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石景觀
⑴ 重慶秋之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公司簡介重慶秋之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位於重慶市高新區陳家坪,公司重點版從事廢水權治理、廢氣治理、固廢體治理等環境工程治理;公司具有廢水治理、廢氣治理、固廢治理環境工程甲級資質證書。其主要經營范圍:環境污染防治、銷售環境監測儀器、實驗室儀器、儀表等。是一家致力於環保治理工程建設的高新技術企業。
法定代表人:黃勇強
成立時間:2012-02-29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90100016601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楊路44號附10-21-5號
⑵ 墾丁的著名景點
位於國家公園西側,恆春往貓鼻頭的途中,佔地137公頃,原本是低窪地勢,往年每逢雨季便積水成澤。日治時代雖曾計劃建為水庫,但終未實現,戰後民國37年(1948年)籌撥專款,將龍鑾潭建為水庫,為恆春半島重要的水利設施。潭水經附近溪流相匯由人工泄水口北流,經四溝、頭溝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供農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際更成為候鳥群集過冬的地方,是絕佳的賞鳥景點。
龍鑾潭旁設有一自然中心,透過玻璃牆面可以欣賞到整個潭面,中心內的觀察站提供多部望遠鏡和2套播放監視系統,並有4處鳥類展示區,是設備完善的鳥類觀察站。龍鑾潭自然中心同時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復育區的所在,以生態園方式進行人工培育原生樹種。生態園區面積約1.5公頃,共分為稀有植物區、誘鳥植物區、誘蝶植物區、草原灌叢植物區、賞花觀果植物區、山地植物區、海岸林植物區、珊瑚礁植物區、綠籬植物區等九區。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物物種歧異度高,是生態保育與生物族群的自然棲所。 白沙灣位於恆春半島西岸、貓鼻頭西北方的海岸線上。又稱「白砂」。白沙灣一帶屬珊瑚礁海岸,原是一個小漁港,稱為白沙港。這一帶得天獨厚,擁有一段長達百米的沙灘,沙灘由純白的貝殼砂所組成,由於鮮少有遊客造訪,因此還保持著自然的風貌。而在此處戲水時需小心此地有三處有強勁的暗流,須特別的留意。
而去墾丁白沙灘回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信將會成為墾丁旅遊不可缺少的環節。在這里,李安營造了唯美震撼的長滿怪樹的神秘浮島和墨西哥海灘。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位於國家公園東側的滿州鄉南仁村,保護區海拔最高不過526米,卻是台灣少數僅存的低海拔原始熱帶季風雨林,同時形成熱帶、亞熱帶與溫帶植物分布於南仁山區,受恆春半島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影響,共有2200餘種植物。如「大頭茶」潔白似茶花,是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的常見植物。
「南仁湖」位於天然山谷中,僅一條步道能前往,單程4.3公里。沿途生態樣貌豐富,常可見「青斑蝶」、「黃蝶」的蹤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於稻田東邊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積逐日增多,形成寬廣湖泊,在這一片廣大水域之前有處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於湖水面積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見的「黃灰澤蟹」,是台灣淡水蟹的特有品種,屬於陸蟹的一種,也是唯一不須到海邊進行繁殖的蟹種。
南仁山為生態保護區,僅供學術研究,禁止遊客進入。事先必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前往南仁湖也必須先於墾丁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兩個月的封山期間亦不受理申請進入。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
龍坑位於恆春半島東南端岬角,介於太平洋與巴士海峽交界處,該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積計61.67公頃。由於重力及海浪之沖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龍坑綜合了裙礁、崩崖、狹谷、陷坑等絕佳之地形景觀。
龍坑生態特殊,海岸植物繁復,有許多特殊少見的濱海植物。例如「濱斑鳩菊」,全台灣除了蘭嶼之外就只能在龍坑這里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飛龍掌血」,以及遠從大溪地飄洋過來的「檄樹」都是龍坑特有的濱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整個珊瑚礁被原油污染,雖然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將整個龍坑生態完全破壞,散落在海床上的貨輪殘骸,至今仍使得珊瑚無法順利復育。 台灣地區每年一度的「墾丁春浪音樂節」,定於每年四月初清明節前後舉行音樂嘉年華會。
友善的狗國際音樂逾2006年4月舉辦了第一屆墾丁春浪音樂節,成功的結合近百名優秀的歌手、DJ以及音樂人,三天的活動吸引了將近四萬人次的觀眾入場,為台灣開啟首創全民戶外大型音樂活動,以一種更大眾、更普羅的音樂文化,為台灣音樂活動注入一股新勢力與新活力,充分展現了這塊土地上的熱情與生命力。 墾丁大街墾丁大街為位於墾丁路之夜市,為國家公園境內最熱鬧的商店街。也是世界罕見設於國家公園內的商圈與夜市,加上大街的飯店、旅館,沙灘旁的水上機車,以及核能發電廠,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溫上升,對國家公園的生態維護,沒有幫助。從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墾丁大街的存在並不利於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唯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於國家公園的設立。
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墾丁路上商家僅止於販賣名產的夜市規模。在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經媒體報導墾丁為台灣最佳觀賞地點,頓時擁入大量遊客。從此觀光客與日遽增,帶動外圍商業繁榮。
墾丁大街范圍大約在墾丁大灣(夏都沙灘酒店)至墾丁小灣沙灘之間。沿路有許多夜間營業的酒吧、舞場、小吃攤等,從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滿許多身著海灘褲、比基尼,一身輕松打扮的泳客與國內外遊客,街上的霓虹燈將街景妝點得十分熱鬧,頗有南洋度假勝地的風情。晚上夜店裡除了供應餐點以外,也有鋼管舞等火熱表演。鋼管舞女郎身著三點泳裝在客人身上磨蹭的行為,曾被媒體點名有害風化,不過並未被禁止。墾丁街有近30多家的個性紀念商品店,有許多的飾品及紀念品的店家及小攤位,商品均具有當地特色。墾丁大街也是墾丁當地飯店、旅館最密集的地方,如夏都沙灘酒店、西澤飯店與救國團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點。 自公元1995年開辦,由兩位外籍人士Jimi(吉米)和Wade(偉德)首創舉辦的一個戶外大型音樂藝術祭,一向以門票收入為主要活動營運來源,也是台灣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祭;於每年春假期間(4月5日前後)舉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原意是參考1970年代美國Woodstock演唱之精神,提供創作音樂團體或個人發揮的舞台並帶動年輕族群愛、和平、自由...等精神。耕耘十幾年下來,為墾丁地區帶來了龐大的觀光商機,也帶動了當地繁榮的地方發展。也因為活動太過知名,為了以正視聽,2007年時,台灣內政部營建署也已正式發布消息,以往在四月春假期間被誤稱為「春天吶喊」等所有戶外音樂活動,正式核定的名稱為「墾丁國家公園春天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
地點從1995年的夢幻墾丁,到後來的墾丁大街海邊、六福山莊等,2007年則正式進駐鵝鑾鼻燈塔公園內開辦,正宗的春天吶喊音樂祭只有一個,並以標榜健康純正的休閑娛樂為主,所有的表演也都一向維持在午夜十二點前即全部結束。
⑶ 黃山高山尖峰深谷景觀
1.黃山世界地質公園概況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南部,行政區域位於黃山市,橫跨黃山區,徽州區、歙縣、黟縣和休寧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8°07'~118°12'。北緯30°05'~30°12'。范圍南北長約40km,東西寬約30km,面積約合1200km2,核心景區有160.6km2(圖4-16)。
黃山處在以浙西、蘇南、贛東北和皖南丘陵和山地的中部。黃山作為一條東西向稍偏北走向的山脈是錢塘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黃山山脈在西端與北北東走向的九華山脈在牯牛降相交匯,其東端漸變為低山丘陵。黃山世界地質公園所處位置是黃山山脈的主峰區域,屬花崗岩中低山地,海拔超過1000m的山峰有70個,超過1500m的山峰有47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m。山坡坡度一般在40°~50°,有的達到70°~80°,甚至90°。山嶺切割破碎,河谷密度很大,大多為深切河谷,縱比降大,河流裂點發育。
圖4-16 黃山地理位置圖
本區屬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氣候,基帶(山下)為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6~17.5℃,最冷月(1月)4.0~5.5℃,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6℃,最熱月(7月)27~29℃,氣溫年交差20~25℃,無霜期230~265天,年降水量1600~1700mm,4~7月降水量佔全年總量的50%~60%,降水年變率大。黃山氣候垂直地帶明顯,亞熱帶位於海拔600mm以下的山地,600~1200m地帶的山地為暖溫帶氣候,1200m以上為溫帶氣候。
黃山地質構造為揚子板塊東部的南緣,與華夏板塊接壤。在侏羅紀至白堊紀的燕山構造階段形成了大規模的中酸性火山噴發和岩漿入侵。黃山的岩石主體部分是由燕山期的花崗岩組成的復式岩體,包括黃山花崗岩主體、太平花崗閃長岩體和後期侵入於岩體中的一些花崗細晶岩脈。其中黃山花崗岩岩體出露面積約為107.81km2,占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的70%,構成了黃山花崗岩風景地貌的主體。
2.高山尖峰深谷景觀
黃山景觀地貌在全國地貌分類系統中是花崗岩中山地貌,此次研究主要從地質遺跡的保護和旅遊資源的開發以及地學知識的普及出發,主要按照形態-成因的原則,對黃山花崗岩景觀地貌進一步劃分。黃山是由眾多的花崗岩山峰組成的山體,素有36大峰和36小峰之美稱,所謂「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的看點主要就是黃山的山峰。因此,在此將黃山的高山尖峰深谷景觀主要分為如下類型:
1)堡峰:山峰規模很大,四周被陡壁環繞,平面形態呈長方形,海拔最高,相對高差最大,山體雄偉。以蓮花峰(海拔1864.8m)(圖4-17)、天都峰(海拔1829.5m)和雲門峰(海拔1626.2m)為代表。從白鵝嶺往光明頂方向觀察,光明頂(海拔1840m)亦是一座堡巨峰。
圖4-17 黃山蓮花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2)圓丘峰和半圓丘峰:這是在花崗岩圓丘的基礎上,由於地面抬升,受到深切割後,使圓丘成為峰頂,而四周為陡壁圍繞這樣的山峰,或者因地面切割,使圓丘受到破壞而成為半圓丘這樣的山峰。圓丘峰如光明頂氣象台前的觀景點,而光明頂、獅子峰(圖4-18)、丹霞峰、石鼓峰等都是半圓丘峰。
圖4-18 黃山獅子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19 黃山石筍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0 由平天矼向西延伸的花崗岩尖峰形成的鋸齒狀嶺脊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3)塔峰:山峰規模較圓丘峰小,形如寶塔,四周為陡壁,側投影如三角形或梯形,平面投影為似同心圓狀,如始信峰、石筍峰(圖4-19)、蓮蕊峰、石柱峰、玉屏峰、上升峰等。
4)脊峰:山峰呈長條形展布,其間有起伏往往是峰峰相連,兩側為陡坡。如佛掌峰—
缽盂峰—紫石峰—眉毛峰—蝦蟆峰,天都峰—青鸞峰—蠟燭峰,耕耘峰—老人峰—A砂峰,鰲魚峰—容成峰—雲際峰。仙都峰,疊障峰,轎頂峰—駱駝峰,飛龍峰—上升峰。甚至蓮花峰—玉屏峰—耕耘峰—天都峰也組成脊峰。脊峰是一系列山峰的組合,成為脊狀的起伏山嶺(圖4-20)。
5)屏峰:側面成屏風狀的山峰,四周為陡壁,山體較為單薄,正面側投影呈方形,長方形和梯形,側面則投影成柱狀。如駱駝峰(圖4-21)、筆架峰、書箱峰、薄刀峰、牌坊峰等。
6)柱峰:山頂為石柱組成的山峰,規模較小,然而它連同峰體(基座)則有一定的規模。如飛來石所在的仙桃峰、十八羅漢朝南海所在的觀音峰,仙人踩高蹺所在的山峰等。
7)簇峰:沿花崗岩節理風化侵蝕形成聚集在一定范圍內的山峰集,它們坐落在同一個基座上,很像石英晶簇(圖4-22)。光明頂東側皮蓬一帶幾十個小峰即是簇峰的代表,西海大峽谷里也有。
圖4-21 駱駝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2 晶簇狀峰(照片提供:郭克毅)
8)石柱:沿花崗岩節理風化侵蝕後殘留的柱狀體,在海拔1100m以上的山體上的石柱,大多是冰緣岩柱,這是在冰緣(凍土)環境中由寒凍風化和冰凍化作用形成的石柱。冰緣岩柱在黃山隨處可見(圖4-23),如「五老上天都」(金雞叫天門)、「仙人指路」、「仙人踩高蹺」、「夢筆生花」、「仙人下棋」、「童子拜觀音」、「飛來石」、「仙人下棋」等,西海大峽谷中也有許多冰緣岩柱。
9)石蛋:石蛋是古風化殼被侵蝕破壞後殘留的岩塊,天都峰頂上的巨礫是無根石蛋(圖4-24),而鰲魚峰北側的「鰲吃螺螄」那些「螺螄」和「鰲魚馱金龜」的那隻「金龜」則是有根石蛋,「猴子觀海」的那隻石猴也是石蛋。
10)崩石:沿節理破碎而崩塌形成的石塊,這類景觀地貌有蒲團石、碰頭石、西海大峽谷中也有見及。
圖4-23 圓柱形石柱(海豚出海)(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4 天都峰頂的石蛋(照片提供:郭克毅)
11)石錐:這是在破碎的花崗岩上順著表面風化淋溶形成的雛狀體,體積很小,錐尖向上。如「手機石」(圖4-25)、「喜鵲登梅」的上部(喜鵲、仙人的手)、「仙人翻桌」的四條桌腿等。花崗岩可被淋溶是有證據的,我們對沉積物中石英顆粒作電鏡掃描可見石英錶面有溶蝕坑和淀積層這是石英被溶蝕的證據,石英都能被溶蝕,何況長石!
12)滾石和巨礫:這是順山坡滾落或沿溝谷沖積的礫石,一般都經過磨圓,沒有尖銳的稜角,有一定的造型,如醉石、虎頭岩、試劍石、丹井等。
13)一線天:從花崗岩節理或斷層這些軟弱結構面切割形成的狹長道通道,兩壁直立。步仙橋就橫跨在一處一線天峽谷上面,步仙橋的南頭也是一處一線天(圖4-26)。
圖4-25 石錐(手機石)(照片提供:郭克毅)
圖4-26 一線天(照片提供:郭克毅)
14)洞室:岩洞與石室的合稱,有的是沿花崗岩裂隙和節理風化侵蝕而成,如卧龍洞,鰲魚洞有的是潛水溶解所成如神仙洞(軒轅峰北固寺)有的是崩塌堆積所成,如飛來洞有的是由巨型石蛋堆成,或石蛋間的細粒物質被侵蝕掉後留下的洞室,如天都峰頂的石洞。
15)深切峽谷:黃山中央高地四周都有深切峽谷,以西海大峽規模最大(圖4-27),也最典型。無論從黃山的哪個大門入山,都要經過峽谷才能到達中央高地核心地帶。這些峽谷都以山高、峽深、壁陡為特徵,在西海大峽谷中多見嶂谷。
圖4-27 西海的V字形峽谷(照片提供:郭克毅)
3.黃山花崗岩地貌分區特徵
黃山花崗岩地貌因岩性差異和節理發育狀況的差別,各處地貌形態和類型,以及發育程度有著各自的特點,蒲慶余等(2009)將黃山地貌分為如下5個區:(1)中央高地區以光明頂、北海賓館為中心的黃山中心景區,從西北部的丹霞峰、石鼓峰起,向東經獅子峰、始信峰、石筍峰,折向南經白鵝峰、白鵝嶺、貢陽山,向南經光明頂、煉丹峰、鰲魚峰,再向北經薄刀峰、仙桃峰、迴音壁至排雲亭。中央高地的地貌特點是地面平坦,起伏相差一般不到200m,最高處光明頂海拔1840m,最低處西海飯店約1560m,最大高差300m,在中央高地內部地形呈丘陵狀,山體渾圓,坡度較小,是一種發育成熟的地貌。中央高地四周都是懸崖絕壁,這就是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所說的「益平天矼陽為前海,陰為後海乃極高處;四面皆峻塢,此獨若平地。」圓丘峰和半圓丘峰多分布於中央高地四周邊緣,如丹霞峰、石鼓峰、獅子峰、石鵝峰、貢陽山、光明頂、仙桃峰等。其核心部分光明頂、貢陽山、白鵝嶺和北海賓館一帶由細粒含斑花崗岩組成,其他地區為中細粒斑狀花崗岩組成,這些岩體的垂直節理非常發育,因此四周均為陡壁直立。鰲魚背所在則由粗粒似斑狀花崗岩組成,節理發育較差,山體更為渾圓。
(2)前海(南海)區
包括天都峰、蓮花峰、天門峰在內的中央高地南鄰地區,即通常所說的溫泉景區。這里山體高大雄偉,溝谷切割較弱,組成岩石除桃花峰為鄧家組和鋪嶺組非花崗岩外,其餘大多為第二期粒粒似斑狀花崗岩,發育一組大致南北走向(稍偏北東)的X節理,因此發育了大致南北偏東北走向的嶺谷相間的地貌,山體稍顯渾圓,這與粗粒和節理少有關。
天都峰、桃花峰和雲門峰都是體積很大的堡峰,尤其是前兩峰,更顯雄偉。蓮花峰和蓮蕊峰發育著一組走向近東西,傾向南和北的X節理,節理面傾角分別為60°、75°,蓮花和蓮蕊的山形由這組節理控制。在蓮花溝源頭峰麓發育著卸荷節理,岩塊沿卸荷節理剝落。
此區從東到西從百丈瀑、眉毛峰—紫石峰、人字瀑谷地、青鸞峰—蠟燭峰、半峙谷地、老人峰—朱A峰、蓮花溝、聖泉峰、鳴弦泉谷地,為嶺谷相間的地貌,走向大體為南北向偏北東,這些山嶺呈狹長從北向南波狀起伏逐漸降低,它們與北西走向的蓮花峰—天都峰山脊在北端相接,但是其間大約有400m的高差。那些谷地比較順直,谷坡為復式山坡即上部為上凸形坡,下部為下凹形坡。兩側山坡組成大致U形,山坡上花崗岩卸荷裂隙發育,岩石沿卸荷裂隙剝落,山谷水流湍急,無明顯的跌水現象,也即無明顯的裂點。只在溝口才見裂點。
(3)北海(後海)區
丹霞峰、獅子峰、始信峰以北及始信峰、石筍峰以東地區,這里是風景秀麗的地區。組成岩石為中細粒花崗岩。這里也是南北向嶺谷相間,但與前海區不同的是由於是中細粒花崗岩,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所以山體切割明顯,尖峰陡壁比較顯著,景觀小巧玲瓏。丹霞峰和散花塢以北平行的南北向谷地大多為南北向斷層控制,與這組南北向斷層配套的有4組節理,它們的走向是16°、75°、305°和330°,所以山脊主要走向為南北向,其間單個山峰走向330°和310°,這些山峰大多是屏峰,二道亭以下轉為東西向的次級山脊和山谷與南北向的主谷和山脊交合。
獅子峰、石鼓峰、丹霞峰都是半圓丘峰,在中央高地一側它們都是圓丘,在外側它們都是懸崖陡壁將頂部的圓丘切成一半。獅子峰北緊靠著的「猴子觀海」一隻石猴坐落在屏峰的頂部,那石猴是古地面上的石蛋殘留。
散花塢的東側有「夢筆生花」石柱是冰緣岩柱,在它對面是筆架峰,它們在散花塢崍谷尚未形成以前是連在一起的。筆架峰是一座屏峰,筆架峰的屏面走向約200°,與「夢筆生花」同一方向,溝谷方向290°,筆架的缺口也是290°走向。
始信峰與獅子峰等山峰相似,即面向中央高地一側坡緩,外側為陡崖。這一帶發育4組節理,200°、350°、310°、270°~295°。以270°~295°節理最發育山體基本上沿這幾組節理切割。石筍峰是典型的塔峰,其東側的一座山峰呈現為小型的圓丘峰。石筍峰東觀景台可欣賞觀音峰等山峰及十八羅漢朝南海等景觀,觀音峰的花崗岩中發育20°,35°,220°等幾組垂直節理,山峰及賞石都由這幾組節理控制。十八羅漢朝南海顯然是冰緣岩柱。
(4)東海區
光明頂東、白鵝嶺—觀音峰南地區,即丞相源和皮蓬一帶。這里廣泛分布著老人峰地面,海拔1200~1400m的山峰,山脊是這期壯年地面被破壞後的殘留,山嶺較西海、北海和南海平緩,例如軒轅峰、仙都峰、檻窗峰、黃山尖、布水峰等,谷地也較寬闊,寬穀穀底海拔1100~1400m,伸入被切割的光明頂期地面,可作為老人峰期壯年地面在山地中的延續,也就是說老人峰期地面既包括以光明頂期地面被切割後的寬谷和當時山外的波狀地面,這也印證了老人期地面是光明頂期地面形成、破壞後的又一次剝蝕和夷平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喜鵲登梅」(「仙人指路」)和「仙人翻桌」等奇石景點它們是由兩部分組成,即上部的石錐,這是花崗岩被淋溶而成,位於老人峰期的寬谷中,下部的基座則是老人峰期寬谷被侵蝕下切後遺存的石牆。
在「喜鵲登梅」迤西,是歷史上著名的皮蓬,這個處在光明頂東麓的,以金爐峰為中心的皮蓬舊址,正是皮蓬三十六小峰所在。這三十六小峰是強烈切割光明頂期壯年期地面後留下的塔狀尖峰,它們的峰頂海拔大都在1580~1760m,略低於光明頂、煉丹峰、白鵝嶺等山峰。這些山峰發育在花崗岩垂直節理的基礎上,組成了環抱香爐峰的秀麗景觀,難怪古時的僧人以皮蓬為養心修身的處所。
(5)西海區
西海區是新開辟的景區,新修建了游步道,成為遊人可以通達的地區。西海區以西海大峽谷著稱,這是高山深谷,崖壁陡立,呈現了深切峽谷的地貌景觀。向西察之,發現這里的原始地面是兩級壯年期地面,即光明頂期夷平面和老人峰期剝蝕面。圖4-28為橫切西海大峽谷的地形剖面,右側是光明頂期夷平面,簿刀峰—貓頭鷹,至地形剖面的左側為雲外峰即是切割光明期地面後,發育了以「文王拉車」為代表的寬谷,這是與東海區丞相原「仙人翻桌」和「喜鵲登梅」處的寬谷相當的地貌面,即老人峰期剝蝕面向山區的延伸,所不同的是東海區的老人峰期寬谷未被切割破壞,西海區的老人峰期寬谷與光明頂期夷平面一起被切割破壞,形成了西海大峽谷。
圖4-28 橫剖面顯示西海大峽谷切割了光明頂期壯年地面和老人峰期寬谷(蒲慶余等,2009)
東起平天矼,經石床峰、石柱峰、石人峰至「仙人踩高蹺」一線以南,即從白雲賓館經步仙橋至三溪口一路所經均為粗粒斑狀花崗岩分布區,直到容成峰—雲際峰—手指峰一線以北。這片粗粒斑狀花崗岩分布區節理不很發育,溪谷切割較淺,發育渾圓的山頭,從東到西自天海地區海拔1700m逐漸下降至1500m、1400m、1300m、1200m,以至800~1000m,成幾級台階,各級台階均以緩坡連接,在這里,光明頂期、老人峰期和慈光閣期地面的界限不太清楚,只在1500和1600m處,1200~1300m處坡折比較明顯,它們是否為這3個壯年期地面的分界線、尚有待確定。
白雲賓館—步仙橋—三溪口以北,才真正進入西海大峽谷,西海大峽谷地區的岩石為中細粒似斑狀花崗岩,垂直節理發育,主要是310°~325°和35°兩組,其中35°方向的節理則控制了西海大峽谷主谷的走向。還有一組75°走向的節理,它配合310°~325°方向的節理,同樣形成大峽谷的支谷。與此相適應的是山脊的走向大多為310°~325°,部分為75°,沿著這兩個方向山坡成陡立,其中以「迴音壁」為代表。西海大峽谷里的山峰大多為塔狀峰和屏峰,峰頂多為象生石,「仙人踩高蹺」為其代表。「仙人踩高蹺」位於海拔1100的山峰上,這是黃山冰緣岩柱發育的最低處,似是更新世黃山山地冰土的最低界線。
4.黃山花崗岩地貌成因分析
黃山花崗岩地貌從地貌類型和形成時代上分析,存在兩種類型和兩個時期,第一種類型是在地殼比較穩定,氣候比較溫暖的時期形成的古地貌,地形比較平坦、山坡比較平緩,山峰比較渾圓,它們大多處在黃山地的頂部,如中央高地是光明頂期壯年期限地面,在光明頂、蓮花峰頂,天都峰頂、鰲魚峰頂、丹霞峰頂、獅子峰頂和始信峰頂都能見到渾圓狀山峰,峰頂的花崗岩也明顯受到化學風化。老人峰期地面上花崗岩也備受化學風化。由於它們形成的時間較為久遠,鬆散的風化殼物質已被侵蝕而不復存在。慈光閣期剝蝕面上則還有鬆散的風化殼存在,慈光閣前停車場東側和慈光閣攬車下站出口處都有花崗岩風化殼保存。第二種類型是在慈光閣期壯年期地面形成以後形成的峽谷及有關的高陡邊坡地貌,也就是各種山峰、陡壁和深谷,它們是在地殼抬升、河流下切的條件下形成的地貌。對於這種代表黃山特點的景觀地貌的形成,取決於岩性、節理、地殼抬升、寒凍風化等因素,尤其是後三者,對黃山高山尖峰深谷景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花崗岩節理是高山尖峰深谷景觀形成的主要條件:據蒲慶余等對黃山花崗岩景觀的調查和研究,在黃山的幾個花崗岩景區,花崗岩體中基本均發育了30°、75°和130°~145°方向的三組垂直節理和一組水平節理,這些相互切割,形成柱峰、塔峰、屏峰等各種山峰,崖壁直立,而且都有水平節理襯托,山峰陡峭而高聳。
新構造上升是高山尖峰深谷景觀形成的必要條件:黃山花崗岩體侵位時期是燕山期,大約距今128~131Ma(周泰禧等,1995),當時侵位深度約7km。黃山現今地貌的形成經歷了花崗岩體抬升,圍岩頂蓋被侵蝕,光明頂期、老人峰期和慈光寺期地面的形成等好幾個階段。到了更新世時期,黃山山體的抬升,溪谷下切和溯源侵蝕,遂形成現今的地貌。據蒲慶余等(2009)從逍遙溪谷(圖4-29)地溫泉附近的階地堆積物石英顆粒熱釋光地質年齡測定的數據,匡算黃山更新世抬升的時間和速度:逍遙溪在觀瀑樓階地堆積物中石英顆粒熱釋光年齡(25.04±2.13)Ka,白龍橋頭階地堆積物熱釋光年齡(5.95±0.51)Ka,兩處高差為35m,相距時間為19.09Ka,此期間逍遙溪下切速度為0.183cm/a,以此河谷下切速度看做黃山的抬升速度,那麼河谷從老人峰期壯年期地面下切到目前的位置需要39.7萬年,從慈光閣期寬谷地面(下切高約185m)下切到現在的位置需10.27萬年,珠穆朗瑪峰距今2萬年以來上升了1200m,上升速率達到6cm/a,現在還以2cm/a的速率上升,因此,此期間黃山的上升速率0.183cm/a是可信的。從丞相源谷地中的斷裂帶破碎物中的石英顆粒電子自旋共振測年數據(29.4±2.9)Ka和(25.3±2.5)Ka代表該斷裂帶最新一次活動年代看,這條谷地的下切應在25~29萬年以後。黃山的新構造抬升為塑造深切峽谷提供了條件,只有具有深切峽谷,山體有廣而深的臨空面,高山深谷陡壁的地貌才能形成。也就是說,那些高峻的堡峰、圓丘峰、塔峰、屏峰的形成,新構造抬升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圖4-29 溫泉白龍橋附近逍遙溪河谷割面圖(蒲慶余等,2009)
氣候波動是高山尖峰深谷景觀形成的重要條件:自李四光先生《安徽黃山更新世冰川現象》一文發表以來,關於黃山的是否存在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爭議就沒停止過,但無論爭論的結果如何,有一個結論大家還是共識的,就是這個地區第四紀氣候存在冷暖波動現象,且該區曾處於冰緣環境。冰緣環境下的地質營力主要是冰凍作用。目前冰凍作用僅局限在極地和高山地區,而在第四紀冰期中,冰凍作用的范圍比冰川區域要廣泛得多。在花崗岩節理、裂隙和顆粒間含有一定的水分,當氣溫降到0℃和達到負溫時這些水分就會凍結,體積的膨脹使花崗岩發生崩解,隨後,氣候上升到0℃以上,這些冰逐被溶解,那些被崩解的岩塊便墜落。這是黃山高陡邊坡地形在第四紀形成的重要條件。
此外,花崗岩是由石英和長石、及少量角閃石和雲母結晶礦物組成,它們有不同的脹縮率,例如石英的脹縮系數為0.0031,長石為0.00017,相差約18倍,當氣溫發生激烈變化時,礦物的差別脹縮勢必引起花崗岩的剝落,在這種風化狀態,具有稜角的花崗岩塊逐漸圓形化。
黃山式地貌的形成:關於黃山花崗岩地貌的形成,崔之久等(2009)提出了「地貌回春」的演化模式,即經歷了「被侵蝕-剝蝕成一個很平的地面(準平原,夷平面(包括準平原等)),然後發生新的地殼抬升,地面開始下切(以河流為主)」的過程。蒲慶余等(2009)從地文期方面考慮,認為黃山花崗岩地貌的形成經歷了多期次抬升夷平。縱觀二者觀點,對黃山式地貌形成過程基本類似。
黃山花崗岩體的侵位:黃山的岩石主體部分是由燕山期的花崗岩組成的復式岩體,包括黃山花崗岩主體、太平花崗閃長岩體和後期侵入於岩體中的一些花崗細晶岩脈。據蒲慶余等(2009)對黃山花崗岩景觀的專題研究,黃山花崗岩體侵位時間為距今134~124Ma,早白堊世時的侵位深度7km。此後,在黃山地區經歷了多次剝蝕夷平過程。
夷平階段:從現有資料看,黃山地區大概經歷了三期夷平過程,現今在該區保留有3期的夷平面殘余。其中,光明頂期夷平面是高差大約200~300m的波狀平原,山丘平緩,谷地平整,海拔高度大概在1600~1800m,形成於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這期夷平面分布於黃山中央高地以外,在其周圍還有零星分布,例如:鰲魚背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山脊———容成峰、雲際峰,越過湯嶺關之後伸展至雲門峰一帶;從鰲魚背向東南方向伸展的山脊———蓮花峰、蓮蕊峰、玉屏峰、耕雲峰、天都峰、佛掌峰、缽盂峰、紫石峰、眉毛峰;從丹霞峰、松林峰、雲外峰向西北方向伸展的山脊———九龍峰;從始信峰、石筍峰向東方向伸展的山脊—觀音峰、十八羅漢朝南海;向北伸展的山脊———上升峰。這些山脊都是光明頂期壯年期地面受到侵蝕破壞以後殘留的部分。老人峰期夷平面以天都峰峰南面的老人峰(海拔約1408m)為代表,是海拔1200~1500m的波狀起伏地面,應是在中新世晚期形成。老人峰期夷平面圍繞中央高地即光明頂期夷平面發育,在有些地區老人峰期伸進切割光明頂夷平面的谷地中。老人峰期夷平面以逍遙溪西南側的桃花峰最為典型,它是一列北西走向的平緩山脊,海拔1340~1440m,延伸達2.5km,在逍遙溪東北側的聖泉峰山脊、老人峰—珠砂峰山脊、青鸞峰山脊、蛤蟆峰—紫石峰山脊、清潭峰山脊等,都是老人峰期夷平面被逍遙溪及其支谷切割破壞後留下的殘跡。老人峰期夷平面在石柱峰、石床峰、平天矼、鰲魚背、容成峰、雲際峰環抱的馬蹄形地區也較為典型,沿著白雲溪兩側存在海拔1400~1500m的平緩山峰,九龍峰周圍也是該期夷平面。在後山,上升峰以北的南北向山脊,寶塔峰山脊,駱駝峰—轎頂峰山脊,疊障峰山脊也都是老人峰夷平面被溪谷切割後殘留的古地面。始信峰、石筍峰東北還有一片老人峰夷平面。老人峰期夷平面形成後,黃山地面經過短期切割和侵蝕後,地殼處於相對穩定階段,形成慈光閣期夷平面,以慈光閣平台為代表,形成於上新世。這一夷平面殘留部分被四周各河流源頭裂點群包圍,形成了很多寬谷,故蒲慶余等(2009)稱此階段為慈光閣寬谷期。
深切割階段:在慈光閣夷平面之後,黃山地區的地殼經歷了快速抬升,在黃山地區形成了許多深切峽谷,這些深切峽谷都是從中央高地向四周輻射,也就是說深切峽谷向中央高地溯源侵蝕的態勢十分清晰,部分峽谷的溯源已到達中央高地。且根據對該區深切河谷的研究,該區至少經歷了多次抬升,如圖4-30所示,H,M,L三處谷肩就是深切割的3個中間階段,對應著地殼的3次抬升。
圖4-30 西海大峽穀穀肩示意圖(據崔之久等,2009)
以上獨特的黃山式地貌演化模式,使得黃山的地貌景觀的空間分布也非常獨特,以同心狀模式分布,見圖4-31。
圖4-31 黃山花崗岩地貌景觀的同心狀分布模式(據蒲慶余等,2009)
⑷ 耘石 是什麼意思
耘石
耕耘勤奮,天道酬勤的意思。石頭,比較硬,這個名字取得不錯的。
聽起來也就運勢,發音相類似,意為希望有個好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