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天柱山風景區
『壹』 天柱山哪兒的景色最美
就全國的8座天柱山而言,我認為安徽的天柱山最美。。。 安徽安慶市潛山縣天柱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敘。 天柱山屬花崗岩峰叢地貌,地質遺跡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准天柱山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其主峰海拔1489.8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首贊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雲:「奇峰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說,稱萬歲山是因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岳,敕封皖山為「南嶽」,被譽為「江南第一山」。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所以又稱為安徽的「源頭山」。在祭岳時,人群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後隋文帝詔廢,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會稽山(在浙江省紹興)。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其「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之奇崛。 谷口前潛水碧波盪漾,後依天柱群峰。這里林木蔥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文人騷客都曾在此題詩。現仍保留有「詩崖」勝跡,王安石所題詩文為人盜取,至今「詩崖」上仍有不少處露出四方型鑿坑,讓人惋惜。 從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級登山,展現在眼前的變幻無窮的瑰麗景色。轉一個彎,天地一新;上一道嶺,風光又異,使人應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嘆。天柱峰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峰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峰下的神秘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秘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不覺激動欣喜。 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全國的天柱山名單1、安徽安慶市潛山縣天柱山 2、山東平度市天柱山 3、山東棗庄市天柱山 4、湖北長陽縣天柱山 5、福建南安市天柱山 6、陝西安康市天柱山 7、福建漳州長泰天柱山 8、山西忻州天柱山
『貳』 天柱山的介紹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傳說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師曾在此弘揚佛法,寺院有一座覺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經不為遊人所開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敘。
天柱山屬花崗岩峰叢地貌,地質遺跡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准天柱山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其主峰海拔1489.8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首贊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雲:「奇峰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說,稱萬歲山是因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岳,敕封皖山為「南嶽」,被譽為「江南第一山」。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所以又稱為安徽的「源頭山」。在祭岳時,人群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
後隋文帝詔廢,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其「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之奇崛。
天柱山著名游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其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為「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卧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穀道人」。在這里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可惜抗戰時期這座卧牛狀的青石為日軍炮彈炸去一角,如今形狀大異。
谷口前潛水碧波盪漾,後依天柱群峰。這里林木蔥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文人騷客都曾在此題詩。現仍保留有「詩崖」勝跡,王安石所題詩文為人盜取,至今「詩崖」上仍有不少處露出四方型鑿坑,讓人惋惜。
從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級登山,展現在眼前的變幻無窮的瑰麗景色。轉一個彎,天地一新;上一道嶺,風光又異,使人應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嘆。天柱峰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峰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峰下的神秘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秘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不覺激動欣喜。
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天柱山與佛教、道教都有關聯,比如道家把全中國的奇山歸納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就是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也與天柱山頗有淵源,禪宗達摩祖師後的二祖、三祖都曾在天柱山修行,南北朝的梁朝時,天柱山山谷寺顯赫一時,僧眾甚多,儼為四海名剎. 到了唐、宋時期,天柱山依然盛名不減,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文人墨客都登臨此山,遺留下近400方摩崖碑刻,既可懷古,又是學習、欣賞書法的絕佳範本。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著贊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安徽天柱山交通線路
天柱山距安慶56公里,九江170公里,合肥192公里,黃山303公里,九華山200公里,武漢397公里,南京345公里,南昌354公里,杭州570公里。到天柱山可選擇運輸工具有飛機、輪船、火車、汽車。
航空:合肥駱崗機場有飛往全國各大城市航班。安慶民航機場每周飛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武漢各2個航班:周二、周六。
航運:安慶是長江中下游航運主要港口之一,上、下水各航班均停靠。
鐵路:廣州合肥、深圳合肥、南昌合肥每日對開一列客車,都經天柱山站。上海至安慶旅遊客車業務也已開通。
公路:318、105國道及滬蓉高速公路經過潛山縣城(天柱山所在地)。從合肥乘長途汽車至潛山縣城一百九十公里,再乘車西行9公里,即到達天柱山的南大門野人寨。如從長江乘船到安慶,再乘車到潛山縣城為八十公里。西向至 九江170公里至潛山。
[編輯本段]2、山東平度市天柱山
天柱山古時稱高寶山,在巍峨秀麗的大澤山西南的群山中,有一「孤峰秀峙,高冠霄星」,此即聞名的。它位於山東平度市大澤山鎮的北隋村之北1.5公里處,海拔280米。天柱山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摩崖石刻。其摩崖石刻中矗立在天柱山南邊的鄭文公碑,刻在一塊天然巨石上,高3.2米,寬1.5米,陰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計881個字,碑文1400餘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該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書鐫,碑文記述了其父持節將軍兗州刺史南陽公鄭羲的生平事跡和著述。因鄭羲的謚號為鄭文公,故此碑的全稱為:「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鄭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書法家,其書寫的魏碑體,突出體現了我國書法由隸書到楷書的轉變,故此碑受到古今書法家所推重。1984年5月,劉海粟登山為鄭碑題詞,贊為:「魏碑國寶,絕壁生輝」。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國稀有的書法刻石藝術瑰寶,近幾年來,來此觀瞻者絡繹不絕。
[編輯本段]3、山東棗庄市天柱山
天柱山,亦名葛嶧山,位於山東棗庄市嶧城區南偏東十五里。白山諸峰屏其前,仙壇諸山拱其後,承水自北來,繞其左麓而南流。山雖小而秀,四周峭絕,嶙峋蒼翠,平地崛起,卓立若筍,屹然獨處,不與群峰為伍,因而被世人譽為「嶧縣之望山也」。
嶧縣因葛嶧山而得名史書有載。《詩經.魯頌.悶宮》雲:「保有鳧繹」。《尚書·禹貢》雲:「嶧陽孤桐」。《爾雅》、雲:「眾山聯絡為繹」。古書所載與實地考證是基本相符的。嶧境內域西北有鳧山,東南十五里有葛嶧山(注釋謂「繹」與嶧」同),嶧山之陽多產嶧樹,此山為眾山在外圍環繞。因此,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嶧縣志》的序言中寫跡「嶧因山得名,其見於經傳也屢矣。
天柱山上原有一古寺,名大佛寺,建於元泰定年間,其東北角建有佛母塔,塔高四十餘米,九層,以方磚和楠木建成。繞塔古樹數百株,茂密陰森。邑人每年逢三月初三這一天,到山下承河水邊媳游采蘭,到佛母塔前祭祝膜拜,以驅逐不祥,祝願永世安寧。
天柱山還建有貞修庵,據傳是山下孔善人之女所建。孔女天生聰慧,心性好佛,聽讀各類經典,就能理解大意。孔女年齡該許嫁時,善人為她選擇配偶,置辦嫁妝,而孔女崇佛意志堅定,誓不嫁人,決意為尼,取法號為「性訓」。隨後在天柱山構築茅庵作為居室,內自焚燭修行佛教經文,外自督農耕課稅,用所積余金置了木、石、磚、瓦和工具。經過多年。建造大殿三楹。又經多年,先後建成了配殿、千佛閣、門樓、鼓樓,鍾樓等。穿門樓入院內,道旁古松參天,碑亭林立。其中二碑為順治、崇禎二帝的親筆。穿過碑亭便是鍾樓和鼓樓,鍾樓內懸一鍾,重噸余,撞其鍾,音傳數里。鍾鼓樓北即大殿。大殿極為壯觀,雕梁畫棟,飛檐走獸,飾以紅、白、黃、綠各色,光彩奪目。殿內十棵大石柱,尤以四棵龍盤柱最為精美。其柱高4米,直徑0.6米,柱上方為兩只鳳凰,展翅欲飛,奔向初生的太陽。下面為二龍戲珠,似雲生風從,吞雲吐霧,一派生氣。其圖案構思之巧妙,雕刻工藝之精湛,堪與孔廟大成殿之龍盤柱媲美。
天柱山原本秀麗挺拔,再增建了大佛寺,貞修庵,更烘託了山的雄偉和名望,故嶧縣名人賈三近、黃圖昌等人為其作記,抒發,心中贊嘆之情。
[編輯本段]4、湖北長陽縣天柱山
位於湖北省長陽縣城西34公里的清江北岸的國家級清江森林公園旁。自唐開山設觀以來,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它與武當山南北輝映,為道教名山,亦名中武當。天柱山海拔1445米,它石筍高標,孤峰峙立,拔地聳立,有健筆凌雲之勢。峰頂平坦,有清泉一眼,四季長流不涸。天柱峰獨立,三座高130米的岩峰並峙,相距僅4米,兩橋飛架三峰間,蔚為壯觀,猶如擎天石柱。山上古建築群宏偉壯觀,唐始建道觀,清同治年間,大興土木,仿武當山修成地母宮、三帝宮、靈官殿、玉皇亭、玉虛宮、南岩宮等,開鑿上山石階一千餘級。
[編輯本段]5、福建南安市天柱山
位於福建省南安西北部蓬華鎮境內,天柱山又叫萬壽山。「一柱參天戴九重,千峰俯地拜萬壽」便是天柱山生動的寫照。
天柱山風景區有迷人的八景:即萬壽山石巔、雙湖茗香、山門引翠、花徑流觴、弈對八仙、望人雙陽、春煙錦柱、石井盈梁。相傳當時八仙來此遊玩,弈棋廝殺,山水陶醉,三天不忍離去,鐵拐李說:「欲去需留跡,後會自有期。」於是便在華美橋下的石板上留下了這個腳印。至今,天柱山上有弈對八仙,華美水尾有仙跡、仙人洞、仙人把盞、摩崖石刻等遺跡,撫今憶昔,讓人浮想聯翩。
天柱岩是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始建於宋朝咸淳九年(1273年),至今已有720多年的歷史,僧侶最多時達到178人。歷代以來,天柱岩幾度重修,如今,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雄寶殿內供奉一尊重3.8噸、高2米的釋迦牟尼玉佛,是祖籍蓬華鎮蘇厝村旅居印尼的高僧聖忠法師從緬甸進口的,同時進口的還有檀木雲岩祖師、鍾、鼓、香爐及佛經、法器等。1985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為天柱岩題寫寺名,歷代書法家也都有題辭、楹聯、匾額或詩詞。天柱岩後面,有開山祖師雲岩祖師墓;岩前,有歷代和尚墓。這方形和圓形的石雕水缸,是歷史的見證。岩寺前這口有著七百多年歷史的六角形水井,更有著優美而又神奇的傳說。
天柱山風景區海拔千米以上,全年月平均氣溫只有16.3度,是個避暑勝地,旅遊天柱,四季皆宜。天柱煙霞,四時皆勝。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風煙雨雪,變幻莫測。山峻峭而日月近,峰挺拔而星辰低,雨水足而千峰潤,氣候溫而萬物榮。陽春有霧海奇觀,竦身山上,看花開花落,望雲卷雲舒,隨他起雲落月,還我立地頂天。盛夏無酷暑烈炎,他鄉赤日炎炎,我自清風涼涼。金秋可登高望遠,四周山川,斑斕若畫,松竹碧而楓葉丹,稻禾黃而花果香。登上萬壽石巔,微茫可辨泉州東西雙塔,仔細可觀鯉城雙陽兩山。嚴冬可煮酒賞雪,冬遊天柱,時常能遇見下雪,銀裝素裹,冰雕玉砌,莫詡北國冰世界,欣看江南玉山川,這也是天柱風景區獨有的奇觀。
從宋代至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許多多佳作名篇,風月無價,山水有情,許許多多的文物古跡伴隨著優美的傳說,會使人心往神馳,流連忘返。
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了有識之士前來投資,2005年10月,台商張朝宗先生與蓬華鎮人民政府簽約,投資500萬美元開發天柱山旅遊資源,開發後的天柱山,將成為集生態、度假、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吸引八方賓客。
[編輯本段]6、陝西安康市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主峰海拔702米,屬巴山支脈。位於城西偏南約15公里瀛湖鎮,與安康水電站相鄰。是瀛湖風景區的一部分。漢江從山腳下流過,山頂有唐代創建白雲寺,「天柱偉峰」系古代安康「八景」之一。
《興安州志.山川志》載:「西南四十里曰天柱山,其高數千仞,昔人結寨以避寇,號寨子山,下有碧真洞,巨石封之,多腹蛇猛獸,人不能至」。民國荊仞千《安康鄉土志》載:「天高為天竺,故名天竺山」。「天柱偉峰,儼然一擎天柱也」。山勢巍峨,群峰環拱,蒼松翠竹,交相暉映,鮮花芳草,斗艷爭妍。遊人登臨山巔,舉目遠眺,城區全貌盡收眼底,但見漢江碧波宛似晶瑩玉帶,炊煙裊娜籠罩縱橫阡陌,勝地佳境,招來歷代詩人騷客紛至沓來,吟賦作畫,各顯其能。
[編輯本段]7、福建漳州長泰天柱山
位於長泰縣城東南25公里處,與朝天嶺、雙髻山相連接,成為長泰、龍海兩縣的天然分界。主峰紫玉峰海拔933米,峰巔有一巨石,高約30米,闊約17米,圓如柱,白如玉,並有黑色苔痕雙紋自頂而下,人稱「天柱」,山因此得名。
山多奇石,相疊相支,千姿百態,有石室、石庫、石洞、石梯、忘歸石、盤陀石、象鼻岩、觀音岩、海濤岩、慈雲岩、勢至岩、屏風石、一線泉、應潮泉、香爐峰、觀海樓、劍脊橋、仙人亭、超凡閣等20奇景和宋代摩崖石刻。
忘歸石,「廣可三丈,若砥,下俯幽絕,每夕陽夜月泛酒其上,可忘歸也」。一線泉,泉水從岩上流出,一線逶迤,終歲不絕,大旱亦不涸。應潮泉,泉如潮汛,盈溢有期。最東邊的暗水泉,可聞水聲如弦,尋之不見水跡。每當旭日東升,染霞啟曙,山嵐成雲,如輕紗飄拂,有「天燈雲旗」之稱。早在南宋時就有人把天柱山稱為「臨漳第一勝處」,並有《天柱山記》傳世。
這里的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被林業部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http://ke..com/view/888366.htm
這里有具體的介紹 還有圖片
『叄』 求平度天柱山魏碑的相關資料,要詳細的!回答好的我給分。
天柱山魏碑位於平度大澤山天柱山南,又稱天柱山摩崖石刻,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刻在一塊天然巨石上,高3.2米,寬1.5米,陰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計881個字,碑文1400餘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該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書鐫,碑文記述了其父持節將軍兗州刺史南陽公鄭羲的生平事跡和著述。因鄭羲的謚號為鄭文公,故此碑的全稱為:「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簡稱鄭文公碑。鄭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書法家,其書寫的魏碑體,突出體現了我國書法由隸書到楷書的轉變,故此碑受到古今書法家所推重。
目錄
簡介
旅遊特色
歷史文化
構造
交通提示
門票信息
編輯本段簡介
1984年5月,劉海粟登山為鄭碑題詞,贊為:「魏碑國寶,絕壁生輝」。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國稀有的書法刻石藝術瑰寶,近幾年來,來自中國及日本的遊客絡繹不絕。 天柱山魏碑又稱為下碑,在萊州市文峰山有一內容相似的石碑,通常稱為上碑。在天柱山其它地方還有零星石刻分布。
編輯本段旅遊特色
天柱山魏碑,是中國書法藝術瑰寶,國家最早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平度市大澤山之右的天柱山上。天柱山,遠看孤峰秀峙,高冠霄星,如柱擎天;近觀鶴嶺橫懸,怪石突兀,雲岩凌空,鸞峰直上,氣勢非凡。古人雲:"齊之山海天下冠,而東萊之間,山水形勢雄深偉麗又為齊冠,而大澤之秀又為東萊之最"。 景區一瞥
天柱山屬於東萊大澤山脈,這里不雨而潤,青日生煙,歷來被認為是人間仙境,有"神窟仙宅"之說。尤其是秦始皇、漢武帝兩位歷史上非常有作為的皇帝,更是把這里看成神域仙鄉,先後多次到此求神拜仙,留有"始皇游而忘返,武帝過以樂留"的千古佳話。但北魏時期的鄭道昭於山上有"海鷗雲鶴之致"的書鐫,更使天柱山顯名。鄭道昭,官至中書侍郎、國子監酒、通直散騎常侍、秘書監司州大中正。晚年失寵受冷遇,出任光州(今萊州)刺史。來到這仙域神鄉,他一改"崇儒敦學"的儒風,轉而愛山樂道,經常登臨天柱山,在山上鐫有多處刻石,留下傳世瑰寶。公元511年,鄭道昭於天柱山半山腰上,選擇了一塊天然碑狀巨石,稍加琢磨,撰刻了"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 遊人觀之,會感到其有一派仙風道骨,渾然而不食人間煙火的超塵脫俗之境。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先生在89歲高齡時專程登上此山,並題寫了"瑰瑋博達,絕壁生輝"八個大字。一個多世紀以來,日本書法界對此也非常尊崇,均以能親睹此碑為榮。近年臨碑觀摩者接踵而至,並以此為媒,促進中日經濟、文化交流。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公元511年,鄭道昭選擇天柱山半山腰一塊天然碑狀石,稍加琢磨,組織撰刻了「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此碑,碑體略前傾,高3.5米,寬1.5米。文19行,每行50字左右,計881字。碑之內容記載其父鄭羲的生平事跡。通篇碑文格調高雅,文采華麗,書法寬博,筆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書法藝術。後人稱之為《鄭文公上碑》。 細讀《鄭文公上碑》作品的基本筆法,人們可以發現,它上溯先秦筆畫渾成、骨力內含的特點,吸收了漢隸的跌宕瑰麗、沉穩又見爽利的姿態。又可以發現,凝重渾朴的隸書風格被清麗飄灑的楷書風格代替,有隸楷過渡的痕跡。如:點畫加長,代替撇筆和捺筆,且出鋒銳利。欲豎先橫,欲橫先豎。還可發現,其用筆既有篆法圓轉形成的圓筆印象,又有隸法方折形成的方筆感受,方圓兼備,變化多端。
編輯本段構造
碑的每個字都結體寬博整飭,骨肉勻適,脈絡分明,於端莊雄強中復含秀麗,穩健中蘊儲飛揚。渾渾千餘言,字字不呆,筆筆不苟,通篇透露著盪盪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風范。 清代以前,《鄭文公上碑》沒有得到重視,只是北宋金石學家趙明誠(李清照夫),將鄭道昭父子的刻石記入他的權威著作《金石錄》中。到了清代,「尊碑、備魏、取隋、卑唐」的主張的提出,象一陣驚雷,震醒了沉悶麻木的書法界,從此突破了貼學一統天下的局面,書法藝術崐進入了一個充滿活力、視野開闊的天地,《鄭文公上碑》因而得到尊崇。包世臣評說:「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崐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真文苑奇珍也」;康有為先生說:「刻石如阿房宮,樓閣錦密......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如仙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像無盡。若能以作大字,其濃姿逸韻,如當食防風粥,口香三日也」。並贊其有「十美」,即:「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滿」;近人祝嘉先生的評價是:「其成就決不在王羲之之下,應奉為北方書聖,與王羲之並尊。」 天柱山《鄭文公上碑》周圍還有眾多其它刻石,如:《天柱山銘》、《石室銘》、《上游下息》、《此天柱山之山》...等等。 這些刻石,現鋒棱依舊宛然如昔,清晰完好。遊人觀之,會感到其有一派仙風道骨,渾然而不食人間煙火的超塵脫俗之境。 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先生在89歲高齡時專程登上此山,並題寫了「瑰瑋博達,絕壁生輝」八個大字。一個多世紀以來,日本書法界對此也非常尊崇,均以能親睹此碑為榮。近年臨碑觀摩者接踵而至,並以此為媒,促進了中日經濟、文化交流。
編輯本段交通提示
天柱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平度市區北部20公里處,位於青島、濰坊、煙台、威海、蓬萊五個旅遊城市的中心,距青島港100公里,距流亭機場80公里,距濰萊20公里、濟青高速40公里、同三高速40公里,從平度市區到景區有每10分鍾一流水線公交車,周圍進出景區交通方便。天柱山風景名勝區向東8公里,為著名的大澤山風景名勝區。
編輯本段門票信息
十元每人
『肆』 天柱山的簡介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專因而稱屬為天柱峰,山也就稱為天柱山。
天柱山飛來峰下的神秘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秘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激動欣喜。
(4)平度天柱山風景區擴展閱讀:
天柱山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被譽為"江淮第一山"。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嶽」,歷代都有人文活動。
建國後開發為風景名勝區,景區獲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等稱號,並於201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山體形成演變的歷史過程,可以追溯到距今26億年前的太古代時期。當時天柱山地區和整個大別山區一樣,在晚太古為海洋優地槽發育時期。在地槽下降過程中,本區堆積了巨厚的復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岩,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大別山群前身。
『伍』 平度哪些地方風景美
平度位於膠東半島西部,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主要的景點:
1,大澤山---以雄、險、奇內、幽聞名於膠東半島,容久負膠東明珠之譽。山險澗深、石怪洞奇、瀑高林秀、壑幽泉清、雀啼鶯囀,佳景美不勝收,為「平度八景」之首。
2,天柱山---天柱山魏碑是書法藝術瑰寶。
3,即墨故城
4,老龍灣--歷史古跡眾多,文化積淀豐厚,自然景觀奇特,林壑秀麗幽美,集狀元石、石婆婆、大鰲山、小鰲山、神仙泉、老龍灣、元寶石、龍王廟、望蟒台、先生地、八文章、小石門、大石門、動物園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
5,豹竹雲台
6,桃花澗
『陸』 平度有什麼好風景
平度位於膠東半島西部,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主要的景點:1,大澤山---以雄、險、奇、幽回聞名於膠東半答島,久負膠東明珠之譽。山險澗深、石怪洞奇、瀑高林秀、壑幽泉清、雀啼鶯囀,佳景美不勝收,為「平度八景」之首。2,天柱山---天柱山魏碑是書法藝術瑰寶。3,即墨故城4,老龍灣--歷史古跡眾多,文化積淀豐厚,自然景觀奇特,林壑秀麗幽美,集狀元石、石婆婆、大鰲山、小鰲山、神仙泉、老龍灣、元寶石、龍王廟、望蟒台、先生地、八文章、小石門、大石門、動物園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5,豹竹雲台6,桃花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