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全文閱讀
㈠ (共26分)上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曾使西方陷入長久的夢魘,而當時的蘇聯卻「風景這邊獨好」。閱讀材料回答
(1)(共分)蘇聯是以壓縮消費和犧牲農業為代價來實現工業化的,由此導致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經濟管理方式單一落後、農業長期貧困、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社會矛盾尖銳。(6分。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在西方經濟持久蕭條的背景下,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結果,短時期內迅速實現工業化,其國際影響擴大,令西方震驚、羨慕;但這些是以忽視輕工業和犧牲農業為代價的,並且表現出對人民生命和利益的漠視;出於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敵視;很多人對蘇聯這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做法持有疑慮,等等。(6分。分成就和影響、缺陷、敵視或看法等方面。言之成理酌情給分。該題兩問總分合計不超過12分) (2)(共10分)不同之處:羅斯福新政以立法方式進行(或開始社會改革立法);關注農業、促進消費;注重民生或建立社會保障體制等。(6分。每點各2分。答擴大就業或堅持市場經濟等可酌情給分。) 新政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美國政府開始實現向福利政府的職能轉變;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4分。基本答2點即可。該題兩小問總分合計不超過10分。) (3)(4分)發展經濟應注重國民經濟比例的綜合平衡;應以民為本,關注民生;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如答經濟結構應合理或注重提高人民福利等亦可酌情給分。總分不超過4分) ㈡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㈢ 求一篇《風景這邊獨好》的說明文,急!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南京中山陵景區,古稱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東西並列的山峰。屹立在城東郊,是寧鎮山脈中支的主峰。東西長7千米,南北最寬處4千米,周圍綿延10餘千米。 巍巍鍾山,青松翠柏匯成浩瀚林海,其間掩映著兩百多處名勝古跡。 鍾山風景區是我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有: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梅花山、靈谷寺景區、靈谷塔景區、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園、北極閣氣象台、雞鳴寺等,還包括玄武湖、環湖的富貴山、九華山、小紅山和城牆、城堡,這里集中了28處市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陵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墓地全局呈"警鍾"形圖案 ,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 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別刻有:民族、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直額。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國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 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卧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仰止亭、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不僅寄託了海內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於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根據胡漢民的說法,孫中山還曾說過「他日我辭世後,願向國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遵照孫先生遺願,靈樞暫厝於北平香山碧雲寺內,在南京鍾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由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施工。1926年1月動工興建,1929年春主體工程完工。建成後呂彥直去世。 概況中山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鍾山風景名勝區內,紫金山東峰茅山的南麓。鍾山古稱金陵山,漢代開始稱鍾山,東晉時開始稱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東西並列的山峰。主峰為北高峰,其餘分別為西為天堡山和東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於此。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傍山而築,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為我國首批5A級景區。 孫中山逝世後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鍾山的遺願,南京民國政府在紫金山選址建造中山陵。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也有稱:警世鍾)式圖案榮獲首獎。「鍾」含有警示之意,象徵了孫中山先生對革命的貢獻。呂彥直的方案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的精華,庄嚴簡朴,別創新格。南洋大學校長凌鴻勛在評判報告中稱贊呂彥直的設計圖案「簡朴渾厚,最適合於陵墓之性質及地勢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鍾形,尤有木鐸警世之想」。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還沒有最後完工,呂彥直就因為患肝腸癌而去世了,年僅36歲。為了表彰他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後來,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內為呂彥直建了一塊紀念碑。碑的上部是呂彥直半身像,下部刻於右任所書的碑文:「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議決,立石紀念。」。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動工,至1929年主體建成。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靈柩由北京運抵南京。三天公祭結束後,6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環繞中山陵的主體建築,還有一系列紀念性建築,如為便於孫中山先生家屬守靈而在陵墓後上方建造的永慕廬、存儲奉安大典紀念物品的奉安紀念館以及寶鼎、音樂台、流徽榭、仰止亭、光華亭、行健亭、藏經樓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鍾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鍾擺錘。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孫先生逝世後,他的遺體歷經了磨難,在守靈人盡職護衛下,才免遭不測。本來,孫中山逝世前,曾經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可當孫先生逝世時,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只好暫時安放在酉式玻璃蓋棺木棺內,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石塔之中。當1925年3月30日蘇聯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孫中山的遺體已久殮半個多月了,由於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後人瞻仰,只好改為土葬。1929年5月26日,遺體從北京遷往南京,當時就在這卧像下5米左右處安放了從義大利定購的紫銅棺。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終於使遺體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內。 陵墓入口處的花崗石牌坊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為陵門,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徵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 再進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闊約12米,高約17米,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黨內四大書法家之一譚延闓(另三位是於右任、胡漢民和吳稚暉 )。手書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孫中山當年以袁世凱保證清帝退位為條件,答應薦袁以自代,辭去臨時大總統,由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所以是以國民黨總理的名義下葬)的鎏金大字。字為顏體。1928年葬事籌備處認為先生思想和業績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決定不用碑文。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華表兩座,後為祭堂。祭堂是仿宮殿式的建築。長30米,寬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崗石建造。堂頂是中國傳統的重檐歇山式,上蓋藍色琉璃瓦。祭堂建有三道拱門,門額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代表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朗特斯基在法國巴黎用義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的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全文,穹頂上繪有巨幅國民黨黨徽。堂後有墓門兩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處,與起點平面距離700米,上下落差73米。頂部用彩色馬賽克鑲嵌成國民黨黨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鋪砌。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卧像,此像系日本雕刻家高崎按遺體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用一具美國製造的銅棺盛殮。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圓形墓室內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卧像。 音樂台在中山廣場南面。舞檯面積近250平方米,台後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寬16.7米,具有匯聚聲音的功能。台前有彎月狀蓮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觀眾席,可容納觀眾3000餘人。 流徽榭,又名水榭,流徽榭位於中山陵至靈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資修建。流徽榭三面臨水,一面傍陸,流徽榭以石階與岸相連。亭長14米,寬10米,四周圍有1米高的水泥欄桿頂為卷棚式,鋪乳白色琉璃瓦,紅色立柱,全部建築為鋼筋水泥結構。 流徽榭建於1932年冬,它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款建造,造價1.1萬元,由陵園工程師顧文鈺設計。流徽榭的所有屋架、地面、梁、柱、欄桿等都是用鋼筋混凝土構築,平面呈長方形,長13米,寬9米,四周圍有約一米高的藍色欄桿;卷棚頂,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為藍色;檐椽施以白漆藍紋;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繪;地面鑲嵌紅色八角形小瓷磚。 「流徽榭」三個楷書大字,是由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 藏經樓又名孫中山紀念館。位於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樓專為收藏孫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樓為宮殿式建築,外觀又像一座寺院樓,共三層,底層為講經堂,並有夾樓聽座;二樓為藏經、閱經及研究室;三樓為藏經室。樓後有迴廊式建築,長125米,壁面鑲砌的是馮玉祥將軍捐贈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塊,"三民主義"學說全文碑刻,共十六講,計15萬5千餘字。每講分別由當時的書法家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葉恭綽、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糞翁等人書寫,是一組書刻俱佳的珍貴文物。 美齡宮系蔣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齡下榻的別墅,正式名稱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1984年起,這座富麗堂皇,典雅秀美的別墅正式對外開放,並稱為「美齡宮」,成為中山陵附近的一處著名景點。 1949年之後,劉伯承任南京市長時,特地從湖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里。1960年12月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陪同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等貴賓晉謁中山陵。那時,為了支援農業,有關部門向陵園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總理指示「中山陵園不僅是南京市的、江蘇省的,也是全國人民的,一定要保護和管理好」。第二天,採伐工人就全部撤出。多年來,中山陵園不斷整修拓新,整個園林面積達3000多公頃。陵墓周圍,鬱郁蔥蔥,景色優美。2005年04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中山陵,舉行拜謁儀式。這是自1949年兩岸分隔56年來,中國國民黨主席首次親臨謁陵。 中山陵兩側,長眠著近代民主革命時期的一些風雲人物,如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和國民黨政要等。1928年,國民政府決定在中山陵東側的靈谷寺址改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增建牌坊、紀念堂及紀念塔。在由靈谷寺無梁殿改建的紀念堂內,鐫刻著北伐、抗日諸役陣亡將士姓名軍銜,據計當時共刻碑10塊,有人名33000多個。鍾山北麓,還有座庄嚴肅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著3306位為抗日而捐軀的中、美、蘇等國烈士姓名。奉安1929年4月23日,國民政府以何應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5月26日,靈柩由北平南移;5月28日抵達南京。停靈公祭至5月31日。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 為迎孫先生靈柩,從南京下關碼頭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東路)。靈柩所過之處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紀念。(中山碼頭,中山橋,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逸仙橋,中山門,陵園路)墓區形制 整個墓區平面如鐸形,取「木鐸警世」之意。鍾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鍾紐,鍾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鍾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整個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徵青天,也符合中華民國國旗的顏色——青天白日滿地紅。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 從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落差73米。392級石階象徵當時中華民國人口3億9千200萬。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三門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碑亭,一塊高約6米的碑石上刻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級台階。在台階上置放有各種銅鼎,其中幾個被當年侵略南京的日本軍隊的炮彈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處在山頂最高峰的祭堂,有三個拱門,上書中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導的三民主義分書「民族」、「民權」、「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遺體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㈣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出自哪裡
清平樂·會昌 ㈤ 風景這邊獨好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風景這邊獨好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㈥ 《風景這邊獨好》最新txt全集下載 風景這邊獨好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㈦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出自哪裡 《清平樂·會昌》。 拓展資料一、全文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郁蔥蔥。 二、譯文 東方就將初露曙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當年華,這兒的風景最好。會昌縣城外面的山峰,一氣直接連去東海。戰士們眺望指點廣東,那邊更為青蔥。 三、賞析 毛澤東的這首詞寫於長征即將開始之際戰事非常危急,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達到高峰。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對紅色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由於博古、李德執行王明的「左」傾軍事路線,紅軍和根據地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風景這邊獨好」,這樣的人生是真正 美好的人生 。下半闋說的是,不要局限於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高,看得遠;不要被困難所嚇倒,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鬱郁蔥蔥的大好美景將張開雙臂迎接奮斗者。 毛澤東寫罷這首詞之後,很快就離開了會昌。他接到來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趕回去。就在他登上會昌山那天,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革軍委已做了重要決定,發布了《給六軍團及湘贛軍區的訓令》,派遣任弼時、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圍西征。這預示著,空前絕後、舉世矚目的長征就要開始了。 四、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㈧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什麼意思 譯文來:東方就將初露曙自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當年華,這兒的風景最好。 這是毛主席在1934年寫的一首詞,當然此詞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的,這幾句詞應該這樣理解: 「莫道君行早」,發現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變危難的責任重,革命的道路還很漫長。 「風景這邊獨好」,這樣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8)風景這邊獨好全文閱讀擴展閱讀: 《清平樂·會昌》寫於1934年。這一首清平樂,於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當時,中共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德國人)「三人團」領導。毛澤東被排擠出了領導集團,在會昌「養病」。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 清平樂·會昌-網路 熱點內容
|