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吶鷗都市風景線
㈠ 以下哪些作家被認為是新感覺派的
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辦於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和引身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對現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上海狐步舞> 、 <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劉吶鷗, 原名劉燦波,筆名洛生,台灣省台南縣人。早年在日本東京青山學院攻讀文學時,深受將西方現代派文學與東方精神結合於一體的川康端成的影響。在日本應慶大學畢業後回國,曾先後創辦「第一線書店」和「水沫書店」,出版了許多進步書刊。他自己也譯介過進步的社會科學書籍和日本新感覺派小說集。1928年9月,他創辦《無軌列車》雜志,團結了一些刻意追求藝術形式創新的文學青年,初步顯露了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同年底,《無軌列車》被國民黨查封後,他繼續嘗試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先後寫出八篇小說,於1930年4月結集為《都市風景線》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較多的採用現代派手法寫的短篇小說集。
《都市風景線》因能將本來是根植於西方都會文化的現代派文學神形兼備地移入東方大都會,才審美的發現了上海的「現代性」。作者將敘述者的「感覺」上升到最顯著的層面,使人耳目一新的推出意識跳躍、流動的小說文體。劉吶鷗 小說的意義在於說明:現代都市要用現代情緒來感受,都市男女的故事也不單單是獵取一點病態心理誇張的予以表現,而在於對城市人的生存環境的細加體驗。如其代表作《風景》寫一位都市少婦本來去與丈夫團聚,但卻在高速火車的旅途中與陌生男子燃青完成了一次瘋狂的野合的故事。寫現代機械的直線和角度的壓力,迫使人們逃離城市,去企圖尋找赤裸裸的人間真實。
劉吶鷗的小說在描寫都市生活方面「開了一端,但是他沒有好好地繼續下去,而且他的作品還有著『非中國』即『現實』的缺點。能夠避免這缺點而繼續努力的,這是穆時英。
穆時英(1912--1940),浙江慈溪人,筆名伐揚,1929年開始寫作。他最初發表的小說並沒有新感覺派的味道。大約在 1932年以後。他的作品突而轉向新感覺派。他先後出版了《公墓》(1933)、《白金的女體塑象》(1934)等小說集,運用感覺主義、印象主義等現代派手法,來表現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生活,不僅開了「洋場文學」的先河,還被人稱為「新感覺派的聖手」、「鬼才」 。為一時風行的海派作家。他的代表作<夜總會里的五個人>寫了破了產的金子大王胡均益、失去了青春的交際花黃黛茜、失了業的市政府秘書繆宗旦、失了戀的女大學生鄭萍,還有懷疑主義者季潔五人。他們在一個周末來到夜總會,以狂熱的跳舞來發泄各自的苦惱,來填補精神的溝壑。到第二天拂曉,胡均益開槍自殺,徹底擺脫了他的苦惱和郁悶。作者所塑造的五個人物都是「從生活上跌落下來」或「被生活壓扁了」的人。他們內心裡充滿著悲憤、仇恨和無法排除的寂寞感,然而他們卻「在悲哀的臉上戴了快樂的面具」,強作笑顏。其實,他們的悲憤、仇恨、寂寞早已「深深地鑽到骨髓」里,在瘋狂中尋求刺激,只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白金的女體塑像>描寫了兩種性病態的表現:一是謝醫師的節欲獨身主義,一是女病人的性慾過度亢進。這兩種性變態說明高度集中化與極端化的都市文明不僅於預了人們的外在生活,而且還穿擊到人們的心靈深處。謝醫師的繁忙、擁擠、枯燥、刻板快節奏的生活,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逐漸變得連人的本能欲求都冷漠寡淡,成了一個獨身主義的節欲者(實際上這是極端個人主義的惡性膨脹),而那位女病人無法擺脫社會的魔影,也無法擺脫那種糜爛的資本主義都市文明的環境。畸形的都市生活使她感傷、郁悶、空虛,只好在床褥間來傾瀉心中的郁悶,來減輕思想的重荷,因而她那本來健康的身體就變成了「不是病」的病軀,幾乎成為「白金的女體塑像」了。作者通過描寫大都市生活這兩種性變態同社會生活的密切幽微的關系,反映了都市的畸形生活給人們造成的精神創傷和肉體的摧殘。
相比之下,施蟄存的小說創作則高於劉吶鷗和穆時英。施蟄存的病態小說,題材更為廣闊,內容也更為豐富。他不僅以上海為主要場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態生活,而且還對上海市郊小城鎮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掃描。他筆下的人物多是生活在都市底層的小人物,如舞女、小商人、小職員之類。作者對他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來抒寫他們受生活擠壓的慘苦情狀。如<薄暮的舞女>的主人公素雯非常厭倦終日陪伴男人們尋歡作樂的舞女生涯,把脫離苦海的希望寄託在她的情人身上,並因此中止了與舞廳老闆簽訂的合同,也拒絕陪客人跳舞。恰在此時,她的情人破了產。她的希望成了泡影,她又只好低三下四地給舞客打電話,陪笑臉,表示不再拒絕對方的邀請。素雯的前後變化,決不是她個人的品行不端,而是由於生活的折磨,她不得不去食自己泡製的苦果。
㈡ 都市風景線的介紹
《都市風景來線》於1930年4月出版,這是自我國第一本較多的採用現代派手法寫的短篇小說集,屬於新感覺派小說集。此集是劉吶鷗1928年9月創辦《無軌列車》雜志,團結了一些刻意追求藝術形式創新的文學青年,初步顯露了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
㈢ 中國的海派作家寫作風格是什麼代表人物有誰
海派的概念是與京派對立的(最初這兩個名詞的提出好像是沈從文在上世紀30年代挑起的一專場文學爭論屬中提出的),上世紀30年代寫實小說和抒情小說流派基本上分別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
海派作家應該是指活躍在上海的作家(未必是上海人)
而海派,廣義上指所有活躍在上海的作家派別,包括左翼文學、新感覺派文學、鴛鴦蝴蝶派;狹義的話,就只指鴛鴦蝴蝶派
海派小說主要是以描寫都市生活為題材,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初期海派的葉靈鳳的《紫丁香》、第二代海派新感覺派的劉吶鷗的《都市風景線》……我們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茅盾的《子夜》、張愛玲《金瑣記》《傾城之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