而動,觀測者的投影會進入光環之中,給人一種神秘的「神佛顯聖」之感。峨眉山金頂佛光
在峨眉山金頂四大奇觀中,金頂佛光被稱為「奇中之奇「。常用」光環隨人動,人影在環中「這兩句話來形容峨眉山金頂佛光的奇妙。因此,每當人們來到峨眉山,總要爬上金頂,希冀看到捨身岩下波濤翻卷的雲海中出現的色彩瑰麗的金頂佛光。
清晨在峨眉山金頂西峰之巔,驟然間,傾盆大雨從空而降,青山如洗,蒼翠欲滴。一霎那間大雨掃空而過,滿天霞彩。暈環七色的佛光,從岩腹中分娩而出,裊裊蒸騰起來。不是煙霧!不是雲霧!奇妙絢麗的色彩真非人間所有。就是高明的畫師,也無不驚嘆「娥眉如畫畫不成」。這是天、地、人三者圓融無得的佛果,真是「人生難得幾回見」。清代譚鍾岳曾有詩描述:「非雲非霧起層空,異彩奇輝迥不同。試向岩石高處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九,海市蜃樓
由於氣溫垂直方向上的變化以及相應的空氣密度垂直分布發生分異,引起光線的折射和全反射現象,使遠處地面景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形成神秘的景緻。一般多出現在海灣、沙漠和山頂。中國最佳觀測地點是山東蓬萊閣和浙江普陀山。另外連雲港海洲灣、渤海長島、北戴河東聯峰山、廬山五老峰和塔克拉瑪干也都可觀測蜃景。
十,日月景觀
主要有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日月並升以及夜間月景等景觀。觀測旭日東升的日出景觀可以到廬山含鄱口、漢陽峰,黃山翠屏樓,泰山日觀峰,華山東峰,峨眉山金頂,衡山祝融峰,蓬萊丹崖山,秦皇島海濱等地。著名的夕陽西下的日落景觀有浙江普陀山「普陀夕照」、杭州西湖「雷峰夕照」、河北承德「磬錘夕照」、湖南「瀟湘夕照」等。日月並升景觀在中國有五個地方,最佳觀測地點是浙江海鹽縣南北湖畔的雲岫山鷹窠頂。夜間月景可以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到中秋分外明」等,明月與其他景緻構成了著名的岳陽「洞庭秋月」、杭州「三潭印月」以及著名的「二泉映月」等等。
8. 旅遊規劃的理論基礎包括哪些方面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也是連接旅遊學、景觀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以及社會、經濟和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橋梁。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既是整合"旅遊區總體規劃"與"旅遊區詳細規劃"成為旅遊系統整體性規劃控制的有效途徑,又是實現旅遊規劃體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選擇,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當仁不讓地成為現代旅遊規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對我國應用而生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公司"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中心",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後於其實踐,以至出現各層次旅遊規劃之間脫節的現象,由此成為影響旅遊景觀高效利用、永續的主要障礙之一,並制約著旅遊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對於解決我國旅遊區規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推動旅遊區規劃進一步向前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 旅遊景觀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強調景觀空間格局對過程的控制和影響,並試圖通過格局的改變來維持景觀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旅遊景觀學重要的實踐領域,是旅遊景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旅遊景觀學的應用價值。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從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突出宏觀總體格局、中觀功能分區和微觀單元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目的。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圍繞著人與景觀的共生發展這一原理展開,旅遊景觀開發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因此,優化整合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景觀設計和旅遊景觀經營活動三大系統,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目標。通過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使景觀結構、景觀格局與各種生態過程以及旅遊活動互利共生,協調發展。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始終將某些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從整體上來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把構成景觀的所有要素都作為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變數來進行研究,在不斷變化中和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維持旅遊景觀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空間尺度的考慮無論在旅遊景觀的概念,還是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來說,它是基於地方尺度,並以旅遊景觀為對象的一種生產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對旅遊景觀內部旅遊景觀單元空間配置的規劃。但一個完整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實體單元研究,還包括基於區域尺度對不同旅遊景觀類型單元間的合理配置進行研究和規劃。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特點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與旅遊規劃和景觀規劃有著密切的聯系,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關於旅遊規劃 旅遊規劃,是指在旅遊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遊資源的屬性、特色和旅遊地的發展規律,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對旅遊資源進行總體布局、項目技術方案實施設計和具體實施。其中經濟、技術是規劃開展的先決條件,正確處理旅遊業發展同環境,同旅遊資源的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前提。 從1959年的夏威夷規劃算起,現代旅遊規劃已有近50年的歷史,旅遊規劃理論形成了相對完備的體系。但由於分析角度不一樣等原因,不同專家、學者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問題的認識也不一樣。例如,國內著名的風景旅遊規劃專家吳人韋先生認為,旅遊規劃的理論體系可分為經濟、環境和人文三大板塊,也可從哲學、科學和技術3個層次來考慮。另有學者提出,指導我國旅遊規劃的理論依據主要源於4個學派,即景觀園林建築學派、生態學派、地理學派和歷史經濟學派。影響最大的是以形體規劃見長的景觀園林建築學派,其次是以綜合規劃見長的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地理學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觀點都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做出了很好的歸納,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關於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自然第一原則 數十億年不斷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最為穩定,較人工生態系統有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優越性。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把自然第一原則放在首位,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顯露自然。為使景觀生態系統的美學價值得以發揮,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以自然景觀為本底,再現復雜多樣的自然生態過程,使隱藏的生態系統和過程得以顯現,並能為人們所理解,還能夠讓人們充分地認識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對人類自己在景觀上留下痕跡的關注。這種自然意識的加強,無疑會使人類的認識得以升華,自然景觀中的水與火不再被當作災害來看待,而是作為一種維持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必須的生態過程。
二是順應自然。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針對具體的地區、具體的對象。不同地區的景觀結構、格局和生態過程不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要求應該與之相適應。進而言之,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順天應時,必須以當地的自然生態過程為依據。此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學習當地的鄉土知識,因為對多數地方來說,當地人長期的生活實踐已經表明,養育他們的景觀總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態規律。
三是模擬自然。人為旅遊景觀的建設,應藉助於純自然景觀的管理方式,必須盡可能保護、保持和恢復自然景觀資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澤等),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和功能,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開發景觀資源的前提。模擬自然狀態,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的人為生態系統,該系統最適合人類生存,最大限度地滿足物種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同時,依據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進行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可減少投入,形成優化的旅遊景觀,實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整體優化原則
旅遊景觀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組成的一個整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應為整體景觀,是對全部生態系統的組合、平衡和協調進行規劃,改善景觀結構和功能,優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實現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與景觀發展之間的協調,保證整體生態功能得以保持和發展,達到降低災害、增強生存能力、提高生產力的目的。進而建設成一個功能完善的、穩定的生態環境,以實現景觀生態系統的整體優化,保證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創造多樣化的旅遊空間,具體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景觀要素形態的多樣性,即廊道、斑塊形式多樣、大小斑塊相伴、寬窄廊道相結合;二是生物種的多樣性,斑塊的生境、形狀、大小、邊緣條件等諸多因素是保護生物種多樣性的基礎條件。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盡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塊形態,例如旅遊景觀中自然殘留的濕地、牛軛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應得到保護。三是生境的多樣性,不同生境的組合有利於整體景觀的穩定,具有抵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例如單一的"玉米海"、"一望無際的稻田"、"萬畝果園"等農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可取,因為這在抵禦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方面有極大的脆弱性。(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是景觀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個地區景觀保持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例如旅遊景觀是一個高度人為化的景觀,如果水泥建築斑塊及廊道占絕對優勢,綠地斑塊及廊道少,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衡現象,進而影響旅遊景觀的生態功能,造成空氣污染、水質下降等諸多環境問題。為此擴大旅遊景觀的水平空間異質性,對維持旅遊景觀的生態平衡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旅遊景觀設計還須根據生態學原理兼顧美學特徵,加強垂直空間異質性,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形成自穩協調的生態系統,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擾的能力,創造良好的生態旅遊環境。(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突出區域特色,把人類文化、傳統和習俗與景觀疊加,將旅遊服務設施、景觀生產價值有效利用融於自然之中,使旅遊景觀美不被減弱又能產生最佳經濟效益。進而使當今人類主動地、以科學的態度去美化景觀、創新景觀,通過規劃達到旅遊景觀形態美、多樣性豐富、結構復雜,增加可視性,達到與人類的美學要求相一致,從而滿足旅遊者追求"新、奇、異、美、樂"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保護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是對人類具有特殊價值或具有潛在自然災害的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極易因人類不適當的開發活動導致環境負效應。依據資源特性與功能差異,環境敏感區可分為:生態敏感區(河流水系、濱水地區、山峰海灘、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文化敏感區(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產地、革命遺址等)、資源生產敏感區(城市水源地、新鮮空氣補充地、土壤維護區等)和自然災害敏感區(可能發生洪患的濱水區、地質上的構造斷裂破碎帶、空氣嚴重污染區等)。在敏感區內環境的惡化大多屬於不可逆變化,一旦失去穩定將會給旅遊景觀的安全帶來隱患。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對環境敏感區予以特殊關注。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依據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規劃後的旅遊景觀要具有:整合性、多樣性、進化性、自然性、暢達性、標識性、和諧性、經濟性、文化性。 為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需要對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該如何描述和評價、如何運作、運作是否良好、景觀是否要做改變、如何改變、這些變化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後果。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就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具體分為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四部分:一是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以景觀環境調查為基礎,評價旅遊景觀利用狀況的適宜性,以及旅遊景觀格局分析。二是區域的旅遊景觀設計系統,主要對結構、功能、動態等方面對旅遊景觀生態過程進行研究,探討景觀的最佳利用結構、格局,對旅遊景觀進行合理設計。三是區域的旅遊經營活動系統,主要從滿足旅遊者多樣化需求的旅遊活動、旅遊設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提出人與景觀和諧共生的旅遊經營活動方式。四是區域的旅遊景觀保護系統,通過旅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監測,實施有效的景觀管理和景觀保護,以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9. 什麼是旅遊景觀什麼是旅遊地產景觀
什麼是旅遊景觀
旅遊景觀是指能吸引旅遊者並可供旅遊業開發利用的可視物像的總稱。從為旅遊產業服務的角度把旅遊景觀作為特定對象來研究的學科稱為旅遊景觀學。
一,雲霧景
(是溫暖濕潤地區或濕潤季節出現的景觀)
阿里山雲霧
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通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層層雲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最好的地點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內的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都是不錯的觀賞點。
在晴天的破曉時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觀賞雲海,確是賞心樂事。遊人但見雲海茫茫,瞬息萬變,時而像連綿起伏的冰峰從山谷中冒出,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天外滾滾而來。難怪阿里山的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
二,雨
西湖
西湖的主要景點有: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花港觀魚、麴院風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鍾、雷鋒夕照、斷橋殘雪等,號稱「西湖十景」。撐傘走在長滿青草的湖畔邊,岸上的楊柳隨風輕舞,擺弄著嬌弱的枝條,惹人憐愛。偶爾雨滴凝落,發出清脆的響聲,更襯出了這西湖的寧靜。緩緩望去,霧中南屏山麓下的雷鋒塔沉默無語,彷彿固守著千年莫測的神秘。山如黛,柳如煙,儼然一幅水墨畫,濃者更濃,淡者更淡,濃淡相依,不禁感嘆南屏山下西湖之美。
信步白堤,望著湖面雨點激起的細小漩渦,突然想起「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人生在世不趁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詩句來。立於湖邊,細細欣賞這雨潤煙濃風姿淡雅的西湖,思緒里翻出美麗的白娘子正徐徐撐傘而來,那個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如一簾婉婉幽夢在眼前回轉。西湖沒有語言,所有的話在這兒都成了多餘,言不成聲,不是哭泣,也是如泣如訴的痴絕。
麴院風荷,這季節荷花並未綻開,只是那湖中荷葉或垂首、或仰面、或成團、或漂浮,濃濃的綠就這樣在雨絲中散淡開來。在這水雲鋪就的西子湖畔,微風撥水水漣漣,長橋伴柳柳翩翩,在這里,我浮躁了很久的心已如一池雨荷般平淡而自然。
三,冰雪
天山國際滑雪場
位於烏魯木齊縣南山風景區西部的甘溝鄉金泉溝,距烏魯木齊市56千米。雪期長、雪質佳、氣候適宜,既可滿足不同檔次滑雪旅遊者的需求,又可以承攬專業性的冰雪體育運動賽事;既考慮了夏季旅遊觀光的經營需求,又是新疆冬季旅遊度假觀光的好去處,成為接待國內、國外滑雪愛好者冬季旅遊以及夏季滑草、攀岩、滑翔、登山、避暑等綜合性旅遊的多功能景點;也是國家、省專業隊冰雪項目訓練場所。可承辦省、市、國家、國際大型冬季冰雪運動賽事
四,霧凇
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和長江三峽同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卻是這四處自然景觀中最為特別的一個。霧凇俗稱樹掛,是大自然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在中國和世界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正是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與其他三處最大的不同之處,即其不可預知性。霧凇來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霧凇去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真正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一派天地使者的凜凜之氣。霧凇性情如此,難免有人偶遇之下陶醉其中,有人苦盼數日難覓芳蹤。吉林市旅遊局局長張煒對記者說,吉林市觀賞霧凇的最佳地點有五處,或霧凇島,或阿什村,三日之內總能叫你領略到霧凇的風采。
五,雨凇
泰山冬季奇特的自然景觀,此時是冬季游覽泰山的最佳時機,遊程像在童話世界裡進行。雨凇的形成是雨滴在空中時,溫度已在0度以下,而雨滴仍保持著液態。當液態雨滴降落在冰點以下的地面時,就急速凍結成冰。在物體上形成光滑的冰層。它可使岱頂上的樹枝、電線變成真徑達24.6毫米的冰棍,它可使遊人寸步難行。這時的岱頂猶如琉璃世界,被燦爛的陽光照射後,象是變幻莫測的萬花筒,光彩奪目,金星迸射。這純潔的泰山之巔,華美富麗,讓人難以張目,難以起步,只能站在殿下廊內眯眼細察,盡享神府仙閣的奧妙。
六,日出與日落含鄱口
含鄱口位於廬山東谷含鄙嶺中央,海拔 1211米,左為五老峰,右為太乙峰。山勢高峻,怪石磷峋,形凹如口,對著鄱陽湖,似乎要把鄱陽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
含鄱口西側,為著名的冰川角鋒「犁頭尖」活象一塊犀利的犁頭,耕耘著茫茫雲海。含鄱口對面為廬山最高峰「漢陽峰」,北面為廬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為廬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
含鄱嶺上有一座雕梁畫棟的方型樓台,這就是廬山觀日出的勝地「望鄱亭」。遊客踏著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欄遠望著呈現魚肚白的天際。不一會兒,一望無涯的鄱陽湖上,拉開了紅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萬道,紫霞升騰。輕揚天際的密密雲層,在霞光的印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迭迭的金色金鱗。驀地,一輪旭日從煙波浩渺的湖面噴薄而出,染紅了藍天、綠水、遠山、近嶺。倚亭四望,浩浩盪盪,胸襟頓時為之開闊。這里是看鄱陽湖日出的絕妙佳境,每當晨光微曦,天水一色,一輪紅日噴薄而出,金光萬道,絢麗多彩,景色迷人。
七,極光漠河
太陽帶電粒子從高緯度地區進入地球大氣層,受磁場影響形成的色彩艷麗的發光現象,形狀多樣,千姿百態,在高空5~10千米亮度最強。北半球有一個極光帶,利於觀測極光,它通過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加拿大北部、冰島南部、挪威北部和新地島南部,每年有240天左右可見極光。稱漠河是中國的北極,並非言過其實,漠河的確是中國大陸最北端的村鎮,以極光和極晝的自然現象著稱於世。漠河民風淳樸濃郁,景色宜人;距漠河日2公里的洛古村是黑龍江的發源地;「胭脂溝」、「古黃金之路」盛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興安嶺上剽悍的鄂溫克族,保留著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始文化和習俗。
八,佛光峨眉山金頂
也叫「寶光」「金光」,在低緯度高山地區雲海中,由於陽光斜照使大氣中的水珠發生衍射而呈現的色彩華美的光環,光環會隨觀測者而動,觀測者的投影會進入光環之中,給人一種神秘的「神佛顯聖」之感。峨眉山金頂佛光
在峨眉山金頂四大奇觀中,金頂佛光被稱為「奇中之奇「。常用」光環隨人動,人影在環中「這兩句話來形容峨眉山金頂佛光的奇妙。因此,每當人們來到峨眉山,總要爬上金頂,希冀看到捨身岩下波濤翻卷的雲海中出現的色彩瑰麗的金頂佛光。
清晨在峨眉山金頂西峰之巔,驟然間,傾盆大雨從空而降,青山如洗,蒼翠欲滴。一霎那間大雨掃空而過,滿天霞彩。暈環七色的佛光,從岩腹中分娩而出,裊裊蒸騰起來。不是煙霧!不是雲霧!奇妙絢麗的色彩真非人間所有。就是高明的畫師,也無不驚嘆「娥眉如畫畫不成」。這是天、地、人三者圓融無得的佛果,真是「人生難得幾回見」。清代譚鍾岳曾有詩描述:「非雲非霧起層空,異彩奇輝迥不同。試向岩石高處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九,海市蜃樓
由於氣溫垂直方向上的變化以及相應的空氣密度垂直分布發生分異,引起光線的折射和全反射現象,使遠處地面景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形成神秘的景緻。一般多出現在海灣、沙漠和山頂。中國最佳觀測地點是山東蓬萊閣和浙江普陀山。另外連雲港海洲灣、渤海長島、北戴河東聯峰山、廬山五老峰和塔克拉瑪干也都可觀測蜃景。
十,日月景觀
主要有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日月並升以及夜間月景等景觀。觀測旭日東升的日出景觀可以到廬山含鄱口、漢陽峰,黃山翠屏樓,泰山日觀峰,華山東峰,峨眉山金頂,衡山祝融峰,蓬萊丹崖山,秦皇島海濱等地。著名的夕陽西下的日落景觀有浙江普陀山「普陀夕照」、杭州西湖「雷峰夕照」、河北承德「磬錘夕照」、湖南「瀟湘夕照」等。日月並升景觀在中國有五個地方,最佳觀測地點是浙江海鹽縣南北湖畔的雲岫山鷹窠頂。夜間月景可以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到中秋分外明」等,明月與其他景緻構成了著名的岳陽「洞庭秋月」、杭州「三潭印月」以及著名的「二泉映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