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景觀文本
① 收集一些世界各地或本地區的宗教景觀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基督教(英語:christianity、希臘語:Χριστιανισμός、拉丁語:Christianismus)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拉丁語:Ecclesiam catholicam)、新教(德語:Protestantismus、法語:Protestantisme、英語:Protestantism)、東正教(希臘語: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教會斯拉夫語:Правосла́виѥ)、基督教馬龍派等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馬龍派的統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但在本詞條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總稱,而不是新教。 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22億信徒,為擁有信徒最多,全球分布最廣,對世界影響最深遠的宗教,現在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的發展最快。 從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1054年)馬丁·路德1517年 加爾文 英國建立了獨立於羅馬教廷的英國國教會(聖公會)
基督教起源(origin)
耶穌
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舊稱: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希臘語:∏αλαιά Διαθήκη、拉丁語:Vetus Testamentum)。 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希伯萊語:ישוע、希臘語:Ιησοῦς,拉丁語:Iesus)。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母親名叫瑪利亞。基督教發端於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頒布米蘭詔書(Edictum 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宣布它為國教。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 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 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政下的猶太教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後來由於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us)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穌的心意卻是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基督教會。 耶穌復活的這一天成為後世的復活節(希臘語:∏άσχα、拉丁語:Pascha)(每年春分以後、又逢月圓的第一個星期日)。羅馬教皇當時以太陽神的生日制定了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即聖誕節(拉丁語:Christi Natalis、希臘語:Χριστούγεννα)(耶穌出生的確實日子已不可考)。耶穌出生的那一年被後世定為公元紀年的元年(但因計算錯誤,耶穌實際出生的年份應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部分非基督宗教教徒的史學家認為,耶穌傳達的教義更加接近猶太教,而保祿(又譯保羅,希臘語:Απόστολος ∏αύλος、拉丁語:Sanctus Paulus)對基督教教義做了較大貢獻,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於猶太人范圍。在蠻族之間傳播基督教,具有開化功能並能確保羅馬法的精髓和拉丁語於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地區流行。只有英國視羅馬基督教為異教信仰。在克洛維的統治之下,法蘭克人成為基督教徒,爾後並渡過萊茵河把基督教傳播給日耳曼人。拜占庭人則在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之間傳播東正教。在公元第五世紀初期,聖巴特瑞克把基督教帶到愛爾蘭,然後傳播到蘇格蘭,再從北方返回英格蘭。在第六世紀後期,教皇格列哥里(偉大者)派傳教士由南部進入英格蘭。在同一個世紀,英格蘭人再一次皈依基督教。
耶穌的生平和傳說
1. 共同教義
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簡稱,意思是上帝差遣來的受膏者,為基督宗教對耶穌的專稱。基督宗教是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主的各教派的統稱。該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於公元1世紀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穌創立。他是上帝的獨生子,為聖靈感孕童貞女瑪麗亞而降生;他曾行過很多神跡,讓瞎子復明,跛子行走,死人復活,但是因為猶太公會不滿耶穌基督自稱為上帝的獨生子、唯一的救贖主,把他交給羅馬統治者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顯現於諸位門徒,復活第40天後升天;還會於世界末日再度降臨人間,拯救人類,審判世界。被12使徒中的猶大叛徒出賣並受難,受難日為星期五,最後的晚餐連耶穌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們忌諱的數字,並且與星期五一起視為凶日。 盡管有三大教派,但是基本教義都是相同的。即上帝創世說,原罪救贖說,天堂地獄說。《聖經》,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部分組成,是基督教的經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標志。他們信奉的「上帝」或「天主」本體上是獨一的,但是包括聖父、聖子、聖靈(聖神)三個位格。 上帝 神(Deus):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三而一的上帝。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聖靈受聖父之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更受聖父及聖子之差遣而運行於教會之中。但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個上帝——三位格、一本體,簡稱三位一體。 人們理解上帝只能根據上帝的有形的形象來感知上帝,實際上還要透過上帝的形象感受宇宙萬有。 創造(Genesis):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時間和空間)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 罪(Peccatum):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違逆上帝出於愛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脫離造物主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的生命源頭隔絕,致使罪惡與魔鬼纒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後世人皆為兩人後裔,生而難免犯同樣的罪,走上滅亡之路。 救贖(法語:Expiation、英語:Atonement):人生的希望在於信奉耶穌基督為主,因他在十字架上的贖罪,並他在三日後從死里復活,使悔改相信他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並得到能勝過魔鬼與死亡的永遠生命。 靈魂與永生(法語immortalité、英語immortality):人有靈魂,依生前行為,死後受審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進入永生。怙惡不悛者,將受公義的刑罰與滅亡。世界或許會有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卻是永生常存。
2. 不同教派的教義
(參見基督教派) 天主教: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項聖事,即聖洗聖事、堅振聖事、修和聖事、聖體聖事(彌撒)、婚配聖事、聖秩聖事、病人傅油聖事。在這其中,彌撒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誦經也是天主教信徒經常進行的活動,這些經文大都是一些經過編排好的重要經文的連禱,例如天主經,宗徒信經和《玫瑰經》。 東正教:東正教派的神學和對於經卷的解釋都是遵循基督教興起初期所傳下來的典範。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繼續和延續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學和信仰。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正教是最保守的基督教派。 新教:新教具有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不同的教義,比如:信義宗(路德宗)強調「因信稱義」,即得以稱義是不需要任何善行,只在乎信;人人皆可為祭司,因為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只有聖經為最高的權威,並只承認洗禮和聖餐禮兩者為聖禮,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注重聖事(即聖禮)的傳統截然不同。
3.基督教的教義
基督教教義中關於上帝的概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上帝是有位格的獨一真神; 2、上帝是天地萬有的創造者; 3、上帝是歷史的主宰; 4、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們的罪孽,令他們作他的兒女; 5、上帝將於世界末日審判世人。 關於魔鬼,基督教教義認為,魔鬼撒旦本來是上帝所造,他是上帝的對手和敵手,對抗上帝的救世計劃。 撒旦原來是上帝的天使,是一位天使長,管理著眾多的天使。但由於見上帝有那麼大的權力,心生惡念,帶領一些天使反抗上帝。上帝便把他們趕出天堂,撒旦跌入地下,做了魔鬼,公開反對上帝。污穢人的心靈,控制人思想,驅使人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遠離上帝的真理。 從基督教會創立伊始,教會內部對於耶穌的解釋就一直莫衷一是。例如《馬可福音》說耶穌是人,他在約旦河裡受洗時,聖靈降在他身上,當時有聲音透過雲層傳來,宣布他是上帝之子。安提阿派神學家在研究基督論時,都遵循這樣一種解釋。《約翰福音》提出另外一種看法,它認為耶穌是道成肉身。按照這個說法,耶穌具有神性,並不是說他是具有天賜神力的人,他的神性乃是自先於世界存在的道一脈相承而來。亞歷山大派神學家堅持這種看法。耶穌基督宣布天國將要來臨,並開始建立天國的事業,相信耶穌基督就必然要相信天國。基督教的末世論與《舊約》中上帝所發出的有關彌賽亞來臨的諾言有關。在耶穌出世以前,以彌賽亞為標榜的起義此起彼伏。耶穌拒絕成為政治上的彌賽亞,使盼望這種天國的民眾失望。除了這種政治性的願望以外,另一種形式的末世論不期望地上的彌賽亞,而指望上天命立的彌賽亞,這位彌賽亞將要建立的是天國而不是地上的國家。 耶穌自命為實現天國的人。對於聖母瑪利亞的崇拜,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大批民眾改信基督教時開始盛行。居住在地中海和近東地區的各民族難以理解聖父的絕對權威;猶太教對上帝的概念中含有狹窄的族權觀念,基督教的早期宣傳中繼承這種觀念,它是上述各民族難以接受的。這些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在崇拜一位聖母女神,一位神聖的童貞女,這種崇拜從巴比倫和亞述的古代民間宗教一直傳到希臘文化的末期。盡管基督教的福音書的教導反對崇拜這位女神,但是,這種崇敬卻得以借崇拜馬利亞的形式表達出來;據說正是在馬利亞腹中,具有神性的道才與人性實現奇妙的結合而成為耶穌。根據基督教義,聖靈這個概念的實質是象風吹那樣自由自在,預言之靈與知識之靈不是先知或智者可以隨意左右的。聖靈的啟示,表現為先知的預言或智慧的語言,寫出來就是《聖經》。聖靈又是不斷推進教會歷史的、有創造力的革新動力。基督教關於三位一體的教義來源於早期基督教徒所經歷的特殊教義形成過程。500年通過的《亞大納西信經》對三位一體教義提出最終的明確定義。關於人,基督教教義首先認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出來的,因此在上帝彰顯自己的作為時,人必然起決定性的作用。既然人反映上帝的形象,上帝在實踐自己的計劃時就必然要求人的合作。上帝和人互相緊密依附,可以說上帝和人是互相為了對方的緣故而存在的。根據基督教教義,教會是由蒙上帝揀選的人組成的末世團體,聖靈澆灌於教會的生命過程中;教會由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們組成,其中既有猶太人也有非猶太人,教會成員都是「新以色列人」,都是上帝的選民;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教會的成員都是建造教會大廈所用的「活石」。基督教教義記述在獲得各派基督教會普遍承認的《使徒信經》(Symbolum Apostolorum)、《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Symbolum Niceno-Constantinopolitanum)(又名《尼西亞信經》)以及《亞大納西信經》(Symbolum Quicumque)上。屬抗羅宗的多地區性教會分別制訂各自的信綱。1960年,世界基督教協進會中央委員會在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城一致通過表達基督教各派共同信仰基礎的較詳細的草案:「世界基督教協進會是教會的聯誼組織,這些教會根據《聖經》相信主耶穌基督是上帝和教主,它們因而謀求實現為此共同應召的目標,以歸榮耀於上帝聖父、聖子和聖靈。
基督教和教父哲學
(三)基督教教義(信仰) 1、上帝 上帝是唯一的最高的神聖的存在者、人格神、絕對完美的終極實在 三位一體:同一個上帝具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 上帝
惟有耶和華他是神,除他以外,再無別神 --《舊約·申命記》4 神的本質為一,稱為 上帝,是無始無終,無形無像,不可分開(無部分),全能,全智,全善的,是一切有形無形之萬物的創造者保存者;但他有三位,同質,同權,又同屬永恆,就是父,子,聖靈。 ---- 《歷代基督教信條·奧斯堡信條》 2、原罪 罪的本質:人拒絕服從神的旨意,不讓神決定他一生路程,而決意選定走自己的路。 原罪要素:知識上不信與驕傲;意志上有與神同等的慾望;感情上放縱與放任 3、拯救(Salvation) 上帝的獨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贖罪,克服人離棄上帝的罪況,使人與上帝重新修和。 4、上帝之國和末日審判 「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馬19) 5、啟示 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話語自我顯示並在人間的傳播。啟示是上帝的恩賜。基督徒根據啟示認識上帝和信仰上帝。 (四) 基督教道德十誡: 1.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2.不可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 3.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 4.當守安息日為聖日; 5.當孝敬父母; 6. 不可殺人; 7.不可姦淫; 8.不可偷盜; 9.不可作假證陷害人; 10.不可貪戀別人妻子和財物. 1、以色列的倫理傳統:《舊約》中的「摩西十誡」。 2、基督教的倫理:,《新約》中登山寶訓: A.「不可殺人」---尊重人的生命(5:21-26) B.「不可姦淫」---尊重異性(5:27-30) C.「不可離婚」---尊重配偶(5:31-32) D.「不可起誓」---尊重真理 (5:33-37) E.「不可報復」---放下自我(5:38-42) F.「愛仇敵」---多走一哩(5:43-48) 3、基督教道德的核心是愛,原則是愛神與愛人的統一。 「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二、教父哲學概述
1、含義:護教者闡述、制訂教義,使之系統化,從理論上論證和捍衛基督教信仰的神學家,稱為教父,其思想被稱作「教父哲學」。 2、時期:發端於2世紀,終結於6世紀。分為「希臘教父」和「拉丁教父」。 3、第一位希臘教父:查士丁(Justinus又譯游斯丁約100-166)提出基督教高於、優於希臘哲學,基督教就是真正的哲學。主張對信仰進行理性辯護主義。 4、第一位拉丁教父:德爾圖良(Tertullianus,約160-240)神學上一些專門名詞,如「三位一體」、 「聖禮」、「救贖」等為其首創。 當得起拉丁神學鼻祖之尊稱。提出「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相信」 ---信仰主義:上帝的兒子釘在十字架上了,並不因為這是恥辱的就讓人恥辱;上帝的兒子死了,正因為這是荒謬的,所以是絕對可信的;他被埋葬後又復活了,正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確定無疑的」。
三、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奧古斯丁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著作:一百一十三本及五百多篇講演。代表作《懺悔錄》、《上帝之國》,浪子回頭的典範 晚年任北非希波主教。 被稱為「偉大的教父」、「上帝的使者」。 上帝的啟示使奧古斯丁浪子回頭 《懺悔錄》
編輯本段基督教主要節日
基督教主要節日有聖誕節、受難節、復活節、升天節、諸聖日(萬聖節)等,天主教和東正教還有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命名日等節日。 聖誕節
聖誕節:12月25日。原為羅馬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生日;羅馬帝國以基督宗教為國教後將此日改為紀念耶穌基督誕辰,但耶穌基督降生的真實日期無人知道。 受難日:復活節前的禮拜五,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於十字架上。 復活節: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間,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日,紀念耶穌基督復活。 感恩節:(北美洲基督教傳統節日,而非普世基督教節日)11月的第四個禮拜四(美國),或10月的第三個禮拜六(加拿大)。
編輯本段基督教教堂和遺跡
1. 中國基督教文物 中國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和遺跡: 北京南堂和北堂;利馬竇墓;天津老西開教堂;上海徐家匯天主堂;上海佘山聖母大教堂;廣州聖心大教堂; 中國著名東正教教堂: 哈爾濱聖索非亞教堂;上海聖母大教堂; 中國著名新教教堂: 上海國際禮拜堂;上海沐恩堂;上海聖三一堂;上海景靈堂;杭州崇一堂; 2. 世界其他地方著名教堂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法國巴黎),科隆大聖馬丁教堂(德國科隆),救世主大教堂(俄羅斯莫斯科),聖索非亞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聖保羅大教堂(英國倫敦),聖約翰大教堂(美國紐約) 。
編輯本段基督教《聖經》
聖經是亞伯拉罕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經典,由舊約全書與新約全書組成,舊約 聖經
全書是猶太教的經書,新約全書是耶穌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紀錄。 舊約聖經 天主教和東正教的舊約聖經共46卷,當中包含了其他宗派劃為次經的數個書卷;基督新教的舊約聖經有39卷;而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由於把多個章節較少的書卷合成一卷,總數只有24卷,內容和新教的舊約全書一致。 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的數量比較一致,都有27卷。猶太教並不承認新約聖經為正典。 此外,伊斯蘭教只接受舊約全書的前五卷(摩西五經)、詩篇和新約全書的四福音書為正典,但認為其中有大量錯誤,是傳抄翻譯過程中的人為失誤;基督宗教各傳統用不同版本的抄本來反駁穆斯林的這一指控,並以奧斯曼版本的形成過程反訴古蘭經有被哈里發奧斯曼篡改穆罕默德口述原文的重大嫌疑。 舊約全書有書三十九卷,新約全書有二十七卷,共是六十六卷。考古學證明,舊約全書完成於耶穌誕生前數百年至千年,例如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完成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瑪拉基書》完成於公元前400年左右;新約全書則完成於公元一世紀末,所以新舊約全書的寫作歷時1500多年。 聖經中的各卷書均是獨立寫成,寫成後即在各猶太會堂及基督教堂傳讀。到了公元前250年左右,猶太大祭司以利沙從猶太十二支派中各選出六位譯經長老,聚集在亞歷山大城,將希伯來文舊約譯成當時流行的希臘文,這就是著名的七十士譯本。到公元70年,當聖城耶路撒冷將被摧毀之際,猶太人召開了高級會議,正式承認希伯來聖經正典二十四卷書(即舊約全書正典三十九卷書)。而在公元382年及公元397年的兩次著名會議上,則追認了新約全書正典二十七卷書的地位。 聖經的執筆者有四十幾位之多。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職業、身份也不同。有的是政治、軍事領袖,有的是君王、宰相,有的是猶太律法家,有的是醫生,還有漁夫、牧羊人和稅吏。有的寫於戰爭危難之中,有的寫於太平盛世之時;有的完成於皇宮內,有的則在牢獄或流放的島上……這些在時間上跨越了千年的作者們,並不知道這些書卷日後會被匯編成冊,成為新、舊約正典。然而,當人們把這六十六卷書匯在一處時,這些跨越六十代人寫成的作品,卻呈現出前後呼應、和諧一致、渾然一體的風貌來,彷佛有一隻無形的手,穿過千年的時光,操控著每位作者手中的筆,使這些作品,超越了作者身為「人」的有限性,成為宏篇巨著聖經中渾然天成的一部分. 目前,基督新教使用的中文聖經為1919年面世的和合本聖經。和合本聖經分為文理、淺文理、官話。前兩種使用文言文,官話本使用當時的白話。聯合聖經公會在1983年決定對官話和合本作出修訂,並組織一隊聖經學者、翻譯顧問及編輯人員,開始了修訂的工作。在修訂委員會的努力下在2006年完成了新約部份的修訂。《新約全書—和合本修訂版》奉獻禮於4月24日傍晚在播道會港福堂舉行,由和合本修訂版總編輯周聯華博士證道、聖公會鄺廣傑大主教主禮。聯合聖經公會和香港聖經公會的同工以及眾多教牧同工出席。
編輯本段基督教的大事記
1.自耶穌出生至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為止的大約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時期。 2.其後,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漸傳播給羅曼、凱爾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在歐洲建立起中世紀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這個時期,基督教受到嚴酷的考驗。它早期的勢力范圍巴勒斯坦、敘利亞、小亞細亞、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區已經伊斯蘭化,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脅。俄羅斯淪於蒙古可汗及突厥金帳汗的統治之下,隨之安瓦爾人、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先後侵入西方。 3.1054年,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 4.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使基督教又產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義宗、歸正宗和其他各派。 5.19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史上的「偉大世紀」,在這個世紀里,基督教被傳到世界各地。
編輯本段基督教教義的形成
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系,從一開始就是既有繼承又有分離。在1、2世紀,羅馬統治者認為基督教無非是猶太人的教派,對基督教和猶太教一律迫害。自君士坦丁大帝定基督教為國教後,特別是從6世紀起,基督教迫害猶太教,歷次十字軍東征把猶太人與穆斯林同樣視為敵人。然而,歷代基督教神學家向猶太教聖經學家尋求指引,猶太教神秘主義也不斷對基督的神秘主義派別發揮影響。2世紀以後,基督教又從希臘文化吸取營養。一些神學家認為希臘哲學中的邏各斯就是彌賽亞,他成為肉身就是耶穌基督。柏拉圖對現實世界的唯心主義解釋,亞里士多德關於存在和知識的論述,都滲入基督教義。基督教的一部分崇拜儀式和贊美詩也可溯源於希臘密教和神秘哲學。在基督教作為羅馬帝國國教時代,特別是4世紀末,皇帝狄奧多西登位之後,信奉異端成為應受國家制裁的犯罪行為,反對教會就是反對帝國。4—8世紀參加帝國宗教會議的主教們往往將少數持不同宗教觀點的人宣布為異端,當作國賊加以剪除。中世紀教會為了維護正統教義,根據教會法成立異端裁判所並頒發《教廷禁書目錄》。
編輯本段基督教組織形式
關於教會的組織,東正教和天主教都一貫實行主教制。在英格蘭,盡管經過教改運動和革命,清教徒和獨立派的反對雖然十分激烈,但是,從使徒時代一脈相承的主教制的理論和實踐都原封不動地由聖公會保存下來。瑞典國教信義會保留主教制。在德國福音會(在信仰上屬信義宗和歸正宗)主教制已在宗教改革運動時廢除。蘇格蘭長老會以及北美洲的各長老會還有許多清教派別都採用長老制,形式上類似民主共和政體。公理制強調由各個教會獨立自主地進行傳教、禮拜、管理和行政等方面的事務。
編輯本段基督教禮儀
② 景觀的方案文本一般用PPT做還是coreldraw
我們都是用ppt排版匯報的!
專業排版軟體用indesign,大設計公司都用這個軟體排版!!!
③ 景觀設計方案文本主要寫哪些內容
一、文本製做應採用統一格式,一般為A3。 二、建築方案設計設計文件編排順序版: 1 .封面:權標明項目名稱、編制日期、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名稱。 2、菲頁:設計單位資質章、設計人員簽名、設計單位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和工程設計證書(復印件)等。 3. 設計文件目錄 4 .設計說明 5 .設計圖紙:總平面圖(或用地規劃圖)、方案一建築效果圖及建築設計圖(平、立、剖)、方案二建築效果圖及建築設計圖(平、立、剖)。其它方案順延。 6 .技術分析圖:根據項目特點提供相應的功能分析圖、交通分析圖、環境綠化景觀分析圖、日照分析圖、內部流線分析圖等。 三、 所有圖紙和圖板都應按比例繪制或製作。圖板應註明建設單
④ 求景觀設計文本的封面或文本模板,清爽點的,有設計感的,好看的,發到[email protected],謝謝了,急用
你可以從形狀上下功夫,打破規規矩矩的正方形~~做成扇形~不規則形~至於清爽點,可以用顏色來表達啊~比如湖水的藍色~草地的綠色~~自己再結合自己專業方向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簡歷~
⑤ 如何去看一個景觀方案文本
一、文本製做應採用統一格式,一般為A3。 二、建築方案設計設計文件編排順序: 1 .封面:標明項目名稱、編制日期、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名稱。 2、菲頁:設計單位資質章、設計人員簽名、設計單位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和工程設計證書(復印件)等。 3. 設計文件目錄 4 .設計說明 5 .設計圖紙:總平面圖(或用地規劃圖)、方案一建築效果圖及建築設計圖(平、立、剖)、方案二建築效果圖及建築設計圖(平、立、剖)。其它方案順延。 6 .技術分析圖:根據項目特點提供相應的功能分析圖、交通分析圖、環境綠化景觀分析圖、日照分析圖、內部流線分析圖等。 三、 所有圖紙和圖板都應按比例繪制或製作。圖板應註明建設單
⑥ 急需關於景觀設計的英文論文,大概10000字,最好帶中文翻譯。畢業論文用,請好心人幫忙,不勝感激
1.引言
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的組成部分,大到綿延幾十公里的風景區規劃,小到十幾平方米的庭院設計,都屬於景觀設計的范疇。本文的景觀設計定位於城市景觀設計的層次上,選擇城市景觀設計作為切入點,從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設計要素和方法,是比較適宜的。近年來,我們生活的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批的廣場綠地、商業步行街、主題公園、街頭小品出現在我們的視覺以內,影響著我們的感觀和行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區都以景觀優美的園林作為賣點,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購買心理。景觀設計已經不知不覺中走到了我們的周圍,走近了我們的身邊,並對我們施展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術館去欣賞藝術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環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區的環境中活動,它的景觀視覺美感、造型形態、色彩、材質、以及在陽光下燈光下呈現出來的效果,時時會刺激你的目光,影響你的行為和心理的變化。一個有良好景觀的城市環境、居住環境,為人們提供了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雙重價值。「詩意的棲居」始終是人們內心的嚮往,而景觀設計正式通過提高生活品質,提升生活品位,以人為主體,以空間環境為客體,構架著現實通向理想的橋梁。
2.景觀的概念
景觀(Landscape),什麼是景觀,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觀是人類的棲息地,景觀是人類的工藝品,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我們可以從景觀與人的物我關系與景觀的藝術性、科學性、場所性及符號性入手,來認識景觀。
2.1 景觀的視覺美的含義: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觀作為城市景象景觀的設計與創造,實際上也就是創造城市、造建築的城市。景觀作為視覺審美對象的含義,經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第一個變化來源於文藝復興時期對鄉村土地的貪欲,即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其二則來源於工業革命中後期對城市的恐懼和憎惡,即景觀作為對工業城市的對抗。
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和附屬 人們最早注意到的景觀是城市本身,「景觀的視野隨後從城市擴展到了鄉村,是鄉村也成為景觀」。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封建領主制度將人束縛在君權之下,人被束縛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滿神秘和恐怖,且又為人類生活之母,對土地的眷戀和依賴,使得人如母親襁褓之中的嬰兒。城市資本主義的興起使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土地的價值從生活和生存所必須的使用價值,轉變成為可以交換的商品和資源,人與土地第一次分離而成為城裡人。新興的城市貴族通過強大的資本勾畫其理想的城市,同時不斷的向鄉村擴展,將其作為城市的附屬。1420年前後發明的ts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為一個完全幾何、數學的圍有圍牆的圖案。在幾何中心是一個大的開放空間,被行政建築所包圍:國王的宮殿,法院的大樓,主教堂,監獄,財務大樓和軍事中心。這樣的理想城市是為行政辦公及法律公正而設立的,是為了城市生活而設計的,是純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一樣,遵循了嚴格的比例關系和美學原則。而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樣的審美標准來設計和建造,因此有了凡爾塞為代表的巴洛克造園。
景觀作為城市的逃避 景觀作為視覺美的含義的第二個轉變,源於工業化帶來的城市環境的惡化。工業化本身是文藝復興的成果,但是至少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歐洲和美國各大城市,城市環境極度惡化。城市作為文明和高雅的形
象被徹底破壞。相反成為了醜陋和恐怖的場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園成為了逃避的場所。因此。作為審美對象的景觀也從欣賞和贊美城市,轉向愛戀和保護田園。因此才有以Olmsted為代表的景觀設計師的出現和景觀設計學的誕生。一般來說,這個誕生的時間被確認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導田園風光為主調的美國城市公園運動,和以保護自然原始美景為主導的美國國家公園體系;因此也才有霍華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園城市和隨後的田園郊區運動。
2.2 景觀的棲息地含義:內在人的生活體驗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或者說是潛在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准。所謂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無論是作畫還是賞畫,實質上都是一種卜居的過程。也就是場所概念(place)的深層含義。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得歌爾的棲居概念。棲居的過程實際上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在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息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觀是內在人的生活體驗 景觀作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體的人和具體的場所聯系在一起。景觀是由場所構成的,而場所的結構又是通過景觀來表達的。與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場所是無處不在的,人離不開場所,場所是人於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處,場所使無變為有,使抽象變具體,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個認識和把握外界空間和認識及定位自己的出發點和終點。
2.3 景觀作為系統的含義:科學、客觀的解讀
在一個景觀系統中,至少存在著五個層次以上的生態關系:
第一是景觀與外部系統的關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態流是水。哀勞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將南太平洋的暖濕氣流截而為雨,在被灌溉,飲用和洗滌利用之後,流到乾熱的紅河谷地,而後蒸騰、蒸發回大氣,經降雨又回到本景觀之中,從而有了經久不衰的元陽梯田和山上茂密的叢林,這是全球及區域生態系統科學研究的對象。根據Lovelock的蓋婭理論,大地本來是一個生命體:地表、空氣、海洋和地下水等通過各種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學的過程,維持著一個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觀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生態關系,即水平生態過程。來自大氣的雨、霧,經過村寨上叢林的截流、涵養,成為終年不斷的涓涓細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飲的蓄水池;再流經家家戶戶門前的洗滌池,匯入寨中和寨邊的池塘,那裡是耕牛沐浴和養魚的場所,最後富含養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層層梯田,灌溉著他們的主要作物——水稻。這種水平生態過程,包括水流、物種流、營養流與景觀空間格局的關系,正是景觀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第三種生態關系,是景觀元素內部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如叢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水塘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梯田本身作為一個農田系統,其內部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的關系,這是一種在系統邊界明確情況下的垂直生態關系,其結構是食物鏈和營養階,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這是生態系統生態學的研究對象。
第四種生態關系則存在於生命和環境之間,包括植物與植物個體之間與群體之間的競爭、共生關系,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個體與群體的進化和演替過程,這便是植物生態、動物生態、個體生態、種群生態所研究的對象。
第五種生態關系則存在於人類與其環境之間的物質、營養及能量的關系,這是人類生態學所要討論的。當然,人類本身的復雜性,包括其社會、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十分復雜。已遠非人類生態本身所能解決,因此又必須藉助社會學、文化生態、心理學、行為學等學科對景觀進行研究。城市景觀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幾乎包含了所有上訴生態過程,而成為城市生態學的研究對象。
2.4 景觀作為符號的含義:人類理想和歷史的書
人類是符號動物,景觀是一個符號傳播的媒體,是有含義的,它記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包括自然和社會歷史;講述著動人的故事,包括美麗的或者是凄慘的故事;講述著土地的歸屬,也講述著人與土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因此行萬里路,如讀萬卷書。
這本書是由符號和語言寫成的,「景觀具有語言的所有特徵,它包含著話語中的單詞和構成——形狀圖案、結構、材料、形態和功能。所有景觀都是由這些組成的。如同單詞的含義一樣,景觀組成的含義是潛在的,只存在於上下文中才能顯示。景觀語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實用的,也可以是詩意的。海得歌爾把語言比喻成人們棲居的房子。景觀語言是人類最早的語言,是人類文字及數字語言的源泉。「河出圖,洛出書」固然是一個神話傳說,但它卻生動的說明了中國文字與數字起源於對自然景觀中自然物及現象的觀察和啟示的過程。
同文字語言一樣,景觀語言可以用來說,讀和書寫,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類發明了景觀語言,如同文字語言一樣,景觀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景觀語言是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時也是為了庇護和隔離的,景觀語言所表達的含義只能部分地為外來者所讀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從而在交流中維護了族群內部的認同,而有效的抵禦外來者的攻擊。
景觀中的基本名詞是石頭、水、植物、動物和人工構築物,他們的形態、顏色、線條和質地是形容詞和狀語。這些元素在空間上的不同組合,便構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滿意味的書。一本關於自然的書,關於這個地方的書,以及關於景觀中人的書。當然,要讀懂,讀者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文化。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關系中的景觀語言一樣,是有多重含義的,這都是因為人是符號的動物;而景觀符號,是人類文化和理想的載體。
3.景觀設計的概念
景觀設計是指通過對環境的設計使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共存。她是大工業時代的產物、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融合了工程和藝術、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精髓,創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居住環境,幫助人們塑造一種新的生活意識,更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3.1 景觀設計所涵蓋的領域
景觀設計具有廣泛的領域,大到國土與區域規劃設計,小到庭院,甚至室內的綠色空間設計;從純自然的生態保護和恢復,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間設計,都是景觀設計多涵蓋的領域。以下就初步的談一下景觀設計所涵蓋的領域:
3.1.1城鎮規劃
景觀設計師很早就開始擔當城市物質空間的規劃角色,城鎮規劃是城市空間的中心規劃。城鎮規劃是針對城市與鄉鎮的規劃與設計。規劃者運用區域規劃技術與法規、常規規劃、概念規劃、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來確定城市地域內的布局與組織。城鎮規劃也涉及到「城市設計」內容,如廣場、街道景觀等開放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發展。
3.1.2場地和社區規劃
環境設計是景觀設計專業的核心問題。涉及到居住區、商業、工業、各機構的室內空間以及公共空間等室外空間的細部設計。它把場地作為藝術研究的對象來看待,綜合平衡室內與室外的軟、硬表面,建築物與植物的材料選擇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詳細的構築物的規劃說明與准備等。
場地規劃以某一地塊內的建築和自然元素的協調與安排為基礎,場地規劃項目涉及單幢建築的土地設計、辦公區公園設計、購物中心或整個居住社區的地塊設計等。從更大的職業范圍講,基地設計還包括基地內自然元素與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審美性以及生態等敏感性的組織與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動物和氣候。敏感性的設計有利於減少環境壓力與消耗,從而提高基地的價值。
(接下面!)
⑦ 景觀設計方案文本網站
線計網,U80設計,築龍網,秋凌景觀,還有人人小站,等等
⑧ 圓明園的西洋景觀文字描述簡單憂美
中外合並建築優美。
⑨ 景觀表現篇、文本說明篇、景觀設計篇、建築設計篇、交通設計篇、設計圖紙篇英文怎麼翻譯
landscape expres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