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城社區
❶ 產業類,社區類和旅遊類特色小鎮的區別
特色小鎮可以分為三類,即產業類、社區類和旅遊類。根本上講,任何一種特色小鎮基本都是屬於這三種類型或三種類型的復合版。前瞻產業研究院將這三大類型做了詳細介紹。
類型1:產業類特色小鎮
產業類特色小鎮本質上是產業園區的升級版。無論是特色產業型、文化創意型還是金融創新型、高端製造型,其核心仍然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進入,推動產業發展。與產業園區的區別在於產業特色更加突出,產城融合度更高,產業生態和配套更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需要,環境更加優美。
產業類特色小鎮的常住居民,主要由原有的鎮區居民和產業人口構成。其中,產業人口主要從事小鎮的主導產業和相關服務業。
產業類特色小鎮的盈利模式和產業園區沒有任何區別。基礎性收入就是物業租售和物業管理收入,增值性收入就是產業服務收入,產業生態型小鎮可以有投資性收入。大多數產業類特色小鎮的旅遊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產業類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景觀打造,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入駐企業和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不是為遊客服務,因此不宜一律按照景區標准建設,而應該按照宜居城市標准建設。很多高端產業型企業,比如金融企業、研發企業,更需要安靜的工作環境,而不是遊客混雜的環境。
類型2:旅遊類特色小鎮
旅遊類特色小鎮本質上就是景區或者是景區的變形版。無論是歷史文化型、休閑旅遊型還是特色風情型,其實質都是通過文化、歷史、自然資源的挖掘和景觀的打造,吸引遊客,獲得旅遊收入。
旅遊類特色小鎮往往由於受歷史文化保護和環境評價限制,很難和大型社區相結合。因此,常住居民以鎮區原有居民和旅遊從業者為主。
旅遊類特色小鎮規劃的要點在於通過選址、景觀和品牌打造,以獲得最大的客流。但和現有大型景區相比,客流少可能是旅遊類特色小鎮最大的劣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旅遊類特色小鎮不能與養老、教育等產業結合,僅僅靠客流、靠「吃住行游娛購」來平衡收入,投資回收壓力會非常大。因此,在規劃建設旅遊型特色小鎮時需要格外慎重。
類型3:社區類特色小鎮
社區類特色小鎮的功能以居住為主,兼顧產業培育和文化、景觀的打造。核心是通過大型社區建設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環境,平衡收入;通過產業發展樹立產業地位;通過文化挖掘、景觀營造增強社區吸引力。
社區類特色小鎮的居民,由鎮區原有居民和城市遷入人口構成。其中,城市遷入居民的絕大多數與小鎮的主導產業沒有關聯,這是社區類特色小鎮區別於其他兩種類型特色小鎮的最大特點。
❷ 鴻坤•理想城園林景觀設計規劃理念及思路
4期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人文鄰里,文化記憶重築社區,本次設計以北宋時期的《清明專上河圖》為屬藍本,重塑里坊街區,融入唐宋文化,通過合理的布局、多樣化的空間、有效的資源利用共同建造一個充滿人情味的人文鄰里社區;
5期園林的設計理念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通過景觀的手法營造孩子成長的環境,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豐富有趣的活動空間,安全的設施,綠色的環境,把兒童吸引到戶外,兒童在游戲中建立友情,父母在交流中建立圈層,這種睦鄰的友好就像蝴蝶效應逐漸傳播,整個社區都和諧友好了
❸ 無城鎮的行政區劃
無城鎮共轄15個社區(城市社區11個,農村社區4個)及16個行政村。
城市社區:五華、文景、太平、皇武、芝山、金河、泰山、西苑、城東、濱湖、同心共11個社區。
農村社區:檀樹、城北、倉頭、黃雒共4個社區。
行政村:馬廠、黃汰、新民、凌井、鳳河、七里、東河、董橋、王福、官鎮、革貪、七廣、周店、黃閘、陳閘、聖咀共16個村。 五華社區位於無城東南部,東起東門大橋,西至無為一中,北到西大街、米市大街,南到南門大橋。面積約1.1平方公里。人口1.4萬人。下轄五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環保局、煙草局、農業銀行、綉溪小學等行政事業單位和五華山小區、天龍小區、錦綉苑小區、安陽小區、南苑小區等居民小區。是無城商業集中區。
文景社區位於無城老城區中部,東起臨湖路,南到西大街,西至西一環,北至環城北路。面積1.1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下轄11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無為中學、職業中學、師范附小、縣醫院等單位和九洲花園小區、育人花園小區等居民小區。是無城商業、教育中心。
太平社區居位於無城東北部,東至環城河糧食儲備庫,南到電信局,西大街臨湖信息中心,西抵臨湖路陶瓷酒家,北邊與北大橋、石油公司毗鄰,佔地面積0.95平方公里,社區內有2所小學、2所幼兒園,西有電影院、米公祠、老年活動中心,南有中心菜市場、供電局、五家銀行等單位。民營企業12個、個體工商戶559戶,社區居民3586戶,10486人。暫住人口527人,是我縣電力、金融、糧食、文化中心。轄區范圍內擁有大江劇場小區、華苑小區、銀杏苑小區、凌風山莊、鞍子巷小區、臨湖小區、大豬集小區、鐵山小區、隆興苑小區、安納小區和京華苑小區等居民小區。
皇武社區成立於2003年7月,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現有7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40棟,住戶3541戶,常住人口10625人,流動人口213人,轄區單位16個,學校2個,醫院1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5個,個體商業網點280個,有志願者隊伍1支5人。
芝山社區位於老城區西南部,東抵錦綉苑小區,西南沿一環路,北臨西大街。面積1.1平方公里,下轄5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體育局、房產局、長江河道管理局、無為一中、運管所、綉溪公園等行政事業單位和君臨四季花都、時代廣場、一中教師新村、芝山新村等居民小區,是商業、教育、交通集中之地。
金河社區坐落於無城新區中心地帶,東南臨環城河景觀帶,西北環繞金塔路、巢無路,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住宅小區27個,人口1.8萬。轄區內有縣政府、無城鎮政府等機關事業單位58個,規模以上企業2家,個體工商戶800餘個。隨著無城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金河社區各項社會事業得以不斷進步。社區文明創建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社區擁有各類志願服務隊伍近千人,群眾性文體活動生機勃勃,城市、縣、鎮多次授予榮譽稱號。
泰山社區地處北門大橋外,有常住居民5713戶,17241餘人,社區的特點是以建設和諧服務新社會,扎扎實實開展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志願者服務、社會保障、慈善事業,社區幹部以服務於民為宗旨,恪盡職責,為居民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在黨員和社區幹部的帶動下,「社區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成了居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西苑社區位於無城西南城郊結合部,東從南門大橋經南門大轉盤、沿無襄路至江西橋,東北沿南環城河至無開路口。下轄4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公路分局、縣自來水公司、保盛都紡織公司、鴻羽羽絨公司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和西苑山莊、南方商廈、一字城、融城綠景、月牙山莊、水苑等居民小區。西苑社區成立於2003年7月,轄區面積0.9平方公里,現有23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140棟,住戶5081戶,常住人口14752人,流動人口350人,轄區單位8個,其中機關單位1個,學校1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2個,個體商業網點220個。
城東社區位於無城東門,東起無為縣原萬康飲料廠,西至東門大橋。社區成立於2003年7月,總面積1.3平方公里,現有居民戶2108戶,社區總人口5210人,社區現有工作人員9人,其中鎮聘人員7人,國家公務員1人,軍轉干1人。社區現有黨員73名,總支委員5名,下轄4個支部;社區居委會於2009年8月進行換屆選舉,產生居委會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員5人。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熱忱服務。社區內有各類企業28家、縣直單位1個、1所小學、1個汽車客運站、2個衛生服務所、3所教堂(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隨著無為縣城區建設的不斷擴大,座落在城東社區的縣中醫院和無為一中以及有關商住小區正在建設中。城東社區未來將會更加美好。社區書記主任水從根同志率全體工作人員熱情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城東社區投資興業。
濱湖社區成立於2008年元月,轄區面積1.6平方公里,現有8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116棟,住戶3512戶,常住人口14149人,流動人口398人,轄區單位6個,其中機關單位3個,學校2個,醫院1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0個,個體商業網點542個,有志願者隊伍3支859人。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情況:社區工作人員9名,其中專職黨務工作者2名。
同心社區位於革命老區-無為縣無城的西北部,新力大道、巢無路、金塔路、鳳河北路環繞四周,縣地稅局、縣工商局、縣財政局、市住房公積金無為管理部、縣廣電台、縣行政服務中心、縣住建局、縣煙草局入駐其中,安徽天龍集團、安徽新科集團、安徽藍神集團等19家企業在社區經營發展。現佔地面積1.7平方公里,人口1.2萬人,轄御景苑、秀水、同心1-2期、御龍灣及同心3-4期五個居民組。隨著社區發展和拆遷戶的入住,總人口可達5萬人。 檀樹社區由原先檀樹村和姚庄村合並而來,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38個村民組,1593農戶,總人口7894人(包括遷掛戶)其中非農4103人,農戶3791人,3414個勞動力,其中女動力1674人,男動力1740人,農業人業人員1310人,工業從業人員330人,建築業490人,運輸業80人,餐飲業40人,批零業80,其他行業1014人。
城北社區位於無為縣縣城北門外,耕地面積為689畝,總人口為518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62人),總戶數為826戶。城北大隊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2006年轉為城北社區居委會,社區下設17個自然村,一個居民小組。
倉頭社區位於無城北郊6公里處,地處無為縣第二大圩三閘圩腹地,無倉路連接縣城.我社區是一個農業社區,面積 3.6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4500 畝,總人口 7500 多人。倉頭社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社區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面資源豐富,現有可養水面 200 余畝,各類魚塘星羅棋布。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油料等,其中經濟作物甘蔗,乳瓜,菩薺已成為我社區的優勢產品,大棚蔬菜生產已形成規模,畜禽養殖業穩步發展。社區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 社區現有中心敬老院1座,中學1所,小學2所,中心幼兒園1所,有線電視台一座,且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通水泥路。
黃雒社區位於無城北郊,東和陡溝鎮為鄰,西和石澗鎮為鄰,北至含山縣,我社區總戶數1041戶,人口3538人,含一個街道,20個村民組。黃雒黨總支成立於2006年5月,現有黨員146名,其中女黨員26名,下設4個黨支部,20個黨小組,村黨總支自成立以來,在無城鎮黨委領導下,始終以社區黨建為核心,結合社區建設的實際,扎實、細致開展工作,社區黨總支以宣傳欄、廣播、報告會等形式向黨員群眾開展教育,搞好流動黨員管理,為適應新形勢,積極探索社區黨建新路子,新方法,拓寬我黨建工作覆蓋面。 馬廠行政村坐落於無城西郊,無城工業園區內,交通便利,花渡河傍村而過,北以季閘水系支流與鄒村分界,全村佔地面積7818畝,耕地面積3392畝,戶數1321戶,總人口5419人,村民代表66人,投資85.6萬元新建村綜合辦公樓826平方米,及衛生室、閱覽室、文化活動室、黨員活動室、計生活動室、健身場所、計生辦、村部辦公室於一體,充分發揮了「五個中心」的作用。主導產業為水稻、棉花、小麥、油菜,主要資金來源以外出個體經營為主,年人均收入8000多元。
黃汰行政村是無城鎮北門新巢無路貫村而過,無為縣農業現代科技園坐落在本村,全村管轄32個自然村,1079戶,總人口4843人,耕地面積3212.79畝。大小圩口10個。村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同時涉及水產養殖等。三緣公司、永安汽車配件公司、隆興集團御龍灣在本村巢無路兩旁,黃汰農家樂,以飽滿的熱情熱烈歡迎社會各界領導光臨指導。行政村以科技園為依託,以三緣公司為龍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利用千畝水面吸引了以養蟹為主體的水產養殖。同時還發展了龍蝦,河蚌等水產養殖。並以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家禽養殖,收效顯著。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4千多元。
新民行政村位於無城鎮的西郊,地理位置優越。新民村總戶數1246戶,人口5585人,耕地面積1800畝,新民村黨總支成立於2006年5月,黨小組26個,黨員153名。行政村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全村共種植蔬菜約800畝,花卉30畝,蓮藕100畝,養豬約3000頭,養魚500畝,精養河蚌150畝。並且我村位於城郊結合部,具有一定的招商引資的有利條件。
凌井行政村總人口為6298人,共有耕地4308畝,擁有40個村民組,村裡有4個發電站。
鳳河行政村地處無城北部,位於城鄉結合部,面積為6平方公里,轄32個村民小組,1092戶,4457人,14個黨小組,102名黨員,耕地面積為3200畝,水利交通便利。鳳河村於1947年原取名:鳳凰山和東河沿(鳳凰山和東河沿均在我村境內),1962年分為鳳河、七里、魯樓三村,2006年6月於魯樓村又合並為鳳河村,我村東邊有5公里西河圍繞,西邊有3公里無倉路直穿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千年古塔矗立在我村境內。工業方面:國有企業豐原葯業集團、豐原包裝廠,私營企業宗平冷凍廠、亞環羽絨有限責任公司、鑫和紡織、東隆公司,解決了我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我村並成為無為鵝毛鵝絨基地。 農業方面:主要種植水稻、棉花,以及水產養殖。行政村務工經商人員居多,促進我村經濟發展和繁榮,人文地理條件優越,投資環境優良。
七里行政村於2006年5月由原七里、六圩二村合並而成,南鄰鳳河村、西鄰東河村、北鄰石澗鎮柘誠村東鄰倉頭社區,轄3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00餘戶,總人口4370餘人,農村勞動力3090人,耕地面積3420畝。無城羽毛羽絨工業園座落於我村,並有上海500強企業東隆羽毛羽絨製品有限公司入駐園區。
東河行政村東至七里村,南至城北社區,西至董橋村,北至石澗鎮,共有34個自然村,總人口4502人,耕地面積為2400畝,村內南北向主幹道水泥路二條,東西向沙石幹道二條;二級抗旱站4座,抗排站1座。合資大米加工廠一座,北橋養殖廠一個,東河養豬廠一所,幼兒園1所,村衛生室1所。
董橋行政村位於無城西北部巢無路,新力大道貫穿其中,轄區25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287畝,人口3854人,總戶數917戶;無為華星學校位於我村西北部。自2009年以來,行政村通過「一事一議」維修抗旱站及修建村柏油路和「新金」路等民生工程;村內擁有羽毛加工廠企業32家,2011年工農業產值達6.2億。
王福行政村位於無城東郊,西距城中心不足2公里,東臨蕪湖僅半個小時車程,高新大道直通高新工業園。面積9000多畝,耕地面積6000多畝,總人口5784人,其中村民組48個。我村隸屬城郊結合部,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特別是大棚蔬菜生產已初具規模,但主要是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
官鎮行政村坐落在無城南郊,上至南門大橋,下至江西大橋,通江路和二軍路直貫全村,水路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所轄44個自然村,共約有6196人,1382,耕地面積3200畝。多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帶領下,全村上下齊心努力,立足本村實際,克服了人多地少的不足,充分利用「四邊」(城邊、廠邊、路邊、水邊)優勢,夯基礎興企業,大力鼓勵、支持和發展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企業,促進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全面提高。村村通公路,戶戶用自來水,已建成標准化小康型住宅小區3個,近140戶。
革貪行政村位於無城北郊10公里處,地處無為縣第二大圩三閘圩腹地,無倉路連接縣城。我村是一個農業村,面積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24畝,總戶數968戶,總人口4037人,共有17個自然村28個村民組。革貪村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村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面資源豐富,現有可養水面1000餘畝,各類魚塘星羅棋布。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油料等,其中經濟作物甘蔗、乳瓜,菩薺已成為我村的優勢產品,大棚養花生產已形成規模,畜禽養殖業穩步發展。村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行政村現有小學1所,且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通水泥路。
七廣行政村由原土城、七廣、蔡灣三村合並面成,東鄰陡溝鎮、西鄰石澗鎮、北鄰黃雒社區、南鄰黃閘村。轄34個村民組,總戶數1001戶,總人口4031人,勞動力2865人,現有耕地面積4516畝。村兩委一班人在無城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協作,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狠抓落實,優化服務,勤政為民。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找准發展路子,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經濟,實現了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基礎設施進一步鞏固、群眾實際困難和難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周店行政村是由原周店和永固兩個村合並的新村。面積約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200人,1017戶,耕地面積4243畝、22個自然村,45個村民小組。村內有周店、張廣兩所完小,有國家教師17名,民辦教師6名,全校共有學生369人。現有鋼混結構平房8間,村部所在地沒有村兩委幹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計生吸務室,人口學校綜治民兵營辦公室,廣播室、會議室、功能齊全。和新建衛生室。村內有倉石、柏油路橫穿全村3公里,村仙有4條水泥路通往各個自然村,三條沙石路通各個自然村。村內有8個低壓配電台區,10個電力抗旱站、16隻高言喇叭連往各個自然村。
黃閘行政村位於無城北郊,全村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31個自然村,設立1個黨總支部、4個黨支部、12個黨小組,總人口4500多人,黨員人數168人,耕地面積5500餘畝。該村是無城鎮農業大村,經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等種植為主,雞、鴨、鵝、生豬養殖,存欄量均在全鎮各村居首,村東瀕臨西河,境內溝渠縱橫,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盛產漁、蝦、黃鱔、貝類等水產品,近幾年來,該村工業悄然興起,勢頭強勁,已建有三家精米加工廠,一家油脂加工企業。該村交通十分發達,倉黃、倉楊兩條縣,鄉道以東西向、南北向橫貫本村,與全村已修建的村村通延伸道路緊密相連,形成遍布全村各自然的交通網路,國家重點工程,正在興修的京福鐵路直穿本村,成為全村一道靚麗的風景。
陳閘行政村地處無城鎮西北邊陲,屬於深圩區,總人口3726人,耕地面積4246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棉花,擁有完小一所,村衛生室一所,糧食加工廠一個,特種水產品繁殖廠一個。
聖嘴行政村位於無為縣無城鎮邊遠的東北邊,和福渡鎮、陡溝鎮隔河相望。面積約3平方公里,下轄35個村民組,總人口3541人,全村有102名黨員。聖嘴村歷史悠久。1949年7月始建為聖咀鄉人民政府。聖嘴村物產資源豐富,有「魚米之鄉」之美稱,盛產水稻、棉花、油料為主要,西河貫村而過。改革開放30年來,全村人民解放思想,發憤圖強,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聖嘴村地理復雜有四個圩口﹙義興圩、小義興圩、永勝圩、三閘圩﹚。基礎設施步伐加快。加快了義興圩、小義興圩的堤防加固和道路建設。對全村的塘、溝、渠進行了清理,初步完成了全村防洪、防澇、灌溉三大水利建設。
❹ 鴻坤•理想城社區整體園林是如何規劃布局的
4期整體園林布通過探尋現代都市雅居的夢想,將里坊規制與唐宋美學完美結合,通過「雙軸、一環、四坊、多節點」的整體布局,呈現出恢弘的景觀勝境。
雙軸景觀盡享尊貴典範,一環健身步道綠境環繞,「清、和、淡、雅」四坊盡顯文化底蘊,多節點功能完善,品味絕美生活。
雙軸景觀盡享尊貴典範;
寬府大門是項目對外呈現的第一道形象界面,主入口採用中軸對稱的手法,凸顯主入口標識感與尊貴感;入口景牆採用紅磚藝術砌築,日光傾瀉,產生夢幻般的光影,方壇映秀,水聲汨汨,精緻的銅門與景牆相互映襯,御道迎賓,高大整齊的銀杏、精美的燈柱、對景山水畫瀑,營造出尊貴的景觀效果。繁華的商業為更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保障;
一環健身步道綠境環繞;
整個園區秉承健康社區的理念,把貫穿全園的環形道路打造成為一條健康跑道,讓業主漫步其中,享受私家花園帶來的健康清新空氣;
四大里坊景觀主題:
整個園區被交通組織劃分為四大里坊組團,每個里坊又形成了獨立的半公共景觀空間,形成里坊間的歸屬感。
清(坊):文化主題:琴 ;景觀元素:曲水流觴;
清(坊)位於園區的中央位置,為了彰顯樓王的品質,景觀設計中打造了一條貫穿南北的龍形水系,採用古典園林的理水手法,將水系打造成為整體景觀的靈魂,設計依據場地不同特徵以及景觀情緒的變化分別以起雲、枕碧、攬翠、入畫、泄玉、探幽六種理水手法點綴整條水系,從而將水的各種形態得以呈現 ;猶如一曲悠揚的《高山流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登門而聞泉響,穿過寬府大門和御道,峰迴路轉,人的視線立刻被迎面一幅優美山水畫瀑吸引,流水細弱銀絲,入水微漾,牆頂綠植垂落,霧氣雲霓…水源起雲猶如仙境一般,尋路前行,跨過一座精美的小橋,溪水從門前流過,「枕水人家」的景觀意境在這里表現的淋漓盡致。忽聞一首悠揚的樂曲從遠處飄來,憑欄眺望,一座中式敞軒佇立於水中央,幾位老者正在此撫琴彈奏,琴聲悠揚,流水潺潺,四周綠境環繞,真是令遊人忘歸;伴著琴聲,繼續前行,到達了一寬敞平台休閑區,木質地板上幾頂陽傘供人休息,寓意吉祥的漢白玉吐水神獸一字排開,呈現「神龍吐水」的壯麗景觀。濱水大宅在密林的掩映下探出一方方親水木平台,景觀通過植物和地形等障景的設計手法,使其擁有高度的私密性,不會被遊人干擾,足不出戶就能親水;大大提升了景觀價值;
和(坊):文化主題:棋 ;景觀元素:茂林修竹;
和(坊)位於園區的西側位置,以棋文化為景觀主題,圍棋又名手談,玄妙無窮,一張方圓不及二尺的棋盤上一十九紋棋路縱橫交錯,涇渭分明,規則簡單而變化無窮,圍棋能修身養性、生慧增智,宋朝詩人蘇軾的一首《棋聲》,道出了文人愛好手談的情結,「何處仙人愛手談,時聞剝啄竹林間,一枰玉子敲雲碎,幾度午窗驚夢殘。」以竹為植物的設計主調, 竹,乃中式園林之大雅,意為愛好手談的人們營造一處竹里通幽的竹境空間,棋聲、竹影、清風,讓人遠離了市井的煩擾,在棋盤上揮斥方逎;
北側入口進入,竹境幽幽,回家路穿於其中,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一片方正疏朗的草坪使空間豁然開朗,茂林修竹圍合四周,形成一個圍合的庭院,竹亭隱於瑟瑟綠竹中。園區內種植名貴的「金鑲玉」竹為主,(自古「竹」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其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更給人一種清幽雅緻的感覺。
淡(坊):文化主題:書 ;景觀元素:翰墨書香;
淡(坊)位於園區的東側位置,由翰墨和書香兩個主要的景觀空間組成,從北側進入,兩座迎賓的抱鼓石景牆立於左右,道路兩側白色砂石散鋪,形成旱溪的形式,閑庭信步間來到了翰墨花園,方正的空間,圍合出一方草坪,對景是一面紅磚景牆,採用藝術鏤空的形式,散發著迷人的光影,景牆中間則是由紫銅裝飾的一面書法牆,牆上題的正是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一位老者正在用水當墨,在精緻的灰色石材鋪裝上寫字題詞,我們希望用這種特有的文化氣息,營造寧靜雅緻的翰墨文化空間,讓人與景觀產生互動;順著園路來到了書香園,本園廣場中央的矩形水景模擬活字印刷的方式,在石材上雕刻字體,凹凸有序,喚起人們對古代文明的崇敬;
雅(坊):文化主題:畫 ;景觀元素:儒林雅境
雅(坊)位於園區的南側位置,和其他三坊不同,建築形式以聯排為主,更顯其尊貴,景觀以「畫」為主題,利用錦屏、景牆等形式圍合成了一個幽靜的合院,採用借景、障景等表現手法,使人產生無盡的意趣和詩意。打造自然的中式景觀氣質,隱逸山林,儒林雅境。
多節點,功能完善,融入5+1體系,悅享活力社區;
園區內不僅有體現唐宋文化的「四坊」花園,還設計了多處供鄰里間的交流和健身的五享花園,
在園區內南側擇一處場地空間大,日照充足,服務半徑適宜的地方布置了兒童樂園,在空間布局上把幼齡和大齡兒童活動區單獨設置,防止碰撞,林蔭下設置看護場地,同時場地內器械均採用圓角處理,防止磕碰,在植物的選擇上注重植物的季節性搭配,並選擇無毒、無刺、無刺激的種類進行合理的配置,在各個細節體現出為孩子著想的友善感;
5期園林形成了一軸、一環、一中心、三花園的景觀布局;
一軸:入口主軸禮儀空間採用行列式種植布置,樹冠相接,形成儀式感的林蔭大道,端頭是氣勢恢宏的山石疊水,營造出尊貴的歸家感受;
一環健康跑道是寧靜的、純人行的綠色空間;是人們日常慢跑休閑的場所;
一中心兒童全齡活動場地,能滿足0-12歲不同孩子的需求;經過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裡研究,分別設置了認知樂園、冒險林和探險島三大活動區域;
四花園分別設置了景觀會客廳、魔法舞台、秘密花園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❺ 公共景觀設施包括哪些
這個包含的東西非常多,休閑座椅、垃圾桶、公共廁所。電話亭、報刊亭、公交站台、售貨亭、花車、標識標牌、雕塑、花箱花池、景觀燈、洗手池、燈籠等等。
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築或設備,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公共設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屬於社會的給公眾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設備。按經濟學的說法,公共設施是公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從社會學來講,公共設施是滿足人們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參與)和公共空間選擇的設施,如公共行政設施、公共信息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綠化設施、公共屋等。城市公共設施不同於農村公共設施,具體來說,城市公共設施是指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城市垃圾(包括糞便)處理系統、城市道路、城市橋梁、港口、市政設施搶險維修、城市廣場、城市路燈、路標路牌、城空防空設施、城市綠化、城市風景名勝區、城市公園等。城市公共設施按收費與否,有收費和不收費之分。從空間布局來分,有全市性公共設施、區域性公共設施、鄰里性公共設施三種。
❻ 華僑城社區環境
華僑城佔地面積4.8平方平方公里,華僑城集團公司一貫重視環境保護、重視綠色、重視可持續發展,在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中逐步確立了一系列「環境第一」的規劃、建設和發展原則,積極引導和開展「綠色理念、綠色行為、綠色消費」活動,在爭創國內一流的社區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華僑城優美的環境不僅給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居住、休閑、生活和工作的「綠色家園」,而且也對提升集團的資產、品牌、社會效益以及華僑城社區質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截止目前,華僑城集團的凈資產達110億,總資產達350億。業主在選擇環境、選擇社區、選擇文化氛圍、選擇地產時華僑城均被列為首選,華僑城地產2002年開發的天鵝堡半年銷售90%、錦綉三期三個月銷售80%,至2005年華僑城商品房銷售率為100%。
為進一步提升環境品位,華僑城又於 1999年初開始了「社區環境文化」的建設工作,並逐步將「環境文明小區」創建提升為「綠色社區」的創建。現將創建工作匯報如下。
一、「環保觀念」是華僑城社區建設與社區管理的核心軸線
多年來,華僑城倡導了 「規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優勢,結構就是效益」、「環境規劃先行,要在花園中建城市,不要在城市中建花園」等現代發展觀,在城區規劃建設中,處處以保護生態環境、綠化美化環境和防止環境污染為主導,一改城市開發的「推推平、排排座、火柴盒」等慣用傳統模式,始終堅持保留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相結合,所有建築物在造型和色彩上與山水自然協調、隨形就勢等原則,並確立了不引進重污染項目,以高科技無污染的電子輕工業為主,大力發展旅遊業,開拓房地產業,並使之逐步成為支柱產業的企業發展方向。正是這些觀念、原則和方向,使華僑城保持了環境優勢,形成和創立了華僑城獨特的環境品牌。
二、「建設21世紀中國生活居住示範區」是創建活動的核心目標
在這一目標指引下,華僑城集團不僅把4.8平方公里土地納入開發建設對象,而且對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的生活方式、行為准則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關繫上加以協調和引導。力求人、自然、社會相適應,使華僑城成為一個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工作、生活居住地。具體工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自然地理層次上選擇了保護原有山水,依山就勢建「花園中的城市」(社區);
二是在社會功能上選擇了具有現代國際社區水準的旅遊城、數碼城、科技城、環保城作為社區功能定位;
三是強調開放的、自然的、文化的社區概念,倡導建立一種親近自然、生機勃勃、具有人工社區氛圍的「綠色家園」,並圍繞上述三個層面加以實施。
三、將「環境+文化」的社區環境理念貫穿於創建活動的全過程
(一)創新「環境+文化」的社區環境新內涵
華僑城社區環境文化的建設融入了「環境+文化」新理念,她以可持續發理論為指導思想,注重於人居環境提高與追求,並使之貫穿在整個社區建設與管理中。它超越於傳統的社區活動僅限於蹦蹦、跳跳,而是在社區活動中引導和加強了人與自然、崇尚自然的觀念,積極組織和參與保護地球、珍惜資源、節能降耗、環保從我做起的活動。
(二)確立「一個目標」、「兩級創建工作小組」、「三級管理和監督體系」
「一個目標」——「建設21世紀中國生活居住示範區」;
「兩級創建工作小組」——集團公司和社區工作的一級企業物業管理公司,成立了以任克雷總裁為組長、董亞平同志為副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和物業創建工作小組;
「三級管理和運作體系」——「集團公司、城區管理部---物業管理公司---社區管理服務中心」
(三)狠抓創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工作
1.「兩個結合」——環保集中活動與長期建設相結合,城區建設與環保管理相結合。
2.「三個目的」——環保活動「知」(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會」(從哪些方面著手)、「行」(參與環境行動)。
3.「四個層次」——決策層(組織體系和資金落實)、操作層(管理與實施網路)、青少年層(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做起)、千家萬戶的老百姓(全僑城居民參與的行動)。
4.「五個方面」——硬體條件(建設內容)、軟體建設(計劃、組織、責任、制度)、行動措施(活動、實施)、工作效果(參與層面、參與意識、活動效果)、目標管理。
5.資金保障——4年來集團公司撥出1.2億專款用於創建活動。
(四)全面推廣環境管理體系
在集團公司的總體指導和策劃下,康佳集團、華僑城物業管理公司、錦綉中華和華力公司先後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促進和規范了華僑城「綠色社區」的創建工作。
(五)環境教育從娃娃抓起
華僑城充分利用企業辦學一體化管理的優勢,致力於青少年環境教育連鎖體系的形成,並在環境建設經費上給予保證,在教育方向和形式上予以指導。多年來,華僑城中、小學和幼兒園始終把環境教育科學合理、貼切自然的融會在日常教學工作和校園環境建設中,除狠抓學科課堂滲透教學外,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環境教育活動;提出了「把環保帶回家」等口號,實現了環境教育社會化、家庭化。由於環境教育成績顯著,華僑城小學被評為首批「國家綠色學校」,華僑城中學和華僑城第一幼兒園均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
(六)、營造高雅、高尚的文化環境,共建溫馨家園
現代社會呼喚現代文明,而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文化內涵。深圳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沒有文化繼承性,社區環境文化的基礎更是薄弱,而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增強凝聚力和增加社區居民的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只有把文化內涵付於社區環境文化生活之中,才能真正體現出現代都市社區的價值觀念。因此,華僑城的社區文化也從最初的單純性娛樂活動,溶入了具有現代意識的高尚、高雅、高品味的現代文化和現代藝術,並以此為契機,分別利用生態廣場、華夏藝術中心露天舞台、何香凝美術館、錦綉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等,定期組織以全城居民為主的文化活動,活動內容主要貫穿了人與自然、人與人、家庭親情、人類職責等主題,並將社區環境文化與物業管理密切結合,應用「環境+文化」這一新理念,把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融入日常的管理之中,讓居住在華僑城的人樹立環保意識,把握生態觀念,積極參與環保活動,自覺抵制破壞環境的行為,倡導環境育人,進行了一系列的社區環境文化活動,僅2002年就組織社區環境活動三十多次,參加五萬多人次。
此外,華僑城物業公司還在住宅區組建了少工委,設立了「紅領巾社區環保監督崗」,中旅學院等單位也組織了「大地社」等團體,對活動的全面開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機構、制度、計劃和經費等的保證,使創建工作全面迅速地向縱深發展。
四、 環境綜合治理優化了華僑城環境質量
(一)堅持「三同時」與「關、遷、治」相結合
華僑城十分重視環境硬體設施的建設和環境治理。在控制引進項目的同時,對新上建設項目嚴格實行「三同時」原則,如威尼斯酒店、歡樂二期、華僑城醫院等工程項目;對開辦於華僑城成立之前的老污染型企業則採取了關、遷和治理。
(二) 全面持久地進行環境綜合整治
1.地下管網雨污分流
對城區地下管網進行全面的清查、疏通和改造,全面實現了污、雨水分流,城區污水除循環利用部分外,其餘均經處理後排入深圳市排海管網,確保了區域水體不受污染。
2.控制噪音
經過對城區雜訊污染源的治理,包括施工管理,華僑城於1997年建成4.8平方公里雜訊達標區,在隨後每年的復測中,區域環境雜訊均達到國家環境雜訊標准(華僑城分屬二、三類區域),所有的應急發電機均進行了降噪處理。
3.大氣監測
在市、區環保局的幫助下,我們早在1990年就自購儀器建立了大氣監測點並最終改建為深圳市大氣自動監測子站,在多年的監測中,華僑城區域的空氣質量平均值都達到國家一級標准(華僑城屬執行二級標準的區域),在保證大氣質量方面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城區的排煙系統均強制性增加了處理裝置;同時經近7年的改建,華僑城社區現已全部使用管道煤氣或液化石油氣,清潔燃料使用率100%。
4.垃圾減量化、無害化、無二次污染
1999年華僑城投資120萬元興建了深圳市首座日處理能力為40噸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壓縮站,徹底消除了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同時在城區內放置了100多個分類垃圾箱,全面實行了垃圾分類接收。
5.專業清潔、綠化、消殺隊伍目標管理
社區內的清潔、綠化和四害的消殺全部由專業隊伍承擔,並落實了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三) 廢物利用、杜絕污染
為節約自然資源,華僑城除了建立垃圾分類處理制度外,自1999年起開始進行的生活廢水再利用試驗(利用三級化糞池進行土壤肥料處理灌溉植物)已取得成功,如今,華僑城形成了完整的廢水循環再利用系統,每年可節約施肥和灌溉經費約30萬元;同時我們還建立了廢舊電池回收制度和處理再利用的渠道,杜絕了化學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
五、 創建活動使華僑城變成了「綠色家園」
(一) 城區綠化
至2001年底,華僑城的綠化面積已達210萬平方米,可綠化面積100%,綠化覆蓋率為51%,現有植物品種180餘種,花類近100種,深南大道華僑城路段也改造成了「層次豐富、四季花香、獨具海濱特色」的觀光大道,並建成了雨水自動噴淋系統。多年來,我們先後進行了荒山造林、公用綠化、專用綠化、道路綠化和建築物的垂直綠化等城區全方位綠化,並經常性的開展家庭綠化美化評比等群眾性活動。
(二) 城區環境
為了進一步創立城區的環境文化品味和藝術特色,華僑城不惜投入巨資進行融環境意識於其中的高水準的城區環境建設和改造,修建了生態廣場、百果園、雕塑走廊、噴泉公園、環城連廊和具有近3000個車位的大型地下停車場等公共環境設施。一系列充滿生態環境意識項目的建成,使華僑城區域正在形成深圳市繼羅湖商業區、福田中心區之後的以華僑城旅遊文化為主的第三景觀軸線。
(三) 城區管理
華僑城城區管理部與物業公司緊密配合,開展了限定商鋪攤位、規范廣告標語、嚴格交通管理和拓寬改造道路等一系列環境整治行動,強有力的管理使城區杜絕了亂擺賣、亂搭建、亂張貼和亂停放等違章現象,城區內交通暢順、秩序井然、 溫馨祥和。
(四) 居民生活質量和精神文明建設
綠色社區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城區居民的生活情趣,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社區的凝聚力,並把環境理念融入每一個小區,融入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社區的整體文明素質,與環境形成一個互相交叉的有機整體。社區環境活動還溶入了濃濃的人情味,如重陽登高、老人節、助殘行動、琴棋書畫比賽、全民健身活動等,這些活動陶冶了居民的情操,增強了人與人的親和力,使華僑城的社區環境文化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六、清新優美的社區環境促進了華僑城經濟發展
華僑城人自豪地將美麗的華僑城稱作「綠色家園」,華僑城樹立的「環境+文化」品牌享譽海內外,並使華僑城成為國內外各界人士投資經營、購房置業和旅遊觀光的首選地,促進了華僑城的經濟發展;
旅遊業:四大主題公園營業收入穩居同行業首位;
房地產業:首創的「旅遊+地產」模式成為中國「主題地產」的一大創新模式,2002年進入中國房地產業50強;
酒店業:三家酒店住房率均居深圳市同星級前列;
康佳電子:華僑城城區一道風景線;
文化事業:城區小學、中學、大學均為「綠色學校」,是居民首選學校。
七、創建活動提升了華僑城的社區品牌
在「綠色」社區創建活動中,華僑城充分利用大社區的合力優勢,科學、妥善地處理了「綠色社區」的推廣層次和點與面的關系,強化了廣大居民的環境意識,規范了公眾對待環境的行為,走出了一條物業管理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成功之路。華僑城的11個住宅區中有7個被評為深圳市「綠色社區」、10個「園林式小區」。華僑城先後代表深圳市參加了「國家環保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創建工作,成為深圳最知名的「綠色品牌社區」之一。
八、創建活動提高了社區居民環保意識 培養了人們自覺的環境行為
幾年來,華僑城把社區環境文化建設的主體准確定位於人,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寓社區環境文化理念實施於社區管理中,開展了一系列崇尚自然、倡導綠色、保護生態、積利於人的活動。如每年「植樹節」居民的植樹和樹木認養活動、「愛鳥周」的紅樹林觀鳥及保護野生動物講座、「保護野生動物、珍惜生命之網」城區居民簽名活動、抵制「白色污染」、多用環保菜籃、選購綠色食物宣傳活動、家庭陽台美化評比和插花講座、「四害」源頭大圍剿活動、拆除違章建築鏟除衛生死角聯合大行動、電子廢物的收集與處理宣傳活動和環保生態游、環保知識競賽等。每年的「六?五」世界環境日,社區的環保宣傳活動更是豐富多彩、高潮迭起。如在2000年舉辦的「人居環境與華僑城」研討會,吸引了20多位來自國內外規劃、建築等方面的專家和學者。
在2001年舉辦的「華僑城『六?五 』世界環境日大型宣傳活動暨『全球500佳』創建動員大會」上,華僑城集團公司與華僑城15家主要企事業單位聯合發布了環保「倡議書」, 呼籲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努力提高自身和他人的環境保護意識,保護生態環境,收到良好效果;為配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中國政府承辦的2002年世界環境日國際紀念活動的舉行,華僑城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建我綠色家園」系列活動,城區內氣氛熱烈的宣傳活動和生態廣場自然、和諧的生態美景相映襯,使前來參觀的各國代表們流連忘返、贊不絕口,為深圳市增添了光彩,華僑城也因此受到省、市表彰。
華僑城「環境+文化」品牌的創立和「綠色社區」的創建,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結合華僑城實際把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科學精髓滲透於日常的社區管理中。我們堅信,通過「綠色社區」的創建,華僑城人定能牢固樹立環境意識、國策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環境道德倫理意識,與時俱進、銳意創新。華僑城社區高分通過「綠色社區」復查確認
11月18日,海景花園、東方花園和華山村分別以高分通過了由市創綠委組織的首批綠色社區(環境文明小區)的復查工作。
根據《深圳市綠色家園系列活動管理辦法》「對授予綠色單位稱號的單位每二年進行一次復查」的要求,由市精神文明辦、環保局和住宅相關人員組成檢查組,於11月18日—11月20日對深圳首批綠色社區(環境文明小區)進行復查。此次復查重點檢查各命名單位的環境管理、污染防治、綠化美化、環保行為和環境宣教。
深圳首批綠色社區共有9家,其中華僑城就佔3家,包括海景花園、華山村和東方花園。華僑城以其優美的綠色生態環境和濃厚的環境文化氛圍及扎實的環境管理工作,贏得了考評組的一致好評。考評組還感慨地表示:此次復查印象最深的是華僑城居民表現出來的對華僑城優美環境的那份親切感和認同感。
11月23日,華僑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和華僑城地產、僑城會聯合舉辦了華僑城社區「首屆社區康體運動會」。
本次運動會由二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定位運動會,一部分是趣味運動會,運動會以「運動在僑城」為主題。華僑城獨特的生態環境為社區康體運動提供了資源優勢,康體運動會旨在提高社區文化品位和格調,推進「運動在僑城」的社區運動理念,通過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廣大業主對綠色家園的熱愛,享受環境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
❼ 新城悅雋天府的社區園林景緻如何呢
在興隆湖南面,天府大道南延線,挨著家園佳居國 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