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生態景觀論文

生態景觀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07 13:25:14

『壹』 求一篇3000字左右,關於「園林綠化」的論文!

淺談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
摘要:園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園要素,在造園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與「生態」雙重功能。本文從我國園
林植物造景歷史探源入手,研究了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則及基本方法。
關鍵詞:園林植物;植物造景;原則;方法
1園林植物造景的概念蓮,太液池岸有竹數十叢。宋、元、清初時期為我國園林
園林植物造景是在園林造景藝術指導下,在滿足園林的成熟前期,造園時對植物的選擇栽植,利用園林植物造
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園林植物(包景已形成其獨特的風格。造園時十分注意利用絢麗多彩、
括喬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為主要構千姿百態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觀賞效果,臨水
料,以建築、山石、水體為點綴配合,充分發揮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叢等植物配置,不僅起綠化作
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通過設計、選材、配置,建用,更多的是注意觀賞和造園的藝術效果。《洛陽名園
造出符合總體規劃的景觀,以達到發揮其不同功能,形成記》中記載歸仁園:「……北有牡丹、芍葯數千株,中有
多樣化景觀,供人們觀賞。園林植物造景是園林規劃設計竹千畝,南有桃李彌望……」,說明此園為一個花簇錦
的重要環節,是園林建設的根本精髓。綉,植物配置種類繁多,以花木取勝的園子。清朝中葉和
植物在園林中有構成優美環境,渲染氣氛,襯托主景清末隨著園林的日趨成熟,造園時對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
的作用,能創造出充滿生機的綠色自然景觀。植物的自然用,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縱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
生長規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史,中國長期發展遺留下來的特有的園林文化,為現代園
果累累,冬季枝幹蒼勁」的特定景觀。園林植物不僅給人林植物造景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素材。
以環境舒適,賞心悅目的物境感受,還可使不同審美要求3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的發展趨勢
的人產生不同的審美心理的思想內涵。3.1更加註重生態效益和生態景觀
2我國園林植物造景的歷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創造的生態效益最高。因此
我國最早的園林形式是囿,出現在殷商時期,它是將植物造景中應盡量多用群落栽培,並遵循自然群落的發展
一定地域加以范圍,讓花草果木、鳥獸魚蟲滋生繁育,並規律。設計者從豐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組成、結構中借
挖池築台,以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後來統稱園囿,以鑒,才能在科學性、藝術性上獲得成功。不再單純追求藝
後則發展為以種植觀賞花木為主的園苑。據載:吳王夫差術效果和刻板的人為要求,而是按照植物的習性要求去營
曾造梧桐園(今江蘇吳縣),會景園(今浙江嘉興),「穿沿造一個符合植物自然生長發育規律的群落,以便更好地發
鑿池,構亭營橋,所植花木,類多茶與海棠,」這說明當揮植物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時造園及植物配置己具相當高的水平。3.2植物造景功能多樣化
屈原《離騷》記載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由於植物材料的豐富多彩,其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
菊之落英」,這里已明確提到木蘭與菊花已成為觀賞植從傳統的建築物周圍種植、假山上種植,發展到行道樹、
物。《漢書》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綠籬、廣場遮蔭、空間分割等;從傳統的花台發展到花
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壇、花境、室內花園、屋頂花園、溫室等造景方式,極人
樹,原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魏晉南北朝時,地豐富了植物景觀。現代園林的使用者為廣大人民群眾,
隨著自然山水園林的出現,人們對植物在園林中的造景也是一種公共空間。傳統的一石一木、詩情畫意己不適合人
愈加講究。西晉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園,園內樹木繁茂,植們的欣賞口味,而開闊的疏林草地、城市廣場、森林公園
物配置以柏樹為主調,其他的種屬則分別與不同的地貌相則更加受到現代人的喜愛。
結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後園植有烏3.3草坪、花卉大量應用
柏,柏木林中梨花點綴等。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興西方古典園林中草坪、花卉、雕塑的大量應用,成為
盛時期,同時也是園林的全盛時期。在唐明皇的宮苑中,其區別於東方古典園林的標志。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相互
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葯,庭院中植千葉桃交流與滲透,這種差別變得愈來愈小,也更符合人們的欣
花,後苑有花樹,興慶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葉白賞水平。現代園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應用已成為一個發48
展趨勢,而且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格相協調,對植物的形態、色彩都要認真考慮。如古建築
4園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則屋角起翹,外觀庄嚴,宜用高大喬木;北方古建築紅牆黃
4.1根據生態學原理,適地適樹瓦,色彩濃重,多用松柏樹種為基調,葉色濃綠,樹姿雄
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脫離生存環境而單獨存在。溫偉,與古建築風格相協調;嶺南建築以體量輕巧、空間通
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氣等環境因素制約著植物的透、色彩淡雅為人們所喜愛,建築旁用翠竹、芭蕉、棕櫚
正常生長發育。不同的環境因子對植物個體的發育及生態科植物配置,與水、石組合形成一派南國風光。
習性有明顯的影響。環境中各生態因子又是相互聯系、相5.2主次分明,疏密有度
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在景觀環境中常常是多個生態因子園林植物造景時要主次分明,講求疏密有度,師法自
共同作用於植物,單個生態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的然,避免人工之態。「先面後點,先主後賓,遠近結
配合下才能顯現出來。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種植合」。從整體考慮,大局入手,然後再考慮局部穿插細
地的環境後,才能合理地進行配置。因此,植物的生態學節,做到「大處添景,小處添趣」;同時植物配置時,還
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論基礎之一。要考慮一個景區內樹木搭配協調,要與原有樹木有機組合
4.2根據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優化組合,創造不同環境氣氛好,與相鄰空間或遠處的樹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
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間經過人工組合的配呼應,取得藝術構圖上的完整性。
置,寓情於景,以引起人們生理上的愉快、舒適的反應,5.3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豐富園林景觀
從而達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脫。植物單體和群體的組合景依據植物季相演替的時序景觀,是園林植物配置的一
物,可以使人們欣賞到植物姿態美、色彩美和風韻美。園種手法。在植物配置時,可根據不同葉色、花色、花期互
林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是指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相襯托,顯示出季相變化的藝術效果。園林植物總的配置
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效果是二季有花,四季常綠,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要兼顧
態適應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其它三季,避免單調、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
個體以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錦,夏季綠意盎然,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
植物造景運用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協調等美學原則,採用觀各異,近似自然景觀,使人們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變
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張有弛等造景手法,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園林樹種的季相變化,在增
創造富有季相色彩變化並具有豐富園林空間的人工生態植強景觀效應的審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視覺功能的作用[11]。
物群落,給人以美的享受。5.4模擬植物的自然生態群落,注意層次
4.3根據植物生態群落要求合理搭配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園林中作為背景、襯景,在自
植物的群落現象與動物的「社會性」是相當類似的。然景區中亦可作為主景。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觀藝術的效
植物離開了群落,生態適應性也就會下降,也不利於病蟲果,也可改善生態環境。在配置時必須考慮到保持群落的
害的防治。植物是造景設計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須從豐富長期穩定性。由喬、灌、花、草共同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
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中汲取創作源泉,必落,植物的高低大小,顏色的濃淡,枝葉的疏密,經過精
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發展的規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心搭配,使之達到疏密有致的層次變化,形成優美的自然
分、外貌、季相、群落結構、垂直結構與分層現象,群落植物景觀。
中各植物種間的關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設5.5注意空間的節奏韻律感
計的科學性理論基礎。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發育,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園林植物在空間上的立體感和
及其生態群落的特性和生長規律,做到合理搭配,才能達樹形輪廓,通過錯落有致的種植,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
到植物造景預期的藝術效果。在空間上使曲折迂迴的林緣線、林冠線產生高低錯落的節
4.4統籌安排,全面兼顧奏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
植物配置,個體與群體,局部與整體的協調統一尤為6結語
重要,否則雜亂無章,破壞景觀的整體效果。還要兼顧近園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
期與遠期相結合,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僅關系著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及綜合效益的發揮,而且與
等原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創造出宜人的景觀環境。城市的植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多樣性息息相關。汲取中外
5園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造園藝術的精華和生態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科學
5.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進行園林植物造景,建設地方特色鮮明、生物多樣性豐
《園冶》雲:「插柳沿堤,栽梅繞屋」,「風生寒富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是促進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健康、
峭,溪灣柳間栽桃,月隱清征,屋繞梅余種竹」,這兒均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涉及到在什麼場合適合配置什麼樣植物的問題。植物與園參考文獻:
林建築配置,能起到豐富構圖,烘托氣氛、形成對比、相[1]牛曉成.中國園林植物造芻議[J].安徽農業大學學
報,1998,(4):60~61.互
滲透的作用,並用來分隔構成空間。「花間隱榭,水際
[2]梁敦睦.中國園林的植物造景[J].廣東園林,1999,(1):20~22.安
亭」,「圍牆隱約蘿間,架屋婉蜒於木末」。園林建築
[3]王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應用[J].林業科技開
掩映於高低錯落的樹叢中,使人產生「覽而愈新」欲觀全發
,2003,17,(5):71~73.
貌而後快的心情。在配置時植物種類的選擇,應與建築風[
4]安懷起.中國園林史[M].同濟大學出版禮,1991.

『貳』 關於景觀設計畢業論文

噴泉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我沒有資料,不過我有城市廣場設計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是人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築最為集中的地方。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的生活模式、社會文化內涵、城市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構成城市空間的重要因子。城市廣場設計的並不是單純的建築空間,它是具活的靈魂,與其使用者-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城市廣場設計集中的體現了人的行為心理和精神品質。因此,城市城市廣場設計的人性化便由此而生,它是以人為中心,體現一種人本主義觀念,一切以人類精神需要和物質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在遵循此原則的基礎上,從人的心理物質需求、行為特徵出發,從城市廣場設計的空間尺度、空間層次、空間序列三個方面,全新構造一條舒適的、人性的、自然的城市廣場空間環境廣場設計的設計道路。
城市廣場設計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城市廣場設計以人為本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相符。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好用",即是一種用起來得心應手、充分而適意。廣場設計應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古典的廣場一般沒有綠地,以硬地或建築為主;廣場設計大片的綠地,並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和交通,豎向組織,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場所"精神。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比如廣場設計有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廣場中需有坐凳、飲水器、公廁、電話亭、小售貨亭等服務設施,廣場的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以"人"為中心,時時體現為"人"服務的宗旨,處處符合人體的尺度。

2.城市廣場設計地方特色原則

城市廣場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會特色。
首先城市廣場設計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廣場設計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築藝術特色,有利於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遊吸引力。

其次,廣場設計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徵,盡量採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藝術手法和建築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北方廣場強調日照,南方廣場則強調遮陽。一些專家倡導南方建設"大樹廣場"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3.城市廣場設計效益兼顧原則
城市廣場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現代城市廣場綜合利用城市空間和綜合解決環境問題的意義日益顯現。因此,城市廣場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生命至上、生態為先"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思想。

首先,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兩種最具價值的開放空間(即廣場與公園)之一。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築、空間和樞紐,是市民社會生活的中心,起著當地市民的"起居室",外來旅遊者"客廳"的作用。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魅力的開放空間。城市對這種有高度開發價值的開放空間應予優先的開發權。

其次,城市廣場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建築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們在進行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時刻牢記並處處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並重的原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厚此薄彼,往往顧此失彼。如某市火車站廣場由於規劃不合理,結果造成交通擁擠、排水不暢,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滿天,環境污染嚴重,市民怨聲載道,遊客望而卻步,極大的損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要克服幾個誤區:一是認為以土地作為城市道路、廣場建設的回報是一條捷徑。二是廣場越大越好。三是讓開發商牽著鼻子走。開發商看重的是建房、賣門面的利益;而政府則應著重考慮增加綠地、建設廣場和公園,改善旅遊、購物、休閑和人居環境。

4.城市廣場設計突出主題原則
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如何,首先應明確其功能,確定其主題。這也可謂之"綱舉目張"。圍繞著主要功能,廣場的規劃設計就不會跑題,就會有"軌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內聚力與外引力。是交通廣場、商業廣場,還是融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廣場,要有準確的定位。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力求突出城市廣場在塑造城市形象、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活動需要與改善城市環境(包括城市空間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三大功能。並體現時代特徵為主旨,整體考慮廣場布局規劃。

『叄』 關於資源 環境 生態的論文一篇。

引言
中國科學院陸地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周啟星認為,環境生物技術是21世紀國際生物技術的一大熱點,兼有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特點,在環境污染治理與修復、自然資源可持續再生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時,由於「從根本上體現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環境生物技術相關產業也正迅速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增長點。

內容和分析
環境生物技術是一個純生態過程,這使得該技術在解決環境問題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和顯著的優越性,從根本上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周啟星介紹,環境生物技術可按技術的難易程度,劃分為高、中和低三個層次,其中高層次環境生物技術指以分子生物學技術為主體、以基因工程為主導的污染控制與監測技術,中層次環境生物技術是以目前大量應用的、經過工藝改革與技術創新的生物處理技術,低層次環境生物技術則指各類自然凈化系統。應用中三個層次的技術互相滲透、協同一致,供決策者和用戶根據「經濟」、「可持續」原則酌情選用
「現代環境生物技術的興起,確實有其『不得不發展』的現實需求。」周啟星解釋說,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傳統環境處理技術無法解決的環境污染問題,包括高效降解有機有毒污染物的基因工程菌和抗污染、超積累型轉基因植物的研究,無害化或無污染生物生產工藝技術研究,廢物資源化工程研究等。在這些方面,現代環境生物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效率高、速度快,更有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正因為要「能傳統環境技術之不能」,當代環境生物技術的發展熱點主要集中在高層次技術,即以分子生物學技術為主體,以基因工程為主導的污染診斷、污染監測、污染控制及污染生態修復技術上。其中,環境生物新技術、新方法的開發和利用,如污染環境的分子診斷技術是污染控制與修復的前提和基礎。因為當前環境生物技術研究人員,仍不能很好地用生物晶元、轉基因、幹細胞、蛋白質組、代謝組、生物發光等技術,發展出有效的污染檢測與監測方法。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城市化在為人們帶來許多益處的同時,也產生一系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民健康產生影響。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市的氣候變化(如熱島效應)和環境污染,包括水、空氣、雜訊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資源的耗竭與短缺,特別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過度利用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導致大量的社會問題,如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綠地減少、教育與衛生滯後等。生態城市是指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建設起來的城市。生態市建設,改變了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決策和管理方法,充分挖掘市域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具有經濟發達、生態高效的產業,體制合理、社會和諧的文化以及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環境,實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騰飛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態的高度統一。
生態城市實踐方法應該是協調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保證長期的生態健康和後代人生存與發展所需的資源。中國的生態城市規劃同其他的規劃有兩點區別。它的規劃時間一般超過20年(總體規劃的年限),為長期的發展指明方向。另外,生態城市規劃比起其他的規劃所涵蓋的內容更廣泛。中國的生態城市方法反映了最需解決的兩個方面—經濟和生態,目的是為尋求經濟和社會利益,長期的生態健康和資源管理之間的協調發展。社會問題會在生態城市的討論中變得越來越來重要。第一,重視城市生態學理論的探索,特別是不同規模城市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第二,擴大城市科學研究的范圍,即從由單一的城市為對象的研究,轉變為對城鄉復合生態系統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區的研究和鄉村工業化與城市群的研究;第三,發展生態城市建設適用技術體系,促進現有技術的生態化;第四,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生態景觀規劃和生態文化的方法論上的指導;第五,建立相應的政策、法令和獎懲制度,促進生態城市的發展;第六,加強教育、培訓和生態城市的能力建設,增強生態意識;第七,加強國際間、城市間和社區間的合作與交流.。

「我們有一個責任,即不僅僅是仔細考慮美的含義,而且開放我們自己去體驗美並且遵循美的引導。這種人類特有的適應才能幫助我們同自然界發展一種倫理關系。」
——L.K.奧斯丁

在我國許多城市社區及城鄉結合部區域,由於土地利用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長的壓力,使得大面積裸露的土地受到長期的侵蝕和沙化,原由樹林植被被輕易伐棄;水資源短缺,垃圾、廢水處理系統不完善,環境污染加劇等情形在生態上個社區的健康生存發展帶來長久的、潛在的危機。另一方面,社區中舊有的建築街道、溪水及文化名勝等歷史文化景觀在社區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輕易拆除、解體或毀壞。這顯然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不相符合。而在北京市,這樣的情況同樣存在。我們在北京西郊的實習當中,就見到了很多這樣的情況。
在環境藝術的生存與推廣中,不可避免地面對著人居環境及相關區域的生態平衡和生態維護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通過了一個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的宣言,即《人類環境宣言》。宣言中強調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須加以規劃,以避免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它從一個側面提示我們,對於大地環境經管規劃和較大型的公共藝術的推廣活動方面應當做到:
1、樹立社會文化和經濟開發活動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觀資源。
3、反省和避免藝術規劃和創作活動中有礙於人類極其社會健康、幸福和可持續發展的行為狀態。
4、明晰公共文化藝術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
5、確立公共藝術推廣與城市環境及景觀規劃間的協調與統合的原則。
客觀上,公共藝術在當代城市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的改造與維護中,正應該起到它美化環境、催發人氣、促進正確的生態觀念、協助綠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自然環境和綠色生態系統遭到前所未有的毀壞和失衡,森林、綠地、濕地及地表水環境資源大量消失,成為威脅城市生存環境,威脅人類社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問題。因此,無論從維護人類社會宏觀生態環境的目的著眼,還是從公共藝術及其景觀的審美效應出發,都必須強調公共藝術與城市環境中綠色生態建設的密切關系,促使公共藝術在總體上與硬質景觀和綠色生態元素之間,達到平衡與和諧,從而達到優化和「軟化」城市環境的效果。
城市環境藝術,一種在選擇之中的進步與慰藉。
當前無論是大中城市還是小城鎮和鄉村,生態化建設實踐己在我國蓬勃展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城市生態化發展及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生態城市的提出是基於人類生態文明的覺醒和對傳統工業化和工業城市的反思,生態城市已不是純自然的生態,而是自然、社會、經濟復合共生的城市生態,它和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園城市、森林城市、異曲而同工,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都具有提高市民文化素質與生活質量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生態環境條件千差萬別,不可能單一的發展類型和發展模式,需因地制宜的創造各種生態城市規劃類型和各種發展模式。
面向新世紀,人類的取向和選擇必然是生態化。城市走生態化發展道路、建設生態城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建設生態城市離不開創造性的規劃設計,創造性的規劃設計需要前瞻性的理論指導。開展對生態城市的研究成為城市(規劃)研究的前沿課題。改變傳統的城市規劃價值觀,有必要在新的生態價值觀指導下對當前城市規劃理論進行根本性變革,系統地研究生態城市理論原理及其規劃設計方法、手段、技術等一系列問題,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要解決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使之自然、經濟、社會生態化,根本的途徑在於改變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和資源利用方式,採取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循環經濟的模式,實現低排放或零排放目標,是城市生態化的必然,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
生態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城市與自然共存的目標,對國內今後的城市規劃工作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在當今科學技術相當發達、人類改造自然(即干預自然)的能力遠遠超出以往的情形,人類必須意識到任何人居環境(包括城市)都是全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人類活動必需在生態極限內進行,並充分地體現在規劃之中,這是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建立生態城市的根本保證

參考資料來源:
1、現代環境藝術 邱長沛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2、公共藝術的觀念與取向 翁劍青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www.sohu.com
4、www.sina.com.cn

『肆』 求幾篇關於 景觀生態的論文 題目如下1,影響景觀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地貌過程對景觀特徵的作用有那

海洋空氣溫暖濕潤,如果受海洋空影響突出,則氣候溫和降雨豐富。而陸地空版氣乾燥冬季低溫夏權季炎熱,如果受不到海洋空氣影響,就只受陸地空氣影響,則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年降雨少。——這種影響在中緯度地區更加明顯。

例如:西歐中溫度地區(北緯40~60°)終年受海洋空氣控制,所以使這里的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各月降水量的差很小,均在50mm左右,使這里全年牧草豐茂,形成發達的畜牧業
再如亞洲東部、南部地區,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南鄰印度洋,北邊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使這里冬季受亞歐大陸空氣影響,夏季受太平洋、印度洋空氣的影響,冬季吹來自大陸的偏北風,夏季吹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因而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面積最大的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的是其獨特的氣候特點。

『伍』 求幾篇景觀設計畢業論文的範文

1、課題背景介紹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下轄3區9縣,面積。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臨沂城水資源豐富,縱貫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龍河和橫穿東西的祊河、涑河等5條河流在中心城區交匯,位於臨沂城區段的沂河橡膠壩長1248米,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萬平方米,湖水碧波盪漾,面積相當於兩個杭州西湖,2001年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過去由於只注重工業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被忽略,市區濱河地段雜草叢生,1片荒蕪;挖沙船到處挖沙,使河邊變得坑坑窪窪,臟亂不堪;1些不法單位拉來建築垃圾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壩上,許多工廠將廢水也排放到河裡,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污染嚴重,無法飲用。不少居民也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這里,使河邊變成了垃圾場,1到夏天,熏人的氣味撲面而來,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資源,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臨沂市政府決定投入巨沂資規劃建設臨市區內的濱河區域。

2、課題擬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實驗方案

在上述情況的影響下,我這次所報的畢業設計課題為「臨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觀設計」,所以濱水空間的規劃、綠化和景觀設計是這次課題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來就被賦予多種屬性,被當作理想人格的的1種象徵,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滿了生命的靈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水逐漸成為1種根源性的隱喻,是代表自然與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說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禮制以外,對城市規劃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從飲用、灌溉、運輸發展到現在的提供活動、景觀的載體,故濱水空間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當前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也陷入了不斷趨同、特色危機重重的窘境;在工業化時期幾近湮滅的水的特性再次成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城市與水的「骨架」與「血肉」關系,因地制宜,融合水與空間、文化的時空聯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與個性,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市區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終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體與綠地相互依託並融為1體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濱水生態城市」而貢獻1份力量。

實驗方案:

通過對課題所涉及的地區進行實地測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對設計的方案進行綜合嚴密的驗證。從設計理念、設計原則、風水分析、構圖分析、植物配置幾大方面展開工作,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設計理念:沂河貫穿臨沂市區,是離城市公共密集地區較近的生態系統之1,是

城市向鄉村延伸,鄉村向城市滲透的區域,這種滲透體現的是1種人與自然的對話,在本方案中,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1為設計理念。

設計原則:A、生態原則:維持沂河生態環境是進行城市建設的基本門檻。

B、適應自然和社會運動周期的原則:關注人的活動周期和季節

變化,創造出適應季節變化的景觀。

C、經濟原則:通過設計對環境的改造,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

境,實現其使用價值,同時也帶動周圍的土地升值。

風水分析:風水上講究,麴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線(主路)來化解直線帶來的煞氣。

構圖分析:本方案設計設計地段位於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匯處,河道比較彎曲,因此在設計中,以北斗7星為主構圖元素,根據人文和地理將其分為3個區域:

A區:古文化區,臨沂市是1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稱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3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

B區:自然生態區,以沂河自然風光為主題,以生態親水公園為中心,形成適合休閑娛樂的場所。

C區:沂蒙革命精神區,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3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兒庄戰役、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1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植物配置:從人性化、鄉土性、生態原則3方面進行植物配置。

3、相關文獻綜述

中國建材出版社出版,湯振寧編著的《城市河道景觀設計》1書,以大量實景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上海,韓國等地的1些優秀河道景觀設計,本書內1些優秀設計作品的作者分別為具有豐富施工經驗和設計經驗的專業人士,使該書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同時該書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給我這次所做的課題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上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濱水區域景觀規劃》1書,挑選了如「廣州市番禹區橋河——河兩岸城市設計」,「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濱海生活服務區設計」等34個典型濱水區域,對照其不同的設計思路歷程,闡述了濱水景觀規劃的設計著眼點。從不同角度,不同細節的解析,使我對濱水景觀設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該書中強調的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要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景觀的設計要求,以便於做出更好的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編著《室外環境藝術設計》1書介紹了環境藝術設計這門涉及生態、園林、建築、結構、材料、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實質是以現實條件和自然環境為基礎,人性化地對環境進行科學和藝術改善及創造,使之更適應於人們生活、工作和休閑等各種社會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閱讀該書使我了解了景觀設計的元素、手法、進行的基本程序、表達的方法,以及設計的實施,盡可能實現它的功能性、藝術觀賞性、科學合理性、經濟性。通過學習和研究此書,使我對景觀設計有了更專業的認識。

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盧新海、楊祖達編著的《園林規劃設計》介紹了園林設計的要素、方法、步驟等具體的內容。內容包括中外園林、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園林設計的原則與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構成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及各類綠地的規劃設計。其中我國古典園林創作的優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據與原則等給我的設計帶來很大的啟發。

4、預期成果

實施這1工程將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區人們生活環境現狀,整體上提升臨沂市的城市品位與城市形象,同時通過設計重塑環境,關注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建設1個概念明確的公共濱水地帶,完成城市公共

『陸』 關於景觀生態學的論文

成品論文是別人無法給你提供的,你可以在網上找找做些參考。
寫景觀生態學論文無非就是以下的脈絡:回顧景觀生態學的發展歷程,對現階段景觀生態學研究領域進行綜合分析和論述,總結景觀生態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展望未來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熱點方向等等。

『柒』 誰能給個景觀生態學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的論文 大概在2000字左右的~~~

自己寫,不許在網上找.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